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选取胚龄为8、11、15、18、21 d、出雏后3、6、120 d的略阳乌鸡为研究对象,探讨肌肉中肌苷酸合成酶系相关基因的表达规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不同阶段的肌肉组织中PAICS、PPAT、GART和ADSL四种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PPAT、GART、PAICS、ADSL基因在胚胎期都大量表达,PAICS基因在胚胎早期(胚龄第8天)表达量最高,PPAT和GART在胚胎中期(胚龄第11天)表达量最高,ADSL基因的表达随着胚龄的增加呈上升趋势直到成年。另外,腿肌组织中PAICS、PPAT、GART、ADSL基因的表达水平在幼年期和成年期基本一致;但胸肌中四种基因表达量都明显高于腿肌,说明胸肌中肌苷酸的合成量可能会高于腿肌。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miR-206的组织表达分布及其在鸡骨骼肌生长发育中的表达规律,预测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本研究采集4周龄金茅黑鸡的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胸肌、腿肌和腹脂8种组织及2、6、10、14、16周龄胸肌和腿肌组织,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miR-206在8种组织及不同周龄胸肌和腿肌中的表达,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其靶基因并进行功能注释。结果显示,miR-206在公、母鸡胸肌和腿肌中表达量均极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1),在腹脂、心脏、肝脏、脾脏、肺脏和肾脏中低表达,为鸡骨骼肌特异性表达miRNA;miR-206均在公、母鸡腿肌和胸肌组织生长早期(2周龄)表达最高,之后表达量逐渐下降。靶基因预测和功能分析发现,miR-206共有356个靶基因,其中21个与肌肉生成相关,多个靶基因已知参与调控肌肉生成,包括配对框7(paired box 7,Pax7)、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IGF1)、脑衍生神经营养因子1(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1,BDNF1)、视黄酸受体(retinoic acid receptor beta,RARB)和卷曲类受体7(frizzled class receptor 7,FZD7)基因。此外,发现miR-206靶基因富集到多条已知参与调控骨骼肌生成的信号通路,包括MAPK、Wnt、肌动蛋白骨架调控和黏着斑激酶信号通路。结合表达数据推测,miR-206可能通过靶向调控Pax7、IGF1、BDNF1、RARB、FZD7基因和MAPK、Wnt等信号通路参与调控鸡肌肉生成。本研究揭示了金茅黑鸡miR-206的组织表达分布及其在鸡骨骼肌生长过程中的表达规律,并预测了其调控骨骼肌生成的可能作用机理,为进一步研究miR-206在鸡肌肉生长发育中的作用机理和表达调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究Myf6基因在京海黄鸡和金茅黄鸡体内的差异表达规律,研究其在两个品种鸡中可能发挥的作用机制,试验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Myf6基因在不同品种鸡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京海黄鸡和金茅黄鸡公母鸡胸肌和腿肌中的Myf6基因相对表达量均比较高,且极显著高于脾脏(P<0.01);京海黄鸡心脏组织中的Myf6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脾脏(P<0.05),金茅黄鸡心脏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极显著高于脾脏(P<0.01);两个品种鸡的其余组织中Myf6基因相对表达量与脾脏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京海黄鸡公母鸡胸肌和腿肌组织中Myf6基因的表达规律基本一致,仅在4周龄胸肌组织中有稍微下降的趋势,但总体上呈现上升的趋势;腿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比较稳定,从0周龄到16周龄呈现上升趋势,16周龄时达到最高水平。金茅花鸡公母鸡胸肌和腿肌组织中Myf6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从0周龄到4周龄呈上升趋势,8周龄有稍微下降的趋势,之后又呈现上升的趋势。在两个品种中,无论是公鸡还是母鸡,胸肌中Myf6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始终显著高于腿肌(P<0.05)。说明Myf6基...