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为了研究巴克夏猪与地方猪种的杂交效果,试验将巴克夏猪分别与6个地方猪种(成华猪、雅南猪、青峪猪、内江猪、丫杈猪和乌金猪)杂交,测定了360头杂交猪的肥育性能和180头杂交猪的胴体性能、肉质常规理化性能、滋味物质和挥发性风味物质。结果表明:巴克夏猪×丫杈猪的料重比和瘦肉率均极显著优于巴克夏猪×成华猪和巴克夏猪×青峪猪(P0.01),眼肌面积显著高于巴克夏猪×成华猪(P0.05)、极显著高于巴克夏猪×青峪猪(P0.01);巴克夏猪×雅南猪的肉色评分极显著低于巴克夏猪×丫杈猪、巴克夏猪×乌金猪和巴克夏猪×成华猪(P0.01),硬脂酸含量显著高于巴克夏猪×丫杈猪和巴克夏猪×乌金猪(P0.05)。说明巴克夏猪×成华猪和巴克夏猪×青峪猪杂交后代的胴体性能较差,巴克夏猪×雅南猪杂交的肉质风味较差,巴克夏猪×丫杈猪杂交综合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2.
试验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QRT-PCR)对6个四川省地方猪种背部皮下脂肪中miR-206的差异表达情况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藏猪miR-206相对表达量最高,成华猪次之,青峪猪最低;藏猪miR-206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内江猪(P<0.05),极显著高于丫杈猪和青峪猪(P<0.01)。  相似文献   

3.
神经肽S及其受体在猪免疫器官中的表达及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对神经肽S(NPS)及其受体(NPSR)mRNA在猪免疫器官中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表明,NPSmRNA在胸腺、脾、空肠淋巴结和软腭扁桃体中均有表达,且在脾和胸腺中的表达水平较高;NPSR mRNA在脾脏的表达水平最高。进一步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NPS在猪免疫器官中的分布定位进行了研究,在猪脾脏和空肠淋巴结均有NPS免疫阳性细胞分布,但在软腭扁桃体和胸腺中未见NPS免疫阳性细胞。再进行免疫接种猪传染性胃肠炎疫苗,运用半定量RT-PCR技术检测免疫接种后不同时间(3、7、14 d)NPS及其受体mRNA在猪免疫器官中表达水平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NPS mRNA和NPSR mRNA在胸腺、脾、淋巴结和扁桃体中均有表达,且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规律,但对照组无明显的升高和下降现象。上述结果提示,猪NPS可能参与免疫功能的调节。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旨在研究初生重对新生梅山仔猪免疫功能的影响。选取正常初生重(NBW)和低初生重(LBW)新生梅山仔猪各6头,不喂食母乳,出生6 h内颈动脉放血致死。结果表明:1)LBW组新生梅山仔猪的体重、脾脏重和相对脾脏重均显著低于NBW组(P0.05)。2) LBW组新生梅山仔猪血液中CD+4 T淋巴细胞比例、CD+4/CD+8均极显著低于NBW组(P0.01),CD+8 T淋巴细胞比例极显著高于NBW组(P0.01)。3) LBW组新生梅山仔猪脾脏中T淋巴细胞比例极显著低于NBW组(P0.01),CD+3 T淋巴细胞比例极显著高于NBW组(P0.01)。4) LBW组新生梅山仔猪胸腺中白细胞介素-2(IL-2)和白细胞介素-4(IL-4)的基因相对表达量极显著低于NBW组(P0.01)。5) LBW组新生梅山仔猪脾脏和肠系膜淋巴结中CD8的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NBW组(P0.05),IL-2、IL-4和干扰素-γ(IFN-γ)的基因相对表达量极显著高于NBW组(P0.01)。综上,LBW新生梅山仔猪的免疫功能低于NBW新生梅山仔猪,这与其体内T淋巴细胞分化和功能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5.
