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4 毫秒
1.
本文检测了从斑点叉尾(鮰)肠道中分离出的139株需氧或兼性厌氧细菌的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的分泌能力.结果表明,42株细菌(30.22%)能分泌蛋白酶;36株(25.90%)能分泌淀粉酶;44株(31.65%)能产脂肪酶.产3种酶的细菌有33株,产2种酶的细菌9株,产1种酶的细菌5株,产酶菌株的比例为47:139.中肠产酶菌株的数量极显著高于前肠和后肠(P<0.01),前肠和后肠产酶菌株的数量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2.
为筛选具有潜在开发价值的畜禽饲料添加剂益生菌,采用传统方法从藏鸡消化道分离芽胞杆菌并对其进行初步鉴定;检测分离菌株的产纤维素酶、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和植酸酶活性,测定分离菌株对常见致病菌的抑菌性能;对筛选到的具有优良胞外酶分泌活性和抑菌活性的菌株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从藏鸡消化道中共分离到72株芽胞杆菌;不同菌株的产酶活性差异较大,部分菌株都具有产纤维素酶、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有8株菌能够同时产生5种胞外酶;菌株CB-11不仅具有较强的产酶活性,而且可以同时抑制大肠杆菌、鼠伤寒沙门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谱较广;结合表型特征和16S r DNA序列分析结果,将CB-11确定为枯草芽胞杆菌。研究结果为天然益生菌资源的发掘利用及畜禽微生态饲料添加剂的开发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从海洋来源的海带、水产动物、海水、底泥等分离源分离筛选出产中性蛋白酶、淀粉酶及产抗菌活性物质性能较高的菌种,其中产蛋白酶菌株61株,产淀粉酶菌株31株。20株高酶活产量的菌株均对一种或多种病原菌有抑菌作用,其中LC2、HD5、HD6、WX8、WX11这5株菌产酶和抑菌效果均较好。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旨在从健康猪肠道正常菌群中筛选出性能良好的芽孢杆菌,以用于提高饲料利用率、减少猪消化道感染及减少感染后抗生素的使用。本研究精选重庆偏远山区从未添食配合饲料且生产性能优良的经产母猪,从其新鲜粪便中分离耐酸、耐胆盐的芽孢杆菌,进一步筛选能同时产淀粉酶、纤维素酶和蛋白酶的菌株,最后进行生化鉴定和基于16S r DNA序列的分子鉴定。结果表明,试验共筛选出7株能同时分泌淀粉酶、纤维素酶、蛋白酶的芽孢杆菌,它们在p H3.0条件下处理2 h存活率为30%~90%,在0.5%胆盐中处理2 h存活率为40%~100%。经生化鉴定与分子鉴定为1株嗜热脂肪芽孢杆菌,1株地衣芽孢杆菌,5株枯草芽孢杆菌。由结果可知,本研究筛选的7株芽孢杆菌能耐受低p H和高胆盐环境,且具备同时分泌淀粉酶、纤维素酶和蛋白酶3种胞外酶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犬急性胰腺炎(AP)是胰腺酶消化自体腺泡组织所引起的一种炎症反应。犬的胰腺具有重要的功能,能分泌大量的消化酶以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正常的胰腺能分泌胰酶(如淀粉酶、脂肪酶等),多数的酶在胰腺内以酶原形式存在,还不具有消化作用,同时自身还能产生另一种抑制物质,只有在通过胰管排人肠道,与肠液及胆汁作用后才具有消化能力。  相似文献   

6.
以柞蚕害虫黑广肩步甲(Calosoma maximociczi Morawitz)的成虫为材料,分离其肠道细菌并从中筛选产脂肪酶的菌株,了解害虫肠道细菌菌群结构,寻找具有应用价值的高产脂肪酶的微生物资源。从黑广肩步甲成虫的肠道中共分离出21个好氧细菌分离株,进一步利用选择性培养基筛选产脂肪酶的菌株并检测酶活力,获得4株产脂肪酶的优势菌株。经过生理生化特性测试和16S r DNA序列分析,确定4株产脂肪酶的菌株分别属于变形杆菌属(Proteus sp.)、沙雷氏菌属(Serratia sp.)和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研究结果表明,黑广肩步甲成虫肠道内的细菌种类丰富,分离的4株产脂肪酶菌株的产酶活力较高,可进一步研究评价其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耐冷菌及其分泌的耐热酶是原料乳中常见污染物,会导致乳制品腐败。通过16S rRNA基因测序分析了分离自上海地区原料乳的耐冷菌群,以及通过平板法研究不同耐冷菌的蛋白酶和脂肪酶活力。结果表明:所有的分离株属于9个菌纲,含33个菌属,其中数量占主要的菌属是假单胞菌(Pseudomonas)(55%)、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10%)和黄杆菌(Flavobacterium)(5%),其余30个菌属占所有菌株数的30%。耐冷菌产酶能力平板法实验显示,大部分的耐冷菌都有产蛋白酶或脂肪酶的能力,不同菌属之间产酶特点存在差异。假单胞菌和黄杆菌主要表现为产蛋白酶活性,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主要表现为产脂肪酶活性,而大多数的不动杆菌没有产蛋白酶或脂肪酶活性。  相似文献   

