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玉米淀粉较马铃薯等淀粉价格低廉,应用广泛,但黏度较低限制其在饲料和食品等行业中的应用,为改善玉米淀粉的黏度特性,试验以玉米淀粉和马铃薯淀粉为原料进行复配,以峰值黏度为指标,建立回归方程,取峰值黏度为6 000 cp,得复配玉米淀粉∶马铃薯淀粉最适配比为3∶7。将复配淀粉与玉米淀粉进行透明度、凝沉性、冻融稳定性、溶解度和膨胀力等性质比较。结果表明,复配淀粉与玉米淀粉相比,其抗老化能力高、热稳定性差、透明度高并且凝沉性冻融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2.
酯化淀粉     
淀粉的酯化反应研究在1900年就开始了,当时是研究硝酸酯淀粉,主要是为了代替醋酸纤维素。因取代剂不同,可获得多种酯化淀粉,如甲酸脂、醋酸酯、丙酸酯、磷酸酯、柠檬酸酯、氨基甲酸酯、琥珀酸酯、苹果酸酯、硬脂肪酸酯淀粉衍生物。酯化淀粉可用淀粉-CO-R形式...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制作巴氏杀菌酸牛奶时影响产品感官及稳定性的因素,通过原奶贮存时间对持水力的影响得出原奶贮存不能超过24 h;通过研究变性淀粉与胶体对酸奶体系稳定性的影响,筛选出稳定剂的最佳复配组合为:变性淀粉∶明胶∶琼脂∶果胶=12∶1∶2.5∶0.5。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出巴氏杀菌段最佳工艺条件为:杀菌温度75℃,杀菌时间30 s,灌装温度30℃。  相似文献   

4.
抗性淀粉(RS)不能被人体小肠所消化吸收,而是能在大肠中被消化吸收的淀粉及其降解产物的总称,在饲料和保健食品等领域被广泛应用。研究采用普鲁兰酶法处理制备小米抗性淀粉,考察其p H、普鲁兰酶添加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小米抗性淀粉含量影响的4个因素。普鲁兰酶法处理制备小米抗性淀粉的最佳工艺条件:p H 5.0、普鲁兰酶添加量180 ASPU/g、反应温度55℃及处理时间12 h,此条件下制备的小米抗性淀粉含量最高值13.16%。  相似文献   

5.
改性淀粉在香肚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肉制品生产中一直用天然淀粉作增稠剂来改善肉制品的组织结构,作为赋形剂和充添剂来改善食品的外观及成品率。目前在香肚等肉灌制品生产中常用的淀粉为普通玉米淀粉,尽管对其产品的品质有一定的改良作用,但产品尚存很多缺陷(如回生、变色、发黏等)。改性淀粉由于耐热、耐酸,具有较好的黏着性、稳定性、凝胶性和淀粉糊的透明度,可以较好的  相似文献   

6.
为了确定碱处理法降解甘草渣中木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最优工艺条件,以促进甘草渣饲料化研究进程,试验以氢氧化钠(Na OH)和尿素为裂解剂,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了处理时间、裂解剂用量、料液比和反应温度四种条件对甘草渣中木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降解效果。结果表明:在处理时间为3 d、裂解剂比例(Na OH与尿素比例)为5∶5、料液比为1∶12、反应温度为45℃的条件下木质素降解率可达23. 076 9%,纤维素降解率可达41. 059 3%,半纤维素降解率可达75. 176 6%,在此条件下糖含量增加了1 918. 37倍。说明采用碱处理法处理甘草渣中木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具有较高的降解率,同时可有效提高糖含量。  相似文献   

