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以番茄为试材,通过壳聚糖、可溶性淀粉、羧甲基纤维素钠配制成不同浓度的复合保鲜液浸泡涂膜处理,研究其对番茄保鲜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保鲜液涂膜可有效地降低番茄果实的失重率、腐烂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抑制多酚氧化酶活性,维持番茄VC含量,保持番茄果实较好的感官品质,且以0.5%壳聚糖+0.8%可溶性淀粉+0.3%羧甲基纤维素钠复配的复合保鲜液涂膜对番茄有较好的保鲜效果,15℃环境下其货架期延长到15 d以上。  相似文献   

2.
不同天然生物保鲜液对桑葚贮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桑葚为试材,以果实感官品质评分、失重率、VC含量、色差和腐烂指数为指标,研究山豆根、肉豆蔻及其复合提取液和不同浓度壳聚糖涂膜液对(2±1)℃下贮藏6 d桑葚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山豆根、肉豆蔻及其复合提取液与对照(蒸馏水)相比,均对桑葚有较好的保鲜效果,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桑葚的品质下降,降低果实失重率,减缓VC的降解,其中保鲜效果最佳的是山豆根提取液(料液比为1∶10);2在不同浓度的壳聚糖涂膜液中,以1.0%的浓度处理对保持桑葚的VC含量、感官品质以及抑制果实腐烂的效果最明显;在贮藏前3天,浓度为1.5%的壳聚糖涂膜液对桑葚失重率控制最好;在贮藏3~6 d时,壳聚糖浓度越高,失重率越小。  相似文献   

3.
壳聚糖涂膜对常温贮藏兔眼蓝莓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圆蓝”兔眼蓝莓为试材,研究了0.5%壳聚糖(0.4%高分子壳聚糖+0.1%低分子壳聚糖)涂膜对常温贮藏蓝莓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0℃常温条件下贮藏20d的过程中,壳聚糖涂膜可以有效减缓蓝莓果实感官品质及果实硬度的下降速度,降低腐烂率和失重率,保持较稳定的TSS和有机酸含量;抑制PPO活性的快速升高和MDA的大量积累:有效延长常温条件下的贮藏期,有利于保持采后蓝莓的品质。但对采后蓝莓果实中的花色苷含量无明显影响.对类黄酮的增加有一定的抑0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采前植物生长调节剂喷施处理对淮安红椒采后室温贮藏生理与保鲜品质的影响,于淮安红椒转红期,分别用不同分子量壳聚糖、海带多糖(HDG)、赤霉素(GAs)和水杨酸(SA)进行喷施处理,处理14天后采收红椒,以失重率、腐烂指数、维生素C、丙二醛(MDA)含量、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为指标,研究采前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对采后红椒室温贮藏期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低分子量壳聚糖(LWG)处理能显著降低采后红椒室温贮藏过程中的失重率,LWG、HDG和SA处理能显著降低腐烂指数和MDA含量,显著提高维生素C含量,而LWG和SA处理显著提高红椒贮藏期的POD和PPO活性,延缓衰老。可见,采前0.5% LWG和0.8 mmol/L SA处理有利于采后红椒室温贮藏,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以许昌地区广泛栽培的普通枇杷为试材,研究不同浓度(1.0%、1.5%、2.0%)壳聚糖涂膜处理、热激处理(45℃热水浸泡5 min、50℃热水浸泡2 min)、10%女贞子浸提液处理和0.5%虫蜡涂膜处理对枇杷果实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2.0%壳聚糖和0.5%虫蜡涂膜处理可有效抑制采后普通枇杷果实的失重和腐烂,延缓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下降,激发过氧化物酶活性的上升,抑制纤维素酶活性,延缓果实软化进程,具有较好的保鲜效果。  相似文献   

6.
以壳聚糖为成膜物质制得可食性涂膜保鲜剂,研究其不同浓度(1%,1.5%,2%)对冬枣生理生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涂膜处理可以明显地抑制冬枣果实硬度下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下降,酸含量下降,VC含量下降和叶绿素分解及多酚氧化酶活性.其中以1.5%壳聚糖涂膜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7.
壳聚糖涂膜对绿竹笋采后保鲜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竹笋采后常温下保鲜期仅为1 d。本试验将带笋箨绿竹笋采后用1.5%壳聚糖溶液(壳聚糖溶于5 mmol/L草酸)涂膜处理后,贮藏在4℃、相对湿度85%~90%的冷库中,研究壳聚糖涂膜对采后绿竹笋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壳聚糖涂膜可显著延缓绿竹笋的硬度、纤维素和木质素增加的速率,减少总糖的消耗,抑制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有效降低采后绿竹笋的木质化程度和褐变指数,保持笋肉的良好品质,冷藏10 d的绿竹笋腐烂率5%,可食率95%。  相似文献   