实验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q-PCR)检测藏猪、成华猪、雅南猪、丫杈猪、青峪猪、内江猪和乌金猪7个地方猪种背最长肌中miR-1、miR-27a、miR-369、miR-378的差异表达,旨在研究miRNA表达量与肉质风味表型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背最长肌组织中4种miRNA的表达水平在7个猪种中趋于一致,在藏猪、内江猪、雅南猪和成华猪中相对表达量较高,在丫杈猪和乌金猪中相对表达量较低;相关性分析显示,4种miRNA在背最长肌中的表达水平与肌内脂肪含量和硫胺素含量呈正相关,与肌纤维直径、眼肌面积和瘦肉率呈负相关,表明miR-1、miR-27a、miR-369和miR-378对猪肉品质具有正调控作用,而对猪胴体品质具有负调控作用。本研究可为阐明miRNA在猪肌肉生长和脂肪沉积过程中的调控机制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6.
《养猪》2019,(5)
为了解四川地方猪种质特性,试验测定了6个地方猪种成华猪、雅南猪、青峪猪、内江猪、丫杈猪和乌金猪2个体重梯度共360头商品猪的胴体性能。结果表明:在75 kg和90 kg两个体重梯度中,丫杈猪的屠宰率、肋骨数和瘦肉率均为最高,皮最薄,青峪猪瘦肉率最低;丫杈猪的屠宰率随体重增加显著提高(P0.05),雅南猪和丫杈猪6~7肋背膘厚随体重增加而显著或极显著提高(P0.05或P0.01);除乌金猪外,各猪种瘦肉率随体重增加而下降,但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在血液中的含量及其与胴体和肉质表型指标的相关性,采用ELISA技术检测了丫杈猪、乌金猪、成华猪、雅南猪和藏猪血液中IGF-1和IGFBP-3的含量,同时测定了肌纤维直径和眼肌面积。结果显示:藏猪肌纤维直径最小,且显著低于丫杈猪、乌金猪、成华猪和雅南猪(P<0.05);丫杈猪和乌金猪的眼肌面积极显著高于藏猪(P<0.01),显著高于成华猪(P<0.05);血液中丫杈猪的IGF-1含量极显著地低于乌金猪、雅南猪和藏猪(P<0.01),乌金猪、成华猪和雅南猪的IGF-1含量极显著地低于藏猪(P<0.01);丫杈猪的IGFBP-3含量极显著地高于雅南猪和藏猪(P<0.01),乌金猪的IGFBP-3在血液中的含量显著地高于雅南猪和藏猪(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肌纤维直径与IGF-1呈显著负相关(r=-0.51,P<0.05),眼肌面积与IGFBP-3呈显著正相关(r=0.57,P<0.05)。结果表明:可以通过调控IGF-1和IGFBP-3含量来调控猪的胴体品质和肉质。  相似文献   

8.
