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构建表达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BRSV)G蛋白基因的牛疱疹病毒Ⅰ型(BHV-1)重组病毒,本研究将人工合成的BRSV全长G蛋白基因编码序列插入到巨细胞病毒(CMV)启动子之下构建TK基因缺失转移载体。利用磷酸钙-DNA沉淀法将该转移载体与亲本病毒BHV-1/TK-/LacZ+的基因组DNA共转染牛鼻甲细胞后收获增殖的病毒。通过反向蚀斑筛选,得到重组病毒BHV-1/TK-/G+。PCR检测结果证实G蛋白基因已经插入到了亲本病毒BHV-1/TK-/LacZ+的基因组中,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和western blot证实BHV-1/TK-/G+中的G蛋白基因在感染的细胞中获得了表达。本研究为研制BRSV及其他重要牛传染病的BHV-1病毒活载体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为建立检测牛疱疹病毒(BHV-1)、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BRSV)、牛副流感病毒3型(BPIV-3)和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单一或混合感染的荧光PCR检测方法,根据BHV-1 gB基因、BRSV F基因、BPIV-3 M基因和BVDV 5''UTR基因保守区序列分别设计特异性引物和TaqMan荧光探针,经条件优化,成功建立了BHV-1、BRSV、BPIV-3和BVDV的四重荧光PCR检测方法。该方法对牛布鲁氏菌、猪瘟病毒、小反刍兽疫病毒、羊多杀性巴氏杆菌无特异性扩增;对BHV-1、BPIV-3和BVDV的最低检测量均为8.268 copies/μL,对BRSV的最低检测量为82.680 copies/μL;该方法重复性好,CV值为1%~2%。应用本方法检测采自湖南省内某屠宰场的865份样品,结果BHV-1、BRSV、BPIV-3和BVDV等4种病原均有检出,其阳性率分别为0.58%,0.81%,0.23%和0.81%。本研究建立的多重荧光PCR检测方法可同时对BHV-1、BRSV、BPIV-3和BVDV进行检测,为这4种病原的快速诊断和鉴别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牛疱疹病毒Ⅰ型 (BHV-1) gD 蛋白是已知组成 BHV-1 病毒粒子被膜的 4 种蛋白(gB、gC、gD 、gE)之一.鼠和牛的免疫试验显示,gD 能够引起比 gB、gC 更强而持久的细胞免疫.试验对 BHV-1 大庆分离株(DQ01株)的理化特性进行了鉴定,并对 gD 基因进行了序列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牛疱疹病毒Ⅰ型(BHV-1)在牛胚气管细胞(EBTr)中的生长特性和增殖规律,参考文献设计合成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建立了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BHV-1感染EBTr细胞6、12、24、48、72、96、120、144h后病毒的增殖规律,并观察对应时间点的细胞病变(CPE)。结果显示,用100TCID_(50)的BHV-1感染EBTr细胞,48h后开始出现细胞病变,72h细胞病变明显,120h细胞大部分变圆,开始脱落,144h细胞大面积脱落、崩解。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表明,BHV-1感染EBTr在6h~24h内,病毒缓慢增殖,48h~96h,病毒增殖速度加快,拷贝数呈对数增长,120h~144h,BHV-1的含量仍然呈现升高的趋势,但增长速度变慢。结果证明,BHV-1能够在EBTr中产生CPE,而且CPE程度与病毒DNA增殖规律一致,该结果可以为深入研究BHV-1对EBTr细胞的致病机理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5.
牛疱疹病毒(BHV-1)属于α疱疹病毒亚科的DNA病毒,可引起牛高热、上呼吸道感染和母牛流产。该病毒能在牛的感觉神经节内建立潜伏感染,因此,对于该病毒感染的预防和治疗较为困难。BHV-1除了引起初始感染外,还可通过免疫抑制引起动物继发感染,导致动物死亡。研究发现,病毒入侵牛机体时,病毒囊膜糖蛋白在病毒与细胞间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论文对牛疱疹病毒1型主要囊膜糖蛋白(包括gB、gD、gN)的结构特征和生物学特征加以归纳总结,为该病毒的感染特性研究和预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牛疱疹病毒1型(BHV-1)感染牛可导致上呼吸道疾病、结膜炎、生殖疾病和免疫抑制。BHV-1诱导的免疫抑制引起了牛呼吸系统疾病(BRDC)。BHV-1至少编码3个可以抑制免疫系统的特定蛋白:1.hICP0抑制干扰素依赖性转录。2.UL41.5蛋白通过防止病毒多肽转运到细胞表面抑制CD8~+T细胞识别的感染细胞。3.糖蛋白G是一种化学激酶结合蛋白,可以防止淋巴细胞回到感染的部位。在犊牛急性感染后,BHV-1也可感染和诱导CD4~+T细胞的高水平凋亡。因此,BHV-1损害免疫反应的能力可导致BRDC。急性感染后,BHV-1在三叉神经节感觉神经元(TG)和咽扁桃体生发中心建立潜伏期。BHV-1从潜伏期周期性地重新激活,病毒脱落,从而发生病毒传播。潜伏期相关基因和ORF-E两种病毒基因在潜伏期大量表达,说明它们调控着潜伏期再活化周期。BHV-1能够进入受纳细胞,感染感觉神经元,促进病毒从感觉神经元向黏膜表面传播,潜伏期的再激活也受几种病毒糖蛋白的调控。本文综述了BHV-1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与BRDC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IBRV内蒙古分离株NM06gE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参考GenBank发表的牛疱疹病毒Ⅰ型全基因序列设计gE基因PCR扩增引物,以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内蒙古分离株NM06提取的DNA为模板,运用PCR的方法扩增gE基因,扩增产物经克隆、序列测定和拼接,结果表明:测定序列全长为2086 bp,包含gE基因1793 bp,其中有1728 bp组成的完整开放阅读框,编码576个氨基酸.将NM06株gE基因序列与GenBank发表的参考毒株核苷酸序列相比,与4株BHV-1病毒的同源性在99.3%~99.9%;与2株BHV-1.1型分离株同源性高达99.5%、99.6%;与BHV-1.2型分离株同源性为93.4%.从进化树中也可以看出:NM06株与BHV-1.1型分离株属于同一个进化分支,而BHV-1.2 BH83株属于另一个进化分支,可以推测IBRV NM06分离株属于BHV-1.1型.NM06株与牛疱疹病毒5型N569病毒的同源性为82.9%,与鹿疱疹病毒2型Norway4病毒的同源性为72.6%.  相似文献   

