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应用PRRSV-GP5特异性肽刺激CSF、PRRS免疫猪外周血淋巴细胞,采用EI。IsA方法测定不同时间点淋巴细胞分泌IFN-7及IL-10的水平,分析PRRSv_GP5特异性肽刺激后,淋巴细胞培养上清中细胞因子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CSFV高抗PRRSV低抗体组于PRRSV免疫14d,肽刺激组中IFN-7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他组均差异不显著(P〉0.05)。PRRSV免疫14d,细胞培养24,72h后加PRRSV—GP5肽刺激,各组中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IL-10水平明显降低(P〈0.01);PRRSV免疫28d,各组中肽刺激组与空白组相比,IL-10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PRRSV-GP5肽在PRRSV免疫早期可以促进IFN-7的分泌,并抑制IL-10的产生,但在免疫后期对淋巴细胞分泌的调节作用还需进-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中国兽医学报》2016,(3):369-372
选取体质量相同、雌雄各半、生长环境相同的乳猪26头,通过检测筛选出猪呼吸与繁殖综合征病毒(PRRSV)、圆环病毒2型(PCV2)、猪瘟病毒(CSFV)、伪狂犬病毒(PRV)阴性仔猪15头。对这些猪正常免疫PRRSV疫苗,特定时间分离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培养,用PRRSV特异性肽N进行刺激,采用ELISA方法测定不同时间点淋巴细胞分泌IL-12的水平。结果显示:PRRSV免疫确切(经ELISA抗体检测呈阳性)14d时淋巴细胞用PRRSV-N-1肽刺激前期能够抑制IL-12的分泌,PRRSV免疫确切(经ELISA抗体检测呈阳性)28d时淋巴细胞用PRRSV-N-1肽能刺激IL-12的分泌量增加。表明淋巴细胞经PRRSV-N-1肽刺激后其IL-12的分泌量会受PRRSV抗体水平的影响,在抗体水平较高时促进淋巴细胞对IL-12的分泌。猪只在PRRSV免疫确切时(经ELISA抗体检测呈阳性),淋巴细胞经PRRSV-N-2肽刺激的时间点越往后其IL-12的分泌量会降低,随着时间的推移受抑制。可以得出PRRSV特异性肽N可以调节外周血淋巴细胞对IL-12的分泌,临床上可以使用PRRSV特异性肽N来增强对PRRSV的抵抗力,但其影响机制还有待研究。  相似文献   

3.
《中国兽医学报》2016,(4):549-552
本试验探讨PRRSV特异性肽-N对CSFV弱毒疫苗免疫猪骨髓细胞因子分泌量的影响。选择已免疫CSFV弱毒疫苗的猪为实验动物,提取四肢长骨骨髓,进行T淋巴细胞的分离培养。分别在培养后的24、72 h,用PRRSV特异性肽N1、N2对所培养细胞进行刺激,再进行培养12 h,经离心方法得到细胞上清液,最终检测上清液中细胞因子IFN-γ、IL-12、IL-10的分泌含量变化。结果显示,PRRSV特异性肽-N对于免疫猪骨髓中IFN-γ的分泌影响较小,能够抑制IL-12的分泌,不利于机体免疫反应,对IL-10的分泌影响复杂,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试验从猪骨髓中分离T淋巴细胞,待细胞培养达到相应时间点时,分别用PRRSV GP5类特异性肽进行刺激,继而检测细胞因子IL-10、IL-12以及IFN-γ分泌量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在PRRSV GP5类特异性肽刺激后,骨髓中IL-10分泌量减少,表明G1、G2肽具有减弱免疫抑制,促进抗炎性细胞因子产生的作用;此外,IL-12的分泌量也减少,提示猪的免疫保护作用减弱,表明PRRSV GP5类特异性肽可能具有双面性;而IFN-γ的分泌量变化不稳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中国兽医学报》2017,(6):1007-1011
