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端微囊化前包被技术目前在国内属于高端包被技术,优点在于改变微生态制剂产品的形态,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分散性,容易与其他饲料混合均匀,便于运输、贮存和添加使用;微胶囊的保护,能够有效地防止粪肠球菌失活,提高微生态制剂产品的稳定性;可将配伍禁忌的各种成分在同一产品中隔开;使不溶于水的物质能均匀地分散在水溶性介质中。在生产过程中(包被、干燥等处理过程),由于“固定化发酵”使活菌得到保护,高端微囊化前包被粪肠球菌产量明显增加,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为此,选择了两个试验场,在大块型肉鸡饲料中添加了高端微囊化前包被粪肠球菌优C100进行了效果观察试验,通过试验证明,高端微囊化前包被粪肠球菌优C100可以增加肉鸡增重和提高抗病能力。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以自主筛选的一株屎肠球菌为对象,在抗逆性评估的基础上,通过微囊化提高耐热性和稳定性,并进行动物田间小试,评价其对断乳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通过优化保护剂与壁材的配方,改善喷雾干燥工艺参数,可使喷雾后获得的干物质中活菌数达到1010cfu/g;微囊化的屎肠球菌对高温的耐受性增强,贮存时间更久,对胃液和肠液依然具备较好的耐受性。在仔猪生长性能方面,与空白组相比,饲喂屎肠球菌组仔猪的平均日增重和日采食量分别提高37%和15%,料肉比和腹泻率分别下降16%和65%,说明该屎肠球菌微胶囊制剂可以改善仔猪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3.
发酵前包被微胶囊化培养的屎肠球菌具有耐受性强、效价稳定的优点,但其活菌数检测难度阻碍了其推广使用。本研究以前包被屎肠球菌为原料,综合考虑操作方便、时间及计数结果,优化前包被肠球菌活菌超声振荡计数方法,选择不同试管的超声时间、超声功率为自变量,总菌落数(cfu/g)为响应值,采用Box-Behnken设计方法,研究各自变量及其交互作用对计数结果的影响。结果显示,响应面法优化所得最佳计数条件为:原菌液梯度稀释后,超声功率240 W、10~(-1)超声7 min、10~(-2)超声45 s。此条件下,前包被屎肠球菌计数结果最佳,为5.53×10~(11) cfu/g。本结果与预测值相近,故选用此方法作为后期前包被屎肠球菌活菌计数方法。  相似文献   

4.
乳化凝胶化法微囊化益生菌抗胁迫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研究基于乳化凝胶化基础上制备的微囊化布拉迪酵母菌(Saccharomyces boulardii)和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对储藏、高温、胃液和肠液等胁迫作用的抵抗力。以未包被的菌粉为对照,高温热处理的方法为烘箱干热法,温度为110和130℃,各处理30、45和60 s;在配制好的模拟胃液和肠液中,各处理30、90和180 min。结果表明:1)常温条件下储存5个月,微囊化布拉迪酵母菌和微囊化粪肠球菌的存活率比菌粉组分别高出34.63%和19.46%。2)微囊化过程提高了益生菌,尤其是粪肠球菌在110和130℃高温下的耐受性[与菌粉组差异显著(P0.05)]。3)模拟胃液处理30 min后,与菌粉组相比,微囊化的布拉迪酵母菌和微囊化粪肠球菌存活率分别提高了59.18%和51.80%,处理180 min后,分别提高了57.76%和46.73%。4)模拟肠液处理180 min,与菌粉组相比,微囊化布拉迪酵母菌和微囊化粪肠球菌的耐受力分别提高了26.89%和21.16%。5)50 min时微囊化布拉迪酵母菌和微囊化粪肠球菌的释放率分别可达71.74%和87.47%。综合得出,基于乳化凝胶化原理上的微胶囊技术可显著增强布拉迪酵母菌和粪肠球菌对储藏、高温、胃液和肠液等体内、外不良环境的抗性。同时,表现出了体内缓慢释放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考察了培养基、培养时间对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快速鉴定猪、鸡源大肠杆菌和肠球菌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哥伦比亚血琼脂培养基、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和肠球菌显色营养琼脂培养基上培养对粪肠球菌、屎肠球菌的鉴定没有显著区别;在哥伦比亚血琼脂培养基、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上培养对大肠杆菌的鉴定没有显著区别,而麦康凯培养基则不适合大肠杆菌的快速鉴定。大于24h的培养时间对大肠杆菌、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3种细菌快速鉴定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对大肠杆菌的影响最为显著,而对粪肠球菌的影响最小。重复性实验中,大肠杆菌、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的鉴定分值均在90%以上,批间、批内变异系数均小于5%,说明本实验方法稳定性和重复性良好。与传统的生化鉴定方法比较,MALDITOF MS法操作简单快速、准确,可有效提升动物源细菌分离鉴定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6.
