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为建立一种禽多杀性巴氏杆菌的PCR检测方法,本研究根据GenBank中已发表的禽多杀性巴氏杆菌ptfa基因序列,设计与合成了一对特异性引物,建立了一种基于禽多杀性巴氏杆菌ptfa基因的PCR检测方法,并优化了反应条件,检测了该方法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结果显示,该方法可成功扩增出禽多杀性巴氏杆菌ptfa基因片段,而鸡致病性大肠杆菌、鸡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鸡白痢沙门菌均未扩增出相应片段。敏感性试验表明该方法可检测最低浓度为1pg/μL的禽多杀性巴氏杆菌基因组DNA。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旨在评价化学法制备禽多杀性巴氏杆菌菌影疫苗的活体免疫效果。80只12周龄健康的海兰灰母鸡被随机分为4组:A组(未免疫)、B组(口服免疫)、C组(皮下注射免疫)和D组(静脉注射免疫)。结果显示,相比于未免疫组(A组),菌影免疫组(B、C组和D组)显著提高了蛋鸡IgG抗体水平、CD4~+和CD8~+百分比和血清抗菌力,并且显著降低攻毒后蛋鸡脏器中的病原菌负载量和死亡率(P0.05)。表明鸡只免疫化学法制备禽多杀性巴氏杆菌菌影疫苗能够增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水平,从而保护鸡只免受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  相似文献   

3.
禽霍乱又名禽出血性败血症(hemorrhagic septicaemia),其病原为巴斯德菌属的多杀性巴氏杆菌。在1994年出版的《伯吉氏细菌鉴定手册》(第9版)中,巴斯德菌属内共记载了产气巴斯德菌(P.aero-genes)、多杀性巴氏杆菌(P.multocida)等19个种,其  相似文献   

4.
曹素芳  黄青云 《中国兽医科技》2007,37(12):1058-1061
为了探索鸡IL-18在禽多杀性巴氏杆菌H基因DNA疫苗中的免疫佐剂作用,分别用共表达鸡IL-18基因和禽多杀性巴氏杆菌C48-1H基因的DNA疫苗、鸡IL-18真核表达质粒pcDNA3/cIL-18与禽多杀性巴氏杆菌C48-1H基因的DNA疫苗混合物、禽多杀性巴氏杆菌C48-1H基因的DNA疫苗肌肉注射5周龄鸡,首免后每周采取外周血及外周抗凝血,应用ELISA和MTT法分别检测免疫鸡的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水平。二免后第2周用10 LD50禽多杀性巴氏杆菌强毒菌株C48-1进行攻击。结果鸡IL-18能够明显增强禽多杀性巴氏杆菌H基因DNA疫苗的免疫原性,显著提高免疫鸡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水平,并且鸡IL-18与禽多杀性巴氏杆菌H基因共表达时的免疫佐剂作用最强,能强有力地抵抗强毒菌株C48-1的致死性攻击。结果表明,鸡IL-18可作为DNA疫苗的一种理想的免疫佐剂。  相似文献   

5.
为确定疑似禽霍乱病例病原种类及其病原基因型,本研究采用细菌分离技术对病原菌进行实验室分离培养,应用传统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分离细菌进行鉴定,并应用PCR扩增和基因序列分析对分离细菌进行基因分型。结果显示,分离菌具有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Pm)典型培养特征,菌落形态和菌体染色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均与多杀性巴氏杆菌相符;PCR扩增到457 bp的基因片段。采用5对分型引物对分离菌进行基因分型显示,仅有A型引物扩增到大小1 050 bp的目的基因片段,序列分析也显示分离菌荚膜基因与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参考菌株荚膜特异性基因同源性高达97.6%~100.0%,系统进化与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处于同一进化分支。结果表明,疑似禽霍乱病例病原为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本研究结果将为禽霍乱的防控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6.
采用全菌抗原干燥包被法ELISA检测禽霍乱血清抗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戊二醛的偶联作用将禽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全细胞抗原在聚苯乙烯酶标板上进行干燥包被,酶标板以2.5%的戊二醛溶液预处理.通过直接和间接ELISA方阵滴定确定其包被的全菌抗原最适浓度为108个菌/mL.特异性、重复性、稳定性检验,以及初步建立的间接ELISA用于样品检测的结果表明,所创建的禽多杀性巴氏杆菌全菌抗原干燥包被方法能够很好地应用于建立检测禽霍乱血清抗体的ELISA.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用扁瓶固体培养法、摇床液体培养法和10L发酵罐培养法制备禽多杀性巴氏杆菌种子液,采用细菌比浊法和活菌计数法,计算高密度发酵菌液浓度,比较3种方法制备的种子液对禽多杀性巴氏杆菌抗原生产的影响。经过3批次试验,扁瓶固体培养法制备的种子液经高密度发酵培养后测得的活菌数为1.56×1010~1.65×1010 CFU/mL,比浊计数为2.10×1010~2.59×1010 CFU/mL;而摇床液体培养法制备的种子液经高密度发酵培养后测得的活菌数为1.54×1010~1.74×1010 CFU/mL,比浊计数为2.10×1010~2.45×1010 CFU/mL。发酵罐培养制备的禽多杀性巴氏杆菌种子接种200L发酵罐进行高密度发酵培养后测得的活菌数可达1.85×1010~2.05×1010 CFU/mL,比浊计数为2.45×1010~2.80×1010 CFU/mL。结果表明,10L发酵罐培养制备的种子液优于扁瓶固体培养法和摇床液体培养法制备的种子液,而后两者无明显差别;从3批次平均值看,前者比后两者活菌计数结果提高约21.60%,比浊计数结果提高约15.52%。说明采用10L发酵罐培养制备的禽多杀性巴氏杆菌种子进行高密度发酵培养可显著提高菌液浓度,增加单位抗原含量(P0.01)。  相似文献   

