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测量5批次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黑龙江杂交鲟(达氏鳇Huso dauricus♀×施氏鲟♂)和达氏鳇Huso dauricus(共644尾)的体长、体质量,观察其生长、个体繁殖力、卵巢发育、卵径、卵质量和卵色等。结果表明:3种鲟雌亲鱼的体长与体质量差异显著,施氏鲟的体长和体质量显著小于杂交鲟与达氏鳇(P0.05),而杂交鲟的体长和体质量则显著小于达氏鳇(P0.05)。施氏鲟、杂交鲟和达氏鳇雌亲鱼的成熟系数(GSI)和繁殖力差异显著,杂交鲟的GSI和平均绝对繁殖力显著高于施氏鲟和达氏鳇(P0.05),而施氏鲟与达氏鳇的GSI无显著性差异(P0.05)。杂交鲟的相对繁殖力(Fw)显著高于施氏鲟与达氏鳇。3种鲟雌亲鱼产卵质量与体质量比值以10%~15%为主,该比值范围内雌性施氏鲟个体数约占同龄雌性个体的42.66%,杂交鲟为42.91%,达氏鳇为41.93%。施氏鲟和杂交鲟的卵多为棕色,而达氏鳇的卵为棕灰色。达氏鳇的卵径显著大于施氏鲟与杂交鲟。杂交鲟的绝对繁殖力、相对繁殖力及成熟系数均高于施氏鲟与达氏鳇,具有明显的杂交优势。  相似文献   

