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为建立多重PCR方法用于禽源多杀性巴氏杆菌中毒力基因的检测,对禽源多杀性巴氏杆菌分离株MD-1的9个毒力基因进行PCR扩增及敏感性测定,然后通过多个基因的组合得到5种多重PCR体系,并从中筛选合适的多重PCR体系,测定其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结果显示,分离株MD-1中的9个毒力基因均可扩增出目的片段,敏感性测定结果表明,有的基因可检测至1.81×10~4 copies/μL的核酸。筛选出的4种多重PCR体系1、3或4、5均可用于其中6个毒力基因(pfhA、nanB、ompH、oma87、sodA、sodC)的检测,并且特异性较强,均能够扩增禽源多杀性巴氏杆菌分离株HN-1和CZ-6,而大肠埃希菌和沙门菌分离株均无扩增条带。多重PCR体系1、3、4可检测多杀性巴氏杆菌核酸的敏感性为1.81×10~6 copies/μL,多重PCR体系5甚至可检测至1.81×10~5 copies/μL,同时这4种多重PCR体系与单个毒力基因PCR检测的敏感性均一致。说明建立的禽源多杀性巴氏杆菌毒力基因的多重PCR检测方法对多杀性巴氏杆菌毒力基因的快速检测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以兔多杀性巴氏杆菌的高度保守的16S rRNA为靶基因,参考已公布的多杀性巴氏杆菌的16SrRNA基因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优化PCR反应条件,建立了兔多杀性巴氏杆菌PCR快速检测方法。该PCR方法的敏感性达到60cfu/mL,使用建立的PCR方法扩增兔多杀性巴氏杆菌标准株和分离株均能扩增出643bp的目的片段,扩增兔大肠杆菌、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结果为阴性,证明本试验所建立的兔多杀性巴氏杆菌病原PCR检测方法敏感、特异、可靠。  相似文献   

3.
从病死母猪肺脏中分离到一株革兰氏阴性小杆菌,用生理生化鉴定、药敏试验、致病性试验和PCR鉴定方法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并用多杀性巴氏杆菌荚膜分型引物对分离株的荚膜血清型进行鉴定。结果表明:本菌为猪多杀性巴氏杆菌,对多种抗生素高度敏感,对小白鼠有强致病性;PCR扩增16SrDNA基因获得1415bp片段,分离株的16SrDNA核苷酸序列与多杀性巴氏杆菌(AY078999)的同源性为99%,因此该分离菌株被鉴定为致病性巴氏杆菌,命名为YN20110122株;本菌分离株为荚膜A型血清型多杀性巴氏杆菌。  相似文献   

4.
牛源多杀性巴氏杆菌荚膜血清型及毒力基因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确定12株牛源多杀性巴氏杆菌的血清型及毒力基因的携带情况,本研究采用PCR技术对12株牛源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altocida,Pm)进行荚膜血清型鉴定和6种毒力基因(tbp A、hgb A、hgb B、ptf A、pfh A、tox A)的检测,并对其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结果显示:12株多杀性巴氏杆菌均为荚膜血清A型;100%的荚膜血清A型Pm携带hgb A毒力基因和pfh A毒力基因;41.67%的荚膜血清A型Pm携带nan H毒力基因;58.33%的荚膜血清A型Pm携带ptf A毒力基因;而对于tbp A与tox A两种毒力基因在12株牛源荚膜血清A型Pm中均未检测到。  相似文献   

5.
对66株猪多杀性巴氏杆菌的鉴定结果表明,PCR是一种快速、特异、灵敏的病原检测方法。应用能够扩增大多数原核生物16S rRNA基因的通用引物,对猪多杀性巴氏杆菌疫苗株(EO630)和野外分离株的16S基因rRNA进行PCR扩增,以期为分子水平上准确地鉴别猪巴氏杆菌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采用菌落多重PCR方法对分离保存的28株多杀性巴氏杆菌进行种型和毒素基因的检测,结果表明,菌株C51-6、M-4和P-2237为产毒素多杀性巴氏杆菌,菌株C51-6和P-2237为荚膜血清D型,菌株M-4为荚膜血清A型。同时用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试验、中性吖啶黄沉淀试验和豚鼠皮肤坏死试验对PCR方法进行了验证。基于对甘露醇、卫茅醇、山梨醇、海藻糖的发酵能力和产生鸟氨酸脱羧酶的特性,3株菌株鉴定为多杀性巴氏杆菌多杀亚种。  相似文献   

