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乳化凝胶化法微囊化益生菌抗胁迫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研究基于乳化凝胶化基础上制备的微囊化布拉迪酵母菌(Saccharomyces boulardii)和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对储藏、高温、胃液和肠液等胁迫作用的抵抗力。以未包被的菌粉为对照,高温热处理的方法为烘箱干热法,温度为110和130℃,各处理30、45和60 s;在配制好的模拟胃液和肠液中,各处理30、90和180 min。结果表明:1)常温条件下储存5个月,微囊化布拉迪酵母菌和微囊化粪肠球菌的存活率比菌粉组分别高出34.63%和19.46%。2)微囊化过程提高了益生菌,尤其是粪肠球菌在110和130℃高温下的耐受性[与菌粉组差异显著(P0.05)]。3)模拟胃液处理30 min后,与菌粉组相比,微囊化的布拉迪酵母菌和微囊化粪肠球菌存活率分别提高了59.18%和51.80%,处理180 min后,分别提高了57.76%和46.73%。4)模拟肠液处理180 min,与菌粉组相比,微囊化布拉迪酵母菌和微囊化粪肠球菌的耐受力分别提高了26.89%和21.16%。5)50 min时微囊化布拉迪酵母菌和微囊化粪肠球菌的释放率分别可达71.74%和87.47%。综合得出,基于乳化凝胶化原理上的微胶囊技术可显著增强布拉迪酵母菌和粪肠球菌对储藏、高温、胃液和肠液等体内、外不良环境的抗性。同时,表现出了体内缓慢释放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研究采用烘箱干热法,对比包被粪肠球菌与普通粪肠球菌,在不同温度(70、85及100℃)下,分别处理不同时间(0、5、10、15、30及60 min)后的存活率,发现包被后的粪肠球菌存活率分别上升13.6%、13.7%和17.0%,可见微囊包被技术的确可提升粪肠球菌的耐高温性能。对比饲料制粒过程中不同制粒温度(65及75℃)与饲料中的包被粪肠球菌烘箱干热处理后的存活率发现:制粒温度为65℃时粪肠球菌存活率相当于饲料在烘箱75℃下热处理28 min,85℃热处理21 min或100℃热处理13 min;制粒温度为75℃时粪肠球菌存活率相当于饲料在烘箱75℃下热处理53 min,85℃热处理41 min或100℃热处理28 min;因此,将饲料中包被粪肠球菌添加至烘箱干热处理试验可快速对制粒过程中粪肠球菌的耐受性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3.
富硒乳酸粪肠球菌微胶囊包埋工艺及产品抗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富硒乳酸粪肠球菌采用0.03%к-卡拉胶、0.25%刺槐豆胶和2.5%明胶喷雾干燥的方法,进行三层微胶囊生物包埋,获得产品率为82.68%,包埋后菌体存活率为72.15%,菌体硒含量为0.571 mg/g.产品抗性试验表明:在人工胃酸 (pH2.1) 环境下,经2h包埋的乳酸肠粪球菌的存活率达96%以上,不受胃酸的影响;耐贮存性试验证明,包埋的富硒乳酸肠粪球菌在常温下贮存1年,由初始的5.7×108cfu/ml活菌数降为5.4×107cfu/ml,菌体存活率保持在19.5%以上,包埋菌体的耐贮存性能好;在一定加热条件下,50℃、30min菌体存活率为89.71%,100℃、5min为86.91%,120℃、2min为89.18%,证明经3层微胶囊包埋的富硒乳酸粪肠球菌,其微胶囊产品的耐热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4.
试验采用发酵前包被的工艺,对所筛得屎肠球菌进行微胶囊化,并对微囊化菌体的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得微胶囊粒径大小合适,形态好;微囊化培养的屎肠球菌对致病型大肠杆菌K88、K99、金黄色葡萄球菌、巴氏杆菌及沙门氏菌都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中对大肠杆菌K99的抑菌效果最好;与游离培养状态下相比,微囊化培养的屎肠球菌具有更好的生长优势,更好的抵御高铜、模拟胃液的能力(P<0.01);储存试验表明,4℃条件下,储藏2个月,活菌数基本没有下降。由此可见,微胶囊包被能明显提高屎肠球菌在极端环境下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5.
