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湖北白猪是以地方良种一通城猪、长白猪、大白猪为亲本品种,进行三元育成杂交,多代闭锁选育成的瘦肉型母本品种。育种工作坚持以品系入手,品系品种同时进行,始终以品系选育作为工作重点,品种育成同时,已育成五个品系。我校承担Ⅲ系和Ⅳ系选育,Ⅲ系已完成六个世代,Ⅳ系完成四个世代的选育。Ⅲ、Ⅳ系各项主选性状的指标已达到或超过育种目标。湖北白猪体型外貌一致、遗传性已基本稳定,Ⅲ、Ⅳ系近交系数分别为11.23%和8.02%,各主选性状标准差、变异系数逐代缩小.且与国内外品种比较基本相近。杂交效果良好,杂种优势率高。湖北白猪已建立核心群、纯繁群、生产群三级繁育体系,母猪已达4000头以上,现在我省已推广到10个县市,具备了成为一个新品种的基本条件。本文对湖北白猪育种工作的实践进行了系统的总结与分析。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大白猪乳头数与繁殖性状的关系,论证乳头数辅选繁殖性状的可行性,试验采用世代选育和系间杂交试验方法测定了大白猪产仔数与活仔数、出生窝重、21日龄窝重以及M、F两系纯繁、系间杂交后代乳头数,并探讨了乳头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品系乳头数均值反映产仔数水平,F系产仔数、乳头数均极显著高于M系(P0.01);M、F系乳头数变异系数分别为4.24%、4.18%;随世代、胎次递增,乳头数呈下降趋势,是闭锁群繁殖性能退化的重要诱因;子代产仔数与母本胎次呈负相关(r=-0.24);大白猪保持乳头数的动力来源于母本,乳头数改变的动力来源于父本,产仔数由母本决定,父本仅影响子代乳头数,仔代产仔数高低由高乳头数亲本血液含量和父本杂交位次共同决定。说明乳头数可作为产仔数的辅选性状。  相似文献   

3.
新疆瘦肉型白猪窝重大系的选育 ,是以数量遗传学为理论基础的群体继代选育法进行选育的。它是在新疆白猪 1 2 2系的基础上 ,导入长白猪血液后 ,于 1 991年开始组群 ,进行闭锁自群繁殖 ,头胎留种 ,一年一个世代 ,至 1 996年已完成五个世代的选育任务 ,现将选育情况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 1 亲本的选择 原新疆白猪 1 2 2系品系是在杂交类群的基础上培育成的品系。它适应性强 ,繁殖性能好 ,生长速度较快 ,其作母本进行杂交取得比较好的效果。但是由于多世代的闭锁繁殖选育 ,群内近交系数增高 ,个别繁殖性能有所下降 ,瘦肉率一直徘徊在51 …  相似文献   

4.
21型白猪是新疆库尔勒地区21团场培育的新猪种,已通过自治区鉴定,为新疆白猪的一个品系。但由于采用系祖建系,近交系数已达20.876%,三世代仔猪中有少数先天性缺陷与出生死亡,因此,我们对三世代仔猪的先天性缺陷与死亡情况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材料:我们对1982年春产猪全部三世代仔猪进行了调查。方法是接产时遍查新生仔猪,遇有  相似文献   

5.
以中国大白猪SⅡ系和引入的英系大白猪为育种素材,采用半封闭的不完全群体继代选育方法,培育大白猪专门化父系SⅡ1系。经四个世代的选育,新品系母猪产活仔数11.25头/窝,育肥期日增重760g/天,达100Kg体重日龄171天,达100Kg体重膘厚10.19mm,瘦肉率67.42%,饲料消耗2.532,与杜洛克、长白猪、湖北白猪进行配套杂交均表现出良好的配合力。  相似文献   

6.
不同杂交组合、蛋白质水平、性别对猪肥育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杂交组合、蛋白质水平、性别对猪肥育效果的影响钟景田,王增刚,周海深,邹启宪,刘福春(黑龙江农垦科学院红兴隆科研所友谊155811)前言中国瘦肉猪新品系DV系是以三江白猪为主要亲本,经过世代选育培育成的具有优良性能的母本新品系。为充分利用DV系优良...  相似文献   

