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尹燕迪 《现代畜牧科技》2019,(6):154-154,158
国际病毒分类学将腺病毒分为哺乳动物腺病毒和禽腺病毒两种。禽腺病毒与哺乳动物腺病毒在血清学上不同,基因结构也有差异性。禽腺病毒是全世界家禽、野禽常发的传染性疾病。许多禽腺病毒可在健康禽体内复制,症状轻微或不表现感染症状,但有其他诱因后禽腺病毒可成为条件性病原,从而影响被感染禽类的健康。禽腺病毒主要在临床上引起心包积液综合征与包涵体肝炎。  相似文献   

2.
正禽腺病毒属于腺病毒科,主要分为三个群,分别是Ⅰ群、Ⅱ群、Ⅲ群,而目前临床上禽腺病毒Ⅰ群表现的症状为鸡包涵体肝炎、心包积液综合征,禽腺病毒Ⅱ群临床表现为火鸡出血性肠炎,禽腺病毒Ⅲ群临床表现为鸡产蛋下降综合征,目前禽腺病毒Ⅲ群引起的鸡产蛋下降综合征用疫苗防控效果很好。当有其他病毒性疾病存在时,可增强禽腺病毒的致病性。禽腺病毒在呼吸道疾病中不是原发  相似文献   

3.
禽腺病毒是一群高度多样的病原体,可引起多种疾病,近年来新发现的禽病中多数与不同型的禽腺病毒感染有关[1]。各种血清型的禽腺病毒都可引起肉鸡的包涵体肝炎,但仅禽腺病毒-4型是引起仔鸡包涵体肝炎-心包积水综合征(IBH-HPS)的特异病原体。IBH-HPS最早报道于1988年。Jaffery和K  相似文献   

4.
正1病原特性禽腺病毒(FADV)属于腺病毒科禽腺病毒属,是一种无囊膜的双链DNA病毒,是常见的家禽传染病病原。禽腺病毒种类繁多,多种家禽和野禽均可感染,常为混合感染时的条件性病原,有时也为原发性病原,对养禽业的危害十分严重。1.1病毒分类根据群特异性抗原的不同,禽腺病毒可分为三个群:I群禽腺病毒具有共同的群抗原,  相似文献   

5.
人腺病毒载体被广泛地用作转基因工具。然而,人体内预先存在的针对人腺病毒的抗体影响了转基因的效率,阻碍了这些载体在临床上的应用。避免宿主免疫反应的途径之一是开发能将基因转导至人细胞的动物腺病毒载体,而禽腺病毒载体是目前动物腺病毒载体研究中较多的一种。禽腺病毒载体还可插入并表达病原的保护性抗原基因,用于疫苗研制。对禽腺病毒的分子生物学和载体疫苗的深入研究,将对禽类疫病预防起到重要作用。论文详细叙述了禽腺病毒的基因组结构特点以及禽腺病毒载体的研究现状,为研究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腺病毒是全世界家禽和野禽常见的传染病原。许多腺病毒可在健康禽体内复制,症状非常轻微或不表现感染症状,但有一些因素,特别是并发感染时,腺病毒可成为条件性病原。根据血清学关系,禽腺病毒可以分为12个血清型(FAdV 1-12)。而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CTV)将禽腺病毒的12个血清型分为5个亚群(FAdV A-E)。I群禽腺病毒在中国鸡群中发病率非常之高,且呈逐年上升趋势,且在水禽中也有发病的报道。主要造  相似文献   

7.
根据Gen Bank公布的Ⅰ群禽腺病毒hexon基因保守序列,设计了1对引物,建立了检测Ⅰ群禽腺病毒PCR检测方法,并对其特异性、敏感性进行了研究。该PCR方法对Ⅰ群禽腺病毒扩增结果为阳性,对照毒株扩增结果均为阴性,对Ⅰ群禽腺病毒检测的灵敏性为1pg总DNA量。以上结果表明该PCR方法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简便及快速,可用于Ⅰ群禽腺病毒的早期确诊和病毒鉴定。  相似文献   

