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旨在监测湖北省生猪屠宰场中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 PRV)的流行情况。采集2020—2022年湖北省4个区域(鄂东、鄂北、鄂西、鄂中)共9个县市不同规模屠宰场的1 795份血液样品和2 081份肺样品(肺、肺门淋巴结),分别使用靶向PRV gE基因的ELISA和PCR方法检测血清中的抗体和肺样品中的病原,同时对阳性样品进行病原分离鉴定、全基因组测序和遗传进化分析。血清学检测结果显示,共有104份样品为阳性,平均阳性检出率为5.79%。病原学检测结果显示,共有82份样品为阳性,平均阳性检出率为3.94%。按不同因素对检出率进行分析,显示抗体和病原都在春季检出率最高,分别为18.57%和9.74%;湖北省东部的抗体检出率最高(10.77%),中部的病原检出率最高(4.93%);A类小型屠宰场的病原和抗体检出率都显著高于其他3个类型,分别为16.28%和6.01%。从病原阳性样品中共分离到PRV 17株,经全基因组和gB、gC、gE基因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均属于基因Ⅱ型变异株,与Bartha、NIA-3、Becker等早期国外分离株处于不同的遗传进化分支。其中H...  相似文献   

2.
野猪是多种重要动物疫病的天然宿主,为了解2021—2022年期间南京市野猪疫病感染情况、基因型及遗传变异特征,为野猪疫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在江苏省南京市共采集30头野猪的76份样品,其中30份全血样品、30份血清样品、6份粪便样品和10份组织样品(心脏、肝脏、脾脏、肺脏和肾脏组织的混合样品)用于开展猪瘟病毒(CSFV)、非洲猪瘟病毒(ASF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伪狂犬病病毒(PRV)、口蹄疫病毒(FMDV)、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猪圆环病毒2型(PCV2)和猪圆环病毒3型(PCV3)的病毒核酸及抗体检测。不同样品PCR检测结果显示,30头野猪中有12头PCV3阳性,阳性率为40%;PCV2阳性率为6.7%;其余病原核酸检测均为阴性。在PCV2检测阳性的野猪样品中成功获得2条PCV2全基因组序列,且均属于PCV2d基因亚型。血清抗体检测结果显示,野猪PCV3、PCV2、PRV gB、PRRSV、PEDV和FMDV A型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3%、30%、30%、3.3%、3.3%和6.7%;所有野猪CSFV、ASFV、PRV gE抗体和FMDV O型抗体检测均...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河南省不同区域、不同场点、不同群体猪伪狂犬病病毒感染情况,2020年11月至2021年10月从河南省18地市253个不同规模场点采集血液样品9 540份,从河南省不同区域的猪场、屠宰场和无害化处理厂采集组织样品1 649份,采用PRV gE血清抗体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抗体,采用荧光PCR检测组织样品中的PRV核酸,并对部分阳性样品进行gE全基因扩增、测序和遗传变异分析。血清学检测结果显示,河南省不同区域存在不同程度的猪伪狂犬病病毒感染,gE抗体的平均个体阳性率为26.03%,场群阳性率为54.15%;不同场群中商品代养殖场的平均个体阳性率和场群阳性率均最高,不同生长阶段的猪群中,保育猪的个体阳性率最高,且冬季的个体阳性率最高。病原学检测结果显示,共检出54份病毒核酸阳性,平均个体阳性率为3.27%,对其中的4株PRV进行测序和遗传进化分析,4株gE基因序列之间核苷酸同源性为99.5%~99.9%,与国内经典株同源性为99.2%~99.5%,与国内流行变异毒株同源性为99.6%~99.9%,同属于GenotypeⅡ群,均为变异毒株。河南省猪场PRV的感染较为普遍,且流行毒株为变...  相似文献   

4.
