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鉴定一株2012年分离自广东省的致病菌并评价其免疫原性,本研究对该分离株进行分型鉴定和MSLT分型分析。鉴定结果显示,该分离株为血清2型猪链球菌(S.suis);其MSLT分型为ST1型,等位基因图谱是1、1、1、1、1、1、1,与高致病性的世界流行株P1/7同型;毒力基因型为Mrp+/Ef+/Sly+,将其命名为GD。进一步使用GD灭活菌以3×108cfu剂量3次免疫小鼠,免疫后分别采用GD,7型、9型S.suis WH和ZD进行攻毒试验。动物试验结果显示,免疫后小鼠抗体水平显著升高;对GD、WH和ZD的保护率分别为87.5%、87.5%和75%;免疫组小鼠血液和脏器内的细菌载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且无明显病变。本研究结果表明,GD灭活疫苗可以对不同血清型S.suis攻毒提供有效的免疫保护,可以作为预防S.suis病的有效灭活疫苗候选株。  相似文献   

2.
为确定2007年11月黑龙江省五常市某猪场发病猪的病原,本研究将病猪迫杀,采取脑和关节液在血平板培养基上划线进行细菌分离培养,结果显示在血平板培养基上形成灰色、半透明、边缘整齐的有草绿色狭窄溶血环的光滑型圆形小菌落,镜检观察到散在排列的革兰氏阳性短链球菌,经生化反应、PCR反应及血清学试验鉴定为7型猪链球菌,并命名为07WC11株,其毒力基因型为cps7H+、gdh+、mrp+、ef和sly.以纯化的该分离菌株对斑马鱼和仔猪进行动物感染试验均能够导致斑马鱼和仔猪发病,表明该菌株具有一定的致病性,其毒力比国际标准菌株R735株和8074株更强.  相似文献   

3.
猪链球菌的分离鉴定及其致病性分子基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调查猪源链球菌(S.suis)血清型的流行特点、主要毒力基因的分布及致病力情况,本研究针对来自我国部分地区800份疑似S.suis发病猪的病料样品进行S.suis的分离鉴定、血清型分型、致病力试验及主要毒力基因型检测。研究结果显示,在800份样品中分离到41株S.suis(5.13%);其中,血清型2型或1/2型S.suis 10株(24.4%),3型6株(14.6%),8型3株(7.3%),9型7株(17.1%),21型1株(2.4%),未定型14株(34.1%);致病力试验结果显示,以1×108 cfu/mL S.suis菌液接种昆明小鼠,41个分离株中具有致死性的菌株19株,其中6株致死性较强,13株致死性较弱;毒力基因检测结果显示gdh、fbps、orf2、gapdh、sly、ef和mrp基因的检出率分别为100%、82.9%、75.6%、41.5%、39.0%、19.5%和12.2%,以gdh+orf2+fbps+gapdh型(9株)、gdh+orf2+fbps型(8株)和sly+gdh+orf2+fbps+gapdh型(6株)为主要的毒力基因型。本研究结果揭示了我国S.suis各血清型的流行情况,初步探明S.suis致病力的强弱,为深入开展S.suis防控技术研究及其致病机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明2018年3月江苏省某规模化猪场发病猪的病原,本研究对发病猪进行采样和细菌分离,并对细菌进行了PCR鉴定、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及小鼠致病力分析。结果发现:在该场4份发病猪组织中分离到猪链球菌2型(SS2)、猪链球菌9型(SS9)菌株各2株,MLST分析显示分离的SS2菌株属于ST7,SS9菌株属于ST243,SS2、SS9分离菌株的毒力基因表现型分别为mrp^+epf^+sly^+orf2^+sao^+fbps^+gdh^+和mrp^-epf^-sly^-orf2^+sao^-fbps^+gdh^+。动物试验显示其中3株猪链球菌分离菌株对BALB/c小鼠有较强致病力。研究结果为该养殖场猪链球菌感染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5.