为研究猪瘟(CSF)、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免疫猪肺门淋巴结中淋巴细胞对PRRSV N类特异性肽刺激的应答特点,试验从猪肺门淋巴结中分离T淋巴细胞,分别用PRRSV N类特异性肽进行刺激,待细胞培养至24,48h时,离心取细胞上清液,检测上清液中细胞因子TGF-β1、IL-10、IL-12分泌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PRRSV N类特异性肽能够抑制TGF-β1、IL-10的分泌,表明N1、N2肽具有减弱免疫抑制,促进抗炎性细胞因子分泌的作用;此外IL-12的分泌量也减少,且有逐渐恢复平衡的趋势,提示PRRSV N类特异性肽可能具有双面性,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本试验为PRRSV合成肽疫苗及疫苗佐剂的研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中国兽医学报》2017,(7):1343-1347
试验选取6峰12岁健康双峰母驼,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峰。周期14d,分为一期(感染前,1~3d)、二期(发病期间,4~12d)、三期(蝇蛆落地后,12~14d),每天采集血液获得血清保存,于第4天对试验组进行人工感染蝇蛆。结果显示:对照组一期与试验组一期3种细胞因子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二期与试验组二期IL-10、IFN-γ含量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含量较高,IL-4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在三期中,试验组IL-4含量较低,IFN-γ含量较高且与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一、二、三期之间3种细胞因子含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试验组IL-4含量一、二、三期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IL-10二期含量高于一期且差异显著(P<0.05),IFN-γ二、三期含量均高于一期且差异显著(P<0.05)。结果表明:阴道蝇蛆病对双峰驼外周血清中IL-4含量基本没影响,但会使IL-10、IFN-γ含量升高,在蝇蛆落地后IL-10含量会降低,IFN-γ仍维持在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7.
为分析仔猪首次免疫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弱毒疫苗对血清细胞因子分泌水平的影响,本试验筛选PRRSV抗原与抗体均为阴性的7日龄仔猪40头,平均分为4组,其中试验A、B、C组均为14日龄首次免疫经典弱毒疫苗,试验A组35日龄二免用高致病性灭活疫苗,试验B组35日龄二免用经典弱毒疫苗,试验C组35日龄注射生理盐水,对照组均注射生理盐水。分别于首免后1,2,3周和二免后1,2,3,4,5,6周前腔静脉采血分离血清,采用细胞因子ELISA方法检测IFN-γ、TNF-α、IL-2、IL-10和IL-12细胞免疫水平。结果显示,仔猪14日龄首次免疫弱毒疫苗后能迅速分泌细胞因子,首免3周以内,试验组IFN-γ分泌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组TNF-α分泌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且试验A组试验B组试验C组,其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IL-2分泌量高于对照组,试验A组最高,其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IL-10分泌量高于对照组,试验C组最高,其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IL-12分泌量高于对照组,试验A组最高,其差异显著(P0.05)。35日龄二免弱毒疫苗或灭活疫苗3周后,除IFN-γ外,试验A组的TNF-α、IL-2、IL-10和IL-12分泌水平均高于试验B组和试验C组。结果表明,14日龄首免PRRSV弱毒疫苗和35日龄二免PRRSV灭活疫苗的免疫效果优于仅单独2次免疫PRRSV弱毒疫苗或1次免疫PRRSV弱毒疫苗。  相似文献   

8.
