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探究辣蓼水提液对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小鼠脾脏免疫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潜在机制,试验将48只健康、体重接近的SPF级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物组及辣蓼高、中、低剂量组,每组8只。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灌胃PBS,阳性药物组每天按体重灌胃给予庆大霉素20 mg/kg,辣蓼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灌胃给予20,10,5 g/kg的辣蓼水提液,小鼠给药体积为按体重0.2 mL/10 g,连续给药8 d。给药2 d后,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组小鼠均灌胃LD50(5×104 cfu/mL)鼠伤寒沙门氏菌0.2 mL,末次给药后禁食不禁水12 h,麻醉小鼠安乐死后取脾脏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鼠伤寒沙门氏菌负荷量测定,以及α-干扰素(IFN-α)、β-干扰素(IFN-β)、γ-干扰素(IFN-γ)、干扰素调节因子3(IRF3)、磷酸化干扰素调节因子3(p-IRF3)、TANK结合激酶1(TBK1)、磷酸化TANK结合激酶1(p-TBK1)、干扰素刺激基因(STING)与环腺苷酸鸟苷酸合成酶(cGAS)蛋白相对表达量的检测。结果...  相似文献   

2.
科技动态     
《中国动物保健》2012,(12):84-86
柑橘副产品对减少断奶仔猪沙门氏菌的影响本研究的目的是确定饲喂柑橘副产品D-柠檬烯(DL)和柑橘糖蜜(MOL)是否可以减少断奶仔猪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患病率。将20头平均体重19.9kg的三元杂交断奶仔猪随机分作4种处理:对照(CONT)、低剂量(LD)DL(每天1.5mL/kg体重)、高剂量(HD)DL(每天3.0mL/kg体重)和MOL(每天0.05kg/kg体重)。在处理的前一天,给试验猪经口灌服6mL含7.5×108CFU/mL的鼠伤寒沙门氏菌的胰蛋白酶大豆肉汤。观察每种处理的数据进行比较,处理与对照组猪没有显着差异(CON与LDDL,P=0.30;CON与HDDL,P=0.59)。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种鸽感染毛滴虫对乳鸽的危害,为鸽场毛滴虫病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分别选择18对未感染和18对感染毛滴虫的种鸽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对种鸽哺育2只乳鸽,试验期28 d,统计乳鸽的死亡率、生长性能和胴体性能,以及免疫器官指数和抗体水平等生化指标。【结果】 试验组乳鸽的口腔毛滴虫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虫株数量随乳鸽日龄增长而增长;试验组乳鸽死亡率为26.92%,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乳鸽1~7日龄的平均日增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出栏重和胴体性能无显著差异(P>0.05);毛滴虫可造成口腔黏膜、胸腺、肝脏和脾脏等组织出现明显病理损伤,血液中白蛋白(ALB)、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活性显著升高(P<0.05),可溶性抗原CD8(sCD8)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 综上,种鸽感染毛滴虫后可通过哺喂鸽乳的过程导致乳鸽感染,引起乳鸽肝脏和脾脏等组织出现明显病理损伤,免疫功能下降,死亡率升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明确产气荚膜梭菌噬菌体及乳酸杆菌联用对肉鸡的生产性能、肠道形态结构及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为禽健康养殖中产气荚膜梭菌的感染提供关键防控技术。【方法】选取240只1日龄青脚麻鸡,随机分为4组:HN02噬菌体组、乳酸杆菌组、HN02噬菌体+乳酸杆菌联用组及空白对照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试验期14 d,期间连续每天饮用噬菌体和/或乳酸杆菌。统计平均日采食量(ADFI)、平均日增重(ADG)及料重比(F/G),计算脏器系数。