研究采用烘箱干热法,对比包被粪肠球菌与普通粪肠球菌,在不同温度(70、85及100℃)下,分别处理不同时间(0、5、10、15、30及60 min)后的存活率,发现包被后的粪肠球菌存活率分别上升13.6%、13.7%和17.0%,可见微囊包被技术的确可提升粪肠球菌的耐高温性能。对比饲料制粒过程中不同制粒温度(65及75℃)与饲料中的包被粪肠球菌烘箱干热处理后的存活率发现:制粒温度为65℃时粪肠球菌存活率相当于饲料在烘箱75℃下热处理28 min,85℃热处理21 min或100℃热处理13 min;制粒温度为75℃时粪肠球菌存活率相当于饲料在烘箱75℃下热处理53 min,85℃热处理41 min或100℃热处理28 min;因此,将饲料中包被粪肠球菌添加至烘箱干热处理试验可快速对制粒过程中粪肠球菌的耐受性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7.
研究针对粪肠球菌制剂稳定性差的问题,采用微胶囊法对粪肠球菌进行包埋,通过真空低温冷冻干燥法干燥,制备微胶囊原菌粉,研究储藏温度、载体和残余水分等因素对微胶囊化粪肠球菌稳定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微胶囊技术能显著提高粪肠球菌的稳定性,延长保质期;随着储藏温度的升高,微胶囊化粪肠球菌存活率降低,4~25℃粪肠球菌存活率相对较高,当储藏温度达37℃后,存活率急剧下降;使用混合载体,水分为4%,载体比例为玉米淀粉∶沸石粉=2∶1时,粪肠球菌存活率最高,且较为经济;微胶囊化粪肠球菌组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更强的耐酸、耐高温和耐胆盐特性,抗逆性强。  相似文献   

8.
以3种不同厂家微囊化包被乳酸菌(微胶囊乳酸菌S、微胶囊乳酸菌Q、微胶囊乳酸菌X)产品为试验材料,在实验室内模拟饲料高温制粒过程,研究高温制粒过程对微胶囊乳酸菌活性的影响。在相同的处理条件下,不同的微囊化包被乳酸菌样品的高温制粒耐受性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微胶囊乳酸菌Q、微胶囊乳酸菌X在85℃干燥箱中经7 min干热处理后存活率都在90%以上,而微胶囊乳酸菌S在85℃干燥箱中经7 min干热处理后的存活率仅为40.2%。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北京市宠物源细菌的抗菌药物耐药情况,2022年,笔者对北京市四个城区的四家宠物医院的犬、猫共计50份样本的肛拭子进行了研究。试验对样品中的大肠杆菌和肠球菌首先进行了分离培养和质谱鉴定,然后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分析分离菌株的耐药表型。结果共分离出大肠杆菌25株、肠球菌25株(屎肠球菌14株、粪肠球菌11株)。大肠杆菌耐药率最高的2种抗菌药为四环素和氨苄西林,多重耐药菌占44%;肠球菌耐药情况较严重,粪肠球菌耐药率最高的抗菌药物为磺胺异噁唑,屎肠球菌耐药率最高的抗菌药物为磺胺异噁唑、头孢西丁和红霉素,二者多重耐药菌占分离株总数的100%。综上,北京地区宠物源大肠杆菌、肠球菌的耐药情况较为严峻,且多重耐药现象突出,需要加强对宠物抗菌药使用的监督与管理。  相似文献   

10.
