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畜牧与兽医》2015,(12):1-4
本研究旨在检测仔猪免疫猪伪狂犬病活疫苗(Bartha K61株)后,抵抗伪狂犬病病毒(PRV)变异株攻击的保护效果。取4~6周龄PRV抗体阴性仔猪,接种猪伪狂犬病活疫苗,1周后用PRV变异株(AH02LA株)攻毒,检测攻毒后临床症状、直肠温度、鼻腔排毒和肺部病变。疫苗免疫组在免疫后7 d均可以检测到gB抗体。攻毒对照组攻毒后出现典型伪狂犬症状,发病率为100%,死亡率为60%,所有猪只鼻拭子均检出排毒,所有猪只肺部均有出血、淤血等病变。免疫组的猪只攻毒后,所有猪只均未出现明显临床症状,部分猪只鼻拭子检出排毒,排毒持续时间缩短,排毒量显著减少,所有免疫猪只肺部未见明显病变。结果表明:伪狂犬病活疫苗免疫猪后对PRV变异株的攻击具有良好的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2.
为检测猪源伪狂犬病病毒变异株AH02LA株作为疫苗后选株的安全性及免疫效力。本研究对4日龄初生仔猪和产前1个月妊娠母猪免疫LA2017株后的安全性、28~35日龄仔猪免疫效力以及免疫猪后排毒和同群传播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滴鼻接种4日龄仔猪和肌肉注射产前1个月的妊娠母猪,均无任何临床症状,表明该疫苗株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肌肉注射接种28~35日龄的仔猪,免疫后7 d产生对PRV变异株AH02LA的完全保护并且可以阻止排毒,免疫14 d后攻毒均未发病和排毒,而PRV Bartha K61株免疫猪后7 d攻毒,有4头猪出现了体温升高,鼻拭子样品均检出病毒,免疫后14 d和21 d时对试验猪攻毒,PRV Bartha K61株免疫组均有猪发病,且鼻拭子样品均检出病毒;在抗体产生水平方面,PRV LA2017株免疫后14 d产生高水平中和抗体,PRV中和指数抗体≥10 000,且维持至免疫后5个月,而Batha-K61组免疫后1个月至3个月针对PRV变异株AH02LA的中和指数仅为178~1000,且4个月就开始下降;在同群感染方面,PRV LA2017株肌肉注射接种28~35日龄仔猪后14 d内均未从鼻拭子和肛门拭子检出排毒,gB抗体全部转为阳性,同群非免疫接种猪PRV gB和gE的ELISA抗体均为阴性,表明PRV LA2017株安全性好,无横向传播,不引起同群感染。结果表明,PRV LA2017株作为疫苗株对猪伪狂犬变异株的保护效果显著优于Bartha K61株,该毒株安全性好、抗体水平高和持续时间长,是一株极具开发价值的猪伪狂犬病流行株的弱毒疫苗候选株。  相似文献   

3.
为获得安全、有效的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 PRV)变异株弱毒疫苗,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对PRV变异株TK、gE双基因缺失株(PRV LA1206株)进行传代致弱,在鸡胚成纤维细胞上连续传代75次,后经连续5代挑取单个病毒蚀斑克隆而得F80代,毒种命名为PRV LA1206-80株,并对其进行安全性及免疫效力评价。生长动力学试验结果显示,PRV LA1206-80株与PRV LA1206株生长动力学相似。仔猪安全性试验结果显示,滴鼻接种1日龄PRV抗体阴性仔猪后所有仔猪均未出现发热及临床症状,表明该毒株对1日龄仔猪安全。攻毒保护试验结果显示,28~35日龄仔猪肌肉注射接种PRV LA1206-80株或PRV LA1206株7 d后进行变异株PRV AH02LA株滴鼻攻毒,可产生良好保护,所有仔猪均未出现体温反应、临床症状和排毒。而PRV Bartha K61株免疫猪7 d后攻毒,均出现了体温反应,其中1头发病,且鼻拭子样品均检出病毒。综上所述,相较于PRV LA1206株,在鸡胚成纤维细胞上连续传代后获得的PRV LA1206-80株已...  相似文献   

4.