取盲肠内容物测定产气荚膜梭菌数量,并对16S rRNA基因进行扩增,分析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HN02噬菌体+乳酸杆菌联用能显著提高雏鸡平均日增重及绒毛高度/隐窝深度(P<0.05),显著降低雏鸡料重比和空肠、回肠隐窝深度(P<0.05),且处理14 d的抑菌效果最佳,产气荚膜梭菌的数量减少1.17 lg CFU/mL。微生物多样性显示,HN02噬菌体+乳酸杆菌联用饮水后雏鸡盲肠内容物菌群中变形菌门、厚壁菌门、放线菌门及拟杆菌门相对丰度较高,属水平中乳杆菌属相对丰度较高,与空白对照组相比,HN02噬菌体+乳酸杆...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小鼠口服以CotB为分子载体表面展示鸡白痢沙门氏菌外膜蛋白OmpC的重组枯草杆菌芽孢后诱导产生的特异性抗体水平与交叉保护作用,本研究将120只成年雌性小鼠随机分为5组,A组与B组在第0、15 d分别灌服重组枯草杆菌SE1与野生型枯草杆菌168芽孢(1.0×10~(10)cfu芽孢/次/只),C组与D组则分别拌料饲喂重组枯草杆菌SE1与野生型枯草杆菌168芽孢(1.0×10~6cfu芽孢/g饲料),E组仅饲喂基础日粮。饲喂至22d,每组随机选取4只小鼠采集血清和小肠内容物,采用ELISA检测各组小鼠OmpC特异性抗体水平;同时,每组小鼠随机选取16只并分为两个小组,进行鼠伤寒沙门氏菌交叉保护试验。结果显示,口服重组芽孢可诱导产生特异性血清IgG与肠粘膜SIgA抗体,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拌料饲喂方式所诱导的抗体水平均显著高于灌服方式(p0.05);重组芽孢可为小鼠抗2×LD_(50)和10×LD_(50)攻毒剂量的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提供100%和50%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重组芽孢经口服免疫可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血清IgG与肠粘膜SIgA抗体,并可赋予交叉保护作用抗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  相似文献   

6.
伤寒沙门氏菌的血清变种鼠伤寒沙门氏菌可导致肠道疾病而危害食品安全。传统使用体外模型模拟猪感染鼠伤寒沙门氏菌后的分子免疫应答机制并不能准确反映肠黏膜的实际免疫应答能力。这项研究通过口腔感染鼠伤寒沙门氏菌,以深入研究猪肠道的不同部位(回肠、空肠和结肠)对细菌感染的体外应答反应。试验动物为1月龄感染仔猪,分别在接种后1、2和6 d通过实时定量PCR技术对猪免疫系统中编码28种固有分子(包括细胞因子、趋化因子、模式识别受体、细胞内信号分子、转录因子和抗菌分子)的基因进行mRNA表达水平的定量,来确定猪肠道的免疫应答能力。同时,以未感染猪作对照来确定在稳定状态下肠道中不同部位基因表达水平的差别。在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期间,肠道的3个不同部位基因表达水平发生变化。而且,编码炎症介质的基因表达变化显著,可能由肠道不同部位对炎症反应的应答能力不同导致。与在空肠和结肠不同,回肠表现为促炎症细胞因子转录本的下调和缺乏。在回肠和空肠,所有的趋化性细胞因子均表现上调,而在回肠,只有IL-8和MIP-1α的mRNA过表达。这项研究结果表明猪肠道的不同部位对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的炎症应答能力导致基因表达水平的不同,为猪肠道细菌感染的全面认识...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凝结芽孢杆菌对蛋鸡源肠炎沙门氏菌致病性的影响,本试验选取80只7日龄雏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20只。A组(对照组)和C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B组和D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108 cfu/kg凝结芽孢杆菌。连续饲喂7 d后,第8天进行肠炎沙门氏菌攻毒,分别给C组和D组雏鸡灌服0.5mL6.25×107cfu/只的肠炎沙门氏菌,而A组和B组灌服0.5mL无菌PBS,感染后观察一周。试验开始后记录雏鸡不同时间点的体重变化,同时在各时间点采集盲肠内容物,进行菌落计数。结果显示,攻毒后C组和D组雏鸡的体重均出现下降情况,但D组雏鸡体重下降幅度较小,但同一时间点,四组雏鸡之间体重无显著差异(P>0.05)。在不同时间点,A组和B组雏鸡盲肠内容物中均未分离到肠炎沙门氏菌,而C组和D组雏鸡在感染后第1天开始即可分离出肠炎沙门氏菌,随着感染天数增加菌落数呈减少趋势,且D组的载菌量均显著低于C组的载菌量(P<0.05)。综上所述,凝结芽孢杆菌能够缓解肠炎沙门氏菌感染引起的雏鸡体重下降,并有效减少盲肠中肠炎沙门氏菌的载菌量。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植物乳酸杆菌对感染肠炎沙门氏菌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及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本试验选用400只沙门氏菌阴性蛋鸡,随机分成4个处理组,每处理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试鸡。