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评价单克隆抗体用于检测旋毛虫循环抗原(CA)的应用价值,作者利用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制备了4个抗旋毛虫CA的杂交瘤细胞系,建立了以单克隆抗体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CA的方法,并初步应用于动物血清中CA的检测。应用该法检测旋毛虫病猪血清的阳性率为72.1%(31/43)。60头健康猪、30头感染猪囊虫和30头感染弓形虫的猪均为阴性。对流行地区河南邓县34头和湖北囊樊134头屠宰猪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2.
<正>26年来笔者已累计完成生猪市场检疫12.8万头,处理因生猪市场检疫引起的纠纷11起,完成生猪宰前检疫25.8万头,市场及屠宰场共检验猪胴体46.6万具,其中检出旋毛虫368具、囊虫307具、黄膘103具,其他病害1585具,完成瘦肉精检测470份,检测合格,所有检测不合格的均按规定作无害化处理。按规定剑川县主要开展生猪宰前检疫、旋毛虫、囊虫、黄膘、其他病害猪肉及瘦肉精监测等6个项目的检疫(验)工作,下  相似文献   

3.
应用重组抗原预防猪囊虫病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应用2种重组抗原分别制成免疫刺激复合体疫苗各接种试验猪2次,间隔14d。第2次接种后7d用有钩绦虫卵感染(2×104个/头)。感染后116d,9头对照猪共发现1067个囊虫,平均118.6个/头;免疫A组8头试验猪共发现囊虫510个,平均63.8个/头,减虫率为46.2%;免疫B组9头试验猪共发现囊虫83个,平均9.2个/头,减虫率为92.2%。在免疫B组猪体内发现的囊虫发育不全,虫体小,囊液少,囊膜较厚、不透明,呈乳白色,囊虫组织呈退行性病理变化,并伴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免疫动态监测发现,试验猪抗囊虫感染的免疫力主要取决于细胞免疫,而与体液免疫无关。试验猪血清循环抗原(CA)检测结果与剖检所见囊虫数量密切相关(P<0.01)。由此认为,CA检测是简便易行、效果可靠的现场实用技术。  相似文献   

4.
猪囊虫病基因工程疫苗用于免疫治疗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猪囊虫病基因工程疫苗分别对实验性猪囊虫病和自然感染的猪囊虫病进行了分组治疗,以探讨该疫苗的免疫治疗作用。10头人工复制的囊虫病猪,随机分成3组。第1组4头猪,于感染于1个月注射该疫苗,连续3次,间隔15天;第2组4头猪,于感染后2个月注射疫苗,同上连续3次;第3组2头猪,不注苗。第1组注射疫苗后1个月循环抗原滴度开始降低,2.0、2.5及3.5个月各有1头猪CA转阴,5个月OD值分别为0.14、0.09、0.17、0.38。第2组和第3组各猪血清OD值一直维持在1.0以上。感染后5个月剖检,第1组4头猪均未检出囊虫;第2组4头猪在咬肌、膈肌、腰肌、股内侧肌、肩胛外侧肌等部位均检测到囊虫,检测部位40cm^2面积发现囊虫3~7个,有部分虫体已钙化,胆汁卵化率为15.4%;第3组各猪也在各检测部位检测到囊虫,4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生猪屠宰检疫中都已开展旋毛虫的检验,但在基层自宰自食、小而不规范的屠宰场(包括定点屠场)对猪旋毛虫的检验认识不足,重视猪囊虫病的检验而忽视猪旋毛虫的检验,一方面是猪旋毛虫病变小,眼观不易发现(较猪囊虫病),社会关注度远不及猪囊虫病;另一方面旋毛虫检验需要较多的人员、专门的检验器械、检验室等较多投入.因此,应加强科普知识宣传,提高基层屠宰检疫人员对猪旋毛虫的认识,规范肉品卫生检疫检验操作.  相似文献   

