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为研究西番莲多糖提取物(Passiflora edulis polysaccharide extract,PEPE)对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 2,PCV2)感染RAW264.7细胞氧化应激相关因子的影响,本试验探讨了PEPE对氧化应激的调节作用。在96孔细胞培养板中每孔加入100 μL浓度为1×106个/mL的RAW264.7细胞,分别设细胞对照组、PEPE组(25、50、100、200、400、800和1 600 μg/mL),分别于培养箱培养24和48 h,用MTT法检测细胞活性,筛选PEPE的药物安全浓度范围。试验分为以下6个组:细胞对照组、病毒组、PEPE高(400 μg/mL)、中(200 μg/mL)、低(100 μg/mL)剂量组及维生素C组,其中细胞对照组加入含10% FBS的DMEM培养液,其余组加入PCV2病毒液,孵育2 h后在PEPE组加入对应浓度的PEPE溶液,VC组加入配制好的VC溶液,细胞对照组和病毒组加入含10% FBS的DMEM培养液,培养48 h,同样用MTT法检测细胞活性,以研究PEPE对PCV2感染RAW264.7细胞活性的影响。按照上述6个试验组分组,处理同上,将细胞培养12 h,收集样品用于检测氧化应激相关因子水平。用Griess法和DCFH-DA荧光探针分别检测RAW264.7细胞上清中NO含量和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OPT荧光法检测细胞内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含量,化学发光法检测细胞内黄嘌呤氧化酶(XOD)、髓过氧化物酶(MPO)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活力。结果显示,PEPE对RAW264.7细胞的安全浓度范围为25~400 μg/mL。PCV2感染RAW264.7细胞后,细胞活性显著降低(P<0.05),而不同浓度PEPE处理组均能提高细胞活性。RAW264.7细胞被PCV2感染后,细胞分泌NO、ROS水平,GSSG含量及XOD、MPO和iNOS活性显著升高(P<0.05),感染细胞GSH含量显著降低(P<0.05);PEPE作用于PCV2感染的RAW264.7细胞,显著降低感染细胞NO、ROS水平、GSSG含量及XOD、MPO和iNOS活性(P<0.05),100 μg/mL PEPE处理组细胞GSH水平显著升高(P<0.05)。本试验结果表明,PEPE能提高PCV2感染RAW264.7细胞的抗氧化能力,有利于缓解病毒感染所致氧化应激。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太子参参须多糖(RPFRP)对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及作用机制,本研究利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RPFRP作用下的RAW264.7细胞的增殖情况,筛选出RPFRP的适宜浓度为25μg/mL~400μg/m L。将25μg/mL~400μg/m L RPFRP作用于RAW264.7细胞并于不同时间后收获细胞培养物或上清液进行后续试验。采用中性红法检测不同浓度RPFRP作用下的RAW264.7细胞的吞噬活性,结果显示:RPFRP可极显著提高RAW264.7细胞吞噬活性(P<0.01),且该吞噬活性在PRFRP浓度为25μg/mL~200μg/mL时呈剂量依赖式升高;Griess法检测RAW264.7细胞的NO产生量,结果显示:RAW264.7细胞上清液中NO含量显著升高(P<0.05),且呈RPFRP剂量依赖式升高;ELISA法检测RAW264.7细胞的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 (IL-1β)、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RPFRP处理的RAW264.7细...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鼠李糖乳杆菌GR-1(L.rhamnosus GR-1)在大肠杆菌感染原代奶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BEECs)过程中调节炎性反应的机制,本试验将BEECs分为4个组,分别是对照组(加入5 mL培养基)、E.coli攻菌组(加入5 mL浓度为1×105 CFU/mL大肠杆菌)、L.rhamnosus GR-1单独处理组(提前3 h加入5 mL浓度为1×107 CFU/mL L.rhamnosus GR-1)和L.rhamnosus GR-1保护组(加入5 mL浓度为1×107 CFU/mL L.rhamnosus GR-1孵育3 h后去掉上清液,再加入5 mL浓度为1×105 CFU/mL大肠杆菌);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E.coli对BEECs形态的损害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相关基因的转录水平,Western blot检测TLR2和NF-κB2的蛋白表达。结果显示,E.coli攻菌6 h后,与E.coli攻菌组相比,L.rhamnosus GR-1保护组BEECs形态保持完整,且TLR2、TL...  相似文献   