7.
参照文献报道的多杀性巴氏杆菌种和荚膜型的特异基因合成6对特异引物,建立多杀性巴氏杆菌鉴定的菌落多重PCR方法,结果5株多杀性巴氏杆菌荚膜型参考菌株均扩增出了相应的预期片段,而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大肠埃希菌的扩增均为阴性。利用此多重PCR方法对48株不同动物来源的多杀性巴氏杆菌进行了鉴定和荚膜型分型,同时与间接血凝试验以及Biolog细菌快速鉴定系统进行比对,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多重PCR方法与间接血凝试验、Biolog细菌快速鉴定系统的符合率均达到100%。  相似文献   

8.
从患病牛中分离的两株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WC1654株和LD01株分别进行生化试验、PCR鉴定、LD50测定、细菌灭活、疫苗配置、小鼠免疫和攻毒保护试验。PCR结果显示,两株多杀性巴氏杆菌WC1654株和LD01株均含有5种毒力基因。攻毒试验结果灭活疫苗对免疫小鼠保护率为60%。为巴氏杆菌病高效疫苗的研究与开发奠定基础,为防治牛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病提供一种生物制品。  相似文献   

9.
用北京、山东两奶牛场疑似牛出败的病死牛组织感染小鼠,小鼠死亡后取组织染色镜检、接种血清TSA和麦康凯培养基,分离到2株疑似多杀性巴氏杆菌,命名为Pm1和Pm2。经细菌培养特性及形态检验、多杀性巴氏杆菌种特异性PCR、荚膜A、B血清群特异性PCR、脂多糖基因分型PCR、荚膜A群透明脂酸抑制试验鉴定其为荚膜血清A群、脂多糖3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将Pm1和Pm2回归小鼠证明有强毒力。本试验为国内荚膜A群多杀性巴氏杆菌的流行病学研究增添了一些新数据。  相似文献   

10.
为了对疑似感染巴氏杆菌的病死兔进行病原的分离、鉴定并分析其耐药情况,本试验对送检的病死兔进行剖检,结合传统分离培养及16S rRNA和荚膜抗原A(capA)基因的PCR扩增等鉴定病原菌,PCR方法扩增其23个毒力基因,最后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在血琼脂培养基的菌落特征为光滑、湿润、半透明、灰白色、圆形、露珠状,染色镜检可观察到革兰阴性、两端染色较深的红色短杆菌。PCR扩增及测序结果显示,该分离菌株的16S rRNA和capA基因与多杀性巴氏杆菌Q菌株(GenBank登录号:CP033597)同源性分别为99.86%和100%。23个毒力基因中仅pfhA、oma87、fur、pmHAS基因检测出目的条带,其余19个毒力基因均未检出。该分离菌株对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头孢拉定、氨苄西林、卡那霉素、阿米卡星、庆大霉素、红霉素和多黏菌素B共9种药物敏感,对四环素、复方新诺明和克林霉素等耐药。结果表明本试验从病死兔中分离鉴定出1株荚膜血清A型的多杀性巴氏杆菌,可选用环丙沙星和红霉素等进行治疗。该结果可为临床巴氏杆菌病的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了确定石河子地区某规模化牛场出现呼吸困难、咳嗽、病牛消瘦甚至死亡的病因,本研究以病牛病变组织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细菌分离鉴定和细菌16SrRNA序列分析来鉴定菌种,以及多杀性巴氏杆菌种特异性基因Kmt-1和各个荚膜血清型特异性基因(hyaD-hyaC、bcbD、dcbF、ecbJ、fcbD)PCR扩增来确定细菌的血清型,同时应用纸片扩散法对分离细菌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和小鼠感染试验。结果表明,从病变的肺组织中分离到1株菌落为灰白色、露珠状、不溶血,染色为革兰阴性球杆状细菌,生化鉴定结果符合巴氏杆菌特征,同时16SrRNA序列分析与NCBI上已公布的多杀性巴氏杆菌16SrRNA序列同源性在99%以上;对多杀性巴氏杆菌特异性基因Kmt-1以及各血清型特异性基因PCR扩增只扩增到Kmt-1和hyaD-hyaC特异性基因片段;分离菌株对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耐药,对其他30种药物敏感,同时感染小鼠全部死亡。结果显示从病牛体内分离到1株毒力较强的血清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  相似文献   