6.
<正>猪旋毛虫是人畜共患寄生虫病,是由毛行科旋毛虫的成虫寄生在小肠,幼虫寄生在横纹肌所引起。旋毛虫可以感染猪、犬、猫、鼠类等多种哺乳动物,为宿主寄生虫。含有肌肉旋毛虫的肉屑或者鼠类被猪吞食可引起感染。人使用了未煮熟的含有旋毛虫包囊的猪肉而引起感染发病。笔者在诊疗过程中收治一例猪旋毛虫,报告如下:1发病基本情况和感染特点我区乐甲乡乐甲村李某饲养散养猪2头,发现初期病猪体温升高,畜主给以抗生素治疗,效果不明显,死亡1头,来  相似文献   

7.
囊虫病循环抗原检测用于疗效考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对 15头囊虫病猪和 15例囊虫病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循环抗原 (CA)的变化情况作了观察。用吡喹酮治疗囊虫病猪 15头 ,经剖检证实治愈 13头 ,其中 10头在治疗后 15 d血清中 CA的衰减幅度大于 2 ,治疗 30 d后 13头猪血清 CA的衰减幅度大于 2 (其中 3头猪 CA转阴 ) ,治疗 6 0 d后 CA转阴猪达 10头 ;未治愈的 2头病猪 ,CA一直变化不大。用丙硫咪唑治疗囊虫病患者 15例 ,其中 9例经 1个疗程治愈 ,治疗后 30 d CA的衰减幅度大于 2 ,治疗 6 0 d后 CA全部转阴 ;3例经 2个疗程治愈 ,6 0 d后 CA的衰减幅度大于 2 ,1例转阴 ;2例经 3个疗程治愈 ,治疗 90 d后 CA的衰减幅度大于 2 ;1例严重感染的患者经 6个疗程治疗未治愈 ,其血清中 CA的衰减幅度小于 2。以上结果表明 ,血清 CA的光密度 (D值 )变化能准确反应囊虫在患者体内的生存状态 ,治疗前后 CA的衰减幅度大于 2或 CA消失可作为囊虫病治愈的考核依据。  相似文献   

8.
旋毛虫又称"旋毛形线虫",感染此病而诱发的旋毛虫病对人体危害大。目前,检验肉质中旋毛虫的方法,有肌肉压片镜检法和人工消化法,因各有弊端难以推广使用。笔者推荐免疫层析试纸条检测猪旋毛虫,方法:制备免疫层析试纸条,实验用猪30头,均采购本地规模猪场。分为2组,1组为感染组,20头;1组为正常组,10头。感染组,每头经5000条旋毛虫幼虫感染,试纸条进行血清及肉汁抗体检测,并与镜检法进行比较。结果:使用的免疫层析试纸条,具有操作简单、便捷快速、不需专业技能等优点,更便于推广应用。而且,更适合试纸条检测肉汁中旋毛虫抗体可用于新鲜肉及冷冻猪肉中旋毛虫检疫的初筛。  相似文献   

9.
西宁市商品猪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感染情况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免疫学和病原生物学调查方法,对西宁市中庄和园树庄屠宰场的商品猪进行人兽共患寄生虫病调查,共检查猪512头,旋毛虫ELISA阳性率为5.27%,引形虫IHA阳性率为3.32%,猪囊虫感染率为0.39%,猪住肉孢子虫感染率为51.17%。结果表明,西宁市商品猪存在上述人兽共患寄生虫病的感染。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观察小鼠感染不同种旋毛虫后肉汁抗体水平的变化及其与血清抗体水平的相关性,将20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50只),每只分别感染300条乡土旋毛虫(T2)、布氏旋毛虫(T3)、伪旋毛虫(T4)及纳氏旋毛虫(T7)幼虫,感染后2~6周每组每周随机剖杀10只小鼠,收集血清及肉汁,用旋毛虫肌幼虫ES抗原ELISA检测血清及肉汁中抗体水平;另取4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只),每只分别感染500条T2、T3、T4、T7幼虫,感染后6周剖杀,制备肉样,用ELISA检测4℃及-20℃保存不同时间后的肉汁抗旋毛虫抗体动态。T2、T3、T4、T7感染小鼠后的肉汁抗体水平和变化趋势相似,均是在感染后第3周检测出肉汁特异性抗体,抗体阳性率分别为60%、30%、30%、30%,至感染后第4周肉汁抗体阳性率均升至100%。4组小鼠感染后2~6周的肉汁与血清抗体水平均具有相关性。T2、T3、T4、T7感染小鼠肌肉4℃保存7d与1d的肉汁抗体水平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所有的感染小鼠肌肉-20℃保存2个月的肉汁抗体水平与保存1个月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虽然保存3个月的肉汁抗体水平与保存1个月的相比均已有显著性差异,但抗体阳性率仍均为100%并持续至实验结束时的4个月保存期。结果表明,肉汁中抗旋毛虫抗体的检测可用于新鲜肉、冷藏肉及冷冻肉中乡土旋毛虫、布氏旋毛虫、伪旋毛虫、纳氏旋毛虫捡疫的初筛。  相似文献   