河北省某肉牛场肉牛发生呼吸困难、咳血及颈胸部气肿等症状的疾病。为快速确诊发病牛的致病原因,及时防控和治疗,无菌采集发病牛的鼻拭子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培养、形态学鉴定和毒力测定,并进行PCR检测和测序鉴定。结果显示,病原菌在鲜血琼脂培养基上呈圆形的水滴样菌落,革兰氏染色为球形或短杆状的阴性菌。多杀性巴氏杆菌种属特异性引物PCR扩增为阳性,荚膜血清分型鉴定为A型,经16S rDNA测序鉴定分离的病原菌为多杀性巴氏杆菌,小鼠的最小致死量为3个菌/m L。本研究为该牛场发病牛的防治提供了依据,也为研制高效疫苗提供了优势菌种。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旨在鉴定临床疑似沙门氏菌感染致死信鸽的病原菌并确定致病菌的耐药及毒力状况。通过细菌分离培养、菌落形态观察、染色镜检、生化鉴定、血清分型、16S rRNA基因测序分析和康复信鸽血清平板凝集试验进行鉴定,并通过药敏试验、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检测进行耐药性和毒力分析。结果显示,分离纯化的细菌在BS、XLD、HE培养基上为黑色菌落,镜检为无荚膜、无芽孢的革兰氏阴性短杆菌;分离菌株生化反应结果符合沙门氏菌生化特性;分离菌株血清型为1,4,12:i:1,2;分离菌株16S rRNA基因序列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该分离菌株与鼠伤寒沙门氏菌聚为一支,同源性>99%,康复信鸽血清与分离菌株发生特异性凝集,结合生化反应和血清分型结果该菌株鉴定为鼠伤寒沙门氏菌;分离菌株对氟苯尼考耐药,经耐药基因检测携带floR、cmlA氯霉素类耐药基因,与耐药表型相符;分离菌株mogA等17种毒力基因检测均为阳性。本试验成功分离到1株信鸽源鼠伤寒沙门氏菌,分离菌株对氟苯尼考耐药且具有较强毒力,为下一步信鸽沙门氏菌的防治和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致仔猪脑膜炎猪链球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旨在从脑膜炎症状仔猪的脑组织及其他脏器中分离鉴定病原菌。采集患病仔猪脏器分离病原,通过PCR及血清凝集试验鉴定其种属及血清型;透射电镜观察分离株的超微结构;经多序列位点分型分析,鉴定其ST型;通过测定最小抑菌浓度分析其耐药性;经小鼠攻毒试验分析其毒力。结果:最终从患脑膜炎仔猪的脑组织中分离到一株猪链球菌,血清型为9型,将其命名为WH1609。电镜结果显示WH1609有荚膜结构。多位点序列分型结果表明WH1609属于一个新的ST型。耐药性试验结果表明WH1609对多种抗生素耐药;对万古霉素、青霉素及氨苄西林敏感。BALB/c小鼠毒力试验测得LD50为1.89×10~2 CFU·mL-1,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显示WH1609感染小鼠可出现明显的脑组织病变。本研究从患脑膜炎的仔猪脑组织中分离到一株猪链球菌9型强毒株,其在BALB/c小鼠的半数致死量为已发现的猪链球菌强毒株的10~5倍以上,对猪链球菌致脑膜炎分子机制的研究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猪链球菌临床分离株的生物学特性、耐药基因与毒力基因的携带情况。采集疑似链球菌感染病死的猪肺脏和关节液,用常规方法分离细菌,通过镜检、16S rRNA序列测定分析、分子分型、动物实验鉴定分离菌的生物学特性,用药敏试验进行药物敏感度测定,并利用PCR检测耐药基因及毒力基因。结果可知,从8个养猪场的10份肺脏和关节液中共分离到10株菌,经16S rRNA序列比对和血清分型,10株分离株均为猪链球菌,其中9型7株,1型1株,其余2株为猪豕链球菌和猪生殖道链球菌;小鼠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分离株JXNC1906、JXJJ1904和JXNC1904的毒力较强;毒力基因检测显示,JXNC2103可检出6种毒力基因,JXNC2011株只检出mrp毒力基因,毒力型mrp+ef-gdh+sly+mmum+Orf2+2株、mrp-ef+gdh+sly-mmum+Or...  相似文献   

9.