12.
牛源荚膜血清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从采集于黑龙江、天津的病牛肺组织中分离到2株病原菌,经菌落形态学观察、培养特性、生化反应和小鼠毒力试验,初步鉴定为多杀性巴氏杆菌,分别命名为Pm-HLJ和Pm-TJ.参考多杀性巴氏杆菌种特异性基因kmt1和荚膜血清型特异性基因hyaD-hyaC、bcbD、dcbF、ecbJ和fcbD,合成引物,通过多重PCR扩增2株菌的种特异性基因和荚膜血清型特异性基因.选取Pm-HLJ的目标PCR产物进行克隆、序列测定、Blast搜索同源序列并且比较分析.结果显示,Pm-HLJ的kmt1基因片段全长460 bp,与GenBank中各血清型kmt1基因同源性均在96.6%以上;荚膜血清型A菌株特异性基因同源性为99.9%;而与其他荚膜血清型B、D、E、F的型特异性基因的同源性均低于50%.由此确认,分离的2株多杀性巴氏杆菌均为荚膜血清A型,这是我国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引发牛出血性败血症的首例报道.  相似文献   

13.
为了鉴定引起雏鹅死亡病原,无菌采集肝、心、肺等病料组织进行细菌分离培养,通过分离培养、培养特性鉴定、形态学观察、生化试验、16 S rRNA PCR等方法进行鉴定。结果显示:分离菌株16 S rRNA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公布的12株多杀性巴氏杆菌参考株的同源性在98%~100%之间,分离菌株为多杀性巴氏杆菌;动物回归试验结果表明,该菌具有致病性,且致病较强,对雏鹅的LD_(50)为3.16×10~6cfu/mL;PCR检测结果表明,分离菌株属于多杀性巴氏杆菌荚膜型A型,同时携带18个毒力基因;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对恩诺沙星、丁胺卡那霉素、头孢曲松等11种药物高敏,对其他药物存在不同程度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4.
禽源多杀性巴氏杆菌多位点序列分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国内禽源多杀性巴氏杆菌流行情况,对分离自18省份的84株多杀性巴氏杆菌采用荚膜多重PCR分型和多位点序列分型对其血清型和基因型进行鉴定。结果表明:禽源多杀性巴氏杆菌主要以血清A型为主,占96.4%(81/84);多位点序列分型可将禽源多杀性巴氏杆菌分为5种ST型,其中ST129为主要流行型,占94.0%(79/84)。本研究为我国禽源多杀性巴氏杆菌的流行病学监测和基因多样性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5.
为了确定和分析新疆某羊场患呼吸道疾病病例的细菌性病原,采集病死羊的肺脏、胸腔积液等样品进行细菌分离,通过生化试验、16S rRNA基因测序、特异性引物PCR鉴定、药物敏感性试验、毒力基因测定、对小鼠半数致死量(LD50)测定等方法对分离株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显示,从病羊胸腔积液中分离鉴定出一株荚膜血清D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将其命名为Pmh7。Pmh7对链霉素、头孢呋辛等10种抗菌药物敏感,对万古霉素、杆菌肽等5种抗菌药物耐药;携带6个毒力基因(fimA、nanB、ompH、sodC、Oma87、sodA),对小鼠的LD50为2.3×10~6 CFU。结果表明,引发该羊场呼吸系统疾病的病原为荚膜D型多杀性巴氏杆菌,有较强的致病性。本研究结果可为防治羊巴氏杆菌病提供参考,为巴氏杆菌病的流行病学监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可以同时检测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和副猪嗜血杆菌的快速而可靠的PCR检测方法。方法和结果根据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的Apx-VIA基因序列、多杀性巴氏杆菌和副猪嗜血杆菌的16SrRNA基因序列设计5条引物。