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感染溶藻弧菌对日本蟳肝胰腺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 要:为探讨日本蟳感染溶藻弧菌的致病机理,采用溶藻弧菌人工感染健康日本蟳,分析了感染前后日本蟳肝胰腺 PO、SOD和LSZ活性变化及注射免疫多糖后的免疫保护率,并研究了细胞超微结构的病理组织学。结果表明:日本蟳感染溶藻弧菌后,肝胰腺中PO、SOD和 LSZ的活性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感染6~12 h,3种酶的活性均有一个上升的过程,但之后随时间的延长呈现下降趋势;免疫感染组因感染弧菌前注射了免疫多糖,日本蟳肝胰腺中PO、SOD和LSZ酶活性均显著高于感染组的酶活性,感染7 d后的免疫保护率高达72.73%,表明免疫多糖可提高酶的活性,使机体的抗病菌能力增强。超微结构显示:对照组日本蟳肝胰腺细胞结构形态正常,上皮细胞表面的微绒毛排列整齐,各细胞器结构完整;免疫组内质网、糖原颗粒和线粒体丰富,微绒毛排列致密;感染组肝胰腺组织受到明显的损伤,细胞和部分微绒毛脱落、受损;线粒体和粗面内质网变形、水肿或仅剩一空泡;核高度异染色质化,核膜破裂。与感染组相比,免疫后感染组具有形态结构较正常的细胞核、整齐致密的微绒毛和丰富的溶酶体,但依然可见水肿的内质网和狭长畸变的线粒体。  相似文献   

2.
不同地理群体日本蟳非特异性免疫及抗氧化酶活力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探索不同地理群体日本蟳的免疫水平,实验对大连黑石礁、莱州湾、海州湾和象山4个地理群体日本蟳的肝胰腺、肌肉、血清和鳃组织中的抗氧化以及与非特异性免疫相关的酶活性进行分析,并对其在不同群体间的酶活差异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所检测的各种酶在日本蟳各组织中均存在,但是不同群体间不同酶活性有所差异.大连群体日本蟳的血清ACP、AKP、LSZ酶活均显著高于海州湾群体(P<0.05),与其它两个群体没有显著性差异;大连群体日本蟳肝胰腺和血清MDA含量显著高于海州湾群体(P<0.05),而在肌肉和鳃组织中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大连群体日本蟳肝胰腺和鳃组织中的SOD、GSH-px和CAT酶活显著高于海州湾群体(P<0.05),其活性以大连群体最高,莱州湾群体次之,海州湾群体最低.通过对日本蟳4个地理群体间免疫相关酶活的差异比较,发现不同地理群体日本蟳免疫水平存在差异,研究结果为日本蟳种质资源的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3.
溶藻弧菌对三疣梭子蟹溶菌酶和磷酸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健康的三疣梭子蟹(平均体重176±21.3g)分别注射生理盐水和溶藻弧菌,在感染后0、24、48和72h分别采集不同处理组梭子蟹的血淋巴、肌肉和肝胰腺组织,测定其中的溶菌酶(LSZ)、酸性磷酸酶(ACP)及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研究溶藻弧菌对三疣梭子蟹体内免疫相关酶活的影响。结果表明,感染组梭子蟹血淋巴LSZ活性在感染后24h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后活性显著降低(P〈0.05);肌肉和肝胰腺组织中LSZ活性在感染24h有稍微上升的趋势,但是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其活性又逐渐下降,且在感染48h后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感染组梭子蟹不同组织中ACP和ALP酶活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均呈下降的趋势,且感染48h后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表明,三疣梭子蟹感染溶藻弧菌后对机体免疫相关酶活指标的影响较大,导致机体免疫防御能力的减弱。  相似文献   