用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和猪圆环病毒2型(PCV2)共感染40日龄健康仔猪,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共感染仔猪肺泡巨噬细胞(PAM)细胞因子IL-10、IL-12p40和IFN-γ的mRNA转录水平的变化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IL-12p40 mRNA转录从攻毒后3 d开始显著上调(P<0.05),7 d达高峰,14 d开始下降,但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8 d和42 d低于对照组;IL-10 mRNA在3 d显著上调(P<0.05),14 d达到转录高峰(P<0.01),之后逐渐下降,42 d接近对照组水平;IFN-γmRNA转录水平尽管在3 d和28 d时出现2次转录低峰1、4 d和42 d时出现2次高峰,但只在3 d和7 d差异显著(P<0.05)。由此表明,PRRSV和PCV2共感染可导致PAM细胞因子IL-12p40和IL-10 mRNA的转录在感染早期被激活,而IFN-γ mRNA转录则呈较复杂的动态变化,提示PRRSV和PCV2共感染猪PAM的免疫应答、免疫调节和抗感染功能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牛分枝杆菌二价组合及融合DNA疫苗的免疫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PCR技术和重叠延伸剪接(SOE)技术扩增牛分枝杆菌ag85b、mpb64基因和ag85b-mpb64融合基因,连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构建二基因融合(pCDNA-MPB64/Ag85B,pCMA)和二价组合(pCDNA-Ag85B+pCDNA-MPB64,pCA+pCM)DNA疫苗.以牛分枝杆菌卡介苗(BCG)为阳性对照,以pCDNA3.1(+)和PBS为阴性对照,免疫BALB/c小鼠,检测血清特异性抗体水平、脾淋巴细胞增殖情况和IFN-γ及IL-2分泌情况.结果显示:融合DNA疫苗组免疫小鼠血清抗体水平、刺激值(SI值)及IFN-γ和IL-2的分泌水平均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5).二价组合DNA疫苗组的体液和细胞免疫指标与BCG组相当(P>0.05),而显著高于两阴性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10.
用猪瘟疫苗和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弱毒疫苗对猪进行免疫,在免疫后的14d和28d采集外周血液,分析特异性抗体表达量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型的变化,并用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特异性肽对淋巴细胞进行刺激。结果显示,在PRRSV免疫后14d,机体PRRSV抗体水平较低,其中CSFV低抗组中CD4+细胞百分数明显降低,CD4+/CD8+细胞的比值也明显降低;用PRRSV特异性肽刺激淋巴细胞24h后,CSFV低抗组与高抗组中CD3+、CD8+细胞的百分数都明显升高,CD4+细胞的百分数及CD4+/CD8+细胞的比值都明显降低。在PRRSV免疫后28d,CSFV抗体和PRRSV抗体的产生都比较高,CD3+细胞、CD4+T淋巴细胞百分数及CD4+/CD8+细胞的比值也明显升高,用肽刺激以后,CSFV高抗组中的CD3+细胞百分数降低,CSFV低抗组中的细胞百分数升高,CD4+/CD8+细胞的比值在所有组中均下降。结果表明,PRRSV特异性肽在PRRSV免疫早期可以使CD3+细胞的百分数升高,CD4+/CD8+细胞的比值降低,其详细的机理还有待进一步的探究。  相似文献   

11.
本文旨在研究日循环高温对肉鸡淋巴细胞钙离子浓度、白介素-2(IL-2)水平、脾脏T淋巴细胞转化率以及细胞周期的影响.选择32日龄爱拔益加(AA)肉用公鸡150只,随机分为3个处理(适温组、配对组和高温组),每个处理5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其中适温组昼夜维持恒温22℃,自由采食;配对组昼夜维持恒温22℃,按前1天高温组的采食量饲喂;高温组为27℃-35℃-27℃循环变化,自由采食;试验持续2周.结果显示,日循环高温可显著提高肉鸡的直肠温度、呼吸率和淋巴细胞内钙离子浓度(P<0.01);日循环高温处理7 d时,可显著提高肉鸡血浆中皮质嗣浓度和脾脏T淋巴细胞IL-2的分泌水平(P<0.05).显著降低肉鸡淋巴细胞伴刀豆球蛋白A诱导的T淋巴细胞转化率(P<0.01).日循环高温处理14 d时,各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日循环高温处理14 d时,可使处于G1期的细胞比例显著升高(P<0.05),使S期的细胞比例显著下降(P<0.01),而对G2期的细胞比例无显著影响(P>0.05).综合试验结果,日循环高温处理可使肉鸡淋巴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升高,同时提高细胞IL-2分泌水平;持续日变高温可抑制肉鸡的免疫功能,表现在抑制脾脏T淋巴细胞转化率以及降低细胞从G1期进入S期的比例等方面.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兽医学报》2019,(2):276-280