7.
《畜牧与兽医》2017,(7):114-119
采用混合磷酸盐法制备磷酸化淫羊藿多糖,再以磷酸化淫羊藿多糖磷酸根含量为考察指标,通过响应面法对工艺的提取参数进行优化,研究了修饰条件中反应温度(A)、反应时间(B)和反应p H值(C)3个因素对磷酸化多糖磷酸根含量的影响,建立了回归模型,验证了其有效性,并分析了主效应和因素交互作用。结果表明: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反应p H值对磷酸化淫羊藿多糖磷酸根含量的影响显著,并且两两因素间存在一定的交互作用;影响磷酸化淫羊藿多糖的工艺因素按主次顺序排列为: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反应p H值;磷酸化淫羊藿多糖的最佳工艺为:三聚磷酸钠与三偏磷酸钠比例为5∶2,反应温度97℃,反应时间2.8 h,反应p H 8.7,在此条件下,磷酸化淫羊藿多糖磷酸根含量为(6.012±0.021)%。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以小肽含量为指标,对解淀粉芽孢杆菌单菌固态发酵豆粕以及解淀粉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和酿酒酵母菌3个菌种混菌固态发酵豆粕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对其发酵前后的营养物质含量变化进行研究。通过解淀粉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和酿酒酵母3个试验菌的生长曲线确定其接种到固态培养基的最佳接种时间。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研究解淀粉芽孢杆菌接种量、温度、料水比、发酵时间4个因素对豆粕发酵产小肽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设计对单、混菌固态发酵豆粕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对豆粕发酵前后豆粕营养物质含量、大豆球蛋白含量、蛋白质分子质量、发酵产物p H进行测定。结果显示:3株试验菌接在各自种子培养基扩大培养至21 h为其接种到固态培养基的最佳时间。解淀粉芽孢杆菌单菌固态发酵豆粕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接种量为10%、温度为40℃、料水比为1.0∶1.2、发酵时间为72 h;解淀粉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酿酒酵母混菌固态发酵豆粕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接种量为15%、温度为31℃、料水比为1.0∶1.0发酵时间为120 h,3个菌株的接种比例为:解淀粉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酿酒酵母=9∶3∶2。经微生物发酵后,发酵产物中小肽、粗蛋白质、粗灰分、粗脂肪含量较发酵前均得到显著提高(P<0.05),粗纤维含量则显著下降(P<0.05);单菌发酵组和混菌发酵组发酵产物中大豆球蛋白含量均较未发酵组显著降低(P<0.05);单菌发酵组和混菌发酵组发酵产物中蛋白质分子质量较未发酵组降低;混菌发酵组发酵产物的p H较未发酵组显著降低(P<0.05),而单菌发酵组发酵产物的p H则与未发酵组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豆粕经微生物固态发酵后营养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大分子蛋白质被降解,p H也发生了变化,并且单菌发酵和混菌发酵的效果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以小肽含量为指标,对解淀粉芽孢杆菌单菌固态发酵豆粕以及解淀粉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和酿酒酵母菌3个菌种混菌固态发酵豆粕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对其发酵前后的营养物质含量变化进行研究。通过解淀粉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和酿酒酵母3个试验菌的生长曲线确定其接种到固态培养基的最佳接种时间。