旨在探明云南高原乌金猪与约大乌猪低氧适应差异。采集60日龄乌金猪与约大乌猪各30头(公母各半)血样,检测乌金猪和约大乌猪血液血红蛋白含量(HGB)、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数目(RBC)、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和氧饱和度生理表征参数。屠宰60日龄乌金猪与约大乌猪各12头(公母各半),采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心、肝、肺、肾、空肠、回肠、十二指肠、皮肤、肌肉、胰腺、睾丸或卵巢12种组织中HIF-1α、VEGF、EPO基因的表达。结果显示,乌金猪HGB和RBC极显著(P0.01)高于约大乌猪,而HCT和MCH低于约大乌猪,乌金猪氧饱和度高于约大乌猪,但差异不显著(P0.05)。在乌金猪与约大乌猪的各个组织中均检测到HIF-1α、VEGF、EPO基因mRNA的表达;在低氧适应基因中,HIF-1α基因在肝、肺、胰腺、肾和皮肤组织表达量最高,VEGF基因在肝、肺和胰腺表达量最高,EPO基因在肾和肝表达量最高;HIF-1α、VEGF、EPO基因在两猪种中的表达量趋势一致,约大乌猪组织中的总体表达量高于乌金猪的表达量;母猪低氧适应基因的总体表达量显著高于公猪。乌金猪低氧适应生理表征参数明显高于约大乌猪,在多数组织约大乌猪低氧适应基因的表达高于乌金猪。但对其高原低氧适应性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旨在研制猪CD205单克隆抗体,并对猪CD205蛋白在淋巴组织、单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及分离自猪皮肤的DC中的表达进行比较分析。本研究制备了针对猪CD205C型凝集素样结构域5的单克隆抗体1.F6F6,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其能识别肠系膜淋巴结细胞中约200ku的蛋白质条带。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表明,单克隆抗体1.F6F6能分别识别28.5%、28.1%、34.1%和6%的细胞扁桃体、腹股沟和肠系膜淋巴结和胸腺细胞。约20%单核细胞来源的DC呈阳性,而LPS激活的细胞阳性率增加至36%。约70%猪皮肤中分离的DC表达CD205受体。识别CD205受体的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为应用抗针对DC靶抗原的CD205抗体增强免疫应答的启动新策略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0.
《养猪》2019,(5)
为了研究mRNA表达量与猪胴体及肉质性状的相关性,试验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QRT-PCR)检测了引进猪种大约克夏猪和6个四川省地方猪种背部皮下脂肪中IGF-1和PPARγ的差异表达情况。结果显示:大约克夏猪IGF-1相对表达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所有地方猪种(P0.05或P0.01),地方猪种中藏猪最高,显著高于丫杈猪、内江猪、青峪猪(P0.05);大约克夏猪PPARγ相对表达量极显著高于青峪猪、藏猪(P0.01),显著高于雅南猪(P0.05),地方猪种中成华猪、丫杈猪显著高于青峪猪和藏猪(P0.05)。相关分析显示,IGF-1、PPARγ分别与体脂率呈极显著和显著负相关(P0.01,P0.05),与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此外,IGF-1与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PPARγ与肌内脂肪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旨在研究人工感染猪伪狂犬病毒(PRV)后猪体内神经介素U(NMU)及其受体和一些细胞因子表达的变化。将56头24日龄猪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再分为6小组(0 d组、1 d组、3 d组、6 d组、9 d组和12 d组)。试验组猪以滴鼻法感染猪伪狂犬病毒,对照组鼻腔接种同体积生理盐水;分别于攻毒后对应天数处死各组的猪,采集其组织样品置于液氮中保存。采用RT-PCR研究了攻毒后不同时间点猪体内NMU及其受体基因的表达,同时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分析了细胞因子IL-1β、IL-6和IL-4的表达变化。结果发现,人工感染PRV后,首先是下丘脑的NMU及受体发生变化,其次是扁桃体和淋巴结的NMU及NMUR1的变化,并引起扁桃体、胸腺、淋巴结、下丘脑的IL-1β分泌量显著增加。结果提示,猪感染病原体后,可能影响NMU及其受体的变化,并可能通过此途径影响细胞因子IL-1β的变化,进而影响免疫系统的功能,参与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miRNA表达量与猪胴体及肉质性状的相关性,试验采用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对引进猪种大约克夏猪和6个四川省地方猪种(丫杈猪、内江猪、成华猪、青峪猪、雅南猪和藏猪)背部皮下脂肪中miR-128和miR-133b的差异表达情况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大约克夏猪miR-128相对表达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除雅南猪以外的其余地方猪种(P0. 05或P0. 01),地方猪种中雅南猪miR-128相对表达量最高,显著高于丫杈猪(P0. 05);大约克夏猪miR-133b相对表达量最高,显著高于青峪猪(P0. 05),地方猪种间差异不显著(P0. 05)。相关分析结果表明,miR-128、miR-133b与瘦肉率呈显著正相关(P 0. 05),miR-128与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分别呈极显著负相关(P0. 01)和极显著正相关(P0. 01)。说明miR-128和miR-133b可能对猪脂肪沉积有抑制作用,miR-128还可能抑制单不饱和脂肪酸的生成,促进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生成。  相似文献   

13.
