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明确天津市某猪场保育猪疑似发生猪链球菌病的病原菌及其致病力等生物学特性,将猪场一头发病猪扑杀,无菌采集病料于哥伦比亚血琼脂平板上划线培养,对分离的疑似菌株进行形态学观察、生化试验、16S rDNA序列分析和血清型鉴定,确定分离菌株为猪链球菌8型,命名为TJS31。药敏试验结果显示,TJS31株对8种受试药物耐药,4种受试药物中介,1种受试药物敏感。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TJS31株经腹腔接种昆明小鼠,24 h内可以引起小鼠出现精神萎靡、扎堆、呼吸急促、发抖、运动迟缓、死亡等,LD50为1.8×108 CFU/mL。毒力基因检测发现TJS31的毒力基因型为sly+/gdh+/orf2+/gapdh+,不携带mrp、epf和fbps基因。研究结果丰富了我国猪链球菌病病原的生物学资料,为猪链球菌8型的防控提供了依据,也为深入开展猪链球菌8型的致病机制和耐药机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猪链球菌临床分离株的生物学特性、耐药基因与毒力基因的携带情况。采集疑似链球菌感染病死的猪肺脏和关节液,用常规方法分离细菌,通过镜检、16S rRNA序列测定分析、分子分型、动物实验鉴定分离菌的生物学特性,用药敏试验进行药物敏感度测定,并利用PCR检测耐药基因及毒力基因。结果可知,从8个养猪场的10份肺脏和关节液中共分离到10株菌,经16S rRNA序列比对和血清分型,10株分离株均为猪链球菌,其中9型7株,1型1株,其余2株为猪豕链球菌和猪生殖道链球菌;小鼠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分离株JXNC1906、JXJJ1904和JXNC1904的毒力较强;毒力基因检测显示,JXNC2103可检出6种毒力基因,JXNC2011株只检出mrp毒力基因,毒力型mrp+ef-gdh+sly+mmum+Orf2+2株、mrp-ef+gdh+sly-mmum+Or...  相似文献   

3.
从罹患肺炎型猪链球菌病的仔猪气管中分离出1株猪链球菌强毒株,命名为SS2011GZ,经PCR鉴定为血清1型。斑马鱼攻毒试验测得该菌株的半数致死量(LD50)为4.09×104 CFU/mL,有较强毒力;全基因组测序分析显示,毒力基因型为mrp+gdh+epf+sly+fbps-sao-,存在19个基因岛,24种耐药基因,共线性分析发现该菌株基因有大量重排、倒位、插入、缺失,基因发生树中处于独立的分支。结果表明本研究分离的猪链球菌1型为强毒力株,基因共线性较差,存在大量特殊基因和耐药基因,有重要的公共卫生学意义,需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4.
为了确定引起广东省江门市某规模化猪场仔猪死亡的原因,试验采集病猪心脏、脾脏、肺脏、关节液、脑、淋巴结等组织进行病毒检测和细菌分离鉴定,并对分离菌进行纯化培养、革兰氏染色、生化鉴定、菌种鉴定及测序分析、血清型鉴定、毒力基因检测、动物试验及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株在鲜血营养琼脂上生长良好,呈α溶血,镜检可见革兰氏阳性球菌,呈典型链状排列;生化特性与猪链球菌相符;PCR扩增得到大小为1 500 bp和688 bp的目的条带,分离株与猪链球菌同源性大于99%,在系统进化树上与猪链球菌处于同一分支,为16型猪链球菌;该分离菌毒力因子基因型为fbps+/orf+/sly+/gapdh+/epf-/mrp-,可致NIH小鼠死亡,毒力较强;分离菌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青霉素、头孢噻肟、头孢拉定、头孢曲松、庆大霉素、大观霉素、恩诺沙星和氟苯尼考9种药物敏感,对新霉素、复方磺胺甲口恶唑、强力霉素和替米考星4种药物耐药。选用阿莫西林进行群体治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说明该猪场仔...