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miR-206的组织表达分布及其在鸡骨骼肌生长发育中的表达规律,预测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本研究采集4周龄金茅黑鸡的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胸肌、腿肌和腹脂8种组织及2、6、10、14、16周龄胸肌和腿肌组织,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miR-206在8种组织及不同周龄胸肌和腿肌中的表达,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其靶基因并进行功能注释。结果显示,miR-206在公、母鸡胸肌和腿肌中表达量均极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 < 0.01),在腹脂、心脏、肝脏、脾脏、肺脏和肾脏中低表达,为鸡骨骼肌特异性表达miRNA;miR-206均在公、母鸡腿肌和胸肌组织生长早期(2周龄)表达最高,之后表达量逐渐下降。靶基因预测和功能分析发现,miR-206共有356个靶基因,其中21个与肌肉生成相关,多个靶基因已知参与调控肌肉生成,包括配对框7(paired box 7,Pax7)、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IGF1)、脑衍生神经营养因子1(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1,BDNF1)、视黄酸受体(retinoic acid receptor beta,RARB)和卷曲类受体7(frizzled class receptor 7,FZD7)基因。此外,发现miR-206靶基因富集到多条已知参与调控骨骼肌生成的信号通路,包括MAPK、Wnt、肌动蛋白骨架调控和黏着斑激酶信号通路。结合表达数据推测,miR-206可能通过靶向调控Pax7、IGF1、BDNF1、RARBFZD7基因和MAPK、Wnt等信号通路参与调控鸡肌肉生成。本研究揭示了金茅黑鸡miR-206的组织表达分布及其在鸡骨骼肌生长过程中的表达规律,并预测了其调控骨骼肌生成的可能作用机理,为进一步研究miR-206在鸡肌肉生长发育中的作用机理和表达调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MYH10基因在不同鸡种不同组织器官间的表达差异,试验利用定量PCR方法检测了MYH10基因在白羽肉鸡、大恒699肉鸡、藏鸡不同组织器官(胸肌、腿肌、下丘脑、垂体)、不同生长阶段(2周龄、6周龄、10周龄)的表达量。结果表明:在2周龄,白羽肉鸡公鸡胸肌中MYH10基因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大恒699肉鸡(P0. 05),白羽肉鸡母鸡胸肌中MYH10基因的表达量极显著低于其他鸡种(P0. 01),藏鸡公母鸡腿肌中MYH10基因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其他鸡种(P0. 01);在6周龄,白羽肉鸡公鸡胸肌中MYH10基因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大恒699肉鸡(P0. 05),藏鸡母鸡胸肌和腿肌中MYH10基因的表达量分别显著高于大恒699肉鸡和白羽肉鸡;在10周龄,藏鸡公母鸡胸肌中MYH10基因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其他鸡种(P 0. 01)。说明MYH10基因参与了鸡肌肉组织的生长和发育过程的调控。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肌纤维发育相关基因在不同地方鸡种的表达调控作用,选用1日龄体重相近的汶上芦花鸡、济宁百日鸡和鲁西斗鸡,分别在1日龄、1~5周龄采集同一部位的胸肌、腿肌,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Myf5、Myf6、MyoD1和MSTN等基因的表达量。结果显示:汶上芦花鸡胸肌中MSTN基因1周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周龄(P0.05),鲁西斗鸡腿肌中MSTN基因4周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周龄(P0.05),济宁百日鸡胸肌中MSTN基因4周龄和5周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周龄(P0.05),腿肌中4周龄显著高于其他周龄(P0.05);汶上芦花鸡腿肌Myf6基因2周龄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周龄(P0.05),济宁百日鸡胸肌中Myf6基因5周龄时表达量显著低于鲁西斗鸡和汶上芦花鸡(P0.05);4~5周龄时,济宁百日鸡腿肌MyoD1基因的表达水平最低,在3周龄时,汶上芦花鸡胸肌MyoD1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周龄(P0.05);在0和1周龄时,鲁西斗鸡中胸、腿肌Myf5基因表达水平均高于汶上芦花鸡和济宁百日鸡。研究表明Myf5、Myf6、MyoD1和MSTN基因在3个地方鸡种胸肌、腿肌中均呈现出不同的表达调控模式。  相似文献   

7.