2.
张利红 《水产学报》2001,25(2):107-111
探讨了间隔15d多次埋植雄烯二酮(4-androstene-3,17-dine,ADSD)或甲基睾酮(17α-methyl-testosterone,MT)诱导日本鳗鲡性腺发育过程中,血清睾酮(testosterone,T)和17β-雌二醇(17β-estradiol,17β-E2)含量的变化。在雌鳗中,埋植ADSD后血清T和17β-E2含量显著升高,随后缓慢下降;埋植后第15d的血清T含量随埋植次数的增加呈下降趋势,而血清17β-E2含量随埋植次数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埋植MT则使雌鳗血清中T含量显著降低,而雌鳗血清17β-E2含量在埋植MT2次后显著升高。在雄鳗中,埋植ADSD后第15天的血清T和17β-E2水平均显著升高,并随埋植次数的增加而增加;而埋植MT后第15天的血清T含量也显著升高,并随埋植次数的增加而增加,但血清17β-E2水平仅在埋植第3次后显著高于对照组。研究结果表明:埋植ADSD和MT对日本鳗鲡血清T和17β-E2的影响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3.
伪雌鱼的培育是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全雄制种技术研发的关键环节之一,然而外源雌激素诱导获得的伪雌鱼表现出卵巢发育迟滞,降低了其育种价值和效率。为探讨红鳍东方鲀伪雌鱼卵巢发育迟滞的调控机制,本研究从孵化后20日龄开始,用10 μg/L 17 β-雌二醇(E2)浸泡红鳍东方鲀稚幼鱼,每天浸泡1次,每次2 h,至90日龄结束。在90、180和330日龄分别采集处理组(10 μg/L E2)遗传雄性幼鱼和对照组(0 μg/L E2)遗传雌性幼鱼,比较两组幼鱼性腺的组织学和形态学变化特征、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相关激素(FSH、LH、E2和17α, 20βOH-PROG)和基因(fshr、lhr、erα、erβ1、erβ2)及脂质积累相关基因(lpl和vldlr)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 10 μg/L E2可将遗传雄性幼鱼全部诱导为伪雌鱼,且伪雌鱼直至330日龄未二次反转为间性或者雄性,但其性腺系数、卵母细胞数量及卵黄生成前期的卵母细胞面积均显著小于对照雌鱼。此外, 90日龄伪雌鱼的lhr和pgr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同期对照雌鱼,而17α, 20β-PROG的含量及fshr的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180日龄伪雌鱼的vldl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330日龄伪雌鱼的激素含量及基因表达量没有显著差异。综合分析伪雌鱼性腺发育的形态学、组织学和性腺轴相关激素及基因变化规律可见,足够浓度的外源E2能够诱导并维持伪雌鱼的卵巢特征,但E2浓度过高,一方面可能抑制fshr和vldlr基因的表达,从而影响脂质在卵黄生成早期卵母细胞中的积累,导致红鳍东方鲀伪雌鱼卵母细胞生长迟缓;另一方便,高浓度E2抑制伪雌鱼卵原细胞减数分裂的启动,是导致红鳍东方鲀伪雌鱼卵母细胞数量较少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三倍体雌性虹鳟卵巢发育的类雄性化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4~35月龄三倍体雌性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为实验材料,以同源二倍体为对照,采用组织学和放射免疫方法,从性腺发育和生殖激素变化2个方面对其类雄性化现象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类雄性化的原因.结果表明,三倍体虹鳟的卵原细胞可正常发育至卵黄发育前期卵母细胞(8月龄左右),此后卵母细胞败育,基质细胞包围卵原细胞形成卵原细胞簇,17月龄后卵巢中卵原细胞簇减少,出现与雄性精小囊结构相似的类生精细胞囊结构;26~35月龄类生精细胞囊逐渐成为性腺的主要成分,在类生精细胞囊内出现大量坏死的细胞;13月龄后三倍体雌性虹鳟血清中GtH-Ⅰ、GtH-Ⅱ、17β-E2含量显著低于同期二倍体虹鳟,睾酮(T)在21月龄后持续上升,并显著高于同期二倍体(P<0.05).17月龄后三倍体雌性虹鳟卵巢发育呈现类雄性化趋势,但不能完成精子发生全部过程.由于性腺中生殖细胞与体细胞之间正常的相互作用缺失,合成类固醇的滤泡细胞发育分化受阻,T芳化为17β-E2途径中断,导致血液中T浓度升高,进而使性原细胞的分化受到了诱导,因而卵巢发育呈现类雄性化趋势.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恒定高温对赤点石斑鱼(Epinephelus akaara)生长和繁殖的影响, 以孵化后120~420 日龄的幼鱼为研究对象, 对性腺发育以及与繁殖相关的基因gnrh、fshβ和lhβ表达进行了研究。对照组为自然水温(13.2~27.1 ℃)饲养, 实验组为26 ℃恒温饲养。每隔30 d或40 d采样1次, 比较两组中鱼的体长、体重、性腺指数(GSI)、性腺发育情况以及gnrh、fshβ和lhβ基因表达的差异。结果表明, 从240日龄开始, 实验组鱼的体长和体重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结束时, 实验组体长约为对照组的1.3倍, 体重约为对照组的2倍。对照组GSI一直维持在0.25%以下的低值, 实验组GSI在330日龄前处于0.4%以下, 但在360日龄时出现GSI 1%以上的个体。在360、390和420日龄的个体中, 实验组GSI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结束时, 对照组中未检测到具有卵黄形成期卵母细胞的个体, 但实验组在330、360和390日龄出现了具有卵黄成熟期卵母细胞的个体。对照组和实验组间幼鱼脑中gnrh基因表达在各年龄段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但脑垂体中fshβ表达在360、390和420日龄, lhβ在390和420日龄时, 实验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表明, 26 ℃恒温调节不仅能促进赤点石斑鱼幼鱼体长、体重和GSI的增加, 同时也能显著提高脑垂体中fshβ和lhβ基因含量, 从而加速性腺发育成熟。  相似文献   

6.
任华  蓝泽桥  兰大华 《河北渔业》2011,(6):44-45,53
湖北天峡鲟业有限公司利用工厂化车间培育达氏鳇、欧洲鳇亲本,经过多年精心培育,70%的达氏鳇、欧洲鳇亲鱼性腺发育成熟.2010年12月选择2尾达氏鳇雌鱼和1尾欧洲鳇雄鱼杂交成功,获得受精卵41.8万粒,孵化出优质鱼苗36.5万尾,平均受精率82%,孵化率87.5%,亲鱼成活率100%.  相似文献   

7.
为掌握人工饲养的达氏鳇和欧洲鳇的杂交繁殖技术,利用工厂化养殖车间人工驯养达氏鳇和欧洲鳇.经过多年的精心培育,70%的达氏鳇、欧洲鳇亲鱼性腺发育成熟.于2010年12月选择2尾达氏鳇雌鱼与1尾欧洲鳇雄鱼进行杂交,获得受精卵41.8万粒,共孵化出优质鱼苗36.5万尾,平均受精率为82%,孵化率87.5%,亲鱼成活率100%.  相似文献   