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西藏林芝市健康藏猪的葡萄球菌感染情况,对从西藏林芝市工布江达县巴河镇屠宰场、林芝市巴宜区西藏农牧学院教学实习牧场、林芝市巴宜区屠宰场采集的232份样品进行了细菌分离培养与鉴定,并对1株分离菌株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生物学特性研究。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在232份样品中,共检出73份葡萄球菌阳性,阳性率为31.47%,其中在西藏林芝工布江达县巴河镇屠宰场检出16份阳性,检出率为23.89%(16/67);林芝市巴宜区西藏农牧学院牧场检出43份阳性,检出率为34.40%(43/125);林芝市巴宜区屠宰场检出14份阳性,检出率为35.00%(14/40);分离菌经PCR鉴定、基因测序、生化鉴定,证明分离到5株产色葡萄球菌,对其中一株(Sa LZ1)进行了系统的研究。Sa LZ1菌株在琼脂培养基上形成圆形凸起、边缘整齐、表面光滑、不透明的瓷白色菌落,革兰氏染色为阳性球菌;PCR测序结果显示,分离株与产色葡萄球菌(GenBank登录号:MG576253.1)同源性最高;生化鉴定结果显示,其对血清菊糖、甘露醇、葡萄糖、蔗糖、乳糖等表现为阳性,对阿拉伯糖、马尿酸钠、棉子糖、木糖、尿素等表现为阴性,符合产色葡萄球菌的生化特性;Sa LZ1在接种后5~10 h处于对数生长期;小鼠致病性试验显示,当Sa LZ1菌株攻毒浓度达3.5×109 CFU/mL时小鼠死亡率达100%,且病理切片结果表明,Sa LZ1菌株能引起小鼠内脏组织发生病变。以上结果为西藏林芝市藏猪葡萄球菌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了了解西藏地区藏猪源肺炎克雷伯菌荚膜血清型、耐药性、毒力基因及遗传进化现状,试验对从西藏地区林芝市、拉萨市采集的60份腹泻藏猪新鲜粪便进行细菌分离,对分离菌进行生化试验、16S rDNA基因和特异性基因检测并构建系统进化树,采用PCR方法对分离菌进行荚膜血清型、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检测,用17种常用抗菌药物进行药敏试验,并用分离菌对小鼠进行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从西藏地区林芝市样品中成功分离鉴定出3株藏猪源肺炎克雷伯菌,分离率为5%(3/60),分别命名为P1、P2、P3菌株。3株分离菌能够发酵多种糖类,且不产生硫化氢。PCR扩增得到大小约为1 400 bp和430 bp的目的条带。3株分离菌均与郑州红袋鼠源CP051490和广州鹦鹉源CP064129聚成一簇,其中P1菌株和P2菌株聚为一个小簇;P3菌株与广州鹦鹉源CP064129聚成一个小簇,亲缘关系最接近。3株分离菌均未鉴定出荚膜血清型。3株分离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的耐药率最高,达100%;对派拉西林和红霉素的耐药率为66.7%;对头孢氨苄和头孢呋辛的耐药率为33.3%。3株分离菌只携带2种耐药基因,分别为sul2、 blaROB...  相似文献   

7.
《中国兽医学报》2017,(2):272-277
为了解吉林省猪链球菌的流行情况,从屠宰场采集的猪咽拭子和鼻拭子样品中分离鉴定猪链球菌,并进行菌株血清型、基因型和毒力表型的鉴定,以及致病性和耐药性的分析。结果表明,从100份样品中共分离鉴定猪链球菌104株,其中29株鉴定为血清2型、9型和1型等几种常见的致病性血清型,其他75株不属于常见的致病性血清型。血清2型的菌株中,2株经鉴定为ST1基因型和mrp+epf+sly+毒力型,并经动物试验鉴定为强毒菌株;其他菌株均为ST28基因型和mrp+epf-sly-毒力型,具有中等毒力。血清9型的菌株,均为mrp-epf-sly-毒力型,动物试验鉴定均为强毒菌株。根据Kirby-Bauer纸片扩散法的药敏试验结果,98%的猪链球菌分离株对四环素耐药;对大环内酯类、克林霉素和链霉素的耐药率都在50%以上;对β-内酰胺类、氯霉素和喹诺酮类抗生素的耐药率小于20%。总体分析,从屠宰场分离的猪链球菌强毒菌株所占的比例并不高,但是菌株多重耐药的情况非常严重。  相似文献   

8.
