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正> 为了研究猪传染性胃肠炎(简称TGE)病毒对几种细胞培养的适应性,我们将日本的SH株和TO株,除了用猪肾细胞和小猪甲状腺细胞培养外,又用猪肾传代细胞(IB-RS-2)分离培养了病毒。现将研究结果叙述于下。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报告证明我国分离的猪传染性胃肠炎(TGE)华毒株已适应于胎猪肾细胞及甲状腺细胞,分别传至70代及74代。华毒株荧光抗体,Miller/10毒株荧光抗体及日本TGE荧光抗体与国内华毒株、辽毒株、齐毒株及国外Miller/10毒株,CKP毒株,SH毒株及日本TGE活苗均可交叉染色。用华毒株和Miller/10毒株的胎猪肾细胞传代毒作指示毒,和日本TGE阳性血清、H毒细胞传代毒感染28天后的血清做交叉中和试验,出现了交叉反应,血清的中和抗体价分别为1∶32以上和1∶64,华毒株与Miller/10毒株在猪体可交互免疫。用电镜负染法观察,见H毒细胞传代毒带纤突的典型TGE病毒粒子。因而表明我国华毒株、辽毒株、齐毒株是TGE病毒,与国外的TGE病毒在血清型上是一致的,并非新的冠状病毒。  相似文献   

3.
作者从广东地区表现有流行性腹泻症状的病猪采集的病料通过在细胞维持液中加入每 ml 含60μg 胰酶量的细胞培养方法,可使 Vero 传代细胞在培养24小时,60%细胞出现细胞融合,形成合胞体等特征的细胞病变,并且,经过动物回归试验、电子显微镜观察、血清学、病毒核酸型鉴定和理化特性等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获得的病毒分离物为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分离获得的 PEDV,在含有胰酶的细胞维持液条件下,用 Vero 传代细胞培养传代12代,转入不加胰酶条件下,再用 Vero 传代细胞传19代,PEDV 可适应于 Vero 传代细胞生长,并出现有特征的细胞病变,继后,转用 PK15传代细胞再传22代,PEDV 已能适应于 PK15传代细胞生长,其细胞病变程度较 Vero 传代细胞更明显易看,PEDV 在 Vero、PK15传代细胞培养物中连续传53代.转用 ST 传代细胞培养,再传4代,可见 ST 传代细胞出现明显的细胞病变.本试验证明、将分离的 PEDV 先后适应于 Voro、PK15和ST 传代细胞的方法是成功的,并已使之成为适应传代细胞的 PEDV 细胞毒株,命名为 PEDV-G1株,其毒价为10~(-5·37-6·1)TCID_(50)/0.05ml。  相似文献   

4.
猪细小病毒S—1毒株的分离和鉴定(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一1毒株在猪肾原代细胞第1~10代之间共进行36次传代,培养物的平均HA价>384,第6代以后对细胞的最小感染量稳定在10~(-6)~10~(-7)之间,第5代PK细胞传代毒在-25℃~-30℃保存180天毒价保持10~(-5)不变,死产胎猪组织(S—1毒株分离猪)在用同样温度保存300天能重复分离到病毒,S—1毒株PK传代毒能适应于胎猪睾丸细胞株(ST)增殖,毒价达1O~(-7),以比利时荧光抗体柒色ST细胞培养物和用比利时PPV阳性血清对ST细胞传代毒作HI测定,进一步证实分离物的特异性。用PK细胞传代毒感染HI抗体阴性怀孕头胎母猪能产生明显的抗体反应。3头感染母猪中,1头(用口服途径攻毒)在感染后2~4天间出现排毒现象;从另一头母猪(用肌肉注射途径攻毒)的胎儿中分离到病毒,证实经胎盘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将猪细小病毒S-1A株在不同的细胞中培养,测定病毒含量,以确定适合猪细小病毒S-1A株增殖的细胞。结果表明:猪细小病毒S-1A株能在猪肾传代细胞系(PK-15)、猪肾原代细胞(PK)、猪睾丸细胞(ST)和仔猪肾细胞(IBRS-2)中生长增殖,不能在幼仓鼠肾细胞系(BHK-21)、绿猴肾细胞(Vero)和鸡胚成纤维细胞(CEF)中增殖;当ST细胞生长至2/3单层时,将猪细小病毒S-1A株种毒液100倍或1000倍稀释后接种ST细胞,37℃培养96~144h,获得的病毒载量最高。  相似文献   

