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肌球蛋白重链基因与肉品质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肌纤维是构成肌肉的基本单位,肌纤维的特性直接影响猪肉品质.猪的肌纤维根据肌球蛋白重链(MyHC)的多态性可分为1、2a、2b和2x 4种类型,在代谢上分别与慢速氧化型、快速氧化型、快速酵解型和中间类型相对应.肌纤维的生成在分子水平上受到肌细胞生成素基因的精确调控,肌纤维的类型在生长过程中不断发生转化,并受遗传、生长、性别和营养等多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猪背最长肌肌纤维类型的发育性变化及其品种和性别特点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4种肌球蛋白重链的异构体(MyHC Ⅰ、MyHC2a、MyHC2x、MyHC2b)分别特征性地对应4种不同类型的肌纤维(Ⅰ、2a、2x和2b)。选用生长速度快,但内质较差的瘦肉型猪大白猪和生长速度慢,但内质较好的肥胖型猪二花脸作为实验动物,采用相对定量RT-PCR方法,测定了背最长肌中Ⅰ、2a、2x和2b4种MyHC mRNA基因的表达,以探讨二花脸猪和大白猪背最长肌中Ⅰ、2a、2x和2b4种肌纤维类型比例的发育性变化,并分析了其品种和性别特点。结果表明:(1)3日龄MyHcⅠ型和2a型肌纤维的比例较高,2b型几乎没有分化;(2)从3日龄到20日龄,肌纤维组成发生了急剧的变化,MyHCⅠ型和2a型表达下调,比例下降,2b型肌纤维显著上升(P<0.05),且品种间无显著差异;(3)90日龄以后,二花脸公猪背最长肌中MyHCⅠ型和2a型的比例均显著高于大白猪,同时,大白猪背最长肌中酵解型肌纤维2b的比例增加迅速,显著地高于二花脸(P<0.05);(4)性别间比较,MyHCⅠ型纤维的比例无显著差异,90日龄和180日龄,二花脸母猪的MyHC2b的比例显著高于二花脸公猪(P<0.05)。以上结果提示,大白猪和二花脸猪背最长肌肌纤维类型的差异主要表现在90日龄后,大白猪Ⅰ型纤维比例的显著下降和2b型纤维比例的显著增加与其肌肉的快速沉积有关;而二花脸猪背最长肌较高比例的MyHcⅠ型和2a型纤维与其优良的内质相关。  相似文献   

3.
为了揭示肌纤维类型组成对猪骨骼肌能量代谢酶活性的影响,本实验以民猪和大白猪为研究对象,在比较了民猪和大白猪肌纤维类型组成差异的基础上,采用比色法测定民猪和大白猪背最长肌中能量代谢关键酶乳酸脱氢酶(LDH)、琥珀酸脱氢酶(SDH)和苹果酸脱氢酶(MDH)的活性差异。结果表明,民猪氧化型纤维MyHCI型和IIa型含量显著高于大白猪,酵解型纤维MyHCII b型含量显著低于大白猪,民猪有氧代谢酶SDH和MDH活性显著高于大白猪,无氧酵解酶LDH活性显著低于大白猪,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民猪与大白猪能量代谢关键酶活性差异的主要因素是骨骼肌纤维类型组成不同。  相似文献   

