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乙型脑炎最可靠的诊断方法,是从患病动物体内获得乙型脑炎病毒。其方法通常是将被检材料经处理后,接种小白鼠、或鸡胚、单层细胞培养,然后再通过一些方法,鉴定它是否为乙型脑炎病毒。这种方法最快也需三周以上,而且费事、费钱。应用荧光抗  相似文献   

2.
猪细小病毒MU—1株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东北某畜牧场经产母猪胎盘和木乃伊胎儿中分离到两株猪的细小病毒。对其中一株—MU—1毒株,从细胞培养、形态特征、血凝特性、核酸类型、理化特性和致病作用等方面进行了系统鉴定,证明MU—1毒株与国内外报道的猪细小病毒的基本特性相符。将MU—1毒株与日本毒株做交叉血凝抑制试验、荧光抗体阻断试验和酶标抗体阻断试验,证明两株病毒具有抗原同一性。  相似文献   

3.
应用猪胎肠单层细胞培养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运用猪胎肠组织原代单层细胞培养物进行了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吉毒株的培养与传代试验,并对其细胞传代毒作了电镜检查、复归猪体试验、荧光抗体交互染色和交互中和试验等项鉴定。结果表明,应用猪胎肠组织原代单层细胞培养物来分离和传代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是可行的;其细胞病变效应(CPE)明显,感染细胞表现为肿胀变圆和脱落;病毒产量高,TCID_(50)/0.05达10~(5.5~6.0)。血清学试验结果表明,吉毒株与华毒株和川毒株抗原性一致,而与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Miller株没有共同抗原,从而证实所培养的吉毒株是猪流行性腹泻病毒。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河南省鹤壁市H9亚型禽流感病毒的流行情况及抗原的差异性,试验采用病毒分离鉴定及交叉攻毒免疫保护试验对8株H9亚型禽流感病毒进行了抗原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利用SPF鸡胚从疑似感染H9亚型禽流感病毒的病料中分离鉴定出8株病毒,这8株病毒诱导的SPF鸡产生的HI抗体效价基本相同,能抵抗不同毒株的攻击。说明河南省鹤壁市H9亚型禽流感病毒流行毒株间具有较好的交叉保护力。  相似文献   

5.
猪日本脑炎病毒NS3基因实时RT-LAMP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日本脑炎病毒一步法实时环介导逆转录等温快速扩增方法.根据日本脑炎病毒序列保守的非结构区基因NS3设计4条特异引物,用于扩增SA14-14-2株、SA103株和GD06株日本脑炎病毒获得成功,在病毒感染的单层细胞和猪体内都可以检出病毒.与常规SYBR GreenI适时荧光RT-PCR方法比较和Ct值分析,用不同稀释度病毒RNA,两者敏感性相似,适时RT-PCR在模板浓度低时结果更稳定.FIP和BIP纯度会影响反应效果,反应时间和模板浓度会影响电泳条带.一般63 ℃~65 ℃ 30 min可出现结果,模板浓度低时要适当延长反应时间.以SYBR GreenI为指示剂,RT-LAMP在63 ℃~65 ℃循环扩增检测日本脑炎病毒,1.5 min/循环,30个循环,Ct值为21.5.提示RT-LAMP方法用于日本脑炎诊断、鉴别,是敏感、可靠、成本低廉的方法,有助于人畜日本脑炎的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6.
吉林省某猪场送检一例病猪,经诊断疑似为日本脑炎病毒感染,对病猪的脏器以及全血进行BHK21细胞接种,对细胞培养物进行PCR检测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结果显示,荧光显微镜下细胞浆内可见绿色荧光信号;PCR检测为日本脑炎病毒阳性,成功分离到一株日本乙型脑炎病毒。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养禽业禽病流行病毒株的基本情况,本研究对2014年从山东某鸡场采集的疑似流感的病料样品采用鸡胚尿囊腔接种进行病毒的分离,并经血凝试验(HA试验)、血凝抑制试验(HI试验)及分子生物学试验对其病原学进行鉴定。结果显示,分离鉴定到一株病毒分离株。HA试验结果表明该分离株具有血凝活性,经病毒亚型鉴定为一株H9亚型禽流感病毒(AIV),该病毒株为欧亚分支的BJ亚分支,将该病毒株筛选纯化后作为毒种,制备了禽流感油乳剂灭活疫苗,将该疫苗免疫SPF鸡,21 d后对其HI抗体效价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其平均效价达到9.1 log2,免疫后第35 d HI抗体平均效价达到峰值10.3 log2,至免疫后第10周,HI抗体平均效价仍达8.5 log2。本研究分离的病毒制备成疫苗后具有较好的免疫效果,可以作为疫苗候选株。  相似文献   

