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旨在研究饲用凝结芽孢杆菌对感染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 K88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肠道菌群、形态及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试验选用32头25日龄断奶的健康"杜×长×大"商品公猪,按照初始体重一致原则分成4个组,每组8个重复,单笼饲养。ETEC K88感染前7 d,2个组饲喂基础饲粮(BD组),另外2个组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0×10~7CFU/g凝结芽孢杆菌的饲粮(PD组)。第8天起,开展2×2双因素试验,4个组设计如下:1) NCH+BD组,口服生理盐水、饲喂基础饲粮;2) NCH+PD组,口服生理盐水、饲喂添加凝结芽孢杆菌饲粮;3) CH+BD组,口服ETEC K88、饲喂基础饲粮;4) CH+PD组,口服ETEC K88、饲喂添加凝结芽孢杆菌饲粮。试验猪口服5 mL ETEC K88(活菌数1.0×10~9CFU/mL)或5 mL 0.9%生理盐水,持续3 d。试验用凝结芽孢杆菌是经体外牛津杯法确定的1株对ETEC K88具有良好抑菌效果的菌株,添加量1.0×10~7CFU/g。试验第11天,取仔猪空肠、回肠、盲肠及食糜样本,测定肠道菌群、形态及细胞因子表达量。结果表明:1)ETEC K88感染处理显著降低断奶仔猪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空肠和盲肠食糜中乳酸杆菌数量、空肠和回肠绒毛高度以及空肠黏膜白细胞介素-10(IL-10)mRNA表达量(P0.05);同时,显著提高断奶仔猪料重比和腹泻指数、空肠和盲肠食糜中大肠杆菌数量、空肠和回肠隐窝深度以及空肠黏膜白细胞介素-6(IL-6) mRNA表达量(P0.05)。2)饲用凝结芽孢杆菌处理显著提高断奶仔猪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空肠和盲肠食糜中乳酸杆菌数量、空肠和回肠绒毛高度以及空肠黏膜IL-10 mRNA表达量(P0.05);同时,显著降低断奶仔猪料重比和腹泻指数、空肠和盲肠食糜中大肠杆菌数量、空肠和回肠隐窝深度以及空肠黏膜IL-6 mRNA表达量(P0.05)。3)除腹泻指数外,ETEC K88感染处理与饲用凝结芽孢杆菌处理之间对其他指标均无显著互作效应(P0.05)。结果提示,无论是否ETEC K88感染处理,饲用凝结芽孢杆菌均可通过平衡肠道菌群、维持肠道正常形态和缓解肠道炎症反应,改善断奶仔猪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旨在研究在玉米-豆粕型日粮和小麦-豆粕型日粮中添加非淀粉多糖(NSP)酶对断奶仔猪肠道食糜黏度、挥发性脂肪酸及肠道形态的影响。选用128头健康的杜×长×大三元杂交断奶仔猪,按性别、体重分为4个处理,即以玉米为基础日粮组(试验1组),玉米为基础日粮降低能量加酶组(试验2组)、小麦为基础日粮组(试验3组)及小麦为基础日粮加酶组(试验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8头猪。结果表明:玉米-豆粕型日粮加酶对空肠和回肠食糜黏度没有影响,但有降低趋势;小麦-豆粕型日粮添加NSP酶显著降低了空肠食糜黏度(P<0.05);2种日粮加酶均增加回肠和盲肠挥发性脂肪酸的浓度,提高十二指肠、空肠前段及空肠后段绒毛的高度(P<0.01)。结果提示,2种日粮中添加NSP酶,不同程度的降低肠道食糜黏度、增加回肠、盲肠挥发性脂肪酸(VFA)浓度并改善肠道形态。  相似文献   

3.