7.
胜利白猪近交程度的分析及对主选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胜利白猪Ⅰ、Ⅱ系经过7、8个世代的继代选育,群体平均近交系数分别达到8.36%和8.57%,随着群体纯合度的提升对主选性状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对于遗传力(h2)低的性状,如产仔数、产活仔数的影响不大,大体保持在1世代的性能水平。对于遗传力(h2)中、高的性状,如后备猪的生长速度和同胞育肥性能等性状,则随世代选育均有明显的改进,改进幅度在10%以上,显示适度近交没有影响世代选育的效果。杂交试验证明,杂交优势也未因群体近交系数的增大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8.
为充分利用地方猪种资源,培育优质、高效的专门化母本新品系,以长白猪、梅山猪、通城猪和湖北白猪为遗传资源,进行了湖北白猪新品系的选育。经过6个世代持续选育,各品种在品系的血统比例分别为45.15%、23.39%、7.08%和24.38%。湖北白猪优质系初产母猪产仔数达12.13头/窝,经产母猪达13.52头/窝,经产母猪产活仔数12.74头/窝;肥育期平均日增重达到621.39 g,达90 kg体重日龄为179.26 d,料重比3.15。90 kg体重阶段屠宰率为74.96%,屠体背膘厚为2.64cm,瘦肉率为58.69%,眼肌面积为38.02 cm2,肌内脂肪含量3.05%。  相似文献   

9.
四川白猪Ⅱ系是在我省第一个专门化母本新品系四川白猪I系的基础上,采用不完全群体继代选育法,育成的瘦肉猪专门化母本新品系。对4个世代母猪繁殖性能分析表明,新品系猪保持了原四川白猪Ⅰ系高繁殖性能特性,3世代母猪产仔数13.3头,产活仔数12.4头,初生个体重1.45千克,断奶(35日龄)头数11.3头,断奶个体重8.0千克,断奶成活率91.1%,是一个优良的母本品系。观察四川白猪Ⅱ系母猪的繁殖规律表明,断奶至发情天数为3.84天,断奶至配种天数为5.83天,发情持续期平均为4.6天,适宜的配种时间是在发情后42.4小时,一次情期受胎率92.45%。  相似文献   

10.
为培育出兼顾繁殖、产肉量和肉质同步提高的优质大白猪新品系,以场内现有大白猪资源为基础,利用场内测定、BLUP育种技术完成了"鑫基"大白猪两个世代的选育,选育而成的"鑫基"大白猪新品系具有体型匀称、产仔数高、母性好、瘦肉率高等特点,为养猪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良的种质资源,并为优质瘦肉型猪的育种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可以借鉴的模式。  相似文献   

11.
不同来源大白猪总产仔数近交衰退评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旨在评估两个不同来源大白猪群体经过近8个世代的选育后总产仔数(total number of piglets born,TNB)近交衰退的程度。本研究对1 937头大白猪使用GeneSeek GGP Porcine HD芯片进行分型,其中1 039头来自加系大白猪和898头来自法系大白猪,且两品系均有表型记录和系谱记录,系谱共由3 086头大白猪组成。分别使用系谱、SNP和ROH进行个体近交系数估计,并将近交系数作为协变量利用动物模型对总产仔数进行近交衰退评估。为了精准定位导致总产仔数衰退的基因组片段,又进一步对每条染色体以及显著染色体分段计算近交系数并估计其效应,检测是否能引起总产仔数发生近交衰退现象。对于加系群体,FROHFGRMFPED估计的近交系数均值分别为0.124、0.042和0.013,其中FROHFPED相关最高,相关系数为0.358;对于法系群体,FROHFGRMFPED均值分别为0.123、0.052和0.007,其中FROHFGRM相关最高,相关系数为0.371。利用3种不同计算方法所得近交系数用于估计近交衰退时,加系群体的总产仔数均检测到显著的近交衰退,而且当FROHFGRMFPED每增加10%时,总产仔数分别减少0.571、0.341和0.823头;但法系群体仅有FROH估计的总产仔数检测到显著近交衰退,FROH每增加10%时,总产仔数减少0.690头。为了锁定相关的染色体和基因组区段,首先利用ROH估计每条染色体近交系数并进行近交衰退分析发现,加系群体中检测到第6、7、8和13号染色体产生了显著近的总产仔数交衰退,而法系群体未检测到与近交衰退相关的染色体。然后,又将与加系总产仔数近交衰退显著相关的4条染色体平均分为2、4、6、8个片段进行近交衰退检测,其中平均分成8段后的染色片段的长度范围为15.1~25.8 Mb。在第6、7和8号染色体分别检测到1、2和3个与总产仔数相关的近交衰退染色体片段。这些区域注释到了CUL7、MAPK14和PPARD基因与胎盘发育相关,AREGEREG基因与卵母细胞成熟有关。本研究利用3种近交系数计算方法对两个不同来源的大白猪总产仔数进行近交衰退评估,在加系大白猪中3种估计方法都能检测到近交衰退的现象,而法系群体中只有FROH才能检测到。而且通过ROH方法进一步确定了能引起加系大白猪总产仔数衰退的4条染色体和6个特定的染色体区段,还注释到了与繁殖相关的候选基因。这为揭示近交衰退的遗传机制提供了新的研究手段,也为基因组选种选配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不同近交程度对DⅥ系猪经济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季海峰  金铮 《养猪》1997,(2):31-32
中国瘦肉型猪新品系——DⅥ四世代猪的平均近交系数(%)为3.1620,按个体近交系数(%)的大小分成4个组:0,03906~1.9531,2.3438~62500和12.8906~25.0000,对每个组的繁殖、生长和肥育性状进行分析,结果:繁殖性能以近交系数(%)2.3438~6.2500组的较好,当近交系数(%)超过12.8906时,DⅥ系猪的繁殖、生长胆有性状都有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3.
山西白猪是以马身猪、太湖猪(二花脸)和长白猪作为杂交亲本,采用复杂杂交和标记辅助选择,经6个世代继代选育而成的一个专门化高产仔母本系。结果表明:6世代6月龄体重比0世代提高了15.65kg,70日龄体重提高了3.67kg,断奶重提高了0.51kg,平均日增重提高了108.90g,差异均为极显著(P0.01)。在体尺性状方面,6世代体高、体长和胸围比0世代都有显著提高,背膘厚下降了2.6mm,差异极显著(P0.01)。选育结果表明,山西白猪的生长发育性状取得了较大的遗传进展。  相似文献   