4.
用副溶血弧菌悬液和生理盐水(对照)注射感染日本蟳,研究其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注射副溶血性弧菌悬液组12、24、48 h后SOD活性均高于对照组,48 h达到最高;122、4 h CAT活性增加明显,24 h达最高;AKP活性5、12、24 h均有增加,高于对照组,24 h最高;ACP活性12 h开始上升,24 h达最高。在人工感染副溶血性弧菌48 h内,日本蟳体内的免疫因子发生明显的变化,血清中SOD、ACP、AKP、CAT活性在不同时间段均有显著升高趋势,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5.
对日本蟳(Charybdis japonica)进行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悬液和生理盐水(对照)注射感染,研究其血清免疫因子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变化,并对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注射鳗弧菌悬液组SOD活性12、24、48h均高于对照组,48h达到最高;CAT活性12、24h增加非常明显,12h达最高;AKP活性5、12、24h都有增加,均高于对照,24h最高;ACP活性12h开始上升,24h达最高。在人工感染鳗弧菌48h内,日本蟳体内的免疫因子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血清中SOD、ACP、AKP、CAT活性在不同时间段均有显著升高趋势,高于对照组水平。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转vp28蓝藻(Anabaena sp.PCC7120)口服剂对凡纳滨对虾抗白斑综合征病毒能力及其相应的免疫反应,本研究将此口服剂免疫幼虾7 d,再分别通过投喂攻毒和浸泡攻毒,测定其存活率及相应的免疫指标。投喂攻毒和浸泡攻毒的实验组存活率分别为78.8%和83.19%,表明该口服剂能显著增强对虾抗白斑综合征病毒的能力。蓝藻口服剂免疫对虾的酶活性检测结果显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酚氧化酶(PO)、过氧化氢酶(CAT)和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在免疫后2 h均有上升趋势,且在48或96 h达到最高值,这表明该口服剂能引起对虾体内酶活性变化。投喂攻毒的对虾酶活性检测结果显示,实验组攻毒后的对虾肝胰腺SOD活性分别比阳性对照组、野生型组、空载体组显著提高42.10%、32.26%和16.04%,且攻毒后的肌肉SOD活性分别比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野生型组和空载体组略微提高17.70%、11.50%、15.00%以及10.00%。实验组攻毒后的对虾肝胰腺PO、CAT和AKP活性比阳性对照组分别提高12.17%、88.80%和240.07%,比野生型组分别提高21.49%、30.90%和100%;酸性磷酸酶(ACP)活性比阴性对照组略微提高,而在肌肉中各组ACP活性无显著性差异。同时浸泡攻毒组结果与投喂攻毒组具有类似的趋势。浸泡攻毒的实验组CAT和AKP活性显著高于其余处理组,且CAT活性比投喂攻毒更为显著。浸泡攻毒的实验组肝胰腺PO活性显著高于阳性对照组、野生型组和空载体组,而各组肌肉ACP活性无显著性差异。研究表明,转vp28蓝藻口服剂能够增强凡纳滨对虾抗病能力并延缓对虾死亡。转vp28蓝藻PCC7120本身可作为幼虾饵料直接投喂,无需提取纯化,有望大规模应用于对虾养殖产业。  相似文献   

7.
采用十二烷基肌氨酸钠法提取哈氏弧菌(Vibrio harveyi)SpGY020601株的外膜蛋白(OMPC),采用酚水法提取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EpGS021001株的脂多糖(LPS).通过碳化二亚铵(EDC)介导的缩合反应,将哈氏弧菌的OMPC与溶藻弧菌的LPS偶联.OMPC-LPS偶联物、未偶联的哈氏弧菌OMPC、溶藻弧菌LPS、哈氏弧菌OMPC和溶藻弧菌LPS的简单混合物以及生理盐水按相同程序免疫卵形鲳鲹(Trachinotus cvatus).检测血清溶菌酶活性、血清抗体微量凝集反应结果显示,卵型鲳鲹经OMPC-LPS偶联物、OMPC、LPS以及二者的简单混合物免疫后,各免疫组间血清溶菌酶活性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均显著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P<0.05);OMPC-LPS偶联物免疫组的血清抗溶藻弧菌EpGS021001抗体效价较单纯溶藻弧菌LPS免疫组、简单混合物免疫组出现得早,抗体滴度高;与此类似,OMPC-LPS偶联组中抗哈氏弧菌SpGY020601的血清抗体效价较单纯哈氏弧菌OMPC组、简单混合组出现得早,抗体滴度高,且持续时间长;对EpGS021001、SpGY020601的攻击,OMPC-LPS偶联物免疫组的保护率分别为85%和95%,高于单纯溶藻弧菌LPS免疫组的70%、单纯哈氏弧菌OMPC免疫组的75%,也高于简单混合物免疫组的80%和82.5%.  相似文献   

8.
制备哈氏弧菌SpGY020601外膜蛋白复合物(OMPC)和溶藻弧菌EpGS021001脂多糖(LPS)偶联疫苗,设置偶联疫苗组、偶联疫苗 ISA763佐剂组、偶联疫苗 β-葡聚糖佐剂(DEAE)组以及生理盐水对照组,并以相同程序免疫卵型鲳鲹。溶菌酶活性检测、微量凝集反应试验结果显示:各疫苗组血清中的溶菌酶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但均远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P<0.05);ISA763佐剂组抗哈氏弧菌SpGY020601抗体滴度较其他组出现的早,抗溶藻弧菌EpGS021001抗体滴度较其他组持续时间长;β-葡聚糖佐剂组次之,其次是无佐剂组,对照组始终未检测到抗体。各组分为腹腔注射攻毒与浸泡攻毒,对EpGS021001的攻击,ISA763佐剂组相对保护率分别为90%和70%,高于β-葡聚糖佐剂组的85%和55%,以及无佐剂组的80%和55%;对SpGY020601的攻击,ISA763佐剂组相对保护率分别为95%和80%,高于或相当于β-葡聚糖佐剂组的95%和75%,以及无佐剂组的90%和75%。  相似文献   

