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黄条魳(Seriola aureovittata)肌肉营养组成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进一步认识和评价黄条(Seriola aureovittata)的营养与食用价值,本研究测定了其肌肉中的水分、蛋白质、粗脂肪、灰分、氨基酸、脂肪酸和矿物质等成分,并对其养殖及野生个体的肌肉营养成分组成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黄条肌肉中蛋白质含量较高,必需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含量丰富,完全符合FAO/WHO推荐的理想蛋白质标准,是一种优质蛋白供给源.根据AAS和CS分值,黄条肌肉的第一限制氨基酸为蛋氨酸,第二限制氨基酸为缬氨酸.黄条肌肉的脂肪含量高于三文鱼(Salmo salar)、金枪鱼(Thunnus thynnus)、石斑鱼(Epinephelus sp.)等,且肌肉中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比值较高,特别是EPA+DHA的含量高,具有较优的口感鲜度和较高的营养价值.另外,黄条肌肉中含有多种机体新陈代谢所需的矿物质,经常食用可促进人体新陈代谢水平.比较发现,养殖黄条较野生黄条具有相对较高的脂肪含量和较低的水分含量,比能值(EP)分别为13.44 kJ/g和8.68 kJ/g,其他营养成分无显著差异,表明养殖与野生黄条肌肉营养价值相似.综上所述,黄条肌肉蛋白质和脂肪质量较高,口感鲜美,营养成分丰富,是一种值得大力开发养殖的海产经济鱼类.  相似文献   

2.
为分析我国养殖黄条鰤(Seriola lalandi)、高体鰤(S. dumerili)、五条鰤(S. quinqueradiata)肌肉的质构特性、基本营养组成和食用价值, 采用质构分析法(TPA)和常规生化方法检测了 3 种鰤属鱼类肌肉的质构特性、粗蛋白、脂肪酸和氨基酸等成分, 并评价了营养价值。结果显示: 同等养殖条件下, 黄条鰤肌肉的硬度、胶着度、咀嚼度和回复力均显著高于高体鰤和五条鰤。黄条鰤肌肉蛋白含量(24.3%)最高, 高体鰤水分含量(70.6%)最高, 五条鰤脂肪含量(7.2%)最高, 3 种鰤属鱼类肌肉的必需氨基酸含量均优于 FAO/WHO 标准。根据 AAS 和 CS 分值, 3 种鰤属鱼类肌肉的第一限制氨基酸皆为蛋氨酸, 第二限制氨基酸皆为缬氨酸, 且肌肉鲜味氨基酸含量及其在总氨基酸中的占比均较高, 这与其味道鲜美密切相关。3 种鰤属鱼类肌肉中可检测到 20 种脂肪酸, 其中亚麻酸甲酯(C18 3n6) ∶ 只在五条鰤中检测出, 二十二碳二烯酸甲酯(C22 2) ∶ 只在高体鰤中检测出。肌肉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65.44%~67.51%)均相对较高, 其中不饱和脂肪酸 EPA+DHA 的含量(32.50%~35.79%)优势明显。另外, 高体鰤中的常量元素含量 (5.27×103 mg/kg)最高, 五条鰤中的微量元素含量(15.931 mg/kg)最高。本研究表明, 3 种鰤属鱼类肌肉中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和脂肪酸等营养物质, 是极具市场开发潜力的大洋性养殖经济鱼种, 研究结果将为我国鰤属鱼类养殖潜力评价和专用高效配合饲料的研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对采自浙江省新昌县的野生(平均质量15.3g)和养殖(平均质量14.9g)光唇鱼肌肉营养组成分别进行了测定和评价。野生光唇鱼肌肉蛋白质含量为16.62%,脂肪2.66%,水分80.73%,灰分0.92%;养殖光唇鱼肌肉蛋白质含量为16.51%,脂肪2.51%,水分80.65%,灰分0.94%;野生光唇鱼的水分、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均较养殖光唇鱼略高。共检测到17种氨基酸,其中必需氨基酸8种,风味氨基酸4种。野生组的氨基酸总量显著高于养殖组;必需氨基酸的总量也高于养殖组。与养殖光唇鱼相比,野生光唇鱼肌肉中苏氨酸、亮氨酸及含硫氨基酸含量较高。以氨基酸评分为标准,光唇鱼肌肉的第一限制氨基酸是赖氨酸,第二限制性氨基酸为缬氨酸;以化学评分为标准,说明光唇鱼肌肉必需氨基酸组成相对平衡且含量丰富,是一种较为平衡的优质蛋白质。共检出22种脂肪酸,光唇鱼肌肉中所含饱和脂肪酸有9种;不饱和脂肪酸共有14种,其中单不饱和脂肪酸6种,多不饱和脂肪酸8种;饱和脂肪酸中C 16:0含量最大;而不饱和脂肪酸中C 16:1和C 18:2含量最高。多不饱和脂肪酸中二十碳五烯酸(C 20:5)含量为10.20%;二十碳六烯酸(C 22:6)含量为9.18%,在淡水鱼中是较高的,是一种优质的淡水食用鱼类。  相似文献   