14.
汉中白猪(简称汉白猪)1982年被国家鉴定验收为培育新品种;迄今选育进展至第六世代,通过世代的自繁选育,我们认为有必要对第6世代汉白猪胴体瘦肉率及品质进行测定研究,结果表明:汉白猪肥育至90kg屠宰后,屠宰率(71.53±2.03)%,胴体瘦肉率(54.80±0.85)%,胴体长(84.67±4.5)cm,选育性状较第一世代(1988年)均有明显提高;肉质pH值、肉色、大理石纹等指标正常,未检出PSE肉和DFD肉,肉质优良遗传性状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15.
对甘肃白猪瘦肉型新品系中的A、B、C三系的乳头性状研究发现,乳头数在不同系间有一定的差异;不同胎次表现为二胎的乳头数最多,一胎次之,三胎最低,繁殖性能则表现为随胎次的增加而提高。不同世代间的比较结果是,随世代的增加乳头数及产仔性能呈下降趋势。乳头数与繁殖性能间的关系是,乳头数多,产仔性能高;乳头数少,断奶时仔猪损失率大。认为应选择乳头数在7对以上的个体作种用,以利提高繁殖性能。  相似文献   

16.
新疆白猪多浪系育种协作单位——伊宁县多浪农场种猪场根据建系计划,先后引进杜洛克、汉普夏两个品种的种公猪及其杂种一代作父本,新疆白猪的伊犁白猪品系为母本进行导入杂交,以期建立新疆白猪多浪系。由于日粮中缺乏 V_A,造成一产母猪90%以上死胎的严重结果。  相似文献   

17.
豫农白猪Ⅰ系近交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像农白猪Ⅰ系5个世代109头初产母猪繁殖记录资料的事理并按世人攻近交分区的方法分析进行了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像农白猪Ⅰ系育种群初产母猪在系统选育过程中,繁殖性状由于受近产的影响,已有一定程度的衰退,其中第4世代的初生窝重、实生重、60日龄重,早期日增重与其他各民代均值相比,差异均显著。在环境条件基本相同的情况下,近交系数对早期生长发育影响较大,FX每上升1%,初生窝重,初生重就下降  相似文献   

18.
以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长期选育的成熟的SⅡ系大白猪为试验动物,采用现场测定的方法探讨该品系的性能潜力,评价其种用价值。SⅡ系大白猪测定群总产仔数达(11.24±2.52)头/窝,活仔数(10.40±2.42)头/窝;统计总产仔数14头/窝以上、产活仔数13头/窝以上的母猪在群体中占比分别达18.67%、18.63%,繁殖优势与潜力明显;且种猪未见繁殖障碍;环境适应能力强。以SⅡ系大白猪为基础可研发出新一代高繁殖力、高适应性、高抗逆性的母本品系,但受品系选育规模、环境制约,其良好的优势难以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有必要改变育种场体制,以效益促进选育进展。  相似文献   

19.
湘白猪是以沙子岭猪、大围子猪、野猪等湖南地方资源和苏白、长白、大约克夏等引进资源为育种素材,运用杂交合成原理,通过复杂杂交,构建了湘白猪Ⅰ系、Ⅱ系、Ⅲ系和Ⅳ系等4个品系的育种基础核心群,再以一年一个世代,经过8个世代的继代选育培育而成的瘦肉型母系新品种,该项研究于1993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相似文献   

20.
邱玉朗  张树敏  陈群  金鑫  李娜  王雨 《养猪》2009,(6):21-22
本试验以大白猪为父本、松辽黑猪为母本,对大松配套系的繁殖性能进行了研究分析,并将子代肥育猪的生长性能、胴体品质以及肉质特性与松辽黑猪和大白猪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大松配套系的繁殖性能不如松辽黑猪,但好于大白猪;生长肥育性能好于松辽黑猪,与大白猪的水平相当;胴体品质较好;肉质方面虽比松辽黑猪略差,但也达到了优质猪肉的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