为评估猪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灭活疫苗(HN1201-ΔgE株)免疫后对PRV流行毒株和经典毒株的保护效果,本研究对试验猪分别免疫PRV灭活疫苗(HN1201-ΔgE株)和PRV活疫苗(Bartha-K61),免疫后第0、7、10、14、17、21、24和28天采血测定PRV gB抗体,并分别使用PRV流行毒株HN1201株和经典毒株闽A株测定免疫后第0、7、14、21和28天血清的中和抗体水平,于免疫后第28天分别使用HN1201株和闽A株攻毒并观察,之后测定体温,测定攻毒后第7和14天PRV gE抗体,及攻毒后0~8 d的排毒情况。结果显示,HN1201-ΔgE免疫组较Bartha-K61免疫组gB抗体和中和抗体产生早,且抗体水平较高。两个免疫组试验猪在攻毒后虽然均无明显临床症状,且免疫组织化学检测(IHC)组织中的病毒抗原均为阴性,但HN1201-ΔgE免疫组试验猪脏器未见任何病理损伤,Bartha-K61免疫组试验猪部分脏器具有病理损伤。与未免疫对照组相比,2个免疫组试验猪在HN1201株和闽A株攻毒后,gE抗体转阳时间晚且排毒率低,HN1201-ΔgE免疫组gE抗体水平整体均低于Bartha-K61免疫组,攻毒后排毒检测中,Bartha-K61免疫组于2个毒株攻毒后第3~5天可检测到排毒,而HN1201-ΔgE免疫组全程未检测到排毒。研究结果表明,灭活疫苗(HN1201-ΔgE株)对PRV流行毒株和经典毒株均可提供完全保护。  相似文献   

5.
蓝耳病阴性猪PRRSV攻毒试验结果及在血清驯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良圻原种猪场2009年在后备猪采用血清驯化,以保持猪群蓝耳病的稳定。为进一步了解公司内部所用猪蓝耳病病毒的特性,用同一猪蓝耳病病毒的不同拷贝数(0、20、40、400、4 000和20 000)分别对6头蓝耳病抗原抗体双阴性仔猪进行攻毒试验。病原检测:攻毒24h后,除阴性猪外,5头猪均抗原检测到PRRSV病毒核酸,抗体检测;攻毒后的前6 d抗体均为阴性,7 d后攻毒猪只抗体逐渐转阳;第9天抗体全部转阳且较第7天有大幅升高第11天后,整体抗体稍有上升但较缓慢,攻毒21 d后,各猪只抗体值在1.7~2.3之间。表明20个病毒拷贝数就足以感染猪只。  相似文献   

6.
将禽流感病毒血凝素 H9A基因克隆入插入载体 p FG11S中 ,通过酶切鉴定获得了正向转移载体 p FG11SHA;将其与禽痘病毒疫苗株 (w FPV)共转染鸡成纤维细胞 (CEF) ,通过蓝白斑筛选纯化得到重组病毒 r FPV- Ps- HA;以间接免疫荧光法证实 HA基因得到了表达。将该病毒经颈部皮下免疫 1日龄 SPF鸡 ,免疫后 15 d以 H9亚型禽流感病毒 F株翅静脉攻毒 ,攻毒后第 5天采集泄殖腔棉拭子样品进行病毒分离。将此重组病毒与以痘苗病毒 P7.5启动子表达相同基因的重组病毒 r FPV- P7.5 - HA作比较 ,结果表明 ,r FPV- Ps- HA相对于 r FPV- P7.5 - HA明显抑制了病毒的排出 ;攻毒后第 2、5、7、9、11天分别对 r FPV- Ps- HA、油乳剂灭活苗免疫鸡进行泄殖腔、气管排毒规律的检测 ,发现疫苗组均能很好地抑制排毒 ,攻毒对照组泄殖腔的排毒率明显高于气管排毒率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H9N2亚型禽流感目前的流行情况,从广东省某鸡场的发病鸡中分离到一株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Chicken/Guangdong/1104/2014),遗传进化分析显示该毒株属于BJ/94-like谱系h9.4.2.5分支,与经典疫苗株的HA基因相似性为89.3~90.7%,通过点眼滴鼻、静脉注射、肌肉注射的方式攻毒SPF鸡研究其攻毒后的排毒规律。结果表明:病毒通过点眼滴鼻和静脉注射方式攻毒能够很好地感染SPF鸡,并在攻毒后第3天排毒率达到100%,但是随后几天排毒率逐渐下降,点眼滴鼻组在攻毒后第7天排毒率下降为0;肌肉注射组则没能有效感染SPF鸡,攻毒后第3~9天的排毒率为16.7%~33.3%。说明静脉注射是较好的攻毒方式,能有效感染SPF鸡,SPF鸡攻毒后第3~5天的排毒率达到100%。  相似文献   

8.
