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研究和探讨急性短期热应激对家兔行为、生理及血清抗氧化指标的影响,选取4月龄健康的雄性新西兰兔75只单笼饲养,随机分为5组,分别对应5个时间段,每组15只,试验期间则进行(36±1)℃的12 h高温热应激处理,并分别在试验前(0 h)和热应激1、3、6和12 h对家兔各种行为进行分析比较,同时对生理常数及血清抗氧化指标进行测量。结果表明:在行为指标上,与0 h时相比,1 h、3 h、6 h和12 h时家兔的趴卧显著增加(P0.01),而取食显著降低(P0.01);1 h、3 h时饮水、运动和站立显著增加(P0.01),6 h、12 h时显著下降(P0.01);修饰行为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在生理常数上,与0 h时相比,1 h、3 h时体温差异不显著(P0.05),6 h、12 h时体温显著升高(P0.01);与0 h时相比,1 h、3 h、6 h和12 h的呼吸频率显著增加(P0.01)。在血清抗氧化指标上,与0 h时相比,1 h、3 h、6 h和12 h时丙二醛(MDA)的含量逐渐增加(P0.01),总抗氧化能力(T-AOC)则逐渐下降(P0.01),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的活性则表现出先升高后下降(P0.01)。研究表明,急性短期热应激对家兔的行为和生理生化指标有着显著影响,在饲养管理中应注意观察分析,并建立预警机制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不同饲养条件下家兔行为时间分配和活动规律,试验随机选取48只家兔,采用全事件取样法和目标动物观察法对散养和笼养家兔行为的时间分配和活动规律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行为时间分配方面,笼养家兔的休息、修饰和啃咬行为极显著高于散养家兔(P0.01);而散养家兔运动和其他行为则极显著高于笼养家兔(P0.01);笼养家兔摄食行为时间显著高于散养家兔(P0.05)。在活动规律方面,笼养条件下休息有三个高峰期(06:00—07:00、12:00—13:00和17:00—18:00),摄食和运动有两个明显高峰期(分别在07:00—08:00和14:00—15:00),修饰和啃咬行为两个高峰期比摄食高峰期稍滞后1 h;而散养条件下休息、修饰和啃咬无明显高峰期,只有摄食和运动在06:00—07:00和17:00—18:00时出现了两个明显高峰期。说明笼养和散养条件下家兔的行为时间分配及日活动规律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不同冷刺激时间对肉鸡行为指标的影响,试验从22~42日龄对随机选取的120只AA商品肉鸡从冷刺激时间角度施加低温刺激,试验组(Ⅰ、Ⅱ、Ⅲ组)冷刺激时间分别为1、3和6 h,冷刺激温度比对照组降低3℃,冷刺激结束后鸡仍然在正常的饲养温度条件下饲养。通过行为方面来鉴定肉鸡低温刺激的效果,并从中找到有益的刺激手段。行为指标主要包括趴卧、采食、站立、饮水、走动和修饰等。结果:冷刺激时间对采食和趴卧行为有显著的影响(P0.05),对修饰、饮水、站立和走动行为无显著影响(P0.05)。试验表明:冷刺激时间影响AA肉鸡的采食和趴卧行为。  相似文献   

4.
试验选取1日龄健康雁鹅24只,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12只,单笼饲养于环控仓内。随着日龄的增长,将环境温度逐渐下调至(22±1)℃。42日龄时,A组仍饲养在(22±1)℃环境中,B组则突然施与(40±1)℃10 h的急性热应激处理,A、B两组的相对湿度均控制在65%~70%。热应激处理过程中,利用自制监控系统连续记录供试鹅10 h试验期间的行为并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本试验急性热应激处理使鹅的行为节律发生显著变化;热应激处理的第1、2个时间段内,试验鹅出现焦虑行走行为,行走时间及饮水时间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分别比对照组增加23.23 min和32.20 min;热应激开始2 h内采食时间显著下降(P<0.01),比对照组减少了40.19%,热应激第3~4小时以后采食行为停止;热应激处理期间,试验鹅出现了沾水理毛行为,尤其前2个处理阶段沾水理毛时间均占整个时间30%以上,而对照组则无此行为发生。  相似文献   

5.