用北京、山东两奶牛场疑似牛出败的病死牛组织感染小鼠,小鼠死亡后取组织染色镜检、接种血清TSA和麦康凯培养基,分离到2株疑似多杀性巴氏杆菌,命名为Pm1和Pm2。经细菌培养特性及形态检验、多杀性巴氏杆菌种特异性PCR、荚膜A、B血清群特异性PCR、脂多糖基因分型PCR、荚膜A群透明脂酸抑制试验鉴定其为荚膜血清A群、脂多糖3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将Pm1和Pm2回归小鼠证明有强毒力。本试验为国内荚膜A群多杀性巴氏杆菌的流行病学研究增添了一些新数据。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近年来四川主要养猪地区猪群猪2型链球菌(S.suis 2)的流行情况,本研究利用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对来自四川地区15个市(区)526份猪血清样品进行S.suis 2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四川地区猪群血清调查的总阳性检出率为40.30%(212/526);按地区分析,15个市(区)S.suis 2检出阳性率的地区占86.67%(13/15),其中阳性检出率超过50%地区占46.67%(7/15),宜宾地区的阳性检出率高达78.57%(11/14);按猪场分析,四川地区猪场S.suis 2阳性检出率高达76.74%(33/43),其中规模化猪场阳性检出率较高,为81.81%(18/22);在母猪、保育猪和育肥猪的猪群血清中,种母猪阳性检出率最高,为76.28%(74/97);并且夏季的阳性检出率最高,为46.81%(110/235)。研究表明S.suis 2在四川主要养猪地区普遍存在,并且在部分养猪区域、规模化猪场及种母猪猪群中存在较大的流行风险。本研究对四川主要养猪地区S.suis 2的流行和预防提供了调查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人源、牛源及兔源无乳链球菌(S.agalactiae)的基因型差异及分子分型的总体结构特征,本实验对30株2012年~2015年分离于人、牛及兔的S.agalactiae在cfb基因鉴定的基础上,通过荚膜多糖分子血清分型(CPS)、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进行基因型的确定和分子特征差异性比较。CPS结果显示,牛源和兔源S.agalactiae均为Ia血清型,而人源无乳链球菌包括Ia和III型两种血清型,以Ia血清型为主要血清类型;MLST分型获得8个STs序列型(ST7、ST10、ST19、ST61、ST103、ST199、ST486、ST651)和6个克隆群(CC7、CC10、CC19、CC23、CC61、CC103),其中人源S.agalactiae拥有最多的STs和克隆群分型;PFGE聚类分析可以将其分为18个PFGE带型,且不同动物源性S.agalactiae之间基因分型差异性较大。血清分型、STs序列型、PFGE带型与宿主的来源之间无明显的相关性。不同来源菌株可以同属于血清型Ia,且所有Ia血清型菌株可以分布于不同的STs序列型和PFGE带型中。但分型为Ia/ST651的人源S.agalactiae在MLST的克隆分群中是分型为Ia/ST103牛源S.agalactiae的克隆衍生物,同属克隆群CC103,Ia/ST651只是Ia/ST103单一位点变化的产物,从分子水平的相似性推测二者存在交叉感染的可能性。本研究为奶牛乳房炎的有效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布鲁氏菌VirB8变异株的构建及其感染力和毒力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者拟对缺失致病力因子--四型分泌系统中的VirB8基因后布鲁氏菌感染力和毒力的变化进行测定与分析.首先,构建了布鲁氏菌VirB8基因缺失株(△B8B.suis),用缺失株感染巨噬细胞和BALB/c小鼠,再用B.suis强毒攻击BALB/c小鼠并检测脾脏含菌数,观察其在动物体内定居能力、毒力及抗感染保护力.鉴定△B8B.suis为VirB8基因完全缺失株,△B8B.suis感染巨噬细胞6、24和48 h,其CFU分别为49、165和355;△B8B.suis感染BALB/C小鼠的每克脾含菌数为3.6×107(1×108CFU腹腔接种)和5×106(1×109CFU蹊部接种);BALB/c小鼠攻毒试验显示△B8B.suis免疫组每克脾平均含菌数为7.61×102,非免疫对照组为2.98×105.结果表明布鲁氏菌缺失VirB8基囚后,其毒力较亲本株弱,但能在小鼠脾脏定居,为弱毒株;△B8B.suis呈现出作为疫苗的生物学特性,但毒株能否作为疫苗株使用,还需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3.
为了了解闽西地区副猪嗜血杆菌(HPS)流行的主要血清型及毒力情况,试验对来自闽西地区的患病猪进行了副猪嗜血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血清分型,并选取7株血清5型临床分离株进行小鼠毒力试验。结果表明:41株临床分离株中15株为血清5型,6株为血清4型,其余为1型4株、2型2株、12型1株、13型1株、未定型7株,5株存在血清型交叉。7株5型代表株在LD50(2×109cfu)时小鼠死亡率差异明显,其中LY02株小鼠致死率最高(80%),并可引起小鼠以支气管肺炎、肝炎、肾小球肾炎、心肌炎、脾炎为主的组织病理学变化。说明闽西地区HPS流行的主要血清型为5型(36.6%)和4型(14.6%),其中LY02血清5型代表株可能为高致病潜力株。  相似文献   

14.