试验旨在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Ⅱ(ACE2)基因在同一品种不同组织及相同组织不同品种之间的表达差异,从而明确ACE2基因在AA肉鸡和海兰蛋鸡不同品种和器官组织间的表达特性。分别选取6只体重相近的45日龄AA肉鸡和6只300日龄海兰蛋鸡,采集脾脏、心脏、肝脏、肺脏、肾脏、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胆囊、气管和法氏囊组织为试验材料,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各组织中ACE2 mRNA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1)AA肉鸡回肠的ACE2 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5)。海兰蛋鸡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的ACE2 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5)。(2)AA肉鸡回肠、盲肠、肝脏、胸腺、肺和胆囊组织中ACE2 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海兰蛋鸡(P0.05)。研究表明:AA肉鸡和海兰蛋鸡小肠中ACE2 mRNA表达量最高;AA肉鸡回肠、盲肠、肝脏、胆囊、胸腺和肺组织中ACE2 mRNA表达高于海兰蛋鸡。提示ACE2可能与肠道消化吸收功能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水平瘤胃保护性5-羟基色氨酸对绵羊胃肠道内容物中褪黑素含量及细菌多样性的影响,探究通过5-羟基色氨酸调节绵羊胃肠道细菌多样性的可能性。试验选取3岁、平均体重为(47.79±3.70)kg的健康哈萨克母羊15只,按体重相近原则随机分为3组,每组5只,分别为对照组和Ⅰ、Ⅱ组,每天每只羊的粉状精料饲喂量为1.2%(以体重计),玉米青贮为1.8 kg,混合干草自由采食,在此基础上,Ⅰ、Ⅱ组试验羊分别饲喂111、222 mg/(kg·BW)瘤胃保护性5-羟色氨酸,进行25 d的饲养试验。试验结束当天晨饲后6 h后立即宰杀全部绵羊,取其空肠、回肠、结肠、盲肠内容物测定褪黑素含量及菌群结构。结果表明,Ⅰ组结肠内容物,Ⅱ空肠、结肠内容物中褪黑素含量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Ⅰ、Ⅱ组回肠、盲肠内容物中褪黑素含量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Ⅰ、Ⅱ组空肠和盲肠内容物细菌菌群ACE、Chaol指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3组盲肠、结肠内容物中细菌多样性在门、属水平上均无显著差异(P>0.05)。而与对照组相比,Ⅰ组空肠内容物细菌中厚壁菌门相对丰度显著增加(P<0.05),无壁菌门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在属水平上,Ⅱ组空肠内容物中Aeriscardovia属相对丰度显著增加(P<0.05)。在回肠内容物中,Ⅰ、Ⅱ组疣微菌属Ruminococcaceae-NK4A214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梭状芽胞杆菌属、Romboutsia的相对丰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瘤胃保护性5-羟基色氨酸使成年绵羊结肠内容物中褪黑素含量增加,但对肠道菌群多样性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试验旨在研究抗菌肽(AMP)对固始鸡生长性能、血清抗氧化、免疫及肠道微生物的影响。选取200只固始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对照组为基础日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50、100、200 mg/kg AMP。预试期5 d,正式试验期60 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固始鸡末重、平均日增重显著升高(P<0.05),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200 mg/kg组固始鸡平均日采食量显著提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200 mg/kg组固始鸡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升高(P<0.05);各试验组固始鸡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提高(P<0.05),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下降(P<0.05);各试验组固始鸡血清免疫球蛋白G (IgG)、免疫球蛋白A (IgA)、白细胞介素-10 (IL-10)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和白细胞介素-6 (IL-6)含量显著下降(P<0.05);200 mg/kg组血清白细胞介素-2 (IL-2)含量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固始鸡盲肠大肠杆菌数量显著下降(P<0.05);200 mg/kg组固始鸡盲肠乳酸杆菌数量显著提高(P<0.05),沙门氏菌数量显著降低(P<0.05);100 mg/kg组、200 mg/kg组固始鸡盲肠链球菌数量显著降低(P<0.05)。