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4 毫秒
1.
《畜牧与兽医》2017,(11):42-46
为了探讨姜黄素对猪脂肪间充质干细胞脂肪合成和分解相关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从断奶仔猪皮下脂肪分离得到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培养,诱导分化,并在分化的同时进行姜黄素处理。试验分对照组(诱导分化液+姜黄素溶解试剂DMSO)和处理组(诱导分化液+10μmol/L姜黄素),分化48 h后收集细胞,进行后续检测。结果表明:10μmol/L姜黄素处理能显著降低猪脂肪细胞甘油三酯的含量,而对细胞增殖能力没有明显影响。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脂肪分化过程中的两个重要转录因子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和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β(C/EBP-β),脂肪合成过程中两个关键酶脂肪酸合成酶(FAS)和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mRNA表达在10μmol/L姜黄素处理组均显著下降,而脂肪分解基因激素敏感脂肪酶(HSL)和脂肪组织三酰甘油水解酶(ATGL)mRNA表达以及酶活在10μmol/L姜黄素处理组均显著升高。结果提示姜黄素降低猪脂肪间充质干细胞脂肪沉积,有可能是通过抑制脂肪合成和增强脂肪分解两个过程来实现的,为姜黄素作为减少猪脂肪沉积的饲料添加剂的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
《中国兽医学报》2017,(7):1327-1333
为探讨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A)雄性生殖毒性的机理,本试验展开了ZEA对睾丸支持细胞细胞周期的影响以及自噬在ZEA对睾丸支持细胞细胞周期影响中的作用研究。试验以原代睾丸支持细胞为材料,分别以浓度为0(对照组),0.1,1,10,20,30μmol/L ZEA进行染毒,24h后利用CCK-8法、流式细胞术、免疫荧光技术和Western blot等进行ZEA对睾丸支持细胞的活率、细胞周期分布、LC3聚点、自噬及细胞周期相关蛋白等影响的检测。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当ZEA浓度高于10μmol/L时,G0/G1期比例显著下降(P<0.05),G2/M期的比例极显著升高(P<0.01);与20μmol/L ZEA组相比,自噬抑制剂(CQ)+20μmol/L ZEA组细胞周期的G2/M期的比例显著降低(P<0.05),自噬促进剂(RAP)+20μmol/L ZEA组细胞周期的G2/M期的比例显著升高(P<0.05)。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当ZEA浓度高于10μmol/L时,产生LC3荧光信号的细胞数目较对照组呈极显著性升高(P<0.01)。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当ZEA浓度高于10μmol/L时,LC3蛋白的表达量呈极显著性升高(P<0.01),CDK4、CyclinD1等细胞周期蛋白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与20μmol/L ZEA组相比,CQ+20μmol/L ZEA组CyclinD1、CDK4等蛋白的表达量上升(P<0.05),RAP+20μmol/LZEA组CyclinD1、CDK4等的表达量下降(P<0.05)。结果表明:ZEA能诱导睾丸支持细胞发生自噬,并使睾丸支持细胞发生G2/M期阻滞,且存在剂量依赖性;促进自噬可导致细胞周期阻滞在G2/M期,造成M期延长,而自噬的缺陷可以部分逆转ZEA诱导睾丸支持细胞周期G2/M期的阻滞。在一定浓度范围内,ZEA能显著抑制睾丸支持细胞的增殖,细胞自噬在这一过程中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以大鼠肝细胞系(BRL 3A)为模型,不同浓度的镉处理细胞,用免疫印迹法和免疫荧光法检测自噬标记分子LC3表达;通过添加雷帕霉素(自噬促进剂)和氯喹(自噬抑制剂)来升高和降低自噬水平,MTT法检测自噬水平的变化对细胞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随着镉浓度的升高,细胞LC3-Ⅱ含量先上升后下降,8μmol/L时,LC3-Ⅱ含量最高,差异显著或极显著(P0.05或P0.01)。与镉处理组相比,自噬水平的上升可以显著提高细胞活性(P0.05),自噬水平的下降显著降低细胞活性(P0.05)。结果表明:镉可以引起BRL 3A细胞自噬水平的上升,激活的自噬对镉致细胞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国兽医学报》2016,(2):281-286
为了探讨凋亡和ERK信号与镉诱导大鼠大脑皮质神经细胞自噬的关系,本研究用20μmol/L镉作用大鼠大脑皮质神经细胞4h,免疫荧光观察自噬小体,吖啶橙染色观察酸性自噬泡的形成;20μmol/L镉单独或联合氯喹作用4h、联合雷帕霉素或caspase抑制剂Z-VAD-fmk作用24h,DAPI荧光染色观察细胞核的变化;20μmol/L镉联合ERK抑制剂U0126作用4h,免疫印迹检测ERK、LC3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镉处理4h,大脑皮质神经细胞发生明显的聚点现象,吖啶橙染色可见酸性自噬泡的形成;与正常组比较,镉处理24h后神经细胞出现染色质固缩、核碎裂;镉联合氯喹作用4h,损伤的神经细胞增多,出现新月状、浓缩的胞核,甚至出现核碎裂;而镉联合雷帕霉素或ZVAD-fmk组,细胞的损伤明显减轻。U0126能明显抑制原代神经细胞ERK1/2的磷酸化水平,同时还能显著抑制LC3-II的表达(P0.05)。说明镉诱导的自噬可以延迟凋亡的发生;ERK是自噬的上游信号分子,它的激活有利于诱导自噬。