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结核分支杆菌(MTB)引起的结核病 是一种人兽共患的慢性传染病,短程督导化 疗是治疗该病的主要措施,卡介苗是预防该 病的惟一疫苗,但其免疫效果极不稳定。分 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为研制新型MTB疫苗 提供了理想方法,人们利用鼠伤寒沙门氏菌 (Salmonellatyphimurium,St)减毒株作为 载体,将编码MTB保护性抗原的基因导入其 中,可构建重组St疫苗,如rSt Ag85B疫苗 和rSt ESAT 6疫苗;将编码MTB保护性抗 原的基因导入小鼠巨噬细胞或骨髓细胞可构 建MTB活细胞疫苗,如J774 HSP65疫苗和 BMC HSP65疫苗;利用基因诱变可构建 MTB减毒活疫苗,如MTB嘌呤营养缺陷株, ICL基因剔除株,VitB5营养缺陷株和十一萜 醇激酶基因变异株。文章介绍了结核分支杆 菌重组鼠伤寒沙门氏菌疫苗,活细胞疫苗和 减毒活疫苗的构建及其免疫机制等方面的研 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从北京市郊区某肉鸽养殖场发病死亡鸽子的肝脏分离到一株沙门氏菌 ,经鉴定为鼠伤寒沙门氏菌哥本哈根变种。该菌株有较强的毒力 ,2 .9× 1 0 5CFU活菌可致死小白鼠。该菌株对环丙沙星、沙拉沙星等敏感 ,对链霉素等不敏感  相似文献   

3.
沙门氏菌毒力岛及其Ⅲ型分泌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门氏菌属于肠杆菌科沙门菌族。菌型繁多,迄今世界已发现2000个以上的血清型。沙门氏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无芽胞,无荚膜,具有鞭毛,能运动,在普通培养基中易生长繁殖。对外界的抵抗力较强,在水、乳类及肉类食物中能生存数月。加热60℃30 min可灭活,5%石炭酸或1:500L汞于5min内即可将其杀灭。沙门氏菌有菌体抗原“O”和鞭毛抗原“H”。根据菌体抗原结构分为A、B、C、D、E……等34个组,再根据鞭毛抗原的不同鉴别组内的各菌种或血清型。在沙门氏菌中,有些仅对人类有致病性,如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甲和丙)等;有些是动物和人类的共同致病菌,如副伤寒乙沙门氏菌、鼠伤寒杆菌、肠炎杆菌、猪霍乱杆菌等;有些仅对动物有致病性如鸡痢沙门氏菌、鸡伤寒沙门氏菌等。引起人类疾病的沙门氏菌主要属于A、B、C、D、E5组,其中除伤寒和副伤寒沙门氏菌外,以B组的鼠伤寒沙门氏菌、C组的猪霍乱沙门氏菌、D组的肠炎沙门氏菌及E组的鸭沙门氏菌等10多个型最为常见。  相似文献   

4.
为对发病雏鸡群进行确诊,通过流行病学调查、病雏剖检观察及细菌分离鉴定,并对分离菌进行小白鼠接种观察,证实鸡群发生了由鼠伤寒沙门氏菌和鸡伤寒沙门氏菌混合感染引起的禽副伤寒和禽伤寒,其中鼠伤寒沙门氏菌是主要病原,感染率高于鸡伤寒沙门氏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对多种常见抗生素表现敏感。  相似文献   