动物在分娩前后其行为会发生明显变化,而其行为可以对其分娩状况进行评价。为提高母羊的福利水平、持续改善饲养管理措施,试验在自动识别母羊分娩前后不同时期的行走、站立、趴卧、刨地4种运动行为及采食和饮水行为的基础上对以上行为的时间分配及其节律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母羊分娩前后不同时期不同行为的变化规律有明显的差别。怀孕期母羊趴卧行为发生的频次较少,每次持续时间都较长,随着产期的接近,母羊趴卧行为所分配的时间呈递减趋势,分娩后昼间趴卧行为分配的时间依然会减少;随着产期的接近,母羊的站立及行走行为分配的时间呈增长趋势,发生的频次逐渐减少,但在分娩当天站立及行走行为时间明显增加,产后站立及行走的行为比产前会增长,但幅度很小;母羊分娩前其采食及饮水行为会呈现增长的趋势,但从产前第5天开始直至分娩该行为发生的时间会缓慢减少,在分娩当天母羊采食及饮水行为的时长降到最低,分娩后又呈现出增长趋势;母羊产前及产后刨地行为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但在分娩当天刨地行为发生的时间及频率明显增加。说明母羊行为时间分配和活动节律研究可以为分娩及产前疾病预警。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延胡索酸(FA)对急性热应激状态下肉鸡的采食、饮水量和行为学的影响,试验选取1日龄ROSS 308肉鸡180只,在适宜环境中饲养至21日龄,随机分为常温对照组(CONT组)、热应激对照组(HS-CONT组)、热应激+0.5%延胡索酸组(试验1组)、热应激+1.0%延胡索酸组(试验2组)、热应激+1.5%延胡索酸组(试验3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9只。热应激组饲养在(34±1)℃的高温环境中,CONT组饲养在(24±1)℃的适宜环境中。结果表明:与CONT组相比,HS-CONT组、试验1组、试验2组、试验3组饮水与喘息行为极显著增加(P0.01);试验3组耸翅、坐行为极显著减少(P0.01),且采食、走动行为显著增加(P0.05);HS-CONT组采食、耸翅、站立、走动、伸展、啄、俯卧等行为变化不显著(P0.05);试验1组、试验2组、试验3组站立变化不显著(P0.05)。与HS-CONT组相比,试验3组耸翅与站立行为极显著增加(P0.01),坐行为极显著减少(P0.01),走动行为显著增加(P0.05);试验1组、试验2组、试验3组采食、饮水、喘息、伸展等行为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在日粮中添加延胡索酸可以增加肉鸡的采食次数,影响肉鸡行为,从而缓解热应激对肉鸡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研究夏季内蒙古地区牛舍温热因子和奶牛行为的变化规律,为热应激防控提供依据。采用手持式环境检测仪每小时记录舍内外温湿度和风速,并记录舍内外奶牛头数、采食、饮水、站立和躺卧头数以及每头牛的呼吸评分。结果表明:(1)从0:00到24:00,牛舍内外温度和温湿度指数呈先下降后升高再下降的趋势;(2)除采食行为外,奶牛在舍内外分布、躺卧、站立和饮水行为均与舍内外温度变化有关;(3)0:00到24:00期间,舍内外奶牛平均呼吸评分基本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9:00~17:00之间,舍外奶牛呼吸评分高于舍内。综上判定,奶牛有20h处于轻度热应激、10h处于中度热应激期、1h处于严重热应激。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长光周期(long-day photoperiod)对锦江牛行为和活动量的影响,选用锦江公牛(311.17±18.04)kg和母牛(152.78±21.15)kg各18头,按体重相近原则将试验牛分为长光周期LD组(16L∶8D)和等光周期对照SD组(12L∶12D),每组有公牛和母牛各9头,试验期间观察锦江牛的采食行为、趴卧行为和反刍行为并计算趴卧率和活动量。结果显示:光照前期LD组锦江牛站立时间比SD组降低35.1%(P0.01),趴卧休息时间增加41.5%(P0.01),趴卧反刍时间增加24.7%(P0.05),母牛采食时间比公牛提高52.3%(P0.01);光照前期LD组公牛的趴卧休息率在11:00显著提高(P0.05),LD组母牛的趴卧休息率在11:00和13:00显著提高(P0.05);光照后期LD组锦江牛站立时间降低28.6%(P0.01),趴卧时间提高20.9%(P0.01),母牛趴卧反刍时间比公牛提高44.6%(P0.01),母牛采食时间增加22.3%(P0.01);三轴加速度传感器数据聚类分析表明LD组锦江公牛静止行为占比提高11.4%(P0.05)。提示:长光周期下锦江牛可减少站立时间,增加趴卧休息时间,减少其活动量。  相似文献   

9.