以矮小品系S2系鸡和隐性白羽鸡作为试验素材,采用q-PCR技术及SPSS分析软件,研究Fas相关因子1(Fas-associated factor 1,FAF1)在两个品种胚胎期至生长期骨骼肌发育中的差异性的表达模式及在成肌细胞增殖和分化期的表达特征。结果表明,FAF1在两品种胚胎期胸肌组织的表达都显著高于出雏后其他发育时期(P0.05),但FAF1在S2系鸡整个胚胎期及出雏当天的表达都显著高于隐性白羽鸡(P0.05);在腿肌组织中,隐性白羽鸡中,在10日胚龄时FAF1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胚龄(P0.05),并随胚龄的增加表达量逐渐下降,在6周龄时表达量显著低于2、4、8、16周龄(P0.05),S2系鸡中,10日胚龄时FAF1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发育时期(P0.05),从胚胎期至出雏后6周表达量随周龄的增加逐渐减少。除6周龄外,FAF1在S2系鸡其他发育时期的表达都显著高于隐性白羽鸡。在鸡原代成肌细胞中,FAF1 mRNA 在分化期的表达显著高于增殖期(P0.05),并随诱导分化时间的延长表达量逐渐升高。结果表明:FAF1 mRNA 表达呈现明显的品种和组织差异性,该基因可能以不同的方式参与调控胸肌、腿肌发育过程,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调控肌肉发育的分子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type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H-FABP)和脂肪型脂肪酸结合蛋白(adipocyte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A-FABP)基因与巨型玫瑰冠鸡生长发育及肌内脂肪含量(IMF)的关系,研究H-FABP、A-FABP基因对巨型玫瑰冠鸡IMF含量和腹脂沉积的作用机制,本试验采集了巨型玫瑰冠鸡与良凤花鸡在不同周龄(2、4、6、8、10、12周龄)的腹脂、心肌、胸肌、腿肌组织样品共480份,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巨型玫瑰冠鸡与良凤花鸡不同生长阶段组织中H-FABP、A-FABP基因mRNA表达量进行了检测,并采用索氏浸提法测定了两种鸡12周龄的胸肌与腿肌的IMF含量。结果表明,巨型玫瑰冠鸡与良凤花鸡的H-FABP、A-FABP基因mRNA在腹脂、心肌、胸肌和腿肌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且两种鸡H-FABP基因mRNA在心肌组织中高度表达,在脂肪组织中表达量较低,在胸肌、腿肌组织中中度表达,而A-FABP基因相反,推测H-FABP基因主要在肌肉组织中表达,而A-FABP基因主要在脂肪组织中表达。良凤花鸡生长速度高于巨型玫瑰冠鸡;巨型玫瑰冠鸡的腹脂率均低于同性别的良凤花鸡,但胸肌、腿肌的IMF均高于同性别的良凤花鸡,表明巨型玫瑰冠鸡的肉品质优于良凤花鸡。本试验结果为巨型玫瑰冠鸡H-FABP、A-FABP基因分子选育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type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H-FABP)和脂肪型脂肪酸结合蛋白(adipocyte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A-FABP)基因与巨型玫瑰冠鸡生长发育及肌内脂肪含量(IMF)的关系,研究H-FABP、A-FABP基因对巨型玫瑰冠鸡IMF含量和腹脂沉积的作用机制,本试验采集了巨型玫瑰冠鸡与良凤花鸡在不同周龄(2、4、6、8、10、12周龄)的腹脂、心肌、胸肌、腿肌组织样品共480份,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巨型玫瑰冠鸡与良凤花鸡不同生长阶段组织中H-FABP、A-FABP基因mRNA表达量进行了检测,并采用索氏浸提法测定了两种鸡12周龄的胸肌与腿肌的IMF含量。