为了评估当前优势流行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NADC30-like毒株的毒力,试验利用经猪肺泡巨噬细胞分离的5个NADC30-like毒株接种6~7周龄健康易感猪,以进行毒力评价(A-E组),并设立未攻毒阴性对照组(F组)。所有组攻毒后进行临床症状观察,并在第0、3、5、7、10、14和21天采集全血、咽拭子和肛拭子进行病毒载量检测。结果显示,除D组外其他攻毒组表现一过性体温升高,偶有到41℃,而D组在攻毒后第4~15天,该组试验猪平均体温均不低于40.5℃,体温显著高于其他攻毒组。病毒血症检测发现,除D组外,其他攻毒组在第3、5、7和10天均为核酸阳性,在第14天部分转为核酸阴性,但到第21天又转为阳性,而D组从攻毒到结束病毒血症始终为阳性。肛拭子和咽拭子病毒载量测定发现,除D组外,其他攻毒组在第3、5和7天均为核酸阳性,在第10、14和21天部分猪有时转为阴性,后又转为阳性;D组攻毒到结束肛拭子始终为阳性。从上述数据统计综合分析,结果表明D组所攻击的毒株毒力高于其他毒株,可引起3/5猪发病,且死亡一头,该毒株感染能产生PRRSV的典型临床症状,可初步用于NADC30-...  相似文献   

9.
为了进一步研究仔猪感染猪伪狂犬病病毒(PRV)后脑组织病变情况,试验将12头50日龄仔猪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隔离饲养,试验组10头,每头注射效价为1×106.5TCID50/mL的猪伪狂犬病病毒2 mL,攻毒后第3,7,14,21,35天,各处死2头,无菌采集脑组织样,通过临床观察、病理解剖、H.E.染色、免疫组化染色和荧光定量PCR的方法对感染仔猪脑组织病毒载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感染仔猪在第3天表现阵发性颤抖、共济失调和后肢麻痹等症状,病理剖检变化为脑膜充血、肿胀或出血,脑脊液增多;病理组织学变化为非化脓性脑脊髓炎、神经节炎;血管周隙内和血管外有胶质细胞和增生的血管外膜细胞构成的血管套;免疫组化染色切片观察与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一致,可见病毒感染后脑内病毒分布密度在0~7 d持续上升,第7天达到峰值,7 d后下降。说明猪伪狂犬病病毒对猪脑组织损伤严重。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西藏小型猪对猪瘟病毒(CSFV)的敏感性,试验采用CSFV石门株1×10~5TCID_(50)/头人工感染西藏小型猪后,研究CSFV感染猪体温变化、临床症状、血液CSFV核酸载量及组织/器官病理变化。结果表明:CSFV感染后第1天猪只体温超过40.0℃,感染后第2天猪只出现精神沉郁、食欲减退、便秘等临床症状;感染后第1天猪只血液中CSFV RNA含量为1×10~(3.79)copies/mL,感染后第7天CSFV RNA含量最高为1×10~(8.58)copies/mL,濒临死亡时保持在1×10~(8.36)copies/mL;CSFV感染后猪只组织/器官出现猪瘟典型病理变化,未感染猪组织/器官未发现异常。说明西藏小型猪对CSFV敏感,可作为CSFV感染的实验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1.