粪肠球菌(E.faecalis)又叫粪链球菌,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一般栖居在动物的肠腔,也是人体上呼吸道或肠道的常居益生菌.粪肠球菌作为乳酸类肠球菌之一是动物宿主肠道内的原生菌种,具有很好的生物安全性和优良的益生特性,但是益生菌只有在人体内存活,具有增殖能力才能发挥更好的益生作用.许多研究显示,活菌制剂进入动物消化道后难以经受低pH值的盐酸、胆汁酸等的作用,很难有足够数量的活菌数量达到肠道或定植肠道而发挥作用.目前发酵乳制品中活菌的耐酸性较弱,活菌存活率低于0.2%.研究显示,当期情况下,微胶囊技术是保护菌体活力最为有效和实用的方法之一,通过对益生菌微胶囊化,在菌种外壁增加保护层,可以有效增强其对胃酸以及胆汁等不良因子的抵抗能力,同时提高其在储藏过程中的稳定性.本试验采用肠溶性材料对菌种进行微胶囊化,并结合喷雾干燥方法,制备获得的益生菌制剂可以抵抗不良环境,使得粪肠球菌具备了实际生产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对仔猪直肠内容物分离的粪肠球菌进行体外耐受性研究。以粪肠球菌体外存活率为考察指标,通过耐酸性、耐胆盐、耐高温试验来研究菌株的体外培养特性。耐酸性试验采用pH为2.0、3.0和7.0培养基培养菌株3h,其存活率分别为2.18%、121.01%和134.02%;胆盐浓度在0.1%~0.3%培养菌株,生长良好且存活率均在70%以上;耐高温实验是在50℃和60℃处理30min后存活率菌小于50%,菌株对高温敏感。结果表明,仔猪肠源粪肠球菌有较好的耐酸性及耐胆盐能力,但对高温敏感。  相似文献   

7.
试验以明胶为壁材,采用乳化喷雾干燥法制备了在水中稳定性良好的微米级微胶囊化水产开口料微胶囊。考察了总固形物含量、芯壁材比、进料速度、进风温度对微胶囊粒径以及在水中稳定性的影响,并通过L9(34)正交试验优化了微胶囊化工艺。优化的工艺条件为:芯壁材比5∶1,总固形物含量15%,进料速度17.75mL/min,进风温度150℃。  相似文献   

8.
试验旨在确定最佳保护剂组合及保藏温度,提高乳酸菌制剂冷冻保藏效果。试验以戊糖片球菌、海氏肠球菌、戊糖乳杆菌为研究对象,采用真空冷冻干燥技术,探究不同保护剂及保藏温度对乳酸菌冻干存活率及保藏存活率的影响。结果显示,保护剂3 (脱脂乳9.51%、葡萄糖7.56%、麦芽糊精7.77%)对戊糖片球菌和戊糖乳杆菌冻干保藏效果最好,冻干后存活率分别为81.80%和79.90%;保护剂1 (脱脂乳12%、海藻糖1%、谷氨酸钠1%、甘油3%)对海氏肠球菌冻干保藏效果最好,冻干后存活率为84.83%。乳酸菌冻干粉在-80℃条件下保藏效果更好。研究表明,采用保护剂1、-80℃保藏对3种乳酸菌制剂的长期保藏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旨在建立一种饲料微生态制剂产品中粪肠球菌含量检测方法。采用生化鉴定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手段,建立了适用于饲料微生态制剂产品中粪肠球菌的确证方法;针对企业标准中常用的粪肠球菌培养基、肠球菌显色培养基、MRS培养基、哥伦比亚血琼脂4种培养基开展了粪肠球菌分离计数对比试验,最终筛选出粪肠球菌培养基作为检测饲料微生态制剂产品中粪肠球菌含量的计数培养基。该方法准确性高、操作性强、适用性广,能够满足企业生产与市场监督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
粪肠球菌是国家允许使用的微生态制剂菌种,但其特殊的耐药性一直饱受争议,为了解市售的两种微生物制剂中粪肠球菌的耐药性,采用常规微生物学方法结合肠球菌属tuf基因的PCR扩增方法分离鉴定粪肠球菌;同时采用Kirby-Baller(K-B)琼脂扩散法检测粪肠球菌分离株对9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共分离鉴定出2株粪肠球菌;2株分离菌均对阿莫西林、青霉素、链霉素和四环素耐药,对环丙沙星、呋喃妥因、红霉素、氨苄西林和万古霉素敏感。说明在动物中饲用粪肠球菌类微生物制剂时需要谨慎小心,以免粪肠球菌的耐药性通过各种途径在动物和人之间传递。  相似文献   

11.
