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病原特性禽腺病毒(FADV)属于腺病毒科禽腺病毒属,是一种无囊膜的双链DNA病毒,是常见的家禽传染病病原。禽腺病毒种类繁多,多种家禽和野禽均可感染,常为混合感染时的条件性病原,有时也为原发性病原,对养禽业的危害十分严重。1.1病毒分类根据群特异性抗原的不同,禽腺病毒可分为三个群:I群禽腺病毒具有共同的群抗原,  相似文献   

2.
<正>禽安卡拉病(Angraradisease)是I亚群腺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类疫病的总称,病症类似包涵体肝炎,又叫心包积液综合征(Hydropericardiumsyndrome,HPS)。1987年3月,因在巴基斯坦卡拉奇的安卡拉地区内鸡场暴发流行而得名,该病已在我国多地肉鸡群、育成蛋鸡群暴发,可引起鸡群极高的死亡率,给养鸡业造成极高的经济损失。一、病原生物学特性禽安卡拉病为腺病毒感染所导致,属于腺病毒科禽腺病毒属。腺病毒是一大类病毒,分成三个群,I  相似文献   

3.
I群禽腺病毒江苏分离株(FAVI-JS)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形态学、致细胞病变和序列比较等对一株疑为I群禽腺病毒江苏分离株FAVI_JS进行了鉴定 ,试验结果表明 :该病毒为球形、无囊膜、二十面体对称 ,直径为 70nm~ 80nm ;不具有凝集鸡、鸭、鹅红细胞的能力但可以凝集大鼠红细胞。在鸡胚肾细胞 (CEK)上可致细胞变圆 ,折光性增强等病变 ;通过PCR方法扩增出的FAVI_JSL、R、ITR三个片段 ,经过测序分析并与GenBank上发表的属于血清I型的CELO病毒、FAV_1、FAV_A和血清 8型的禽腺病毒 (FAV_8)全基因组的相应序列比较 ,FAVI_JS与I群禽腺病毒各毒株在三个片段上同源性都很高 ,其中与血清I型的同源性高达 96 %以上 ,在根据对遗传上具有重要意义的ITR序列绘制的遗传进行树分析 ,FAVI_JS与Ⅲ群禽腺病毒EDS、Y81G4株明显属于不同的分支 ,而与群禽腺病毒 ,特别是与血清I型的禽腺病毒更接近 ,这些结果证明 ,FAVI_JS确为I群禽腺病毒  相似文献   

4.
2016年5月份江苏省徐州市一养鸡场突发疑似鸡安卡拉病,并蔓延到周边地区。为了确诊该地区养鸡场鸡所发生疾病,并研究病毒分离株的基因遗传进化情况,试验根据鸡安卡拉病所属禽腺病毒(FAV)的相关基因组设计引物,建立鸡安卡拉病的PCR诊断方法。用鸡胚接种的方法进行病毒分离,并将分离出的病毒在SPF鸡上攻毒成功复制出该病例,获得鸡安卡拉病徐州株(SN2016),将SN2016株与国内其他毒株的Hexon基因进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表明:徐州地区该养鸡场发生的疾病为鸡安卡拉病,从该养鸡场分离出的鸡安卡拉病徐州株SN2016属于Ⅰ群禽腺病毒C基因型,与我国主要流行的FAV-C毒株(KT899324、FAU26221、NC_015323、HQ709228、EU931692、HE608152、KU587519)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最高,为95.8%~100%,与血清4型参考株在同一进化分支上。说明试验建立的PCR检测方法特异性良好,徐州地区该养鸡场发生的疾病是安卡拉病,分离株SN2016株的血清型为Ⅰ群禽腺病毒C基因型。  相似文献   