8.
Ⅰ群禽腺病毒分离鉴定及hexon基因的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调查禽腺病毒的感染状况,2008—2010年从广西南宁市活禽市场采集样品259份,通过SPF鸡胚传代增殖,经PCR鉴定,92份为禽腺病毒阳性,阳性率为35.5%(92/259)。选取不同年份的8株进行免疫琼脂扩散、血凝性、致细胞病变、形态学和鸡胚致病性试验。结果:8株均与Ⅰ群禽腺病毒阳性血清反应,不能凝集鸡红细胞,病毒粒子具有腺病毒典型特征,可致鸡胚肝细胞变圆、折光性增强,使鸡胚发育不良。将克隆的8株hexon基因进行序列比对及遗传进化分析,显示均与Ⅰ群禽腺病毒同源性最高,亲缘关系最近。结果表明,8株分离株均为Ⅰ群禽腺病毒。  相似文献   

9.
正禽腺病毒是全球家禽和野禽常见的传染病病原之一。多数禽腺病毒可在健康禽体内存在并复制,不表现临床症状或症状非常轻微,但可成为混合感染时的条件性病原;腺病毒有时也可作为原发性病原,并引起禽类的多种病症〔1〕。禽腺病毒可分为三个群:I群可分为A、B、C、D、E 5个种和12个血清型,可引起鸡、鸭、鹅等多种家禽或野禽的临床和病理症候群包括心包积水、肝炎、再生障碍性贫血、出血、轻度呼吸道疾病和产蛋量减少等,形成鸡  相似文献   

10.
为获得禽腺病毒毒株,将临床疑似Ⅰ群禽腺病毒感染病例的肝组织,通过接种SPF鸡胚进行病毒分离,用PCR方法对分离产物进行扩增,将PCR产物进行序列测定,对测定的序列在NCBI网上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从病料可分离出病毒,用PCR方法特异性地扩增出了与设计片段大小相一致的片段,序列分析表明,分离株序列与禽腺病毒SD1-15分离株序列同源性99%,说明分离株为Ⅰ群禽腺病毒血清4型。  相似文献   

11.
根据禽腺病毒4型(FAdV-4)Hexon基因核苷酸序列,设计用于扩增FAdV-4的PCR引物,建立了FAdV-4 PCR检测方法。特异性和敏感性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扩增出954 bp的特异性核酸片段,而对禽流感病毒、新城疫病毒、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与禽腺病毒11型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对FAdV-4的最低核酸检出量为12.9 pg。该方法可用于禽腺病毒4型的临床检测与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12.
<正>禽腺病毒分为3群。禽腺病毒Ⅰ群来自鸡、火鸡、鹅等禽类,具有共同的群特异抗原。Ⅱ群包括火鸡出血性肠炎、大理石脾病和鸡脾肿大症的病毒,这些病毒有可与Ⅰ群相区别的群特异抗原。Ⅲ群是与产蛋下降综合征有关的病毒以及来自鸭的相关病毒,具有与Ⅰ群部分相同的共同抗原。与禽腺病毒Ⅱ群、Ⅲ群不同,禽腺病毒Ⅰ群作为病原体的作用尚未完全明确,作为自然感染的原发性病原体仍有争议。一般认为它可引起包涵体肝炎(IBH)。张泽  相似文献   

13.
<正>禽腺病毒除了可引起鸡包涵体肝炎之外,还可引起其它很多的感染。禽腺病毒感染的一大特点就是病原复杂、感染率高,常与引起禽类呼吸道疾病的病原微生物混合感染,造成严重的损失。现在该病在世界各国均有发生。该群病毒有12个血清型,不同血清型之间的病毒致病性不同,现在也把它列为与免疫抑制病相关的疾病。本文主要对禽腺病毒的病原体、感染特点及诊断等方面进行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4.
<正>禽安卡拉病(Angraradisease)是I亚群腺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类疫病的总称,病症类似包涵体肝炎,又叫心包积液综合征(Hydropericardiumsyndrome,HPS)。1987年3月,因在巴基斯坦卡拉奇的安卡拉地区内鸡场暴发流行而得名,该病已在我国多地肉鸡群、育成蛋鸡群暴发,可引起鸡群极高的死亡率,给养鸡业造成极高的经济损失。一、病原生物学特性禽安卡拉病为腺病毒感染所导致,属于腺病毒科禽腺病毒属。腺病毒是一大类病毒,分成三个群,I  相似文献   