《中国兽医学报》2019,(8):1448-1452
为了解贵州省猪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的分子流行病学状况,本试验对贵州省16个规模化猪场2016-2017年间采集的1430份血液样品进行PRV gE/gB抗体ELISA和PCR检测,并对PCR检测呈阳性的部分样品进行gE基因的克隆、测序及分析。结果表明,共检出PRV gE抗体阳性样品27份,其中PRV在保育猪中的gB抗体阳性率为90.35%,相对保护力较为薄弱,野毒检出率最高;克隆测序得到的4株PRV gE基因序列中,株间核苷酸同源性为99.6%~99.9%,氨基酸同源性为99.1%~99.8%;遗传进化树分析得出检测毒株与GenBank上已公布的变异毒株序列同属一个较大而独立的分支。试验为了解和研究PRV贵州流行株的分子流行状况及变异特征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给人感染伪狂犬病病毒(PRV)来源分析及其感染机理研究提供相关信息,对一例疑似感染PRV患者的血清、脑脊液、拭子及其工作猪场的病猪血清、组织等样品进行病原学、血清学检测及病毒分离,对其工作猪场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并采集患者同事血清样品进行PRV抗体检测。结果显示:病人样品经数字PCR检测均为PRV核酸阳性;病人发病后5~90 d内的血清样品均为PRV gB抗体阳性,gE抗体发病后18 d转为阳性并一直持续到发病后90 d;病人同事均未表现临床症状,其血清样品PRV gB抗体阳性率为22.2%,gE抗体均为阴性;从病人工作猪场的病猪样品中分离到PRV,且样品经荧光定量PCR核酸检测及ELISA抗体检测均检出阳性;病人工作猪场为PRV阳性场,病人及PRV gB抗体阳性同事均有直接接触病猪史。结果表明,患者感染的PRV来自其工作猪场猪群的可能性较大,人感染后表现出和动物感染相似的抗体消长规律。PRV对公共卫生的影响及其感染机制需进一步关注和研究。  相似文献   

6.
《养猪》2016,(1)
研究旨在分析广东、广西地区2015年1—10月份腹泻仔猪群中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猪伪狂犬病病毒(PRV)发病情况和流行特征,以便为今后的防控提供理论数据。分别采用RT-PCR检测PEDV、用Nano PCR方法检测PRV,对2015年1—10月份广东、广西地区7个地市临床送检的56份组织样品(包括心、肝、脾、肺、肾、淋巴等,其中有35份含有小肠样品)进行病原核酸检测。病原核酸检测结果显示:PEDV的阳性率为14.28%,PRV的阳性率为53.6%;PEDV与PRV混合感染率为8.57%。对PEDV阳性样品的S1基因进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研究获得PEDV阳性样品的S1基因与2015年广东分离的CH-HGC-01-2015的亲缘关系较近。由此可见,广东、广西地区PRV发病率较高,PEDV的发展呈新的流行态势,并且存在PEDV和PRV的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7.
《畜牧与兽医》2016,(8):76-79
为了解我国规模化猪场猪伪狂犬病毒(PRV)野毒感染情况,对2012年1月—2015年8月送检的16个省(直辖市)包括240个规模化猪场的7 443份血清样品进行PRV gp I(gE)抗体的检测。结果显示:送检样品中PRVgp I(g E)抗体阳性率在2012年、2013年、2014年和2015年8月份前分别为39.4%,39.6%,43.8%和50.8%。对不同生长阶段的猪群检测结果分析表明,不同生长阶段猪群PRV野毒抗体阳性率差异明显,后备母猪和公猪的PRV gpI(gE)的阳性率偏高;不同季度送检的血清PRV野毒抗体阳性率也有差异。送检样品的规模化养猪场使用的猪伪狂犬疫苗均是gE基因缺失的活疫苗,因此,gE抗体阳性的猪场可以判定为PRV野毒感染阳性场。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广西崇左市伪狂犬病(PR)免疫情况和伪狂犬病毒(PRV)野毒感染及分布情况,于2018年从崇左市内53个不同规模的猪场共采集猪血清样品1 222份,通过ELISA方法检测伪狂犬病免疫抗体和野毒感染抗体。结果显示:崇左PRV gB蛋白免疫抗体阳性1 096份,阳性率为89.69%;PRV野毒感染抗体阳性200份,阳性率为16.37%;PRV野毒感染猪场阳性20个,猪场阳性率为37.74%(20/53)。按小、中、大规模猪场统计:gE蛋白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7.39%(132/482)、11.48%(65/566)、1.72%(3/174);PRV gE蛋白抗体阳性猪场率分别为44.83%(13/29)、33.33%(6/18)、16.67%(1/6)。本次监测结果说明:崇左市规模猪场PRV免疫效果好,但部分规模猪场,特别是小规模猪场已经普遍存在PRV野毒感染。  相似文献   

9.
