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2019年5月份以来,山东省各地蛋鸡场送诊的疑似鸡马立克病(Marek's disease,MD)的临床病例明显增多,为明确诊断并探究其发病原因,本试验采用病理剖检、组织病理学观察、病毒分离鉴定等实验室诊断方法进行综合诊断并对分离毒株的分子生物学特性进行分析。剖检病死鸡的心脏、肝脏、肺脏、肾脏表面均见灰白色肿瘤病灶,脾脏颜色变淡、显著肿大。镜检发现在各器官组织内浸润性生长的肿瘤组织为大小不等的淋巴样瘤细胞并多见核分裂象。分离到3株马立克病病毒(MDV),分别命名为SDHZ1、SDLC1、SDTA1,采用PCR方法扩增分离毒株的Meq、gE及gI基因,并与参考毒株相应序列比对,结果显示分离毒株的Meq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在77E、80Y、115A和176R位点均有相同的氨基酸突变,与中国的参考强毒株GX0101、Js201801相同,且Meq基因编码的氨基酸的176位氨基酸突变(P→R)改变了原有的Pro重复序列,这可能与vvMDV的毒力有关。分离毒株MDVs与已报道的中国毒株的gE和gI基因突变位置相同,具有明显的地域性遗传特点。经过遗传进化分析,分离株MDVs与GX0101的同源性最高,属血清1型MDV且极有可能是超强毒株。但MDV分离株的致病性及鸡群免疫失败的原因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国内鸡群马立克病毒(MDV)流行毒株的分子特征,采用细胞培养法对马立克病疑似病鸡抗凝血进行MDV分离,间接荧光法鉴定MDV血清型,PCR扩增分离病毒的meq和pp38两个主要致病基因,所得序列与MDV参考毒株的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结果显示,共分离鉴定出2株MDV I型毒株,分别命名为JS0316和JS0424。meq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结果显示,2个MDV分离株缺乏弱毒疫苗株的特征(A71S、P194-),具有MDV强毒分离株的分子特征(D80Y、V115A、T139A、P176R和P217A)。同时,JS0316 Meq蛋白出现Q93R和V123A突变,pp38蛋白出现L98I和F240S突变,而JS0424 Meq蛋白出现P217T突变,pp38蛋白出现W67G和V210A突变。因此,2株MDV均具有国内流行强毒株的分子特征,同时存在新的基因突变。  相似文献   