试验第1周,对照组(T1、T3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T2、T4组)在基础日粮添加2×108 CFU/g植物乳酸杆菌。饲喂1周后,T3、T4组试鸡连续2d灌服1mL肠炎沙门氏菌悬浮液(1.0×108 CFU/mL),T1、T2组试验鸡口服等量无菌PBS溶液。结果显示:(1)蛋鸡感染肠炎沙门氏菌后可极显著降低产蛋率(PSE=0.02)及平均日采食量(PSE=0.01)。添加植物乳酸杆菌可显著提高产蛋率(PLP=0.02),显著降低料蛋比(PLP=0.04)。(2)蛋鸡感染肠炎沙门氏菌后,添加植物乳酸杆菌可显著增加蛋壳厚度(PLP=0.01)和蛋壳强度(PLP=0.02),显著降低蛋黄颜色(PLP=0.02)。(3)蛋鸡感染肠炎沙门氏菌后可极显著提高蛋鸡血浆中碱性磷酸酶(ALP)含量(PSE0.01),植物乳酸杆菌干预可显著提高谷草转氨酶(AST)(PLP=0.02)、钙(PLP=0.04)和磷(PLP=0.04)的含量。综上所述,植物乳酸杆菌可显著改善蛋鸡生产性能和蛋品质,维持蛋鸡生理生化指标稳定,同时可缓解沙门氏菌带来的病理损伤,保障蛋鸡机体健康。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不同菌发酵杜仲叶对肉鸡生产性能、抗氧化性能、脏器及肠道免疫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为新型替抗添加剂的研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基础饲粮(A组)及屎肠球菌发酵杜仲叶(B组)、植物乳杆菌发酵杜仲叶(C组)、屎肠球菌和植物乳杆菌混合发酵杜仲叶(D组)饲粮饲喂肉鸡,在第28和56天分别称重,计算平均日采食量(ADFI)、平均日增重(ADG)和料重比(F/G);心脏采血检测血清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总抗氧化能力(T-AOC)指标;采集肉鸡脾脏、肝脏、回肠组织,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γ-干扰素(IFN-γ)、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白细胞介素6(IL-6)和IL-10基因表达量。【结果】(1)与A组相比,1~28和1~56 d, B、C、D组ADG显著提高,F/G显著降低(P<0.05);29~56 d, B、C组ADG显著提高,B、C、D组F/G显著降低(P<0.05)。(2)饲喂28、56 d, B、C组GSX-Px活性显著高于A组(P<0.05)。(3)与A组相比,饲喂28 d, B、C、D组脾脏以及D组回肠IFN-γ基因...  相似文献   

10.
试验旨在探究低聚木糖(xylooligosaccharides,XOS)对鼠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typhimurium,S. typhimurium)黏附素基因表达及黏附能力的影响,为畜禽养殖中缓解沙门氏菌的感染提供基础。以IPEC-J2细胞为模型,探究了XOS对鼠伤寒沙门氏菌黏附能力的影响和黏附素STM0306基因表达的调控效果及机制。结果表明,XOS显著降低了鼠伤寒沙门氏菌对IPEC-J2细胞的黏附能力(P<0.05);qRT-PCR结果表明,XOS处理导致鼠伤寒沙门氏菌黏附素基因STM0306表达量极显著降低(P<0.01);进一步研究发现,XOS处理后,鼠伤寒沙门氏菌培养基的pH显著降低(P<0.05),Mg2+浓度显著提高(P<0.05)。说明,XOS可能通过调控菌液的Mg2+浓度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鼠伤寒沙门氏菌PhoP/PhoQ调控系统,进而抑制其下游基因STM0306表达,从而降低细菌对IPEC-J2细胞的黏附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中药方剂与复合益生菌联合应用预防柔嫩艾美耳球虫病的作用效果。【方法】试验选择180只12日龄贵农金黄鸡,分成空白对照组、感染组、中药组、益生菌组、中药+益生菌组和莫能菌素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空白对照组和感染组空腹灌服生理盐水(200μL/只),中药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中药方剂,益生菌组空腹灌服复合益生菌(200μL/只),中药+益生菌组空腹灌服复合益生菌(200μL/只)+基础饲粮添加2%中药方剂,莫能菌素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00 mg/kg莫能菌素。14日龄时,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经口灌服1×105个/只柔嫩艾美耳球虫孢子化卵囊悬液。