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旨在探讨全反式视黄酸(all trans retinoic acid,ATRA)对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的影响及其机制。培养3T3-L1前脂肪细胞,分别设置对照组以及10-9、10-8、10-7、10-6和10-5 mol/L ATRA的处理组,油红O染色观察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的形态变化;油红O染色提取法分析不同浓度ATRA对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的影响;Real-time PCR技术检测脂肪细胞分化相关基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PPARγ)、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CCAAT/enhancer binding proteinα,C/EBPα)mRNA水平的表达。结果表明:10-7、10-6和10-5 mol/L的ATRA抑制3T3-L1前体脂肪细胞的分化(P0.01),而10-9和10-8 mol/L的ATRA对3T3-L1前体脂肪细胞分化没有显著影响(P0.05)。10-5 mol/L的ATRA处理的前脂肪细胞,分化相关基因PPARγ和C/EBPαmRNA的表达减少,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果显示,高浓度的ATRA可以抑制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减少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脂质的堆积,机制可能与其抑制脂肪细胞分化相关基因PPARγ和C/EBPαmRN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伊维菌素对犬乳腺肿瘤细胞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本研究采用CCK-8检测不同浓度伊维菌素对犬乳腺肿瘤细胞(CMT 7364,CIPp)增殖的影响;annexinⅤ-FITC/PI双染色检测伊维菌素对细胞凋亡的影响;转染pEGFP-LC3质粒,荧光显微镜下观察伊维菌素对自噬小体形成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伊维菌素处理后细胞中自噬标志分子LC3Ⅰ、LC3Ⅱ的表达水平。结果发现:伊维菌素可抑制犬乳腺肿瘤细胞的增殖,并呈现时间与剂量依赖性关系,CMT 7364和CIPp细胞24 h的IC_(50)值分别为10.2μmol/L和10.76μmol/L;伊维菌素对细胞凋亡水平影响轻微,12μmol/L处理24 h和48 h后凋亡细胞比例均小于3%,各处理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伊维菌素可诱导细胞浆内自噬小体的形成,促进LC3Ⅰ向LC3Ⅱ转化,诱导细胞自噬。表明伊维菌素通过诱导犬乳腺肿瘤细胞自噬发挥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不同生物素水平对3T3-L1脂肪细胞脂肪分解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本试验利用三联诱导法将3T3-L1细胞经诱导分化为3T3-L1脂肪细胞。当3T3-L1脂肪细胞密集后分别采用0(对照组)、0.2、0.5、1.0μmol/L生物素处理,分别在12、24与48h时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甘油释放量、脂肪甘油三酯水解酶(ATGL)、激素敏感性脂肪酶(HSL)、脂滴包被蛋白A(perilipin A)及脂肪分化相关蛋白(ADRP)相对表达量。结果显示,在12h时,1.0μmol/L组甘油释放量、ATGL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0.5、1.0μmol/L组HSL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1.0μmol/L组perilipin A、ADRP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与0.2μmol/L组(P0.01);在24h时,各试验组甘油释放量、1.0μmol/L组ATGL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0.5、1.0μmol/L组perilipin A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与0.2μmol/L组(P0.01);1.0μmol/L组ADRP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其他组(P0.01);在48h时,1.0μmol/L组甘油释放量、ATGL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均极显著或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P0.05),1.0μmol/L组perilipin A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与0.2μmol/L组(P0.05),0.5、1.0μmol/L组ADRP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综上所述,生物素可通过促进perilipin A与ADRP表达,同时抑制ATGL与HSL表达,达到抑制脂肪分解的效果,且浓度为1.0μmol/L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8.