8.
天然保鲜剂对韭薹保鲜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旨在研究本课题组自制的天然保鲜剂在韭薹保鲜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20 mL/L天然保鲜剂处理可显著抑制韭薹储藏期间的失重率、呼吸强度、腐烂指数和花苞开放率的上升,保持较高的叶绿素和维生素C含量,降低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和肉桂酸脱氢酶(CAD)活性,抑制纤维素和木质素积累,从而延缓韭薹的衰老与品质下降,延长储藏寿命,达到保鲜目的,显示出天然保鲜剂在韭薹采后保鲜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研究丁香油、壳聚糖及复合涂膜方式处理对鲜切甜瓜品质的影响。以无菌水涂膜处理作为对照组,评价丁香油组、壳聚糖组、丁香油-壳聚糖双层涂膜组和丁香油-壳聚糖复合膜组对鲜切甜瓜失重率、电导率、硬度、颜色、菌落总数、pH值、可溶性固形物和维C含量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丁香油-壳聚糖复膜涂膜处理组抑菌效果最佳,失重率降低18.8%,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提高10.4%,并且有效维持果肉中维C含量,延缓果实软化和颜色改变,维持了鲜切甜瓜的新鲜品质。  相似文献   

10.
不同采收期对新余蜜桔采后生理特性和耐贮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不同采收期对江西省名特优柑橘品种‘新余蜜桔’采后果实品质和耐贮性的影响,以明确其采后生理特性、适宜采收期,为实际生产上新余蜜桔的大面积推广提供技术支撑。以新余蜜桔‘彭家39号’为材料,分3个采收期进行采收后,测定冷藏(6±0.5)℃条件下果实可溶性固形物(TSS)、可滴定酸(TA)维生素C、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抗氧化酶活性等生理指标,并调查了不同贮藏期果实的腐烂率和失重率。结果表明,冷藏条件下,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果实腐烂率、失重率、相对电导率、MDA含量不断升高,TSS、TA和维生素C含量逐渐下降;采收期Ⅱ组的腐烂率显著低于采收期Ⅲ组,失重率显著低于与采收期Ⅰ和采收期Ⅲ组,腐烂率和失重率与相对电导率、MDA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果实维生素C含量以采收期Ⅱ组最高。对于新余蜜桔的建议:采收后立即鲜销或短期冷藏的果实(贮藏期不超过30天)可在11月上旬采收;用于长期冷藏的果实(贮藏期达90天左右),建议建议10月中下旬采收。  相似文献   

11.
壳聚糖涂膜对芒果采后品质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探讨壳聚糖涂膜保持芒果采后品质的相关生理机制,以‘台农1号’芒果(Mangifera indica L.‘Tainong No.1’)为材料,研究了1.0%壳聚糖涂膜处理对芒果在常温(28~30℃)贮藏条件下果实品质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壳聚糖涂膜处理显著降低了果实的失重率和病果率,延缓了果皮颜色的转黄,保持较高的果实硬度;并且,壳聚糖涂膜有效保持了果实品质,能够显著延缓芒果可滴定酸(TA)含量的降低和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的升高,维持芒果果实较高的Vc含量;同时,壳聚糖涂膜也提高了芒果果实贮藏后期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并抑制MDA含量的积累,降低膜脂过氧化程度,从而延缓了采后芒果的后熟衰老进程。  相似文献   