9.
鳗弧菌和溶藻弧菌二联疫苗对大菱鲆的免疫效果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和溶藻弧菌(V.alginolyticus)分别用0.3%福尔马林灭活,制备成鳗弧菌和溶藻弧菌2种单苗,并将2种菌等量配制成二联疫苗,单次腹腔注射免疫大菱鲆(Scophtalmus maximus).通过检测免疫后替代途径补体活力、溶菌酶活力、抗体凝集效价的变化并分别进行攻毒实验比较疫苗的免疫效果.结果显示,3种疫苗对所测定的各免疫指标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二联疫苗后期效果低于2种单苗.二联疫苗对鳗弧菌和溶藻弧菌的免疫保护率分别为83.52%和83.24%,而鳗弧菌单苗对鳗弧菌攻毒、溶藻弧菌单苗对溶藻弧菌攻毒的免疫保护率分别为80.37%和74.89%.可以认为2株菌具有制备二联疫苗的可能性.[中国水产科学,2006,13(3):397-402]  相似文献   

10.
黄芩苷增强中国对虾组织免疫和解毒代谢能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含不同浓度梯度(0、50、100、150 mg/kg)黄芩苷的饲料连续投喂健康的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于给药第1、3、5、7、9、11天采集实验对虾的血淋巴、肝胰腺、肌肉组织,测定不同组织的酸性磷酸酶(ACP)、过氧化氢酶(CAT)、一氧化氮合酶(INOS)、溶菌酶(LSZ)、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变化,研究黄芩苷对中国对虾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指标和解毒代谢能力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中、高浓度处理组血淋巴、肝胰腺、肌肉组织的ACP、INOS、SOD在第3天后呈上升趋势,分别达到峰值后趋于稳定状态,与同期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低浓度黄芩苷处理组各种酶活性与同期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而低、中、高浓度处理组血淋巴LSZ酶活性与同期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各种酶活亦存在组织差异性,其中ACP、CAT在肝胰腺中活性最高,肌肉和血淋巴次之;而INOS、LSZ、SOD活性,血淋巴中最高,肌肉和肝胰腺次之。同时攻毒试验表明,黄芩苷能有效地降低试验组中国对虾的死亡率,提高免疫保护率。其中,中浓度处理组的保护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1.
对虾弧菌病的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孔凡骏  周凯 《海洋渔业》1998,20(3):119-121
本文通过肌肉注射感染方法,分别对感染非01群霍乱弧菌、溶藻弧菌和副溶学弧菌的病虾组织进行了同工酶电泳分析。结果表明:乳酸脱氢同工酶(LDH)和苹果酸脱氢同工酶(MOH)在健康虾与病虾间无明显差异。脂酶(EST)在肝胰腺中表达最明显,病虾酶活性下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在肌肉组织显示较明显,病虾该酶活性显著提高,是对虾体内免疫系统应激反应的表现。  相似文献   

12.
三疣梭子蟹血淋巴免疫功能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长红  金珊 《水产科学》2008,27(4):163-166
利用API ZYM试剂盒和酶活力测试盒检测了三疣梭子蟹血细胞及血清中的19种酶类及血清中溶菌酶、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的活性。试验结果表明,在雄蟹血清和血细胞中均检测到19种酶,在雌蟹血清和血细胞中分别检测到18种和16种。碱性磷酸酶和酸性磷酸酶的活性很低。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三疣梭子蟹血清和血细胞溶解物(HLS)对溶藻弧菌的抗菌活力,结果显示血清样品对溶藻弧菌的抗菌活力较强,但其体外作用的持续时间较短;而血细胞溶菌酶对溶藻弧菌的抗菌活力较弱。  相似文献   