8.
半滑舌鳎卵巢发育的组织学和形态数量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组织学方法系统研究了人工养殖条件下半滑舌鳎亲鱼卵巢的组织发育周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卵母细胞发育可分为6个时相,卵巢发育分为6期.卵巢不同发育时期都由不同类型的卵母细胞组成,半滑舌鳎为非同步分批多次产卵类型.周年发育过程中,6月龄前的鱼卵巢发育处于第Ⅰ期;9~12月龄卵巢可发育至第Ⅱ期;12月龄半滑舌鳎性腺可发育达到Ⅲ期,并一直保持至24月龄.3龄雌鱼达到性成熟,卵巢可发育至第Ⅳ期;随着水温和光周期的调控,卵巢发育进入成熟期(Ⅴ期),发生水合现象是卵母细胞成熟并准备排卵的信号;产卵结束后卵巢退化至第Ⅵ期,排出的卵母细胞退化吸收,以Ⅲ期卵巢越冬后,卵巢退化至Ⅱ期并持续至下一个繁殖周期.人工养殖条件下,卵巢内存在卵母细胞闭锁现象.性腺周年发育过程中,性腺指数(GSI)在性腺达到成熟期时达到峰值,产卵结束后性腺快速退化,GSI值各月份差异显著(P<0.05),亲鱼性腺重量在卵巢发育成熟过程中一直处于生长状态.亲鱼肝脏指数(HSI)在产卵前7~8月份(性腺达到成熟期前30 d左右)达到最大,表明7~8月份是性腺进行卵子发育、卵黄能量储备的重要时期,亲鱼在产卵前通过积极摄食储备体内能量,肝脏在卵母细胞卵黄积累方面具有重要的生理作用.肥满度(CF)值在繁殖盛期10~11月份达到最大,表现出与GSI类似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9.
加州鲈鱼生殖腺的组织学及相应时期血清成分电泳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研究旨在通过血清的SDS-PAGE分析和生殖腺组织学切片观察,探讨加州鲈鱼性腺发育状况。结果表明:12月份雌鱼卵巢以Ⅲ时相孵母细胞为主,少数发育程度较好的雌鱼血清中出现雌性特异性蛋白带(FSPP);3月份卵巢以Ⅳ时相早、中期卵母细胞为主,雌鱼血清均有FSPP;而4月份的雌鱼卵巢以Ⅳ时相卵母细胞为主,并有少量排空的滤泡囊。因此可知加州鲈鱼到3月份性腺趋于成熟,4月份雌鱼已至少产过一次卵,而同期血清  相似文献   

10.
通过组织学方法,研究了0.5~4.5月龄尼奥罗非鱼杂种(尼罗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的性腺发育特征与性别类型。结果表明,0.5月龄尼奥罗非鱼原始性腺尚未分化;1月龄,精巢中原始生殖细胞开始分化成精原细胞;2.5月龄出现初级精母细胞;3月龄出现次级精母细胞;3.5~4月龄精巢中存在不同发育阶段的生殖细胞,壶腹空腔中分散着稀疏的精子;4.5月龄精巢壶腹腔内密集大量精子。在2.5、3.5、4、4.5月龄抽样中,均检测到雌鱼,2.5~3.5月龄卵巢以第Ⅱ时相卵母细胞为主;4~4.5月龄卵巢以第Ⅲ时相卵母细胞为主。研究结果初步表明,尼奥罗非鱼杂种中观察到雄性、雌性两种性别类型,以雄性性别为主;杂种雌、雄鱼的性腺均能正常发育。  相似文献   