以大鼠原代大脑皮质神经细胞为模型,以不同浓度(0、1、2.5、5、10μmol/L)的镉(Cd)染毒,免疫荧光观察自噬小体,Western-blotting检测细胞LC3蛋白表达水平,并检测了自噬特异性阻断剂羟氯喹(CQ)作用后细胞活性和酸性自噬泡的变化。结果显示,Cd可促使LC3-Ⅰ向LC3-Ⅱ转化,10μmol/L Cd作用4h,LC3-Ⅱ表达水平达到最高,神经细胞发生明显的聚点现象;CQ能明显降低自噬水平,抑制自噬,细胞活性明显降低。表明Cd能诱导大鼠原代大脑皮质神经细胞发生自噬,自噬在Cd引起的神经细胞损伤中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实验旨在研究鲜味受体(Taste Receptor Family 1 Subunit 1/Taste Receptor Family 1 Subunit 3,TAS1R1/TAS1R3)对从江香猪肌内前体脂肪细胞自噬及脂质代谢的影响,为发掘从江香猪肉质优良性状的形成机制提供思路。实验通过构建TAS1R3 shRNA干扰载体,并转染至从江香猪前体脂肪细胞以干扰TAS1R1/TAS1R3的表达水平;通过添加低浓度(2.5 mmol/L)、中浓度(5 mmol/L)、高浓度(10 mmol/L)L-谷氨酸作用于细胞不同时间以激活鲜味受体TAS1R1/TAS1R3,用qRT-PCR检测自噬相关基因以及脂质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构建的干扰载体可有效干扰细胞内TAS1R1/TAS1R3的mRNA表达水平(P0.01);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表达水平下降(P0.01),自噬关键因子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B (MAP1LC3B)和Beclin 1表达水平上升(P0.01);脂质代谢相关基因神经肽Y (NPY)、乙酰辅酶A羧化酶α(ACACA)表达水平均下降(P0.01),脂蛋白脂肪酶(LPL)表达水平上升(P0.01);10 mmol/L L-谷氨酸处理细胞6 h后,细胞内TAS1R1/TAS1R3的mRNA表达水平升高(P 0.01),mTOR表达水平上调(P0.05),MAP1LC3B和Beclin1的表达水平下降(P0.01),NPY、ACACA的表达水平升高(P0.05),LPL表达水平下降(P0.01)。本研究表明TAS1R1/TAS1R3调节从江香猪肌内前体脂肪细胞自噬和脂质代谢过程,但这两个过程是否相关仍需后续研究。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旨在探究表儿茶素(epicatechin,EC)对小鼠体外成熟培养卵母细胞线粒体DNA(mtDNA)拷贝数及其随后孤雌激活胚胎发育能力的影响。小鼠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COCs)在添加不同浓度EC(0、5、10、15、20μmol/L)的成熟液中体外成熟培养16h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卵母细胞mtDNA拷贝数;同时,通过对卵母细胞进行孤雌激活处理,探讨其后续胚胎的体外发育能力。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显示,添加EC各处理组的卵母细胞mtDNA拷贝数均有所增加,其中,10、15μmol/L组的mtDNA拷贝数均显著高于0μmol/L对照组(P0.05);但10μmol/L组mtDNA拷贝数更接近自然排卵周期合子的mtDNA含量(P0.05)。体外培养观察结果发现,成熟液中添加10μmol/L EC能提高卵母细胞第一极体排出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但能显著提高卵母细胞孤雌激活后胚胎的囊胚发育率(P0.05)。综上表明,小鼠卵母细胞体外成熟液中添加10μmol/L EC可提高卵母细胞的mtDNA拷贝数,有利于促进卵母细胞后续的发育能力。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究多不饱和脂肪酸对小尾寒羊前体脂肪细胞增殖的影响,试验采用Ⅰ型胶原酶消化法分离小尾寒羊尾部和皮下前体脂肪细胞进行原代和传代培养,并对其进行形态学观察,绘制生长曲线;诱导培养后,利用油红O染色法对其进行鉴定,观察其储脂特性;添加不同浓度(100,150,200,250,300,350μmol/L)α-亚麻酸(alpha-linolenic acid,ALA)和亚油酸(linoleic acid,LA),作用不同时间(1,3,5,7,9 d)后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结果表明:小尾寒羊尾部和皮下前体脂肪细胞均呈长梭形或不规则三角形,生长曲线均呈"S"形,尾部前体脂肪细胞倍增时间为22.04 h,显著短于皮下前体脂肪细胞(29.56 h);尾部前体脂肪细胞最大增殖密度为5.89×10~5个/mL,显著大于皮下前体脂肪细胞(2.97×10~5个/mL);不同部位前体脂肪细胞比生长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经诱导分化5 d后,细胞内均有可视脂滴,油红O染色呈红色。