4.
根据PCV-1、PCV-2a和PCV-2b差异序列,设计了3对特异性引物,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建立了可以用于PCV检测及PCV-1、PCV-2a和PCV-2b分型的PCR方法。结果表明,三重PCR检测的最低敏感度可达4.87×107 copies/μL(PCV-1)、2.83×107 copies/μL(PCV-2a)和2.96×106 copies/μL(PCV-2b)。引物特异性良好,各引物之间没有交叉反应,对伪狂犬病病毒(PR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和猪瘟病毒(CSFV)检测均为阴性。应用该方法对采自陕西省的56份样品进行检测,PCV-1检出率57.14%(32/56),PCV-2a检出率1.78%(1/56),PCV-2b检出率42.86%(24/56),多重PCR检测结果与单PCR检测结果的符合率达99%以上,可用于猪圆环病毒的临床检测及流行病学监测等。  相似文献   

5.
吸取500μL含0.1亿个/mL鸡外周血淋巴细胞的细胞悬液,分别加入2个24孔细胞培养板的32个孔内,每4个孔为1组,共设8组:第1组为空白对照组,每孔加入500μL RPMI-1640完全培养液;第2组每孔加入500μL含10μg/mL玉米赤霉烯酮(ZEN)的培养液;第3~5组每孔分别加入500μL含0.01%、0.20%和0.30%酯化葡甘露聚糖(EGM)的培养液;第6~8组每孔分别加入500μL含0.01%、0.20%和0.30%EGM,均含10μg/mL ZEN的培养液;第2~8组ZEN质量浓度为5μg/mL;第3和6组、第4和7组及第5和8组的EGM含量分别为0.05%、0.10%和0.15%。37℃,5%CO2培养72 h后,检测培养液中白细胞介素-2(IL-2)、α干扰素(IFN-α)和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淋巴细胞转化率。结果表明:空白对照组、培养液中加入0.05%~0.15%EGM及培养液中加入5μg/mL ZEN和0.05%~0.15%EGM组,IL-2和IFN-α含量、SOD活性及淋巴细胞转化率均显著高于培养液中加入5μg/mL ZEN,MDA含量显著低于培养液中加入5μg/mL ZEN。培养液中加入0.10%和0.15%EGM后,IL-2和IFN-α含量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由此表明:EGM对淋巴细胞增殖无不良影响,并能通过吸附ZEN有效地减轻ZEN对淋巴细胞的损伤。  相似文献   

6.
为了评价猪附红细胞体eno基因重组腺病毒疫苗(Ad5-M/eno重组腺病毒疫苗)对仔猪的免疫效果,试验将12头仔猪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Ad5-M/eno重组腺病毒疫苗组、重组空载体腺病毒组和PBS对照组,分别于3组仔猪的颈部肌肉注射Ad5-M/eno重组腺病毒疫苗(浓度为1×1010 pfu/mL)、空载体重组腺病毒(浓度为1×1010 pfu/mL)和PBS各2.5 mL,于试验第0,21天分两次免疫。第2次免疫后第14天,麻醉后手术切除仔猪脾脏,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提取猪脾脏淋巴细胞,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仔猪CD3+、CD4+和CD8+ T淋巴细胞含量。于第1次免疫前(第0天)及免疫后第7,14,21,28,35,42,49天无菌采集各组试验猪的颈静脉血,分离血清,检测每组仔猪抗猪附红细胞体特异性抗体IgG效价及IgG1、IgG2a和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γ干扰素(IFN-γ)水平,评价Ad5-M/eno重组腺病毒疫苗对...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制猪圆环病毒1型(PCV1)、猪圆环病毒2型(PCV2)核酸定性标准样品,分别将PCV1和PCV2病毒全序列克隆至pMD18-T载体中并进行稀释分装。制备后进行均匀性评估、稳定性评估、定值和临床试用。结果:制备的标准样品的参考值分别为:1.33×104 copies/μL(PCV1)和1.11×104 copies/μL(PCV2);样品均匀;-20℃可稳定保存24个月以上,4℃可稳定2个月以上。经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组织的专家评审,达到了国家标准样品的要求,可作为核酸扩增检测的猪圆环病毒核酸标准样品。  相似文献   

