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瘦肉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对肉质也提出了愈来愈高的要求,提高商品猪瘦肉率及其肉质是当前研究的课题之一。用长大二元杂种猪做母本生产瘦肉型商品猪已在一些省市采用,利用地方良种猪做基础母本与外来瘦肉型猪进行四元杂交生产瘦肉型商品猪也在一些地方开始采用。  相似文献   

2.
试验旨在比较扬翔华系杜洛克的三元杂商品猪与美系杜洛克的三元杂商品猪在肉质性状的差异,为评估和培育新品系提供参考。试验选取广西扬翔股份有限公司健康状况良好的杜洛克三元杂商品猪共325头,其中美系杜洛克的三元杂商品猪247头,扬翔华系杜洛克的三元杂商品猪78头,按相同饲养标准饲养至体重120±15 kg时进行屠宰测定,测定指标包括肉色、pH、肌内脂肪含量等肉质性状。研究结果表明,两个品系三元杂商品猪肉pH、肉色评分及鲜肉水分含量的变异系数均小于10%。此外,扬翔华系杜洛克三元杂商品猪的肌内脂肪含量显著高于美系杜洛克三元杂商品猪(P 0.05),因此,具有较好的肉质口感和风味,而在其他肉质性状间差异不大。性状间相关性分析表明,杜洛克三元杂商品猪的肌内脂肪含量均与大理石纹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 0.56,p 0.01),与水分含量呈显著负相关(r 0.34,p 0.05)。  相似文献   

3.
王勃  唐赛涌  朱效俊 《养猪》2021,(1):57-59
通过对32头(65~130 kg区段)杜梅商品猪的屠宰测定结果分析得出,杜梅商品猪不同屠宰体重与胴体重、背膘厚和屠宰率呈正相关,且相关性极显著(P<0.01);与肉质性状(pH、肉色、系水率)相关性不显著.同时,通过建立线性方程指导杜梅商品猪的出栏体重,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4.
季节和屠宰日对商品猪胴体和肉质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了探讨季节和屠宰日对商品猪质量的影响,本试验测定了2个连续季节和4个屠宰日的95头(44阉51母)商品猪的胴体和肉质。测定结果提示屠宰日对胴体和肉质参数无影响。季节则对肉质参数有显著影响。与春夏季肉猪相比,冬春季肉猪肉色较浅(P<0.01),肌肉色素含量较低(P<0.01),肉的终点pH值也较低(P<0.01)。  相似文献   

5.
不同屠宰体重商品猪胴体性能、肉品质及相关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体重70~140 kg阶段120头商品猪的胴体品质和肉质特性,分析了商品猪胴体性能、肉质性状随体重的变化规律及相关程度,为确定适宜上市屠宰体重提供依据。结果表明:70~100 kg体重阶段,随体重增大,平均背膘厚、眼肌面积、皮脂率、肉色和大理石纹显著升高,后腿比例、瘦肉率、骨骼率、L和b值显著降低。胴体和肉质性状间相关程度有强有弱,相关系数有正有负。相同性状间有较强的正相关,相反性状间有较强的负相关。在70~140 kg阶段,胴体重、胴体直长、胴体斜长、眼肌面积、平均背膘厚、瘦肉率、皮脂率、骨骼率、肉色和L值与体重之间呈显著的回归关系,其他指标与体重间的线性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一、后备母猪选择的重要性 商品猪的遗传组成包括父母各1/2的基因。后备母猪的选择对商品猪的影响至少有三个方面:生长速度、肉质、体型,因此,对后备母猪的选择是必须的。  相似文献   

7.
《农业新技术》2008,(4):4-5
一、后备母猪选择的重要性 商品猪的遗传组成包括父母各1/2的基因。后备母猪的选择对商品猪的影响至少有三个方面:生长速度、肉质、体型,因此,对后备母猪的选择是必须的。  相似文献   

