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国内肉鸭养殖的快速发展和养殖污染整治力度的加大,肉鸭养殖主要改为网床发酵床模式。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网床发酵床鸭舍的设计构造和一种自行式垫料自动翻耙机,取消了轨道式电动垫料自动翻耙机所需的轨道,极大地降低了网床发酵床的建设成本。新式垫料翻耙机质优价廉,两者配合很好地解决了网下发酵床有效翻耙的难题。  相似文献   

2.
发酵床养殖技术是依据微生物学和生态学原理,利用微生物群持续将畜禽粪尿降解,其中大部分转化为气体,实现粪尿完全降解的无污染、零排放目标的一种环保养殖模式。其关键是将发酵垫料铺到圈舍地面。垫料原料最好是锯末,也可用稻壳和农作物秸秆等。发酵就是在锯末等垫料的帮助下,发酵菌群以畜禽粪便为主要营养进行生长繁殖的过程。这种方法通过发酵手段给畜禽提供温暖、干净及舒适的圈舍,如同给动物铺垫了温床一样,因此,将这种饲养方法称为"发酵床养殖技术"。我国的发酵床养鸡技术,是由原有的垫料养鸡基础上,借鉴发酵床养猪技术发展而来。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域发酵床养鸡管理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3.
发酵床养殖是将传统的生态养殖理念与现代生物技术和生产工艺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新型生态环保养殖模式。发酵床养殖技术的核心和关键在于垫料的制作与维护,这直接关系到发酵床养殖的成败。而在实际生产中  相似文献   

4.
1发酵床养猪技术内容 发酵床养猪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环保生态养殖技术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发酵床养猪技术是一种以发酵床为基础的粪尿免清理的新兴环保养猪技术。发酵床养猪技术的核心是猪在发酵床垫料上生长,排泄的粪尿被发酵床中的微生物分解,无臭味,粪尿免于清理,对环境无污染。发酵床垫料主要由外源微生物、猪粪便、秸秆、锯末、稻壳等组成,厚度为40-90厘米。垫料中的外源微生物主要为纳豆菌,有的地方称为土著菌。将垫料各组分按比例混匀,堆积发酵至60-70℃,然后将垫料摊开,猪在铺有锯末或稻壳的垫料上生长。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决发酵床垫料来源问题,降低发酵床制作成本,笔者选用身体健康、体重和日龄相近的育肥猪进行养殖试验。通过试验来比较用食用菌废菌糠代替部分锯末对发酵床温度、生猪生长育肥的影响,并分析不同垫料组分的制作成本。试验表明,废弃食用菌块的加入不影响发酵效果及生猪的育肥性能,在废弃食用菌资源比较充足的条件下,可以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6.
发酵床养猪技术的创新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酵床养猪技术,为猪在发酵床垫料上生长,粪污被垫料中的微生物分解,粪污免清理的一项技术。2006年日本、韩国发酵床养猪技术开始进入山东省。由于山东省气候条件、自然资源、养猪模式等与日本、韩国皆不同,照搬日本、韩国的养殖技术,易导致"水土不服"。我们结合山东省的实际情况,在发酵床养殖的各个环节,如菌种分离、垫料制作、发酵床管理、垫料再生等进行了系列创新性研究。  相似文献   

7.
发酵床养殖技术是一种环保、安全的生态养殖方法,构造合理并进行适当维护的鸡用发酵床可运行较长时间,垫料原料和分解粪便的微生物菌种是影响发酵床的两大主要因素,解决得当则可以在南方地区普及推广发酵床养鸡技术。  相似文献   

8.
为了了解生物发酵床垫料发酵过程中温度变化情况,探索生物发酵床发酵温度与外界环境温度的相关性,试验对生物发酵床垫料温度进行监测,采用接触式测量方法对垫料发酵温度进行研究。利用传热学知识并结合实际养殖情况,对垫料床内部的结构分层和传热过程进行研究分析,将垫料床导热问题作为稳态导热问题进行研究,了解生物发酵床垫料热传导机理。在实验室内建立垫料床模型,选取特定垫料基质组合,采用发热板模拟发酵热温度,用多点测温系统测定不同发酵热温度下的垫料床温度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垫料床内部的测温点温差与周围环境密切相关,且内部温度高于环境温度。在自然情况下垫料床表层温度分布均匀,而在发酵过程中则会有所上升,但影响不明显。说明生物发酵床垫料内部的温度传导模式与垫料物性相关且受环境温度影响。  相似文献   