3.
采用细胞培养和免疫荧光试验从河南某种鸡场已免疫马立克氏病疫苗的产蛋期发病肉种鸡中成功分离到一株马立克氏病病毒,命名为MDV/He N15。用PCR方法对其pp38、meq和g B基因进行序列分析,与Gen Bank参考序列比较发现,分离株meq和pp38基因与Ⅰ型MDV毒株的同源性分别达到99.0%~99.8%和99.8%~100%,g B基因序列与参考株GX0101序列完全一致,基因上具有强毒特征。表明在免疫过疫苗的鸡群中仍然存在MDV强毒感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ALV与MDV混合感染造成鸡群临床肿瘤暴发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7年11月,广西某公司两个商品鸡群出现鸡只食欲不振、排绿色粪便症状。病鸡解剖发现内脏有肿瘤发生,采集肿瘤组织和外周血淋巴细胞分别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病毒分离以及PCR鉴定,结果显示两批鸡均为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vian leukosis virus sub-group J,ALV-J)与马立克氏病病毒(Marek′s disease virus,MDV)的混合感染。从每群发病鸡分别获得的2株ALV-J和2株MDV的基因序列测定与遗传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4株ALV-Jgp85基因相似性为100%,均与广西分离株GX15MM6-2的亲缘关系最近,而与NX0101的距离相对较远。4株MDV之间meq基因相似性为99.0%~99.9%,其中1株与MDV标准强毒GA在同一个分支,另外3株与广西分离的MDV超强毒GXY2、GX0101距离最近且在同一个分支,都具有MDV-1型强毒株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为构建缺失马立克氏病病毒(Mareks disease virus,MDV)Meq基因簇microRNAs(Meq-clustered miRNAs的突变株,本研究在vv MDV GX0101细菌人工染色体(bacterial artificial chromosome,BAC)克隆的基础上,采用Red/ET同源重组技术将Meq-clustered miRNAs的编码基因进行缺失突变,经PCR鉴定及序列分析证明Meq-cluster miRNAs序列成功缺失后,提取Δmeq-miRNAs BAC DNA,转染鸡胚成纤维细胞(CEF)进行病毒拯救,用SYBR GreenⅠqRT-PCR检测病毒体外增殖特性。结果表明成功拯救出缺失MDV Meq-clustered miRNAs基因的感染性BAC克隆株GX0101Δmeq-miRNAs,且该缺失株与亲本株GX0101BAC具有相似的增殖曲线,Meq-clustered miRNAs是MDV体外复制的非必需基因。MDV Meq-clustered miRNAs基因缺失感染性BAC克隆株的成功构建为进一步研究MDV Meq-clustered miRNAs在MDV致病和致肿瘤方面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采用细胞培养、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斑点杂交(Dotblot)的方法从我国不同地区发生肿瘤的病料中同时进行MDV和REV的分离和鉴定。在分离到的13株MDV野毒株中,有4株培养物既能在IFA中与REV的单抗反应,又可以用PCR扩增出REV的LTR;另有4株培养物能扩增出REV的LTR,但在IFA中却不与REV的单抗反应。结果表明我国MD肿瘤中存在着REV的共感染,且我国MDV某些野毒株的基因组中有可能已经整合进了REV的LTR序列。  相似文献   

7.
旨在了解国内鸡群马立克病病毒(MDV)和禽网状内皮增生病病毒(REV)的混合感染及自然重组状况,探讨两种病原的基因重组对MDV病原学特性的潜在影响及危害。利用PCR扩增、序列测定及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对来自河南商品蛋鸡群的17个MDV分离株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其中两个毒株HNGS206和HNXZ103的病毒基因组中存在REV—LTR的重组插入。进一步的IFA结果显示,HNGS206和HNXZ103并非MDV与REV的自然重组流行毒株,这两个毒株基因组中LTR的插入发生于临床病例鸡混合感染后的病毒分离及传代培养过程中。结果提示,虽然目前国内鸡群中MDV和REV的混合感染较为普遍,但MDV与REV自然重组毒株的流行状况仍需要进一步的流行病学监测。  相似文献   

8.
根据GenBank收录的马立克病病毒(MDV)基因组序列的Meq基因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用PCR方法从河南发病鸡群中检测出了3株MDV,将目的片段克隆,并进行测序,获得Meq基因全长序列,将3株MDV的Meq基因与GenBank上收录的不同类型毒株进行比较分析。3株MDV的Meq基因段长度均为1 020bp,核苷酸序列分析表明,河南株Meq基因与其他MDV核苷酸同源性为98.6%,氨基酸同源性为96.5%;Meq基因的氨基酸序列共有9个位点的氨基酸存在突变;遗传进化分析表明这些毒株有3个分支,其中Henan 1~3株、ZC2014株(KP144356.1)、YLO40920株(DQ174459.1)、HNXZ106株(HF546099.1)和vv+MDV毒株648A(AY362725.1)位于同一个分支,vMDV GA(AF147806.1)、vvMDV RBIB(AY243332.1)位于同一个分支,mMDV CVI988(AF493555.1)和中国疫苗株814(AF493551)位于同一个分支。  相似文献   