4.
不同年龄野生和养殖兴凯湖翘嘴鲌肌肉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评定营养价值、建立种质标准以及研制人工配合饲料,对2龄、4龄和6龄兴凯湖翘嘴鲌(Culter alburnus)野生和养殖群体的肌肉营养成分和营养品质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显示,2龄兴凯湖翘嘴鲌野生和养殖群体肌肉营养成分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4龄、6龄野生群体的水分和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养殖群体(P<0.05),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养殖群体(P<0.05)。与常见养殖鱼类相比,野生兴凯湖翘嘴鲌Ca和P含量较高。野生和养殖群体的氨基酸组成一致,甘氨酸含量最高,谷氨酸和赖氨酸次之。4龄、6龄野生群体氨基酸总量(TAA)、必需氨基酸总量(EAA)和鲜味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养殖群体(P<0.05)。结果表明,兴凯湖翘嘴鲌野生与养殖群体蛋白质含量较高,均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食用价值;野生群体肌肉营养价值和肉味鲜美程度明显优于养殖群体,且随年龄增长差异更鲌加明显。在配制兴凯湖翘嘴鲌人工饲料时,应适当添加限制性氨基酸蛋氨酸和胱氨酸,以提高其营养价值;适当添加甘氨酸和谷氨酸,以提高养殖鱼体风味。  相似文献   

5.
为系统了解渔盐一体化生态养殖模式下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的营养价值,通过测定其肌肉基本营养成分(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灰分、总糖),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脂肪酸组成、维生素和无机元素等,对其营养价值进行评价。结果显示:该养殖模式下,中国明对虾蛋白质含量较高,氨基酸种类齐全,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39.03%,符合FAO/WHO的理想模式;呈味氨基酸含量高达43.73%;脂肪含量低;维生素B3和维生素E含量丰富;富含人体必需的钙、铁、锌、镁、硒等矿质元素,无重金属污染。研究表明:渔盐一体化生态养殖的中国明对虾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高矿物质、营养价值较高的优质海产虾类。  相似文献   

6.
为了测定长荡湖野生及养殖鳙(Aristichthys nobilis)肌肉的营养成分,并对其营养价值进行比较及系统评价.采用国家标准生化测定方法分别检测了野生及养殖各15条鳙肌肉样本中水分、蛋白质、灰分、氨基酸和脂肪酸的含量.结果显示:长荡湖野生鳙肌肉的水分含量为75.92%、蛋白质含量为13.47%、灰分含量为1.0...  相似文献   

7.
翘嘴鳊及其亲本肌肉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新型杂交鱼翘嘴鳊(二倍体鲂鲌F1♀×团头鲂♂)的肌肉营养价值,实验运用生化方法测定和分析了翘嘴鳊、翘嘴红鲌、团头鲂、二倍体鲂鲌F1(团头鲂♀×翘嘴红鲌♂)的肌肉营养成分,包括这些样品的水分、脂肪、蛋白质和灰分含量,以及脂肪酸组成和氨基酸组成。结果表明,翘嘴鳊与其原始亲本相比具有较高的蛋白质和较低的碳水化合物含量;脂肪酸分析发现翘嘴鳊的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油酸、DHA等含量显著高于其原始父母本和其他有关鱼类(P0.05);翘嘴鳊肌肉中具有较高呈味氨基酸比例,该比例高于其父母本的相应比例。研究表明,翘嘴鳊是一种营养价值高、口感好的优质鱼类。  相似文献   

