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运输应激是牛在运输过程中呼吸道疾病综合征(BRDC)发生的主要诱因之一。运输过程中经历的多重应激会导致牛整体免疫抑制,从而使呼吸道条件性致病菌入侵,引发肺部病变。文章阐述了运输应激对牛鼻咽部微生物群、皮质醇、中性粒细胞、免疫应答、急性期蛋白及基因表达的影响,旨在为降低运输应激及开发新型防治牛呼吸道疾病的疫苗和药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牛鼻咽等上呼吸道黏膜定殖的细菌等微生物群落,在与机体的相互作用中保持动态平衡,与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愈后有密不可分的联系。本文初步分析了牛鼻咽微生物群落(MNG)的组成及作用,辩证阐释了其引发牛呼吸系统疾病(BRD)的潜在机制,并从牛鼻咽微生物稳态与机体健康的角度入手,提出综合防治举措,旨在帮助养殖从业者增强对牛鼻咽微生物与呼吸系统疾病辩证关系的理解,降低治疗成本、提高防控效率。  相似文献   

3.
牛呼吸道疾病综合征(BRDC)是养牛业中重要的健康问题和经济问题,特别是在刚断奶并新运输到饲养场的犊牛中发生。数十年的研究未能有效减轻其危害,至今BRDC仍然是导致牛发病、死亡、减产的主要原因之一。许多研究表明呼吸道微生物区系在牛呼吸道健康中占据重要地位,呼吸道微生物区系对BRDC的影响以及这些区系形成的因素是一个新颖且值得探究的领域。论文系统介绍了BRDC的发病机制,重点描述了牛呼吸道微生物区系的形成、变化、主要组成结构以及与BRDC之间的关系,并讨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以便更好地理解呼吸道微生物区系在家畜健康养殖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1病原 从犊牛和成年牛肺炎组织中分离出的霉形体类型包括特异霉形体、牛霉形体和牛鼻炎霉形体。此外,牛下呼吸道感染病例中偶尔分离出脲原体和牛生殖器官霉形体。特异霉形体和牛霉形体是两种主要类型。这些微生物可能是牛上呼吸道内的正常常在菌。实验性地使霉形体进入下呼吸道,可引发肺炎,其特征是细支气管和支气管周围淋巴样细胞增生,及化脓性细支气管炎。  相似文献   

5.
<正>牛呼吸道疾病是牛规模化养殖中常见疾病,发病急、死亡率高,严重威胁牛群健康,并且给养殖场带来经济损失。要对牛呼吸道病的病原进行研究,并且进行防制,解决牛群养殖中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保证养殖场的经济收益,促进养殖业健康发展。1牛呼吸道疾病的主要病原1.1支原体支原体是一种主要存在于牛的肠道、呼吸道以及生殖道等部位的类似于细菌的原核微生物,是导致肉牛和奶牛患呼吸疾病的主要病原,支原体受到温度的限制,高温能够抑制支原体的活性。当牛感染支原体病原的呼吸道疾病时会出现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呼吸较原来粗重并且咳嗽流鼻涕,还有一部分患牛会产生腹泻粪便呈水样并且带有血丝现象,更严重会继发关节炎或者结膜炎。而且感染支原体呼吸疾病的牛死亡率高达50%,  相似文献   

6.
牛呼吸道疾病是牛养殖业的常见疾病,多数牛呼吸道疾病存在较强传染性,对养殖产业的危害较大,需积极预防,并做好早期诊断,尽早干预治疗,尽量减少养殖户的经济损失.目的:探讨牛呼吸道疾病的预防及治疗措施.方法:本地区某养殖场于2020年1月开始实施牛呼吸道疾病预防性措施,选择实施后(2020年1~12月)本养殖场饲养的110头肉牛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实施前(2019年1~12月)本养殖场饲养的110头肉牛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肉牛呼吸道疾病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牛呼吸道疾病发病率(3.64%,4/110)显著低于对照组(15.45%,17/1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过针对性的预防性干预,可有效降低牛呼吸道疾病发生率,有助于提升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实施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牛运输热或称运输热肺也叫(犊)牛地方流行性肺炎,是在运输应激作用下由多种病原微生物所引起牛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本病的特征为:发热、流鼻液、急性肺炎和纤维素性胸膜炎。本病在世界各地均有发生,  相似文献   