13.
南美白对虾人工感染细菌后肝胰脏中主要变化蛋白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采自汕头的南美白对虾为研究对象,运用病原菌人工感染、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分析(MALDI-TOF/MS)、生物信息学和免疫印迹(Western-blot ting)等现代分子生物学方法,探索和鉴定对虾感染后肝胰脏中的主要变化蛋白。结果表明,南美白对虾人工感染溶藻酸弧菌6h之后,实验组和对照组肝胰脏的SDS-PAGE图谱出现12条明显差异条带,其中分子量分别为75kDa(命名为p75)和73kDa(命名为p73)的两种蛋白变化最为明显,进一步研究显示,p75和p73分别为血蓝蛋白的两个不同的亚基。提示,肝胰脏中的血蓝蛋白可能在对虾抗感染免疫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致病性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对凡纳滨对虾(Litopanaeus vannamei)肝胰腺抗氧化酶活性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本研究选取始体重(2.20±0.24)g的健康凡纳滨对虾初270尾,将其随机分为2组,分别以0 CFU/m L和5×107 CFU/m L剂量的致病性副溶血弧菌对凡纳滨对虾进行浸浴攻毒实验。在实验第6小时、12小时、24小时和36小时取肝胰腺,进行抗氧化酶活性及免疫相关基因表达测定。结果显示,感染副溶血弧菌后,实验组对虾肝胰腺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随感染时间的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CAT活性于第12小时达到最大值,而GSH-PX和GST分别在第6小时和第24小时达到最大值,此结果表明副溶血弧菌感染对凡纳滨对虾肝胰腺抗氧化酶活性有显著影响,对其机体免疫防御系统有明显的破坏作用。Rab蛋白基因(Rab)和干扰素-维甲酸联合应用诱导细胞凋亡相关基因(Grim-19)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抗菌肽crustin和酚氧化酶原基因(Pro PO)的表达水平呈现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分别在第12小时和第24小时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1.4倍和28.2倍,而GST基因表达水平在第12~36小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m TOR信号通路中真核细胞始动因子4E结合蛋白(4EBP)基因的表达水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真核细胞翻译启动因子1(e IF4E1A)和真核细胞翻译启动因子2(e IF4E2)基因的表达水平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分别在第12小时和第6小时达到最大值,分别为2.6倍和1.6倍,核糖体S6蛋白激酶基因(P70s6k)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上述结果表明,凡纳滨对虾感染致病性副溶血弧菌后,肝胰腺抗氧化酶活性及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均受到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急性高盐胁迫对黄边糙鸟蛤(Trachycardium flavum)生理代谢和免疫酶活性的影响,分析了盐度自31骤升至37后2、12、24、48和72 h黄边糙乌蛤耗氧率、排氨率和不同组织Na+/K+-ATP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酸性磷酸酶(ACP)和碱性磷酸酶(ALP)的活性.结果显示,处理后2h耗氧率先降低,然后逐渐升高,在24和72 h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排氨率在2h极显著降低(P<0.01),且在各时间点均低于对照组.外套膜、肝胰腺中Na+/K+-ATP酶活力在12 h显著降低(P<0.05),肌肉和鳃中活力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外套膜、肝胰腺和鳃中SOD活力在24 h达到最高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后逐渐降低;肌肉中SOD活力在48 h达到最高值后降低.外套膜和鳃中ACP活力先升高后降低,肝胰腺中ACP活力显著降低(P<0.05)后逐渐升高,肌肉中ACP活力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肝胰腺和鳃中ALP活力先降低后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外套膜和肌肉中ALP活力无显著差异.结果表明,急性高盐胁迫对黄边糙鸟蛤的代谢水平和免疫酶活性均有显著影响且表现出时间效应性,高盐胁迫对免疫酶活性的影响具有组织特异性.  相似文献   

16.
低氧和复氧对日本沼虾抗氧化酶活力及组织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低氧胁迫及恢复后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nipponense)抗氧化酶活力和组织结构的变化,将体重(2.0±0.2) g的日本沼虾暴露于(2.0±0.2) mg/L低氧环境中24 h,设定溶解氧(6.0±0.2) mg/L为对照组,每组设置3个重复,于低氧胁迫0 h、6 h、12 h、24 h及复氧1 h、6 h、12 h、24 h分别采集实验组及对照组鳃、肝胰腺及肌肉组织,测定这些组织的抗氧化酶活力,并进行组织切片观察。实验结果表明,低氧胁迫期间肌肉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力先升高后下降, 3种酶活力在低氧胁迫12 h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复氧阶段肌肉组织中SOD、CAT酶活力呈波动性变化,GPX酶活力在复氧24h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鳃组织中SOD、CAT和GPX酶活力在低氧胁迫12 h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GPX酶活力在复氧24 h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低氧胁迫期间肝胰腺SOD、CAT和GPX酶活力在低氧6 h均达到最大值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复氧阶段3种酶活力均呈现波动性变化,肝胰腺中丙二醛(MDA)含量在低氧及复氧阶段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低氧胁迫及恢复并未对肌肉组织结构产生明显的影响。鳃组织在低氧胁迫期间鳃小片上皮细胞与支柱细胞排列发生紊乱,次级层片发生肥大的现象且有红细胞流入,泌氯细胞形态发生变化且细胞数目有所增加,但复氧后均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肝胰腺组织在低氧胁迫期间B细胞数量逐渐降低,胞内运转泡体积减小,复氧阶段B细胞数量及体积恢复明显。结果表明急性低氧胁迫能够导致日本沼虾肝胰腺和鳃组织结构损伤并引起抗氧化酶活力发生显著变化,且24 h恢复期不足以让日本沼虾在低氧胁迫中完全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