8.
猪肉肉质的好坏是遗传与环境效应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遗传因素包括品种、杂交组合、氟烷基因和酸肉基因等主效基因的效应;环境因素包括应激因素(如气温变化、运输、禁食等)、宰前处理和屠宰工艺(如电击、淋浴等)等诸多因素,研究这些因素有利于在育种和生产中采取相应措施来有效提高猪肉品质。目前在我国养猪业发达的一些地区,通过杂种优势提高商品猪生产性能和胴体性能的技术已得到普遍应用。试验拟通过在外来猪种纯繁及外来猪种间杂交所产生的纯种猪及杂种猪之间进行肉质方面的对比分析,以期为生产中制定杂交生产方案提供有益的参考。1材…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母猪繁殖性能、肥育性能、胴体性状、肉质性能、生产成本、销售收入等几方面对川藏黑猪配套系进行了各项技术经济效果评价。结果显示:川藏黑猪配套系父母代母猪较外二杂母猪(LY)的繁育性能高;川藏黑猪商品猪的肉质风味显著优于外种商品猪(DLY),猪肉市售价比DLY肉价平均高4.58元/kg;每头90 kg重的川藏黑猪商品猪的纯收益比1头115 kg重的DLY猪的纯收益还要高,故生产效益更好。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对肉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猪肉不仅要求卫生,而且还要求瘦肉率高、口感好。当前,评价猪肉品质的指标主要有肌肉的pH值、颜色、保水力、滴水损失、大理石纹、熟肉率、嫩度和香味等。随着现代化养猪业的发展,猪出栏时间缩短,瘦肉率、产仔数均有所提高,但有的肉质水平却有所下降,本文就影响猪肉品质的因素及对策作一评述。1影响猪肉品质的因素1.1猪的品种1.1.1外来猪种当前,我国引入的外来猪种主要是大白猪、长白猪、杜洛克、皮特兰等,这些引进猪种虽然具有生长速度快,屠宰率和胴体瘦肉…  相似文献   

11.
为了比较不同品系杜洛克公猪三元杂交商品猪的哺乳期生长性能、育肥性能、胴体性状和肉质性状等的差异,试验选择丹系杜洛克、美系杜洛克同美系二元杂交母猪配种生产两种(丹系和美系)三元杂交商品猪,在相同批次分娩且在相同饲喂和饲养管理条件下测定了后代的生长性能、育肥性能、胴体性状和肉质性状。结果表明:哺乳期丹系和美系三元杂交仔猪日增重分别为266,233 g,二者间差异极显著(P0.01),丹系三元杂交商品猪的校正100 kg日龄和校正100 kg背膘厚极显著低于美系三元杂交商品猪(P0.001),校正100 kg眼肌面积和全程日增重极显著高于美系杜洛克三元杂交商品猪(P0.001);两品系间肉质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丹系杜洛克公猪配种后代哺乳期间生长性能、育肥性能、屠宰率明显优于美系杜洛克公猪配种后代。  相似文献   

12.
在生猪价格低迷时期,为降低养猪成本,可以充分利用不同品种、品系外来种猪的特点,优化商品猪的杂交模式;同时,对外来种猪进行适应性选育,能提高猪场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长白山野杂猪和商品猪肉质特点及差异,以长白山野杂猪和商品猪半腱肌、背最长肌、股二头肌和腰大肌为试验材料,采用常规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对长白山野杂猪和商品猪骨骼肌组织学特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长白山野杂猪的股二头肌与腰大肌肌纤维的直径和面积均低于商品猪,而肌纤维密度显著高于商品猪,但是长白山野杂猪的半腱肌和背最长肌的肌纤维直径、面积及密度同商品猪相比均没有显著差异。结果表明,长白山野杂猪的猪肉品质优于商品猪的猪肉品质。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宰后猪肌肉糖酵解对肉质性状的影响,试验选择48头北京黑猪对其肉质性状[宰后24 h的pH值、肉色L~*值、72 h滴水损失(DL值)]以及糖酵解指标[宰后6 h及24 h的丙酮酸激酶(PK)、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和丙酮酸(PA)、乳酸(LA)含量]进行测定,并对肉质性状及糖酵解指标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宰后24 h pH值为5.94,24 h L~*值为50.61,72 h DL值为1.41;24 h pH值与24 h L~*值、72 h DL值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24 h L~*值与72 h DL值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宰后24 h的PK、LDH活性极显著低于宰后6 h(P0.01);宰后6 h LDH活性与宰后6 h、24 h LA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宰后6 h LA含量以及LDH活性与72 h DL值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与24 h pH值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分别与24 h L~*值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P0.01或P0.05)。说明LDH活性对于宰后肌肉糖酵解具有更为重要的调控作用,其活性与LA的含量及肉质性状密切相关,LDH活性与LA含量可作为肉质性状评价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试验旨在探究复方黄芪颗粒对肉鸡肉品质的影响。采用罗斯肉仔鸡进行饲喂试验,试验组分别添加0.87%、1.74%、3.48%复方黄芪颗粒,试验期42 d。结果显示,肉质含水量均在71%~78%之间,复方黄芪颗粒给药组含水量均高于对照组。胸肌和腿肌的pH2 h值和pH24 h值均在优质鸡pH值范围内,给药组pH值均大于对照组。胸肌中,1.74%组蛋白质含量最高,3.48%组氨基酸含量最高。腿肌中,0.87%组蛋白质含量最高,3.48%组氨基酸含量最高。肉质谷氨酸含量最高,依次为赖氨酸、天冬氨酸、亮氨酸、精氨酸、丙氨酸、缬氨酸、苏氨酸,且每100 g肉质中氨基酸含量均超过1 g。试验表明,复方黄芪颗粒添加量为1.74%效果最优,可明显提高肉品质。  相似文献   

