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一株发酵乳杆菌培养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更好地提高青贮饲料的质量,研究对分离自中国青贮窖中的一株乳酸菌BLF01进行了分子学鉴定,结果显示为发酵乳杆菌。然后通过单因素试验设计研究了培养基组成(碳源、氮源)和培养条件(温度、接种量、起始pH值)对BLF01乳酸菌生长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其最适碳源是乳糖,最佳氮源是酵母粉;最佳培养条件是起始pH值6.5、培养温度35℃、接种量1%,可以考虑将BLF01作为青贮接种剂使用。  相似文献   

2.
为更好地提高青贮饲料的质量,降低微牛物接种剂的生产成本,本研究对采集自德国青贮窖中的主导菌群中一株乳酸菌GLP01进行了分子学鉴定,并对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通过单因素试验设计研究培养基组成(碳源,氮源)和培养条件(温度、接种量,起始pH等)对GLP01乳酸菌生长繁殖的影响;采用二次响应面分析方法对GLP01培养条件进行优化,得到GLP01生长模型,以及取得模型最优值时各因素的水平.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GLP01的最适碳源是果糖,最佳氮源是酵母粉;二次响应面分析确定的GLP01最佳培养条件是起始pH 5.47、培养温度35.3℃、接种量8.16%.结果提示,乳酸菌GLP01可以作为微生物接种剂制作青贮饲料,但青贮效果仍有待研究.  相似文献   

3.
李亚  谈重芳  王雁萍  李宗伟 《草地学报》2012,(2):368-372,377
对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8-6产细菌素的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分别研究了培养时间、温度、接种量、培养基起始pH值、培养基碳源、氮源等因素对细菌素产生的影响,通过单因素水平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产细菌素的最佳培养基组合和最佳发酵条件为葡萄糖3%,胰蛋白胨2%,蛋白胨1%,酵母膏1%,硫酸镁0.058%,吐温-80 0.2%,30℃培养24h,培养基起始pH值为6.5,接种量2%。乳杆菌8-6优化后效价为1825.56IU/mL,比优化前提高了373.15%。  相似文献   

4.
一株酿酒酵母固体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筛选出的优化发酵培养基基础上,进行发酵条件的优化筛选。确定最佳发酵条件为装量30g/500mL广口瓶,料水比1∶1,接种量1%,起始温度30℃,起始pH自然,发酵周期48h,在此条件下发酵最高菌数为6.85×108CFU/g。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对崂山奶山羊瘤胃真菌进行体外培养,通过木聚糖酶和羧甲基纤维素酶的测定,筛选出以玉米秸秆为发酵底物的最佳发酵条件(N源、接种量、培养基起始pH值、发酵温度),并按筛选出的发酵条件对玉米秸秆、花生蔓、地瓜蔓和麸皮不同发酵底物的产酶活性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木聚糖酶活力最优发酵条件N源为(NH4)2-SO4,接种量5mL,发酵起始pH值为5,发酵温度35℃,产酶最高的发酵底物为秸秆。羧甲基纤维素酶的最优发酵条件N源为(NH4)2SO4,接种量15mL,发酵起始pH值为7,发酵温度39℃。  相似文献   

6.
枯草芽孢杆菌BHI344培养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为初始培养基,探讨了不同培养时间、初始pH值、温度、接种量、碳源、氮源、无机盐源对枯草芽孢杆菌BHI344生长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法优化了培养基的组成。结果表明:菌株BHI344产最大活菌数的培养条件为初始pH值7.6、接种量5%(V/V)、培养温度35℃、培养时间16h、牛肉膏2.0%(W/V)、葡萄糖1.5%(W/V)、氯化钙0.3%(W/V);以此条件培养,BHI344的活菌数能达到2.62×109CFU/mL。  相似文献   

7.
益生菌蜡状芽孢杆菌发酵条件及培养基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单因子试验探讨蜡状芽孢杆菌的摇瓶发酵条件(初始pH、培养温度、转速和接种量等)对生长量的影响。确定最佳培养条件为初始pH7.2,培养温度25℃,转速250r/min,接种量7%。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蜡样芽孢杆菌发酵培养基的最佳配比为(W/V)可溶性淀粉3.0%、豆饼粉2.0%、磷酸氢二钾0.3%、MgSO4.7H2O0.02%和CaCl20.01%。筛选出的优化培养基活菌数为36.5×108CFU/mL。  相似文献   