接种球虫和剖杀前称重并统计相对增重率和存活率;感染0、4和8 d采集血液,用ELASA法检测血清生化、免疫和抗氧化指标;试验结束后采集盲肠组织并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各预防给药组相对增重率均高于感染组,盲肠每克卵囊数均显著低于感染组(P<0.05),其中中药+益生菌组相对增重率最高、盲肠每克卵囊数最低,抗球虫指数(anticoccidial index, ACI)超过莫能菌素组。与感染组相...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旨在研究妊娠母羊饲粮中添加不同锌源对母羊和羔羊体液免疫及羔羊肠道组织形态、黏膜免疫功能的影响。选取体重(38.1±9.7)kg、胎次(第2~3胎)相近的怀双羔湘东黑山羊21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7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羊。各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60 mg/kg的硫酸锌、蛋氨酸螯合锌和甘氨酸螯合锌。基础饲粮中锌含量为22 mg/kg,各试验饲粮中锌含量均为82 mg/kg。预试期7 d,正试期45 d。分别于母羊产前第10天及羔羊出生后的第30、60和100天采集颈静脉血,测定妊娠母羊和羔羊血浆免疫球蛋白(Ig)和细胞因子含量;羔羊在出生后的第100天进行屠宰并采集肠道组织,测定羔羊肠道组织形态及肠道黏膜Ig、细胞因子含量。结果表明:1)母羊产前第10天,甘氨酸螯合锌组血浆白细胞介素(IL)-6和IL-8含量显著高于硫酸锌组和蛋氨酸螯合锌组(P<0.05)。2)羔羊出生后第30天,蛋氨酸螯合锌组血浆IgG含量显著高于甘氨酸螯合锌组(P<0.05)。羔羊出生后第60天,硫酸锌组和蛋氨酸螯合锌组血浆IL-4含量显著高于甘氨酸螯合锌组(P<0.05),蛋氨酸螯合锌组血浆IL-6、IL-22含量显著高于硫酸锌组和甘氨酸螯合锌组(P<0.05),甘氨酸螯合锌组血浆IgG含量显著高于蛋氨酸螯合锌组和硫酸锌组(P<0.05)。羔羊出生后第100天,各组之间血浆细胞因子和Ig含量均差异不显著(P>0.05)。3)各组之间空肠和回肠的绒毛宽度、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和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无显著差异(P>0.05)。4)蛋氨酸螯合锌组和甘氨酸螯合锌组空肠黏膜IL-6、IL-22、IL-23和IgG含量显著高于硫酸锌组(P<0.05),甘氨酸螯合锌组空肠黏膜IL-4含量显著高于硫酸锌组和蛋氨酸螯合锌组(P<0.05),蛋氨酸螯合锌组空肠黏膜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含量显著高于硫酸锌组和甘氨酸螯合锌组(P<0.05)。蛋氨酸螯合锌组和甘氨酸螯合锌组回肠黏膜IL-4、IL-6、IL-23、IgM和IgG含量显著高于硫酸锌组(P<0.05),蛋氨酸螯合锌组回肠黏膜sIgA含量显著高于硫酸锌组和甘氨酸螯合锌组(P<0.05),且蛋氨酸螯合锌组回肠黏膜IgM和sIgA含量显著高于甘氨酸螯合锌组(P<0.05)。由此可见,妊娠母羊饲粮中添加蛋氨酸螯合锌和甘氨酸螯合锌能够改善羔羊体液免疫和肠道黏膜免疫功能,且蛋氨酸螯合锌优于甘氨酸螯合锌。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A型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感染对黄羽肉鸡肠道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的影响及初步机制,为产气荚膜梭菌致病机制的研究和防控药物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100羽1日龄健康黄羽肉鸡随机分为4组,即对照组和高、中、低剂量感染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5羽。试验全期,各组肉鸡饲喂基础饲粮,于14~16日龄,对照组肉鸡灌服PBS,高、中、低剂量感染组肉鸡分别灌服1×109、1×108和1×107 CFU产气荚膜梭菌,连续灌服3 d。测定感染1和3 d的肉鸡血液生化指标、空肠和回肠氧化应激和炎症相关因子水平,观察空肠和回肠组织病理损伤。【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不同剂量感染组肉鸡的炎性相关因子和氧化应激指标呈不同程度变化,其中高剂量组感染1 d显著提高了肉鸡血清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以及空肠丙二醛(MDA)含量、空肠和回肠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P<0.05),并降低了空肠和回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  相似文献   

14.