高端微囊化前包被技术目前在国内属于高端包被技术,优点在于改变微生态制剂产品的形态,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分散性,容易与其他饲料混合均匀,便于运输、贮存和添加使用;微胶囊的保护,能够有效地防止粪肠球菌失活,提高微生态制剂产品的稳定性;可将配伍禁忌的各种成分在同一产品中隔开;使不溶于水的物质能均匀地分散在水溶性介质中。在生产过程中(包被、干燥等处理过程),由于“固定化发酵”使活菌得到保护,高端微囊化前包被粪肠球菌产量明显增加,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为此,选择了两个试验场,在大块型肉鸡饲料中添加了高端微囊化前包被粪肠球菌优C100进行了效果观察试验,通过试验证明,高端微囊化前包被粪肠球菌优C100可以增加肉鸡增重和提高抗病能力。  相似文献   

12.
为获得毛皮动物源粪肠球菌,并评价其益生特性,本研究从健康成年毛皮动物(水貂、狐狸、貉)粪便中分离粪肠球菌,通过形态学观察、生化试验和16S rRNA序列分析等方法进行种属鉴定。测定分离菌株生长曲线、产酸能力、抗菌药敏感性,并挑取部分菌株测定其对于温度、人工胃液、人工胆盐的耐受能力。结果表明,分离菌株中共5株为革兰氏阳性菌,生化特性与粪肠球菌标准株基本相符,且经16S rRNA序列分析鉴定为粪肠球菌。5株菌均于培养后2 h进入对数期,8~10 h进入稳定期,且具有弱产酸能力。分离菌株对四环素、左氟沙星耐药性强,耐药率为100%,其次为青霉素(80%)、红霉素(80%)、庆大霉素(80%)、氯霉素(40%),对氨苄西林和万古霉素敏感。水貂、狐狸和貉源的粪肠球菌对于60 ℃以下温度处理、pH>3.0的人工胃液、0.3%~0.5%浓度的胆盐耐受能力较强,对70 ℃以上高温和pH<3.0的人工胃液耐受性差。综上所述,本研究共获得5株毛皮动物源(水貂、狐狸、貉)粪肠球菌,分离菌株繁殖较快,适合在毛皮动物肠道中定植并发挥益生作用,且具有较好的益生特性和抗逆性,可作为动物用微生态制剂的候选菌种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粪肠球菌在体外共培养条件下其生物膜形成、黏附能力和抗吞噬作用等生物学特性的变化,本研究以猪源粪肠球菌N41菌株为受试菌株,将其分别与大肠杆菌O157∶H7、沙门氏菌肠炎亚种ATCC 14028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25923等参考菌株共培养,通过结晶紫染色法测定其生物被膜生成量,通过菌落计数对猪肠上皮细胞黏附情况和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抗吞噬能力进行定量。结果显示,大肠杆菌O157∶H7对粪肠球菌N41菌株生物膜生成量、黏附作用和抗吞噬作用的变化均不明显(p0.05);沙门氏菌ATCC 14028对粪肠球菌N41菌株的黏附作用明显增强(0.01p0.05),而对其生物膜量和抗吞噬作用变化不明显(p0.05);而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25923则对粪肠球菌N41菌株的生物膜量增加和黏附作用明显增强(p0.01),抗吞噬作用也所有增强(0.01p0.05)。上述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细菌与粪肠球菌共培养后对粪肠球菌影响不同,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对粪肠球菌毒力影响较小,金黄色葡萄球菌则明显促进粪肠球菌的致病特性。本研究阐明了粪肠球菌在与其它致病菌共培养时,其毒力表现有增强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2株鸭源肠球菌的鉴定和药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株鸭源肠球菌临床分离株和1株粪肠球菌参考菌株的形态特征、培养特性、生理生化特性、对药物的敏感性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3个被检菌株在光学显微镜下呈球形、革兰氏阳性染色和链状排列方式;能在10℃、45℃和6.5%NaCl肉汤等条件下生长,能耐热60℃30min,其特性均符合肠球菌属的特征,各菌株生化反应特性均与粪肠球菌特性基本一致,3个菌株均可鉴定为粪肠球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3个菌株均对青霉素、万古霉素、庆大霉素和左氟沙星高度敏感,而对四环素耐药。  相似文献   

15.