8.
就2种菌组合协同固态发酵生产功能大豆寡肽蛋白饲料工艺参数优化的工业化研究结果进行了总结。其模式为:2种菌组合→液态接种→发酵池封闭式发酵。筛选菌种:枯草芽胞杆菌和乳酸杆菌。经优化后发酵工艺参数:时间38h;pH值为7~8;初始培养温度(37±1)℃;芽胞杆菌菌液接种量2%,乳酸菌接种量为3%;料水比为2∶1;底物组成:豆粕90%、麸皮7%、玉米粉3%。  相似文献   

9.
在确定了影响航天诱变黑曲霉ZM-8菌株在小麦秸秆为主要原料产纤维素酶的各单因素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分别对其培养基组分和培养条件进行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含氮量和加水量是影响产酶的最主要因素,其产酶培养基组分的最优组合为:最佳氮源为碳酸铵、含氮量1.4%、料水比为1∶2、小麦秸秆粉与麸皮之比为4∶1;培养时间和培养温度是影响产酶的最主要环境因子,其产酶的最佳培养条件为:培养温度为28℃、培养时间为96 h、pH值为6.5、接种量为4%;在优化的培养基配方和培养条件下,其FPU和CMC的酶活分别为6.57 U/g和22.38 U/g。  相似文献   

10.
黑曲霉生产木聚糖酶固态发酵及粗酶制剂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筛选了一株产木聚糖酶活力较高的黑曲霉菌株 ,研究了其固体培养的工艺条件。该菌的最适培养条件为 :起始 pH 4 .8,2 8℃ ,孢子悬液接种量 1 0 % ,玉米秸粉∶麸皮 (6∶4 ) ,培养时间 72h。木聚糖酶活力最高达 2 6 5 0IU/g ,营养盐、pH值及发酵时间对木聚糖酶活力影响较大。该酶的最佳作用条件 :温度 5 0℃、pH 4 .6 ,在不同温度下保温 1h ,测得半失活温度 (t1 / 2 )为 5 2℃。盐析后的酶粉活力为 91 0 5IU/g ,收率 5 0 %。酶对 3种底物降解力依次为麸皮、玉米芯和玉米秸  相似文献   

11.
旨在通过优化合成条件来提高植物乳杆菌PA01(Lactobacillus plantarum PA01)胞外多糖产量,为乳酸菌胞外多糖的应用与开发提供基础。该试验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法优化植物乳杆菌PA01合成胞外多糖培养基成分及发酵条件。结果表明:优化后获得最佳培养基组成及发酵条件为:大豆蛋白胨19 g/L,葡萄糖15 g/L,发酵温度34℃,培养时间36 h,培养基初始pH 6.6,接种量3%。在此条件下,植物乳杆菌PA01胞外多糖的产量理论上可以达到261.56 mg/L,较优化前提高了约1倍。  相似文献   

12.
以桑黄菌丝体生物量为检测指标,通过单因素筛选及正交试验对桑黄高产的液体培养工艺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显示:桑黄最佳液体培养基配方:玉米粉30g/L,马铃薯300g/L,KH2PO40.5g/L,丝氨酸1.0g/L;最佳培养条件:在起始pH值6.0、摇床转速130r/min、培养温度27℃条件下,将培养3d的液体母种以15%的接种量,接种到装有100mL液体培养基的250mL三角瓶中,培养6d;在此条件下培养桑黄生物量最高,可达16.687mg/mL,比优化前提高了80.6%,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3.
植物乳杆菌N3发酵断奶仔猪料对饲料pH值及菌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正交试验L1(645)设计不同的发酵条件,观察不同发酵条件下植物乳杆菌N3对断奶仔猪料的pH值及乳酸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数量的影响。试验设置为发酵时间(t)、接种量、发酵温度、pH值及湿度5因素4水平。初步得出结论:接种量10%(108CFU/ml),温度37℃,湿度65%,时间48h,pH值6.5时,饲料中有益菌乳酸菌含量较多,有害菌大肠杆菌含量较少。  相似文献   