选取120只1日龄的SPF雏鸡,随机分为低硒饲料组和正常饲料组。分别在试验期7,14,21,28d对雏鸡进行剖杀并取其空肠与回肠,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IL-2、IL-4和IFN-γ基因转录结果,以明确硒缺乏对雏鸡肠黏膜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雏鸡在试验期14和21d时,空肠中IL-4基因转录结果极显著降低(P0.01),IL-2和IFN-γ基因转录结果极显著升高(P0.01);28d时,IL-4基因转录结果极显著降低(P0.01),IL-2基因转录结果显著降低(P0.05),IFN-γ基因转录结果无明显差异。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雏鸡在试验期14和21d时,回肠中IL-4基因转录结果极显著降低(P0.01),IL-2和IFN-γ基因转录结果极显著升高(P0.01);28d时,IL-2、IL-4、IFN-γ基因转录结果极显著降低(P0.01)。结果说明,硒对雏鸡肠黏膜部分细胞因子IL-2、IL-4、IFN-γ的分泌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为硒调控肠黏膜免疫的机制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GP5重组蛋白(rGP5)对猪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功能的影响,本研究选取PRRSV-PC疫苗株中的ORF5基因片段,对其进行原核表达并纯化,结果显示rGP5以可溶性和包涵体两种形式表达,分子质量约为30 ku;将该纯化蛋白免疫大耳白兔,按常规方法制备抗血清并进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结果显示,纯化后的rGP5可以与PRRSV阳性血清特异性结合;制备的兔抗rGP5多克隆抗体效价高达1.64 000,可用于后续试验。无菌采集PRRSV阴性猪外周血并分离PBMC,加入终浓度为10μg/mL的rGP5体外培养后,采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检测重组蛋白与PBMC的结合,结果显示rGP5与PBMC共培养1 h后,PBMC出现红色荧光,表明r GP5可以结合PBMC。进一步采用不同浓度的rGP5体外刺激猪PBMC,利用ELISA方法检测淋巴细胞中IL-10、IFN-γ、TGF-β1及TNF-α的分泌水平,同时采用CCK-8细胞增殖检测试剂盒测定rGP5对PBMC增殖的影响,以及不同浓度的rGP5刺激PBMC分泌NO的情况,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rGP5均显著促进PBMC细胞因子IL-10、IFN-γ和TNF-α的分泌(p0.05);同时rGP5能够促进PBMC增殖(p0.05),也能增加NO分泌(p0.05),上述结果表明GP5是PRRSV重要的抗原,发挥着重要的免疫作用。本实验首次研究了rGP5对猪PBMC免疫功能的影响,揭示PRRSV影响宿主免疫反应的具体机制,有助于阐明PRRSV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的分子基础,为进一步研究其免疫保护性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日粮中添加抗菌肽对产蛋后期蛋鸡免疫功能和抗氧化能力影响,试验将120只海兰褐蛋鸡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和试验Ⅰ、Ⅱ、Ⅲ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Ⅰ、Ⅱ、Ⅲ组分别饲喂添加100,200,400 mg/kg抗菌肽的试验日粮,预试期7 d,正试期56 d,于正试期第14天注射新城疫和禽流感疫苗,于正试期第14(免疫前),28,56天采血测定各组的体液免疫水平(IgA、IgG、IgM、IL-4、IL-10水平及新城疫、禽流感抗体效价)、细胞免疫水平IL-2、TNF-α、IFN-γ水平及T淋巴细胞转化率)和抗氧化能力指标(T-AOC、T-SOD、GSH-Px活性及MDA水平)。结果表明:正试期第28天,各试验组的血清IgA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Ⅱ、Ⅲ组的血清IgG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Ⅱ组的血清IL-10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试验Ⅰ、Ⅲ组(P<0.05);试验Ⅰ组的血清IL-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试验Ⅲ组(P<0.05),试验Ⅱ、Ⅲ组的血清IFN-γ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Ⅱ、...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活疫苗(HuN4-F112株)诱导的特异性IFN-γ+T细胞反应与其保护作用的相关性,本研究将25头45日龄PRRSV阴性健康仔猪随机均分为5组,第1~3组分别于0 d、7 d、14 d免疫HuN4-F112疫苗(1头份/头,106.0TCID50),第4组为攻毒对照组,第1~4组于21 d用PRRSV强毒株HuN4-F5攻毒(3 mL/头,104.0TCID50),第5组为空白对照组。疫苗免疫后1周~2周产生部分保护,3周产生完全保护,第1~4组保护率分别为5/5、2/5、2/5和0/5。中和抗体检测显示免疫组免疫后7 d和14 d所有猪只均未检测到中和抗体,免疫后第21 d第1组4头猪检测到低效价(≤1∶8)的中和抗体。疫苗免疫后血清中IFN-γ含量略有升高,但变化不大,整体都处于较低的水平。采用酶联免疫斑点技术(ELISpot)检测PRRSV特异性IFN-γ+T细胞反应。免疫组免疫后7 d、14 d、21 d百万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IFN-γ+T细胞频数分别为0±0、0±2、5±8,组间和组内统计分析显示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在HuN4-F112株疫苗早期保护中,IFN-γ参与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较弱,在早期免疫阶段难以发挥主要作用。本研究为了解PRRSV疫苗免疫保护机制提供参考,同时,也提示需要采用更多的指标和方法来评价该疫苗诱导的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16.