5.
群禽腺病毒感染主要引起禽包涵体肝炎、心包积液综合征等,具有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的特点,给我国禽养殖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Ⅰ群禽腺病毒分为12种血清型,各血清型之间不仅能交叉感染,还能与其他禽类致病微生物发生混合感染而且各个血清型之间交叉保护很弱甚至没有,给Ⅰ群禽腺病毒病诊断和疫苗研发带来很多困难。文章对Ⅰ群禽腺病毒的分离鉴定、实验室检测以及疫苗研发最新进展进行综述,为Ⅰ群禽腺病毒检测方法和疫苗研发提出提供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从蛋鸡养殖场采集疑似"心包积水-肝炎综合症"蛋鸡的肝脏,分离病毒,处理后接种于SPF鸡胚。应用PCR方法扩增Ⅰ群腺病毒hexon基因并进行序列分析;将分离的病毒感染30日龄健康雏鸡,观察感染后鸡群临床症状和病死鸡病理变化。结果显示:分离的3株禽腺病毒病毒基因同源性为100%;与Ⅰ群腺病毒血清4型同源性为99.8%;与Ⅱ群禽腺病毒和Ⅲ群禽腺病毒同源性为43.1%~78.6%;病毒感染雏鸡后,第3 d出现鸡只死亡,第5 d达到死亡高峰期,整个试验阶段鸡只死亡率达到60%,解剖、死亡鸡可见典型心包积液-包涵体肝炎症状,肾细胞中出现空泡和坏死。结果表明,本研究成功分离1株Ⅰ群腺病毒,命名为Ⅰ群腺病毒湖北株。  相似文献   

7.
为获得禽腺病毒毒株,将临床疑似Ⅰ群禽腺病毒感染病例的肝组织,通过接种SPF鸡胚进行病毒分离,用PCR方法对分离产物进行扩增,将PCR产物进行序列测定,对测定的序列在NCBI网上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从病料可分离出病毒,用PCR方法特异性地扩增出了与设计片段大小相一致的片段,序列分析表明,分离株序列与禽腺病毒SD1-15分离株序列同源性99%,说明分离株为Ⅰ群禽腺病毒血清4型。  相似文献   

8.
正笔者近期走访河北各地养殖客户,发现商品代蛋鸡腺病毒的感染发病率明显增高,给部分养殖朋友造成了一定的损失。借此机会,笔者针对家禽的腺病毒做个简单的解析,并分享一下成功的治疗方案,以供各位养殖朋友参考。1禽腺病毒简介禽腺病毒共分为3个群,其中I群血清型众多,可以感染多种禽类,能够造成心包积液、包涵体肝炎等  相似文献   

9.
禽腺病毒血清4型吉林株的分离鉴定与遗传变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吉林地区送检的疑似禽腺病毒感染样品进行了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并对检测为阳性的样品进行病毒分离鉴定,共得到61个I型禽腺病毒流行毒株。对hexon基因进行的PCR扩增,获得长度为1 414,1 786,1 670bp的基因片段。通过测序分析发现,吉林地区禽腺病毒流行毒株基因型由B型变化为C型,血清型4型。根据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本次获得的3个分离株与禽腺病毒4型标准毒株ON1株的核苷酸序列相似性较高,达到了99.1%。  相似文献   

10.
<正>腺病毒是全世界家禽和野禽常见的传染病原。许多腺病毒可在健康禽体内复制,症状非常轻微或不表现感染症状,但有一些因素,特别是并发感染时,腺病毒可成为条件性病原。根据血清学关系,禽腺病毒可以分为12个血清型(FAdV 1-12)。而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CTV)将禽腺病毒的12个血清型分为5个亚群(FAdV A-E)。I群禽腺病毒在中国鸡群中发病率非常之高,且呈逐年上升趋势,且在水禽中也有发病的报道。主要造  相似文献   