8.
依次采用含60、30、20、10mL/L血清浓度的低血清培养基驯化PK-15细胞,并给驯化好的细胞上接种猪圆环病毒2型(PCV-2),以确定PCV-2在该培养体系下的生长情况。结果用含60、30、20mL/L血清浓度的低血清培养基各进行3代次驯化,PK-15细胞能完全适应且生长状态良好;当血清浓度降至10mL/L时,传代1次细胞无法保持良好状态,细胞出现贴壁较差、生长停滞等现象。各血清浓度培养体系中细胞生长曲线测定结果显示,在细胞培养的0、24、48、72、96h各组细胞密度与常规培养的对照组差别不明显。因此用该低血清培养体系培养PK-15细胞时,血清最低添加量为20mL/L。用该体系培养的PK-15细胞接种PCV-2后,通过荧光抗体染色测定病毒滴度。结果显示,低血清培养的PCV-2病毒滴度为10~(6.5)TCID_(50)/mL,与常规条件培养的PCV-2对照(病毒滴度为10~(6.375 )TCID_(50)/mL)差别不明显,表明该体系可用于PCV-2的增殖。表明研究建立了PK-15细胞低血清培养PCV-2体系,为PCV-2的相关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旨在考察鼠源抗菌肽CRAMP的安全性、稳定性及其在清除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中的作用。采用兔血红细胞悬液的溶血性和小鼠腹腔巨噬细胞(RAW264.7)的细胞毒性考察CRAMP的安全性;采用不同温度、蛋白酶、金属离子和酸碱梯度对CRAMP抗菌活性的影响,考察其稳定性;通过在6孔细胞培养板中构建铜绿假单胞菌(PAO1株)成熟生物被膜,以人源抗菌肽LL-37和3种抗菌药为对照,采用结晶紫染色法检测生物被膜量,平板菌落计数法对生物被膜活菌数进行计数,苯酚-硫酸法结合Folin-酚试剂法检测生物被膜胞外基质含量,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CLSM)观察CRAMP干预PAO1生物被膜形态学的变化。结果显示,CRAMP在所测试浓度下对兔血红细胞溶血率均<2%;在62.5~125 mg·L-1时对 RAW264.7没有细胞毒性。温度(25~100 ℃)、两种盐离子(Na+、K+)以及pH为5~10时对CRAMP的抗菌活性没有影响;胃蛋白酶、木瓜蛋白酶、胰蛋白酶均不同程度影响了CRAMP的抗菌活性。6孔细胞培养板中,4倍MIC 的CRAMP极显著降低了PAO1生物被膜量(减少率为76.74%,P<0.01),极显著减少了生物被膜中的活菌数量(减少了1.2个CFU·mL-1,P<0.01),效果优于LL-37和3种抗菌药。CRAMP组的胞外基质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和LL-37组(P<0.05)。CLSM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较,4MIC浓度下,CRAMP组的细菌总荧光强度(PI+SYTO)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和LL-37组(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CRAMP组和LL-37组的死菌荧光强度/活菌荧光强度比值 (PI/SYTO)均极显著增大(P<0.01)。综上表明,CRAMP具有低溶血性、低细胞毒性,除蛋白酶作用不稳定外,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对PAO1成熟生物被膜具有明显的清除作用,且效果优于LL-37,具有良好的药物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0.
利用体外环化的猪圆环病毒2型(PCV-2)全基因的感染性,建立一种分离PCV-2的方法。根据GenBank中PCV-2的基因序列,设计合成1对扩增PCV-2全基因组的特异性引物。通过PCR方法从广东发病猪病料扩增到PCV-2全基因组片段,将该片段克隆入pMD18-T载体,筛选获得阳性重组质粒pM-DT-YF并测序。将所测序列与GenBank中发表的PCV毒株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将质粒pMDT-YF大量扩增,经SacⅡ酶切质粒得到PCV-2全基因组,通过T4连接酶体外环化后,脂质体介导转染PK-15细胞,盲传8代。用间接免疫荧光抗体试验(IFA)可检测到特异性荧光。将转染细胞稀释后接96孔细胞培养板,培养3 d。用荧光定量法检测各孔的PCV-2拷贝数,选择拷贝数最大的细胞扩大培养,经IFA法测定病毒滴度显著增加。结果表明,利用具有感染性的体外环化的全基因组的克隆转染PK-15细胞,并通过选择压力可获得较高滴度的具有感染性的PCV-2。  相似文献   

11.
为了建立可同时检测猪伪狂犬病病毒(PRV)和猪圆环病毒2型(PCV-2)的多重PCR检测方法,本研究根据GenBank中登录的PRV gE基因和PCV-2 ORF2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分别设计了2对特异性引物PRV-S/PRV-A和PCV-2-S/PCV-2-A,产物分别为270 bp和189 bp。检测结果显示,该方法具有较高特异性,检测PRV和PCV-2的DNA最低量均为1×10~(-4)μg/μL。对136份临床上疑似为PRV和PCV-2感染病料样品进行检测的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多重PCR检测方法可用于临床上PRV和PCV-2引起的单纯或混合感染的传染病病原学诊断。  相似文献   