9.
为完善猪发酵床养殖技术及促进土壤对垫料中磷的利用,研究分析同等时间干法发酵床和湿法发酵床表层垫料、中层垫料和底层垫料中磷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湿法发酵床垫料水分含量、温度极显著高于干法发酵床(35.54%&31.49%、34.87℃&31.91℃),垫料深度对水分含量、pH、温度有极显著影响(P〈0.01),垫料中层温度最高;(2)湿法发酵床和干法发酵床总磷含量无差异(3.00%&3.43%);植酸磷极显著低于干法发酵床(21.04mg/kg&27.59mg/kg),有效磷极显著高于干法发酵床(94.22mg/kg&91.16mg/kg),垫料深度对总磷、植酸磷、有效磷有极显著影响(P〈0.01);(3)湿法发酵床植酸酶、中性磷酸酶、脲酶活性高于干法发酵床(2.98U/L&2.56U/L、25.83mg/g&21.77mg/g、1.93U/L&1.88U/L),垫料深度对该三种酶活性有极显著影响(P〈0.01);垫料中层总磷、植酸磷、有效磷含量及该三种酶活性最高。发酵床种类和垫料深度对垫料pH、植酸磷、植酸酶活性的互作极显著(P〈0.01)。研究表明,发酵床中磷的降解主要发生在垫料中层,湿法发酵床更有利于垫料中磷的降解,干法发酵床在养殖过程中需增加垫料的湿度。  相似文献   

10.
微生物发酵床不仅能够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和免疫功能,改善肉品质,提高养殖经济效益,而且能够减少养殖废弃物排放,改善养殖环境,是一种绿色、环保、节能、高效的养殖模式.但在使用微生物发酵床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养殖户应合理选择微生物发酵床的垫料和发酵菌种,控制垫料的含水量和厚度,保证发酵的正常进行.为促进微生物发酵床的合...  相似文献   

11.
(一)发酵床的机理发 酵床技术是一种新型环保养殖模式。这项技术的关键是在畜禽圈舍地面上铺垫了一层添加了专门发酵菌剂的锯末、稻壳等垫料,构建成了畜禽群居生活的场所,即人们所说的发酵床。而发酵则是在垫料帮助下,专用菌群以畜禽粪尿为营养生长繁殖,分解粪尿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发酵垫料对发酵床养猪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酵床养猪是利用微生物处理猪排泄物的环保养猪技术,高效粪污降解菌以发酵垫料和猪粪尿作为基质,实现对猪粪尿的降解转化,达到“零排放”的目的,然而这一环保养殖技术在我国仍难以大范围推广使用,其主要原因与垫料来源紧张、价格偏高有关。传统垫料以谷壳和锯末为基材,发酵效果最好,大规模发酵床养猪造成锯木屑供应短缺,特别是锯末资源来源困难、价格不断上涨,一些南方省份在推广使用2~3年后放弃使用现象比较普遍,迫切需要寻找来源可靠、价格合适、不影响发酵效果的新垫料资源。因此,国内学者和业界在锯末替代资源选择、垫料配比和垫料对发酵床养猪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相关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奶牛养殖发酵床不同深度的菌群结构特征,并对奶牛养殖发酵床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比较应用和未应用发酵床养殖模式下垫料中3种常见致病菌的菌落数。比较2年监测期内,应用和未应用发酵床养殖奶牛的肢蹄病发生率、产奶量、乳体细胞数,以及使用3种发酵床垫料补充料(稻壳和干牛粪渣、锯末屑、稻壳粉)的奶牛所产生鲜乳的细菌总数。采集发酵床表层(5 cm)、中层(25 cm)、深层(45~50 cm)样本,测定使用2年后发酵床的基本理化指标;分别利用基于16S rDNA和ITS1的高通量测序法,分析发酵床不同深度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征;应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发酵床微生物菌群代谢功能。[结果] 发酵床养殖管理模式下,垫料中大肠埃希菌、链球菌、克雷伯菌的菌落数均低于未使用发酵床的垫料。在2年监测期内,应用发酵床养殖的奶牛肢蹄病发生率低于未应用发酵床的奶牛,平均产奶量显著(P<0.05)高于未应用发酵床的奶牛,而生鲜乳体细胞数平均值低于未应用发酵床的奶牛;使用稻壳和干牛粪渣为垫料补充料,奶牛生鲜乳中的细菌总数最少。以稻壳和干牛粪为垫料的发酵床基础参数(温度、含水量、pH值、氨气、硫化氢)在持续稳定运行2年后仍能满足生产需要;发酵床微生态群落以细菌菌群为主,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多集中在发酵床中层和深层,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多集中在发酵床表层;发酵床不同深度样品具有相似的真菌群落组成,发酵后真菌多分布在深层;KEGG 通路富集分析显示,细菌群落对整个发酵床的微生态系统影响较大,垫料中细菌代谢最为活跃,仍有大量真菌菌属有待注释说明。[结论] 应用该发酵床养殖技术,奶牛健康状况和生鲜乳品质均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4.
微生态发酵床养殖畜禽技术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生态发酵床养殖畜禽技术是我国近年从国外引进的一项新兴养殖技术,是利用有机垫料建成一个发酵床,通过添加微生态制剂,畜禽排泄出来的粪便被垫料掩埋,水分被发酵过程中产生的热蒸发,畜禽粪尿经微生物菌的发酵后,得到充分的分解和转化,达到无臭、无味、无害化的目的,是一种无污染、无排放的、无臭气的环保型养殖技术。  相似文献   

