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本试验主要研究复合酶制剂对饲喂棕榈仁粕的肥育猪生产性能以及养分利用率的影响.将80头三元杂交的平均体重为50kg的肥育猪随机分成4个处理组:对照组(不添加棕榈仁粕)、5%棕榈仁粕添加组、5%棕榈仁粕和0.1%复合酶添加组、5%棕榈仁粕和0.2%复合酶添加组.整个试验持续8周,每个处理5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猪.结果表明,5%棕榈仁粕添加组的终体重、平均日增重(ADG)和增重耗料比(G:F)显著下降,而对照组与其他两个添加了复合酶添加组的ADG、平均日采食量(ADFI)和G:F无显著差异;另外5%棕榈仁粕添加组的干物质利用率、氮利用率和消化能显著下降(P<0.05),而对照组与其他两个复合酶添加组无显著差异;各处理组间血液指标无显著差异.总体而言,向含5%棕榈仁粕的猪日粮中添加复合酶可以提高肥育猪的生长性能、能量和养分利用率,从而显著提高棕榈仁粕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发酵棕榈粕的饲用价值,本试验评估了5种水平(0、1%、3%、5%、5%+100 mg/kg甘露聚糖酶)发酵棕榈粕对肉鸡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抗氧化及免疫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棕榈粕添加水平1%和3%时,肉鸡的日增重和采食量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 0.05);发酵棕榈粕添加量5%时,肉鸡的日增重、采食量相比对照组显著降低(P <0.05),但5%发酵棕榈粕+100 mg/kg甘露聚糖酶时,其日增重、采食量与对照组无明显变化;随发酵棕榈粕添加水平的提高,抗氧化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呈现线性增加(P <0.05),免疫指标IgG和IgA呈现线性增加(P <0.05)。综上所述,日粮中发酵棕榈粕添加3%时对肉鸡日增重、采食量无明显影响,发酵棕榈粕添加水平的提高,可以提高肉鸡的抗氧化和免疫力,且添加甘露聚糖酶可以提高发酵棕榈粕的添加量。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旨在研究临武鸭对添加复合酶棕榈粕(PKM)和椰子粕(CM)的养分、氨基酸和能量的利用率。试验选用40只体重(2.0±0.2)kg的健康成年临武鸭公鸭,随机分为5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试验鸭。试验鸭进行强饲代谢试验,1、2组试验鸭每只强饲50 g棕榈粕,3、4组试验鸭每只强饲50 g椰子粕,5组试验鸭强饲50 g无氮饲粮。在2、4组原料均添加250 mg/kg复合酶。预试期7 d,正试期4 d。结果表明:1)临武鸭对棕榈粕中干物质(DM)、粗蛋白质(CP)、粗脂肪(EE)、粗纤维(CF)和总能(GE)的真利用率分别为48.81%、54.34%、65.69%、40.36%和39.37%,表观代谢能(AM E)和真代谢能(TM E)分别为6.18和7.49 M J/kg,15种氨基酸的真利用率在50.28%~87.97%之间;临武鸭对椰子粕中DM、CP、EE、CF和GE的真利用率分别为52.23%、58.49%、70.28%、34.67%和54.76%,AM E和TM E分别为7.47和9.64 MJ/kg,15种氨基酸的真利用率在58.53%~90.21%之间。2)添加复合酶后棕榈粕和椰子粕的CP表观利用率和真利用率均显著提高(P0.05),TME分别提高了5.61%和3.63%(P0.05),15种氨基酸的真利用率分别提高了0.27%~7.36%和0.67%~4.99%,棕榈粕中酪氨酸、脯氨酸及椰子粕中天冬氨酸、异亮氨酸、酪氨酸的真利用率均提高显著(P0.05)。由此可见,添加含有蛋白酶、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的复合酶能够提高临武鸭对棕榈粕和椰子粕中养分和能量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4.
