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选择32只60日龄雌性性成熟大鼠分为4组,分别肌肉注射pcDNA-DPPISS-DINH(试验组1)50μg,poD—NA—DPPISS-DINH—mC3d3(试验组2)50μg,空载体pcDNA3.1(对照组1)50μg,生理盐水(对照组2)1mL。首次免疫20、40d后各组分别同剂量同样免疫程序加强免疫注射1次。结果发现,试验1和2组卵巢的重量都显著高于对照组1和2,但试验1和2组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2组卵巢成熟卵泡发育个数和FSH的浓度显著高于试验1组和对照1和2组(P〈0.05);加强免疫第40天,试验1、2组的E1的浓度分别显著高于本试验组免疫前第0天,免疫后第20天的激素浓度;试验组与对照组在各个免疫试验时间LH的浓度在统计上差并不显著(P〉0.05)。结果证明,应用重组抑制素真核表达质粒pcDNA-DPPISS-DINH—mC3d3(试验组2)免疫动物可以促进大鼠卵泡的发育,可提高血浆FSH、E2水平,为抑制素基因免疫大动物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2.
90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n=18),分别肌肉注射10、50、100μg抑制素与乙肝表面抗原融合基因表达质粒(pCIS)、50μg空载体(pcDNA3.1)和100μL生理盐水。20 d后加强免疫1次,对每组中的12只大鼠进行2次加强免疫。结果发现抑制素抗体P/N值随着免疫次数的增加而提高。100μg剂量组2次和3次免疫的成熟卵泡发育数分别比对照组多6.9和7.5个(P<0.05)。3次免疫后大鼠成熟卵泡发育数比2次免疫后显著提高(35.2±2.73 vs 31.0±0.92,P<0.05)。抑制素基因免疫组的胎盘数和窝产仔数高于对照组(P>0.05),抗体阳性鼠高于阴性鼠(P<0.05)。pCIS 3次免疫后抗体阳性鼠的抗体水平与成熟卵泡发育数的相关系数为0.45(P>0.05),与胎盘数的相关系数为0.77(P<0.05)。pCIS免疫大鼠动情期和产后血浆FSH水平高于对照组,抗体阳性鼠的血浆FSH水平高于阴性鼠,其中2次免疫后阳性组动情期FSH浓度极显著高于阴性组(P<0.01)。这些结果表明,抑制素基因免疫大鼠可促进大鼠的卵泡发育,提高血浆FSH水平,为抑制素基因免疫大动物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3.
抑制素基因免疫的免疫反应性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通过应用抑制素真核表达质粒pcINH和抑制素融合表达质粒pCIS分别经肌肉注射免疫大鼠的2个系列试验,检测了免疫鼠抑制素抗体水平及抗体阳性鼠的比例。结果,抑制素质粒pcINH经脂质体介导免疫大鼠,50%(13/26)的个体产生了抑制素阳性抗体。40μg组产生的抗体水平最高;抑制素融合表达质粒pCIS免疫经盐酸普鲁卡因处理的大鼠,2次免疫获得了38.9%(23/54)的抗体阳性率。3次免疫获得55.6%(20/36)的抗体阳性率,100μg组产生的抗体水平最高;加强免疫可提高抗体的水平。但免疫剂量的增加并不一定能增加抗体阳性鼠的比例。  相似文献   

4.
将50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注射0.2(T1)、0.6(T2)、1g/L(T3)pEGISI,100μg空载体pEGFP-N1(C1)和100μL生理盐水(C2),以探讨在没有使用免疫佐剂的情况下,抑制素与GFP融合基因疫苗pEGISI免疫对大鼠卵巢和生殖激素的影响。研究结果,加强免疫能提高抗体P/N值,T3组在加强免疫期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加强免疫第2周时T3组抗体阳性鼠比例达40%,与T1和T2组差异均显著(P〈0.05)。T3组卵巢大小和卵泡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抗体阳性鼠大卵泡数与阴性鼠差异不显著(P〉0.05)。各剂量组促卵泡素和雌二醇均高于对照组,且在加强免疫第2周时T3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各剂量组孕酮含量与对照组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在没有使用免疫佐剂的前提下,抑制素pEGISI基因免疫可产生抗体,促进卵巢发育和FSH分泌。本试验条件下100μg是最佳免疫剂量。  相似文献   

5.