8.
采用酪蛋白平板和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平板初筛法,分别从北京、大连、日本3个产地的纳豆食品中分离筛选到10株产蛋白酶菌株(NY-1~NY-10)和10株产纤维素酶菌株(NS-1~NS-10)。经酶活力测定NY-1为蛋白酶活力最高菌株,NS-1为纤维素酶活力最高菌株。通过2株菌的生长曲线、芽孢形成曲线、产酶动态变化曲线和酶活力传代稳定性试验,得出NY-1的最佳种龄为16 h,最佳芽孢收获时间为28 h,芽孢量的对数值为(6.92±0.047)、蛋白酶产酶高峰时间为18 h,酶活力为(44.12±1.48)U/mL,;NS-1的最佳种龄为14 h,最佳芽孢收获时间为28 h,芽孢量的对数值为(8.41±0.0060),纤维素酶产酶高峰时间为40 h,酶活力为(60.94±1.22)U/mL,蛋白酶和纤维素酶酶活力在7代内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以淀粉培养基和羧甲基纤维素钠培养基为筛选培养基,自AA+白羽肉鸡肠道中分离到1株高产淀粉酶和纤维素酶的细菌菌株CY-03,经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该菌株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对该菌株的产酶能力及其生物安全性进行了初步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菌株CY-03具有高产淀粉酶和纤维素酶的特性,摇瓶液体酶活分别为89.47 U/mL和 65.63 U/mL。并以斑马鱼为宿主进行高浓度菌液饲养试验,饲喂30 d的斑马鱼状态正常。表明该菌株具有较丰富的产酶能力,对生物安全,在生物饲料领域具有较好开发潜力。 [关键词] 贝莱斯芽孢杆菌|淀粉酶|纤维素酶|安全性|生物饲料  相似文献   

10.
安全动物生产系统中饲料添加剂的应用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接上期)3.1复合酶制剂商品饲用酶主要以复合酶制剂为主,它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单一酶复配或采用不同产酶菌株混合培养,或通过细胞融合获得所需酶系的高产菌株培养等技术进行生产而得.复合酶制剂包括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等多种活性酶,其中蛋白酶有碱性蛋白酶、中性蛋白酶和酸性蛋白酶三种.酸性蛋白酶能在酸性条件下发挥酶解作用,补充幼年畜禽、水产动物分泌蛋白消化酶的不足,提高幼年动物对蛋白质的消化吸收.综合各试验结果,添加复合饲用酶可提高日粮ME5%以上,提高CP消化率10%左右,饲料转化率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1.
家蚕消化道来源蒙氏肠球菌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从家蚕消化道内分离出的4株肠球菌(C1、GC、FD、A20)的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DNA序列,并与肠球菌种特异性探针序列进行了比较。生理生化特征测定结果表明,除A20外,C1、GC和FD与蒙氏肠球菌种的特征基本一致。由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可知,分离菌株均与蒙氏肠球菌(Ent.mundtiiAJ301836)有高度同源性,在系统发育树内位于同一分支。分析肠球菌种特异性探针序列,分离菌株的16S rDNA含有与蒙氏肠球菌种特异性探针完全相同的序列。因此认为家蚕消化道内存在蒙氏肠球菌。  相似文献   

12.
Eleven avian adenoviruses were isolated in monolayer cultures of specific pathogen free chicken kidney cells which were inoculated with suspensions of liver, intestine or bursa obtained from 15 broiler flocks experiencing outbreaks of inclusion body hepatitis (10 isolates) and from five unaffected flocks (one isolate). Of the 11 isolates obtained, nine were identified by virus neutralisation tests as serotype 8, one as serotype 1 and one as serotype 12. Adeno-associated viruses were only observed in combination with adenoviral particles of the serotype 12 isolate which was derived from a relatively mild outbreak of inclusion body hepatitis. Only the serotype 1 isolate, obtained from the unaffected broiler flock, consistently caused the death of embryos with marked pathological changes. All of the isolates produced basophilic intranuclear inclusion bodies surrounded by clear halos in chicken kidney cell cultures. DNA preparations, obtained from six strains of serotype 8 avian adenovirus (two New Zealand isolates, three Australian isolates and the reference strain HVI) after digestion with the restriction enzymes EcoRI and BamHI, gave electrophoretic patterns showing the New Zealand isolates to be similar to one another and to strain HVI, but quite distinct from the Australian isolates.  相似文献   