8.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ovine rhinotracheitis virus,IBRV)又名牛疱疹病毒Ⅰ型(bovine herpesvirus Ⅰ,BHV-1)。BHV-1基因能编码11种糖蛋白,其中gB蛋白和gE蛋白在病毒致病过程和刺激机体产生抗体的过程中都起到较大的作用。笔者就关于gB、gE这2种糖蛋白的研究做一概述。  相似文献   

9.
采用LUX新型荧光PCR技术原理,建立了快速检测牛疱疹病毒I型(BHV-1)以及鉴别野毒感染和基因缺失疫苗免疫动物的二重实时荧光PCR方法。结果显示,该方法对多株BHV-1病毒均呈典型gE、gC双基因阳性反应,对其他常见动物疱疹病毒以及健康牛基因组DNA等均呈阴性反应;对细胞增殖病毒液的gE、gC双基因鉴别的检测敏感性可达0.4~O.04TCID50比常规PCR方法高100倍以上;对带毒牛血清、抗凝全血、牛新鲜精液和冷冻精液基因鉴别的检测敏感性分别达0.04TCID50、0.4TCID50、0.4TCID50和4TCID50。采用该方法从临床牛血样、鼻拭子样品中检出IBRV阳性样品,检测全程仅需约2h。对单基因克隆质粒的检测进一步证实该方法能特异地鉴定gE、gC基因,检测灵敏度分别达90、30拷贝。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应用于临床快速诊断BHV-1病毒感染,鉴别BHV-1病毒感染与对应的基因缺失疫苗免疫动物。  相似文献   

10.
BHV-1(牛疱疹病毒1型)是首次从患病的夏洛来牛的乳房分离成功的。被BHV-1病毒侵害所致疱疹的直径为10mm。前言在1956年,当BHV-1病毒刚被分离时,也曾被误认为牛鼻气管炎病毒的一个亚种,错把其作为牛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从那时起,BHV-1病毒就与几种不同临床症状的呼吸道疾病纠合在一起了。BHV-1病毒也曾被怀疑过是牛阴道炎、阴茎炎、乳房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