猪链球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鉴定青岛地区3个猪场病死猪的致病菌,试验采用形态学观察、生化试验、16S rRNA PCR鉴定、血清型鉴定、毒力因子基因表型检测及药敏试验等方法对分离得到的3株细菌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这3株细菌均为革兰氏阳性链状球菌,生化特性与猪链球菌的生化特征大致相符;16S rRNA PCR产物测序结果证实3株细菌均为猪链球菌;用猪链球菌1,2,7,9型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3株细菌均为猪2型链球菌,其中有2株细菌的毒力因子基因表型为Mrp+Epf+Sly+,1株细菌毒力因子基因表型为Mrp-Epf+Sly+;3株细菌对大部分β内酰胺类、氟喹诺酮类抗生素敏感,对多肽类、林可胺类抗生素耐药。说明猪场分离得到的3株细菌均为2型猪链球菌,可选用β内酰胺类、氟喹诺酮类抗生素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广西部分地区猪链球菌(Streptococcus suis,SS)流行菌株主要血清型及毒力因子分布情况。本试验于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对从多个猪场采集到的116份疑似链球菌感染的组织病料(脑、肺脏、淋巴结等)进行病原菌检测,采用细菌分离鉴定、形态学观察及PCR扩增等方法对病原菌及其血清型和部分毒力因子进行鉴定。结果显示,116份样品共分离到链球菌32株,阳性率为27.59%(32/116),其血清型主要以SS2和SS9为主,分离率分别为40.63%(13/32)和43.75%(14/32),其他血清型为15.63%(5/32);毒力因子检测结果表明:SLY、MRP、EPF以及SBP2′因子的检出率分别为:81.25%(26/32)、59.38%(19/32)、50.00%(16/32)和71.88%(23/32)。32株链球菌中以SLY^+MRP^+EPF^+SBP2′^+(13株)、SLY^+MRP^-EPF^-SBP2′^-(5株)、SLY^+MRP^+EPF^-SBP2′^+(5株)为主要的毒力基因型,其中SS2均能检测出3个或3个以上的毒力因子。玉林、柳州市主要分布SS9型,南宁、百色市主要分布SS2型;广西不同地区毒力因子的分布情况存在差异且不同血清型或同一血清型的链球菌毒力因子的分布情况也各不相同,其中SS2携带的毒力因子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血清型。该研究可为今后猪链球菌疫苗及致病机理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为广西地区猪场链球菌血清型疫苗选择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广西部分地区猪链球菌(Streptococcus suis,SS)流行菌株主要血清型及毒力因子分布情况。本试验于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对从多个猪场采集到的116份疑似链球菌感染的组织病料(脑、肺脏、淋巴结等)进行病原菌检测,采用细菌分离鉴定、形态学观察及PCR扩增等方法对病原菌及其血清型和部分毒力因子进行鉴定。结果显示,116份样品共分离到链球菌32株,阳性率为27.59%(32/116),其血清型主要以SS2和SS9为主,分离率分别为40.63%(13/32)和43.75%(14/32),其他血清型为15.63%(5/32);毒力因子检测结果表明:SLY、MRP、EPF以及SBP2′因子的检出率分别为:81.25%(26/32)、59.38%(19/32)、50.00%(16/32)和71.88%(23/32)。32株链球菌中以SLY~+MRP~+EPF~+SBP2′~+(13株)、SLY~+MRP~-EPF~-SBP2′~-(5株)、SLY~+MRP~+EPF~-SBP2′~+(5株)为主要的毒力基因型,其中SS2均能检测出3个或3个以上的毒力因子。玉林、柳州市主要分布SS9型,南宁、百色市主要分布SS2型;广西不同地区毒力因子的分布情况存在差异且不同血清型或同一血清型的链球菌毒力因子的分布情况也各不相同,其中SS2携带的毒力因子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血清型。该研究可为今后猪链球菌疫苗及致病机理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为广西地区猪场链球菌血清型疫苗选择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江苏、江西、安徽地区鸭源大肠杆菌的分布以及致病性情况。【方法】 本研究对江苏、江西、安徽地区的病死鸭进行了鸭源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运用PCR结合玻片凝集法测定鸭源大肠杆菌分离株的血清型,并进行了18种毒力基因的PCR检测,随后进行雏鸭致病性试验,并对毒力较强和毒力较弱的菌株进行生长曲线以及半数致死量(LD50)测定。