11.
正禽腺病毒是全球家禽和野禽常见的传染病病原之一。多数禽腺病毒可在健康禽体内存在并复制,不表现临床症状或症状非常轻微,但可成为混合感染时的条件性病原;腺病毒有时也可作为原发性病原,并引起禽类的多种病症〔1〕。禽腺病毒可分为三个群:I群可分为A、B、C、D、E 5个种和12个血清型,可引起鸡、鸭、鹅等多种家禽或野禽的临床和病理症候群包括心包积水、肝炎、再生障碍性贫血、出血、轻度呼吸道疾病和产蛋量减少等,形成鸡  相似文献   

12.
Ⅰ群禽腺病毒分离鉴定及hexon基因的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调查禽腺病毒的感染状况,2008—2010年从广西南宁市活禽市场采集样品259份,通过SPF鸡胚传代增殖,经PCR鉴定,92份为禽腺病毒阳性,阳性率为35.5%(92/259)。选取不同年份的8株进行免疫琼脂扩散、血凝性、致细胞病变、形态学和鸡胚致病性试验。结果:8株均与Ⅰ群禽腺病毒阳性血清反应,不能凝集鸡红细胞,病毒粒子具有腺病毒典型特征,可致鸡胚肝细胞变圆、折光性增强,使鸡胚发育不良。将克隆的8株hexon基因进行序列比对及遗传进化分析,显示均与Ⅰ群禽腺病毒同源性最高,亲缘关系最近。结果表明,8株分离株均为Ⅰ群禽腺病毒。  相似文献   

13.
曹昳 《当代畜牧》2024,(1):9-11
通过对疑似感染鹅呼肠孤病毒的病鹅进行实验室检测,有利于对该病的早期确诊,及时采取防控措施。取有典型病理变化的病鹅肝或脾脏组织,采用RT-PCR检测鹅呼肠孤病毒和禽流感病毒,采用I群禽腺病毒通用型二温式PCR方法检测腺病毒,对呼肠孤病毒阳性者进行病毒扩增片段测序。结果鹅呼肠孤病毒测序结果为阳性。I群禽腺病毒和禽流感病毒检测无特异性条带,为阴性。本病例确诊为鹅新型呼肠孤病毒感染。  相似文献   

14.
为了阐明Ⅰ群禽腺病毒在我国部分地区鸡群的感染状况,对2015年10月~2016年10月采集自山东、河北等鸡场疑似禽腺病毒感染病鸡的肝脏样品,通过病毒分离、PCR、动物回归试验等进行分离鉴定,最终鉴定出11株血清4型禽腺病毒。根据Gen Bank上发表的Ⅰ群禽腺病毒(FAd VⅠ)Hexon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对分离的11个毒株测序,并与其他血清型参考毒株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分离的11株FAd V同源性高达99.7%以上,与FAd V-4参考毒株的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在98.3%~99.7%之间,与FAd V-10血清型序列同源性较近,为97.2%,而与FAd V-5、FAd V-8血清型同源性较低,仅在66.4%~87.2%之间。研究结果为FAd V的防控和新疫苗研发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鸡包涵体肝炎病原检测及病理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取临床疑似鸡包涵体肝炎病例的肝组织,接种SPF鸡胚获取尿囊液,对获取的尿囊液进行PCR扩增和基因测序分析,成功分离并鉴定出1株鸡包涵体肝炎病毒,同时对送检病例采样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将病死鸡肝组织研磨后,经尿囊腔接种9日龄的SPF鸡胚,用获得的尿囊液提取病毒DNA,成功获得DNA模板。根据已发表的Ⅰ群禽腺病毒hexon全基因的保守区域设计并合成1对引物,用这对引物对病毒的DNA模板进行PCR扩增,结果扩增出与目的基因大小一致的片段。病理学观察见肝组织淤血,细胞核浓缩,发生坏死,核内出现包涵体,伴有脂肪变性。测序分析表明,分离株与Ⅰ群禽腺病毒中血清4型相似性为98.6%,与其他血清型的相似性为68.7%~96.9%,与Ⅱ群禽腺病毒的鸡出血性肠炎病毒和Ⅲ群禽腺病毒的减蛋综合征病毒的相似性为44.6%,最终确定分离病毒为Ⅰ群禽腺病毒,为进一步鉴定和分离Ⅰ群禽腺病毒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正>腺病毒感染是普遍的,需要注意的是,Ⅰ群禽腺病毒感染当中的包涵体肝炎不是一个多发病,常常需要在应激和其他病原感染存在的情况下发生。追踪至一个种鸡源或者污染疫苗,对该病毒感染有一定的诊断价值。1禽腺病毒的类别禽腺病毒的类别主要分为三群:Ⅰ群禽腺病毒,宿主包括鸡、火鸡、鸭、鹅、鸽、多种野禽等;主要病种包括心包积液-肝炎综合征(HS)、包涵体肝炎(IBH)。  相似文献   