9.
山东省某地区鸡马立克氏病疫苗免疫鸡群暴发马立克氏病(MD),为分离得到致病毒株,检测其致病性,采用琼脂扩散试验、细胞培养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等方法从发病鸡的血液及羽髓中分离到一株适应鸡胚成纤维细胞(CEF)生长的马立克氏病病毒。采用PCR方法扩增分离毒株的meq、pp38、132bp重复序列等病毒致病相关基因,所得序列用DNAStar软件与GenBank上登录的参考毒株进行比对分析。结果显示,该分离株SDAU-1的pp38基因与标准强毒序列同源性为100%,132bp重复序列的拷贝数及meq基因的变异均符合MDV强毒株的序列特征。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鸡马立克氏病病毒(MDV)广西流行株的遗传变异情况,本研究从广西发病鸡中分离鉴定了3株MDV。参照GenBank中MDV的核苷酸序列设计1对引物,利用PCR技术对分离毒株的Meq基因进行了克隆、序列测定,并与GenBank中发表的国内外参考毒株进行比对分析。结果显示, Meq基因序列全长为1020 bp,编码一条由339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分离株与国内外MDV参考毒株相比,不同MDV株的Meq基因序列相对较保守,它们之间核苷酸同源性为83.8%~99.9%,氨基酸同源性为88.4%~99.6%。3株MDV分离株Meq基因在相关报道中提到的与毒力相关的脯氨酸重复区存在点突变。3株分离株与国内参考株YL、GXY2关系较近,与参考株RB1B、GA、Md5、648A及疫苗株亲缘关系较远。该研究为中国MDV的流行、遗传变异及防控研究提供了材料。  相似文献   

11.
In a certain area of Shandong province, Marek's disease (MD) occurred in diseased chickens that had been vaccinated by turkey herpesvirus.In order to isolate the virus strain and detect the virus pathogenicity, agar diffusion test, cell culture and 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assay (IFA) were used to isolate the Marek's virus from chicken's blood and feather marrow.The isolated strain was adapted to grow in chick embryo fibroblasts (CEF).Genes involved in pathogenesis of MDV, such as meq, pp38 and 132 bp repeat sequence were amplified by PCR.The obtained sequences were compared with that of standard strains published in GenBank by DNAStar software.The results showed that pp38 gene of the SDAU-1 shared homology from 100% with standard virulent sequence.Analysis of 132 bp repeat sequence and meq gene sequences of the viral genome showed that the isolated virus belongs to the highly virulent MDV strains.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人参皂苷及其衍生物体内抗马立克氏病毒的作用机理.用马立克氏病毒人工感染雏鸡模型,采取人参皂苷及其衍生物口服,通过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动态观察人参皂苷及其衍生物能否减少MDV抗原在组织中的分布;通过PCR检测看人参皂苷及其衍生物能否减少MDV的出现.结果显示:人参皂苷组、衍生物组被检组织的阳性细胞数量明显比盐酸吗啉胍阳性对照组被检组织的阳性细胞数量少;MDV病毒核酸的PCR检测显示,药物没有阻止病毒对组织的感染.结果表明,人参皂苷及其衍生物抗马立克氏病毒效果要优于盐酸吗啉胍.  相似文献   

13.
马立克氏病病毒(MDV)的致病性一直在不断增强中,甚至已出现了能抵抗CV1988/Rispens疫苗的特超强株。本实验室用BAC克隆技术构建了MDV中国野毒株的Meq基因缺失株,显示出在抗马立克氏病方面具有与美国Meq基因缺失株同样有效的保护性免疫效果,而且其自身没有明显的免疫抑制作用。对美国和中国的两个MDV的Meg基因缺失株的优缺点做了比较。  相似文献   