8.
<正> 在一栋畜舍内,如果关养了大批的不同年龄的犊牛,这就为微生物群体的继代繁殖提供了良好条件。许多的国内外学者认为,自然界的细菌和病毒在犊牛呼吸道疾病的病因方面起着重要的传染性动因作用。一般地说,这些微生物不会引起成年牛出现临床症状,但是,如果牛体内长期地存在着这些微生物,那就将成为自然界的传染源储藏所。在呼吸道疾病的非安全农场,甚至存在有多种应激因素农场(饲养管理制度受到破坏)还有部分牛只不会发病或者不表现临床症状而康复了。机体抗病毒和微生物及其毒素的能力取决于免疫系统的细胞因子和体液因子。新生犊的体液免疫抗体是从初乳中获得的,初乳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牛呼吸道疾病报道病例数量的不断增加,使得牛呼吸道疾病的防控工作和治疗工作越来越重要。因此,笔者针对牛呼吸道疾病的危害,从牛呼吸道疾病的治疗方法和牛呼吸道疾病的预防策略两个方面对牛呼吸道疾病的预防和治疗进行综述,期望牛呼吸道疾病能够得到有效的防治。  相似文献   

10.
正1兔肺炎支原体感染本病是由支原体引起的家兔一种慢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上以呼吸道和关节的炎症反应为主要特征。对家兔危害严重的是肺炎支原体和关节炎支原体。1.1病原支原体广泛存在于土壤、污水与组织培养物中,可从家兔的鼻咽、结膜和呼吸道分离,是一种呼吸道寄生菌。呈多形态微生物。本菌不易着色,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不强,耐低温,不耐热,常用消毒剂可将其杀灭。1.2流行病学本病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内源感染,各  相似文献   

11.
在同一环境下开展伊拉、伊高乐、伊普吕3种法国配套系父母代的性能测定工作,分别随机选取3种法国配套系父母代120只,开展连续3个胎次的繁殖性能、料肉比测定,根据试验结果显示3个法国配套系各具优势,平均窝产活仔数伊普吕高于其他2个配套系;断奶后育肥期料肉比伊拉低于其他2个配套系,饲料报酬最高;屠宰性能全净膛屠宰率伊普吕高于其他2个配套系,净肉率伊高乐高于其他2个配套系。  相似文献   