生物矿化技术可以增强口蹄疫(foot-and-mouth, FMD)病毒样颗粒(virus-like particles, VLPs)的耐热性,但并无试验数据支撑矿化FMD VLPs用于临床的可行性。本研究旨在评价矿化FMD VLPs疫苗在牛和猪上的免疫原性。用VLPs和矿化VLPs免疫猪,采用液相阻断ELISA(LPBE)检测猪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滴度,并经酶联免疫斑点试验(ELISpot)检测免疫猪外周血淋巴细胞(PBLs)经体外刺激后分泌的特异性IFN-γ。用矿化A型VLPs、矿化O型VLPs、矿化的A型和O型二价VLPs分别免疫牛,采用LPBE、中和试验、夹心ELISA检测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中和抗体以及IL-4和IFN-γ的含量。结果显示,VLPs与矿化VLPs免疫猪的血清抗体水平无显著差异,相对于VLPs,矿化VLPs免疫猪的PBLs分泌的IFN-γ水平高于VLPs免疫猪(P<0.05);3种疫苗免疫牛血清中IL-4和IFN-γ水平均高于PBS组,矿化二价疫苗与相应的矿化单价疫苗免疫牛的血清特异性抗体和中和抗体效价均无显著差异。综上所述,矿化VLPs对牛和猪均具有良好的...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兽医学报》2014,(10):1598-1602
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了艾美尔球虫(Eimeria tenella)子孢子体外刺激鸡异嗜白细胞和巨噬细胞炎性细胞因子IFN-γ、IL-6、IL-10和IL-12mRNA表达水平。结果发现,与不刺激对照组相比,活的E.tenella子孢子刺激异嗜白细胞(4h)和巨噬细胞IL-6mRNA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5)。灭活的E.tenella子孢子刺激异嗜白细胞和巨噬细胞IFN-γ、IL-6、IL-10和IL-12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活的E.tenella子孢子,差异显著(P<0.05)。与不刺激对照组相比,灭活的E.tenella子孢子刺激异嗜白细胞IL-6、IL-10、IL-12(2h)和IFN-γ(4h)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增加(P<0.05),灭活的E.tenella子孢子刺激巨噬细胞IL-6、IL-12和IFN-γmRNA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5)。表明,鸡异嗜白细胞和巨噬细胞受到E.tenella子孢子刺激后炎性细胞因子的显著上调可能与机体清除球虫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Nsp2Δ1882-2241缺失后弱化的高致病性PRRSV(TJM株)对宿主免疫学应答的刺激机理,本研究分析了免疫猪血清中的细胞因子及变化规律。将14头4周龄易感仔猪随机分为3组:第1组接种PRRSV TJM-F92株,为免疫组;第2组接种高致病性PRRSV TJ-F5毒株,为攻毒组;第3组不接种疫苗及病毒,为对照组。接种后28d,用TJ-F5毒株攻击试验猪,于不同时间点采集血样,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的PRRSV抗体、IL-2、IL-10、IL-12p40、TNF-α、IFN-α和IFN-β水平。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和攻毒组相比,免疫组猪IL-12p40水平持续上调,于免疫后28d受PRRSV强毒攻击后,其水平开始缓慢降低,但仍高于攻毒后的对照组。(2)免疫组IL-2水平在接种疫苗后的前21d内无明显升高且低于攻毒组,在受到强毒攻击后其IL-2水平却有明显升高。(3)免疫组IL-10水平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并在免疫14d后一直显著低于攻毒组(P〈0.01)。(4)免疫组接种疫苗后的前21d内,TNF-α水平保持稳定,28d明显上调。攻毒组TNF-α水平0~28d一直低于对照组,且在21d达到最低(P〈0.01)。免疫组在28d受强毒攻击后,其TNF-α水平下降且在攻毒7d时最为明显(P〈0.01),此后恢复到正常水平。(5)免疫组免疫后28d时IFN-α水平升高,在受到强毒攻击后再次显著降低(P〈0.01)。免疫组IFN-β水平一直低于对照组和攻毒组,不因强毒攻击而变化。以上结果提示,IL-12上调在PRRSV免疫保护中起明显作用;另外,上调TNF-α及下调IL-10都是基因缺失疫苗发挥效力的潜在机制。  相似文献   

19.