13.
需氧菌和柞蚕软化病发生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国内其它研究单位的报道及我们研究得知,柞蚕三种类型的软化病均属细菌所致.本试验从研究病、健蚕中肠内和柞叶表面的细菌种类及致病性着手,试图分析作蚕软化病发生原因.本试验应用22种不同种类培养基,在病、健蚕中肠及柞叶表面共分得227株需氧菌.经鉴定表明,三者之间菌株的种类及检出株数有明显不同.测定这些需氧菌株的致病性,只有七株较强,而且表现对稚蚕致病性强,壮蚕致病性弱.单一菌株的致病性与添菌量成正相关,单一菌株引起的病征多变.另外还表现出混合菌株添食致病性比单一菌株强.从而,我们认为:柞蚕软化病似乎是和蚕体内菌群失调以及在一定条件下蚕体与细菌之间相互作用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4.
高脂饲料对细鳞鱼稚鱼刷状缘膜水解酶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评价了蛋白质含量为48%时,脂肪含量分别为15%、20%、25%、30%的饲料对开口后20~60 d的细鳞鱼稚鱼肠道水解酶-γ-谷氨酰肽转移酶、碱性磷酸酶活性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度的饲料脂肪含量可以提高水解酶活性,并强于生物饵料,促进了肠道对营养物质的消化。饲料脂肪为20%~30%的水平时,水解酶的活性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5.
对线叶嵩草(Kobresia capillifolia)内生细菌部分生物功能进行鉴定及测定;采用组织分离法从青藏高原青海省海西线叶嵩草根部分离出10株内生细菌。结果表明,10株内生细菌均能固氮,2G1和2G10能够产IAA;其中2G2、2G3、2G4、2G5、2G6、2G7、2G8和2G9对指示菌均有拮抗作用,对马铃薯炭疽菌Colletotrlchum coccodes的拮抗作用最强,抑菌率达88.58%。通过培养性状和形态特征,结合16S rDNA序列相似性分析,将2G1和2G10分别鉴定为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和Bacillus simpix,2G2和2G9鉴定为亲甲基醇芽孢杆菌Bacillus methylotrophicus,2G3和2G6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2G4和2G5鉴定为云南苏铁芽孢杆菌Bacillus siamensis,2G7和2G8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该研究结果为青藏高原极端生境牧草根部内生细菌的多样性及功能菌株的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肠球菌在家蚕消化道中的分布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用API20 STREP(V50) 系统对从健康家蚕消化道来源的89 株肠球菌菌株进行数值分类学研究的结果表明:在分离菌株中分布着Ent.casseliflavus、Ent.faecalis、Ent.avium 、Ent.durans 和Ent.galli narum 等菌种,其分布频率分别为326 % 、259% 、157 % 、34 % 和22 % 。其余18 个菌株未能被该系统所分类。Ent.casseliflavus 和Ent.faecalis 是家蚕消化道内的主要肠球菌菌丛。Ent.casseliflavus 在5 龄初和末的分布频率较高,Ent.faecalis 在5 龄第4 和第5 天的分布频率较高。  相似文献   

17.
家蚕肠道细菌种群结构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用普通培养基和稀释培养基从家蚕4龄幼虫肠道中分离到109株细菌,通过16S rDNA-RFLP分析后,得到14个不同类群。从各个类群中随机选取代表菌株进行16S rDNA序列测定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家蚕肠道细菌主要分布在芽孢杆菌属(Bacillus)、节杆菌属(Arthrobacter)、肠杆菌属(Enterobacter)、微杆菌属(Microbacteri-um)、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短杆菌属(Brevibacterium)、纤维微杆菌属(Cellulosimicrobium)、肠球菌属(Entero-coccus)、短状杆菌属(Brachybacterium)、棒状杆菌属(Corynebacterium)10个已知细菌属和另外1个分支中,揭示了家蚕肠道细菌种群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8.
鸡小肠上皮细胞的分离及体外培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小肠是食物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而小肠上皮细胞(intestinal epithelial cells,IEC)在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及转运、消化酶分泌及肠道免疫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利用体外培养方法分离培养IEC为研究其分化增殖、凋亡等生物学功能提供了重要手段。作者综述了培养组织样的选择、分离IEC的常用方法、影响IEC培养的因素及IEC的鉴定方法等鸡IEC体外分离培养过程中的相关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玉米秸秆和废弃白菜混合青贮可行性,考查二者在不同质量比时的混贮品质,设计了6个不同的混贮比例,分别为29∶19,27∶21,25∶23,23∶25,21∶27和19∶29。混合青贮30 d后对其化学组分和发酵品质进行分析,筛选品质最佳的混贮比例,并进一步研究了品质最佳混贮组的乳酸菌多样性。结果表明,质量比为21∶27的混贮5(ME5)组的pH和氨态氮/总氮显著低于其余混贮组(P<0.05),乳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余混贮组(P<0.05)。ME5组的干物质和能源组分综纤维素含量较高,而酸性洗涤木质素含量较低,综合判定该组的混贮品质优于其他5组。乳酸菌多样性结果显示,从ME5组中共分离出10株乳酸菌,分属于3个属,4个种。3个属分别是乳杆菌属、肠球菌属和明串珠菌属。4个种分别是2株短乳杆菌、1株屎肠球菌、5株肠膜明串珠菌肠膜亚种和2株植物乳杆菌,其中同型发酵乳酸菌乳杆菌属和肠球菌属为该青贮体系的关键乳酸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