14.
为了进一步提高枯草芽孢杆菌JNB001产蛋白酶的能力,试验利用单因素及正交试验从起始pH、发酵温度、接种量、装液量、菌龄等方面对产酶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培养条件为:起始pH 7.0;发酵温度35℃;接种量7%;装液量35mL/250mL;菌龄18h;发酵时间36h。菌株JNB001经优化发酵条件后,测定其蛋白酶活力可高达371.66U/mL。该试验结果为无害化生物处理罐的优化设计等后续应用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山羊瘤胃内容物菌群中分离得到的一株产纤维素酶菌株T15,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法(DNS法)进行优化。对菌株培养基成分碳源、氮源和金属离子进行优化时发现,6 g/L的葡萄糖为碳源和5 g/L的牛肉膏为氮源时,产生酶活力达到最高。培养基中添加0.03 mol/L的Ca~(2+),对菌株产生纤维素酶有促进作用。在最优发酵培养基成分为基础,对菌株T15的发酵培养温度、培养时间、培养pH条件和接种量等四因素、三水平进行正交试验,该菌株的产纤维素酶最优发酵条件:以9 mL为接种量,培养基pH值7,培养温度35℃和培养时间40 h,其产生酶活力达到26.76 U/mL;其中培养时间、接种量、培养温度、和培养基酸碱条件对菌株发酵产纤维素酶影响依次增大。  相似文献   

16.
为获得高产细菌素乳酸菌,应用于动物生产中,以大肠埃希氏菌ATCC25922、鼠伤沙门氏菌CMCC50115、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为指示菌,通过打孔法排除有机酸和过氧化氢的干扰及通过蛋白酶敏感性试验,得到优产细菌素菌株S-1,并以10%脱脂乳为基础培养基进行发酵工艺优化。结果表明:葡萄糖和酵母浸粉的最佳添加量分别为10 g/l和6 g/l,最佳发酵条件为:接种量4%,起始pH值为6,发酵温度36℃,发酵时间48 h。此研究提供一种动保用乳酸菌素产品发酵方案,经济实用。  相似文献   

17.
微生物混合发酵去除生豆粕中胰蛋白酶抑制剂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利用生物发酵法,筛选出3种对豆粕中胰蛋白酶抑制剂有分解破坏作用的微生物菌种进行混合发酵,并对发酵条件进行研究,得到最佳的发酵工艺为:基质为豆粕,通气量为60g干料/500mL广口瓶,料水比为1∶1.0,接种量为酵母菌y-0214%、y-0282%、乳酸菌Lc2%,起始pH自然,起始温度为30℃,发酵72h后豆粕中胰蛋白酶抑制剂被完全分解除去。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产纤维素酶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ncheniformis)的产酶能力,本试验以前期分离的产纤维素酶地衣芽孢杆菌LY02作为出发菌株,通过紫外线对该菌株进行了诱变选育,筛选高产纤维素酶的突变株,并分别对其接种量、培养温度、培养时间、培养基初始pH和金属离子等产酶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显示,经诱变选育后突变菌株的纤维素酶活力较出发菌株提高了34.31%。其最佳产酶培养条件为:接种量1.5%,培养温度37℃,培养时间24 h,培养基初始pH 5.0,K+和Ba2+对纤维素酶的产生有激活作用。本研究为进一步将高产纤维素酶的突变株开发为生产菌株提供了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酵母粉蛋白胨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探讨了不同培养时间、接种量、初始pH、碳源、氮源、金属离子对枯草芽孢杆菌BGJ222表达β-半乳糖苷酶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株BGJ222最大产酶量的培养条件为:初始pH 6.6,接种量2%(V/V),培养温度37℃,培养时间24 h;培养基组成为:酵母粉0.5%(m/V),蛋白胨1.0%(m/V),NaCl 0.5%(m/V),三梨醇1.0%(m/V),MgCl20.5%(m/V)。在此条件下,菌株BGJ222表达β-半乳糖苷酶达到11456.4 Miller,比基础培养基的表达量(860 Miller)提高了12倍。  相似文献   

20.
试验以黑曲霉(Aspergillusniger)30132为材料,研究了碳源、氮源、培养基、起始pH值、接种量、温度对该菌株产植酸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黑曲霉30132的最适发酵温度为28℃,产酶pH值为5,最佳接种量为10%;在此条件下,以8%麸皮为碳源、0.5%硫酸铵为氮源时,产酶活力最高,发酵3d后发酵液中植酸酶活力高达35.5U/m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