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胡萝卜—番茄混合汁乳酸菌发酵饮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发研制胡萝卜—番茄混合汁乳酸菌发酵饮料。以鲜榨胡萝卜、番茄原汁为原料,以保加利亚乳杆菌为菌种,综合研究了接种量、发酵温度、发酵时间等因素对混合汁品质的影响,从而确定出最佳工艺参数。实验结果表明,发酵液最佳工艺参数为:发酵温度41℃,发酵时间24h,接种量3%;发酵饮料最佳配方为:蔗糖10%,柠檬酸0.05%,稳定剂(CMC—Na)0.4%。  相似文献   

2.
以糯米、糜米、小米、玉米碴为原料,利用从内蒙古地区传统自然发酵酸粥中分离鉴定、筛选出的性状优良的乳酸菌,人工接种发酵生产酸粥。通过对发酵时间、发酵温度、接种量的研究,确定发酵酸粥生产工艺的最佳参数。结果表明,以糯米、糜米、小米、玉米碴的混合谷物作为原料(混合比例1∶1∶1∶1),以干酪乳杆菌NSZL-1和鼠李糖乳杆菌NSZL-2为发酵剂(NSZL-1与NSZL-2的混合比例为2∶1),接种量为5×106cfu/g,发酵温度35℃,发酵时间30h,制得的酸粥酸度适口,谷香味突出,具有独特的风味。  相似文献   

3.
以诱变筛选的季也蒙毕赤酵母突变菌株C3-10为研究对象,对其发酵培养条件进行研究。采用响应面法研究了木糖发酵产乙醇酵母突变株不同温度、起始pH值、接种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发酵条件为:温度29℃,起始pH值5.6,接种量5%,在此优化条件下乙醇产量达到15.01%。  相似文献   

4.
以大豆为主要原料,对驯化的乳酸菌种进行发酵,制成营养丰富和酸甜适中的酸豆奶。研究大豆的处理方法、菌种的驯化方法和加工工艺及操作要点,得到酸豆奶的发酵条件为:接种量为5%,蔗糖加入量为7%,发酵温度为42℃,发酵时间为4h。  相似文献   

5.
从金针菇泡菜中筛得一株乳酸菌,通过菌株生长曲线得出该菌株发酵性能稳定,产酸力强,24 h内p H由7.0降至3.8;该菌株耐酸性较强,在p H 3.0环境下仍有活性;菌株耐盐性也较好,对食盐的最高耐受浓度为10%。利用该菌株制作金针菇乳酸菌发酵泡菜,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乳酸菌兼性厌氧发酵时最优工艺参数为:接种量4%,发酵温度30℃,发酵8 d时金针菇泡菜达到成熟。  相似文献   

6.
酸菜汁中乳酸菌的分离与鉴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自然发酵酸菜中乳酸菌的种类,采用添加溴甲酚紫的SL分离培养基对其中的产酸菌进行分离,结合表型形态测定筛选其中的乳酸菌,并根据《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对筛选到的乳酸菌进行形态学与生理生化鉴定。结果表明,自然发酵酸菜汁中的产酸优势菌为G+菌,且它们大多属于乳酸菌;筛选到9株乳酸菌SY1~SY9,其中SY4为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fermentum),SY6为植物乳球菌(Lactococcus plantarum),其他7株都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  相似文献   

7.
分别以热带假丝酵母、产朊假丝酵母、绿色木霉、黑曲霉为出发菌株对菠萝皮渣生产优质高菌体蛋白饲料进行发酵优良菌种的筛选试验,以发酵产物中的粗蛋白含量为考核指标,筛选出1~2株优势菌株;将筛选出的优势菌株按一定比例混合使用,对菠萝皮渣进行固态发酵生产菌体蛋白饲料,研究了接种量、料液比、温度、发酵时间等对发酵产物理化品质及感官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绿色木霉和产朊假丝酵母为试验的较优菌种;将绿色木霉与产朊假丝酵母1∶1体积比混合种子液使用对菠萝皮渣进行固态发酵:混合菌种总接种量10%,料液比1∶3,发酵温度30℃,发酵时间96 h为最优发酵条件。此工艺条件下,菠萝皮渣发酵所得的蛋白饲料产物的粗蛋白质含量最高、气味也比较好。  相似文献   