为了确定2013年9月至2013年11月江西省某规模猪场仔猪疑似发生猪链球菌病的病原菌及其毒力特性,本试验将病猪剖杀,采取脑脊液和关节液在血平板上划线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将分离到的菌株进行生化试验、16S rDNA序列分析及基因血清分型鉴定,进一步对其进行毒力基因(gdh、orf2、fbps、sly、epf、mrp)检测和药敏性测定。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在血平板上形成灰色"半透明"边缘整齐的有草绿色狭窄溶血环的光滑型圆形细小菌落,镜检呈散在排列的革兰氏阳性短链球菌,结合生化试验、16S rDNA序列分析及基因血清型分型,确定其病原为2型猪链球菌,命名为JMS2。毒力因子基因检测结果显示,JMS2主要毒力因子分布为gdh+/orf2+/fbps+/sly-/epf-/mrp-,预示JMS2可能不是强毒力菌株。药敏试验结果显示,JMS2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如青霉素、阿莫西林等敏感,但对阿奇霉素、复方新诺明等细菌蛋白质合成抑制剂类抗生素耐药。本研究对临床防控猪链球菌病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为确定四川某猪场导致猪细菌性感染死亡的病原,本研究从送检病死猪肺脏样品中分离得到一株细菌,对该菌株进行培养特性观察、生化试验、动物致病性试验、药敏试验、16S r RNA基因的扩增及测序鉴定。结果显示其16S r RNA基因序列与肺炎克雷伯菌(Kpn)序列同源性达99%,表明该菌株为Kpn肺炎亚种;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其对小鼠具有强致病性;并且在血平板上出现α溶血现象;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表现出多重耐药性,毒力较强,并且在培养特性上发生一定的改变。本实验为进一步研究Kpn耐药机制和致病机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无菌采集重庆市某奶牛场乳房炎患牛奶样,利用MYP选择培养基无菌分离培养得到1株疑似蜡样芽孢杆菌的纯培养物,利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16S rRNA、KB法药敏试验、MLST分型和PCR扩增hblA、hblC、hblD、nheA、nheB、nheC、cytK、entFM、Ces毒力基因及测序,并通过测定小鼠LD_(50),血清ALT、AST、LDH和ALP活性,肝脏组织SOD、MDA、GSH-Px水平及病变组织病理组织学观察进行分析鉴定。结果显示,分离株在甘露醇卵黄多黏菌素琼脂(MYP)平板上,形成周围有白色至淡粉红色的菌落,在蜡样芽孢杆菌显色培养基上形成具有白色光晕的蓝色菌落,革兰染色阳性。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鉴定为蜡样芽孢杆菌,鉴定可信度为99.9%,典型度为132 (典型)。16S rRNA序列与与韩国(FJ982661.1)、美国(NZ_JURK01000037.1)、斯里兰卡(MG827268.1)、马来西亚(MN093796.1)株同源性为100%,同美国奶源分离株(NZ_ASPZ01000016.1)亲缘关系最近。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株对青霉素G、红霉素、苯唑西林、四环素、克拉霉素、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等极度敏感,对大观霉素、万古霉素、多黏菌素B耐药。该菌株MLST基因型为ST476,与ST1813亲缘关系最近,对扩增相关毒力基因PCR产物测序结果表明,nheA基因片段同日本分离炭疽杆菌(AP019731.1)毒力基因同源性高达96.91%,entFM基因片段同美国蜡样芽孢杆菌(CP001186.1)同源性为97.45%,nheB基因片段同挪威蜡样芽孢杆菌(CP001283.1)同源性高达95.48%。对小鼠的LD_(50)为1.44×10~(10)CFU。ALT、AST、LDH、ALP及MDA显著升高,SOD、GSH-Px含量明显降低。显微观察显示对照组小鼠肝小叶结构正常,攻毒组可见肝脏肿大、充血、质地脆弱、肝索排列紊乱,肝细胞变性坏死等肝损伤特征。本试验从奶牛乳房炎奶样中分离鉴定出1株耐多黏菌素、万古霉素及大观霉素的肠毒素基因型蜡样芽孢杆菌,命名为蜡样芽孢杆菌2018CQ-CMM01。该分离菌对小鼠LD_(50)为1.44×10~(10)CFU,对小鼠具有明显的肝脏毒性,目前暂未发现国内其他地区乳源中有该型蜡样芽孢杆菌报道。  相似文献   

17.