试验旨在探讨鼠源重组UBC13蛋白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小鼠急性炎症的影响。将24只SPF雌性小鼠随机分成4组:PBS组,LPS模型组,重组UBC13蛋白高、低剂量组(分别为100和25μg/只),每组6只。LPS模型组与各蛋白剂量组腹腔注射20 mg/kg LPS,PBS组腹腔注射等体积PBS;注射结束1 h后,各蛋白组按相应剂量背部皮下多点注射重组UBC13蛋白,PBS组与LPS模型组注射等体积PBS。给予蛋白24 h后处死小鼠。收集小鼠肺脏、脾脏、胸腺及肝脏组织,计算脏器指数,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肺脏、脾脏、胸腺和肝脏中IL-1β、TNF-α、IL-6 mRNA的相对表达量,以及肺脏中iNOS mRNA的相对表达量,综合评价鼠源重组UBC13蛋白对LPS诱导小鼠急性炎症的影响。结果显示,与PBS组相比,LPS模型组小鼠肺脏、脾脏及肝脏指数均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P0.01),且肺脏、脾脏和肝脏组织均出现病理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与PBS组相比,LPS模型组肺脏、脾脏、胸腺和肝脏中IL-1β、TNF-α、IL-6 mRNA相对表达量均极显著升高(P0.01),肺脏中iNOS mRNA相对表达量也极显著升高(P0.01);与LPS模型组相比,UBC13蛋白高剂量组肺脏、脾脏和肝脏中病理变化明显改善,肺脏、肝脏、脾脏中IL-1β、TNF-α、IL-6及肺脏中iNOS mRNA表达量均极显著降低(P0.01);胸腺中TNF-αmRNA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IL-6 mRNA和IL-1β表达量极显著降低(P0.01)。表明鼠源重组UBC13蛋白可下调炎性因子的表达,从而改善LPS诱导的小鼠急性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旨在探讨苏氨酸对体外培养感染伪狂犬病毒(PRV)猪空肠上皮细胞免疫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试验选用IPEC-J2细胞为细胞模型,分为4个处理,对照组为未经PRV感染、苏氨酸浓度53.45 mg/L,Ⅰ、Ⅱ、Ⅲ组为试验组,均经PRV感染,苏氨酸浓度分别为53.45、106.90、160.35 mg/L,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孔.37℃、5% CO2培养后1、6、12、24 h每组取1个重复采集细胞,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白介素15(IL-15)、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 mRNA表达量.结果表明:1)PRV感染极显著降低了IL-1β mRNA表达量(P =0.001),苏氨酸水平(P=0.830)、时间与苏氨酸水平交互作用(P =0.249)的影响均不显著;2)PRV感染对IL-6mRNA表达量影响不显著(P =0.162),随苏氨酸水平升高,IL-6 mRNA表达量极显著地先升高后降低(P=0.002),时间与苏氨酸水平交互作用的影响显著(P =0.012);3)PRV感染极显著提高了IL-15 mRNA表达量(P =0.000),提高苏氨酸水平极显著提高了IL-15 mRNA表达量(P=0.000),时间与苏氨酸水平交互作用的影响亦极显著(P =0.000);4) PRV感染极显著提高了TNF-α mRNA表达量(P=0.000),苏氨酸水平(P =0.113)、时间与苏氨酸水平交互作用(P =0.195)的影响均不显著;5)PRV感染极显著提高了TGF-β1 mRNA表达量(P=0.000),时间与苏氨酸水平交互作用的影响显著(P =0.015),苏氨酸水平的影响不显著(P=0.055).