14.
将禽白血病A亚型(Avian leukosis virus subgroup A,ALV-A)SDAU09C3毒株人工感染SPF引起的肾脏和肝脏纤维细胞样肉瘤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同时检测是否有其它肿瘤相关病毒感染,另外,应用PCR扩增病毒囊膜蛋白gp85基因,并对其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原攻毒株比较分析。结果显示,SDAU09C3毒株引起的肿瘤,主要为纤维细胞肉瘤,胶原纤维较少,细胞及纤维排列极不规则。病毒学检测证明发病鸡只存在ALV-A的感染,而ALV-J、马立克氏病病毒(Marek's disease virus,MDV)、网状内皮增生症病毒(Reticuloendotheliosis virus,REV)均为阴性。所分离的ALV-A病毒的囊膜蛋白gp85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原攻毒株同源性为99.5%。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研究1株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IBDV)广西分离株的毒力特征及其与VP2基因序列特征的关系,为IBDV的流行病学研究和疫病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PCR、鸡胚传代培养、DF-1细胞的适应培养及琼脂扩散试验等方法分离鉴定病毒,并扩增其VP2基因,利用Mega 7.0、MegAlign软件将其与其他不同毒力IBDV毒株进行核苷酸及氨基酸序列比对分析,并进行SPF鸡致病性试验,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IBDV拷贝数变化情况。【结果】 成功分离到1株IBDV毒株,命名为GX20210126株。该毒株接种SPF鸡胚可导致鸡胚出现出血、矮化和肝脏发黄、出血及针尖状坏死;且GX20210126对DF-1具有良好的细胞适应性,可引起显著细胞病变。琼脂扩散试验显示,该毒株具有良好的抗原性,病毒液能与IBDV阳性血清之间形成白色沉淀线。VP2基因进化分析显示GX20210126株与国际标准超强毒株在同一个大的分支上,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在86.8%~99.6%之间,其中与UK661株相似性最高,为99.6%,仅有2处氨基酸位点发生改变,即D279N和I272T。以EID50为10-3.8/0.1 mL,0.5 mL/只的剂量点眼、滴鼻接种8日龄SPF鸡,攻毒后鸡出现羽毛蓬松、精神萎靡、拉白绿色水样粪便等临床症状,剖检可见肌肉、肝脏出血,肾脏尿酸盐沉积,法氏囊萎缩,IBDV拷贝数在感染后第5天达到峰值。【结论】 IBDV广西流行株GX20210126具有超强毒株基因序列特征,人工感染鸡群可导致IBDV典型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17.
根据GenBank登陆的新城疫病毒L基因序列,设计了3对引物(L1和L2、L3和L4、L5和L6)。用RT-PCR技术对3株新城疫病毒广西分离GX7/02、GX9/03、GX11/03的L基因进行了分段扩增和克隆,并对克隆出来的3个片段进行序列测定,用DNAstar软件比较分析后进行拼接,得到长约为6.8 kb、包含有L基因全长的核苷酸序列。L基因的RNA全长为6 704 bp,拥有一个6 615 bp的开放阅读框,推导其编码的氨基酸数为2 204个。氨基酸同源性分析表明广西分离株之间同源性为98.6%~98.7%;与ZJ1株同源性为98.8%~98.9%;与La-Sota、B1、F48E9、HB92同源性为92.0%~94.2%。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贵州地区禽腺病毒血清4型(FAdV-4)分离株的致病性和生物学特性,本研究对经PCR检测为FAdV-4核酸阳性的肝脏样本应用鸡肝癌细胞(LMH)进行FAdV-4分离培养,通过观察FAdV-4感染细胞病变,并应用PCR、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电镜等技术对分离病毒进行鉴定;然后通过动物感染试验分析分离病毒的致病性。结果显示,FAdV-4核酸阳性肝脏接种LMH细胞后在72 h出现细胞病变,对LMH细胞具有一定的适应性,盲传5代肝脏样本接种细胞经PCR检测,呈FAdV-4阳性;IFA检测显示FAdV-4感染LMH细胞见有绿色荧光,FAdV-4细胞培养物经电镜观察可见有大量病毒粒子的存在。上述表明,本研究分离获得FAdV-4,将其命名为FAdV-4-GZJS。动物感染试验证实,该病毒能引起鸡胚和雏鸡出现心包积液、肝炎等临床病例所表现的典型症状;荧光定量PCR检测,感染雏鸡肝脏部位FAdV-4含量最高,心包积液次之。FAdV-4贵州株分离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性的分析,为该病原致病机制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