15.
发酵床养殖与常规养殖比较试验,结果显示:发酵床养殖发病率(腹泻、咳嗽、消化不良症)分别下降24.5%(P﹤0.05),减少一半以上的用工量,节约5.4倍的用水量(P﹤0.05),猪日增重提高13.2%(P﹤0.05),料肉比下降4.17%(P﹤0.05).浅层垫料发酵床养殖和深层垫料发酵床养殖分别较常规养殖节支15.6万元和10.1万元,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6.
发酵床养猪技术的现状、调研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发酵床养殖技术是将畜禽粪尿排放控制、污染治理与畜禽养殖相结合的养殖方式,目前该技术在国内主要应用于生猪养殖,其最大的优势在于节水减排和改善养殖场空气质量。本文介绍了发酵床养殖技术在国内外的发展情况,并从菌种、垫料、栏舍设计、垫料管理、养殖管理、疫病防控、不同猪只和不同生长阶段的应用、猪只生长性能和生产成本、猪的肉质改善、到期垫料处理、环境改善和节能减排等多个方面对发酵床养殖技术进行了分析,并对其未来的研究方向提供了一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7.
发酵床养猪垫料基础参数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发酵床养猪模式是基于减少养殖过程中污染物排放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养殖技术。试验测定了发酵床5cm、20cm垫料层温度、含水率、pH及有机质含量等指标,分析发酵床理化参数,为养猪生产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垫料表层5cm处温度在20℃~35℃之间,垫料20cm处的温度在35℃以上;垫料水分在40%~55%之间,pH在6.5~8.0范围内变化,能够满足微生物正常发酵的需要;随着垫料使用时间的延长,有机质含量、C/N比呈持续下降趋势;由于猪粪尿的不断排放,垫料中全氮含量逐渐增加,而有效菌含量呈现先上升后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生猪发酵床养殖技术已在我国各地广泛兴起,诸多媒体竞相报道,尤其是发酵床菌种生产厂家大肆渲染。农业部、省级畜牧主管部门既不否定,也不肯定,持观望态度。一些专家学者持怀疑态度,认为发酵床养殖易发疾病,其垫料会污染环境,造成土壤板结等。笔者根据多家多地发酵床养殖经验,结合自身多年发酵床养殖实践,现将发酵床养殖的利与弊总结归纳于后,供广大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9.
发酵床养猪法利用有机垫料建成发酵床,将猪排泄出的粪便用垫料掩埋,水分被发酵过程中产生的热蒸发,粪便被微生物分解,所以臭味减少。一般只需3天的时间,粪便就被微生物分解完。在整个饲养过程中无须用水冲洗粪便,养殖所用的水只要满足猪日常饮用即可。  相似文献   

20.
发酵床养猪在四川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发酵床养猪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养殖模式,正受到国内广泛关注。其基本做法是在专门的发酵床猪舍里,填入有机垫料,再将仔猪放入猪舍,猪从小到大都生活在这种有机垫料上面,猪的排泄物被有机垫料中的微生物直接降解、消化,不再需要对猪的排泄物进行人工处理,达到零排放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