8.
脊尾白虾自然群体与养殖群体的营养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脊尾白虾的自然群体和养殖群体肌肉组织中的水分、灰分、蛋白质、脂肪含量及脂肪酸的组成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养殖白虾肌肉中的水分含量高于自然海区白虾,差异非常显著(P<0.01),分别为80.86%和79.02%,水分含量平均值为79.94%;养殖白虾肌肉中的蛋白质含量低于自然海区白虾,差异非常显著(P<0.01),分别为17.29%和19.02%,蛋白质含量平均值为18.16%;两者的灰分含量差异非常显著(P<0.01),分别为1.44%和1.39%;脂肪含量野生白虾也显著高于养殖白虾(P<0.01),分别为0.55%和0.30%;脊尾白虾含有大量的饱和及不饱和脂肪酸(C<,14-22>),饱和脂肪酸以棕榈酸为主,占总脂肪酸的15%以上,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75%左右,其中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非常高,养殖白虾和野生白虾分别为44.07%和46.21%,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中以EPA和DHA为主,EPA DHA含量的含量超过总脂肪酸的30%,无论是野生脊尾白虾还是养殖脊尾白虾都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但养殖虾肉和野生虾肉相比,营养成分有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分析测定了海水池塘养殖不同规格(8.3、12.5、16.7g.尾-1)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及土池淡水养殖规格12.5g.尾-1凡纳滨对虾肌肉中水分、蛋白质、脂肪、灰分、脂肪酸和氨基酸组成,并进行品质评价。结果显示,海水养殖对虾肌肉的水分、脂肪和虾味氨基酸含量随着对虾规格的增大而减少,蛋白质、灰分、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半必需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总量随着对虾规格的增大而增加;相同规格的凡纳滨对虾中,淡水养殖对虾的含水量、脂肪含量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蛋白质、灰分、鲜味氨基酸总量和虾味氨基酸偏低。综合指标表明,海水养殖凡纳滨对虾的营养价值随着规格的增大而提高;在蛋白质、灰分、鲜味氨基酸和虾味氨基酸含量上,海水养殖对虾高于同一规格的淡水养殖对虾。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杂交青虾"太湖1号"在滨海型盐碱水域养殖条件下的营养特点,采用常规生化成分测定法测定了该杂交青虾肌肉中的营养成分,并与野生青虾的肌肉营养成分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杂交青虾肌肉(鲜重)中蛋白质、脂肪、灰分、水分的含量分别为16.774%、0.927%、1.173%、81.367%;肌肉中共检测出18种氨基酸(总量为85.680%,干重),其中8种必需氨基酸占31.024%;肌肉中含12种脂肪酸,其中二十碳五烯酸(EPA)与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含量较高,两者含量之和为1.247%,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为1.753%;矿物元素种类丰富,常量元素中,钾含量最高(12.420 mg/g),微量元素中,锌含量最高(59.673μg/g)。研究发现,杂交青虾"太湖1号"蛋白含量显著低于野生青虾(P0.05),脂肪、EPA+DHA含量极显著高于野生青虾(P0.01),氨基酸总量、非必需氨基酸总量、鲜味氨基酸总量与野生青虾无显著差异(P0.05),必需氨基酸总量显著低于野生青虾(P0.05),但两者氨基酸结构均符合FAO/WHO的标准要求。研究表明:滨海型盐碱水域养殖条件下的杂交青虾"太湖1号"氨基酸组成平衡,微量元素丰富,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严格采用现行的国家标准测定了深水网箱养殖大黄鱼、传统网箱养殖大黄鱼和野生大黄鱼肌肉一般营养成分(水分、灰分、蛋白质、粗脂肪),对三组大黄鱼肌肉的脂肪含量进行了比较,同时结合口感分析。结果表明养殖水域环境和养殖方式是影响大黄鱼肉质的重要因素,增加体脂肪含量在特定的情况下能改善大黄鱼的口味。  相似文献   