该研究在22日龄到42日龄期间对随机选取的120只AA商品肉鸡从降低不同幅度饲养温度的角度施加低温冷刺激,试验组比对照组的饲养温度分别降低3、5和7℃,冷刺激时间均为3 h,冷刺激结束后鸡只仍然在正常的饲养温度条件下饲养。该试验通过行为方面来鉴定肉鸡育雏过程中低温冷刺激的效果,并从中找到有益的刺激手段。行为指标主要包括趴卧、采食、站立、饮水、走动和修饰等。结果显示,冷刺激降低温度对走动行为影响显著(P〈0.05),对采食、趴卧、修饰、饮水和站立行为无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10.
从第四周到第六周,试验选择200只海兰白羽蛋鸡雏,按照试验设计随机分为40组,每组5只鸡。试验鸡只被饲养在14%、17%和19%共3个不同的蛋白质质量分数水平条件下,研究观察鸡只啄羽、采食、寻食、趴卧、站立、走动、饮水和修饰等行为。研究发现蛋白质质量分数对育雏期蛋鸡啄羽、采食、寻食和趴卧行为的影响显著(P0.05);蛋白质质量分数对育雏期蛋鸡站立、走动、饮水和修饰行为的影响不显著(P0.05)。随着蛋白质质量分数水平的上升,育雏期蛋鸡的趴卧行为逐渐增多,啄羽、采食、寻食、站立和走动等行为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11.
圈养马鹿阿拉善亚种冬季昼间行为及活动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11~2007年1月在银川动物园,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焦点动物取样法和全事件取样法,对5只圈养马鹿阿拉善亚种的行为及活动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马鹿冬季行为时间分配比例依次为卧息(33.12%±8.91%)、取食(26.78%±9.15%)、运动(21.33%±6.50%)、反刍(16.24%±4.07%)和其他(2.53%±0.30%,包括饮水、排便、修饰、嗅闻、站立和发声等).冬季马鹿的卧息在一昼夜中只有1个高峰期(12∶00~15∶00),而取食在一昼夜中有2个高峰期(8∶00~10∶00和17∶00~18∶00),且这2种行为在1 d中是交替出现的;运动在8∶00~10∶00和16∶00~18∶00较多,而反刍在11∶00~15∶00较集中;其他行为发生的较为随机,没有明显的高峰期.年龄因素对马鹿冬季昼间的取食和其他行为的影响差异极显著(P<0.01),对运动行为影响显著(P<0.05),性别因素对马鹿冬季昼间的行为影响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2.