12.
对重庆市引进的伊拉曾祖代4个系和祖代2个系开展连续3个胎次的繁殖性能测定,结果显示伊拉曾祖代C系平均窝产仔数和平均初生窝重显著高于A、B、D系(P<0.05),伊拉曾祖代D系21日龄平均窝重和35日龄平均断奶个体重显著高于A、B、C系;伊拉祖代D系平均窝产仔数、平均出生窝重、泌乳力(21日龄平均窝重)、35日龄平均断奶个体重均显著高于B系(P<0.05)。结果表明从法国引进的伊拉兔已基本适应重庆地区高温高湿的环境条件,初生窝重、初生产活仔数、断奶个体重等繁殖性能各项指标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柑橘渣在自然发酵过程中pH和营养物质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本试验将新鲜柑橘渣密封后自然厌氧发酵,分别在第0、7、14、21、28、56天采集样品,测定pH和营养物质含量。试验结果表明:柑橘渣自然发酵7 d内pH迅速下降,粗蛋白质、粗灰分、钙、磷含量分别提高58.18%、52.38%、57.45%、30.00%,然后保持相对稳定;14 d内干物质、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保持稳定,14 d后逐渐下降,发酵56 d较发酵前分别降低9.20%、19.33%、13.02%。试验结果提示,柑橘渣自然发酵能降低pH和纤维含量,提高营养物质含量,但由于蛋白质和干物质含量低,因此需要与其他低水分、高蛋白质的饲料进行混合发酵,以提高其饲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马棘是豆科木蓝属植物,在我国的南方地区有广泛分布,多用于药业、园林绿化等方面,但其作为一种高蛋白的木本植物,在饲料方面的利用前景也十分广阔。近年来,我国在马棘的品种选育、生产栽培、药用价值、石漠化治理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文章从马棘的栽培育种、饲用和基础研究等方面的进展进行了概述,并提出其应加强的方向,为马棘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与哺乳动物不同,家禽的卵泡发育无明显发情周期,其卵泡发育遵循严格的等级发育体系。禽类卵泡的等级发育是一个复杂的调节过程,受卵泡细胞内外的内分泌激素、自分泌/旁分泌因子的共同调节。促卵泡刺激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SH)和促黄体激素(Luteinizing hormone,LH)在调控卵泡发育、卵母细胞成熟和排卵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此外,局部产生的生长因子如转化生长因子β超家族(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superfamily,TGF-β)成员,包括抗缪勒氏激素(Anti-Müllerian hormone,AMH)、骨形态蛋白家族(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s,BMPs)、抑制素(Inhibin)和激活素(Activin)等,与促性腺激素一起协同调控卵泡的生长发育、卵母细胞的成熟等过程。文章综述了TGF-β家族成员,包括AMH、BMPs、抑制素、激活素在家禽卵泡发育中的作用及其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旨在研究色氨酸对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感染损伤SD大鼠肠道的防御作用。本试验采用2*2双因子试验设计,将40只28日龄雌性SD大鼠,体质量(68.41±0.29)g,随机分为4组:基础日粮组(B);ETEC攻毒组(E,1.0×10^8 ETEC K88);色氨酸缺乏组(I,0.1 mL/d、10 g/L依那普利)。色氨酸缺乏+ETEC攻毒组(E+I,1.0×10^8 ETEC K88+0.1 mL/d、10 g/L依那普利),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采用H.E染色组织切片观察、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三重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免疫蛋白印迹、实时荧光定量(RT-PCR)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法分别对SD大鼠肠道细胞因子水平、抗菌肽表达和蛋白水平、粪便中ETEC数量以及盲肠微生物区系变化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依那普利通过抑制ACE2酶阻碍肠道色氨酸吸收,显著降低大鼠空肠和回肠黏膜绒毛高度、淋巴细胞数量和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值(P<0.05);ETEC攻毒显著降低大鼠空肠淋巴细胞数量、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值(P<0.05)和回肠绒毛高度和淋巴细胞数量(P<0.05)。ETEC攻毒使SD大鼠粪便中ETEC数量显著增高(P<0.05)。依那普利抑制剂对SD大鼠粪便中ETEC数量无显著影响(P<0.05);依那普利通过抑制ACE2酶阻碍肠道色氨酸吸收增加空肠和回肠IL-6(P<0.05)和空肠TNF-α质量浓度(P=0.059),降低空肠TGF-β质量浓度(P=0.056);ETEC攻毒使空肠IL-6和回肠IL-6、IL-8和TNF-α质量浓度显著增加(P<0.05),降低空肠TGF-β质量浓度(P=0.059)。依那普利通过抑制ACE2酶阻碍肠道色氨酸吸收显著降低大鼠空肠和回肠Defa-5、BD-2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P<0.05);ETEC攻毒使空肠Defa-5、IDO基因和回肠IDO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增加(P<0.05);依那普利通过抑制ACE2酶阻碍肠道色氨酸吸收使空肠、回肠mTOR、BD-2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5),使空肠TLR-4蛋白水平显著增加(P<0.05)。色氨酸缺乏、ETEC攻毒降低盲肠微生物多样性,降低拟杆菌门微生物数量,色氨酸不缺乏组盲肠微生物多样性优于缺乏组。结果显示色氨酸通过维持肠道炎性细胞因子浓度稳定、促进肠道黏膜发育和提高肠道抗菌肽基因表达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对ETEC感染SD大鼠肠道具有防御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两色金鸡菊提取物对小鼠的抗疲劳和耐缺氧作用,选择48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即对照组,低、中、高剂量两色金鸡菊提取物组(每日5、10、20g/kg体重)。各组小鼠分别灌胃(每日0.20mL/10g)给予不同剂量的两色金鸡菊提取物,连续灌胃21d后,观察不同浓度的两色金鸡菊提取物对小鼠负重游泳时间及运动后小鼠血清尿素氮、血乳酸、肝糖原含量和小鼠常压耐缺氧存活时间、断头后呼吸维持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两色金鸡菊提取物能延长小鼠负重游泳时间,降低运动小鼠血清尿素氮、血乳酸含量,增加运动小鼠肝糖原含量,明显延长小鼠常压耐缺氧存活时间及断头后呼吸维持时间。结果提示,一定剂量的两色金鸡菊提取物具有抗疲劳作用和提高耐缺氧能力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重庆地区中国大鲵(Andrias davidianus)脾脏结节症的病因及防控措施,本研究对发病大鲵进行了临床剖检及病理组织学观察,并采用微生物学方法从其肝脏、脾脏中分离病原菌,通过人工感染试验确定分离菌株的致病性,并对菌株的基本形态、理化特性、分子特征及药物敏感性等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显示,患病大鲵脾脏有大量白色结节,质脆,病理切片发现脾组织有出血及丝网状纤维素分布,淋巴细胞部分消失;肝细胞肿胀、变性。从肝脏中分离到1 株病原菌,命名为KNL-1。人工感染试验发现,该菌对试验鲫鱼和大鲵均有较强的致病力,试验动物死亡率高达100%,大鲵发病症状与临床自然发病症状一致,确认为该病的致病菌。综合分离菌的16SrDNA 序列测定、培养特性、生化试验及BIOFOSUN-GN 系统鉴定结果,确定KNL-1 为杀鲑气单胞菌杀日本鲑亚种(Aeromonas salmonicida ssp. masoucida)。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对头孢氨苄、卡那霉素、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先锋霉素、新霉素、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米诺环素、丁胺卡那霉素和氟苯尼考高度敏感;对氨苄西林、麦迪霉素和羧苄西林耐药。  相似文献   