研究表明,AMP可提高固始鸡生长性能、免疫与抗氧化能力,改善肠道菌群结构,建议固始鸡日粮中添加200 mg/kg AMP。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旨在研究地衣芽孢杆菌对脂多糖(LPS)应激仔猪肠道形态、肠黏膜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力的影响。试验选用35日龄、平均体重为(10.0±0.5)kg的苏山猪90头,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LPS组和BL+LPS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仔猪。其中,对照组和LPS组仔猪均饲喂基础饲粮;BL+LPS组仔猪饲喂添加500 mg/kg地衣芽孢杆菌的基础饲粮。预试期3 d,正试期21 d,于正试期第21天从每个重复中选2头仔猪腹腔注射LPS(LPS组和BL+LPS组)或等量的灭菌生理盐水(对照组),注射24 h后屠宰取样。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相比,LPS应激显著降低了仔猪十二指肠二胺氧化酶(DAO)、空肠一氧化氮合成酶(NOS)活性及空肠一氧化氮(NO)含量(P<0.05),显著提高了血浆中NO含量和NOS活性(P<0.05);显著降低了空肠绒毛高度和绒隐比、回肠绒隐比(P<0.05);显著降低了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十二指肠和回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P<0.05);显著降低了空肠上皮细胞中淋巴细胞、空肠和回肠上皮细胞中杯状细胞数量(P<0.05);显著降低了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提高了回肠黏膜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含量(P<0.05)。2)与LPS组相比,饲粮添加地衣芽孢杆菌显著提高了LPS应激仔猪回肠DAO和NOS活性(P<0.05);显著提高了空肠黏膜GSH⁃Px活性显著提高(P<0.05),显著降低了十二指肠黏膜丙二醛(MDA)含量(P<0.05);显著提高了血清IgG含量(P<0.05)。由此可见,LPS应激导致仔猪肠黏膜损伤,在饲粮中添加地衣芽孢杆菌可提高LPS应激仔猪的肠黏膜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力,一定程度上促进肠道形态的修复,减缓LPS应激导致的肠道损伤。  相似文献   

7.
将微生态制剂肽菌素添加到肉鸡的日粮中,通过测定肉鸡的生长性能、消化道生理和肠道菌群等指标,探讨肽菌素在肉鸡生产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①金霉素和肽菌素均能显著提高肉鸡21日龄体重,1~21日龄平均日增重以及料肉比(P<0.05)。从料肉比来看,添加肽菌素和金霉素均有降低1~21日龄肉鸡料肉比的趋势,且肽菌素各组料肉比均低于金霉素组,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②肽菌素能显著降低21日龄肉鸡十二指肠、空肠和整个小肠的相对长度,显著增加回肠相对长度(P<0.05)。金霉素对十二指肠、空肠和整个小肠的长度无显著影响(P>0.05),但显著增加回肠相对长度(P<0.05)。42日龄时,肽菌素仅显著增加空肠的相对长度,对其他肠段无显著影响(P>0.05)。而金霉素则对42日龄肉鸡的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整个小肠的长度无显著影响(P>0.05)。③肽菌素和金霉素对21日龄及42日龄肉鸡的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的绒毛高度、隐窝深度以及绒隐比值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有提高的趋势。④肽菌素有提高21日龄肉鸡盲肠内容物中乳酸杆菌数量和降低大肠杆菌数量的趋势,各组间差异不显著;金霉素显著降低了乳酸杆菌和大肠杆菌的数量(P<0.05)。综上所述,肽菌素能提高肉鸡的生产性能、改善肠道形态、增加肠道中乳酸杆菌的数量和降低大肠杆菌的数量,且前期效果大于后期。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五粮肽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随机选择28 d杜长大断奶仔猪96头,分为3个处理,每个处理4个重复,每个重复8头仔猪。