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研究解淀粉芽孢杆菌接种量、温度、料水比、发酵时间4个因素对豆粕发酵产小肽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设计对单、混菌固态发酵豆粕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对豆粕发酵前后豆粕营养物质含量、大豆球蛋白含量、蛋白质分子质量、发酵产物p H进行测定。结果显示:3株试验菌接在各自种子培养基扩大培养至21 h为其接种到固态培养基的最佳时间。解淀粉芽孢杆菌单菌固态发酵豆粕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接种量为10%、温度为40℃、料水比为1.0∶1.2、发酵时间为72 h;解淀粉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酿酒酵母混菌固态发酵豆粕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接种量为15%、温度为31℃、料水比为1.0∶1.0发酵时间为120 h,3个菌株的接种比例为:解淀粉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酿酒酵母=9∶3∶2。经微生物发酵后,发酵产物中小肽、粗蛋白质、粗灰分、粗脂肪含量较发酵前均得到显著提高(P0.05),粗纤维含量则显著下降(P0.05);单菌发酵组和混菌发酵组发酵产物中大豆球蛋白含量均较未发酵组显著降低(P0.05);单菌发酵组和混菌发酵组发酵产物中蛋白质分子质量较未发酵组降低;混菌发酵组发酵产物的p H较未发酵组显著降低(P0.05),而单菌发酵组发酵产物的p H则与未发酵组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豆粕经微生物固态发酵后营养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大分子蛋白质被降解,p H也发生了变化,并且单菌发酵和混菌发酵的效果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0.
试验旨在探究熟化温度和时间对玉米淀粉糊化度及淀粉组分的影响。采用3×3双因素试验设计,温度和时间为自变量。温度为3个水平,分别为100、110、120℃;设时间为3个水平,分别为30、45、60 min;根据不同熟化条件对玉米进行整粒熟化。以玉米淀粉糊化度、直链淀粉、支链淀粉以及抗性淀粉值为参考依据,筛选出相对较优的熟化工艺参数。结果显示:熟化温度和时间对玉米淀粉的糊化度,直链淀粉、支链淀粉、总淀粉以及抗性淀粉含量均有影响,其变化规律为:与未熟化的玉米相比支链淀粉含量降低,总淀粉、淀粉糊化度、抗性淀粉与直链淀粉含量升高。当控制熟化时间为45 min、熟化温度在110~120℃玉米淀粉糊化度增长到49.97%,影响极显著(P0.01);支链淀粉含量增长到55.15%、总淀粉含量增长到71.04%,并且影响均显著(P0.05);抗性淀粉含量降低到4.12%,虽然有减少趋势但影响不显著(P0.05)。研究表明:熟化温度110~120℃,熟化时间45 min为相对较优的熟化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草莓渣混合花生秧青贮的有氧稳定性,试验在该青贮中添加0、0.2%、0.4%、0.6%和0.8%5种不同质量分数的尿素,青贮60 d。开封接触空气后,测定其温度、p H、总氮及可溶性糖分。结果表明:0.8%的添加量能够明显增加其有氧稳定性和总氮含量,对抑制开封后p H的升高作用明显,开封后24 h可溶性糖分损失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综合考虑,试验条件下草莓渣与花生秧的混贮中添加0.8%的尿素对于增加其有氧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12.
为了确定最佳发酵工艺条件,试验采用黄孢原毛平革菌、绿色木霉进行了混合固体发酵玉米秸秆工艺条件的中试研究。结果表明:固体发酵培养基的组成为玉米秸秆与麸皮为4∶1,加入5%的尿素、0.5%的KH2PO4、0.1%的MgSO4.7H2O;加水量为1∶1.3;发酵温度为32℃;接种比例为2∶1;接种时间为接入黄孢原毛平革菌发酵48 h后接入绿色木霉;发酵周期为120 h。混合固体发酵后含有纤维素酶420 U/g,木质素酶85 U/g,粗纤维的利用率为69%。  相似文献   

