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野鸟是新城疫病毒(NDV)重要的自然宿主,在NDV的传播和进化中起着重要作用。Mallard/CH/HLJ127/06是2006年分离自黑龙江省野鸟的一株NDV。本研究对其进行了全基因组序列测定、遗传进化分析、抗原相关性分析;并测定了病毒株毒力指标及致病性特点。结果显示Mallard/CH/HLJ127/06属于class II中的基因VII型病毒株。F蛋白裂解位点为~(112)RRQKRF~(117)。抗原相关性分析表明Mallard/CH/HLJ127/06与基因VII型代表性病毒株之间没有显著的抗原性差异。致病指数MDT (最小致死剂量病毒致死鸡胚的平均时间)值为68 h,ICPI (脑内接种致病指数)值为1.975。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SPF鸡感染Mallard/CH/HLJ127/06后表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在感染鸡的脑、气管、肺脏、腺胃、盲肠扁桃体、肾脏和肝脏中均能够检测到病毒的RNA。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野鸟在NDV流行病学中的作用及对我国新城疫的防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了比较新城疫病毒(NDV)不同毒株之间在NP基因序列上的差异,探讨NP蛋白与NDV毒力的关系,研究以新城疫病毒分离株Go/CH/FJ/1/06(F1)、Mallard/CH/HLJ/1/06(JL01)、CK/CH/HLJ/1/06(ZY)和QY97为研究对象,应用RT-PCR技术扩增出其NP基因片段,对NP基因的全长序列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NP全长基因共1 470 nt,编码489个氨基酸;NP全长氨基酸同源性在89%~100%之间,其5′端序列高度保守,而3′端400~489位氨基酸之间差异较大,3′端的序列同源性为67.5%~100%,且不同毒株之间存在一定的变异规律,弱毒株之间序列相对保守,而强毒株在同一基因型内部序列相对保守,同源性均在84.4%以上。说明NP基因在病毒的进化过程中呈现一定的变异规律,可以用于区分NDV强毒株感染与疫苗免疫的鉴别诊断方法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近年鹅群中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的流行变异情况,试验于2018年从广东地区疑似患有新城疫病死鹅的病料中分离到1株NDV,对其进行了生物学毒力测定及致病性研究,并利用RT-PCR技术扩增该分离株F基因和HN基因全长片段,进行克隆与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分离株GD299的生物学毒力指标鸡胚平均致死时间(MDT)、1日龄雏鸡脑内致死指数(ICPI)和6周龄静脉接种指数(IVPI)分别为58 h、1.56和2.2,F基因裂解位点为112R-R-Q-K-R-F117,GD299株为强毒株;F基因和HN基因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与参考毒株的同源性为82.9%~99.5%,属于基因群Ⅶ型,其中F基因属于Ⅶf亚型;与经典强毒株La Sota株、F48E9株氨基酸序列进行比较,F基因氨基酸序列出现多处位点变异。说明目前流行的NDV已发生一定变异。  相似文献   

4.
对从贵州省某三穗鸭养殖场病死鸭体内分离的1株新城疫病毒(NDV)Sheldrakeduck/China/Guizhou/SS1/2014(简称SS1株)进行部分生物学特性测定及全基因测序与分析。结果表明:SS1株的MDT、ICPI和IVPI分别为52 h、1.89和2.80,F基因编码蛋白的裂解位点序列为~(112)R-R-Q-K-R-F~(117),HN基因编码571个氨基酸,均符合NDV强毒株特征;SS1株基因组全长为15 192 bp,各基因片段核苷酸序列与代表性基因Ⅶ型毒株ZJ1、NA-1、SF02和FP1/02相似性最高,达96.3%~98.7%,而与疫苗株V4、La Sota和Mukteswar同源性最低,为82.8%~85.4%;根据F基因序列绘制的系统进化树显示SS1株属于ClassⅡ基因Ⅶd亚型。F和HN蛋白氨基酸序列分析发现,SS1株F蛋白中和抗原位点第170位氨基酸、HN蛋白抗原区及其邻近氨基酸位点与国内当前流行的基因Ⅶd亚型NDV毒株一致,而与疫苗株有较大的差异。此外,交叉血凝抑制试验结果表明,SS1株与传统疫苗株La Sota的抗原同源性为84.5%,而与新型基因Ⅶ型疫苗株A-Ⅶ的抗原同源性为100%,表明分离株与疫苗株存在一定的抗原差异。  相似文献   

5.