为建立IBRV对犊牛的感染模型,将试验组第1组~3组犊牛通过鼻腔内喷雾接种4mL/头,病毒含量分别为107.0 TCID50/mL、106.0 TCID50/mL和105.0 TCID50/mL的IBRV/JZ06-8,阴性对照组同样方法接种MDBK细胞冻融物;攻毒后第0天~第14天,每天测定直肠温度,进行临床观察,采集鼻拭子进行病毒分离鉴定。结果显示,鼻内喷雾接种对犊牛可产生有效感染,106.0 TCID50/mL的感染剂量即可致犊牛产生典型的IBR临床症状,并可分离到IBRV。试验成功实现IBRV/JZ06-8对犊牛的感染,该模型可用于IBRV研究和IBR疫苗评价。  相似文献   

12.
为阐明新型鸭呼肠孤病毒(New-type duck reovirus,NDRV)在体内分布和排毒规律,采用J03C10株攻击1日龄雏鸭,对血液、心、肝、脾、肺、肾、胰腺、脑、胸腺、法氏囊、盲肠扁桃体、喉头和泄殖腔采用RT-PCR检测病毒分布情况。结果显示:NDRV在血液中分布时间为攻毒后(PI)12 h~21 d,在脾、胸腺中分布时间为PI 12 h~18 d,在肝、法氏囊中分布时间为PI 12 h~15 d,在胰脏中分布时间为PI 1 d~18 d,在心、肺、肾和盲肠扁桃体中分布时间为PI 1 d~15 d,在脑组织中分布时间为PI 1 d~12 d。攻毒后1 d,即可在喉头和泄殖腔棉拭子中检测到NDRV RNA,而在12 d后已不能检出NDRV RNA。结果表明:番鸭接种NDRV J03C10株后1 d开始向外界排毒,12 d后停止排毒,向外界排毒时间为PI 1 d~9 d。  相似文献   

13.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攻毒方式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试验旨在建立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的攻毒模型,明确病毒在牛体内的分布及确定最佳攻毒方式,建立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发病标准,用来评价IBRV LNM弱毒疫苗的保护效力。试验共使用健康断乳牛9头,设鼻内喷雾组、滴鼻组和对照共3组,每组3头牛。将实验室分离保存的IBRV LN01/08强毒株采用鼻内喷雾和滴鼻两种方式接种试验组动物后,连续14 d,每日观察临床症状,监测体温及采集鼻拭子,对收集的试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选取临床发病不同时期剖杀动物,采取主要脏器进行病毒分离。结果显示,所有动物攻毒后有不同程度的临床表现,以鼻内喷雾组临床表现最为严重,剖检可见肺部病变明显。病毒主要分布在呼吸道和眼结膜组织中。研究结果显示,采用IBRV自然感染方式攻击动物,喷雾方法攻毒临床效果明显强于滴鼻方式,保证了临床发病模型的建立,可以用来IBRV疫苗免疫效果评价,为研制IBR疫苗提供前提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为了证实广东阳江某猪场存在猪伪狂犬病毒(PRV)强毒力野毒感染,试验采用病毒分离鉴定及仔猪攻毒试验的方法,对该猪场保育猪群病料中存在的病毒进行分离鉴定,以及用15日龄含有母源抗体(中和效价水平为1∶16)的仔猪进行毒株致病性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从病料中成功分离出1株PRV野毒株GD-1406株;经滴鼻攻毒,试验Ⅰ组(病毒攻毒效价为1×106TCID50/m L)仔猪攻毒后第5天全部死亡,试验Ⅱ组(病毒攻毒效价为1×104TCID50/m L)仔猪攻毒后第4天死亡率达80%,第6天全部死亡;病理剖检显示,分离的PRV对试验组仔猪的多种组织器官造成肉眼可见的损伤,对照组正常。说明该猪场保育猪群中有PRV野毒强毒株存在。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兽医学报》2016,(2):298-304