17.
正鸡Ⅰ群腺病毒(FAV-Ⅰ)为腺病毒科,禽腺病毒属病毒,广泛存在于多种家禽的眼睛、上呼吸道及消化道内,大多数呈隐性感染或与其他疾病共同作用引起家禽发病或死亡[1]。2015年以来在我国北方鸡群内流行一种以心包积液、肝脏肿大出血为特征的疾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经研究证实为腺病毒感染,俗称安卡拉病,也称心包积液综合征。本病毒属于禽腺病毒Ⅰ群血清4型,与包涵体肝炎都属于Ⅰ亚群禽腺病毒。主要感染1~3周龄商  相似文献   

18.
利用3对引物(A、B、C)分别进行I群禽腺病毒的12个血清型毒株的Hexon全基因序列PCR扩增,并进行序列测定和PCR—RFLP分析,通过DNAStar软件和MEGA软件进行序列分析并绘制遗传发育进化树。结果显示,Hexon基因全长为2800左右个核苷酸,编码约940个氨基酸,不同血清型之间的同源性为75.2%~99.5%,变异范围是0.0%~24.3%。推导的氨基酸同源性为20.7%~98.8%,差异性为0.0%~24.2%。12个血清型之间Hexon全基因序列信息用来评价I群禽腺病毒家族的种系发育关系,构建的进化树显示出5个主要的分支。选用限制性内切酶HaeⅡ,利用存在差异的Hexon序列片段D特异性可以有效区分大部分血清型。结果表明,获得了I群禽腺病毒12个血清型不同毒株的Hexon全基因序列并进行了分子进化分析,同时结合12个血清型PCR—RFLP分析,为进一步分析鉴别I群禽腺病毒不同血清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根据禽腺病毒 CELO株的基因序列 ,设计合成了 1对引物 :上游引物为 5′-CCCTCCCACCGC-TAACCA-3′,下游引物为 5′-CACGTTGCCCTTATCTTGC-3′。用这对引物对 群禽腺病毒中 1 2个血清型病毒和 1 9个分离野毒株、 群 4个血清型病毒、 群禽腺病毒株的核酸模板进行了 PCR扩增 ,结果均特异性地扩增出了与设计片段大小相一致的 4 2 1 bp片段 ,而对其他 5种禽病病原体和哺乳动物腺病毒血清 2型核酸模板的扩增均为阴性。该 PCR能检出 1 fg禽腺病毒 DNA模板  相似文献   

20.
1病原
  鸡腺病毒属于腺病毒科的I群禽腺病毒,病毒粒子的直径为70~90nm,无囊膜。病毒的核酸为双股DNA,核内复制,产生嗜碱性包涵体。I群禽腺病毒的血清型较多,已报道从病鸡中分离到12个以上血清型。一般认为8,2,3,6,7,5各血清型毒株病原性较强。但用所有不同血清型的毒株接种健康鸡,均可侵害其肝脏,并在肝细胞中形成核内包涵体。该病毒对热稳定,对紫外线、阳光及一般消毒药品均有一定的抵抗力。甲醛,100%乙醇、酒精和碘的混合剂对其有灭活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