5.
应用DNA重组技术构建了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FP)的重组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在体外稳定试验中,重组菌经LB固体及液体培养基连续传15代后,单个菌落和菌液均呈绿色;在体内稳定试验中,经ICR小鼠连续传代10次,从肝脏、脾脏中分离的细菌经LB固体培养仍为绿色,证明构建的重组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是稳定的。SDS-PAGE结果显示,鼠伤寒沙门氏菌表达的GFP分子量约为27kD,这与预计的分子量大小一致。用免疫剂量的重组细菌接种BALB/C小鼠后,观察1个月未见有异常现象,同时剖栓后也未见脏吕有眼观病变。表达GFP的重组鼠伤寒沙门氏菌的构建为减毒沙门氏菌作为活载体的基因工程疫苗的研制提供一个优良模型,为研究沙门氏菌疫苗和沙门氏菌疾病的致病机理的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工具,同时在相关疾病的免疫防制基础研究中亦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旨在构建表达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 GP5蛋白的口服重组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活载体疫苗株.PCR克隆除去信号肽序列的PRRSV ORF5基因,将其插入到表达载体pYA3341中,构建重组质粒pYA3341-ORF5.将重组质粒电转入鼠伤寒沙门氏菌疫苗株X4550(缺失Asd、Cya、Crp基因),获得重组疫苗菌株X4550(pYA3341-ORF5).鉴定重组菌GP5蛋白的表达;测定重组菌定居特性及安全性;检测免疫小鼠血清抗体;流式细胞仪检测重组菌对小鼠T淋巴细胞CD4+和CD8+亚群的影响;最后进行免疫猪血清抗体检测.结果表明,酶切鉴定证实重组质粒构建成功;Western blot证实重组菌表达的GP5蛋白能与PRRSV阳性血清特异性结合;重组菌在体内可较稳定地定居于小鼠的肠系膜淋巴结和脾脏中,并在其中表达出GP5蛋白;小鼠口服试验证实重组菌无毒性作用;重组菌口服免疫小鼠可以产生抗GP5蛋白抗体且抗体具有中和活性;重组菌株能不同程度地使CD4+、CD4+/CD8+升高,而使CD8+下降,表明重组菌对细胞免疫功能具有调节作用;淋巴细胞增殖试验表明,重组菌能诱发小鼠产生较强的细胞免疫应答;重组菌口服免疫猪可以产生抗GP5蛋白抗体.本试验成功构建了能稳定表达PRRSV GP5蛋白的口服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疫苗株,为研究PRRSV口服基因工程疫苗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刘源  刘美含  王心  邢华 《兽医导刊》2020,(6):37-37,48
鼠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 enterica Typhimurium,ST)是一种革兰氏阴性杆菌,可引起人和动物的自限性肠胃炎,并且据报道一些鼠伤寒沙门氏菌株具有侵袭性,可穿过肠壁并进入体循环,严重影响了公共卫生安全和畜牧养殖业的发展。本文将对鼠伤寒沙门氏菌致病的毒力因子和致病机理进行总结与阐述。  相似文献   

8.
1病原 引起本病的沙门氏菌约有60多种,150多个血清型,其中最常见的为鼠伤寒沙门氏菌、肠炎沙门氏菌、鸭沙门氏菌、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猪霍乱沙门氏菌、德尔俾沙门氏菌、海得堡沙门氏菌在、婴儿沙门氏菌等,其中以鼠伤寒沙门氏菌最为常见。本菌为血清学上具有相关性的革兰氏阴性细长杆菌,有周鞭毛,能运动,不形成荚膜和芽孢。但在自然条件下,也可遇到无鞭毛或有鞭毛而不能运动的变种。副伤寒沙门氏菌为兼性厌氧菌,10~42℃能生长,  相似文献   

9.
用从奶牛副伤寒疫区分离到的鼠伤寒沙门氏菌株配以标准菌株,制备鼠伤寒沙门氏菌菌苗,在疫区给临产母牛和青年育成牛免疫接种,共免疫牛1050头,均无不良反应,通过攻毒保护试验,接种菌苗的犊牛可抵抗300亿强毒活菌的攻击,免疫牛血清中抗鼠伤寒沙门氏菌体的效价达1:256。同时,利用自制的抗鼠伤寒沙门氏菌高免血清对未进行免疫接种的牛进行紧急预防和治疗,效果显著,由此表明,利用当地菌株制备菌苗,可有效地预防奶  相似文献   

10.
为查明北京市某规模化鸽场疑似沙门氏菌感染病例的病原,进而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对濒死10日龄乳鸽进行了病理剖检,细菌分离、培养特性观察、生化试验、16S rRNA测序、动物回归试验以及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病鸽组织病理变化符合鸽沙门氏菌病的表现,从肝脏组织中分离得到1株革兰氏阴性短杆菌,生化特征符合鼠伤寒型沙门氏菌;16S rRNA后测序结果与鼠伤寒沙门氏菌同源性达100%;动物回归试验表明,分离细菌感染肉鸽能复制出与自然感染一致的病例,说明鼠伤寒沙门氏菌是造成鸽场本次发病的主要病原,其具有较强的致病性;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美罗培南表现敏感。研究结果为鸽源鼠伤寒沙门氏菌病的早期诊断和临床用药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表达猪链球菌溶血素基因的减毒沙门氏菌的构建及鉴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将猪链球菌溶血素(suilysin,SLY)基因克隆入原核表达栽体pBV220,将重组质粒再导入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SV4089株,经PCR和酶切鉴定,构建成携带猪链球菌溶血素基因的重组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结果表明:该减毒株具有相对安全性;用酶切和PCR鉴定法证实在无抗生素存在的条件下携带重组质粒的减毒株比较稳定;SDS-PAGE显示SLY能在宿主菌中进行表达。该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制备猪链球菌口服活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鸡体内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的繁殖和免疫反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初步研究了cya和crp双基因突变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在鸡体内的繁殖和免疫反应。1、4或7日龄肉鸡分别经口感染10^8或10^9CFU减毒S.typhimurium X4550,接种后3—4周鸡体内特异性细胞和体液免疫达到最高峰。4日龄口服10^9CFu组免疫效果最佳,但1日龄高剂量组表现增重降低及免疫抑制。28日龄每鸡口服攻击10^10CFU强毒S.typhimurium 50333,各免疫组保护率为100%。同时免疫鸡还能全部或部分阻止沙门氏菌在肝脏和脾脏的繁殖。接种后病毒S.typhimurium在泄殖腔的检出时间为4周左右。  相似文献   