A组为鱼粉+乳清粉组,B组为鱼粉+10%五粮肽组,C组为乳清粉+20%五粮肽组,试验期共28天,结果表明:B组和C组比A组日增重分别提高3.5%(P<0.05)和5.79%(P<0.01),C组比B组提高2.37%(P>0.05);料肉比方面,B组和C组比A组分别降低1.94%(P<0.05)和2.58%(P<0.05),C组比B组降低0.66%(P>0.05);腹泻率方面,B组和C组比A组分别降低21.56%(P<0.05)和46.65%(P<0.01),C组比B组降低31.99%(P<0.05)。肠道菌群数量测定表明,B组和C组比A组在十二指肠、空肠的乳酸菌数量明显增加,回肠、盲肠和结肠乳酸菌数量有增加趋势,说明添加五粮肽产品能提高断奶仔猪的肠道乳酸菌数量;十二指肠、空肠的大肠杆菌数量明显降低,回肠、盲肠和结肠大肠杆菌数量有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旨在研究益生菌制剂对早期断奶仔猪肠道pH、黏膜形态结构和挥发性脂肪酸含量的影响.选用48头平均体重为(6.39±0.42)kg的(21±2)日龄“杜×长×大”三元杂交断奶仔猪,按性别、体重和窝源基本一致原则随机分为2个组,每个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猪.试验1组为对照组,采用基础饲粮;试验2组为益生菌组,每千克基础饲粮中添加1×109 CFU活菌.试验期为21d.结果表明:1)28日龄时,益生菌组回肠内容物pH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和对照组相比,添加益生菌制剂,28日龄时,显著增加空肠、回肠绒毛高度和上皮内淋巴细胞数量(P<0.05),显著提高回肠杯状细胞数量(P<0.05),显著降低回肠隐窝深度(P<0.05);35日龄时,显著增加空肠、回肠绒毛高度(P<0.05),显著提高空肠上皮内淋巴细胞数量(P<0.05),显著降低空肠、回肠隐窝深度(P<0.05);42日龄时,显著增加空肠、回肠绒毛高度,显著提高空肠上皮内淋巴细胞和杯状细胞数量(P<0.05),显著降低空肠隐窝深度(P<0.05).3)28日龄时,益生菌组盲肠内容物中丁酸和乳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5日龄和42日龄时,益生菌组盲肠内容物中乙酸、丙酸、丁酸和乳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由结果可知,添加益生菌制剂能改善断奶应激对绒毛高度和隐窝深度的影响,提高肠道淋巴细胞数量和挥发性脂肪酸含量,降低肠道pH,从而缓解断奶应激对肠道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中草药多糖对断奶仔猪肠道微生物菌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28日龄断奶的杜长大三元杂交阉公仔猪60头,平均体重7.50kg左右,随机分为6个处理组,每个处理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处理1组为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处理2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3%中草药复合多糖;处理3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6%复合多糖;处理4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9%复合多糖;处理5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6%白术多糖;处理6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抗生素。正式饲养14d后屠宰,取肠道内容物进行大肠杆菌和乳酸杆菌的培养。结果表明,处理2组能显著降低仔猪回肠中大肠杆菌数量(P<0.05);处理2组和处理6组能显著降低仔猪结肠中大肠杆菌数量(P<0.05);添加白术多糖和抗生素均能显著降低盲肠中大肠杆菌数量(P<0.05)。在饲粮中添加中草药复合多糖和单一白术多糖能显著增加断奶仔猪结肠和盲肠乳酸杆菌数量(P<0.05);复合多糖也能显著增加回肠中乳酸杆菌数量(P<0.05),但是单一白术多糖对回肠中乳酸杆菌数量影响不显著(P>0.05)。同时,抗生素对结肠和盲肠中乳酸杆菌数量影响显著(P<0.05),对回肠中乳酸杆菌数量影响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1.
自2015年重庆市农业委员会出台兽医工作"三项制度"以来,即"以监促防、以检计酬"的兽医延伸绩效考核管理制度、基于监(检)测报告或风险评估报告的产地检疫制度及畜禽饲养场动物疫病自行检测制度,渝北区已在全区范围推行并取得了良好效果。全区通过组织专题培训、科学划分监(检)测单元、出台考核细则等实施办法,激发了基层兽医人员工作主动性,推进了服务管理对象自主(委托)检测,提升了产地检疫权威性;但仍存在养殖业主主观能动性不高和基层兽医队伍需更新补充的问题。建议加强对养殖户的宣传培训及巡查督导,加快基层兽医队伍的更新换代。  相似文献   

12.