8.
以黄背木耳为原料,利用乳酸菌发酵,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确定黄背木耳菜接种乳酸菌的最佳复配方式和发酵、调味的最佳工艺。结果表明,接种乳酸菌的最佳复配方式为:0.1%短乳杆菌+0.1%干酪乳酸菌;最佳发酵工艺参数为:发酵时间5 d,接种量0.2%,发酵温度32.5℃;最佳调味工艺参数为:pH 3.35、盐2.5%、糖2.0%。与自然发酵黄背木耳菜相比,该条件下生产的酸爽黄背木耳菜产品生产周期短、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9.
自然发酵辣椒中一株乳酸菌的分离筛选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符合辣椒发酵的乳酸菌,从自然发酵辣椒中分离出优势菌,对分离得到的一株乳酸菌进行了生长曲线、产酸能力、耐盐、耐亚硝酸盐的试验。结果表明,这株乳酸菌有较好的产酸能力、耐盐以及耐亚硝酸盐的能力,因此具有较好的发酵特性,经形态观察和碳源利用试验,符合发酵辣椒的生产要求,经初步鉴定为植物乳杆菌。  相似文献   

10.
红枣乳酸菌饮料发酵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乳酸菌在枣浆发酵中的生长特性,测定发酵后的pH值和活菌数,选出乳酸菌在枣浆发酵中的最佳培养条件。结果表明,在纯枣浆进行发酵前,需将菌种进行驯化,以便适应新的环境;菌种驯化最佳条件为:枣浆含量60%,发酵温度41℃,发酵时间6h,接种量6%。将驯化后的菌种和未驯化的菌种接入纯枣浆中,发现驯化菌种的产酸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11.
海带发酵饮料加工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海带为主要原料,经乳酸发酵,再经调配、杀菌、灌装等工艺得到海带发酵饮料。试验表明,海带发酵的最佳条件为:乳酸菌接种量为6%,发酵温度为39℃,发酵时间为12h;海带发酵饮料的最佳配方为:海带发酵原汁50%、柠檬酸0.08%、白砂糖2%。  相似文献   

12.
以新鲜毛竹笋为原料,研究不同处理方式对毛竹笋发酵过程中总酸、亚硝酸盐、pH、乳酸菌总数以及NaCl含量和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毛竹笋在发酵过程中总酸和NaCl含量逐渐增加,亚硝酸盐出现峰值,pH逐渐降低,乳酸菌总数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挥发性风味物质总量有所增加。此外,竹笋经漂烫后采用乳酸菌发酵对毛竹笋品质的保持效果最好,发酵63 d后毛笋中总酸含量为5.39 g/kg;亚硝酸含量最低(0.45 mg/kg);pH较快趋于稳定;乳酸菌数总数最多,为0.89×106 CFU;NaCl含量最高,为7.46%;鉴定出65种挥发性化合物。从而说明,人工接种乳酸菌进行发酵可以有效缩短发酵时间,提高发酵食品的品质。  相似文献   

13.
以羟自由基清除率、DPPH自由基清除率、还原能力的测定、螯合亚铁离子能力的测定为体外抗氧化能力评价指标,从皖北地区不同腌制菜中分离出20株乳酸菌,比较其菌体细胞和无细胞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不同乳酸菌的抗氧化能力存在差异,菌体细胞DPPH自由基清除率比无细胞提取物的强,而羟自由基清除能力和螯合亚铁离子能力两者相差不大,无细胞提取物的还原能力相对于菌体的还原能力更强。总体上,菌株7-1的抗氧化能力较好。其中,菌株7-1,3-3,A-1的菌体细胞抗氧化能力强,菌株3-1,3-5,10-1的无细胞提取物抗氧化能力强。研究为后续乳酸菌抗氧化方面的应用研究提供优良的菌种资源。  相似文献   