结果提示,补充苏氨酸对感染PRV的IPEC-J2细胞先天性免疫功能具有分子表达水平的调控作用,总体上能够抑制IL-1β、TNF-α、TGF-β1基因表达,加强IL-6、IL-15基因表达,但影响具有时间效应.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中国特有地方猪种丫杈猪、青裕猪和乌金猪盲肠微生物菌落的组成,揭示地方猪种耐粗饲特性的机理,本试验采用16SrDNA扩增子测序技术比较分析了体重90kg左右的丫杈猪、青裕猪和乌金猪盲肠微生物菌群的多样性。结果显示,在门水平上3个品种猪的核心菌群均为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在属的水平上均为普雷沃菌属(Prevotella)和拟杆菌属(Bacteroides);在3个猪种的盲肠中均发现了与降解纤维素相关的细菌,其中纤维杆菌属(Fibrobacter)和梭菌属(Clostridium)在丫杈猪盲肠中的数量显著高于青裕猪和乌金猪(P0.05),普雷沃氏菌属(Prevotella)在丫杈猪盲肠内的数量显著高于乌金猪(P0.05),拟杆菌属(Bacteroides)在青裕猪盲肠内的数量显著高于丫杈猪(P0.05),螺旋体门(Spirochaetes)在青裕猪盲肠内的数量显著高于乌金猪(P0.05)。结果表明,3个品种猪盲肠内微生物菌群分布的种类相似度高,但分布规律和数量存在显著差异;对与纤维素消化相关菌群的分析表明,丫杈猪对纤维消化的能力是3个品种中最强的,其次是青裕猪,乌金猪最弱。  相似文献   

16.
CD8α是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重要的表面标志,广泛参与对MHCⅠ分子递呈抗原的识别和信号传递,对细胞免疫应答和防御机制至关重要。本研究采用RT-PCR方法克隆牦牛(Bos grunniens)CD8α编码区,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及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成年雄性牦牛的主要免疫器官(胸腺、脾、肠系膜淋巴结及血结)内CD8αmRNA及蛋白的表达。RT-PCR反应扩增得到牦牛CD8αmRNA序列编码区长为729bp,编码243个氨基酸,与黄牛有较高的同源性。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CD8αmRNA及蛋白在各免疫器官中均有表达,且在胸腺表达量最高,在脾与血结表达量相似,二者表达量均高于肠系膜淋巴结(P0.01)。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CD8α阳性T细胞在胸腺皮质、髓质均有分布;在脾主要分布在动脉周围淋巴鞘和红髓髓索;肠系膜淋巴结及血结内,CD8α阳性细胞主要分布在淋巴小结周边及髓索。结果提示,牦牛胸腺的CD8α阳性T淋巴细胞输出量可能影响次级淋巴器官内T细胞含量;血结可能与淋巴结及脾一样,在细胞免疫发挥同等重要的作用。这些数据将为适时免疫、致病机理和疾病防治等研究提供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17.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和猪圆环病毒2型(PCV2)同时感染猪50 d后,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PRRSV抗原的分布.结果显示,单感染和共感染组在肺脏、脾脏、胸腺、扁桃体、颌下淋巴结、腹股沟淋巴结、肠系膜淋巴结、回肠和直肠中均可观察到PRRSV抗原阳性信号,且信号强度无显著差异;抗原信号的细胞分布范围也无差异,主要位于结缔组织的巨噬细胞、单核细胞、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和淋巴细胞中.  相似文献   

18.