试验研究黄芩素对感染鼠伤寒沙门氏菌(STM)小鼠的影响。将80只小鼠分为空白组、STM组、黄芩素+STM组和黄芩素组。结果显示:STM使感染小鼠的存活率明显下降,小鼠血清中炎性因子水平明显增高,脏器指数降低,肝脏和脾脏组织呈现明显的病理改变。黄芩素可使感染STM小鼠的存活率明显升高,小鼠血清中炎性因子水平降低,脏器指数升高,肝脏和脾脏的病理变化明显改善。研究表明,黄芩素对STM感染的小鼠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旨在研究植物乳酸杆菌对感染肠炎沙门氏菌蛋鸡血浆生化、免疫水平及沙门氏菌定植的影响。将400只京红1号商品代蛋鸡随机分成4个处理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鸡。A组和C组饲喂基础饲粮,B组和D组在基础饲粮添加2×10~8 CFU/g植物乳酸杆菌。饲喂1周后,C组和D组连续2 d口服1×10~10CFU/m L肠炎沙门氏菌菌液,A组和B组口服等量无菌PBS溶液,饲养3周。结果表明:添加植物乳酸杆菌可显著提升总蛋白、球蛋白水平(P0.05),显著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和甘油三酯(P0.05);添加植物乳酸杆菌可显著增加IgM、IgG(P0.05);蛋鸡感染沙门氏菌的第14天和第21天及试验全程,添加植物乳酸杆菌显著减少盲肠食糜中肠炎沙门氏菌拷贝数(P0.05)。综上可知,日粮中添加植物乳酸杆菌可改善感染肠炎沙门氏菌蛋鸡的血浆生化指标,缓解炎症损伤,降低盲肠沙门氏菌定植数量,保障机体健康。  相似文献   

16.
幼草鱼灌服10^8、10^9、10^10cfu/mL减毒沙门氏菌为载体的口服生长抑素DNA疫苗ZJ111/pcDNA3-SS,另设野生型鼠伤寒沙门氏菌(10^9cfu/mL)和PBS对照组,试验期20d,观察并比较各组死亡率。另取150g左右的草鱼灌服PBS、10^8cfu/mL ZJ111/pcDNA3-SS和10^8cfu/mL野生型鼠伤寒沙门氏菌组,7d后屠宰取肝和脾脏,做透射电镜切片观察。结果显示,灌服10^9cfu/mL ZJ111/pcDNA3-SS的幼鱼在试验期间死亡2尾,灌服10^8cfu/mL ZJ111/pcDNA3-SS和PBS的幼鱼采食和生长正常,灌服野生型S.typhimurium和10^10cfu/mL ZJ111/pcDNA3-SS的幼鱼死亡率分别为76.67%、26.67%。灌服10^8cfu/mL ZJ111/pcDNA3-SS的草鱼肝、脾细胞形态正常,肝脏线粒体略微肿胀,内质网间距略有增大,但病变特征不明显;10^8cfu/mL的zJ111/pcDNA3-SS对草鱼具有相对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为查明北京市某规模化鸽场疑似沙门氏菌感染病例的病原,进而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对濒死10日龄乳鸽进行了病理剖检,细菌分离、培养特性观察、生化试验、16S rRNA测序、动物回归试验以及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病鸽组织病理变化符合鸽沙门氏菌病的表现,从肝脏组织中分离得到1株革兰氏阴性短杆菌,生化特征符合鼠伤寒型沙门氏菌;16S rRNA后测序结果与鼠伤寒沙门氏菌同源性达100%;动物回归试验表明,分离细菌感染肉鸽能复制出与自然感染一致的病例,说明鼠伤寒沙门氏菌是造成鸽场本次发病的主要病原,其具有较强的致病性;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美罗培南表现敏感。研究结果为鸽源鼠伤寒沙门氏菌病的早期诊断和临床用药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研究初生机会猪(体重<1.20 kg)灌服不同水平牛至精油和初乳复合物(EC)对其生长性能、血清抗氧化及免疫指标的影响,为促进机会猪健康发展提供技术依据。【方法】 选择128头体况相近、胎次相近(2/3胎)的大长二元母猪,随机分为4组,每组32头,所有母猪饲粮配方一致。对每组母猪所产仔猪中的机会猪在出生后分别灌服0 mL(对照组,CON)、2 mL(EC2组,1次灌服)、4 mL(EC4组,连续2 d灌服)和6 mL(EC6组,连续3 d灌服)牛至精油和初乳复合物。