抑制素基因免疫大鼠的免疫应答与基因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研究抑制素基因免疫对大鼠免疫应答和发情的影响及免疫后抑制素的组织分布,将60只大鼠分为5组,每只分别肌肉注射10(T1)、50(T2)、100μg pCIS(T3),50μg pcDNA3.1(V)和生理盐水(S)。ELISA检测抑制素抗体水平,阴道涂片法检测大鼠的发情状况,免疫组化分析抑制素的组织分布。结果显示,不同剂量抑制素基因2次免疫10 d后抗体P/N值均显著升高(P〈0.05),3次免疫10 d后T2和T3组抗体P/N值进一步显著升高(P〈0.05),T3组抗体水平有高于T1和T2组的趋势(P〉0.05);抑制素基因免疫对大鼠的发情无显著影响;3次免疫2周后心脏、肝脏、接种肌肉部位均未检出抑制素;卵巢、肾脏和垂体部位均检出抑制素;而脾脏部位,抑制素质粒免疫组检出抑制素,对照组则未检出抑制素。这些结果表明,免疫剂量和次数的增加没有导致大鼠产生明显的抑制素免疫耐受,抑制素基因免疫大鼠是相对安全的,抑制素的组织分布结果亦为抑制素基因免疫的作用机理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选择40头南阳黄牛,用3.0毫克抑制素基因重组质粒(PCIS,免疫组,n=30)或同剂量的生理盐水(对照组,n=10)间隔21天注射2次,分别在首次免疫当天、首次免疫后第10天和第21天、加强免疫后第10天和第45天收集血清,应用放射免疫法(RIA)测定处理后不同时期血清中激素水平。结果表明:在5个采血时间点内.加强免疫后第10天抗体阳性牛比率最高.为37.5%,与其他采血时间点有显著差异。免疫组促卵泡素(FSH)平均含量比对照组高,但差异不显著;17-β雌二醇(E2)和孕酮(P4)水平在加强免疫后2组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7.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核酸免疫昆明鼠的抗体应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TH98株N基因的重组质粒pHN为模板,Li-15和Li-2为上、下游引物扩增出TGEVTH98/N基因。将N基因与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 )分别用BamHⅠ、XhoⅠ双酶切后连接,构建了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cDNA—N。将昆明鼠随机分为2组,分别肌肉注射pcDNA—N和pcDNA3.1( ),每只鼠100μg,共免疫3次,每次间隔2周。首次免疫后第0、14、21、28、35、39、47和54d采血分离血清,采用ELISA检测抗体动态变化。注射pcDNA—N组小鼠在首次免疫后第39d检测到针对TGEVN蛋白的阳性抗体。  相似文献   

8.
用PCR技术和重叠延伸剪接技术获得牛分枝杆菌esat-6基因和mpb70-mpb83融合基因,连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构建了重组质粒pCE6和pC70-83-E6。分4组免疫小鼠:pCE6组、pC70—83-E6组、pcDNA3.1(+)和PBS对照组,采用间接EI。ISA法检测免疫小鼠血清特异性抗体水平,MTT法检测免疫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情况和IFN—y分泌情况。结果表明,2重组质粒免疫组小鼠的血清抗体水平持续上升,而2对照组始终维持在较低水平,且pC70-83-E6组小鼠的抗体水平高于pCE6组。经PPD刺激后,pCE6组和pC70—83-E6组小鼠的SI值与2对照组均差异显著(P〈0.05),2重组质粒免疫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2重组质粒免疫小鼠脾细胞产生的IFN—y均显著高于2对照组(P〈0.05),且pC70-83-E6组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5)。证实本试验构建的2种牛分枝杆菌DNA疫苗可有效诱导实验动物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9.
猪轮状病毒核酸免疫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昆明鼠随机分为A、B两组,分别肌肉注射含有猪轮状病毒(RV)JL94株VP7基因的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DNA-VP7和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 ),每只鼠100μg/100μL,共免疫3次,每次间隔2周.首次免疫第0、14、21、21、28、39、47、54d采血,检测血清抗体和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D4 、CD8 T细胞的数量变化.A组小鼠血清在首免后第14 d即可检出阳性抗体(P/N≥2.0).A组与B组小鼠外周血CD4 、CD8 T细胞数量在首免后第14d开始有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0.