11.
用泔水饲喂猪感染旋毛虫的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旋毛虫病是对人畜危害最为严重的寄生虫病之一,主要寄生于猪、狗和某些野生动物体中,人常因食用了未煮熟的感染旋毛虫的猪肉而感染旋毛虫病,而猪等动物则因吃了人的含旋毛虫的粪便或含有活性旋毛虫的肉类物质(泔水、洗肉水等)而受感染。无论人或动物感染,都会造成严重的危害。笔者自1998年9月9日-1999年4月19日对河南省南阳市生猪定点屠宰场屠宰的25304头生猪进行了旋毛虫检查和猪源的调查,结果发现用计水作饲料育肥的猪其旋毛虫的感染率高达22.8%。现就调查结果报告如下:三来源经产地检疫和询问调查,有25178头生猪来源于南阳地…  相似文献   

12.
广西是旋毛虫感染较严重的老疫区。据统计,1988—1989年广西采用压片镜检法检查屠宰猪1395头,检出阳性56头,阳性率为4.01%。为了全面了解崇左市屠宰生猪的旋毛虫感染情况,及时制订旋毛虫病的防制措施,2002年8月至2004年11月,我们采用ELISA法对全市7个县(市、区)的主要屠宰场进行了猪旋毛虫病普查。  相似文献   

13.
胶体金法检测猪旋毛虫病的敏感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3组试验仔猪分别人工感染旋毛虫幼虫1000条/头、5000条/头和25000条/头,感染后每7d抽血1次,采集全血和血清;感染后46d,将试验猪全部剖杀,取全血、血清和膈肌肉待检。所有样品均用胶体金试纸检测猪旋毛虫抗体和抗原,膈肌肉样品并需用显微镜检查有无旋毛虫包囊。结果表明,最早可于感染后21d,在低感染量试验组的1头仔猪的血清中检出阳性抗体;血清样品的抗体检出率高于全血样品;在血液和血清中未检出虫体抗原;抗体试纸条的检测结果较为准确可靠,而且敏感性明显强于抗原试纸条。建议在检疫检验工作中使用抗体试纸条检测血清或肌肉样品。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调查研究20世纪90年代以来南阳地区旋毛虫发病现状,感染率,流行动态,流行病学特点。方法自2003年1月-2005年12月,应用河南省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制开发的具有特异、敏感、快速、简单、易存、实惠等优点的旋毛虫快速诊断试纸条,对南阳地区4个平原县(市、区)(宛城区、卧龙区、新野县、邓州市)和1个山区县内乡3 788头猪进行血清学检测和屠宰猪肌肉镜检,对南阳市郊区狗、猫、鼠和食肉昆虫四种动物共计132只分别进行血清学检测和肌肉目测镜检,将旋毛虫阳性的狗、猫、鼠和食肉昆虫分别人工喂猪做感染试验,并进行猪肉泔水、狗肉泔水、牛、羊肉泔水饲喂试验检测泔水中旋毛虫感染程度。结果南阳地区猪旋毛虫血清学阳性率为2.93%,目测镜检的阳性率为2%;狗血清学阳性率为12.5%,镜检阳性率12.5%;猫血清学阳性率50%,镜检阳性率为33.33%;鼠血清学阳性率为10.3%,镜检阳性率为5.88%;食肉昆虫血清学阳性率为4.76%。感染试验中,猪受到感染的情况分别为33.3%、66.7%、100%和0。测定草食兽未发现有旋毛虫感染。泔水试验结果:狗肉泔水感染率为10%,猪肉泔水感染率为50%,牛、羊肉泔水未发生感染。结论市区比县发病率低,猪肉与狗肉泔水喂猪是当地猪感染旋毛虫的主要来源,南阳地区的保虫宿主主要是猪,山区猪旋毛虫超过平原地区,应用旋毛虫快速诊断试纸条检测旋毛虫比传统的目测镜检检测高出近1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5.
用消化法所得的猪旋毛虫、犬旋毛虫、旋毛形线虫 (Trichinellaspiralis)和本地毛形线虫 (Trichinellanativa)分别感染健康猪。结果表明 :4个旋毛虫隔离种对猪的感染性存在着明显差异 ,猪旋毛虫和T .spiralis对猪易感 ,其繁殖力指数 (RCI)分别为 385 .6 8± 41.5 1和 30 0 .5 5± 12 .45 ;而犬旋毛虫和T .nativa对猪不易感 ,RCI分别是 0 .0 6 4± 0 .0 31和 0 .0 33± 0 .0 33。结果揭示黑龙江省猪旋毛虫相当于T .spiralis,犬旋毛虫相当于T .nativa ;犬旋毛虫和T .nativa很难通过猪的感染而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  相似文献   