2011年3—5月及8—10月,以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众合牧业有限公司小尾寒羊种羊场圈养的成年母羊为研究对象,利用24h监控系统,采用目标动物取样法和全事件记录方法,研究了小尾寒羊成年母羊昼夜行为节律。结果显示,小尾寒羊昼夜反刍、卧息、取食、运动、站立与观望、修饰行为及其他行为持续时间依次减少。对小尾寒羊0:00—24:00各时段行为变量分析表明,其取食与反刍行为有2个高峰期,卧息全天都表现比较高的行为持续时间,而高峰期则发生在12:00—14:00。小尾寒羊观望行为有2个高峰期,分别在8:00—10:00及18:00—20:00。按照春秋季节规律特点,以06:00—18:00为白昼,其余时间为夜间。以Mann-Whitney U检验进一步分析圈养条件下小尾寒羊春秋季行为节律特点,结果表明,春秋季节,昼间小尾寒羊母羊在取食与其他行为上存在极显著差异,而夜间在取食、观望与其他行为上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在春季和秋季昼间与夜间行为对比分析表明,春季除卧息与运动行为外,另外5种行为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秋季除卧息、修饰和其他行为外,其余4种行为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对春秋季24h行为节律分析发现其取食行为存在极显著差异,运动行为与其他行为存在显著差异。对春秋季小尾寒羊成年母羊昼夜行为节律的研究可为认识圈养条件下小尾寒羊习性、改善小尾寒羊饲养管理与福利条件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持续光照是否会对大林姬鼠(Apodemus peninsulae)的活动节律产生影响,试验以自然光照条件下的大林姬鼠作为对照组,持续光照下的大林姬鼠为试验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林姬鼠昼夜均活动,持续光照下总活动时间少于自然光照下的总活动时间,取食活动时间多于自然光照下的取食时间,每次活动高峰都有向后延长的趋势。持续光照下的巢外活动时间、取食和饮水活动时间分别为(26 737.25±638.90)s、(6 002.75±353.28)s、(362.75±20.76)s。  相似文献   

14.
添饲杂交狼尾草对妊娠母猪规癖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集约化养猪场妊娠母猪常发生无食咀嚼和啃咬行为,为研究添饲杂交狼尾草对妊娠母猪规癖行为的影响,试验选用长大二元妊娠母猪36头,根据母猪体况、胎次、怀孕期一致的原则,将试验母猪分成4组,每组9头,分别日添饲新鲜杂交狼尾草0、0.25、0.5和0.75k。采用瞬时观察法记录无食咀嚼与啃咬行为,隔天观察,连续观察1个月。结果表明,日添加0.5和0.75kg狼尾草,母猪的无食咀嚼行为由2.96次/h分别降至1.69次/}l和1.65次/h;随着狼尾草添加量的增加,母猪啃咬行为也呈下降趋势。进一步研究表明,添饲狼尾草减少妊娠母猪无食咀嚼行为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妊娠前期;此外,妊娠母猪无食咀嚼的发生频率(2.96次/h)明显高于啃咬行为(0.69次/h)。杂交狼尾草对母猪异常行为的影响因妊娠阶段和行为类型不同而异,但均随着狼尾草添加水平的提高而下降,以妊娠前期饲喂杂交狼尾草的效果最佳,添饲量以0.75kg/d最合适。  相似文献   

15.
《养猪》2015,(5)
为探究静态Velos系统对妊娠母猪行为的影响,试验选择52头妊娠30 d的母猪,随机分为2组,每组2个重复,每个重复13头猪,其他饲养管理条件一致。对照组采用限位栏饲养,静态Velos系统组采用静态Velos系统饲养。观察并记录妊娠母猪的行为姿势和行为动作。试验结果表明,1)行为姿势:静态Velos系统可减少站立(P0.01)、犬坐时间(P0.05),增加趴卧时间(P0.01);2)行为动作:静态Velos系统可减少咬栏(P0.01)、无食咀嚼(P0.05)、玩水(P0.01)、舔地动作(P0.01)。结论:静态Velos母猪管理系统能有效降低妊娠母猪行为规癖的发生,提高动物福利水平。  相似文献   

16.
粟糠中含有丰富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是一种产量较大的可再生利用资源,是重要的膳食纤维来源,但是粟糠在母猪上的应用报道很少。为研究粟糠对妊娠母猪前期的行为、血清生化指标及生殖激素的影响,试验选用32头胎次、配种时间及体况均相近的"大×长"二元母猪,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设计,分对照组、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每组8个重复,限位栏饲养,粟糠的添加水平分别为:0%、9%、17%和24.5%,每组的消化能和粗蛋白质基本一致。结果表明:(1)日粮添加粟糠降低了妊娠母猪前期咬栏行为(P<0.05)、舔地行为和站立时间(P<0.01),增加趴卧时间(P<0.05)。(2)降低血清总胆固醇含量(P<0.01)、雌二醇含量(P<0.05),增加孕激素含量(P<0.01)。本试验研究表明妊娠母猪前期日粮中添加粟糠增加了母猪的趴卧休息时间,降低了咬栏、添地等刻板行为,降低血清总胆固醇含量和雌二醇含量,提高了孕激素含量,有利用母猪孕期的子宫内膜增生,受精卵植入,并降低子宫肌肉兴奋度,保证孕期安全。  相似文献   

17.