11.
大黄鱼性腺性别分化的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利用组织学方法研究了大黄鱼的性腺分化和发育规律。大黄鱼受精卵于2009年9月22日开始孵化,孵化水温26℃,育苗水温22.0~25.8℃,养殖水温11.5~25.6℃。20日龄稚鱼(体长17.6~19.2 mm)腹腔中一对原始性腺已经形成。55日龄幼鱼(体长27.5~37.0 mm)半数个体性腺中形成成簇发育的卵原细胞群,标志着卵巢解剖学分化开始。减数分裂和卵巢腔的形成同时开始于60日龄(体长28.0~37.2 mm)。120日龄幼鱼(体长39.2~51.0 mm)性腺中,初级卵母细胞出现,标志着卵巢细胞学分化的开始。精巢分化开始于第95日龄(体长38.0~48.0 mm),其解剖学标志为生精导管的形成及体细胞在性腺中的散布方式。145~195日龄,由于水温过低,鱼苗停止生长,期间性腺发育水平没有明显变化。215日龄幼鱼(体长44.0~59.2 mm)性腺中精母细胞的出现标志着精巢细胞学分化的开始。精小叶于230日龄(体长56.2~72.8 mm)形成。由此可见,大黄鱼雌性性腺发育早于雄性性腺,且大黄鱼性腺分化类型属于分化型雌雄异体型。  相似文献   

12.
为掌握养殖银鲳的性腺发育规律及其与性类固醇激素水平的关系,本研究采用组织切片技术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观察养殖条件下银鲳的精巢与卵巢发育特征和血清中性类固醇激素的周年变化,并分析性腺成熟指数(GSI)、肝重指数(HSI)和肥满度(CF)与性腺发育的关系。结果显示,养殖银鲳雌鱼1龄即可发育成熟,成熟卵巢呈一对""形的囊状结构。11月份有近一半个体发育至III期,33.3%已发育至IV期,12月—翌年1月越冬期间约2/3退化至II期,3月又迅速发育至IV期,4月份达到V期并产卵,5月份产卵结束卵巢进入恢复期IV期。银鲳精巢属小叶型,III期精巢出现小叶腔,IV期精巢出现精子,精巢发育速率快于卵巢,即"雄性早熟",7月龄约20%个体可达到性成熟,越冬时退化至III期,3月重新发育,精子分批成熟排精。雌鱼GSI值为0.19%~12.89%,HSI为0.97%~2.30%,CF为2.30~3.08 g/cm~3,雄鱼的GSI为0.08%~2.62%,HSI值为0.73%~1.83%,CF为2.11~2.80 g/cm~3,GSI值在V期时达到最大,HSI和CF值则于IV期达到峰值。雌鱼血清中雌二醇(E2)周年表达水平为23.27~59.13 pg/m L,雄鱼为15.90~36.20 pg/m L,雌鱼的睾酮(T)为14.57~68.67 nmol/L,雄鱼的T为18.62~66.49 nmol/L,E2水平与HSI值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T表达水平与GSI值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研究表明,银鲳血清中性类固醇激素含量与精巢和卵巢的发育密切相关,可作为了解养殖银鲳性腺发育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3.
用配合饲料饲养达氏鳇仔鱼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德福 《淡水渔业》2000,30(1):32-33
达氏鳇 (HusodauricusGeorgi)系鲟科鲟属 ,栖息在黑龙江 ,属肉食性鱼类 ,有定栖和洄游两种 ,5~ 6月是其产卵繁殖活动主要季节 ,成熟年龄雌体为 16~ 17年 ,雄体 12年以上。达氏鳇一般体长为 70~ 2 3 0cm ,体重 80~ 15 0公斤 ,最大达 5 60cm ,体重在 10 0 0公斤以上。 1999年 ,达氏鳇第一次人工繁殖成功 ,利用人工配合饲料饲养达到了理想的效果 ,表明达氏鳇对饲料适口性同其它鱼类没有明显差异 ,本实验为形成达氏鳇集约化 ,商品化生产提供科学依据。1 材料和方法试验用的达氏鳇苗种来自黑龙江抚远江段 ,亲鱼所产孵…  相似文献   