4.
旨在研究共轭亚油酸(conjugated linoleic acid,CLA)对体外培养的猪骨骼肌肌纤维类型组成的影响规律。以体外培养的原代猪骨骼肌卫星细胞为材料,在卫星细胞向肌纤维转化时添加不同水平CLA(0、50、100、150、200μg.mL-1),处理后第4、8和12天,分别采用相对定量RT-PCR测定肌纤维中MyHCⅠ、MyHC 2a、MyHC 2b和MyHC 2x 4种MyHC的基因表达。结果表明,肌纤维类型的组成随培养时间的延长发生显著变化,从第4到12天,MyHC2b型肌纤维比例显著上升,而其余3种类型的肌纤维比例均显著下降。添加50μg.mL-1CLA对肌纤维类型组成无显著影响。添加100μg.mL-1CLA主要影响第12天的肌纤维类型组成,而添加150~200μg.ml-1CLA则可显著改变第4~12天的肌纤维类型组成,即显著提高MyHC I和MyHC 2a型肌纤维比例,显著降低MyHC2x和MyHC2b型肌纤维比例。以上结果提示,添加CLA可使肌纤维类型组成发生变化,且该作用与添加水平和处理时间密切相关。CLA对肌纤维类型组成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提高MyHCI和MyHC2a型肌纤维比例,降低MyHC 2b和MyHC 2x型肌纤维比例,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解释CLA提高猪肉品质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白藜芦醇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于葡萄、花生等植物中的一类多酚类化合物,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活性,如抗氧化、抗肿瘤、抗衰老、保护心血管等。近年来,白藜芦醇在骨骼肌纤维类型转化上的功能研究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研究表明,白藜芦醇能诱导酵解型肌纤维向氧化型肌纤维的转化,从而达到改善禽畜肉质的目的。本文将综合最新研究报道,总结白藜芦醇对骨骼肌纤维类型转化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理,为其在畜牧生产上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β(δ)[PPARβ(δ)]作为调节生物体内糖、脂代谢重要的核受体,不仅在调节体内糖脂平衡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而且在增强肌肉耐力和爆发力、促进肌纤维类型转化过程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肌纤维类型与肉品质密切相关,PPARβ(δ)的过表达能够促进酵解型肌纤维向氧化型肌纤维转化,进而影响畜禽肉品质。本文主要对PPARβ(δ)的生物学功能、PPARβ(δ)对肌纤维类型转化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激活PPARβ(δ)的因素及其与肉品质的关系进行综述,以期为今后通过运动、营养等措施激活PPARβ(δ),促进肌纤维类型转化,进而改善肉品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以40~90kg6个体重阶段的莱芜猪和鲁莱黑猪为试验对象,每个阶段每组各6头猪,采用组织化学切片染色技术进行组织学观察,探讨猪肌纤维的发育规律及其对肉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①随着体重的增加,莱芜猪与鲁莱黑猪肌纤维的发育较为明显,但发育特点明显不同,莱芜猪40~70kg体重时肌纤维生长较慢,直径和面积变化不明显,70kg后肌纤维生长发育明显加快(P〈0.05);而鲁莱黑猪则是40~60kg体重时肌纤维生长较快,60奴后肌纤维生长发育变慢(P〈0.05)。(爹琥珀酸脱氢酶(sDH)组织化学处理显示,肌肉肌纤维是由红肌纤维、中间型肌纤维和白肌纤维这3种类型肌纤维构成,并以白肌纤维占优势。莱芜猪与鲁莱黑猪在肌纤维类型的组成和不同类型肌纤维直径上具有不同的发育性变化模式,总体上莱芜猪红肌纤维含量有高于鲁莱黑猪的变化趋势。在不同类型肌纤维直径方面,莱芜猪与鲁莱黑猪具有基本相同的发育性变化模式。③相关性分析表明,肌肉的肌纤维尤其是红肌纤维的生长发育,对肌肉的干物质、肌内脂肪及系水力等肉质性状具有有利的影响,但白肌纤维的生长发育对肌肉的系水力具有不利的影响。研究结果提示:在肌肉组织中肌纤维的发育方面,莱芜猪比鲁莱黑猪较为晚熟;在肌纤维类型的组成方面。红肌纤维更有利于优良肉质特性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成年哺乳动物骨骼肌肌纤维类型根据肌球蛋白重链(MyHC)基因的多态性表达可分为MyHCⅠ、Ⅱa、Ⅱx和Ⅱb 4种类型。肌纤维类型在内因与外因共同作用下会发生转化,进而改变肌纤维类型组成。肌纤维类型组成与肌肉品质有着密切关系。肌纤维类型组成不同,宰后肌肉感官品质不同,感官品质进一步决定肌肉的风味及口感。猪是重要产肉经济动物,深入了解影响猪肌肉肌纤维类型组成的因素有助于人们对猪肌肉品质进行有效调控。文章综述了遗传、生长阶段、环境温度、营养、添加剂等因素对猪肌肉肌纤维类型组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选用荣昌(RC)猪和杜×长×大(DLY)杂交猪为试验动物,采用相对定量RTPCR测定10~120kg体质量时背最长肌中I、2a、2x和2b4种MyHC的基因表达,以探讨猪背最长肌肌纤维类型的发育性变化,并分析品种及营养对它的影响特点。结果表明:(1)10~20始,2个品种的背最长肌肌纤维类型的百分组成发生显著改变,MyHCI和2x型纤维比例显著降低,而2b型纤维比例显著提高;(2)20~120kg,背最长肌肌纤维的变化规律因品种和纤维类型而异,除MyHC2b外,2个品种的MyHCI、2a和2x型肌纤维的发育规律存在一定差异;(3)背最长肌肌纤维类型的百分组成在10~50kg阶段未见品种间显著差异,但在80kg,RC猪的MyHC2b型纤维比例显著低于DLY猪,而2a型纤维比例则正好相反;(4)饲粮营养水平对2个品种猪背最长肌肌纤维类型的百分组成均无显著影响。以上结果提示,2个品种的背最长肌肌纤维类型的发育性规律及组成存在差异,且纤维组成差异主要表现在80kg,RC猪的MyHC2b型纤维比例显著低于DLY猪,可能与其优良肉质相关。  相似文献   

10.
哺乳动物骨骼肌的肌纤维可根据肌动球蛋白腺苷三磷酸酶(ATP酶)染色,分成Ⅰ型为红肌纤维又称慢缩纤维,ⅡA型为浅红肌纤维又称中间快缩纤维,ⅡB型为白肌纤维又称快缩纤维,分别适应不同的生理功能[1]。Peter[2]依据肌纤维的代谢特征将其分别归属于琥珀酸脱氢酶反应区分的慢缩氧化型(SO型)、快缩氧化糖酵解型(FOG型)和快缩糖酵解型(FG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四唑氧化还原酶染色技术也是国外学者用于区分骨骼肌纤维结构的重要方法之一[3],该方法简便易行,能够依据骨骼肌纤维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功能代谢以及组织化学反应,也可将其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