广西牛羊赤羽病和蓝舌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赤羽病病毒(AKAV)和蓝舌病病毒(BTV)2种虫媒病毒(Arbovirus)在广西的流行与分布情况,本研究对采集自2010年~2011年广西11市的706份牛、羊血清样品进行检测,共检测出AKAV抗体阳性样品382份,总阳性率为54.11%.其中山羊血清82份,阳性率为28.37%(82/289);牛血清300份,阳性率为71.94%(300/417).BTV抗体阳性样品279份,总阳性率为39.52%.其中山羊血清95份,阳性率为32.87%(95/289),牛血清样品184份,阳性率44.12%(184/417).同时检测出2种虫媒病毒抗体185份,占样品总数的26.20%.本研究结果表明2种虫媒病毒在广西广泛流行,并首次证明广西存在AKAV的感染.  相似文献   

10.
《养猪》2016,(5)
为了解2014年2月至2016年4月新疆北疆地区猪伪狂犬病病毒野毒感染情况,试验从北疆地区的17个规模化猪场(克拉玛依、沙湾、石河子、玛纳斯4个不同区域)采集血样932份,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猪伪狂犬病病毒g E蛋白抗体水平,结果发现有139份阳性血清,平均阳性率为14.91%。对4个不同区域PRV g E蛋白抗体分析发现,玛纳斯区域的平均阳性率最高,为18.27%。试验对猪场的PRV g E蛋白抗体检测呈阳性的个体进行分析发现,玛纳斯区域的阳性个体平均S/N值最大,为0.269 1。研究表明,虽然北疆地区PRV g E蛋白抗体阳性率较低,但各猪场普遍存在PRV,希望该试验对北疆乃至全疆各猪场PR的预防和净化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畜牧与兽医》2019,(12):101-105
为了解吉林省牛病毒性腹泻(BVD)、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牛呼吸道合胞体病(BRS)的流行及其病原混合感染情况,在吉林省的9个地区随机采集了325份血清样品,采用ELISA血清抗体检测试剂盒与新型纳米PCR方法检测所采集样品。结果显示,ELISA检测BVDV抗体阳性243份,阳性率为74.77%,IBRV抗体阳性186份,阳性率为57.23%,BRSV抗体阳性90份,阳性率为27.69%,BVDV与IBRV混合感染率为31.69%;BVDV与BRSV混合感染率为9.54%,IBRV与BRSV混合感染率为1.54%,3种病毒混合感染率为17.23%。采用纳米PCR方法检测所有血清显示,BVDV抗原阳性42份,阳性率12.92%,未检出IBRV抗原阳性;BRSV抗原阳性29份,阳性率8.92%。BVDV与BRSV混合感染率为1.85%。  相似文献   

12.