14.
温度对金钱鱼卵巢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比色法、放射免疫测定法(RIA)、连续组织切片及荧光定量RT-PCR技术,检测了不同温度(23℃、26℃、29)℃处理6周对2龄金钱鱼卵巢发育过程中血清中蛋白磷(SPP)、蛋白钙(SPC)、性类固醇激素(雌二醇 E2,睾酮T)及肝和卵巢中卵黄蛋白原mRNA (vtg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实验结束(6周)时,23℃和26℃组卵巢中出现Ⅲ时相卵母细胞,29℃组仅出现Ⅱ时相卵母细胞.除肝体指数(HSI)随处理时间延长而减小外,其他检测指标随时间延长而增加.实验中温度对血清中T水平无显著影响;3周时,23℃和26℃组性腺成熟指数(GSI)及血清中E2水平略高于29℃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6周时,两组GSI及血清中E2水平显著大于29℃组(P<0.05);实验期间23℃和26℃组血清中SPP含量显著高于29℃组(P<0.05),而血清SPC含量仅23℃组显著高于29℃组(P<0.05).此外,实验中vtg基因在卵巢的表达量明显低于肝的表达量(P<0.05);肝中vtg表达量与GSI及血清中E2水平变化趋势一致;实验期间卵巢中仅26℃组vtg表达量显著高于29℃组(P<0.05).本研究结果表明,金钱鱼卵巢发育的适宜温度范围为23~26℃,在此温度范围内vtg在肝中的表达量与血清E2含量存在显著的正相关(P<0.05).  相似文献   

15.
运用组织切片法,对菊黄东方鲀性腺分化过程进行了观察。在40日龄前,原始性腺未分化。40日龄(21.60~24.71mm),约半数个体开始形成卵巢腔,分化为卵巢;其他约半数个体的性腺仍未分化。雌鱼在60日龄(35.51~43.60mm),形成封闭的卵巢腔;70日龄(46.30~54.75mm),卵原细胞形成卵母细胞;120日龄(94.83~107.29mm),产卵板充分发育,卵巢结构已近完善。雄鱼在60日龄(35.51~43.60mm),形成精小囊及精原细胞,开始分化;90日龄(71.59~80.54mm),形成精小管和精小叶;120日龄(94.83~107.29mm),初级精母细胞形成,性腺分化基本完成。雌鱼性腺分化时期早于雄鱼。  相似文献   

16.
探究中华花鳅(Cobitis sinensis)的繁殖生物学特性,可为其人工增养殖和资源保护利用提供科学依据。2017年11月至2018年5月,在贵州境内舞阳河施秉段采集中华花鳅样本381尾,以鳞片作为年龄鉴定材料,将样本解剖后进行性别鉴定和性腺分期。结果表明,舞阳河中华花鳅体长(L)为58.9~100.2 mm,体重(W)为2.0~13.7 g,年龄在1~4龄。381尾样本中,性别不可辨样本有23尾,雄248尾,雌110尾,性腺发育至IV期最多。经肉眼观察发现,中华花鳅的精巢和卵巢均可分为6期,有70尾雌鱼性腺发育达到IV期,其绝对繁殖力(F)为542~2 865粒,体长相对繁殖力(FL)为6.6~28.6粒/mm,体重相对繁殖力(FW)为99.8~490.7粒/g;绝对繁殖力(F)、体长相对繁殖力(FL)均与体长(L)、体重(W)、净体重(W0)、性腺重(W1)、成熟系数(GSI)之间具有极显著相关性(P<0.01),体重相对繁殖力(FW)与性腺重(W1)、成熟系数(GSI)之间具有极显著相关性(P<0.01)。实地调查发现,中华花鳅的产卵场主要在砂质底质、水质清新、水流较缓、水草丰富的浅水区,繁殖期为5-8月,繁殖高峰期为5月中旬至6月上旬。研究显示,中华花鳅的繁殖力较低,繁殖高峰期时间较短,低龄化严重,亟需对其进行资源保护和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17.
多鳞铲颌鱼性腺分化发育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光镜和透射电镜对多鳞铲颌鱼(Varicorhinus macrolepis)性腺的分化发育进行组织学研究,观察了雌雄性腺的形成过程及各级生殖细胞的形态特征。结果表明,多鳞铲颌鱼卵巢和精巢开始分化的时间分别在80日龄和90日龄,雌鱼和雄鱼的性成熟年龄分别为36月龄和24月龄,精子和卵子的发育均可分为5个时期。在多鳞铲颌鱼的生长发育过程中,12月龄(雄鱼)和30月龄(雌鱼)性腺质量与体长、体质量之间具有极显著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8.
长江朱杨江段几种鱼类体内重金属铅、镉和铬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0年7-10月和2011年4月在长江干流朱杨江段采集8种鱼样本,其中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 vach-elli)、鲤鱼(Cyprinus carpio)、鲇(Silus asotus)、圆筒吻鮈(Rhinogobio cylindricus)、大眼鳜(Siniperca kneri)和鲫鱼(Cyprinus auratus)等6种鱼的3龄样本4~8尾,铜鱼1~4龄样本32尾,圆口铜鱼1~3龄样本38尾。对各样本体内铅(Pb)、镉(Cd)、铬(Cr)的含量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所有鱼体样本体内均检测到存在这3种重金属离子。其中3龄组鱼体内Pb的平均含量为(1.885~2.731)μg/g,Cd的平均含量为(0.107~0.236)μg/g,Cr的平均含量为(0.514~0.918)μg/g。8种鱼类体内所含Pb和Cd均超过我国食品安全标准,而Cr含量均未超标。对铜鱼和圆口铜鱼不同年龄组间的Pb、Cd和Cr含量进行了比较。Pb在铜鱼3龄组体内的含量与2龄组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高于1龄组(P<0.05);2龄组和1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Pb在圆口铜鱼3龄组的含量显著高于2龄和1龄组(P<0.05),但2龄和1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Cd和Cr在两种鱼各自不同年龄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回归分析显示,Pb在铜鱼和圆口铜鱼体内的含量与体长或体重均存在着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Cd的含量与体长或体重之间仅在圆口铜鱼中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而在这两种鱼中Cr的含量与体长或体重之间的相关性均不显著(P>0.05)。结果显示,长江朱杨江段该8种鱼体均受到重金属Pb和Cd污染;Pb在铜鱼和圆口铜鱼体内的含量表现出了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的生物积累作用,Cd仅在圆口铜鱼中表现出了与年龄相关的生物累积作用。  相似文献   