添加浓度为150μmol/L ALA或LA作用于前体脂肪细胞1 d,均能极显著促进细胞增殖;作用时间延长至3~9 d时,添加浓度为100~350μmol/L的ALA均能极显著抑制细胞增殖,而添加浓度为100μmol/L和150μmol/L的LA均能极显著促进细胞增殖,添加浓度为200~350μmol/L的LA均能极显著抑制细胞增殖。说明试验成功分离培养了小尾寒羊前体脂肪细胞,添加相同浓度ALA或LA作用于前体脂肪细胞1 d时,低浓度(100μmol/L和150μmol/L)均促进细胞增殖;作用3~9 d时,高浓度(200~350μmol/L)均抑制细胞增殖,且ALA的抑制作用较LA明显。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旨在研究共培养体系中猪骨骼肌卫星细胞对肌内前体脂肪细胞脂质沉积的影响。试验分离培养了猪骨骼肌卫星细胞和肌内前体脂肪细胞,2种细胞分离培养鉴定后,接种于Transwell细胞小室共培养板进行共培养,待细胞密度达到90%以上分别进行诱导分化。骨骼肌卫星细胞诱导分化8 d后,检测肌内前体脂肪细胞分化水平、分化标志基因的表达以及脂质代谢关键酶的表达。结果显示:与肌内前体脂肪细胞单独培养相比,共培养体系内肌内前体脂肪细胞的脂滴数量和脂滴面积极显著减少(P0.01),肌内前体脂肪细胞增殖分化转录因子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和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的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极显著下降(P0.01),肌内前体脂肪细胞的乙酰辅酶A羧化酶、脂肪酸合成酶的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极显著下降(P0.01)。由此可见,共培养体系中猪骨骼肌卫星细胞对肌内前体脂肪细胞脂质沉积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葛根素(puerarin)对3T3-L1前体脂肪细胞分化的影响,探索其在成脂分化过程中的潜在作用机制,试验在脂肪形成过程中将0、10、50μmol/L葛根素加入到诱导分化培养基中诱导分化,分别通过油红O染色法及甘油三酯酶法检测葛根素对3T3-L1脂肪细胞的脂滴积累、甘油三酯的影响;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脂肪细胞中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C/EBPα)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的mRNA表达量,Western blotting检测脂肪形成相关转录因子及Akt信号通路的蛋白水平的表达量。结果表明,10μmol/L葛根素极显著增加了成熟脂肪细胞中脂滴和甘油三酯(TG)的积聚,极显著促进了脂肪形成相关转录因子C/EBPα和PPARγ的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量(P0.01)。进一步研究发现,与对照组相比,葛根素的刺激可增强Akt信号通路Ser473蛋白的磷酸化表达水平,表明葛根素对成脂分化过程的促进作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Akt信号通路的磷酸化来实现的。综上所述,葛根素能够促进3T3-L1前体脂肪细胞的分化,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其作用机制与激活Akt信号通路Ser473位点的磷酸化水平有关。本试验结果可为研究胰岛素的效应机制提供新见解,为胰岛素抵抗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大豆异黄酮抵抗体外培养猪脂肪细胞氧化损伤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明大豆异黄酮对猪脂肪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效应,试验分别用含0、10、20、40μmol/L和80μmol/L异黄酮S(一种合成的大豆异黄酮)或三羟基异黄酮(GEN)的完全培养液培养猪脂肪细胞48h,用终浓度为100μmol/L的FeSO4和H2O2溶液进行氧化处理1 h。结果表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氧化对照组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和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分别升高了1.61倍和2.74倍(P<0.01);与氧化对照组相比,添加10、20、40μmol/L和80μmol/L异黄酮S使细胞内ROS水平分别下降了24.62%(P<0.05)、20.03%(P<0.05)、37.88%(P<0.01)和41.20%(P<0.01);添加10、20、40μmol/L和80μmol/L GEN均显著降低了细胞内ROS水平(P<0.01)和MDA含量(P<0.05)。试验结果提示在本试验条件下,异黄酮S和GEN能通过抑制猪脂肪细胞的脂质过氧化、降低ROS产生,抵抗羟自由基对猪脂肪细胞的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15.