选择32只60日龄雌性性成熟大鼠分为4组,分别肌肉注射pcDNA-DPPISS-DINH(试验组1) 50 μg,pcDNA-DPPISS-DINH-mC3d3 (试验组2) 50 μg,空载体pcDNA3.1 (对照组1) 50 μg,生理盐水(对照组2)1 mL.首次免疫20、40 d后各组分别同剂量同样免疫程序加强免疫注射1次.结果发现,试验1和2组卵巢的重量都显著高于对照组1和2,但试验1和2组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2组卵巢成熟卵泡发育个数和FSH的浓度显著高于试验1组和对照1和2组(P<0.05);加强免疫第40天,试验1、2组的E2的浓度分别显著高于本试验组免疫前第0天,免疫后第20天的激素浓度;试验组与对照组在各个免疫试验时间LH的浓度在统计上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证明,应用重组抑制素真核表达质粒pcDNA-DPPISS-DINH-mC3d3(试验组2)免疫动物可以促进大鼠卵泡的发育,可提高血浆FSH、E2水平,为抑制素基因免疫大动物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1.
将90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注射10μg.100μL-1 pcISI(T1)、50μg.100μL-1 pcISI(T2)、100μg.100μL-1(T3)pcISI、100μg空载体pcMV-S(V)和100μL生理盐水(S),以探讨在不使用免疫佐剂的情况下,不同剂量的双拷贝抑制素pcISI基因免疫对大鼠卵泡发育、产仔和生殖激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强免疫能提高抗体P/N值,加强免疫后各剂量组平均抗体P/N值大于2,T3组抗体P/N值显著高于T1和T2组(P<0.05)。T3组成熟卵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抗体阳性鼠成熟卵泡数比阴性鼠多12.45个(P<0.05)。除了T1组外,其他2个剂量组产仔数和胎盘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抗体阳性鼠胎盘数比阴性鼠多5.09个(P<0.05),产仔数比阴性鼠多5.39个(P<0.05)。抑制素pcISI基因免疫大鼠后促卵泡素(FSH)、雌二醇(E2)和孕酮(P4)含量均高于对照组,T3组的FSH含量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T3组的E2含量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各剂量组P4含量与对照组差异均不显著(P>0.05)。这些结果说明,在没有免疫佐剂的前提下,双拷贝抑制素pcISI基因免疫可产生抗体,促进FSH分泌和卵泡发育,增加产仔数。本试验条件下100μg.100μL-1是最佳免疫剂量。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猪IL-2基因的真核质粒和融合基因形式对pcDNA—E39.VP2真核共表达质粒的免疫增强作用,分别将IL-2基因插入pcDNA3.1(+)和pcDNA—E39.VP2(已构建)中构建重组质粒pcDNA-IL2和pcDNA-IL2-E39.VP2。将真核质粒pcDNA-IL2-E39.VP2免疫小鼠,另外,将pcDNA—IL2分别先于和后于pcDNA-E39.VP23d免疫小鼠,同时设pcDNA-E39.VP2对照组。对免疫小鼠进行PPV(JEV)抗体水平、脾脏淋巴细胞增殖功能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的检测。结果显示,1周后,pcDNA-IL2-E39.VP2免疫组和pcDNA—IL2后于pcDNA—E39.VP注射的免疫组JEV/PPV抗体水平和脾脏淋巴细胞增殖活性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高于对照组,pcDNA-IL2先于pcDNA—E39.VP注射的免疫组仅在第5周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各组(除对照组外)CD8^+值差异不显著(P〉0.05),CD4^+、CD4/cD8值都高于对照组,其中pcDNA-IL2-E39.VP2免疫组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结果表明,IL-2能增强pcDNA-E39.VP诱导小鼠的免疫能力,且以融合基因形式构建的真核质粒免疫增强效果最明显。  相似文献   

13.