从广东珠三角地区某鸽场的发病鸽群采样,接种10日龄SPF鸡胚后分离到一株病毒,命名为JP株。系列微量血凝和微量血凝抑制试验结果表明,新城疫病毒(NDV)阳性。测序结果显示,该NDV分离株F蛋白裂解位点的氨基酸序列为112 R-R-Q-K-R-F117,具有强毒株序列特点;F基因分型表明,JP株属于基因Ⅵ型。Blast结果显示,JP株F、HN基因序列均与基因Ⅵ型pi/CH/LGD/110208株同源性最高,均达99%。同源性比较发现,F和HN基因、蛋白都与基因Ⅵ型新城疫毒株同源性较高,分别为92.5%~99%、95.5%~99.1%和90.6%~98.7%、91.9%~99%,而与国内常用疫苗株B1、La Sota、Mukteswar等同源性较低,分别为83.2%~85.9%、89.2%~91%和79.3%~83.4%、86%~89.5%。分离的JP株属于基因Ⅵ型,并与国内常用疫苗株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当前广东地区鹅群新城疫病毒(NDV)遗传进化情况,本研究从广东养殖病死鹅组织样品中分离鉴定获得8株NDV,对分离株的F蛋白基因进行核苷酸及氨基酸序列分析。8株分离病毒之间F蛋白基因同源性较高,为96.3%-99.9%,但与当前国内NDV优势流行株及疫苗株同源性均较低。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所有新分离株均属于Ⅻ型NDVⅫb亚型分支,而当前国内NDV的优势流行株及常用疫苗株均属于Ⅶd亚型分支。氨基酸序列分析结果显示,本研究分离株F蛋白裂解位点氨基酸序列均为~(112)K/RRQKR/F~(117),符合强毒株分子特征;与基因Ⅶ型代表株NDV/ZJ1相比,新分离株F蛋白B细胞中和抗原表位均出现D~(170)N变异;而与2010年~2011年报道的广东Ⅻb亚型分离株相比,新分离株F蛋白疏水区、七肽重复序列等区域均出现氨基酸的变异。综上所述,本研究分离鉴定的8株鹅源NDV的F基因均属于Ⅻb亚型,与Ⅶd亚型流行株及常用疫苗株F基因同源性较低,且其多个氨基酸关键位点存在变异。本研究在国内首次从病死鹅体内分离到基因Ⅻ型NDV,为进一步了解基因Ⅻ型NDV在广东地区水禽中的流行、病原进化以及疫苗株更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从广东粤东地区某商品蛋鸡场的发病鸡群中分离到1株病毒(YS株),经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确定为新城疫病毒(NDV).对该分离株的F蛋白氨基酸序列的分析结果表明,其F0裂解位点的氨基酸序列为1nR-R-Q-K-R-F117,且含有101K和121V,符合典型NDV强毒株的分子特点.遗传分析结果显示分离株属于基因Ⅶd亚型.F和HN基因的氨基酸相似性分析表明,分离株与基因Ⅶ型NDV Chicken/China/Shandong/02/2010株的相似性最高,均达到99%,而与常用疫苗株B1、V4、Clone30、Mukteswar和La Sota的相似性则较低,分别在86.8%~ 90.4%和87.2%~88.3%之间,说明分离株与经典的NDV毒株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从山东地区疑似新城疫病毒(NDV)感染鸽群中分离到两株新城疫病毒分别命名为pigeon/China/bz12和pigeon/China/bz11,经蚀斑纯化后测定其鸡胚平均死亡时间(MDT)分别为76.6 h、78.8 h,1日龄雏鸡脑内致病指数(ICPI)分别为1.98、1.95,符合NDV强毒特征.