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和副猪嗜血杆菌模板的PCR扩增产物大小分别为342bp,485bp和1258bp。复合PCR对1~12型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标准株,6株多杀性巴氏杆菌标准株,1~15型副猪嗜血杆菌以及25株经生化鉴定确认为上述三种细菌的分离株的基因组DNA作为模板进行检测,均获得预期大小的扩增产物。以猪放线杆菌、吲哚放线杆菌等14种常见细菌作为阴性对照进行PCR检测,结果仅有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产生了可以和上述三个特异性条带明显区分的PCR产物。复合PCR针对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和副猪嗜血杆菌的敏感性分别为14pg、34pg和37pg。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复合PCR特异性好,敏感性高,可以用于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和副猪嗜血杆菌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广东省主要养禽区域禽源巴氏杆菌的流行情况,本试验在2018~2019年期间对经临床症状与病理剖检作初步诊断为禽霍乱的临床病例,从心血和肝脏进行细菌分离并纯化出20株细菌,经培养特性与菌体形态观察、生化鉴定及种特异性PCR鉴定,确定20株分离菌株均为多杀性巴氏杆菌。采用荚膜多重PCR和脂多糖多重PCR对20株多杀性巴氏杆菌进行分型鉴定,结果荚膜型以A为主,脂多糖型以L1为主,表明目前广东家禽中的多杀性巴氏杆菌仍以A:1(NAMIOKA分型方法为A:5)为主要血清型。药敏结果显示有70%的分离菌对四环素耐受,对其他药物的耐药率均在15%以下。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株对鹅具有强致病性,引起发病鹅的多种组织出血和坏死;经病理组织切片可见多杀性巴氏杆菌典型的病理组织学变化。试验结果为广东省部分地区禽霍乱的流行病学监测和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对来自苏中地区25个疑似感染多杀性巴氏杆菌的规模化猪场随机采取的250份病料进行了涂片镜检、分离纯化、生化试验、菌落荧光检测、菌体血清型鉴定、PCR鉴定和动物试验。结果分离出4个猪场共21株多杀性巴氏杆菌,21株多杀性巴氏杆菌中共检测出3个血清型,其中5型17株,1型3株和3型1株。通过对苏中地区猪多杀性巴氏杆菌流行情况的初步调查,为猪巴氏杆菌病的快速诊断和科学防治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兽医学报》2019,(9):1728-1734
为调查多杀性巴氏杆菌在河北省部分地区肉牛群中的流行情况,本课题组从规模化肉牛养殖场中采集患有呼吸道综合征的病牛鼻腔拭子进行细菌分离鉴定、荚膜血清分型、毒力基因检测、动物攻毒试验及药物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从105份鼻腔拭子中共分离了25株多杀性巴氏杆菌;菌株荚膜分型均为A型,携带ptfA、exbB和nanH等多种毒力基因,LD_(50)显示多数菌株毒力较强;分离菌株对大多数药物敏感性较高,但对复方新诺明、磺胺间甲氧嘧啶、磺胺二甲氧嘧啶和林可霉素药物耐药性较高,耐药率达到80%以上。  相似文献   

20.
为明确致兔结膜炎多杀性巴氏杆菌分离株FJPM001的分子分型和毒力基因分布,本试验对分离菌FJPM001进行荚膜分子分型、菌体分子分型和多位点序列分型并对该菌的毒力基因分布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该菌的荚膜为A型,菌体为L3型,确定其血清型为A:L3。多位点序列分型结果显示该菌的序列型为ST12,并携带omp A、omp H、oma87、hgb B、ptf A、tad D和pm HAS 7种毒力基因。本研究分析了致兔结膜炎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分子分型和毒力基因分布,为进一步研究该菌的致病机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