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畜牧兽医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为研制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灭活疫苗,本研究以国内分离鉴定的IBRV LN01/08株为种毒,优化病毒增殖条件,获得病毒滴度达108.0TCID50/mL,将其灭活制备疫苗.为比较不同免疫佐剂的效果,分别以矿物质白油和Montanide ISA206佐剂配制灭活疫苗,进行牛体免疫试验.临床观察和血清中和抗体检测结果表明,Montanide ISA206佐剂乳化的疫苗在降低副反应和增强免疫效果方面优于矿物质白油佐剂.应用Montanide ISA206佐剂制备3批灭活疫苗,并对其安全性和免疫保护效果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该疫苗安全可靠,对强毒攻击可产生较好的抵抗力,攻毒保护率达80%.疫苗在2℃~8℃保存12个月后仍能保持良好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Nsp2Δ1882-2241缺失后弱化的高致病性PRRSV(TJM株)对宿主免疫学应答的刺激机理,本研究分析了免疫猪血清中的细胞因子及变化规律。将14头4周龄易感仔猪随机分为3组:第1组接种PRRSV TJM-F92株,为免疫组;第2组接种高致病性PRRSV TJ-F5毒株,为攻毒组;第3组不接种疫苗及病毒,为对照组。接种后28d,用TJ-F5毒株攻击试验猪,于不同时间点采集血样,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的PRRSV抗体、IL-2、IL-10、IL-12p40、TNF-α、IFN-α和IFN-β水平。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和攻毒组相比,免疫组猪IL-12p40水平持续上调,于免疫后28d受PRRSV强毒攻击后,其水平开始缓慢降低,但仍高于攻毒后的对照组。(2)免疫组IL-2水平在接种疫苗后的前21d内无明显升高且低于攻毒组,在受到强毒攻击后其IL-2水平却有明显升高。(3)免疫组IL-10水平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并在免疫14d后一直显著低于攻毒组(P〈0.01)。(4)免疫组接种疫苗后的前21d内,TNF-α水平保持稳定,28d明显上调。攻毒组TNF-α水平0~28d一直低于对照组,且在21d达到最低(P〈0.01)。免疫组在28d受强毒攻击后,其TNF-α水平下降且在攻毒7d时最为明显(P〈0.01),此后恢复到正常水平。(5)免疫组免疫后28d时IFN-α水平升高,在受到强毒攻击后再次显著降低(P〈0.01)。免疫组IFN-β水平一直低于对照组和攻毒组,不因强毒攻击而变化。以上结果提示,IL-12上调在PRRSV免疫保护中起明显作用;另外,上调TNF-α及下调IL-10都是基因缺失疫苗发挥效力的潜在机制。  相似文献   
3.
以大量提取的鹅副黏病毒(GPMV)HN基因真核表达载体pVAXⅠ-HN和空载体pVAXⅠ肌肉注射BALB/c小鼠。利用MTT法检测免疫小鼠的T细胞增殖活性,用ELISA方法检测小鼠血清中GPMV抗体,观察GPMV HN基因真核表达载体pVAXⅠ-HN在小鼠中的免疫效果。结果表明:试验组小鼠血清中GPMV特异性抗体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ELISA试验结果OD492值分别为1.360 0±0.101 7和0.358 0±0.018 1;试验组与对照组的淋巴细胞增殖试验刺激指数(SI)差异不显著,其SI值分别为1.181 2±0.030 1和1.119 1±0.035 5。由此说明,GPMV HN基因真核表达载体可以诱导小鼠产生明显的体液免疫。  相似文献   
4.
从天津和内蒙古猪场中分离到2株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TJ和NM1),将TJ株经Marc-145细胞连续传代92代,得到致弱疫苗株TJM株。采用RT-PCR方法扩增TJ、NM1和TJM完整的ORF5基因片段,进行序列测定,并与其他国内外毒株的ORF5基因序列进行了比较和变异分析。结果表明:TJ株和NM1株ORF5基因与国内分离的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HP-PRRSV)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均为99.5%~99.8%,与欧洲型PRRSV同源性最低,分别为63.3%和63.5%。致弱疫苗株TJM与其原始毒株TJ相比有4个氨基酸发生突变(F23S,G80V,R151K,Q196R),这些突变可能与TJ株毒力的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5.
为了改进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HP-PRRS)疫苗培养工艺,对HP-PRRSV微载体悬浮培养(TJM-F92株)活疫苗的抗原生产工艺、疫苗的安全性及免疫效力等方面进行研究,并与转瓶培养工艺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微载体悬浮培养工艺生产HP-PRRSV(TJM-F92株)优于转瓶培养工艺,其病毒含量比转瓶培养工艺高约10倍,且批间差异小;HP-PRRSV微载体悬浮工艺活疫苗(TJM-F92株)安全性与转瓶培养工艺活疫苗相比无显著差异,均安全;4批活疫苗细菌、支原体、外源病毒检测合格,病毒含量、真空度和剩余水分均符合标准,但免疫效力明显优于转瓶培养工艺活疫苗。说明从疫苗工业化生产及产品质量控制方面来衡量,微载体悬浮培养工艺比转瓶培养工艺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6.
从内蒙古自治区暴发猪“高热病”的猪场分离出1株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Highly pathogenic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 HP-PRRSV),命名为NM1株。根据GenBank上已发表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全基因序列设计引物进行RT—PCR扩增和序列测定,结果表明HPPRRSVNM1株基因组全长15356bp(包括PolyA尾)。分析结果显示该毒株与PRRSV美洲型标准株(VR-2332)和欧洲型标准株(LV)全基因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89.4%和61.9%,说明NM1属于美洲型毒株。与VR-2332相比,NM1株非结果蛋白(nsp2)第481位和第533~561位氨基酸存在缺失,该毒株属于PRRSV变异株。动物接种试验结果表明,该毒株对猪具有高致病性。  相似文献   
7.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SD201604株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研究旨在获得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分离株,并对其致病性进行研究。应用Vero细胞从山东某猪场腹泻病料中进行病毒分离,通过细胞病变、免疫荧光试验、电镜观察和RT-RCR进行鉴定,并对分离株的S基因序列进行分析;应用103.5 TCID50/mL分离株口服接种3日龄仔猪并观察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用不同滴度的分离株分别口服接种3日龄仔猪(3 mL/只),统计各组仔猪的死亡率,确定最小致死量。结果显示,成功分离到1株PEDV,命名为PEDV SD201604株。该分离毒株能在Vero细胞上增殖,产生细胞病变,传代至F6代时病毒滴度可达103.5 TCID50/mL,免疫荧光试验和RT-RCR检测均为PEDV阳性。电镜观察可见直径大小约为100 nm的病毒粒子,有明显的囊膜和纤突,具有PEDV病毒粒子典型的形态特征,确定分离株为PEDV。S基因序列分析显示,分离株为国内流行的PEDV变异株。动物回归试验结果显示,口服感染该分离株的5头3日龄仔猪全部出现典型的PED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其中3头死亡。最小致死量试验结果表明,口服感染3 mL病毒含量为104.5 TCID50/mL的分离株可使仔猪全部死亡。本试验结果可为PEDV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