12.
乌龙鲫的肌肉营养成分、氨基酸含量及脂肪酸组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乌龙鲫的食用价值和保健作用,利用国标生化方法对乌龙鲫的肌肉营养成分、氨基酸含量及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乌龙鲫肌肉(鲜样)中蛋白质、脂肪、水分和灰分的含量分别为:18.8%、3.3%、75.3%和1.13%;含有18种氨基酸,占肌肉总量的17.7%(鲜味),其中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占肌肉总量的7.48%(鲜样),占氨基酸总量的42.46%,4种鲜味氨基酸占肌肉总量的6.3%,占氨基酸总量的35.59%;另外还富含钙、铁、锌、钾、镁、硒和铜等矿物质,微量元素比例合理;同时还检测到以C18、C20、C22三个系列脂肪酸的16种脂肪酸,饱和脂肪酸占脂肪酸总量的33.025%,不饱和脂肪酸占脂肪酸总量的66.975%,其中单不饱和脂肪酸占38.272%,多不饱和脂肪酸占28.703%。说明乌龙鲫是一个具有较高食用价值和保健作用的优良养殖品种。  相似文献   

13.
采用生理生化方法,对野生和养殖棘头梅童鱼肌肉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与野生棘头梅童鱼相比,养殖棘头梅童鱼肌肉中粗脂肪含量较低,水分含量较高,且差异显著(P<0.05),蛋白质和灰分含量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氨基酸方面,野生和养殖棘头梅童鱼肌肉中均检出18种氨基酸,其中养殖组的酪...  相似文献   

14.
为评价人工养殖台湾铲颌鱼的食用营养价值,对其肌肉的基本营养成分、氨基酸含量、脂肪酸组成和矿物质元素含量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台湾铲颌鱼肌肉中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和灰分质量分数(鲜质量基础)分别为76. 67%、18. 55%、2. 59%和2. 15%;肌肉中共检测出17种氨基酸,其中必需氨基酸7种,占氨基酸总量的41. 05%,呈味氨基酸4种,占氨基酸总量的38. 90%,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含硫氨基酸(蛋氨酸+胱氨酸);肌肉中共检测出17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占总量的比例约为2∶3∶5;肌肉中铁、铜、锰和锌含量分别为11. 34、0. 13、0. 28和17. 58 mg/kg。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台湾铲颌鱼是一种富含蛋白质、必需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用鱼类,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野生及养殖哈氏仿对虾肌肉营养成分的分析与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解哈氏仿对虾肌肉的营养特征,采用生化分析手段对野生及养殖哈氏仿对虾肌肉进行营养成分分析并对营养品质进行分析与比较.结果显示,野生群体肌肉中水分和粗蛋白含量(分别为79.42%和17.94%)与养殖群体(分别为79.28%和17.95%)没有显著差异;野生群体的粗脂肪含量(0.89%)显著低于养殖群体(1.12%),而粗灰分含量(1.44%)显著高于养殖群体(1.31%).在18种检测出的氨基酸中,有9种氨基酸的含量,野生群体比养殖群体显著低,另外9种在两群体间没有差异.野生群体的氨基酸总量(TAA)、必需氨基酸(EAA)、非必需氨基酸(NEAA)、鲜味氨基酸(DAA)、虾味氨基酸(SAA)含量(分别为83.42%、29.69%、43.59%、32.54%和21.11%)均比养殖群体(分别为88.08%、30.53%、47.39%、34.47%和21.72%)显著低;野生群体的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和支链氨基酸与芳香族氨基酸的比值(F值)(分别为66.41和2.07)也明显低于养殖群体(分别为69.10和2.12).野生群体的饱和脂肪酸(∑SFA)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分别为41.95%和39.51%)相对百分含量比养殖群体(分别为39.60%和36.64%)均明显高,而野生群体的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18.54%)相对百分含量比养殖群体(23.76%)明显低;野生群体肌肉中油脂的EPA+DHA相对百分含量(28.23%)比养殖群体(25.66%)明显高,但在野生和养殖群体间肌肉中的EPA+ DHA绝对含量没有明显差异.研究表明,哈氏仿对虾肌肉营养价值较高、肉味鲜美,人工养殖没有造成其肌肉脂肪的大量富集和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的急剧变化,相反使该虾的蛋白质营养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6.
乌鳢肌肉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45,自引:1,他引:45  
本文分析了乌鳢肌肉常规营养成分 (蛋白质、脂肪、水分、灰分、钙和磷 )的含量。同时对其蛋白质的17种氨基酸和肌肉中的主要微量元素铁、铜、锰、锌进行了测定。通过与其它鱼类营养成分的比较 ,表明乌鳢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经济鱼类。  相似文献   