6.
本实验是摸索猪肾原代细胞(带毒与不带毒)的传代方法,先用无 Ca~(++)、Mg~(++)平衡盐溶液浸洗细胞单层表面,再用胰蛋白酶、EDTA 混合消化液消化分散的程序,获得较好的效果。在此基础上,对不同培养时间的猪肾细胞(带毒与不带毒)经传代后繁殖猪瘟病毒的能力作了比较。结果表明:生产猪瘟病毒的猪肾细胞经过四次收获、传代后,不论是否补加病毒,其产毒能力均较差。而只经过两次收获、传代后的细胞,补加了病毒后其产毒能力较前者有明显的提高。不带毒的猪肾细胞也以培养时间较短的,传代后产毒能力为好。若能应用于实际生产中,可以将刚形成单层的原代猪肾细胞传一代后再接毒,以减少杀猪和增加细胞与病毒的产量来达到减少成本、降低原材料消耗和提高产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利用Vero细胞自安徽合肥腹泻仔猪小肠内容物中分离到一株病毒,经胶体金、PCR方法和攻毒试验,确定为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命名为SD株。SD株在Vero细胞上传代,第8代(F8)开始出现稳定的细胞病变(CPE),F8代的毒价(TCID50)为10-6.25/0.1 m L,F8代细胞培养物接种未吃初乳仔猪,接种仔猪均出现典型腹泻症状,死亡仔猪3头(50%),未死亡猪生长严重发育不良,说明SD株具有较强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8.
泰氏锥虫体外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试验证明泰氏锥虫在Vero、IBRS一2传代细胞,长爪沙土乳鼠、乳兔仔原代和继代细胞上均能生长繁殖,并能连续继代。尤其在长爪沙土乳鼠肾细胞培养物上,繁殖最为迅速。选用敏感细胞连续培养,方法简便,虫体产量高,成本低,虫体悬液含宿主细胞、血清成份少。虫体在敏感细胞上3~4天,悬液中虫体数达最高峰。按期收集虫体悬液,再换入新的营养液,可使虫体在细胞培养物上继续生长繁殖(连续培养法,又称倒茶水法),同一细胞培养物能收集虫体悬液5~8次。细胞培养物经带虫传代又可继续上述培养过程。虫体生长繁殖的最适pH为7.0~7.2,培养最适温度36℃,抗菌素(尤其是两性霉素B)对虫体有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9.
大熊猫犬冠状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以犬肾传代细胞(MDCK)从1只病死大熊猫肝脏中分离到1株病毒,命名为DXMV。电镜观察磷钨酸负染的病毒细胞培养物,发现冠状病毒样粒子,超薄切片上可见细胞浆内病毒包涵体。理化学和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DXMV核酸类型为RNA,对氯仿、乙醚敏感,可耐受1%胰蛋白酶的作用,具有一定的耐酸性和耐热性,可在MDCK、FCWF、F81细胞中增殖,无血凝性和血吸附特性。血清中和试验结果表明,DXMV可被犬冠状病毒阳性血清中和。采用犬冠状病毒间接荧光抗体法染色DXMV细胞飞片,可在细胞浆内见到特异性荧光。以冠状病毒通用引物和犬冠状病毒特异性引物,可从大熊猫肝脏和不同代次的病毒细胞培养物中扩增出与预期值251bp和515bp大小相同的核苷酸片段。由此说明,该病毒为犬冠状病毒,大熊猫可被犬冠状病毒感染。  相似文献   

10.
细胞培养是病毒学实验研究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和手段。本文以猪乙型脑炎病毒在猪肾上皮细胞(PK-15细胞)增殖培养为例,介绍一下病毒的细胞培养方法,和一些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1.
作者从广东地区表现有流行性腹泻症状的病猪采集的病料通过在细胞维持液中加入每ml含60μg胰酶量的细胞培养方法,可使Vero传代细胞在培养24小时,60%细胞出现细胞融合,形成合胞体等特征的细胞病变,并且,经过动物回归试验,电子显微镜观察,血清学,病毒核酸型鉴定和理化特性等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获得的病毒分离物为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分离获得的PEDV,在含有胰酶的细胞维持液条件下,用Vero传代细胞培养传代  相似文献   

12.
猪圆环病毒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猪圆环病毒(Porcine circovirus,PCV)由德国学者Tischer从PK-15猪肾传代细胞系中分离获得。该病毒可长期持续感染PK-15却不表现细胞病变(CPE)。后来证实PK-15中存在的这种病毒来源于当初制备PK-15细胞的猪肾组织。该病毒基因组由一个单股圆环状的DNA链组成,是一种新发现的病毒,将其命名为圆环病毒。血清学调查发  相似文献   