对重庆市引进的伊拉曾祖代4个系和祖代2个系开展连续3个胎次的繁殖性能测定,结果显示伊拉曾祖代C系平均窝产仔数和平均初生窝重显著高于A、B、D系(P<0.05),伊拉曾祖代D系21日龄平均窝重和35日龄平均断奶个体重显著高于A、B、C系;伊拉祖代D系平均窝产仔数、平均出生窝重、泌乳力(21日龄平均窝重)、35日龄平均断奶个体重均显著高于B系(P<0.05)。结果表明从法国引进的伊拉兔已基本适应重庆地区高温高湿的环境条件,初生窝重、初生产活仔数、断奶个体重等繁殖性能各项指标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13.
柑橘黄脉病是我国新近发生的一种病毒病害,其在国内的分布尚不清楚。本研究于2015-2016年在重庆市15个区县的41个果园进行柑橘黄脉病发生情况调查。结果表明,在检测的1086个柑橘样品中有110个样品感染了柑橘黄脉病。该病在北碚、奉节和梁平等区县零星发生,但在潼南、永川、长寿等地发生较为严重,并有加重趋势。本研究的结果将为重庆柑橘产区开展柑橘黄脉病监测与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在同一环境下开展伊拉、伊高乐、伊普吕3种法国配套系父母代的性能测定工作,分别随机选取3种法国配套系父母代120只,开展连续3个胎次的繁殖性能、料肉比测定,根据试验结果显示3个法国配套系各具优势,平均窝产活仔数伊普吕高于其他2个配套系;断奶后育肥期料肉比伊拉低于其他2个配套系,饲料报酬最高;屠宰性能全净膛屠宰率伊普吕高于其他2个配套系,净肉率伊高乐高于其他2个配套系。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天津市布鲁氏菌病高发区高危人群的布鲁氏菌病防控知识、态度和行为水平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以便为下一步宣传干预工作提供参考,基于问卷调查和电话回访的横断面调查研究,对天津市4个布鲁氏菌病高发区牛羊养殖户、基层兽医人员进行抽样调查,然后调查数据录入Excel,使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查找影响布鲁氏菌病"知信行"水平的因素。结果显示:高危人群的布鲁氏菌病平均知晓率为44.93%,大部分高危人群对布鲁氏菌病防控态度积极,部分基层兽医人员和养殖户对布鲁氏菌病防控存在不良行为和不良防护习惯;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可见,布鲁氏菌病高危人群的"知信行"水平与职业、性别、学历、工作年限有关(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牛羊养殖户、工作年限小于10年的高危人群"知信行"水平较低(P<0.05),模型拟合度较好(P> 0.05),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32(95%CI:0.673~0.791)。结果表明,牛羊养殖户、工作年限小于10年的高危人群,其布鲁氏菌病"知信行"水平有待提高,需要在未来宣传干预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专业性,拓展渠道,注重效果。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旨在研究甘草药渣对生长肥育猪生长性能、胴体性状及肉品质的影响。选取240头体重80 kg左右健康的三元杂交猪,按等性别比例随机分成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3个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2%、4%的甘草药渣,试验期为7周。结果表明:1%甘草药渣组的平均日增重最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1%、2%、4%甘草药渣组的平均日采食量分别提高了8.04%(P>0.05)、11.54%(P<0.05)、13.28%(P<0.05);与其他3组相比,1%甘草药渣组的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2%和4%甘草药渣组的屠宰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和2%甘草药渣组的眼肌面积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1%、2%、4%的甘草药渣对肌肉常规营养成分含量、背膘厚以及大理石纹评分、pH24 h、熟肉率、滴水损失和剪切力均没有产生显著影响(P>0.05)。生长肥育猪肌肉中共检测到17种氨基酸,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1%、2%、4%的甘草药渣对生长育肥猪肌肉中甘氨酸、半胱氨酸、脯氨酸的含量没有产生显著影响(P>0.05); 1%甘草药渣组肌肉中必需氨基酸和氨基酸的总量均为最高,显著高于4%甘草药渣组(P<0.05),但与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4%的甘草药渣显著降低了肌肉中花生酸的含量(P<0.05),饲粮中添加1%的甘草药渣显著提高了肌肉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P<0.05)。由此可知,饲粮中添加1%的甘草药渣可提高生长育肥猪的生长性能,增加眼肌面积和肌肉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从而改善肉质,因此推荐生长育肥猪饲粮中甘草药渣的添加量为1%。  相似文献   

17.