构建绵羊梅迪-维斯纳病病毒(MVV)核心蛋白Gag核酸疫苗并与IL.2联合免疫小鼠,为评价其诱导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将MVVgag基因与羊IL-2基因分别插入到核酸疫苗载体质粒pcDNA5.0中,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cDNA5.0-Gag和pcDNA5.0-IL-2,并经酶切以及测序鉴定。分别用阳性质粒pcDNA5.0-Gag、空载体pcDNA5.0及pcDNA5.0-Gag和pcDNA5.0-IL-2共免疫BALB/C小鼠,采用ELISA检测免疫小鼠的特异性抗体以及IFN-γ和IL-4水平,用MTT比色法检测免疫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增殖。结果表明pcDNA5.0-IL-2联合免疫组小鼠血清抗体效价和IFN-γ、IL-4水平高于pcDNA5.0-Gag免疫组,与空载体pcDNA5.0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且pcDNA5.0-Gag单独免疫组及与IL-2联合免疫组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的刺激指数均高于空载体pcDNA5.0对照组。因此,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cDNA5.0-Gag和pcDNA5.0-IL-2,用其联合免疫BALB/C小鼠所诱导的免疫反应以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为主,同时可产生体液免疫,且IL-2发挥了免疫佐剂的作用,为进一步将其用于MVV的防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将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ORF5基因疫苗(pcDNA—PRRSV—ORF5)以50、100、200μg 3个剂量肌注免疫BALB/c小鼠,以PBS和空载体质粒pcDNA为对照,采用流式细胞仪(FACS)、淋巴细胞增殖试验(MTT法)分别时小鼠外周血中CD4^+、CD8^+ T淋巴细胞数和淋巴细胞转化功能进行了检测。结果,3个剂量的pcDNA—PRRSV—ORF5接种小鼠后,其外周血都对ConA有明显的反应性。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或显著(P〈0.05),CD4^+ T淋巴细胞数在免疫后7d高于对照组(P〈0.01),CD8^+ T淋巴细胞在免疫后28d高于对照组,大剂量基因疫苗免疫小鼠的细胞免疫应答高于中、小剂量。结果表明,pcDNA—PRRSV—ORF5免疫小鼠能够诱导机体产生良好的细胞免疫应答,并表现一定的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5.
用氢化可的松注射液制造免疫功能抑制小鼠模型,以左旋咪唑及黄芪多糖为阳性对照,设计茯苓散高(200mg/kg)、中(100mg/kg)、低(50mg/kg)3个剂量组(以茯苓多糖计)。给各组分别灌注生理盐水或药物,连续14d。试验从3个方面6个试验进行茯苓散药效学方面的考察,即巨噬细胞功能测定(小鼠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试验、茯苓散对小鼠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一碳粒廓清法)、细胞免疫功能测定(茯苓散对小鼠免疫器官的影响、茯苓散对二硝基氟苯诱导小鼠迟发型变态反应的影响)、体液免疫功能测定(抗体生成细胞检测、血清溶血素的测定)。结果显示,茯苓散3个剂量组均能显著提高免疫低下小鼠吞噬细胞的吞噬活性(P〈0.05),吞噬细胞功能结果为阳性;茯苓散中、高剂量组能刺激脾脏、胸腺质量的增加(P〉0.05),也能显著促进免疫低下小鼠的迟发型变态反应(P〈0.05),细胞免疫功能结果为阳性;茯苓散3个剂量组均能显著提高小鼠的抗体生成细胞数(P〈0.05),且显著增强小鼠血清凝集素水平(P〈0.05),体液免疫功能结果为阳性。其中中剂量组效果最好,表明茯苓散对免疫低下小鼠的免疫功能有一定的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以猪瘟病毒石门株RNA序列为模板,应用RT—PCR方法,克隆得到猪瘟病毒囊膜蛋白E0-E2 cDNA全序列,并将其与真核表达质粒pcDNA4.0定向连接,构建了重组质粒pcDNA4.0-E。经提纯后,给试验组小鼠后肢胫前肌注射pcDNA4.0-E,每只100μg,15d后再注射1次,同时设空白对照组。于二免后第10、20、30d分别扑杀小鼠,进行免疫小鼠脾和外周血淋巴细胞的转化增殖试验,并用间接ELISA法检测血清抗体水平。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所构建的重组质粒能够极显著增强小鼠脾细胞和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增殖(P〈0.01),血清抗体水平从二免后的第10d开始逐渐升高,且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说明该重组质粒能够诱导小鼠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17.