试验旨在为研究鸡源戊糖片球菌和屎肠球菌对氨氮处理的效果。体外试验将戊糖片球菌和屎肠球菌以10~7cfu/m L分别添加到以硫酸铵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以含氮培养基为对照,测定12~48 h培养液中的氨含量;体内试验将戊糖片球菌和屎肠球菌以109cfu/kg分别添加到基础日粮中,以基础日粮为对照,饲喂7日龄SPF鸡,测定血浆中氨、尿素氮和尿酸含量,检测盲肠中p H值、乳酸菌、大肠杆菌浓度以及氨气排放量。结果显示:与未添加两种细菌的对照组相比,戊糖片球菌和屎肠球菌能显著降低菌液氨离子浓度、氨气排放量、血氨浓度、盲肠p H值和大肠杆菌浓度(P0.05),提高盲肠乳酸菌浓度(P0.05);与屎肠球菌相比,戊糖片球菌能显著降低12 h菌液氨离子浓度、24 d时氨气排放量、血氨浓度和大肠杆菌浓度(P0.05)。研究表明戊糖片球菌具有较好的降氨效果,是理想的降氨除氮菌株。  相似文献   

11.
屎肠球菌作为一种潜在的新型饲用抗生素替代品,具有耐热、耐胃酸、耐胆盐、粘附力强、抑菌性和抗生素耐受性等优良的生物学特性,还能提高饲料的转化效率,增强动物机体的免疫力,降低腹泻率及死亡率,从而改善动物产品品质,屎肠球菌微生态制剂在畜禽养殖业中应用已十分广泛。其中微囊化屎肠球菌活菌制剂更是近几年的研究热点,其抗逆性强、稳定性高,可以作为饲用高活性微生态制剂应用于实际生产。本文主要阐述屎肠球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饲用微生态制剂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益生菌广泛应用于畜禽养殖,但益生菌在保存及使用中会受到外界逆境条件影响,导致其活性降低甚至死亡。微囊化包被技术已经被应用于对益生菌的保护中。本文综述了益生菌微囊化包被的蛋白类、多糖类、改性淀粉和纳米壁材,分析了挤压法、喷雾干燥法、冷冻干燥法、乳化法、复凝聚法等益生菌微囊化包被的方法,阐述了微胶囊化包被对益生菌耐酸、耐高温、耐湿等抗逆特性和耐贮存的作用效果,最后对微囊化包被技术在饲用益生菌上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新鲜鸡蛋表面屎肠球菌耐药性和万古霉素A(vanA)基因的携带情况,试验在养鸡场收集新鲜鸡蛋,分离蛋壳表面的屎肠球菌,用16S rDNA通用引物对分离的屎肠球菌进行种属鉴定,K-B纸片琼脂扩散法进行耐药性分析,并检测耐万古霉素屎肠球菌携带vanA基因的情况。结果表明: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见革兰氏阳性单个、成对或短链状排列的圆形菌体,符合屎肠球菌的染色和形态特征;从200枚鸡蛋样品中分离到38株屎肠球菌,分离率为19%;分离到的屎肠球菌对14种抗生素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性,耐药谱广,最多发现8重耐药菌;在5株耐万古霉素的菌株中检测到了vanA基因。说明新鲜鸡蛋蛋壳表面的屎肠球菌对抗生素耐受性较高,对屎肠球菌特别是耐万古霉素屎肠球菌的监测具有公共健康意义,需要进一步调查以评估食源性传播给人类带来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从健康仔猪粪便样品中分离纯化得到5株乳酸菌,并应用16S rRNA基因进化分析对其进行种属鉴定。通过对此5株菌进行耐热、耐酸、耐胆盐、耐贮藏性能和抗生素抗性选育,与伤寒沙门氏菌、大肠杆菌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混合培养,探究其对大肠杆菌、鸡白痢沙门等病原菌的抑菌效果,最终筛选出一株具有强抗逆性和优良益生特性的屎肠球菌,并进一步对其生长性能和生理生化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为菌株的开发与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仔猪粪便|屎肠球菌|筛选|抗逆性|益生特性  相似文献   

15.