结果表明,巨型玫瑰冠鸡与良凤花鸡的H-FABP、A-FABP基因mRNA在腹脂、心肌、胸肌和腿肌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且两种鸡H-FABP基因mRNA在心肌组织中高度表达,在脂肪组织中表达量较低,在胸肌、腿肌组织中中度表达,而A-FABP基因相反,推测H-FABP基因主要在肌肉组织中表达,而A-FABP基因主要在脂肪组织中表达。良凤花鸡生长速度高于巨型玫瑰冠鸡;巨型玫瑰冠鸡的腹脂率均低于同性别的良凤花鸡,但胸肌、腿肌的IMF均高于同性别的良凤花鸡,表明巨型玫瑰冠鸡的肉品质优于良凤花鸡。本试验结果为巨型玫瑰冠鸡H-FABP、A-FABP基因分子选育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试验旨在阐明"花山麻鸡"CPT1A基因的组织表达和时序表达规律,以胚胎期到上市日龄的"花山麻鸡"为试验材料,在不同发育时间点采集胸肌、腿肌、心脏、肝脏组织样品,利用实时荧光定量方法分析CPT1A基因在不同组织不同发育阶段表达规律。在相同发育阶段不同组织差异表达结果显示:在胚胎期(9、12、16日胚龄)和上市日龄(9周龄),CPT1A基因在肝脏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在心脏、胸肌和腿肌的表达量,在出生后1日龄,CPT1A在心脏表达量最高,1周龄时,CPTA在肝脏的表达量最低;5周龄时,CPT1A在腿肌的表达量最高;7周龄时,CPT1A在腿肌和肝脏的表达量显著高于胸肌和心脏。在同一组织不同发育阶段差异表达结果显示,CPT1A在胸肌、腿肌、肝脏和心脏不同发育阶段表达规律与表达量是不同的。研究表明CPT1A基因在胸肌、腿肌、肝脏和心脏相同发育阶段表达量不同,CPT1A基因在胸肌、腿肌、肝脏和心脏织不同发育阶段表达规律与表达量不同。  相似文献   

11.
鸭胚骨骼肌不同组织Myf6基因表达的发育性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Myf6基因对鸭肌肉发育的影响,本试验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绝对定量技术检测Myf6基因在高邮鸭和金定鸭胚胎期第13、17、21、25、27天及出生后7日龄胸肌、腿肌发育过程中的表达量。结果显示,Myf6基因在2个品种的胸肌和腿肌中均有表达,在不同品种同一肌肉组织中的表达变化规律一致,而在不同肌肉组织中的表达模式不同,其中在胸肌组织中21胚龄时表达量最高,随后表达量下降,维持相对较高表达水平;在腿肌组织中13胚龄时表达量较高,17胚龄时达到最高,随后表达量有所降低,并在21胚龄后急速下降至极低水平,但其表达在胚胎期后期(27胚龄)及初生期(7日龄)又有缓慢上升趋势。上述结果表明,Myf6基因参与了胸、腿肌组织的发育,在胸、腿肌中表达模式不同,推测Myf6基因在胸、腿肌中的调控存在差异,可能与其胸、腿肌不同肌纤维的发育与分化有关。  相似文献   

12.
采用组织块分离法从蛋鸡鸡胚腿部肌肉组织中体外培养获取鸡骨骼肌卫星细胞,对培养的细胞进行了传代、冻存和复苏研究,同时从分子表达水平对分离培养的卫星细胞进行了鉴定,建立了一套鸡骨骼肌卫星细胞分离、传代、冻存和复苏的方法。特异基因表达鉴定结果表明,该方法分离得到的细胞能够表达卫星细胞特异的标志基因Pax7,而肌细胞分化基因MyoD、Myogenin未表达,说明获得的肌卫星细胞纯度较高,尚未进行肌细胞的分化。  相似文献   

13.