试验期从出生到断奶共21 d,试验期间记录所有仔猪的初生重和结束体重,用于计算机会猪的平均日增重(ADG),并在试验结束后采集机会猪血清用于测定抗氧化和免疫相关指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初生机会猪灌服EC显著提高了断奶重和平均日增重(P<0.05),且各腹泻指标均显著降低(P<0.05);EC4和EC6组死亡率显著降低(P<0.05);EC4组各腹泻指标和死亡率均显著低于EC2组(P<0.05)。EC6组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活性均显著低于CON组(P<0.05),球蛋白(GLB)、免疫球蛋白A(IgA)、IgG、IgM水平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均显著高于CON和EC2组(P<0.05)。【结论】 初生机会猪灌服EC可提高其生长性能,且连续灌服2 d可显著减少腹泻和死亡;连续灌服3 d可提高免疫性能和抗氧化性能。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植物乳酸杆菌对感染肠炎沙门氏菌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及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本试验选用400只沙门氏菌阴性蛋鸡,随机分成4个处理组,每处理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试鸡。试验第1周,对照组(T1、T3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T2、T4组)在基础日粮添加2×108 CFU/g植物乳酸杆菌。饲喂1周后,T3、T4组试鸡连续2 d灌服1 mL肠炎沙门氏菌悬浮液(1.0×108 CFU/mL),T1、T2组试验鸡口服等量无菌PBS溶液。结果显示:①蛋鸡感染肠炎沙门氏菌后可极显著降低产蛋率(PSE=0.02)及平均日采食量(PSE=0.01)。添加植物乳酸杆菌可显著提高产蛋率(PLP=0.02),显著降低料蛋比(PLP=0.04)。②蛋鸡感染肠炎沙门氏菌后,添加植物乳酸杆菌可显著增加蛋壳厚度(PLP=0.01)和蛋壳强度(PLP=0.02),显著降低蛋黄颜色(PLP=0.02)。③蛋鸡感染肠炎沙门氏菌后可极显著提高蛋鸡血浆中碱性磷酸酶(ALP)含量(PSE<0.01),植物乳酸杆菌干预可显著提高谷草转氨酶(AST)(PLP=0.02)、钙(PLP=0.04)和磷(PLP=0.04)的含量。综上所述,植物乳酸杆菌可显著改善蛋鸡生产性能和蛋品质,维持蛋鸡生理生化指标稳定,同时可缓解沙门氏菌带来的病理损伤,保障蛋鸡机体健康。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米糠多糖(RBS)对免疫抑制鸡免疫调节作用的机理,作者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了健康雏鸡、环磷酰胺(CTX)和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诱导的免疫抑制雏鸡在给予RBS[剂量150 mg/(kg·d)]和不给予RBS情况下脾脏和法氏囊细胞的DNA含量、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率.结果显示:(1)CTX+RBS组雏鸡脾脏S期细胞比例和PI值显著高于CTX组(P<0.05),该2组鸡的法氏囊细胞周期没有显著差异(P>0.05).(2)IBDV+RBS组雏鸡脾脏S期、G2期细胞比例和PI值、法氏囊的S期细胞和PI值均高于IBDV组(P<0.05);(3)CTX+RBS组和IBDV+RBS组雏鸡脾脏和法氏囊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低于CTX组和IBDV组(P<0.05).结果表明:RBS能够促进CTX处理鸡脾脏细胞和IBDV感染鸡脾脏和法氏囊细胞DNA复制,对CTX和IBDV诱导鸡的脾脏和法氏囊细胞凋亡过程均有一定的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