8.
免疫荧光技术快速检测鸡轮状病毒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分离的轮状病毒与福氏完全佐剂和福氏不完全佐剂免疫家兔制备高免血清,分离球蛋白,用荧光素标记,建立荧光抗体快速诊断鸡轮状病毒技术。阴性试验、阳性试验、类症试验表明,建立的荧光抗体诊断技术特异性强、敏感性高,与新城疫病毒、禽流感病毒、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大肠杆菌不发生交叉反应。人工感染试验结果表明,20日龄SPF鸡感染轮状病毒后12h,肠粘膜深层涂片可出现较强荧光。自然感染检测结果表明,荧光抗体诊断结果与病毒的分离鉴定结果一致,符合率达100%。  相似文献   

9.
为了制备并筛选出效价及特异性都较高的水貂细小病毒单克隆抗体,建立一种高纯度、高回收率的水貂细小病毒单克隆抗体的纯化方法,试验将获得的3株稳定分泌水貂细小病毒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命名为G2a-C9、M-C1、M-A5,通过HI、ELISA、Western-blot、间接免疫荧光等方法对这3株单克隆抗体进行生物学特性鉴定,再分别采用辛酸-硫酸铵沉淀和Protein A亲和层析两种方法对其纯化,并对Protein A亲和层析法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经生物学特性鉴定后筛选到1株效价与生物学活性都较高的Ig G2a类单克隆抗体G2a-C9,经Protein A亲和层析方法纯化后抗体纯度为90%,回收率为58%;辛酸-硫酸铵沉淀后的抗体纯度仅为80%,回收率为45%。纯化方法优化后,抗体纯度为95%,回收率为65%。说明制备的G2a-C9水貂细胞病毒单克隆抗体可用于后续产品的研发;经试验验证低温无水乙醇沉淀-Protein A亲和层析可用于Ig G2a类抗体纯化。  相似文献   

10.
收集某猪场1例发病种公猪的睾丸病料,处理后采用细胞培养与乳鼠脑内接毒相结合的方法盲传并结合RT-PCR方法分离鉴定,命名为乙型脑炎病毒(JEV)贵州分离株(GZ株),然后根据GenBank登录的日本乙型脑炎病毒SA14和SA14-14-2株全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1对扩增E基因的特异性引物,用RT-PCR方法扩增出JEV贵州分离株E基因,并将E基因克隆到pMD19-T载体上,构建重组质粒pMD19-T-E,经双酶切鉴定、测序及序列分析鉴定后,再将E基因亚克隆到pET-32a(+)原核表达载体上,成功构建乙脑病毒E基因原核表达质粒pET-32a-E,将构建好的原核表达质粒pET-32a-E转化至宿主菌BL21(DH3)中,诱导表达目的蛋白,表达产物经SDS-PAGE电泳和Western blot分析,得到了约59ku条带,与预期大小相符,进一步提取、纯化和浓缩目的蛋白,并将其加入弗氏佐剂后免疫小鼠,免疫后采血检测抗体。结果显示:乙型脑炎病毒贵州分离株E基因原核表达目的蛋白能诱导小鼠产生一定抗体水平,该研究为乙型脑炎亚单位疫苗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用微量补体结合试验对感染熊脑炎病毒而死亡的熊的实质脏器,熊脑炎腺病毒(BA-1株)的犬肾细胞培养物、试验感染犬、豚鼠急性发病期的肝浸液、腹水、血液进行抗原诊断;对6份采自临床健康熊血清和试验感染犬、豚鼠恢复期血清进行抗体诊断。结果表明,本法简便省时,特异性强,可用于熊病毒性脑炎的抗原、抗体的特异性诊断及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12.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人工心染实验证实我省一些地区有温和性猪瘟存在。并经酶标抗体、荧光抗体、交互免疫、中和保护等检查和病原特性鉴定,确认温和性猪瘟病毒与石门系强毒为同一血清型.  相似文献   

13.
为弄清上海地区活禽批发市场中H9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的流行情况及鸡群的免疫情况,2009年对上海三大活禽批发市场进行了采样监测。采用HI试验检测H9 AIV抗体、荧光RT-PCR试验和鸡胚接种分离鉴定病毒。共采集110批次1 646份血样和喉头泄殖腔棉拭样品,平均抗体合格率为60.27%,分离到H9病毒134株,其中4-6月和9-11月为全年中病毒分离的2个高峰期(样品带毒率均超过了10.00%),明显比其它月份要高(其他月份均低于5.00%),样品带毒率平均为8.14%。不同市场、不同地区采集的样品其抗体合格率和样品的带毒率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在30批分离到病毒的样品中,13批次已免疫H9N2油乳剂灭活苗且抗体合格率均大于70.00%的样品中分离到45株病毒(45/195),其中6批次抗体合格率达到100%的样品中也分离到了病毒(8/90),但带毒率明显比未经疫苗免疫的样品(79/255)低。调查结果表明养殖户对肉鸡群H9N2油乳剂灭活苗免疫重视程度不够,鸡群中带毒现象较普遍。疫苗免疫后能产生较高的免疫抗体,且抗体能减轻临床症状,降低带毒率,但不能完全阻止病毒复制,存在高抗体下带毒现象。  相似文献   

