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朱晓萍  刘娣  李辉 《中国家禽》2003,7(Z1):39-41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DNA指纹分析技术对星杂288鸡的四个品系和滨白鸡的遗传变异进行比较,从40个引物中筛选出的18个引物对40个个体的核DNA进行多态性分析。共得到184个扩增片段,其中96个片段具有多态性,占52.17%。通过对RAPD图带进行遗传相似度计算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星杂288的D系与滨白鸡的遗传距离最近,先聚在一起,再依次与B、C、A相聚,这与鸡的品系选育形成相吻合。用RAPD技术分析鸡品系间的遗传变异作为畜禽遗传结构分析的辅助手段是相对可靠的。  相似文献   

2.
选用120条随机引物分别对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型)毛质好、体格大、毛密和超细4个品系的混合DNA进行RAPD扩增,共筛选出3条特异性多态引物,占产生扩增产物引物总数的3,0%,说明各品系问的遗传变异程度较小。用其中的特异性引物OPF15分别对4个品系的部分个体样品进行分析,同样表现出多态性,并出现混合DNA样品RAPD分析结果中未出现的谱带。其中超细型有94.12%的个体(16/17)都产生一条特异的相同谱带,大小约为826bp,而其他3个品系混合DNA及个体的扩增产物均未获得此大小扩增片段,由此,可将该扩增片段作为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型)超细型的一个特征性RAPD标记。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用DNA池法从40条随机引物中筛选出29条多态性、重复性好的引物,对贵州黄鸡、兴黔黄鸡、乌骨鸡三个培育品种(系)和地方品种兴义矮脚鸡及引进选育品种矮脚黄鸡共五个品种(系)进行随机扩增多态亲缘关系分析。结果表明,29条引物共扩增出稳定、清晰、重复性好的条带190条,其中多态性片段127条,在300bp ̄3000bp之间。单个引物扩增出的RAPD条带在4 ̄13条之间,平均为6.55条。五个品种(系)间的亲缘关系符合它们的育种背景[1,2,3]。  相似文献   

4.
淮南猪遗传特异性的RAPD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试验用150个10碱基随机引物对引入品种杜洛克猪、长白猪、大约克猪及河南地方品种淮南猪4个猪种基因组池DNA进行了RAPD分析。电泳检测结果发现,其中72个引物扩增出明显的多态性条带,共检测到911条扩增片段,其中多态性片段462条,占50.71%。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大约克猪与长白猪之间的遗传距离指数为0.0064,遗传关系最近;淮南猪与杜洛克猪、大约克猪遗传距离指数相近,分别为0.0068、0.0069,遗传关系较近;淮南猪与长白猪遗传距离指数为0.0072,遗传关系最远。结果显示,河南省地方品种淮南猪与其他引入品种之间有遗传的相似性,也存在差异,同时也证明了RAPD技术可以作为分子标记,很好地检测猪种群内的遗传变异及区分不同猪种的遗传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5.
分子标记是生物系统进化和亲缘关系分析的重要手段。利用RAPD和SSR标记对12个家蚕实用品种的基因组DNA进行多态性分析和聚类分析。采用21条RAPD引物对12个品种的基因组DNA扩增产生的清晰稳定条带数为196条,其中多态性片段143条,多态位点比例72.96%,品种间的遗传距离在0.157~0.352之间。采用32条SSR引物对12个品种的基因组DNA扩增产生的片段数为86条,其中多态性带80条,多态性位点比例93.02%,遗传距离在0.214~0.600之间。对12个家蚕品种的2种分子标记的单独聚类结果表现出一定差异,但均把12个品种分为中系、日系两大类,其中7532和湘晖、871和57B的亲缘关系较近,而传统分类于中系品种东34却聚类于日系,但又独立于其余6个日系品种。结合RAPD标记和SSR标记的12个品种间的遗传距离与聚类结果,更能准确地从分子水平上反映品种间的亲缘关系及其来源,是家蚕杂交育种亲本选择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利用SSR、ISSR和RAPD技术构建苜蓿基因组DNA指纹图谱   总被引:58,自引:13,他引:45  
魏臻武 《草业学报》2004,13(3):62-67
在建立可靠的苜蓿基因组DNA提取分离和PCR扩增技术体系的基础上,筛选具有稳定多态性位点的RAPD、SSR和ISSR引物,建立苜蓿基因组DNA的SSR、ISSR和RAPD分子标记技术体系,并利用分子标记检测苜蓿品种(系)的DNA分子标记多态性,构建苜蓿品种的DNA指纹图谱.筛选出36个RAPD引物,8个SSR引物和12个ISSR随机引物,通过PCR扩增在55个国内外苜蓿品种(系)中获得了182个RAPD多态性位点和丰富的SSR和ISSR多态性位点,构建了55个苜蓿品种(系)的SSR、ISSR和RAPD指纹图谱.结果表明,不同苜蓿品种(系)的SSR多态性有较大差异;苜蓿品种ISSR指纹图谱多态性丰富,稳定性比RAPD强;可以通过2~3个引物鉴别我国主要苜蓿品种和引进品种,SSR和ISSR指纹图谱可以更好地用于苜蓿品种鉴定和遗传多样性分析.  相似文献   