将150只9周龄海兰白蛋鸡随机分2组,每组5只鸡。试验组鸡被饲养在15只/m2和30只/m~2两个不同的饲养密度条件下,观察鸡的啄羽、采食、趴卧、修饰、寻食、饮水、站立和走动行为。研究显示:饲养密度对育成期蛋鸡啄羽的影响很大(P0.05);饲养密度对趴卧行为、寻食行为和走动行为影响显著(P0.05);随着饲养密度的增加,育成期蛋鸡的啄羽、趴卧、饮水和站立行为逐渐增加,采食、修饰、寻食和走动行为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18.
试验旨在探讨饲养密度对家兔生长性能、行为方式、免疫器官指数和血清抗氧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取35日龄体重相近(943.86±51.13)g,健康的雄性新西兰白兔12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笼),即Ⅰ组每个重复(笼)2只(5只/m2)、Ⅱ组每个重复(笼)4只(10只/m2)、Ⅲ组每个重复(笼)6只(15只/m2)、Ⅳ组每个重复(笼)8只(20只/m2)。预饲期5 d,试验期35 d。结果显示:在生长性能方面,Ⅰ组和Ⅱ组家兔的末重和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Ⅲ组(P<0.05),且极显著高于Ⅳ组(P<0.01),Ⅲ组的末重和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Ⅳ组(P<0.05);平均日采食量Ⅰ组和Ⅱ组极显著高于Ⅲ组(P<0.01),Ⅲ组高于Ⅳ组(P<0.01)。在趴卧行为发生率方面,家兔的趴卧行为Ⅰ组和Ⅱ组极显著低于Ⅲ组(P<0.01),Ⅲ组极显著低于Ⅳ组(P<0.01);Ⅰ组和Ⅱ组的运动和站立行为发生率差异均不显著(P>0.05),其余各组之间差异均极显著(P<0...  相似文献   

19.
2007年4~7月在上海动物园,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和全事件取样法,对鬃狼的行为、活动规律和行为时间分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春季,运动(33.67%)和休息(27.06%)是鬃狼花费时间最多的行为类型,其次分别是站立(15.96%)、其他(14.21%;包括标记、追逐、搔痒、嗅闻、饮水和排便等)和取食(9.10%);夏季将最多的时间用于休息(43.55%)和运动(29,41%).春季鬃狼的运动行为在1d中有2个明显的高峰期,即9:00~11:00和13:00~14:00,休息的高峰期出现在10:00~12:00和13:00~15:00,其他行为的高峰期则与运动相反.在夏季,鬃狼1d中运动有3个高峰期(9:00、10:00~12:00和13:00~15:00),休息在下午是所有行为类型中所占比例最高的,且一直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圈养鬃狼的站立和休息行为在春季和夏季有显著差异(P<0.05),而其余3种行为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圈养麇鹿冬季昼间行为及活动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11-12月在济南动物园,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焦点动物取样法和全事件取样法,对9只圈养麋鹿的行为及活动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麇鹿冬季行为时间分配比例依次为卧息(36.45%±7.34%)、取食(24.79%±8.11%)、运动(18.67%±5.93%)、反刍(17.50%±5.52%)、其他(2.59%±0.87%)。在冬季麋鹿的卧息在1d内有1个高峰期(12:30~14:30),取食在1d中有2个高峰期(8:30~9:30和17:30~18:30),占糜鹿各种行为比例最多的2种行为在1d中是交替出现的,运动在10:30和15:30各有1个较为明显的高峰期,反刍在1d中有1个高峰期(9:30~11:30),其他行为在1d中发生的较为随机,没有明显的高峰期。年龄因素对糜鹿冬季昼间的卧息、取食和运动行为的影响差异极显著(P〈0.01),对其他行为影响显著(P〈0.05),对反刍行为影响不显著(P〉0.05);性别因素对糜鹿冬季昼间的行为影响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