【结果】 本研究共分离鉴定获得鸭源大肠杆菌74株,鉴定为O1、O2、O18、O78血清型的分别有1、2、2和4株,其余均未定型;18种毒力基因鉴定结果表明,ibeB、yijp、OmpAmat基因检出率分别为97.3%、97.3%、95.95%和90.54%。动物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经107 CFU/只攻毒后,74株分离株均引起雏鸭不同程度发病,但仅有2株对雏鸭致死率≥50%。生长曲线测定结果表明,2株强毒株与2株弱毒株的生长速度无显著差异(P>0.05),2株强毒株的LD50分别为104.75和107.375 CFU。【结论】 本研究分离的74株鸭源大肠杆菌O1、O2、O18和O78型仅占12.16%,毒力基因谱分布广泛,但仅有2株毒力较强,该研究为鸭源大肠杆菌病的预防控制以及研究血清型、毒力基因与致病性之间的相互关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采集上海地区屠宰场中扁桃体样品,进行猪链球菌分离。按照染色特性及PCR鉴定阳性细菌。根据CPS基因采用PCR方法进行2、7及9血清型鉴定工作,并检测分离株毒力因子携带情况。结果证实在231份样品中共确定24份猪链球菌,其中2型10株、7型3株、9型2株,其余血清型待定。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兽医学报》2017,(9):1670-1675
为探究西藏林芝地区仔猪白痢大肠杆菌优势血清型和毒力基因间的相关性,采用玻片凝集试验测定与仔猪白痢有关的血清型,PCR方法调查11种毒力基因。结果显示,在分离的81株藏猪源大肠杆菌里有72株检测到毒力基因,其中黏附素K88和CS31A分别检测到1(1.39%)和34(47.22%)株;肠毒素STa、STb和EAST1分别检测到10(13.89%),16(22.22%)和38(52.78%)株;毒力岛eaeA、irp2和ETT2分别检测到12(16.57%),44(61.11%)和56(77.78%)株。72株中有59株鉴定出9种血清型,其中有15株定型为O8(20.99%),11株定型为O64(16.05%),10株定型为O138(13.58%)。研究表明:O8、O64、O138为优势血清型,且O8与STa+STb相关,O107与肠毒素STa相关,O64与毒力岛eaeA+ETT2有关,毒力基因以EAST1+CS31A+irp2+ETT2组合检出率最高为18(25%)株。  相似文献   

14.
为了确定2013年9月至2013年11月江西省某规模猪场仔猪疑似发生猪链球菌病的病原菌及其毒力特性,本试验将病猪剖杀,采取脑脊液和关节液在血平板上划线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将分离到的菌株进行生化试验、16S rDNA序列分析及基因血清分型鉴定,进一步对其进行毒力基因(gdh、orf2、fbps、sly、epf、mrp)检测和药敏性测定。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在血平板上形成灰色"半透明"边缘整齐的有草绿色狭窄溶血环的光滑型圆形细小菌落,镜检呈散在排列的革兰氏阳性短链球菌,结合生化试验、16S rDNA序列分析及基因血清型分型,确定其病原为2型猪链球菌,命名为JMS2。毒力因子基因检测结果显示,JMS2主要毒力因子分布为gdh+/orf2+/fbps+/sly-/epf-/mrp-,预示JMS2可能不是强毒力菌株。药敏试验结果显示,JMS2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如青霉素、阿莫西林等敏感,但对阿奇霉素、复方新诺明等细菌蛋白质合成抑制剂类抗生素耐药。本研究对临床防控猪链球菌病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兽医学报》2017,(6):1092-1097
为了解广州周边地区健康猪群猪链球菌(Streptococcus suis,SS)的携带情况,本研究于2014-2015年在广州周边地区共采集488份屠宰猪群扁桃体样品和健康猪群鼻拭子样品,SS分离鉴定发现有165份样品为SS 16S rRNA阳性,共分离到68株SS菌株,对所分离的菌株进行血清型分型和3个常用毒力标记基因mrp,epf,sly的检测分析。结果显示:所采集样品SS的阳性率为33.81%(165/488),其中哺乳仔猪的鼻拭子样品的携带率最高68%(34/50),母猪次之为49.15%(29/59);对分离的68株SS进行血清型定型,定型率为73.52%(50/68),主要分布于16型,2型(1/2型),29型等16个血清型中;毒力基因在本批菌株中分布较少。本研究为监控广州周边地区SS的流行情况提供了试验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6.