13.
通过PCR克隆出IBDV VP2基因,将其插入到表达载体pYA3341中,构建重组质粒pYA3341-VP2。将重组质粒电转入鼠伤寒沙门菌疫苗株X4550(缺失Asd、Cya、Crp基因),获得重组疫苗菌株X4550(pYA3341-VP2)。进行重组菌VP2蛋白表达的鉴定;测定重组菌的稳定性、生长曲线、安全性以及小鼠免疫试验。结果表明,酶切鉴定证实重组质粒构建成功;SDS-PAGE和Western blot证实重组菌表达的VP2蛋白能与鸡抗IBDV阳性血清特异性结合;重组菌株在体外营养选择压力下,可稳定地携带重组质粒传代繁殖,在体内可稳定地定居于肠系膜淋巴结和脾脏;小鼠口服试验证实重组菌无毒性作用;口服重组菌免疫小鼠,ELISA检测产生了抗IBDV抗体;中和试验表明产生的抗体具有中和活性。本试验成功构建了能稳定表达IBDV VP2蛋白的口服减毒鼠伤寒沙门菌疫苗株X4550(pYA3341-VP2),为研究IBD口服基因工程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探讨了以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茵为栽体传递新城疫病毒DNA疫苗的安全性、免疫原性和可行性。将含新城疫病毒(NDV)F48E9株融合蛋白(F)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F的重组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ZJ111株(ZJ111/pcD-NA3一F菌株),以10^8CFU进行首免,2周后二免,三免后4周攻击强毒株F48E9,观察其安全性和免疫原性,同时设只含空载体pcDNA3的ZJ111/pcDNA3菌株对照及口服PBS对照。结果表明:重组ZJ111/pcDNA3-F菌株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对强毒株攻击的保护率达64.7%。重组ZJ111/pcDNA3-F菌株不仅能诱导雏鸡产生NDVELISA抗体,而且诱导产生的法氏囊B淋巴细胞和胸腺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显著高于ZJ111/pcDNA3时照组。这些结果提示,减毒沙门氏菌为载体不仅可直接将NDVF基因呈递给鸡体细胞进行表达,产生抗NDV的体液免疫,而且还可诱导细胞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15.
重组疫苗的研究中,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可以作为真核表达载体。其原理是将免疫原基因片段连接到某种真核质粒中,然后将质粒导入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构建针对该特异病原的重组活疫苗。本文介绍了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作为DNA载体,在动物细菌、病毒和支原体重组活疫苗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6.
探讨以减毒沙门菌为载体,介导外源基因在动物体内的组织分布和表达的可行性。将编码人t-PA功能区的基因片段与鸡VLDLy组装前体apo-B100基因融合,定向克隆到荧光蛋白表达载体SV40启动子下游,构建pApo-tPA-GFP表达质粒。应用电转化法将pApo-tPA-GFP表达质粒转化减毒沙门菌,阳性减毒沙门菌经翅下静脉注入鸡体内,分别于注射后第1、2、3、4、5周随机剖检试验用鸡,无菌取内脏器官,经组织细菌培养、RT-PCR检测各脏器中基因分布,涂片荧光镜检基因表达情况。结果显示,在肝脏、脾脏和十二指肠均分离到沙门菌,PCR鉴定均为减毒沙门菌载体;RT-PCR检测在肝脏、脾脏、十二指肠中有目的基因存在;荧光检测在肝脏、脾脏中有荧光蛋白。结果表明,减毒沙门氏菌能够作为载体将目的基因有效的转入到动物体内,这一方法有望为动物转基因提供便捷、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试验旨在构建表达鸡新城疫病毒(NDV)HN基因的重组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SL1344ΔcrpΔasd(pYA3493-HN)。以pMD18-T-HN为模板,通过PCR扩增出NDV HN基因片段,定向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YA3493中,将重组表达质粒pYA3493-HN转入χ6097,再转入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SL1344ΔcrpΔasd,通过双酶切和PCR对质粒进行鉴定。结果表明,携带NDV HN基因片段的重组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SL1344ΔcrpΔasd(pYA3493-HN)构建成功。本研究结果为开发鸡新城疫的口服基因工程活载体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