14.
为了评估猪基因Ⅰ型乙型脑炎病毒YA1株、CZ株灭活疫苗的免疫原性,通过将YA1株、CZ株乙脑病毒分别在乳鼠脑内连续传代,获得了高病毒含量的鼠脑病毒液。将佐剂ISA206分别与灭活的YA1株、CZ株乙脑病毒液混合,制备成鼠脑灭活苗。将YA1株、CZ株鼠脑灭活苗以及HW1株商品化鼠脑灭活苗分别免疫接种小鼠、豚鼠、仔猪,采用间接ELISA试验、血凝抑制试验、病毒中和试验以及攻毒保护试验分别检测IgG抗体、血凝抑制抗体、中和抗体的的产生情况以及疫苗对小鼠的攻毒保护率。结果显示YA1株、CZ株灭活苗在小鼠和仔猪上产生的IgG抗体、在豚鼠上产生的血凝抑制抗体、在仔猪上产生的中和抗体以及对小鼠的攻毒保护率均高于HW1株。结果表明乙脑病毒YA1株、CZ株灭活苗的免疫原性优于HW1株,其中CZ株灭活苗的免疫原性最优。  相似文献   

15.
检测猪乙型脑炎病毒抗体间接ELISA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乙型脑炎病毒(JEV)弱毒疫苗株作为诊断抗原,对ELISA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初步建立了检测猪乙型脑炎病毒血清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应用该法检测从江苏、安徽、山东、浙江4省部分地区收集到的1089份血样,对华东地区猪乙型脑炎血清流行病学进行初步调查。结果JEV抗体阳性率为68.2%,其中,种猪JEV抗体阳性率为82.1%,商品猪JEV抗体阳性率为62.6%。从中随机抽取135份血样与国产商品化试剂盒进行比较,间接ELISA方法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为92%和96.4%,2种方法的符合率为95.6%;与NS1蛋白包被建立的ELISA比较,两者的符合率为97.7%;同时,本法的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临床普遍使用的乳胶凝集试验结果。由此表明,本试验建立的间接ELISA方法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适于大规模猪乙型脑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16.
为了分离鉴定病鸡排泄物中的禽流感病毒,并分析其遗传背景,通过鸡胚接种试验区和病毒特异性抗体中和试验区,从病鸡排泄物中分离鉴定出2株禽流感病毒,分别命名为A/chicken/Jinmen/JM0305/2017(JM0305)和A/chicken/Daye/DY0602/2017(DY0602)。利用禽流感病毒亚型特异性抗体中和试验区和基因测序分析等方法对2株禽流感病毒进行亚型鉴定。结果表明,2株禽流感病毒均属于H9N2亚型。为了解这2株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对其全基因组进行了分析以及毒力测定。结果显示,将2株毒株感染雏鸡后,未产生明显的禽流感临床症状,2株H9亚型禽流感病毒的MDT值分别为72.0h和91.2h,HA裂解位点处的氨基酸序列均为-PSRSSR/GL-,表明2株禽流感病毒均属于低致病性禽流感。遗传进化分析表明2株病毒的HA基因均在H9亚型分支上,NA基因均在N2亚型的分支上;通过进化树分析表明2株病毒属于以A/chicken/Beijing/1/94(H9N2)为代表的欧亚谱系。该结果为进一步研究鸡源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分子进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采用常规方法建立杂交瘤细胞株并制备抗犬瘟热病毒(Canine distemper virus,CDV)(Onderstepoort株)核蛋白单克隆抗体(MAb);小鼠腹腔注射阳性克隆生产腹水;以G蛋白亲和层析法进行纯化;用透析法对单抗进行FlTC(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Sephadex G-25去除游离荧光素;测定F/P值及荧光抗体工作浓度;以吸收、阻断、抗原交叉试验对荧光抗体进行特异性鉴定.结果表明,获得6株能稳定分泌CDV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选取抗CDV核蛋白的CE3单抗成功地制备了质量较高的荧光抗体.  相似文献   

18.
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中国广东野毒株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接种鸡胚成纤维细胞、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从疑似J-亚群白血病的病鸡中,分离鉴定出J-亚群白血病病毒。抗J-亚群白血病病毒gp85单克隆抗体JE9的IFA试验和PCR试验均证明病鸡被J-亚群白血病病毒感染。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综述了鸭病毒性肝炎病毒的实验室检测技术研究进展,主要包括病毒分离与鉴定、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着重介绍了目前广泛应用的中和试验、琼脂扩散试验、凝集试验、荧光抗体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及RT-PCR、荧光定量RT-PCR技术等,比较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和实用性,并对鸭病毒性肝炎病毒检测新技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制预防番鸭细小病毒病的卵黄抗体,试验对采自云南省曲靖市某番鸭养殖场的番鸭细小病毒(Muscovy duck parvovirus,MDPV)阳性病料进行病毒分离和鉴定,用分离株灭活抗原免疫产蛋鸡,制备MDPV卵黄抗体并进行效力试验.结果 表明:试验成功分离到MDPV,命名为MDPV YN株;该毒株与GenBank...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