旨在调查和分析广东省养禽场肠球菌的亚型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耐药性及其毒力因子流行分布特征,为控制禽源肠球菌耐药性传播、保障公共卫生安全提供理论依据。作者于2018年从广东省4个养禽场采集肠道样品493份,进行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的分离鉴定;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肠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PCR方法检测肠球菌的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结果显示:1)共分离到125株肠球菌,其中粪肠球菌84株(鸡源66株,鸭源18株);屎肠球菌41株,均来自鸡肠道样本。2)菌株对四环素、多西环素、红霉素几乎全部耐药,对氟苯尼考和氯霉素的耐药率高达89.60%和74.40%。屎肠球菌耐药率普遍高于粪肠球菌,而粪肠球菌对环丙沙星和利奈唑胺的耐药率高于屎肠球菌;鸭源粪肠球菌对利奈唑胺的耐药率(94%)显著高于鸡源粪肠球菌(39.4%),屎肠球菌对利奈唑胺均敏感。从鸡分离的1株粪肠球菌对万古霉素耐药。3)耐药基因在屎肠球菌中的检出率高于粪肠球菌,鸭源分离株检出率高于鸡源。耐药基因tetL、fexA、ermB最为流行,检出率均高于90%。其次是optrA基因,检出率为73.60%,poxtAfexB的检出率均低于20%。在3株鸭源粪肠球菌中检测出cfr基因。4)已检测的毒力基因中efaA的携带率最高,为63.04%(58/92),其他依次为gelE(54.35%,50/92)、ace(47.83%,44/92)、asa1(44.57%,41/92)。对环丙沙星及高浓度氨基糖苷类耐药的菌株及携带cfr基因的菌株,大多携带agg、asal、gelEace。本研究显示养殖场禽源肠球菌耐药严重,鸭源肠球菌对利奈唑胺耐药率高,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流行且多样,且检测出人医临床重要抗生素耐药基因,应加强对养禽场肠球菌耐药性监测。  相似文献   

16.