采用SYBR Green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了MSTN基因在2、3、4月龄和12月龄海南黑山羊腿肌、腰肌和背肌组织中mRNA表达发育性变换规律,为揭示MsTN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对肉质的表达调控机理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在海南黑山羊的四个生长阶段,MSTN基因均在背肌里的表达量最高,腿肌里的表达量较低,表达模式为:背肌〉腰肌〉腿肌;腿肌和腰肌在2月龄时,表达量较低,3月龄时极显著升高(P〈0.01),4月龄时又极显著下降(P〈0.01),12月龄时又极显著升高(P〈0.01);表达模式为:12月龄〉3月龄〉4月龄〉2月龄;背肌在2月龄时表达量也较低,3月龄时极显著升高(P〈0.01),达到最高水平,4月龄时又极显著下降(P〈0.01),12月龄时有所上升,但差异不显著(P〉0.05),表达模式为:3月龄〉12月龄〉4月龄〉2月龄。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水平发酵棉粕替代豆粕对科宝肉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240只1日龄科宝肉鸡,随机分成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不添加发酵棉粕;试验组分别添加3%、6%、9%发酵棉粕代替豆粕。试验共分生长前期(1~21 d)和生长后期(21~42 d)2个阶段进行,每个阶段开始和结束时对肉鸡称重,采集血液样品,测定各阶段肉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结果表明:①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肉鸡1~21 d的料重比(F/G)均显著降低(P<0.05);9%发酵棉粕组肉鸡21~42 d平均日采食量(ADFI)显著降低(P<0.05);②与对照组相比,各阶段试验组肉鸡半净膛率、胸肌率、腿肌率均升高,皮下脂肪厚度显著降低(P<0.05),其中6%组42 d的胸肌率和腿肌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9%发酵棉粕组(P<0.05);试验组42日龄肉鸡屠体率升高,其中3%和6%发酵棉粕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③21 d时,试验组肉鸡血清甘油三酯(TG)、葡萄糖(GLU)含量均较对照组降低,而血清总蛋白(TP)含量升高,其中6%发酵棉粕组效果最好;且42 d试验组血清钙(Ca)含量增加。综上所述,日粮中添加适量发酵棉粕可一定程度上改善科宝肉鸡生长性能,提高屠宰性能,降低血清中的TG和GLU含量,增加血清TP及Ca含量。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肌细胞生成素(myogenin,MyoG)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IGF-1)基因表达量对家禽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以体型差异较大的盐津乌骨鸡和大围山微型鸡为材料,分别测定300日龄鸡的体重、体尺和屠宰性状来进行比较分析,检测胸肌、腿肌和肝脏中MyoGIGF-1基因mRNA的相对表达量,将生长、屠宰性状与基因的相对表达量进行两两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盐津乌骨鸡体重、体尺和屠宰性状等指标均高于大围山微型鸡,同时盐津乌骨鸡胸肌、腿肌和肝脏中MyoGIGF-1基因的表达量也高于大围山微型鸡,表达量趋势为:胸肌 > 腿肌 > 肝脏;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两个品种鸡胸肌、腿肌和肝脏中MyoGIGF-1基因的表达量与体重、体尺和屠宰性状等指标呈显著正相关(P<0.05),其中MyoG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与除胸深外的所有性状均呈极显著相关(P<0.01),而IGF-1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与体重、体斜长、胸深、胸骨长均呈显著相关(P<0.05)。因此,MyoG、IGF-1基因可作为盐津乌骨鸡和大围山微型鸡的生长性状候选基因来进行选育。  相似文献   

16.