12.
壳聚糖单一及复合涂膜对葡萄保鲜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壳聚糖单一及复合涂膜对葡萄贮藏品质和生理代谢的影响,以黑提葡萄为研究材料,用壳聚糖单一涂膜及壳聚糖与高良姜或茶多酚复配涂膜葡萄,室温贮藏,测定贮藏期间好果率、失重率、呼吸强度、可滴定酸(TA)和丙二醛含量(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等的变化。结果表明,壳聚糖涂膜可以明显降低贮藏葡萄的呼吸代谢强度和水分的散失程度,降低TA含量下降的速度,增加葡萄好果率,并降低MDA积累量和SOD活性下降的速度,且壳聚糖和茶多酚或大蒜素复配涂膜处理的效果好于单一壳聚糖涂膜处理。因此,壳聚糖复合涂膜用于葡萄保鲜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一氧化氮对双孢蘑菇采后生理及贮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硝普钠(SNP)为一氧化氮供体,研究了不同浓度NO在常温(25±1℃)和低温(4±1℃)条件下对双孢蘑菇‘F56’贮藏过程中相关品质(失重率、开伞率、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Vc)、游离氨基酸含量)以及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0.09 mmol/L SNP释放的NO显著抑制了双孢蘑菇采后失重率和游离氨基酸含量的上升,减缓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增加、延缓Vc的降解,抑制了开伞率的增大;使CAT、POD的活性显著增强,同时降低PPO活性。因此,0.09mmol/L SNP处理显著提高了常温和低温下双胞蘑菇‘F56’ 贮藏期间的CAT、POD活性,抑制了PPO活性的升高,延缓了菇体品质的下降。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不同浓度氯化钙处理对采后蓝莓品质的影响,本试验分别采用15、30 g/L的氯化钙及去离子水(对照)浸泡处理采后蓝莓10 min,并于4℃下贮藏。以14 d为1个测定周期,对采后蓝莓果实的基本生理指标、原果胶和可溶性果胶含量、抗性相关酶活性、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总抗氧化能力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氯化钙处理可延缓采后蓝莓果实腐烂率、失重率的上升,抑制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原果胶含量的下降,降低呼吸强度以及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诱导过氧化氢酶(CAT)、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提升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及总抗氧化能力。氯化钙处理对采后蓝莓果实有较好的保鲜效果,且以15 g/L氯化钙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5.
水溶性壳聚糖在葡萄保鲜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因为葡萄易腐烂、保质期短。所以该试验以葡萄为试材,通过喷涂的方法,在常温下测定贮藏期间葡萄的坏果率以及感官品质的变化,研究了不同浓度的壳聚糖膜对葡萄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用壳聚糖涂膜处理能降低葡萄的腐烂率,保持葡萄的色泽和亮度,明显降低贮藏葡萄的呼吸代谢强度和水分的散失程度。其中以1%壳聚糖膜处理的保鲜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6.
为延长青圆椒的贮藏时间,采用正交试验法研究壳聚糖、柠檬酸、氯化钙复合涂膜对青圆椒的保鲜效果,并进行验证,筛选出较优的壳聚糖复合涂膜保鲜剂质量浓度组合。结果表明,贮藏期间,氯化钙是影响青圆椒质量损失率、可滴定酸含量、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的主要因素,柠檬酸是影响青圆椒VC含量的主要因素。10 g/L壳聚糖,15 g/L柠檬酸,15 g/L氯化钙为复合涂膜保鲜剂较优组合,该复合涂膜保鲜剂可减轻青圆椒果实软化程度,减少其贮藏期内质量损失,延缓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VC等营养物质的消耗及叶绿素的下降速度,抑制酚类物质含量的下降,维持较高的抗氧化活性,具有较好的保鲜效果。  相似文献   

17.
This study evaluated the effects of sodium chlorite (SC) alone and its sequential treatment with edible coatings on browning inhibition and quality maintenance of fresh-cut d’Anjou pears. Edible coatings were prepared from chitosan (CH) and its water-soluble derivative carboxymethyl chitosan (CMCH), separately. Pear wedges were immersed in SC solution, followed by coating with CH or CMCH solutions. The samples were packed in unsealed bags and stored at 4 °C for subsequent color, firmness, and weight loss measurement. The effects of the SC and coating treatments on polyphenol oxidase (PPO) inhibition and microbial inactivation were also evaluated. Results indicated that SC exhibited significant (P < 0.05) inhibition of browning and PPO activity. The SC treatment was also strongly effective in inactivating Escherichia coli O157:H7 on pear slices. Coating SC-treated pear slices with CH adversely affected the quality of pear slices by accelerating the discoloration of cut surfaces and increasing the PPO activity. On the contrary, coating SC-treated samples with CMCH significantly prevented the browning reaction and inhibited PPO activity. In addition, SC and CH/CMCH coatings maintained tissue firmness and did not affect weight loss. Our study may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use of SC + CMCH treatment as an alternative preservation treatment for fresh-cut fruits and vegetables.  相似文献   

18.
采后UV-C处理对树莓贮藏保鲜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September"树莓果实为材料,采用0.43、2.15、4.3和6.45 kJ/m2的UV-C进行辐照处理,并在4℃下贮藏,通过测定贮藏期间果实腐烂指数、失重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总酚含量和抗氧化能力,研究UV-C处理对树莓果实保鲜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UV-C处理能够显著抑制果实腐烂指数、失重率的上升,减缓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总酚含量的下降,增强果实的抗氧化能力,维持果实较好的品质。在4个UV-C处理剂量中,4.3 kJ/m2UV-C处理组果实的腐烂指数、失重率最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总酚含量最高,抗氧化能力最强。适宜剂量的UV-C处理(4.3 kJ/m2)能维持树莓果实采后品质,增强抗性,延缓衰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