犬细小病毒编码的VP2蛋白是该病毒主要抗原蛋白。研究证实由VP2基因制备的DNA疫苗能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反应。为提高VP2DNA疫苗的免疫原性,本研究在小鼠体内尝试了利用犬白细胞介素2(cIL-2)基因增强VP2DNA疫苗免疫应答的研究。通过RT-PCR方法从犬脾淋巴细胞中分别扩增含终止密码子和不合终止密码子的cIL-2cDNA基因,然后将基因插入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中,分别构建成非融合的和与Myc/His融合的clL-2基因真核分泌型表达载体,pcDNA-cIL-2和pcDNA-cIL-2/MH。将pcDNA-oIL-2/MH表达栽体通过磷酸钙方法转染HEK293T细胞进行瞬时表达,以确定构建的表达栽体能否介导cIL-2在真核细胞中进行分泌表达。然后用VP2表达载体(pcDNA-CD5sp-VP2,本室构建)单注射和VP2/IL-2表达载体共注射对小鼠进行免疫(用pcD-NA3.1栽体作为阴性对照)。免疫后通过ELISA方法检测免疫后不同时期小鼠血清VP2的抗体水平,并通过细胞增殖试验检测免疫后小鼠脾脏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用ELISA方法测定小鼠淋巴细胞γ干扰素的表达水平。试验结果表明,扩增的小鼠cIL-2基因与GenBank的参考序列一致,构建的cIL-2表达载体能够介导重组cIL-2在HEK293T细胞中进行分泌表达。免疫结果显示,利用cIL-2/VP2表达载体共免疫小鼠,免疫后35d血清中VP2的抗体水平达到1:5120,明显高于VP2表达载体单免疫组(P〈0.01)。淋巴细胞增殖试验表明,2组免疫小鼠的淋巴细胞刺激指数均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P〈0.01),共免疫组的刺激指数又明显高于单免疫组(P〈0.05)。共免疫小鼠淋巴细胞7干扰素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单免疫组和阴性对照组(P〈0.01)。由此可见,cIL-2表达载体可明显提高CPVVP2基因疫苗的免疫应答水平。  相似文献   

18.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ORF5基因疫苗(pcDNA—PRRSV—ORF5)以不同免疫途径(基因枪和肌肉注射)免疫BALB/c小鼠,以PBS和空载质粒pcDNA3.1(+)为对照,采用流式细胞仪(FACS)、淋巴细胞增殖试验(MTT法)及间接ELISA试验分别对小鼠外周血中CD4^+、CD8^+T淋巴细胞数、T淋巴细胞的转化功能及小鼠血清中特异性PRRSV血清抗体IgG动态变化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pcDNA—PRRSV-ORF5基因疫苗接种小鼠后外周血对ConA有明显的反应性,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或显著(P〈0.05),CD4^+T淋巴细胞数在免疫后7d高于对照组(P〈0.01),CD8^+T淋巴细胞在免疫后28d高于对照组,不同途径基因疫苗接种小鼠后均诱导小鼠产生PRRSV特异性IgG。在诱导细胞免疫方面,基因枪和肌肉注射各组间无明显差异;在诱导体液免疫方面,基因枪法优于肌肉注射。研究表明制备的pcDNA—PRRSV—ORF5基因疫苗免疫小鼠能够诱导其机体产生良好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基因枪法较肌肉注射更能诱导体液免疫应答的产生。  相似文献   

19.
抑制素基因免疫对京白鸡产蛋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20只380 d京白鸡随机分为4组,分别腿部肌肉注射0、50、100、150 μg抑制素真核表达质粒pcISI,20 d后加强免疫1次.ELISA检测抗抑制素抗体水平,观察产蛋量,并进行鸡蛋品质测定.免疫4个月后全部捕杀,统计各级卵泡数.结果表明,抑制素基因加强免疫后抗体水平显著升高(P<0.05),3个剂量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全期产蛋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大白泡和小白泡比对照组显著增多(P<0.05),优势卵泡、小黄泡和鸡蛋品质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表明抑制素基因免疫京白鸡可产生抗抑制素抗体,并能提高京白鸡的产蛋性能.  相似文献   

20.
用环磷酰胺(Cy)制造小鼠免疫功能抑制模型,以口服扶正女贞素片的小鼠为阳性对照组,试验组小鼠连续口服耗牛血清IgG,10d后测定小鼠免疫水平的变化。结果,口服牦牛血清IgG的小鼠,抗Cy引起的免疫器官萎缩效果极显著(P<0.01),抗Cy引起的小鼠血清IgG含量降低(P<0.05),能提高小鼠血清IgG水平(P<0.05);牦牛血清IgG对小鼠急性毒性试验属无毒级。证明口服牦牛血清IgG能显著提高小鼠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