本研究确定伐昔洛韦的体外和体内抗猪伪狂犬病病毒作用,确定伐昔洛韦对Vero细胞的最大无毒质量浓度为4g/L,抑制PRV野毒在Vero细胞中复制的最低有效质量浓度为3g/L。用1个LD50的PRV对小鼠进行攻毒,在攻毒后48h给服不同剂量的伐昔洛韦,确定了伐昔洛韦能够为小鼠提供完全保护的最低剂量为3 mg/只。PRV攻毒后,未给服伐昔洛韦组小鼠表现典型的神经症状并全部死亡,而给药组小鼠临床健康并全部存活。与给药组小鼠相比,未给药组小鼠脑、肺组织中的PRV病毒载量明显高于给药组小鼠,且随时间延长一直增加。脑、肺组织呈现PRV感染的特征性病理变化。伐昔洛韦给药组小鼠相应组织中的病毒载量和脾脏T淋巴细胞分泌PRV特异性Th1型细胞因子水平在攻毒后72h逐渐降低。试验结果显示,伐昔洛韦无论在体内、体外均能够有效抑制PRV的复制。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猪伪狂犬病病毒(PRV)和猪圆环病毒2型(PCV2)混合感染对仔猪肝肾的损伤,选择32头仔猪进行分组攻毒。攻毒后进行临床观察、病理剖检,分别在第3、7、14、21、35天采集肝、肾组织样品。通过HE染色、免疫组化染色、实时荧光定量PCR病毒检测,对感染仔猪肝和肾的病理损伤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混合感染仔猪出现神经衰竭,第8~14天死亡。HE染色肝细胞水泡变性,浆液渗出,淋巴细胞浸润,中央静脉消失,肝细胞索紊乱,大量巨噬细胞增生。肾小球出血,肾小体结构被破坏。免疫组化定位可见病毒侵袭肝脏的细胞浆和汇管区,肾脏的肾小体边缘的细胞内。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肝脏和肾脏病毒载量呈现上升趋势,PRV和PCV2均在感染第14天达峰值,PRV在肝脏和肾脏的载量分别为1 907.52拷贝/μL和938.97拷贝/μL,PCV2载量分别为635.28拷贝/μL和522.83拷贝/μL。表明PCV2和PRV混合感染仔猪肝和肾受到严重损伤,混合感染较各自单感染严重。  相似文献   

17.
旨在研究猪圆环病毒2型(PCV-2)感染仔猪后造成免疫抑制条件下,探索合并感染脑心肌炎病毒(EMCV)对仔猪的生长性能影响和致病性分析。选取16头健康仔猪设计了EMCV攻毒组、PCV-2攻毒组、PCV-2/EMCV联合攻毒组和对照组,通过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检测、生长性能、免疫指标以及排毒情况等多方面评价,对二者合并感染仔猪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2种病毒单独感染后,均表现出各自的典型临床特征,危害均不严重。但合并感染后死亡率迅速上升,平均日增重显著降低,体重负增长率升高,心肌和脑组织变性、坏死更为严重,血液中淋巴细胞比率始终较低,EMCV中和抗体较长时间维持在低水平。EMCV排毒期可持续至感染后第12天,略长于EMCV单独攻毒组的第9天。研究结果证实,PCV-2先期感染可使EMCV对仔猪表现出更为严重的致病性和致死性,免疫功能降低,并可能使得EMCV在猪体内的复制、排毒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感染对新西兰白兔的致病性以及BVDV E2重组蛋白的免疫效果。【方法】 将实验室培养保存的BVDV病毒纯化并按照Reed-Muench法测定其病毒滴度。在致病性试验中,将10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感染组和对照组,每组5只。感染组用1 mL纯化的BVDV病毒攻毒(滴鼻500 μL、耳缘静脉注射500 μL),对照组用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处理,连续3 d,每天1次,每天观察各组兔的临床症状并测量体温;分别于接种病毒后第6、9、12、15、17天通过耳缘静脉采集血液检测血常规;感染病毒第17天采集鼻拭子进行RT-PCR鉴定,采集后剖杀并采集气管、肺脏、脾脏和小肠组织,制备病理切片观察病理变化。