2018年伪狂犬病病毒的流行特征及其遗传变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了解当前伪狂犬病病毒(PRV)在我国猪群中的流行现状及其遗传变异情况,本研究利用PCR的方法对2018年1-12月来源于我国28个省、市、自治区的1 328份疑似猪伪狂犬病发病猪的组织样品开展了PRV-gE的检测及病毒的分离鉴定,同时针对所分离的病毒的gBgCgE基因进行PCR扩增和DNA测序,并展开遗传变异分析。结果显示,共有92份样品为PRV-gE基因检测阳性,阳性检出率为6.93%。从92份PRV-gE阳性样品分离到13株PRV。分别基于gB基因部分片段、gCgE基因进行遗传变异分析发现13株PRV与我国2012年以后流行的毒株(如HeN1等变异株)亲缘关系较近,而与2012年以前所分离的毒株(如Ea等经典毒株)的亲缘关系较远;此外,绝大多数中国分离株与国外分离毒株(如NIA-3、Bartha、Kaplan等)在遗传进化树中位于不同的进化分支;相对于国外分离株及国内早期流行的经典毒株而言,13株PRV分离株的gB、gC和gE蛋白中均存在许多特征性的氨基酸位点变异。本研究对于了解我国PRV流行现状及当前流行的PRV毒株的生物学特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猪伪狂犬病在规模化猪场的净化效果,采用ELISA对规模化猪场血清检测样品中猪伪狂犬病病毒gE抗体的水平进行判定。结果显示:净化前,3个规模化猪场共检测34份血清样品,其中猪伪狂犬病病毒g E抗体阳性3份,抗体阳性率达8.8%。采取净化措施后,3个猪场共检测34份血清样品,未检出猪伪狂犬病病毒gE阳性抗体,净化措施取得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旨在建立变异伪狂犬病病毒FJ-2012株gC蛋白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掌握不同猪场猪群的gC抗体水平情况。将FJ-2012株gC基因连接至pCzn1载体,转染至Arctic express(DE3)感受态细胞,IPTG诱导表达产物经SDS-PAGE和Western blot验证,通过矩阵法试验、临界值的确定、特异性试验、重复性和敏感性试验,建立PRV-gC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并对源于不同猪场的280份血清进行PRV-gC抗体检测。结果表明,成功表达获得FJ-2012株pCzn1-gC重组蛋白;建立的间接ELISA方法的最佳抗原包被浓度为10 μg·mL-1和最佳样品血清稀释比例为1∶50,阴性和阳性判定的OD650 nm临界值为0.406~0.438,介于之间的判定为可疑;临床检测结果显示,120份盲样猪血清PRV-gC抗体阳性率为91.67%、PRV-gB抗体阳性率为95.00%,两种抗体检测结果的整体符合率为95.83%;PR不稳定的猪场血样PRV-gC抗体阳性率为96.25%(77/80),而PRV已净化的种猪场血样PRV-gC抗体阳性率为78.75%(63/80)。因此,建立的PRV变异株gC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为临床猪血清抗体检测提供了特异、灵敏和稳定的技术,也为开展变异PRV血清学调查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吉林省牛病毒性腹泻的流行情况,试验采用纳米PCR检测技术和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抗体ELISA检测试剂盒对吉林省部分省界地区BVDV进行病原和血清抗体流行病学调查。对BVDV 5′-UTR扩增,对扩增出的部分序列进行测序,构建系统遗传进化树。结果表明:在635份血清样品中,ELISA检测抗体阳性397份,阳性率为62.52%。对血清样品及临床组织病料采用纳米PCR方法进行检测,共检测出150份阳性样品(其中血清122份、临床组织病料28份),BVDV阳性率为19.21%。在辽宁省省界地区(四平市、梨树县、东丰县、梅河口市)的BVDV血清抗体阳性率较高,吉林市、丰满区较低。吉林省北部的宁江区、扶余市、榆树市及南部地区的东丰县、柳河县的BVDV抗原阳性率高于东部延边州地区(敦化市、延吉市)及西部地区(白城市),中部地区(吉林市、丰满区)的BVDV抗原阳性率较高。对10份阳性样品的PCR产物进行测序分析,结果牛群中流行毒株均为BVDV 1型,与BVDV JL-1株同源性最高,为吉林省主要流行强毒株。说明吉林省检测地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BVDV感染情况。  相似文献   

16.