养殖业的迅速发展使蛋白质饲料缺口不断拉大,豆粕、菜籽粕、花生粕等植物粕类饲料资源丰富且富含蛋白质,可以作为蛋白饲料源开发和利用。但是植物粕类的抗营养因子会对动物机体产生不良影响。通过微生物发酵技术降解粕类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提高粕类饲料的利用率,可以极大的缓解饲料缺口。本文主要概述了酵母菌发酵豆粕、菜籽粕、棉籽粕、棕榈粕、花生粕、芝麻粕、油茶粕这几类植物粕类的研究进展,旨在为酵母菌发酵植物粕类技术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另一方面,应提高饲料养分的可利用率。宜选用消化利用率较高的饲料,少用可利用率低的饲料原料。例如能量饲料可多用玉米、高油玉米、碎大米、油脂等净能高的饲料,麸皮、糠、糟渣等净能密度低的饲料少用。蛋白质饲料多用豆粕、去皮豆粕、花生粕、鱼粉等氨基酸可利用率高的饲料,而菜粕、棉粕、羽毛粉等氨基酸可利用率差的原料少用。在饲料中添加酶制剂可提高养分的利用率,应当使用。  相似文献   

6.
探索棕榈仁粕、油茶籽粕和茶籽粕替代豆粕应用到反刍动物日粮中的可能性和有效性,用体外瘤胃发酵技术和尼龙袋法评价3种饼粕对肉牛体外产气量、瘤胃发酵以及瘤胃降解特性的影响。以3头安装永久性瘘管的安格斯阉牛为试验动物,研究不同饼粕的瘤胃发酵特性和降解特性。结果表明:(1)茶籽粕96 h的总产气量显著高于豆粕(P0.05)。豆粕48 h的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茶籽粕48 h的丙酸比例最高,其余依次为油茶籽粕、豆粕和棕榈仁粕(P0.05)。在培养24 h及48 h后,豆粕的氨态氮(NH3-N)浓度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2)豆粕的DM瘤胃降解率最高,其余依次为茶籽粕、油茶籽粕和棕榈仁粕(P0.05);豆粕的OM瘤胃降解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瘤胃CP降解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油茶籽粕、茶籽粕、豆粕和棕榈仁粕(P0.05)。(3)豆粕的能氮负平衡程度较大,棕榈仁粕的能氮平衡值最接近0。由上述结果可见,棕榈仁粕、油茶籽粕和茶籽粕均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可以一定程度上促进瘤胃发酵,显示出替代豆粕的潜力。茶籽粕在提供能量方面具有优势且消化性能最好,棕榈仁粕的能氮平衡最好。  相似文献   

7.
程时军  訾乃涛  周樱  张伟 《湖南饲料》2010,(6):37-39,42
当前,饲料原料资源短缺,棕榈粕以其低廉的价格和潜在的饲喂价值逐步受到行业的关注,本文结合酶制剂综述了棕榈粕的应用研究进展,为同行更好地使用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8.
金灵  罗永发 《饲料广角》2009,(21):34-37
随着棕榈仁粕产量的增加以及大家对常规饲料原料可持续利用的担忧.世界部分地区对棕榈仁粕在肉鸡日粮中的最大添加水平进行了一些研究.结果表明棕榈仁粕不含抗营养成分,只要日粮的氨基酸和代谢能平衡.棕榈仁粕的安全添加水平至少可高达40%。虽然棕榈仁粕的添加导致日粮纤维较高和饲料消化率降低.但是却提高了采食量.最终摄入的总可消化营养成分也相应提高。β-甘露聚糖是棕榈仁粕中非淀粉多糖的主要成分,有报道认为,甘露糖和甘露低聚糖都能起到益生素的作用.日粮中添加棕榈仁粕增强禽类免疫系统功能.减少肠道致病菌数。凭借以上两个优点,我们强烈推荐棕榈仁粕添加到肉鸡日粮中.尤其是在棕榈仁粕生产国.这不仅有利于提高肉鸡生产性能.还能促进鸡群健康。有选择性地添加一些酶制剂到到饲料中.可增加饲料转化率和消化率.同时也降低排泄物的水分含量。  相似文献   

9.