从发病仔猪脏器中分离到一株细菌,进行了初步鉴定。结果表明,该菌为致猪水肿病大肠杆菌,在血平板上呈β溶血,经PCR鉴定该菌株具有产毒素基因,对小鼠毒力强,能致其发病死亡,血清型为O141,是临床多发血清型菌株。将细菌培养物和裂解毒素分别经皮下和尾静脉两种途径接种于体重为16~18 g昆明系小鼠,小鼠腹腔注射细菌培养物后12~48 h死亡,不表现神经症状,剖检水肿病病变特征不典型;小鼠于尾静脉注射裂解毒素后4~48 h,出现典型的眼睑水肿和后躯瘫痪等神经症状,直至死亡。该菌株致小鼠死亡的最小毒素剂量为0.2 mL/只。研究结果表明,小鼠可作为诊断仔猪水肿病模型,也进一步证明试验菌株为致猪水肿病菌株,可作为制备疫苗菌株。  相似文献   

18.
为了确定发病母猪组织是否感染病原菌及调查病原菌耐药情况,试验对发病母猪组织进行细菌分离培养,经过培养观察、生化试验、16S rRNA测序确定分离菌株,对分离菌株进行药敏试验、小鼠致病性试验、耐药基因检测、常见血清型分型及毒力基因检测。结果表明:分离得到一株肺炎克雷伯氏菌。分离菌株的16S rRNA测序结果与NCBI上18株肺炎克雷伯氏菌参考菌株序列同源性均在99%以上。分离菌株接种在血琼脂培养基上会发生α溶血现象,且具有多重耐药性,携带四环素类tet耐药基因,氨基糖苷类aph(3′)-Ia、strA、strB耐药基因,磺胺类sul 1、sul 2耐药基因及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耐药基因blaSHV,与耐药表型结果一致。分离菌株血清型分型为K20型,含有ureA、wabG、uge毒力基因。在小鼠致病性试验中,以浓度为6.15×10~8cfu/mL的菌液进行攻毒,能够使小鼠在22 h内死亡,表明分离菌株对小鼠具有致病性。说明本试验所分离得到的猪源肺炎克雷伯氏菌具有严重的耐药性和强致病性。  相似文献   

19.
从上海某羊养殖场获得了一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分离株CMG47。为了确定该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分离株的分子分型,了解其生物学特性,本研究通过多重PCR对该菌株进行谱系和血清型分析,利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方法鉴定其分子分型。采用PCR方法对主要毒力基因进行检测,并通过体外观察和荧光定量PCR对菌株溶脂溶血特性进行分析。将菌株通过腹腔注射ICR小鼠和静脉注射斑马鱼,测定其毒力。研究结果表明该分离株属于谱系Ⅰ,1/2b血清型;序列分型为ST619;携带prfA、inlA、inlB、plcA、plcB、mpl、actA、hly等主要毒力因子;体外无明显溶脂活性,溶血活性较弱;小鼠和斑马鱼试验均显示,该分离株属于强毒株,与强毒参考株EGDe的毒力相当(P0.05)。该分离株的谱系/血清型为引起李斯特菌病的主要型别,拥有整套主要毒力因子,为单增李斯特菌强毒株。本研究为李斯特菌病散发病例的流行和传播特征分析提供了分子生物学基础,对建立健全李斯特菌监测体系和风险评估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兽医学报》2014,(6):936-941
通过对山西某猪场发病猪组织器官分离的病原菌鉴定以确定病原微生物以及其毒力强弱。主要从发病猪的关节液、肝脏、心脏、脾脏等器官内采集病原菌经过培养、镜检、生化试验初步鉴定后,用PCR方法通过扩增gdh基因和16SrDNA基因,16SrDNA测序后与国内外一些地区分离株的同源性比对,MLST(aroA、cpn60、dpr、gki、mutS、recA、thrA)分型研究、血清学分型以及mrp,ef,sly 3对毒力基因的扩增分析,结果鉴定为猪链球菌2型(SXZ-1株),16SrDNA序列与国内外部分地区菌株序列的同源性达到99%100%。MLST型为ST7型,具有强致病性(mrp+ef+sly+),表明山西存在ST7型强毒2型猪链球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