16.
试验旨在研究商品猪血液中皮质醇含量与宰后的胴体性状和肉质表观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并探讨其内在联系。在具有秋季典型气温时间(2012年8月20日),选取120头商品猪,猪只运输时间约为2h,运输到屠宰场后休息1.5h后屠宰,取血液样品测定皮质醇含量,取背最长肌测定肉质指标,并测定猪只的胴体重和背膘厚。根据测定得到的皮质醇浓度,将猪只分成三个组,低皮质醇组(120ng/mL)、中皮质醇组(120~130ng/mL)和高皮质醇组(130ng/mL),比较三组之间肉质和胴体指标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在肉质指标方面,除中皮质醇组猪只的24h的电导率有升高的趋势(P=0.08)外,其余均无显著差异;在胴体性状方面,高皮质醇组胴体重极显著高于(P0.01)低皮质醇组,高皮质醇组背膘厚显著高于(P0.05)低皮质醇组,与中浓度皮质醇组差异均不显著。猪只血液中皮质醇含量与胴体重和背膘厚度都存在着极显著的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49和0.274。各肉质指标之间也存在相关性,其中pH与电导率为极显著的负相关,pH与肉色的L值呈极显著的负相关,45min时测定的肉色L值与滴水损失相关系数为0.234,猪只胴体重和背膘厚度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596。结果提示,无法通过猪只血浆皮质醇浓度的高低来评估宰后猪肉品质,但一定程度内较高的皮质醇浓度会有利于个体增重和背部脂肪的沉积。  相似文献   

17.
大蒲莲猪与斯格猪杂交性能及胴体肉品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测定了大蒲莲猪与斯格猪杂交商品猪的生长肥育性能、胴体品质和肉质特性。结果表明:试验猪的生长速度快,饲料报酬高,35~100 kg平均日增重788.34 g,料重比2.84∶1。屠宰体重113.23 kg,胴体瘦肉率52.73%;肉质优良,肉色和大理石纹评分分别为3.65、3.43,pH1值为6.17,失水率、滴水损失低,分别为10.84%和1.51%,剪切力较小为48.58 N,肌内脂肪含量高为3.70%。每100 g背最长肌中氨基酸总量、鲜味氨基酸含量和必需氨基酸含量,分别为22.5975 g、17.9325 g、8.9175 g,鲜味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比率和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比率分别为79.3630%和39.4594%,肌肉营养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与国外的科技交流,在猪的肉质测定中出现了一些新名字如Gofo值(音:哥福)、Rigor值,导电率、肉质指数等,本文简要的介绍一下Gofo值的来历及特性。众所周知肉色是重要的肉质性状之一。肉色是肌肉本身受生理学、生物化学和微生物学的影响而变化的外部表现,而与其它的肉质性状如pH值、系水力、导电率等都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肉色鲜红的猪肉给人以舒适的感觉,从而刺激顾客的购买欲。对肌  相似文献   

19.
通城猪资源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城猪是湖北省地方猪种之一,具有早熟、繁殖力高、肉质好、耐粗放等优点。现有核心群108头,公猪15个血统,多数采用人工授精方式进行配种。通城猪生长缓慢,达75kg体重日龄为213d,测定期(25kg~75kg)日增重约490g,初产母猪总产仔数为8.5头,经产母猪总产仔数为11.38头,哺乳期一般为30d,初生窝重平均为11.15kg。肌内脂肪含量较高,肉色鲜红,肉质细嫩。现多作为母本与外来猪种,如长白、大约克等进行三元杂交生产商品猪,或者利用其肉质优良的特点,与其他品种杂交级进选育优质猪新品系,以供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杜洛克猪(D)、长白猪(L)、大白猪(Y)和梅山猪(M)组合的配套杂交商品猪(DLYM)的胴体品质和肉质特性,本试验对其屠宰性能和肉质性状进行了系统测定。结果表明,DLYM瘦肉率为53.97%±6.82%;平均背膘厚为3.32 cm±0.52 cm;眼肌面积为46.01 cm2±3.14 cm2;屠宰后45 min的pH1为6.69±0.52;熟化24 h后pH2为5.68±0.74;屠宰后45 min光反射值为41.59±4.24;屠宰后24 h光反射值为49.42±5.61;大理石纹为2.33±0.07;滴水损失为3.58%±0.25%;剪切力为4.82 kg±1.36 kg。综合测定结果表明,DLYM杂交商品猪瘦肉率适中,在肉质性状和胴体品质方面表现突出,非常适应西南地区对优质猪肉的需求,达到了胴体与肉质平衡发展的需求,是一种简洁高效的优质杂交组合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