旨在研究猪圆环病毒2型(PCV2)感染激活的PERK/eIF2α通路是否与细胞自噬相关,以及过表达分子伴侣蛋白P58IPK在其中的作用。首先通过PERK特异性抑制剂GSK2606414和siRNA及蛋白免疫印迹检测磷酸化eIF2α(p-eIF2α)、LC3-Ⅱ和ATG5-ATG12蛋白表达,研究PCV2感染PK-15细胞24h后PERK/eIF2α通路与细胞自噬的关系;然后通过构建和瞬时转染P58IPK真核过表达质粒及蛋白免疫印迹研究过表达P58IPK对PCV2感染PK-15诱导的PERK/eIF2α通路及细胞自噬的影响。结果显示,PERK特异性抑制剂GSK2606414和siRNA干扰PERK可极显著抑制PCV2诱导的p-eIF2α(P0.01)和LC3-Ⅱ(P0.01)表达;而过表达P58IPK同样可以极显著下调PCV2诱导的p-eIF2α(P0.01)、ATG5-ATG12(P0.01)及LC3-Ⅱ(P0.01),且能极显著下调PCV2拷贝数(P0.01)。结果表明,PCV2感染PK-15通过激活PERK/eIF2α通路诱导细胞自噬,过表达P58IPK通过抑制PERK通路抑制PCV2诱导的细胞自噬,从而抑制病毒复制。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自噬在玉米赤霉烯酮(ZEA)诱导睾丸支持细胞株TM4凋亡中的作用,用不同浓度ZEA(0、5、10、20μmol/L)处理细胞24 h后,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Bax等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同时检测20μmol/L ZEA联合自噬抑制剂氯喹(CQ)或促进剂雷帕霉素(RAP)后对TM4细胞凋亡率和凋亡相关蛋白及自噬关键蛋白LC-3的变化。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5μmol/L ZEA以上染毒组Bax/Bcl-2的比值、cleaved-caspase-3和cleaved-caspase-9蛋白表达量均显著或极显著增加。20μmol/LZEA+c Q可使ZEA诱导的TM4细胞的凋亡率上升,Bax/Bcl-2的比率以及cleaved-caspase-3、cleaved-caspase-9蛋白表达显著下降而自噬标志蛋白LC-3的表达上升;20μmol/LZEA+RAP,可使ZEA诱导的TM4细胞的凋亡率下降;Bax/Bcl-2的比率,cleaved-caspase-3和cleaved-caspase-9蛋白表达及LC-3的表达显著上升。结果表明:在ZEA诱导的TM4细胞发生凋亡的过程中,细胞凋亡率与自噬水平的高低有明显的关系,抑制自噬,ZEA诱导的TM4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促进自噬,ZEA诱导的TM4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研究表明,自噬能够延迟TM4细胞发生凋亡,自噬在ZEA对TM4细胞的毒性损伤中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葛根素对松辽黑猪前体脂肪细胞成脂分化的调控作用,在细胞诱导液中分别添加0、10、20、40、60和80 μmol/L葛根素进行成脂诱导分化,用油红O染色法和甘油三酯酶法检测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脂滴聚集情况和甘油三酯含量以考察脂质沉积和分化效果,并确定葛根素的最佳添加浓度;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对照组(0 μmol/L)和最佳葛根素浓度添加组成脂标志基因细胞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C/EBPα)及成脂分化基因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4)、应激蛋白(TRIB)和叉头框蛋白O1 (FOXO1)的mRNA的表达水平,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PPARγ和C/EBPα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20、40和60 μmol/L葛根素均显著增加脂滴和甘油三酯含量(P<0.05),且40 μmol/L葛根素效果最佳;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40 μmol/L葛根素显著上调成脂标志基因PPARγ、C/EBPα及成脂分化基因ACCFABP4、FOXO1和TRIB的表达(P<0.05);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40 μmol/L葛根素显著增加PPARγ蛋白表达(P<0.05)。综上所述,40 μmol/L葛根素能够促进松辽黑猪前体脂肪细胞的成脂分化和脂质沉积。  相似文献   

18.