19.
性别控制技术在畜牧生产中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其基础主要来源于性别决定。哺乳动物性别决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主要以Sry基因为主效基因,同时,还受其他基因级联作用调控。主要性别决定的基因有Sf1基因、Wt1基因、Wnt4基因、Dax1基因等,对哺乳动物性别决定机制及其相关基因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哺乳动物性别决定相关基因及分子机理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MD-2相关脂类识别蛋白(MD-2-related lipid-recognition,ML)家族是一类广泛分布于动物、植物和真菌的含有ML单一结构域的蛋白家族,在先天免疫、脂类识别及代谢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同源检索在家蚕基因组数据库中比对获得4个ML家族成员基因,包括BmNPC2、BmML-1、BmML-2和BmEr-16,克隆其cDNA序列,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家蚕ML家族蛋白具有典型的ML结构域和信号肽,并至少含有4个保守的半胱氨酸残基。系统进化分析显示BmNPC2与黑脉金斑蝶的Promoting以及烟草天蛾的MsML-1亲缘关系较近,BmML-2、BmEr-16以及BmML-1与果蝇的NPC2家族蛋白亲缘关系较近。qRT-PCR结果显示ML家族基因在家蚕各组织中均有转录,其中在脂肪体和马氏管中的表达量相对较高。将大肠埃希菌以及球孢白僵菌、黑胸败血芽孢杆菌、核型多角体病毒和家蚕微孢子虫等家蚕病原通过注射或添食家蚕5龄幼虫进行免疫诱导,qRT-PCR结果显示家蚕ML家族成员在不同病原诱导之后均有不同程度的上调表达,推测ML家族成员可能参与到宿主对入侵病原物的免疫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