16.
旋毛虫属毛形科,是人畜共通寄生虫。人体感染旋毛虫后,可引起多种病症,严重的可导致死亡而人旋毛虫病的主要感染来源是摄食了生的或未熟透的含有旋毛虫包囊的猪肉或其他肉类,因此,旋毛虫的检验是肉品卫生检验的重要项目之一。旋毛虫检验一般采用压片镜检法,但由于这种方法需逐头猪检验,比较繁琐,而有些地方又不常见旋毛虫,如本市近两年来都未曾发现过旋毛虫,针对这些地方,可采用消化法检验旋毛虫以提高工作效率。消化法可一次性检验数拾到数百头猪,各地可根据需要灵活掌握。现将消化法简要介绍如下,供同行参考。 检验程序:采…  相似文献   

17.
[目的]系统了解并比较旋毛虫不同发育时期排泄分泌物(ES)抗原的免疫学特性,探索可用于临床检测出栏猪旋毛虫感染的血清学诊断技术。[方法]分别以旋毛虫肠道期10 h肌幼虫(10 h ML)、肠道期30 h成虫(30 h Ad)、3 d成虫(Ad3)、6 d成虫与新生幼虫混合(Ad6+NBL)以及肌幼虫(ML)五个不同发育时期的ES作为包被抗原,应用ELISA方法,检测感染不同剂量、不同天数的猪血清中的抗旋毛虫抗体Ig M和Ig G水平,绘制抗体消长规律曲线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0 h ML ES和ML ES作为包被抗原适合检测不同感染剂量、感染35 d之前的猪抗旋毛虫Ig M抗体,低剂量感染10 d左右可以检出,高剂量感染5 d也可以检出;Ad3 ES作为包被抗原对高剂量感染35 d之前的猪抗旋毛虫Ig M抗体检测敏感;Ad3和ML的ES作为包被抗原可检测不同剂量、感染35 d之后的猪抗旋毛虫Ig G抗体,其中Ad3 ES抗原检测低剂量感染的效果优于ML ES抗原。[结论]肠道期肌幼虫、成虫和肌幼虫的ES抗原可用于检测旋毛虫的早期感染,成虫和肌幼虫的ES抗原可用于检测出栏猪的旋毛虫感染。本研究为进一步合理有效利用旋毛虫不同发育时期的ES抗原,建立更有效的检测屠宰动物旋毛虫感染的方法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兽医学报》2019,(5):931-935
基于上转发光免疫层析(UPT-LF)技术,旨在建立UPT-LF快速检测猪抗旋毛虫IgG抗体的方法。采用间接法制备UPT-LF试纸条,通过共价偶联使二抗山羊抗猪IgG和上转发光纳米颗粒(UCP)结合,并加入样品垫和被检血清结合,以旋毛虫肌幼虫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因子基因(WM5)表达的蛋白WM5为猪抗旋毛虫IgG特异性结合抗原,WM5(2 g/L)与兔抗山羊IgG(0.5 g/L)喷点于分析膜上作为UPT-LF试纸条检测带(T)与质控带(C),该试纸条命名为Tsp-UPT-LF。Tsp-UPT-LF通过对95份阴性血清检测,确定Tsp-UPT-LF的Cutoff值为0.099。Tsp-UPT-LF和ELISA分别对273份旋毛虫感染猪血清样本进行检测,总符合率为92.31%,一致性系数Kappa(K)值为0.837,表明两种方法具有高度一致性。Tsp-UPT-LF检测旋毛虫、猪囊虫、华支睾吸虫感染的猪血清Tsp-UPT-LF呈现对旋毛虫良好的特异性。