13.
为了在疫苗生产过程中实现应用传代细胞系大规模增殖培养鸡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试验将NDVⅠ系分别接种至BHK-21、Vero与DF-1细胞系中,并对F1~F3代不同细胞培养物的凝集价、细胞半数感染量(TCID_(50))与鸡胚半数感染量(EID_(50))进行测定,研究NDVⅠ系在BHK-21、Vero与DF-1细胞上的增殖特性,并确定培养NDVⅠ系的最佳细胞系。结果表明:NDVⅠ系在BHK-21、Vero与DF-1细胞中均可增殖,并产生明显的细胞病变;F1~F3代细胞培养物随着传代次数的增加,凝集价(DF-1细胞除外)、TCID_(50)与ELD_(50)下降;用BHK-21细胞培养的病毒毒力显著高于另两种细胞培养物。说明在三种传代细胞系中,BHK-21细胞较DF-1与Vero细胞更适合于NDVⅠ系的生长。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8个鸭肝炎毒株在鸭胚肾细胞上连续传5代的情况,发现其中一弱毒株E28从第一代即产生了明显的细胞病变,在传代过程中细胞病定稳定地出现。本文还用起薄切片技术,免疫荧光试验和细胞培养物提纯病毒的电镜观察,对该株病毒在细胞上增殖情况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5.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SDbz株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取病死仔猪十二指肠、空肠及肠内容物制成匀浆,应用套式RT-PCR检测呈现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阳性,经处理将其接种到含终浓度50μg/mL胰酶的Vero细胞上进行病毒分离传代,盲传到10代左右开始出现局灶性细胞病变(CPE),20代以后特征性CPE稳定出现。将病毒Vero细胞培养物应用毒价测定及病毒中和试验、套式RT-PCR和间接免疫荧光进行检测鉴定,证明所分离到的病毒为PEDV,并将其命名为PEDVSDbz株。  相似文献   

16.
1病原 猪细小病毒感染是由猪细小病毒引起的母猪繁殖机能障碍的传染病。猪细小病毒属于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病毒粒子呈圆形或六角形,无囊膜,直径约20纳米,核酸类型为单股脱氧核糖核酸。本病毒在猪的原代细胞如猪肾、睾丸细胞等以及传代细胞上生长繁殖,并可出现细胞病变,用免疫荧光技术可查出胞浆中的病毒抗原。病毒在细胞中可产生核内包涵体,病毒能凝集人、猴、豚鼠、小鼠和鸡等动物的红细胞。  相似文献   

17.
猪细小病毒细胞适应株的培育及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临床表现为皮炎消瘦症状的仔猪肝脏中分离到1株病毒,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证实为猪细小病毒(PPV),采用仔猪原代肾细胞和传代ST细胞分离培养,经蚀斑克隆纯化,培育1株ST传代细胞培养适应毒株,命名为PPV-BQ2007株。免疫过氧化物酶单层细胞试验(IPMA)检测病毒抗原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及细胞质内。病毒感染细胞可被已知PPV阳性血清中和。免疫电镜可清晰见到聚集成团的大小不一的病毒粒子,近似圆形,无囊膜,直径大小约20nm-22nm。该分离株经ST细胞培养传代,能够产生典型的细胞病变,病毒滴度随代次显著增加,第30代后毒价达10^7 TCID50/mL以上,且毒价和血凝价稳定。测序结果表明PPV-BQ2007株VP2基因与NCBI公布的皮炎型毒株Kresse株的同源性最高,达99.8%,在系统进化分支上处于同一个分支。PPV-BQ2007株传代细胞培养适应株的成功培育和鉴定,为进一步开展该病毒流行病学、致病机理、疫苗免疫与诊断研究等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8.
应用猪胎肠单层细胞培养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运用猪胎肠组织原代单层细胞培养物进行了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吉毒株的培养与传代试验,并对其细胞传代毒作了电镜检查、复归猪体试验、荧光抗体交互染色和交互中和试验等项鉴定。结果表明,应用猪胎肠组织原代单层细胞培养物来分离和传代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是可行的;其细胞病变效应(CPE)明显,感染细胞表现为肿胀变圆和脱落;病毒产量高,TCID_(50)/0.05达10~(5.5~6.0)。血清学试验结果表明,吉毒株与华毒株和川毒株抗原性一致,而与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Miller株没有共同抗原,从而证实所培养的吉毒株是猪流行性腹泻病毒。  相似文献   

19.
采集黄河三角洲地区某猪场发生高热症死亡的仔猪病料,处理后接种Marc-145细胞,传代2代以后出现明显细胞病变,其病毒TCID50为10-4.625/mL,采用PCR检测细胞培养物中伪狂犬病病毒、猪瘟病毒、猪圆环病毒,均为阴性.采用第2代细胞培养物人工感染仔猪,仔猪出现高热、咳嗽、发绀、耳朵发紫、死亡等临床表现,剖检发...  相似文献   

20.
猪伪狂犬病毒京A株的分离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细胞培养方法从北京某猪场一死亡仔猪中分离到1株伪狂犬病毒,定名为京A株。该病毒可在乳兔肾原(次)代细胞或兔肾传代细胞上繁殖继代,并产生明显的细胞病变(CPE);接种家兔则呈现以奇痒为特征的神经症状并导致死亡;病毒能被伪狂犬特异性血清中和;电镜观察,病毒粒子呈圆形,有囊膜及纤突,直径120—150nm,部分粒子尚可见到核衣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