在免疫效果评价试验中,将10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免疫组和对照组,每组5只,免疫组用E2重组蛋白(1 mg/只)与佐剂混合后经肌内多点注射免疫新西兰白兔,对照组接种等体积生理盐水;共免疫2次,2次免疫间隔为14 d。在一免后0、7、14、21、28 d采集血清,通过间接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抗重组蛋白特异性抗体水平;在一免后第28天按致病性试验中方法攻毒,在攻毒第17天采集鼻拭子进行RT-PCR鉴定,采集气管、肺脏、脾脏和小肠组织制备病理切片观察病理变化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 纯化后BVDV的病毒滴度为4.16×106 TCID50/mL。与对照组相比,感染组部分新西兰白兔6 d内活动减少,采食略微减少,6 d后逐渐恢复正常,在感染第13天出现腹泻症状,从第5天开始体温略微升高,但均在正常范围内波动。与对照组相比,在攻毒第6和9天,感染组白细胞和血小板分别显著和极显著降低(P<0.05;P<0.01);在攻毒第12、15和17天,感染组白细胞、血小板和淋巴细胞均极显著降低(P<0.01)。鼻拭子RT-PCR检测为阳性,气管、肺脏、脾脏及小肠组织表现出轻度至重度的组织病理学变化。间接ELISA检测结果表明,在一免后7 d时,血清抗体滴度为1:16~1:32;在一免后28 d时,血清抗体滴度为1:256~1:512;免疫攻毒组新西兰白兔鼻拭子经RT-PCR检测为阴性;组织病理学观察显示,免疫攻毒组气管及肺脏表现出轻微的组织病理学变化。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免疫组结果均呈阴性,对照组结果均为阳性。【结论】 通过滴鼻及耳缘静脉注射BVDV的方式可以构建新西兰白兔致病模型,BVDV E2亚单位疫苗能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起到免疫防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为了分析免疫鸡群中新城疫强毒感染流行的原因,明确抗体效价与流行株感染排毒率之间的关系,本研究以LaSota为抗原制备新城疫灭活疫苗,并以0.02mL和0.4mL的量分别免疫3周龄的SPF鸡10只。免疫后7、14、21d分别测定免疫鸡血清中的抗体HI效价。免疫后21d以基因Ⅶd亚型新城疫流行株JS5/05进行攻毒,攻毒后每天观察试验鸡的临床症状,并于攻毒后3、5、7d采集试验鸡的喉气管与泄殖腔棉拭样品进行病毒分离,结果显示,免疫3周后0.02mL和0.4mL疫苗免疫组鸡的血清HI抗体平均效价分别为5.4log2和8.2log2;0.02mL免疫组在攻毒后的排毒率达到100%,且排毒时间较长,而0.4mL免疫组在攻毒后的排毒率明显降低,且排毒时间较短。上述结果表明新城疫抗体效价与流行株感染排毒率之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兽医学报》2016,(12):2101-2105
为了明确新分离的山羊副流感病毒3型(CPIV3)JS2013株的致病性,本试验采用动物感染试验的方式研究该病毒在本属动物体内的复制、排毒以及组织病理损伤等情况。通过病毒血症、临床症状、病理组织学检测、HI抗体及中和抗体检测综合分析病毒对山羊的致病性。结果表明,攻毒后的山羊出现以喷嚏、咳嗽、流鼻涕、眼分泌物增多以及呼吸困难为主的临床症状;攻毒后1d即可检出病毒血症,持续到攻毒后7d,且从攻毒后1~7d可以从鼻拭子中检测到排毒。剖检观察攻毒组山羊肺组织出现增生实变、肿大,组织病理学检测发现肺组织出现肺泡间隔增宽、肺泡结构消失、炎性细胞浸润等变化。HI和中和试验表明,山羊感染后7d开始出现血凝抑制抗体,14d出现中和抗体,并持续升高至28d。以上结果证实CPIV3JS2013株对山羊具有较强的致病性,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