14.
添加甜酒曲对馒头感官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在使用活性干酵母发酵馒头的基础上,分别添加甜酒曲和/或乳酸菌发酵的老面团,研究甜酒曲即根霉菌对馒头感官品质的影响。首先对甜酒曲的添加量进行了单因素试验,发现添加量为1.0%时馒头的感官评价得分最高为7.78分。不同菌种发酵的馒头样品其感官评价结果比较显示:添加甜酒曲的样品评分较高,其中酵母菌和根霉菌混合发酵的馒头评分最高;酵母菌、乳酸菌和根霉菌三者混合发酵的样品得分稍低;而酵母菌和乳酸菌混合发酵的馒头感官评分最低。由此看出,添加甜酒曲即具有糖化作用的根霉菌,使得馒头口感较甜,风味较佳,感官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15.
发酵凉薯酸奶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红艳 《中国农学通报》2018,34(28):160-164
通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方法研究凉薯酸奶加工工艺并对其进行优化,为其实际生产凉薯酸奶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手段。以凉薯、鲜牛奶为主要原料,以杆菌:球菌、接种量、凉薯:牛奶、加糖量、发酵时间和发酵温度为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随后选取杆菌:球菌、接种量、凉薯:牛奶、加糖量4 个因素,应用L9(34)正交试验法,以凉薯酸奶感官为标准优化凉薯乳酸发酵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当杆菌:球菌=2:3、凉薯:牛奶=2:3、接种量5%、加糖量(以蔗糖计)6%,培养温度43℃,发酵时间4 h,试验结果最佳,符合大众口感。研究提高了对凉薯的应用,丰富了酸奶的种类,满足了市场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优化微生物发酵饲料生产的关键因素及发酵过程成分变化,以水分、温度、能量和蛋白等关键因素考察其对发酵饲料生产的影响,进行优化选择,并对发酵过程中各营养成分的变化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高糖分、低蛋白的饲料配方、34%~36%含水量、较高的发酵温度更有利于菌株生产和实际生产需求。发酵过程中,各菌株相互作用,发酵144 h趋于成熟,乳酸菌生长达到顶峰1.86×109个/g,乳酸含量最高达到0.89%;随着时间的延长,物料的总能、纤维、异硫氰酸酯含量缓慢减少,水分和蛋白含量略有增加;维生素含量动态稳定,高低顺序为:VB>VE>VK>VA>VD;氨基酸组成向优质化转变,其谷氨酸、脯氨酸的含量缓慢下降,甘氨酸、苯丙氨酸的含量缓慢增加。优质的微生物发酵饲料有利于提高畜禽饲养的肠道平衡、适口性和安全性,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7.
从传统谷物发酵食品-酸粥中分离并鉴定了13株乳杆菌,研究其生物学特性,为开发不同类型和不同功能的乳酸菌发酵剂和发酵食品奠定了基础.通过体外测试了其耐酸、耐胆汁及降胆固醇能力.结果发现,7株菌在pH值3.0的条件下存活率达50%以上,对胆固醇的降解率在50%以上,耐胆汁效果良好.其中菌株NSZL-2、NSZL-11 和 NSZL-12具有良好的生物学特性,有可能成为潜在功能性菌株.  相似文献   

18.
选取3株从黄酒中分离到的乳酸菌,对黄酒的浸米过程进行干预,分析了乳酸菌干预对黄酒的理化性质与滋味的影响,以期寻找能缩短黄酒浸米时间的优良乳酸菌菌株。结果表明,菌株w1、w2、w3均能有效缩短浸米时间,而菌株w2效果最优。菌株w1、w2、w3都对黄酒的理化性质与滋味产生显著影响。菌株w2处理使黄酒总酸含量显著增加,其中琥珀酸、酒石酸、柠檬酸与乳酸的含量均增加显著;总糖含量增加170%,其中木糖、葡萄糖与乳糖的含量均显著增加。而w1与w3的干预,使黄酒样品总酸度明显下降,总糖含量显著下降。基于试验结果,乳酸菌菌株w2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是用于甜型黄酒浸米阶段处理的潜在菌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