试验旨在研究屎肠球菌和植物乳杆菌对葡萄籽配合饲料发酵产物的影响。试验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分为屎肠球菌组、植物乳杆菌组、1∶1屎肠球菌和植物乳杆菌组、2∶1屎肠球菌和植物乳杆菌组和1∶2屎肠球菌和植物乳杆菌组;分别在20、25和30℃下发酵24、48、72和96 h,测定发酵产物常规养分、pH值和氨态氮/总氮(AN/TN),确定适宜的发酵参数。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48 h发酵产物常规养分含量明显高于发酵24、72、96 h;1∶2的屎肠球菌和植物乳杆菌组萄籽配合饲料酸性洗涤纤维(ADF)和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显著低于其他试验组(P<0.05);各试验组pH值差异不显著(P>0.05);发酵温度为20℃时的粗蛋白质与粗脂肪含量高于25、30℃的发酵结果。研究表明,屎肠球菌与植物乳杆菌比为1∶2,在20℃发酵48 h,是葡萄籽配合饲料的适宜发酵参数。  相似文献   

16.
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屎肠球菌对禽大肠杆菌O78感染肉鸡生产性能、肠道微生物菌群和血液抗氧化功能的影响。选取288只1日龄罗斯308母鸡,随机分成4组。分别在各试验组基础饲粮中添加0、100、200、300 mg/kg屎肠球菌。各试验组在11日龄均气囊接种禽大肠杆菌,0.2 mL/只。结果表明:与无添加组相比,(1)饲粮中添加屎肠球菌可线性提高10日龄肉鸡体重(BW)(P0.05),线性及二次线性提高22和35日龄肉鸡BW(P0.05),线性提高1~10、10~22和10~35日龄肉鸡平均日增重(P0.05),降低感染后肉鸡死亡率。(2)饲粮中添加屎肠球菌可线性降低感染后3 d盲肠大肠杆菌和沙门菌数量(P0.05),线性及二次线性降低双歧杆菌数量(P0.05);感染后7 d,屎肠球菌添加组大肠杆菌和沙门菌数量线性降低(P0.05)。(3)感染后3和7 d,屎肠球菌组血清总抗氧化能力分别呈线性(P0.05)和二次线性降低(P0.05);血清丙二醛含量均呈线性及二次线性降低(P0.05);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均为二次线性降低(P0.05)。由此可见饲粮添加屎肠球菌可缓解禽大肠杆菌O78感染导致的肉鸡生产性能下降,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结构和机体氧化状态,来减轻大肠杆菌感染造成的生理失衡。提示饲粮添加200 mg/kg屎肠球菌可有效预防肉鸡大肠杆菌O78感染。  相似文献   

17.
狐源屎肠球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病死狐的发病原因,从死亡狐狸肺脏中分离出1株细菌,命名为分离株11001。然后对分离菌株进行形态学鉴定、16S rRNA鉴定、特异PCR检测、药敏试验、毒力基因检测以及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分离株培养可见灰色干燥小菌落,革兰氏阳性球状菌,16S rRNA鉴定为屎肠球菌,PCR扩增条带为112 bp,与屎肠球菌片段大小一致;毒力基因检测显示该分离株携带屎肠球菌的致病基因,对氯霉素及万古霉素表现出一定的敏感性。致病性试验显示,接种分离株小鼠死亡。证实该株狐源分离株为屎肠球菌,且具有致病性,可能是引起狐狸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具有益生潜力的屎肠球菌QW256最适培养基与培养条件,利用Plackett-Burman试验、最陡爬坡试验、中心组合设计试验以及响应面法探究不同碳源、氮源、营养因子以及培养条件对菌株屎肠球菌QW256活菌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屎肠球菌QW256菌株最佳增殖培养条件为接种量5%、培养温度37 ℃、初始pH 7.8|最适培养基成分为糖蜜24.7 g/L、酵母粉10 g/L、玉米浆16 g/L、柠檬酸0.25 g/L、柠檬酸钠5.1 g/L、硫酸镁 0.6 g/L及精氨酸0.2 g/L 。在优化后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下培养 17 h时活菌数达1.12×1010 CFU/mL,为其工业化应用提供了试验依据和技术支持。 [关键词] 屎肠球菌QW256|培养基|培养条件|活菌数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屎肠球菌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肠道菌群和免疫功能的影响。选用255头(35±1)日龄断奶的"杜×长×大"三元杂交仔猪,随机分为5个组,每个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7头仔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不添加抗生素和屎肠球菌);抗生素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8 mg/kg黄霉素和90 mg/kg阿散酸;屎肠球菌3个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100、300、500 mg/kg屎肠球菌。