17.
采用生化方法对裸盖鱼肌肉的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并对其营养品质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裸盖鱼水分含量为69.92%,粗蛋白、粗脂肪、灰分和总糖含量分别占肌肉湿重16.48%、10.64%、1.69%和1.27%。裸盖鱼肌肉(干样)中含有17种氨基酸,总量为43.81%,其中必需氨基酸与总氨基酸的比值(WEAA/WTAA)为40.68%,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的比值(WEAA/WNEAA)为81.74%,符合FAO/WHO的理想模式;肌肉氨基酸的支/芳值(BCAA/AAA)为2.51,接近人体的正常水平;鲜味氨基酸总量(FAA)为16.94%,占氨基酸总量的38.67%,高于我国北方主要海水养殖品种;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胱氨酸+蛋氨酸,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为76.35,属于氨基酸较为平衡的鱼类。裸盖鱼肌肉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的比值(UFA/SFA)为2.81,脂肪质量较高。此外裸盖鱼肌肉营养元素丰富,P和Zn含量较高,并富含VA、VB6和VB3。分析认为,裸盖鱼肌肉呈味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矿物质、维生素含量丰富,味道鲜美,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  相似文献   

18.
裸盖鱼(Anoplopoma fimbria)肌肉的营养成分分析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生化方法对裸盖鱼肌肉的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并对其营养品质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裸盖鱼水分含量为69.92%,粗蛋白、粗脂肪、灰分和总糖含量分别占肌肉湿重16.48%、10.64%、1.69%和1.27%.裸盖鱼肌肉(干样)中含有17种氨基酸,总量为43.81%,其中必需氨基酸与总氨基酸的比值(WEAA/WTAA)为40.68%,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的比值(WEAA/WNEAA)为81.74%,符合FAO/WHO 的理想模式;肌肉氨基酸的支/芳值(BCAA/AAA)为 2.51,接近人体的正常水平;鲜味氨基酸总量(FAA)为 16.94%,占氨基酸总量的 38.67%,高于我国北方主要海水养殖品种;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胱氨酸+蛋氨酸,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为76.35,属于氨基酸较为平衡的鱼类.裸盖鱼肌肉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的比值(UFA/SFA)为 2.81,脂肪质量较高.此外裸盖鱼肌肉营养元素丰富,P和Zn含量较高,并富含VA、VB6和VB3.分析认为,裸盖鱼肌肉呈味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矿物质、维生素含量丰富,味道鲜美,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  相似文献   

19.
对刺鲃肌肉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其结果为:刺鲃肌肉中蛋白质含量为20.94%,脂肪含量为1.95%,水分含量73.82%,灰分1.2%.刺鲃肌肉中含18种氨基酸,总量64.478%,含有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赖氨酸和谷氨酸含量较高.可见,刺鲃是一种高蛋自、脂肪适中、氨基酸含量丰富、营养价值较高、味道鲜美的鱼类.此分析为刺鲃的种质鉴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对黑斑蛙肌肉一般营养成分、氨基酸、脂肪酸和矿物元素进行测定,旨在比较分析野生与养殖黑斑蛙肌肉的营养品质。试验结果表明,养殖黑斑蛙肌肉粗蛋白与粗脂肪含量高于野生黑斑蛙,水分含量则低于野生黑斑蛙,但两者间差异不显著( P >0.05);野生与养殖黑斑蛙肌肉除谷氨酸和酪氨酸外的氨基酸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05);野生黑斑蛙肌肉的总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含量高于养殖黑斑蛙。根据氨基酸评分和化学评分结果,野生和养殖黑斑蛙肌肉中赖氨酸含量相对较高,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均为蛋氨酸+胱氨酸,必需氨基酸指数分别为70.25和72.42。野生黑斑蛙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养殖黑斑蛙( P <0.05),而养殖黑斑蛙肌肉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必需脂肪酸、二十碳五烯酸、二十二碳六烯酸、n-3和n-6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高于野生黑斑蛙( P >0.05)。野生与养殖黑斑蛙肌肉14种矿物元素中,锌、铝和硒含量有显著差异( P <0.05),重金属元素(砷、镉、铅)含量均在限量范围以内。由此可知,养殖黑斑蛙营养组成价值接近于野生黑斑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