对来自广西边境地区部分发病猪场及屠宰场的370份猪组织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共分离到16株链球菌,对这16株链球菌进行了形态学观察、PCR鉴定及小鼠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其形态、染色、生化特性均符合猪链球菌的特点,通过GDH鉴定与测序,证实这16株菌株均为猪链球菌,分别命名为GX1~GX16。通过特异性引物PCR分型(35个血清型),其中有1株为1型,1株为2型,1株为5型,1株为29型,5株为8型,7株未分出型。用这16株猪链球菌对昆明小鼠和BALB/c小鼠进行动物致病性试验,结果发现,菌株GX10对昆明小鼠和BALB/c小鼠致死率均为100%;菌株GX11对BALB/c小鼠致死率为80%;其他菌株对昆明小鼠和BALB/c小鼠均无致病性。菌株GX10、GX11对BALB/c小鼠的LD50分别为4.5×105和3.6×109 CFU。本试验结果表明,广西边境地区存在致病性猪链球菌8型。BALB/c小鼠对猪链球菌的敏感性高于昆明小鼠,更适合作为猪链球菌致病性研究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兽医学报》2014,(6):936-941
通过对山西某猪场发病猪组织器官分离的病原菌鉴定以确定病原微生物以及其毒力强弱。主要从发病猪的关节液、肝脏、心脏、脾脏等器官内采集病原菌经过培养、镜检、生化试验初步鉴定后,用PCR方法通过扩增gdh基因和16SrDNA基因,16SrDNA测序后与国内外一些地区分离株的同源性比对,MLST(aroA、cpn60、dpr、gki、mutS、recA、thrA)分型研究、血清学分型以及mrp,ef,sly 3对毒力基因的扩增分析,结果鉴定为猪链球菌2型(SXZ-1株),16SrDNA序列与国内外部分地区菌株序列的同源性达到99%100%。MLST型为ST7型,具有强致病性(mrp+ef+sly+),表明山西存在ST7型强毒2型猪链球菌。  相似文献   

18.
重庆地区表观健康猪中猪链球菌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旨在调查重庆地区表观健康猪的猪链球菌带菌情况,并揭示健康猪群携带猪链球菌的公共卫生学意义。随机采集重庆市17个区县(市)定点屠宰场表观健康猪的腭扁桃体1 360份,进行猪链球菌的分离鉴定,并对致病性较强的1、2、7、9、14型及1/2型进行分型与毒力因子分析。结果共分离到225株猪链球菌,分离率为16.54%;检出猪链球菌2型4株,猪链球菌7型3株,猪链球菌9型3株,猪链球菌1/2型1株;毒力因子谱分析发现多数(10/11)分离株缺失部分毒力因子,但也存在具有全部已知毒力因子的强毒株,且在国内首次检出小片段mrp型猪链球菌1/2型1株和7型2株。结果提示,重庆地区健康猪群带菌现象普遍,且流行菌株具有与国外不同的特点,对屠宰场工作人员健康造成威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牦牛屠宰场中存在的单增李斯特菌对牦牛肉造成污染的风险。【方法】通过细菌分离培养、形态观察、生化试验及分子学方法对牦牛屠宰场50份污水样品中的单增李斯特菌进行分离鉴定;通过PCR方法对分离株血清型和毒力基因进行鉴定和检测,并测定分离株在不同生长条件下D600 nm值;通过细胞的黏附和侵袭试验及小鼠半数致死量(LD50)确定分离株的毒力。【结果】从50份污水样品中分离出1株革兰氏阳性短杆状细菌。分离株在李斯特菌显色培养基上为蓝绿色菌落,镜检为革兰氏阳性两端钝圆的短杆状菌,疑似为单增李斯特菌。生化试验结果显示,分离株可水解七叶苷,发酵葡萄糖、麦芽糖和鼠李糖,MR、VP、动力、过氧化氢酶试验为阳性,甘露醇和木糖发酵试验为阴性。系统进化树显示,分离株与单增李斯特菌EDG-e具有高度同源性,序列相似性为99%,血清型鉴定其血清型为1/2a。毒力基因检测结果显示,分离株携带inlB、inlC、inlJ、actA、plcA、prfA、mpl、hly、inlA、SigmaB毒力基因。抗应激能力试验显示,分离株在低温、强酸、强碱、高盐、乙醇胁迫和氧化...  相似文献   

20.
广西分离到猪链球菌9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猪链球菌属于1987年新设立的一个种,按荚膜抗原的差异分为35个血清型,包括1~34和1/2。其中,猪链球菌2型(SS2)是毒力最强最常见的菌株。猪链球菌9型(Ss91也是猪链球菌病一种重要病原,在荷兰、巴西、意大利、加拿大、法国等都有流行。广西兽医防疫检疫站分离并鉴定到SS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