2016年,甘肃省凉州区农牧局对一起不遵守国务院行政主管部门规定未对采购的饲料原料、饲料添加剂、药物性饲料添加剂查验案进行了立案查处。本文通过对案件查处过程中的案件定性、证据搜集、违法对象锁定等情况进行讨论,提出了理顺因果关系,锁定违法行为,突出检验检测,源头涉案企业查处的监管思考,为切实加强饲料生产企业监管,规范饲料生产企业生产行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马棘是豆科木蓝属植物,在我国的南方地区有广泛分布,多用于药业、园林绿化等方面,但其作为一种高蛋白的木本植物,在饲料方面的利用前景也十分广阔。近年来,我国在马棘的品种选育、生产栽培、药用价值、石漠化治理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文章从马棘的栽培育种、饲用和基础研究等方面的进展进行了概述,并提出其应加强的方向,为马棘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柑橘渣在自然发酵过程中pH和营养物质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本试验将新鲜柑橘渣密封后自然厌氧发酵,分别在第0、7、14、21、28、56天采集样品,测定pH和营养物质含量。试验结果表明:柑橘渣自然发酵7 d内pH迅速下降,粗蛋白质、粗灰分、钙、磷含量分别提高58.18%、52.38%、57.45%、30.00%,然后保持相对稳定;14 d内干物质、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保持稳定,14 d后逐渐下降,发酵56 d较发酵前分别降低9.20%、19.33%、13.02%。试验结果提示,柑橘渣自然发酵能降低pH和纤维含量,提高营养物质含量,但由于蛋白质和干物质含量低,因此需要与其他低水分、高蛋白质的饲料进行混合发酵,以提高其饲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探讨肉仔鸡日粮中添加不同剂量的复合微生态制剂对肉仔鸡生长性能、肠道菌群和免疫功能的影响,以期为复合微生态制剂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将150只AA白羽肉仔鸡随机分成5个处理组(对照组、抗生素组、复合微生态制剂Ⅰ组、复合微生态制剂Ⅱ组、复合微生态制剂Ⅲ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抗生素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05%的肉鸡饲用金霉素,复合微生态制剂Ⅰ、Ⅱ和Ⅲ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05%、0.1%、0.2%的复合微生态制剂,测定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料重比、大肠杆菌数、沙门氏菌数、双歧杆菌数、乳酸杆菌数、胸腺指数、法氏囊指数、IgG含量、IgA含量、IgM含量等指标。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复合微生态制剂Ⅱ组、Ⅲ组可显著增加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乳酸杆菌数、双歧杆菌数、胸腺指数、脾脏指数、法氏囊指数、IgA含量和IgG含量(P<0.05),显著降低料重比、大肠杆菌和沙门菌数(P<0.05)。与抗生素组相比,复合微生态制剂Ⅱ组、Ⅲ组可显著增加乳酸杆菌数、双歧杆菌数、胸腺指数、脾脏指数、法氏囊指数、IgA含量和IgG含量(P<0.05),显著降低料重比、大肠杆菌和沙门菌数(P<0.05)。表明肉仔鸡饲料中添加0.1%、0.2%的复合微生态制剂可显著改善提高肉仔鸡的生长性能、肠道菌群和免疫功能,其在改善肠道菌群和免疫功能方面的作用效果显著优于抗生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