12.
检测猪圆环病毒DNA的竞争定量PCR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建立了定量检测猪圆环病毒DNA的竞争PCR方法.应用PCR扩增PCV-2 ORF2上490 bp片段P3P4,克隆到pMD 18-T载体获得目标模板.构建含692 bp的c-P3P4 DNA片段的竞争模板,其携带与目标DNA和靶DNA相同的引物结合区.以定量的竞争模板同一系列稀释的竞争模板进行竞争PCR扩增,以产物的荧光强度(IOD)绘制标准曲线,结果当反应体系中起始模板的量为1.0×107 cop/μL,循环次数小于或等于30时,原始模板数以指数增长.由此确定目标模板和竞争模板的最适工作浓度并用该方法检测感染细胞内的PCV-2基因组的拷贝数和临床样品中的PCV-2 DNA含量,结果发现临床样品中的PCV-2 DNA含量达到一定程度(肺中1.0145×108 copies/mL,血中0.8×107 copies/mL,淋巴中9.698×108 copies/mL),猪表现临床症状,而病毒在感染细胞内的复制在80 h基因的拷贝数达到最高,这为今后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为了优化生物反应器全悬浮培养技术制备猪流行性腹泻病毒(ZJ/15株)的工艺,试验首先通过摇瓶培养对病毒接种时的细胞密度、胰酶浓度、接毒剂量和收毒时间等培养条件进行优化;之后按照摇瓶培养确认的工艺进行生物反应器全悬浮培养工艺验证,同时对pH值、溶氧值(DO)、转速等培养参数进行优化,以病毒含量(TCID50)为指标,最终筛选出在15L生物反应器中培养猪流行性腹泻病毒(ZJ/15株)的最优条件,并进一步在50L生物反应器中进行工艺验证,将病毒液灭活后稀释至1×107.0 TCID50/mL免疫怀孕75~90d的健康易感初怀母猪,在分娩当日,采集母猪和仔猪血清,并对分娩的3日龄仔猪攻毒进行免疫原性试验。结果表明:猪流行性腹泻病毒(ZJ/15株)在摇瓶上的最适培养条件为当细胞密度达到6×106 个/mL以上时,用含胰酶(终浓度为20μg/mL)的无血清培养基将细胞密度稀释至2×106 个/mL,按感染复数(MOI)=0.1接毒,130 r/min摇床振荡培养36h可收获病毒液,病毒含量...  相似文献   

14.
为鉴别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猪轮状病毒(PoRV)和猪德尔塔冠状病毒(PDCoV)这4种猪主要腹泻病毒,本研究分别针对PEDV M基因、TGEV M基因、PoRV NSP5基因、PDCoV M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经过方阵法优化恒温隔绝式荧光RT-PCR(iiRT-PCR)反应条件,建立了检测这4种猪腹泻病毒iiRT-PCR方法。用建立的iiRT-PCR方法分别检测PEDV、TGEV、PoRV、PDCoV、猪瘟病毒(CSF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日本脑炎病毒(JEV),并对iiRT-PCR产物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显示该方法特异性强,对PEDV、TGEV、PoRV、PDCoV的检测下限分别为102、102、103、103 TCID50/mL,并具有良好的组内和组间重复性;而荧光定量PCR方法的检测下限分别为101、102、102、102<...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昆虫寄生性真菌—棕色绿僵菌(Metarhizium brunneum)的最适培养基和杀蝇蛆分生孢子浓度,试验对棕色绿僵菌在不同固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氯化钠浓度和pH值条件下的生长特征和产孢能力进行了测定,并分别统计不同浓度(1×104个/mL、1×105个/mL、1×106个/mL、1×107个/mL和1×108个/mL)分生孢子悬液处理后第3,5,7天的蝇蛆累计死亡率。结果表明:棕色绿僵菌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上培养第21天时的菌落直径最大(8.40 cm),然后从大到小依次为PPDA固体培养基(8.20 cm)、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8.10 cm)、枸橼酸固体培养基(7.20 cm)、大豆蛋白胨固体培养基(4.90 cm)、玉米粉琼脂培养基(4.70 cm);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上培养第21天时的分生孢子产量最高(4.830×107个/mL),然后从高到低依次为PPDA固体培养基(3.070×107个/mL)、沙...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观察中药使君子提取物体外抗蓝氏贾第鞭毛虫(简称贾第虫)的作用效果,试验分别采用乙醇和去离子水对使君子进行提取,得到使君子醇提物和使君子水提物,设置使君子醇提物组、使君子水提物组、甲硝唑对照组(3组各分别设置0.312 5,0.625,1.25,2.5,5 mg/mL5个药物浓度)及空白对照组(TYI-S-33培养基),分别在37℃厌氧培养滋养体浓度为8.0×105~4.2×106个/mL的贾第虫24 h,收集贴壁虫体,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用IC50的使君子醇提物、使君子水提物和甲硝唑分别作用于贾第虫,依次培养0,2,4,6,8,12,24 h,同时设空白对照,计算出药物达IC50的最短作用时间;对作用时间分别为6 h和12 h的使君子醇提物组和空白对照组进行倒置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下观察,分析使君子醇提物对贾第虫滋养体超微形态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药液对贾第虫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使君子醇提物、使君子水提物和甲硝唑的IC50分别为...  相似文献   