Tsp-UPT-LF检测感染50 000条旋毛虫肌幼虫28 d猪血清为阳性,T/C值0.109,122 d阳性最强,T/C值为0.207,至425 d时阳性值有所下降,抗旋毛虫IgG阳性率为71.4%。本研究建立了基于UPT-LF技术快速检测猪抗旋毛虫IgG抗体的方法,为猪旋毛虫即时感染检测、确保食品安全提供了一种可参考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我国部分地区屠宰生猪旋毛虫和弓形虫感染情况,2019年在广东(5个)、山东(4个)、云南(6个)等省份的15个大型、中小型生猪屠宰场,采集猪膈肌样品315份,用PCR方法进行旋毛虫和弓形虫病原学检测;在以上3省15个大型、中小型生猪屠宰场(每省5个),采集血清样品254份,用ELISA方法进行旋毛虫和弓形虫血清学检测。结果显示:经PCR检测,采样地区所有膈肌样品均为旋毛虫阴性,仅在云南省120份膈肌样品中检出1份弓形虫阳性;经ELISA检测,采样地区血清样品的旋毛虫和弓形虫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97%和2.36%,不同省份的阳性率分布不一致,中小型屠宰场阳性率均高于大型屠宰场。结果表明,广东、山东、云南等省份屠宰生猪的旋毛虫和弓形虫携带率极低,基本可以保证猪肉的产品安全;部分地区屠宰生猪存在一定的弓形虫感染抗体,尤其是中小型屠宰场,表明此类猪群需要加强饲养环节的弓形虫感染控制。本研究为保障猪肉食品安全及饲养环节的猪旋毛虫和弓形虫感染控制提供了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PCR检测感染小鼠血液中旋毛虫DNA的敏感性,应用旋毛虫1.6 kb重复序列为扩增靶序列对旋毛虫(T1)、乡土旋毛虫(T2)、布氏旋毛虫(T3)、伪旋毛虫(T4)和南方旋毛虫(T7)肌幼虫DNA进行PCR扩增,并检测小鼠感染20、100、300条T1肌幼虫后不同时间的外周血.结果表明,T1、T4和T7肌幼虫可扩增出特异性目的条带(510 bp),而T2和T3无扩增产物;1、0.04和0.02条T1、T4和T7肌幼虫均能扩增到清晰的目的条带(510 bp).20条幼虫感染小鼠后5 d~6 d,PCR阳性率均为7.69%;100条幼虫感染小鼠后5 d~12 d可检出旋毛虫DNA,其中感染后5 d~7 d的阳性率分别为30.77%、38.46%及30.77%;300条幼虫感染小鼠后5 d~15 d可检出旋毛虫DNA,感染后7 d的阳性率为61.54%,感染后6 d与8 d~10 d的阳性率均为53.85%. 3组旋毛虫感染小鼠PCR阳性率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CR阳性率随感染剂量的增加而升高(p<0.01),100条与300条感染小鼠感染后不同时间的PCR阳性率与检测时间有相关性(p<0.01).以上实验结果表明PCR检测感染小鼠血液中旋毛虫DNA的敏感性与感染程度和检测时间有关,对感染早期旋毛虫抗体阴性宿主有一定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