试验期为35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屎肠球菌对仔猪平均日采食量(ADFI)、平均日增重(ADG)、料重比(F/G)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添加100、300 mg/kg的屎肠球菌有提高仔猪ADFI的趋势(P>0.05),添加500 mg/kg的屎肠球菌有降低仔猪F/G的趋势(P>0.05)。与抗生素组相比,饲粮中添加屎肠球菌对仔猪ADG、ADFI、F/G均无显著影响(P>0.05)。2)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300、500 mg/kg的屎肠球菌显著增加仔猪盲肠中乳酸杆菌的数量(P<0.05);与抗生素组相比,饲粮中添加100、300、500 mg/kg的屎肠球菌对其数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500 mg/kg的屎肠球菌显著降低仔猪结肠中大肠杆菌的数量(P<0.05),添加300、500 mg/kg的屎肠球菌显著增加仔猪结肠中乳酸杆菌数量(P<0.05);与抗生素组相比,饲粮中添加300、500 mg/kg的屎肠球菌显著增加仔猪结肠中乳酸杆菌数量(P<0.05)。3)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300 mg/kg的屎肠球菌显著提高仔猪脾脏重量和脾脏指数(P<0.05)。与抗生素组相比,饲粮中添加300、500 mg/kg的屎肠球菌可显著提高仔猪脾脏重量(P<0.05)。4)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300、500 mg/kg的屎肠球菌显著提高仔猪血液中淋巴细胞数量及淋巴细胞比率(P<0.05),添加100、300、500 mg/kg的屎肠球菌显著提高血清中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P<0.05),添加300、500 mg/kg的屎肠球菌显著提高血清中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P<0.05)。与抗生素组相比,饲粮中添加300、500 mg/kg的屎肠球菌显著提高仔猪血液中淋巴细胞比率及血清中IgM含量(P<0.05),添加100、300、500 mg/kg的屎肠球菌显著提高血清中IgG含量(P<0.05)。综上所述,仔猪饲粮中添加屎肠球菌可以改善仔猪生长性能,维持仔猪肠道菌群平衡,有效增强仔猪免疫力,其中以添加500 mg/kg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0.
试验旨在观察微囊化布拉迪酵母菌(Saccharomyces boulardii,S.boulardii)与微囊化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E.faecalis)对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C)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采用3%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cte sodium,DSS)灌胃法制备小鼠UC动物模型,试验共分为6组,其中饮用DSS的小鼠随机分为5组:粪肠球菌菌粉组、微囊化粪肠球菌组、布拉迪酵母菌菌粉组和微囊化布拉迪酵母菌组给予不同的药物治疗,药物皆以溶液形式灌胃给药,UC模型小鼠(DSS组)每天饮用与药物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正常对照组灌服与药物等体积的生理盐水。观察UC小鼠的症状和组织学变化,ELSIA检测血清中细胞因子(IL-6、IL-10与TNF-α)的含量,Western blotting检测小鼠结肠黏膜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和Claudin-1)表达量。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治疗后各益生菌组小鼠血清中TNF-α和IL-6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IL-10含量显著升高(P<0.05),微囊化益生菌组小鼠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及结肠损伤组织学评分(粪肠球菌粉组除外)均显著下降(P<0.05),布拉迪酵母菌菌粉组与微囊化布拉迪酵母菌小鼠结肠黏膜内Occludin和Claudin-1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0.05)。粪肠球菌和布拉迪酵母菌可以缓解UC模型小鼠结肠炎症病变,且经过微囊化后的粪肠球菌和布拉迪酵母菌表现出更好的缓解小鼠急性溃疡性结肠炎病症效果,其机制与粪肠球菌和布拉迪酵母菌可以降低血清中IL-6与TNF-α含量,提高Occludin与Claudin-1的表达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