营养水平对妊娠早期母猪免疫状况及胚胎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用63头长白×大白杂交初产母猪,研究营养水平对初产母猪妊娠早期血清免疫球蛋白、子宫和胚胎干扰素-α(IFN-α)、干扰素-β(IFN-β)、干扰素-γ(IFN-γ)、抗病毒蛋白(Mx1)、Toll样受体4(TLR4)、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表达及胚胎存活的影响.将配种后的母猪随机分到高、中、低3个营养水平组(采食量水平分别为2.73、1.64和0.82 kg·d-1).在妊娠第12、25和35天屠宰母猪收集血清、子宫组织及胚胎,利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利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目的基因在子宫和胚胎中的表达量.结果表明:①高、中营养水平组母猪血清免疫球蛋白含最显著高于低营养水平组(P<0.05),高、中水平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②中水平组IFN-α、IFN-β、IFN-γ、Mx1、TLR4、IL-10在子宫和胚胎中的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低水平组(P<0.05),但低水平组TNF-α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中水平组(P<0.05),高、中水平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③妊娠第12天,中水平组胚胎存活率显著高于高水平组(P<0.05),中、低水平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妊娠第25和35天,中水平组胚胎存活率显著高于高、低水平组(P<0.05),高、低水平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高、中营养水平有利于妊娠早期母体对胚胎的免疫保护,严重限饲则显著降低母猪体液免疫水平,并下调子宫和胚胎中免疫相关基因表达,从而减弱母体对胚胎的免疫保护作用,不利于胚胎存活.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旨在研究天蚕素A-马盖宁杂合肽对小鼠小肠黏膜结构、黏膜免疫功能和肠道菌群的影响。选取18只健康且体重相近的BALB/c小鼠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生理盐水0.75 m L/d灌胃)、低剂量杂合肽组(0.26 mg/m L的杂合肽0.75 m L/d灌胃)、高剂量杂合肽组(0.52 mg/m L的杂合肽0.75 m L/d灌胃)。试验期为6周。结果表明:1)2个杂合肽组十二指肠绒毛长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各段小肠的隐窝深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各段小肠绒毛长度/隐窝深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与对照组相比,2个杂合肽组各段小肠黏膜内免疫球蛋白A阳性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3)2个杂合肽组小肠黏膜内白细胞介素(IL)-2、干扰素-γ(IFN-γ)及IL-4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IFN-γ/IL-4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4)2个杂合肽组盲肠内容物中的大肠杆菌数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双歧杆菌与乳酸杆菌数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得出,天蚕素A-马盖宁杂合肽灌胃能改善机体小肠黏膜结构;可促进免疫球蛋白A的表达来提高小肠黏膜免疫防御功能;可促进IL-2及IFN-γ的分泌来提高肠道细胞免疫水平,促进IL-4的分泌以提高肠道体液免疫水平并能够保持辅助性T细胞(Th)1/Th2的平衡状态;可有效降低肠道致病菌大肠杆菌的数量并显著增加肠道益生菌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的数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