试验旨在研究地塞米松(DEX)在前体脂肪细胞成脂分化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为后续体外研究猪肌内脂肪(IMF)沉积的调控机制奠定前期基础。试验分别使用DEX及常用成脂诱导剂MDI(3-异丁基-1-甲基黄嘌呤0.5 mmol/L、地塞米松1μmol/L、胰岛素10μg/mL)处理3T3-L1细胞,利用GO Term和KEGG PATHWAY对差异基因进行功能及信号通路分析。结果发现:相比阴性对照组,MDI组和DEX组分别筛选到2280个、1188个差异表达基因,差异基因富集到血管相关平滑肌收缩、脂质生物合成、脂肪细胞分化等生物学过程;对2处理组间的差异基因集进行Venn分析,获得779个共有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下调模式一致的差异表达基因751个,且显著富集到脂肪细胞分化、脂肪酸代谢过程和PPAR信号通路等。本研究鉴定出通过DEX诱导前体脂肪细胞成脂分化过程的关键基因Selenbp1、Arid5b、Rgs2、Metrnl、Acsl6、Hmgcs1等。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对破骨细胞及其前体自噬与凋亡的影响,本研究以RAW264.7细胞诱导分化形成的破骨细胞(osteoclasts,OCs)及其前体(osteoclast precursors,OCPs)为研究对象,通过自噬促进剂雷帕霉素(rapamycin,RAP)或自噬抑制剂氯喹(chloroquine,CQ)分别预处理1h和30 min后,再添加80ng·mL-1OPG作用细胞6h,试验分为对照组(Con)、OPG、CQ、CQ+OPG、RAP和RAP+OPG组,利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细胞自噬相关蛋白;流式细胞术Annexin V-FITC/PI双标记法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OPG组OCPs的Atg5和Beclin-1水平极显著或显著上调(P0.01或P0.05),但LC3-Ⅱ无显著差异(P0.05);与OPG组相比,RAP+OPG组OCPs中的LC3-Ⅱ水平极显著上调(P0.01);与对照组相比,OPG组OCs中LC3-Ⅱ、Atg5和Beclin-1水平极显著下调(P0.01);与OPG组相比,RAP+OPG组OCs的Atg5和Beclin-1水平极显著下调(P0.01)。与对照组相比,OPG处理组和RAP+OPG组OCPs凋亡率极显著上升(P0.01),CQ+OPG组凋亡率无显著差异(P0.05);RAP+OPG比OPG组OCPs凋亡率极显著增加(P0.01);与对照组相比,OPG组OCs凋亡率极显著降低(P0.01),CQ+OPG组凋亡率极显著下降(P0.01),RAP+OPG组凋亡率极显著下降(P0.01)。表明OPG能够促进OCPs发生自噬,而自噬的激活促进了OCPs的凋亡;OPG抑制OCs自噬的发生,并且抑制和激活自噬都能抑制OCs的凋亡。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究低浓度过氧化氢(H_2O_2)预处理对犬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SCs)抗凋亡能力的影响,试验采用流式细胞术鉴定干细胞表面标志物,诱导成骨分化、成脂分化鉴定干细胞分化能力,MTT Assay检测H_2O_2处理后细胞存活能力,Western-blot检测凋亡和抗氧化蛋白质[抗相关死亡促进因子(Bad)、B淋巴细胞瘤-2(Bcl2)、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前体(Pro-caspase3)、剪切后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Cle-caspase3)、超氧化物歧化酶2(SOD2)]表达水平。结果表明:所提取细胞为ADSCs,提取的犬ADSCs具有良好的分化能力,可以分化成脂肪细胞及骨细胞。低浓度(1.5,2,2.5μmol/L)H_2O_2可以促进或显著促进细胞增殖(P0.05或P0.01),高浓度(15,25,35μmol/L)H_2O_2可以显著或极显著抑制细胞增殖(P0.05或P0.01)。低浓度(10μmol/L)H_2O_2预处理后,高浓度(35μmol/L)H_2O_2诱导的促凋亡相关蛋白质Bad表达水平的升高被抑制,抗凋亡蛋白质Bcl2、Pro-caspase3表达水平的降低被抑制,抗凋亡蛋白质Cle-caspase3表达水平的升高被抑制,抗氧化蛋白质SOD2表达水平升高。说明低浓度过氧化氢预处理可提高犬ADSCs抗凋亡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