13.
以生牛乳为原料,探讨了玫瑰樱桃复合风味发酵乳的制备工艺条件。通过正交实验研究了玫瑰樱桃复合风味发酵乳工艺配方及稳定剂的复配方案。结果表明,玫瑰樱桃复合风味发酵乳最适工艺配料为白砂糖8.0%、乳清蛋白粉1.0%、樱桃4.0%、玫瑰花瓣1.0%。玫瑰樱桃复合风味发酵乳最佳稳定剂为乙酰化二淀粉磷酸酯0.3%、果胶0.1%、琼脂0.1%。  相似文献   

14.
采用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试验对Trichoderma asperelloides ZWWB1产纤维素酶的最佳固态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在玉米秸秆∶麸皮为4∶3,料液比为1∶2.25,初始p H为5,添加0.10%吐温-80,接种量12%,培养温度为32℃,培养时间为96 h的条件下,Trichoderma asperelloides ZWWB1产纤维素酶活力达到最大,为20.89 U/g,较优化前15.08 U/g提高38.53%。  相似文献   

15.
通过L-抗坏血酸与多聚磷酸酯的酯化反应,在确定的最佳工艺条件下合成出较高收率(85%以上)的L-抗坏血酸2-三聚磷酸酯(ASTP)。在常温、高温及低温条件下,对其稳定性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ASTP具有极高的稳定性;饲喂试验结果表明,ASTP对罗非鱼、虹鳟鱼、蛋鸡及对虾具有明显的促生长作用,并能降低饲料成本。  相似文献   

16.
以垦粘1号蜡质玉米为原料,采用不同交联剂分别与醋酸酐进行交联酯化复合化学变性制备的淀粉为试验对象,以其作为增稠剂、稳定剂、品质改良剂应用到酸奶中.通过对添加不同种类、不同含量变性淀粉的酸奶的感观评分、析水率、表观粘度、储存稳定性等方面的分析,论证了其在酸奶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蜡质玉米复合变性淀粉的添加可改善酸奶的品质,提高储存稳定性能,且编号D和编号Ⅲ变性淀粉效果最好,最适添加量为0.5%.  相似文献   

17.
研究针对粪肠球菌制剂稳定性差的问题,采用微胶囊法对粪肠球菌进行包埋,通过真空低温冷冻干燥法干燥,制备微胶囊原菌粉,研究储藏温度、载体和残余水分等因素对微胶囊化粪肠球菌稳定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微胶囊技术能显著提高粪肠球菌的稳定性,延长保质期;随着储藏温度的升高,微胶囊化粪肠球菌存活率降低,4~25℃粪肠球菌存活率相对较高,当储藏温度达37℃后,存活率急剧下降;使用混合载体,水分为4%,载体比例为玉米淀粉∶沸石粉=2∶1时,粪肠球菌存活率最高,且较为经济;微胶囊化粪肠球菌组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更强的耐酸、耐高温和耐胆盐特性,抗逆性强。  相似文献   

18.
为了优化清瘟解毒口服液组方药材中活性成分的提取工艺,试验以黄芩苷含量为定量检测指标,选择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果胶酶、淀粉酶组成复合酶,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筛选清瘟解毒口服液酶解提取的最佳工艺。结果表明:在复合酶作用剂量为0.1%的前提下,优选的最佳生物酶解提取工艺的技术参数为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果胶酶、淀粉酶的比例1∶1∶2.5∶2,p H值4.5,反应时间50 min,反应温度45℃。  相似文献   

19.
外源植酸酶已广泛应用于肉鸡饲粮,其活性受温度、p H等影响,对植酸磷的释放仅仅20%左右,仍然具有巨大潜力。植酸酶能提高低磷饲粮养分利用率和肉鸡生产性能,超量添加(500 U/kg)对生产性能的改善有超过正常磷水平饲粮的潜力。饲粮添加植酸酶能提高磷的消化利用率,降低饲粮磷水平和磷排放。文章从植酸酶对植酸磷的作用、对肉鸡生产性能及养分利用、对磷排放以及与非淀粉多糖酶互作作用等方面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酶解法提取米糠蛋白的工艺,试验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和响应面法,以脱脂米糠为原料,使用碱性蛋白酶和中性蛋白酶水解提取米糠蛋白,研究了不同水解时间、液料比、p H值、温度、加酶总量、加酶比例对米糠蛋白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液料比为4∶1、加酶总量为0.75%、碱性蛋白酶与中性蛋白酶用量之比为2∶1时,经碱性蛋白酶在p H值为10、温度为45℃的条件下水解3 h,再用中性蛋白酶在p H值为6.5、温度为45℃条件下水解1 h,米糠蛋白的提取率最高可达84.63%。说明由响应面法优化得到的工艺参数比较准确,具有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