鼠源重组UBC13蛋白对脂多糖诱导的小鼠急性炎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试验旨在探讨鼠源重组UBC13蛋白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小鼠急性炎症的影响。将24只SPF雌性小鼠随机分成4组:PBS组,LPS模型组,重组UBC13蛋白高、低剂量组(分别为100和25μg/只),每组6只。LPS模型组与各蛋白剂量组腹腔注射20 mg/kg LPS,PBS组腹腔注射等体积PBS;注射结束1 h后,各蛋白组按相应剂量背部皮下多点注射重组UBC13蛋白,PBS组与LPS模型组注射等体积PBS。给予蛋白24 h后处死小鼠。收集小鼠肺脏、脾脏、胸腺及肝脏组织,计算脏器指数,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肺脏、脾脏、胸腺和肝脏中IL-1β、TNF-α、IL-6 mRNA的相对表达量,以及肺脏中iNOS mRNA的相对表达量,综合评价鼠源重组UBC13蛋白对LPS诱导小鼠急性炎症的影响。结果显示,与PBS组相比,LPS模型组小鼠肺脏、脾脏及肝脏指数均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P<0.01),且肺脏、脾脏和肝脏组织均出现病理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与PBS组相比,LPS模型组肺脏、脾脏、胸腺和肝脏中IL-1β、TNF-α、IL-6 mRNA相对表达量均极显著升高(P<0.01),肺脏中iNOS mRNA相对表达量也极显著升高(P<0.01);与LPS模型组相比,UBC13蛋白高剂量组肺脏、脾脏和肝脏中病理变化明显改善,肺脏、肝脏、脾脏中IL-1β、TNF-α、IL-6及肺脏中iNOS mRNA表达量均极显著降低(P<0.01);胸腺中TNF-αmRNA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IL-6 mRNA和IL-1β表达量极显著降低(P<0.01)。表明鼠源重组UBC13蛋白可下调炎性因子的表达,从而改善LPS诱导的小鼠急性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究脂多糖(LPS)刺激仔猪发生炎症时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lncRNA-44651和lncRNA-45208在仔猪胸腺、淋巴结和空肠的表达差异,试验选取8头杜×长×大健康断奶仔猪并按照是否注射LPS随机分为对照组和LPS组,各组仔猪在饲喂基础饲粮14 d后,分别按体重100μg/kg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和LPS,4 h后屠宰仔猪并取胸腺、淋巴结和空肠样品置液氮中保存,采用基因表达测定的方法研究仔猪胸腺、淋巴结和空肠样品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LPS刺激4 h后,LPS组仔猪胸腺、淋巴结和空肠中炎性因子TNF-α的mRNA相对表达量均无显著变化(P0.05),IL-1β的mRNA相对表达量均极显著上调(P0.01);LPS组仔猪胸腺中lncRNA-44651的mRNA相对表达量极显著上调(P0.01),lncRNA-45208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LPS组仔猪淋巴结中lncRNA-44651和lncRNA-45208的mRNA相对表达量均极显著上调(P0.01);LPS组仔猪空肠中lncRNA-44651的mRNA相对表达量极显著上调(P0.01),lncRNA-45208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下调(P0.05)。说明lncRNA-44651和lncRNA-45208可能参与了机体的炎症反应,可为后续仔猪机体功能研究提供候选lncRNA。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高脂饲喂对五指山猪血清中TNFα、IL-1β和IL-6含量以及脂肪组织中3个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试验将12头体重(16.44±3.08)kg的4~5月龄五指山猪随机分为2组,分别饲喂基础饲粮和含3%胆固醇的高脂饲粮12个月,然后用ELISA方法检测其血清中3种细胞因子含量,采用q RT-PCR技术对其脂肪组织中TNFα、IL-1β和IL-6 mRNA进行定量。检测结果显示高脂饲喂后肥胖组五指山猪血清中TNFα、IL-6和IL-1β水平极显著或显著高于对照组,而且在肥胖组五指山猪皮脂与腹脂组织中TNFα、IL-6和IL-1βmRNA表达量也呈现同样的变化趋势。以上结果表明高脂饲喂通过上调血清和脂肪组织TNFα、IL-6和IL-1βmRNA的表达量而激活脂肪组织慢性炎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