为了调查云南楚雄地区猪伪狂犬病病毒(PRV)野毒株感染的阳性率,从楚雄地区3个规模化养殖场以及18个散养户随机采集360份血清,采用间接ELISA方法对血清样本进行PRVgE抗体的检测。结果表明:360份猪血清中抗PRV抗体阳性率为35.00%。规模化猪场的196份样品中,阳性47份,阳性率为23.98%;散养户共164份样品,阳性79份,阳性率为48.17%。说明楚雄地区散养户饲养猪只PRV阳性率较规模化猪场高。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种猪场公猪感染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野毒和精液中PRV散毒情况,自2016年10月至2018年3月,我们对河南省22家猪场的219头杜洛克公猪的血清进行了PRV野毒g E抗体检测,同时对这219头公猪相对应的219份杜洛克精液样本进行PRV-g E基因的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结果显示:这22家猪场中有2家猪场的公猪PRV野毒g E抗体和精液中PRV-g E基因的PCR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在20家PRV野毒g E抗体检测阳性的猪场中,PRV野毒感染率最低为44.44%,最高为100%;在22家猪场中,公猪PRV野毒平均感染率为79.45%,精液中通过PCR可检测到PRV野毒的平均比例为20.55%;在PRV野毒g E抗体检测结果为阳性的公猪中,25.86%的公猪可通过PCR方法检测证明其精液携带PRV的野毒。结果说明河南省受调查猪场公猪感染PRV比率较高,但PRV野毒g E抗体阳性的公猪通过PCR技术能在精液中检测到阳性的比率较低。  相似文献   

18.
为了监测我国规模化猪场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野毒感染情况,本研究采用伪狂犬g E抗体ELISA检测试剂盒对2012年2月~2017年7月送检的我国11个省份925个规模化猪场的44809份猪血清样品进行PRV野毒抗体检测。结果显示,925个猪场中有508个野毒阳性猪场,占检测猪场总数的54.91%,检出9153份阳性猪血清,平均阳性率为20.42%。其中种猪的野毒感染情况最明显,检出率较高,阳性率为23.19%;育肥猪的阳性检出率最低为17.22%。调查表明,我国规模化猪场猪群中仍存在PRV野毒感染。同时,本调查分析了不同地区、不同日龄猪的PRV野毒感染情况及该病的流行趋势,为我国伪狂犬病的净化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9.
为调查规模化猪场中戊型肝炎病毒(HEV)感染和流行特征,首先在4个猪场采集血样80份,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榆测抗-HEV IgG抗体.在此基础上,作者于2007-2009年采集规模化猪场肛拭子样品415份,及规模化猪场送检的临床病猪肝脏样品135份,应用巢式PCR(RT-nPCR)方法进行HEV RNA检测,将PCR扩增产物测序,利用Neighbour-joining法进行进化分析.结果:4个猪场80份血清中HEV阳性血清56份,抗-HEV抗体阳件率高达60.0%以上.8个规模化猪场中有5个猪场的肛拭子检测到HEV,肛拭子阳性率8.43%(35/415);从临床送榆的发病猪采集的肝脏样品中HEV阳性率为15.55%(21/135);HEV RNA最早检出日龄为7 d,最晚检出日龄为84 d.遗传进化分析表明:测序的38株阳性毒株之间同源性为92%~100%,均属于HEV基因4型.其中,从肛拭子中分离的毒株(FJ445406)与猪源毒株DQ279091株处在同一分支上;而肝脏中分离的毒株(GQ202266.1)和人源毒株处在一个亚支,属于4型巾的同一亚型,表明该毒株与人源毒株亲缘关系较近.本研究表明华中地Ⅸ猪群中普遍存在HEV感染,阳性率较高.本研究为规模化猪场HEV的防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华东六省猪伪狂犬病病毒(PRV)感染情况,对2017年华东地区6个省份310家猪场送检的10 179份猪血清样品,应用PRV gE-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进行感染抗体检测。结果显示:248 家猪场被检出PRV gE阳性抗体,场群阳性率为80.00%(248/310);4 546份血清样本被检出PRV gE抗体阳性,样本阳性率为44.66%(4 546/10 179)。对不同季节和不同饲养阶段样品的PRV gE抗体阳性率进行统计发现:春季样品阳性率最高,冬季偏低;种母猪样本阳性率最高,为60.59%,其次是经产母猪,种公猪最低。结果表明,华东六省猪群PRV野毒感染较为严重,尤其是母猪群。因此,这些省份应加大猪伪狂犬病的综合防控力度,重点关注种母猪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