15.
禽腺病毒除了可引起鸡包涵体肝炎之外,还可引起其它很多的感染。禽腺病毒感染的一大特点就是病原复杂、感染率高,常与引起禽类呼吸道疾病的病原微生物混合感染,造成严重的损失。现在该病在世界各国均有发生。该群病毒有12个血清型,不同血清型之间的病毒致病性不同,现在也把它列为与免疫抑制病相关的疾病。本文主要对禽腺病毒的病原体、感染特点及诊断等方面进行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6.
禽腺病毒感染为感染家禽的传染性疾病,该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突发性强、死亡率较高。本文主要从禽腺病毒的病原、诊断及防治措施等方面展开论述,为禽腺病毒的预防及治疗提供一定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正根据群特异性抗原可将禽腺病毒(Fowl adenovirus,FAV)分为Ⅰ~Ⅲ三个群。Ⅰ群禽腺病毒的代表毒株为鸡胚致死孤儿病毒(Chicken embryo lethal orphan virus,CELOV),为双链线状DNA病毒,共包括12个血清型[1-3]。该病毒在禽(鸡、鸭、鹅等)中分布广泛,多呈隐性感染状态,具有较强的水平传播及垂直传播能力。Ⅰ群禽腺病毒能够引起轻微的呼吸道症状、胰腺萎缩坏死及产蛋量下降,但多数情况下作为继发病原共同作用于家禽[4]。Ⅱ群禽腺病毒主要包括火鸡出血性肠炎病毒、鸡大脾病毒及大理石  相似文献   

18.
正禽腺病毒是一种常见的病毒载体,被用于基因工程苗的研究与应用。它能在健康禽体内复制,但不产生明显的临床症状。当混合感染或其他因素造成鸡群抵抗力下降时,腺病毒可成为条件致病菌造成鸡群发病死亡及疫病传播。近段时间,豫北某些鸡场病鸡死亡率升高,经临床观察、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诊断,最终确定为鸡禽腺病毒感染。1材料与方法(1)病料。发病鸡肝脏。(2)主要试剂。禽腺病毒荧光PCR检测试剂盒,购自广州维伯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病毒RNA提取试  相似文献   

19.
自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认识腺病毒(Adenovirus)以来,对腺病毒的生物学和免疫学特征已经有比较多的认识。腺病毒科包括禽腺病毒属(AViadenovius)和哺乳动物腺病毒(Mastadenovirus)两个属。除人腺病毒以外,一些哺乳动物的腺病毒和禽腺病毒也成为基因治疗和载体疫苗研究的热点,如猪腺病毒3型(PAV-3)、牛腺病毒3型(BAV-3)、绵羊腺病毒(0vineadenovirus,0AV)、禽腺病毒(Aviadenovirus)、犬腺病毒(Canineadenovirus,CAV)和黑猩猩腺病毒(Chimpanzeeadeno—virus.  相似文献   

20.
I群禽腺病毒江苏分离株(FAVI-JS)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形态学、致细胞病变和序列比较等对一株疑为I群禽腺病毒江苏分离株FAVI_JS进行了鉴定 ,试验结果表明 :该病毒为球形、无囊膜、二十面体对称 ,直径为 70nm~ 80nm ;不具有凝集鸡、鸭、鹅红细胞的能力但可以凝集大鼠红细胞。在鸡胚肾细胞 (CEK)上可致细胞变圆 ,折光性增强等病变 ;通过PCR方法扩增出的FAVI_JSL、R、ITR三个片段 ,经过测序分析并与GenBank上发表的属于血清I型的CELO病毒、FAV_1、FAV_A和血清 8型的禽腺病毒 (FAV_8)全基因组的相应序列比较 ,FAVI_JS与I群禽腺病毒各毒株在三个片段上同源性都很高 ,其中与血清I型的同源性高达 96 %以上 ,在根据对遗传上具有重要意义的ITR序列绘制的遗传进行树分析 ,FAVI_JS与Ⅲ群禽腺病毒EDS、Y81G4株明显属于不同的分支 ,而与群禽腺病毒 ,特别是与血清I型的禽腺病毒更接近 ,这些结果证明 ,FAVI_JS确为I群禽腺病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