设计NDV F基因特异性引物,使用RT-PCR从纯化后鸡胚尿囊液中扩增获得了约1 662 bp基因条带,序列测定确认为NDV F基因,其氨基酸一级结构包含553位氨基酸残基,F0蛋白裂解位点含112-RQKRF-117氨基酸序列,具有NDV强毒株分子特性.依据yellow基因序列同源性对获得2株NDV分离株和42株NDV参考毒株基因型分型,结果显示,2株鸽源NDV分离株都属于基因Ⅶ型,其与基因Ⅶ型NDV不同分离株同源性达93.5%~99.8%,与鸡源强毒NDV分离株Chicken/China/SD8/2010同源性高达99.8%,表明这两株鸽源分离毒株可能来源于感染的鸡群.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中国鸭源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的毒力特点,从2009年广东地区发病鸭群中分离和鉴定出1株新城疫病毒(简称NDV-104),对其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和融合蛋白(fusion,F)、血凝素神经氨酸酶(hemagglutinin-neuraminidase,HN)基因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分离株的MDT、ICPI和IVPI分别为56.4 h、1.95和1.64,结合F蛋白裂解位点(112~117位)的氨基酸序列分析,确定了分离株为新城疫强毒。致病性结果表明,分离病毒对雏鸭具有感染性和致病性。F基因遗传进化结果显示,分离株属于基因Ⅶd亚型。F、HN蛋白的氨基酸同源性结果表明,分离株与2000年以来国内外分离到的基因Ⅶ型NDV同源性较高,分别为96.6%~99.3%和97.0%~99.7%,而其与常用疫苗株B1、V4、Clone30、Mukteswar和LaSota的F、HN蛋白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较低,且与LaSota株和V4株的同源性最低,分别仅为88.1%和87.6%,说明分离株与经典新城疫病毒毒株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用SPF鸡胚从病死鸽的内脏组织中分离到一株新城疫病毒(命名为GD-09株),该病毒能使鸡红细胞发生凝集,且这种凝集能被鸡新城疫标准阳性血清所抑制。经测定,其鸡胚平均死亡时间(MDT)、1日龄雏鸡脑内接种的致病指数(ICPI)分别为57.6 h、1.74,表明该新城疫病毒为强毒。通过分析其融合蛋白(F)发现,F蛋白多肽裂解位点为112RRQRRF117,符合NDV强毒株裂解位点氨基酸序列。F基因分型及氨基酸同源性比较发现,GD-09株属于基因Ⅵ型,与La sota、F48E9、B1、V4等传统毒株同源性较低,与鸽源NDV同源性较高。  相似文献   

11.
从山东规模化鸭场采集棉拭子样品并接种SPF鸡胚分离鉴定NDV,通过测定鸡胚平均致死时间(MDT)和1日龄雏鸡脑内接种致死指数(ICPI)来确定分离株的毒力,采用RT-PCR方法对分离株F基因进行测序并进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从正常鸭群棉拭子中分离到4株NDV,F蛋白裂解位点的氨基酸序列表明4个分离株中2株氨基酸序列为112 ERQERL117,1株为112 GKQGRL117,符合弱毒株序列特征;1个分离株为112 RRQKRL117,符合强毒株序列特征。系统进化分析表明,其中2株属于ClassⅠ分支、2株属于ClassⅡ分支,ClassⅡ分支中的2个分离株1个为基因Ⅶ型强毒株,1个属于基因Ⅰ型弱毒株,与Queensland V4等毒株的同源性较高。  相似文献   

12.