7.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DNA指纹分析技术(RAPD),时半番鸭全白羽和全黑羽两种羽色极端个体的基因组DNA指纹进行研究,从4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7个引物对22羽半番鸭个体基因组DNA进行分析。结果:7个引物共获得44个条带,其中有5个条带与白羽性状显著相关,表明应用RAPD技术可用于初步筛选有关性状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8.
桑属种质资源的随机扩增多态性DNA研究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用RAPD技术对桑属 1 2个种 3个变种的 4 4份材料和 1份构属材料的基因组DNA进行了多态性分析。在事先优化的反应条件下 ,用筛选的 2 4个随机引物扩增 ,共得到 1 1 3条清晰稳定的多态性片段 ,多态性达 72 0 % ,表明材料间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统计这些片段 ,根据扩增计算出遗传相似系数和遗传距离 ,然后用UPGMA法进行分析 ,构建了 4 5份材料间的系统发生树 ,并进一步探讨了材料间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9.
研究首先采用RAPD技术,利用混合基因池(DNA pool)法,对滩羊体大品系、普通品系进行DNA多态性分析。从100种具有10个碱基的随机引物中,筛选出84种引物在滩羊群体基因组中共扩增出358条带,其中22种引物扩增产物表现为多态(占22%),且扩增出32条有差异的条带,占总带数的8.94%(32/358);62种引物的扩增产物表现为单态(占62%)。滩羊体大品系的特异性条带5个,而普通品系的特异性条带7个。这些特异标记可以用来鉴定滩羊的2个品系。滩羊体大品系和普通品系间的遗传距离为0.136±0.087,表明2个品系之间的亲缘关系很近。  相似文献   

10.
用细胞融合的强化离心方法处理黑麦萌动种子,对前后材料的观察和RAPD分析表明在分子水平上该方法能有效引起遗传结构的改变。所用的40种随机引物中,10种引物对处理和对照材料的基因组DNA扩增产物在条带数目、条带位置及带型特征等方面均有明显差异,其中4种引物出现条带减少,6种引物出现条带增加,后者还包括一个带位移动。这说明两种材料的基因组DNA具有明显的RAPD反应多态性差异。  相似文献   

11.
四川地方乌骨鸡种群遗传变异的微卫星DNA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朱庆  李亮 《四川畜牧兽医》2002,29(8):26-27,29
利用10个微卫星标记,对四川不同地区5个乌骨鸡种群的等位基因频率、各群体的遗传杂合度、群体间的遗传距离等进行了分析,并根据遗传距离对这几个乌骨鸡种群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各乌骨鸡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并具有较高的选择潜力。各乌骨鸡种群间有一定的遗传距离,UPGMA聚类分析表明,四川山地乌骨鸡黑羽系与川南山地乌骨鸡被聚为一类,草科鸡与旧院黑鸡被聚为一类。  相似文献   