19.
性外激素诱发中华乌塘鳢产卵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洪万树 《水产学报》2004,28(3):225-230
在陶瓷人工产卵管道内吊挂性外激素的研究表明,卵巢提取液对雄鱼的吸引作用大于雌鱼,而精巢和贮精囊提取液对雌鱼的吸引作用则大于雄鱼,17α-P、17α,20β-P和PGE2对雌鱼和雄鱼均具有相似的吸引作用。雌鱼在管道内的产卵次数、产卵量以及成熟卵的受精率均与产卵管道内吊挂的性外激素种类有关,17α,20β-P和PGE2两个实验组产卵次数最多,其中PGE2实验组的产卵量和受精率最高。17α-P在贮精囊和精巢提取液中的含量显著高于卵巢提取液(P<0.05);贮精囊提取液中PGE2和PGF2α的含量分别显著高于精巢提取液和卵巢提取液(P<0.05);提取液中PGE2和PGF2α的含量均依次为贮精囊提取液>精巢提取液>卵巢提取液。卵巢提取液刺激雄鱼所引起的平均EOG高于雌鱼,而精巢和贮精囊提取液刺激雌鱼所引起的平均EOG高于雄鱼,雌鱼和雄鱼对17α-P、17α,20β-P、PGE2和PGF2α刺激所产生的平均EOG,以PGE2为最高。  相似文献   

20.
为查明盐度驯化对5龄雌性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a)形态特征及性腺发育的影响,通过150 d的模拟盐度驯化实验,分析雌鳗在不同盐度驯化下的形态特征和性腺发育状况。结果显示,从盐度0~35依次驯化至90d(在盐度15、25、35依次分别驯化30d)时,雌鳗的胸围(PC)、胸鳍指数(PI)、性体指数(GSI)和肝脏指数(LI)随盐度的升高均显著增加(P<0.05);而消化道指数(DTI)和眼径指数(EI)随盐度的升高均无明显变化(P>0.05)。通过对卵巢切片观察发现,雌鳗的卵母细胞直径(OD)随盐度的升高显著上升(P<0.05),但卵母细胞始终处于脂肪泡时期。在盐度35中继续驯化,发现雌鳗在第90、120和150天的上述7项指标在各盐度组间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为了解流水对雌鳗性腺发育的影响,设置了同步盐度驯化的流水组。结果显示,在整个盐度驯化过程中,流水组雌鳗7项指标的变化趋势与静水组一致,除卵母细胞直径(OD)外的其他6项指标与同一驯化盐度下的静水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流水组的卵母细胞直径(OD)均显著高于同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