新城疫病毒西藏分离株的生物学特性鉴定及遗传进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西藏病死藏鸡中分离到具有血凝活性的病毒、经血凝抑制试验、电镜观察、PCR扩增和测序鉴定为新城疫病病毒(NDV),通过动物致病性试验证明该病毒对鸡具有致病性;分离毒株毒力测定结果显示,MDT为120h,EID50为10-8.44、IVPI为0.5、ICPI为0.6,均符合NDV弱毒株特征。血凝解脱及血凝素热稳定性试验显示:各分离株的血凝解脱时间短,血凝素热稳定性较差,符合NDV弱毒株的特征。F基因的序列测定遗传进化分析表明,西藏分离毒株之间的核苷酸序列具有99%的同源性,与疫苗株LaSota的同源性为90%;与国内标准强毒株F48E8同源性为81%。推导其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各分离株的F蛋白的裂解位点氨基酸112 G-K-Q-G-R-L117,具有NDV弱毒株特征,与毒力测定结果相符。本研究首次报道了NDV西藏分离毒株遗传进化情况和生物学特性情况,为进一步研究高海拔、缺氧环境下NDV生物学特性变化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试验从吉林省通化某地发病死亡鸭子病料中分离到1株具有血凝性的病毒,通过血凝试验、血凝抑制试验、血清中和试验及融合蛋白(F)基因的扩增测序,初步鉴定为新城疫病毒,命名为TH-1株。该病毒鸡胚平均死亡时间(MDT)、1日龄雏鸡脑内接种致病指数(ICPI)及6周龄鸡静脉接种致病指数(IVPI)分别为53.4 h、1.85和2.575,表明该新城疫病毒为强毒。F蛋白多肽裂解位点为112-RRQKRF-117,符合新城疫强毒株裂解位点氨基酸序列,进一步证明该毒株为新城疫强毒株。F基因核苷酸及氨基酸同源性比对发现,TH-1株与中国野鸭源新城疫病毒分离株mallard China HLJ株的同源性最高,核苷酸同源性达到了99.3%,同为新城疫基因Ⅶ型毒株,与目前新城疫流行的主要基因型Ⅶ型相一致,为鸭源新城疫的有效防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从山东地区发病鸭中分离到一株新城疫病毒(SDLP09),经测定,其鸡胚半数致死量(ELD50)、鸡胚平均死亡时间(MDT)、1日龄雏鸡脑内接种致病指数(ICPI)、6周龄鸡静脉接种致病指数(IVPI)分别为107.84/0.1 mL、48.5 h、1.80、2.36,表明该新城疫病毒为强毒.通过分析其融合蛋白(F)发现,F蛋白多肽裂解位点为112RRQKRF117,符合NDV强毒株裂解位点氨基酸序列.F基因分型及氨基酸同源性比较发现,SDLP09株属于基因Ⅶ型,与野鸭源强毒NDV同源性更高,提示着该毒株可能来源于野鸭.  相似文献   

15.
为了确定鸽Ⅰ型副黏病毒(PPMV-1)分离株的基因型及遗传变异,试验对广西某鸽场疑似感染PPMV-1的临床样品进行RT-PCR诊断、病毒分离鉴定和人工感染试验,并对分离株进行F基因测序、相似性分析及构建遗传进化树。结果表明:临床样品经RT-PCR扩增可得到特异性目的条带,病毒分离株具有血凝活性并能被特异性新城疫(ND)阳性血清抑制。分离株能引起非免疫鸽发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100%和10%。对分离得到的PPMV-1(命名为pi/CH/GX1026/2016)进行序列分析,该分离株F蛋白的裂解位点为~(112)RRQKR↓F~(117),符合新城疫病毒(NDV)强毒株的特征。pi/CH/GX1026/2016分离株与毒株Grey heron/Ch/GD/GZ333/2015和European turtle dove/Ch/GD/GZ23/2015核苷酸和氨基酸相似性较高,核苷酸相似性分别是99.6%和99.4%,氨基酸相似性分别是99.3%和98.9%;与疫苗株La Sota核苷酸和氨基酸相似性较低,分别是83.8%和88.3%。分离株与基因Ⅵ型NDV毒株Grey heron/Ch/GD/GZ333/2015和European turtle dove/Ch/GD/GZ23/2015遗传关系亲近,与基因Ⅱ型疫苗株La Sota的遗传关系较远。说明pi/CH/GX1026/2016分离株为基因Ⅵ型的PPMV-1,该毒株与NDV常用疫苗株La Sota的遗传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16.