棕榈仁粕分别作如下处理,未做任何处理的棕榈仁粕是PKM-a;果胶水解+甘露聚糖酶水解的棕榈仁粕是PKM-b;去皮+果胶水解+甘露聚糖酶水解的棕榈仁粕是PKM-c。测定棕榈仁粕三种处理后对肉仔鸡表观代谢能(AME)和校正代谢能(AMEn)的影响,结果显示,PKM-a组和PKM-b组的AME和AMEn均差异不显著(P>0.05),PKM-a组和PKM-c组的AME和AMEn均差异极显著(P≤0.01),说明棕榈仁粕去皮后添加甘露聚糖酶能显著提高消化吸收利用率和代谢能利用率。  相似文献   

10.
试验旨在研究菌酶协同处理棕榈仁粕最佳工艺条件及肉鸡营养价值,为开发肉鸡非粮饲料原料提供参考。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研究甘露聚糖酶、纤维素酶和α-半乳糖苷酶单独添加对菌酶协同处理棕榈仁粕的影响。利用正交试验得到甘露聚糖酶、纤维素酶和α-半乳糖苷酶混合添加处理棕榈仁粕的最佳比例,制得菌酶协同处理棕榈仁粕;通过肉鸡饲养试验测定菌酶协同处理棕榈仁粕表观代谢能和氨基酸标准回肠消化率。结果表明:与未处理棕榈仁粕相比,菌酶协同处理棕榈仁粕粗蛋白含量增加15.10%,粗纤维和中性洗涤剂纤维含量分别下降25.10%和21.96%。处理后的棕榈仁粕肉鸡表观代谢能增加33.81%;有16种(88.9%)氨基酸标准回肠消化率显著增加(P>0.05),增加幅度为5.48%~148.28%,赖氨酸和精氨酸的标准回肠消化率有增加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菌酶协同处理显著增加了棕榈仁粕的营养价值,对提高棕榈仁粕利用率、扩大我国饲料原料来源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赵克斌 《猪业科学》2005,22(1):46-47
另一方面,应提高饲料养分的可利用率。宜选用消化利用率较高的饲料,少用可利用率低的饲料原料。例如能量饲料可多用玉米、高油玉米、碎大米、油脂等净能高的饲料,麸皮、糠、糟渣等净能密度低的饲料少用。蛋白质饲料多用豆粕、去皮豆粕、花生粕、鱼粉等氨基酸可利用率高的饲料,而菜粕、棉粕、羽毛粉等氨基酸可利用率差的原料少用。在饲料中添加酶制剂可提高养分的利用率,应当使用。疾病应激下的猪,其代谢也不同于健康猪。如完全依据NRC标准配料,更适合一个十分健康、无环境应激的猪群,却不十分适合一个疾病和环境应激较大的猪群,后者在我国…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旨在研究非淀粉多糖复合酶制剂对肉鸡生产性能、养分表观利用率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子随机分组试验设计,选取科宝肉鸡商品代1日龄公雏320只,随机分成2个处理组,各处理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处理1饲喂基础饲粮,处理2饲喂基础饲粮+150 g/t NSP复合酶制剂F。1-21 d基础饲粮采用玉米-豆粕型饲粮,22-42 d基础饲粮采用玉米-豆粕-杂粕型饲粮,低温制粒。结果表明,在1-21 d肉鸡的玉米-豆粕型饲粮中添加NSP酶制剂F对肉鸡生产性能和养分表观利用率无改善作用,而在高杂粕(3%菜粕、3%棉粕和8%DDGS)的玉米-豆粕-杂粕型肉鸡饲粮中添加NSP复合酶制剂F对22-42 d和1-42 d肉鸡生产性能均有改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22-42 d肉鸡饲粮的养分表观利用率。  相似文献   

13.
《湖南饲料》2007,(2):I0001-I0001
是专业从事动物营养,生物发酵研发,饲料产销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斥资600万元引进中科院菌种中心BYM发酵工艺及菌种,拥有最成熟的豆粕/棉菜粕发酵技术,将大分子植物蛋白定向酶切分解成生物活性小分子蛋白,发酵产品富含微生态酶制剂、  相似文献   

14.