为探索大肠杆菌O157∶H7对粪肠球菌N9分离株生长特性的影响及15种毒力基因在不同生长时期的应答情况,本研究将粪肠球菌N9、大肠杆菌O157∶H7单独培养和混合培养后分别计数菌株菌落总数,绘制生长曲线,根据生长曲线4个特定的时间点,分别提取其mRNA,反转录后利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15种毒力基因的转录水平。结果显示:混合培养与单独培养相比,粪肠球菌最高菌体浓度增加4 200多倍;两菌混合培养时,大肠杆菌整体促进了粪肠球菌15种毒力基因的转录,仅psr和atn在4个生长期中一直比单独培养时高,ebpA、ebpB、ebpR、rnjB、frsA、frsB除在稳定前期较单独培养时表达量低,其余3个时期均较高;而GelE和SprE除在对数中期和稳定期,其他时期均较单独培养时表达量低。稳定期ebpB和frsA表达量分别较单独培养高154.56倍和144.37倍,其次是对数后期ebpC,其表达量较单独培养时高110.35倍。实验结果表明:共培养时大肠杆菌能明显促进肠球菌的生长及其相关毒力基因的转录。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乳酸菌在高湿环境下的贮存稳定性,本试验采用单因素试验法对4株乳酸菌在高湿条件下的贮存效果进行测定,并采用正交方法对保护剂配方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耐湿保护剂组合为魔芋粉1%、二氧化硅1%、磷酸三钙2%、微晶纤维素2%,在贮存条件为温度28℃,湿度70%条件下贮存22 d,屎肠球菌BLCC2-0012存活率为63.40%,比不添加保护剂组存活率提高47.36%。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以果胶、壳聚糖为壁材,乳酸片球菌和菊粉为壁芯,运用挤压法制备果胶/壳聚糖合生元微胶囊(PC(PA-I)MCs),并以包埋率、颗粒形态、机械强度、体外胃肠道耐受性及贮藏性能等为考核指标,研究合生元微胶囊包被工艺。试验分为3组,分别为游离状态的乳酸片球菌组(PA)、单独包埋乳酸片球菌制得的微胶囊组(PC(PA)MCs),菊粉与乳酸片球菌一同包埋制得的合生元微胶囊组(PC(PA-I)MCs)。结果表明,当果胶的质量浓度为5 g/100 mL、菊粉添加量为25 mg/mL、壳聚糖质量浓度为0.8 g/100 mL时,PC(PA-I)MCs组的微胶囊外观、粒径、机械强度和包埋率较好;通过体外人工胃肠道耐受性试验发现,PC(PA-I)MCs组在体外人工胃液中比较稳定(P<0.05),在体外人工肠液中30 min开始迅速释放,到2 h后微胶囊基本完全崩解。通过4周的储藏试验比较发现,PA组乳酸片球菌在冷藏和常温下,菌体存活率下降明显,而添加菊粉的PC(PA-I)MCs组菌体存活率下降幅度较小,且PC(PA-I)MCs组的菌体存活率高于PC(PA)MCs组(P>0.05);室温条件下PC(PA-I)MCs组的菌体存活率高于PC(PA)MCs组(P>0.05)。综上所述,以菊粉为益生元的果胶/壳聚糖微胶囊对乳酸片球菌有较好的包埋效果。  相似文献   

19.
采用琼脂扩散法测定粪肠球菌发酵上清液对大肠埃希菌K88的抑菌活性,从而确定产enterocin E5细菌素粪肠球菌的发酵条件。结果表明,粪肠球菌E5产细菌素的发酵培养基为MRS培养基,最适温度为37℃,最适起始pH值6.5,最佳接种量2%,种龄14 h,发酵时间16 h,最佳培养基组分氮源为1%胰蛋白胨、0.5%酵母浸粉,最佳碳源为1%葡萄糖、0.5%蔗糖,0.1%Tween-80有利于enterocin E5的产生。这是分离自北京优良商品猪黑六产enterocin E5粪肠球菌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20.
为检测熊源粪肠球菌心内膜炎抗原(EfaA)基因,用于快速检测东北黑熊粪肠球菌感染病例,本试验根据GenBank登录的粪肠球菌EfaA基因序列(登录号:U03756.1)合成了1对PCR引物,通过PCR法扩增合成长度为689 bp的目的片段。将PCR产物克隆于pMD19-T载体,之后将其转入大肠杆菌DH5α感受态细胞筛选阳性克隆。提取扩增后的重组质粒pMD19-T-EfaA并进行PCR、酶切鉴定、序列测定及蛋白质结构预测。结果显示,本试验成功克隆出熊源粪肠球菌EfaA基因,与GenBank登录的ATCC 29212菌株同源性为100.0%。本试验成功构建了重组克隆载体pMD19-T-EfaA,并对测序结果进行了蛋白质结构的预测,为进一步建立黑熊粪肠球菌病的诊断方法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也为黑熊疾病的防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