自1997年-2016年从广东佛山、肇庆、云浮等地疑似新城疫的家禽病料分离鉴定获得12株新城疫病毒,采用RT-PCR方法对所有分离株的F基因和HN基因进行扩增,产物经克隆并测序后与GenBank数据库中的参考毒株做遗传进化分析。12个分离株的F基因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9株属于基因Ⅶ型,2株属于基因Ⅸ型,1株属于基因Ⅵ型。F基因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12个毒株与目前疫苗株La Sota、B1、Mukteswar和Clone30的同源性在81.6%~91.5%之间,12个毒株间同源性的差异较大,9个Ⅶ型分离株之间的同源性在84.8%~99%之间;HN基因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12个毒株与目前疫苗株La Sota、B1、Mukteswar和Clone30的同源性在80.9%~91.9%之间,12个毒株间同源性的差异较大,9个Ⅶ型分离株之间的同源性在84%~98.5%之间。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12个分离株与NDV强毒株的氨基酸特征相符,有10个分离株的HN基因第514氨基酸残基出现Ⅰ→Ⅴ的变异,有9个分离株的F基因和HN基因的中和抗原位点出现变异。试验提示,当前广东部分地区的分离株与传统疫苗株之间存在抗原性差异,故应加强广东地区新城疫病毒的分子遗传监控。  相似文献   

17.
从山东潍坊某发病鸭场分离到1株病毒,经分离、鉴定为鸭新城疫。对该分离病毒进行了毒力和致病性等生物学特性分析。结果,该分离病毒连续传3代后,HA效价稳定在9log2以上,MDT为124.5h,ICPI为0.292,F基因核苷酸和转译氨基酸与传统Lasota株的同源性最高,与Kuwait256株最低。而F基因裂解位点的氨基酸组成与NDV强毒株的特征性结构一致("112R-R-Q-K-R-F117")。结论:(1)该病例为鸭Ⅰ型新城疫弱毒株感染;(2)F基因的裂解位点的特征性结构不完全决定鸽新城疫的毒力。  相似文献   

18.
应用RT-PCR分别扩增出新城疫病毒(NDV)青海株(QH3)、黑龙江株(HLJ)和甘肃株(A4)的融合蛋白(F)基因的全长核苷酸,再克隆到pMD18-T载体中.经酶切和质粒PCR鉴定,获得阳性重组质粒后,进行序列测定并推导出其氨基酸序列,同时进行分析和比较.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所获得的3个分离株F基因完整的开放阅读框长度为1 662 bp,共编码F蛋白的553个氨基酸;3个毒株之间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88.0%~90.6%;与常用疫苗株之间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只有85.3%~91.6%.三者F基因的裂解位点均为112R-R-Q-K/R-R-F117,符合强毒株裂解区氨基酸组成的特征.以1 bp~374 bp的核苷酸序列绘制系统发育树分析表明,QH3株NDV为基因Ⅷ型,A4株NDV为基因Ⅵ型,HLJ株NDV为基因Ⅸ型.  相似文献   

19.
2011年从广西防城港市1只患病白鹭中分离到1株新城疫病毒(命名为WBE-10),为了对其主要生物学特性及基因组序列进行研究,对该毒株进行了1日龄雏鸡脑内致病指数(ICPI)的测定和全基因组扩增(RT-PCR)。结果显示:该病毒的ICPI值为1.846,表明该毒株属于强毒株,F基因的112~117位氨基酸序列为112R-R-R-K-R-F117,符合NDV强毒株的特征,该结果与ICPI的测定结果一致;F基因绘制的遗传进化树表明该毒株属于基因VIIa型,与Sukorejo/019/10株的亲缘关系最近,该分离株在全基因组序列与印度尼西亚鸡分离株Sukorejo/019/10较接近。本试验为进一步了解候鸟源携带新城疫病毒与家禽新城疫疫病传播、暴发之间的联系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从广东地区疑似患有新城疫的病死雏番鸭群中分离到1株新城疫病毒,命名为GD1002株。毒力测定结果表明,致死鸡胚平均死亡时间(MDT)、1日龄雏鸡脑内接种致病指数(ICPI)、6周龄鸡静脉接种致病指数(IVPI)分别为56.0 h、1.64、2.29,符合强毒株的毒力判断标准。利用RT-PCR扩增了该分离株F基因的主要功能区片段,并进行了克隆与序列分析。该分离株F蛋白裂解位点的组成为112R-R-Q-R-R-F117,具有典型新城疫强毒株的分子特征。F基因第47-420 nt片段基因分型分析表明,该流行株属于基因Ⅸ型。相似性及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表明,该分离株与基因Ⅸ型毒株F48E9、JS/1/97/Ch和FJ/1/85/Ch株有较高同源性和较近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