发酵棉粕替代豆粕饲喂猪试验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应用发酵棉粕、棉粕在猪的全价饲料中替代50%的豆粕,对仔猪、生长猪和育肥猪进行饲养试验,其结果表明发酵棉粕各试验组与豆粕对照组相比,对猪的生长、健康和饲料利用率无明显差异,而未经发酵的棉粕以同样的量替代豆粕,猪的生长速度和饲料利用率明显低于发酵棉粕组和豆粕组。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旨在探讨棕榈粕在肉鸡中的使用效果及与酶制剂联合使用对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设正对照组(试验组1:玉米-豆粕型日粮)、负对照组(试验组2:1~21d和22~42d饲料配方中分别添加3%和5%棕榈粕)和试验处理组(试验组3:负对照组+复合酶),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20羽,分0~3周龄和4~6周龄两阶段饲养。试验结果表明:1~21d对于相同性别的鸡,不同处理对试验鸡的平均日增重、日采食量及料肉比均无显著性影响(P0.05);22~42d试验组3的母鸡在平均日增重及采食量方面较试验组2分别显著提高11.9%和10.0%(P0.05),公鸡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全期使用酶制剂组(试验组3相对试验组1和2)表现出了更高的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P0.05)。综合表明,肉鸡1~21d和22~42d饲料配方中分别使用3%和5%的棕榈粕并同时使用棕榈粕专用酶制剂不会影响肉鸡的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16.
文章旨在研究肉鸡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棕榈粕和复合酶对肉鸡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系数和表观留存率的影响。试验选择健康、体重均一的1日龄肉仔鸡1152只,随机分为8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6只鸡。采用4×2因子设计试验日粮,即0、7%、14%和21%棕榈粕和0、150 mg/kg复合酶,试验共进行21 d。试验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7%、14%棕榈粕水平组显著提高肉鸡日增重(P 0.05);日粮添加150 mg/kg复合酶显著提高肉鸡日增重(P 0.05);日粮棕榈粕添加水平显著影响肉鸡日采食量,其中7%棕榈粕组肉鸡日采食量最高,21%棕榈粕组最低(P 0.05);对照组和7%棕榈粕组显著降低了肉鸡料重比(P 0.05)。对照组和14%棕榈粕组添加复合酶显著提高氮和总能的回肠表观消化系数(P 0.05);日粮棕榈粕添加水平显著提高淀粉和脂肪的回肠表观消化系数(P 0.05);对照组和14%棕榈粕组显著提高干物质和中性洗涤纤维表观存留率(P 0.05);对照组和7%棕榈粕组较14%和21%棕榈粕组显著提高氮和脂肪表观存留率(P 0.05);随着棕榈粕添加水平的升高,总能表观存留率显著降低(P 0.05),而添加复合酶可以提高总能存留率(P 0.05),21%棕榈粕组表观代谢能存留率最低(P 0.05)。结论 :在本试验条件下,氨基酸平衡日粮中棕榈粕适宜添加水平不超过14%,同时添加复合酶可以提高肉鸡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17.
杨欢  陈文明 《中国饲料》2021,1(10):102-105
文章旨在探讨膨化棕榈粕作为能量和蛋白原料在断奶仔猪上的应用,评估其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养分消化及血液指标的影响。试验将平均初始体重为(8.17±0.06)kg的500头24日龄断奶仔猪随机分为2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50头。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日粮,处理组饲喂用150?g/kg膨化棕榈粕替代玉米和豆粕的日粮,试验共进行28?d。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棕榈粕组仔猪断奶后28?d的体重和15~28?d平均日增重分别显著提高了14.72%和60.67%(P<0.05)。棕榈粕组15~28?d和1~28?d仔猪料重比较对照组分别显著降低36.05%和20.25%(P<0.05)。棕榈粕组28?d断奶仔猪干物质表观消化较对照组显著提高5.19%(P<0.05)。与对照组相比,棕榈粕组仔猪断奶后28?d血液红细胞数量及血球容积分别显著提高7.02%和11.43%(P<0.05)。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日粮添加150?g/kg膨化棕榈粕作为玉米和豆粕的替代原料可以提高断奶仔猪体重,改善饲料效率和生长后期的干物质表观消化率。 [关键词]膨化棕榈粕|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养分消化|血液指标  相似文献   

18.