17.
为建立鉴定5类牛源致泻性大肠埃希菌(DEC)多重PCR检测方法,对陕西关中奶牛场犊牛粪便中分离的大肠埃希菌进行检测。以EAEC(astA、aggR、pic)、EHEC(stx1、stx2)、EPEC(escV、bfpB)、EIEC(invE)和ETEC(lt、stp、sth)5类DEC中11种毒力基因为目标,uidA基因为阳性对照,建立两体系(体系Ⅰ和Ⅱ)多重PCR检测方法,通过改变引物浓度、退火温度等检测条件进行优化,并对其特异性和灵敏度进行检测。结果显示,体系Ⅰ检测EAEC、EHEC,体系Ⅱ检测EPEC、EIEC、ETEC,除astA引物浓度为0.5μmol/L,其余均为0.3~0.4μmol/L;退火温度以59℃最佳;ETEC的检测下限最低(1.09×103 CFU/mL),其余依次为EHEC(1.27×103 CFU/mL)、EIEC(2.43×103 CFU/mL)、EPEC(5.71×103 CFU/mL)、EAEC(7.98×103 CFU/mL);经验证该方法只...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猪乙型脑炎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 JEV)在仓鼠肾细胞(BHK-21细胞)中的增殖情况,试验首先建立了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并检测该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重复性,然后利用建立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和病毒半数组织感染量(TCID50)方法测定并比较猪JEV在BHK-21细胞中的增殖规律。结果表明:建立的猪JEV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扩增效率为99.3%,敏感性、特异性和重复性良好,检测敏感性可以达到1.0×101 copies/μL;TCID50方法测定的细胞悬液和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病毒含量分别为1.0×105.44 TCID50/0.1 mL和1.0×104.86 TCID50/0.1 mL,实时荧光定量方法测定的病毒粒子数量分别为1.0×107.50 copies/μL和1.0×105.60 copies/μL,两种方法在细胞悬液中...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揭示茶树菇多糖(AAP)在体外对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免疫功能的影响,本试验以RAW264.7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空白对照(CON)组、AAP低剂量(AAPL)组、AAP中剂量(AAPM)组、AAP高剂量(AAPH)组和脂多糖(LPS)组,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AAP对巨噬细胞RAW264.7的安全浓度;流式细胞仪检测巨噬细胞RAW264.7表面协同刺激分子抗原分化簇80(CD80)和86(CD86)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细胞因子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一氧化氮(NO)的浓度。结果显示,AAP浓度低于250μg/mL,不会对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产生毒性作用;与CON组相比,AAPM组和AAPH组RAW264.7细胞的表面分子CD80及所有AAP组RAW264.7细胞的表面分子CD86均极显著升高(P<0.01或P<0.001);AAPH组IL-1β及AAPM组和AAPH组IL-6、TNF-α和NO表达水平均显著增加(P<0.05或P<0.01或P<0....  相似文献   

20.
为建立一种快速诊断由猪链球菌(SS)、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p)、猪多杀性巴氏杆菌(Pm)、副猪嗜血杆菌(Hps)、猪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Bb)和猪肺炎支原体(Mhp)单独或混合感染引起的猪呼吸道疾病的检测方法,基于上述6种病原菌对应的gdh(SS)、apxⅣA(App)、KMT1(Pm)、16S rRNA(Hps)、fla(Bb)和p36 ldh(Mhp)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通过优化各反应条件建立了能同时检测SS、App、Pm、Hps、Bb和Mhp的多重PCR方法。结果显示,该方法特异性强,仅对SS、App、Pm、Hps、Bb和Mhp有特异性扩增,对大肠埃希氏菌、奇异变形杆菌、停乳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其他病原菌的扩增结果均为阴性;敏感性较高,对6种病原菌DNA的最低检出限分别为SS 8.66×102拷贝/μL、App 1.05×104拷贝/μL、Pm 8.61×102拷贝/μL、Hps 9.01×102拷贝/μL、Bb 7.54×102拷贝/μL、Mhp 3.86×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