12.
三个鸡品系的遗传差异与杂种优势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RAPD标记分析了武定鸡快羽系、绿壳蛋系和合成系间的遗传差异,进行了三个鸡品系间的杂交试验,并应用简单的线性相关分析了遗传距离指数与杂种优势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快羽系与绿壳蛋系间的遗传差异较小,而快羽系与合成系间的遗传差异较大。品系间遗传距离指数与F1代各性状观察值均为正相关,但相关不显著;与杂种优势率之间也均为正相关,但只与13周龄存活率、种蛋受精率有显著的相关关系。表明RAPD标记在预测杂种优势上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RAPD技术对地方鸡种群体遗传结构的分析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利用RAPD技术对4个地方鸡种和1个引进鸡种的群体遗传结构进行分析,通过筛选的5个随机引物OPH-02、OPH-05、OPH-13、OPH-16、OPG-07对5个鸡种的池DNA进行多态性研究,结果表明:5个引物共产生条带61个,扩增产物片段的长度一般从150bp-4kb。  相似文献   

14.
乌骨鸡种群遗传结构的RAPD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RAPD技术对3个品系的乌骨鸡鸡种群体遗传结构进行分析,筛选的5个引物对3个品系的乌骨鸡均能产生特异性的条带,获得的多态性可用于乌骨鸡鸡种的遗传分析。品种间相似指数:两个白丝毛品系间(Ⅰ系和Ⅱ系)最高,黑丝毛乌骨鸡(Ⅲ系)与两个白丝毛品系间均较低,这可能与其品种间的外貌特征以及品种的来源有关。  相似文献   

15.
不同品系家兔的RAPD遗传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应用随机扩增多态DNA技术(RAPD)对新西兰白兔、加利福尼亚兔、布列塔尼亚配套系(ELCO)进行了遗传分析。从2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8个,对其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对扩增产物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共检测到71条扩增片段,其中多态片段45条,占63.4%,反映了家兔品种的遗传变异。多态性统计表明:品种内的遗传相似度大于品种间的遗传相似度。聚类分析表明:ELCO的D系与新西兰白兔、加利福尼亚兔的  相似文献   

16.
试验旨在揭示贵州黄鸡慢羽系生长发育规律。选择100只贵州黄鸡慢羽系(公母鸡各50只),于0、2、4、6、8、10、12、14周龄末称重,分别采用Bertalanffy、Logistic、Gompertz 3种非线性生长曲线模型对贵州黄鸡慢羽系0~14周龄体重变化进行拟合分析。结果表明:3种模型均能很好地拟合其生长曲线,拟合度均在0.99以上,其中Logistic模型在贵州黄鸡慢羽系公鸡、母鸡生长曲线中拟合最好,拟合结果最接近实测体重情况,其公鸡拐点体重为1 550.81 g,拐点周龄为10.42,母鸡拐点体重为976.67 g,拐点周龄为9.14。试验结果初步揭示了贵州黄鸡慢羽系的生长发育规律和各阶段的生长特征,为贵州黄鸡慢羽系选育生产和产业化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柞蚕品种选大1号和沈黄1号及其F1、F2代、回交F1代共13个群体的基因组DNA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柞蚕品种的分子遗传机制。运用8个RAPD引物进行扩增,共扩增出74条清晰稳定的条带,其中有65条具有多态性,多态性位点比率为87.84%,其中也出现了特异性扩增位点。  相似文献   

18.
为揭示江西及周边地区地方鸡的遗传多样性信息,本研究采集了江西省5个地方鸡品种,广东省、浙江省以及江苏省各1个地方鸡品种共125个血样,利用全基因组SNP芯片分析地方鸡品种的群体结构、网络关系及系统进化情况.结果 表明,8个地方鸡品种45647个位点的多态信息含量大多为0.25<PIC<0.5,属于中度多态,表明这8个地...  相似文献   

19.
采用水平板聚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贵州及河南、广东、江西部分地方鸡品种及有关外来鸡种共13个种群、1225只个体血浆碱性磷酸酶(Akp-1及Akp-2)的多态性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在Akp-1位点出现了F和S两种表型,Akp-2位点均为无带类型。Akp-1位点两种表型(F和S)的分布频率,除黑羽乌蒙乌骨鸡表现为与艾维茵肉鸡和白洛克鸡一样,以F型高于S型外,其余地方鸡种及引进的伊利莎鸡,均以S型高于F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