文章旨在研究日粮添加棕榈粕对肉兔生长性能及养分利用率的影响。本研究开展了两个试验。试验1选择20只50 d的肉兔,平均体重为(1.55±0.18)kg,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只用于代谢试验。试验2选择35 d断奶肉兔96只,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用20%的棕榈粕等量替代基础日粮,试验由断奶当天到63 d。结果显示:试验日粮较基础日粮显著提高了干物质、有机物和粗蛋白质的表观消化系数(P <0.05),显著提高了粗脂肪、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的表观消化系数(P <0.05)。日粮添加棕榈粕显著提高了半纤维素和纤维素的表观消化系数(P <0.05),对酸不溶蛋白的表观消化系数无显著影响(P> 0.05)。与基础日粮组相比,棕榈粕组日增重显著降低了4.8%(P <0.05)。日粮添加20%棕榈粕对粪中产气荚膜杆菌的数量无显著影响(P> 0.05),但自由采食条件下,基础日粮组和棕榈粕组均显著提高了粪中产气荚膜杆菌的含量(P <0.05)。结论 :棕榈粕对肉兔是一种较好的纤维、蛋白质和脂肪来源,可以代替部分日粮中的部分苜蓿草粉。日粮添加20%棕榈粕可以提高肉兔的生长性能,对饲料消化率无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旨在研究非淀粉多糖(NSP)复合酶制剂对肉鸡生产性能、养分表观利用率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子随机分组试验设计,选取320只1日龄的科宝肉鸡商品代公雏,随机分到2个处理组,各处理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鸡。处理1饲喂基础饲粮,处理2饲喂基础饲粮+150 g/tNSP复合酶制剂F。1-21 d基础饲粮采用为玉米-豆粕型饲粮,22-42 d基础饲粮采用玉米-豆粕-杂粕型饲粮,低温制粒。试验结果:(1)NSP复合酶制剂F对采食玉米-豆粕型饲粮的肉鸡1-21 d生产性能无改善趋势(P〉0.20),对采食玉米-豆粕-杂粕型饲粮的肉鸡22-42 d增重有增加趋势(P〈0.20),对22-42 d料重比有降低的趋势(P〈0.20);显著增加肉鸡1-42 d增重(P〈0.05),对1-42 d肉鸡平均采食量有增加趋势(P〈0.20),1-42 d料重比有降低趋势(P〉0.05)。(2)NSP复合酶制剂F对肉鸡玉米-豆粕型饲粮1-21 d养分表观利用率无改善趋势(P〉0.20);对肉鸡玉米-豆粕-杂粕型饲粮22-42 d干物质、能量表观消化利用率有提高趋势(P〈0.20)。本试验结果表明在1-21 d肉鸡的玉米-豆粕型饲粮中添加NSP酶制剂F对肉鸡生产性能和养分表观利用率无改善作用,而在22-42 d高杂粕(3%菜粕、3%棉粕和8%DDGS)的玉米-豆粕-杂粕型肉鸡饲粮中添加NSP复合酶酶制剂F对22-42 d和1-42 d肉鸡生产性能都有改善作用,一定程度改善22-42 d肉鸡饲粮的养分表观利用率。  相似文献   

20.
采用黑曲霉ASP-1,以麸皮和豆粕为辅助发酵料,料水比1:1.2,温度30℃,121℃灭菌30min,接种量按孢子量106个/g添加孢子悬浮液,对棕榈粕进行发酵。通过正交实验得出最佳发酵配方为:棕榈粕90%、麸皮8%、豆粕2%,;最佳发酵时间48h;发酵后能量值为18413J/g;还原糖含量为5.1%,水解完全;β-甘露聚糖酶可达205.7U/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