Follistatin (FST) acts as a positive regulator of muscle development by inhibiting the activities and expression of myostatin. The recombinant duck FST protein was injected into hatching eggs and was also added to the medium of duck myoblast to study its role on duck embryonic muscle development and gene expressions. Duck embryo weight increased 3.49% (p > 0.05) in FST treatment group as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but minor effects were found on leg or breast muscle weights of ducklings at 2 days post‐hatching (p > 0.05). Relative expression of Pax7 was upregulated in both leg and breast muscle tissues (p < 0.05), while MyoD was only upregulated in leg muscle (p < 0.05), and Myf5 was only upregulated in breast muscle (p < 0.05). Relative expression of myostatin was downregulated in both muscle tissues researched (p < 0.05). In vitro studies also showed some maker genes relevant to protein synthesis and degradation, cells’ prolifer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had significant changes in myoblasts after treated with FST. Thes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in ovo feeding of recombinant FST protein to duck hatching eggs had an effect on duck embryo development but have less roles on the duck embryonic muscle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试验旨在研究多形性腺瘤基因1(plemorphic adenoma gene 1,PLAG1)基因序列特征、多态性以及对山羊出生体重、体尺的影响。【方法】 以波尔山羊为研究对象,克隆PLAG1基因序列并测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鉴定其在不同年龄和体重波尔山羊组织中的表达模式,采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PLAG1在不同体重羔羊腿肌中的表达水平,进一步筛选PLAG1基因CDS和3'-UTR区SNP,并分析各位点不同基因型与波尔山羊出生体重、体尺的相关性。【结果】 波尔山羊PLAG1基因CDS全长1 500 bp,编码499个氨基酸,PLAG1蛋白相对保守。组织表达谱显示,PLAG1基因在出生体重较大的羔羊心脏、小肠和腿肌中表达水平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出生体重较小的羔羊,在胎羊各组织中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成年母羊(P<0.05;P<0.01);PLAG1蛋白在出生体重较大的羔羊腿肌中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出生体重较小的羔羊(P<0.01)。在波尔山羊PLAG1基因3'-UTR区共筛选到6个SNPs位点,分别为:2664 A>G、2712 A>G、2721 T>C、2879 T>A、2990 A>T和3270 A>G。关联分析发现,2664 A>G位点AG基因型个体出生管围显著大于GG基因型(P<0.05);2721 T>C位点TT基因型个体出生体长显著大于TC基因型(P<0.05);2879 T>A位点TA基因型个体出生管围显著大于AA基因型(P<0.05);2990 A>T位点AA基因型个体出生体重显著高于AT基因型(P<0.05);3270 A>G位点GG基因型个体出生体长显著大于AA基因型,AG基因型个体出生胸围显著大于AA基因型(P<0.05)。【结论】 PLAG1基因在波尔山羊胎羊各组织中表达水平均高于成年母羊,发育早期的表达水平与出生羔羊体重相关。PLAG1基因可作为分子标记用于波尔山羊早期生长选育。  相似文献   

18.
The MyoD and Myf6 genes, which are muscle regulatory factors (MRFs), play major roles in muscl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and initiate muscle fibre formation via the regulation of muscle‐specific gene translation. Therefore, MyoD and Myf6 are potential candidate genes for meat production traits in animals and poultry.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MyoD and Myf6 gene expression patterns in the skeletal muscle during early developmental stage of ducks. Gene expression levels were detected using the quantitative RT‐PCR method in the breast muscle (BM) and leg muscle (LM) at embryonic days 13, 17, 21, 25, 27, as well as at 1 week posthatching in Gaoyou and Jinding ducks (Anas platyrhynchos domestica). The MyoD and Myf6 gene profiles in the two duck breeds were consistent during early development, and MyoD gene expression showed a ‘wave’ trend in BM and an approximate ‘anti‐√’ trend in LM. Myf6 gene expression in BM showed the highest level at embryonic day 21, which subsequently decreased, although remained relatively high, while levels at embryonic days 13, 17 and 21 were higher in LM. The results of correlat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MyoD and Myf6 gene expression levels were more strongly correlated in LM than in BM in both duck breeds. Thes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different expression patterns of the MyoD and Myf6 genes in BM and LM may be related to muscle development and differentiation, suggesting that MyoD and Myf6 are integral to skeletal muscle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