8.
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了9种抗菌药物对禽多杀性巴氏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MIC和MBC)。结果表明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和诺氟沙星对禽多杀性巴氏杆菌的MIC均为0.125μg/mL,诺氟沙星MBC为0.5μg/mL,氨苄西林和阿莫西林的MBC都为1.0μg/mL。氟苯尼考、替米考星和卡那霉素对禽多杀性巴氏杆菌的MIC分别为:0.5、2和2μg/mL。  相似文献   

9.
为制备禽多杀性巴氏杆菌ptfa基因壳聚糖纳米DNA疫苗,PCR扩增获得ptfa基因片段,克隆于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中构建重组质粒,以复凝聚法制备ptfa基因的壳聚糖纳米DNA疫苗。通过凝胶阻滞试验确定壳聚糖与DNA分子完全结合时的N/P比值;测定纳米DNA疫苗的包封率;透射电镜观察纳米DNA疫苗的形态;同时检测其抗DNA酶降解的能力及稳定性。结果成功构建禽多杀性巴氏杆菌ptfa基因的裸DNA疫苗并制备出纳米DNA疫苗,该纳米DNA疫苗的N/P比值为2.5,包封率为95.3%,经电镜观察显示其形态大多呈规则的球状,粒径为200nm左右,且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可有效抵抗DNA酶Ⅰ的降解。从而为进一步研究其免疫保护效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为建立同时检测大肠杆菌、禽源多杀性巴氏杆菌和鸭疫里默氏菌等水禽常见病原菌的环介导间接PCR方法,根据大肠杆菌的gapA基因、禽源多杀性巴氏杆菌的KMT1基因、鸭疫里默氏菌的OmpA基因序列,分别设计引物、标记于猪线粒体基因片段的两端,制备不同细菌的捕获探针;将捕获探针与待检测菌的基因组杂交、补平缺口、环化。采用1对引物反向扩增捕获探针,建立检测水禽3种常见病原菌的环介导间接PCR方法,扩增片段大小分别为328,422和504bp。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小鹅瘟病毒的检测结果为阴性。该方法能检测出100pg的细菌基因组DNA,与常规PCR的符合性为100%。该方法可用于水禽3种常见病原菌的同时检测,是一种特异性好、灵敏度高的快速病原学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1.
禽源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分离及生物学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江苏及其周边地区近期引起禽霍乱的多杀性巴氏杆菌分子流行病学特点,对送检病例进行细菌分离,使用PCR方法鉴定多杀性巴氏杆菌分离菌株的荚膜血清型和多位点序列分型,并对其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从暴发禽霍乱病例中分离出的12株细菌,皆为荚膜血清型A型的多杀性巴氏杆菌,其序列型为ST-129。在此基础上进行的药敏试验结果显示,12株多杀性巴氏杆菌对丁胺卡那霉素、氟苯尼考和多粘菌素B均敏感;但对卡那霉素、链霉素和强力霉素等表现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因此,引起江苏及其周边地区暴发禽霍乱的多杀性巴氏杆菌序列型为ST-129,给禽类免疫全价细菌灭活苗可能是较好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2.
研究菪可轮蒲水煎液对多杀性巴氏杆菌的体内外抑菌活性作用。用传统水煎法制备菪可轮蒲水煎液,用HPLC法测定菪可轮蒲水煎液中龙胆苦苷浓度,并用龙胆苦苷浓度标定复方药物浓度,分别采用牛津杯法和宏量肉汤稀释法测定菪可轮蒲水煎液对多杀性巴氏杆菌的抑菌圈直径和最小抑菌浓度(MIC),通过建立死亡率为75%的多杀性巴氏杆菌体内感染小鼠模型,测定浓度为0.0232mg/mL的菪可轮蒲水煎液,在感染前和感染后给药方式下,分别给予0.1、0.3、0.5mL药物时对小鼠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的预防和治疗作用。结果显示,菪可轮蒲水煎液浓度为0.0464mg/mL时,对多杀性巴氏杆菌的抑菌圈平均直径为13.5mm,MIC值为0.0029mg/mL,经病理剖检、细菌镜检、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及药敏系统(VITEK2COMPACT)细菌鉴定,表明死亡率为75%的多杀性巴氏杆菌体内感染小鼠模型建立成功,且预防组各组和治疗组各组小鼠死亡率依次为58.3%、41.7%、83.3%、66.7%、58.3%和91.7%。综合以上试验结果,菪可轮蒲水煎液对多杀性巴氏杆菌具有良好的体内外抑菌活性,且其预防作用较治疗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3.
用鼠伤寒沙门菌、禽多杀性巴氏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株接种SPF鸡,使其发病,进行同居感染,同时进行饮水和喷雾消毒,以观察检科1号消毒剂对同居感染的阻断效果。结果表明,检科1号消毒剂对鼠伤寒沙门菌、禽多杀性巴氏杆菌、金黄葡萄球菌同居感染具有明显的阻断作用,使用检科1号消毒剂的同居感染鸡群中脏器细菌分离率明显低于未使用消毒剂的鸡群脏器细菌分离率,并且使用检科1号每天喷雾两次的阻断效果比每天喷雾1次的阻断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氟喹诺酮类药物在养猪兽医临床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蒽诺沙星药理本品为动物专用的杀菌性广谱高效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其抗菌作用独特,能抑制细菌DNA旋转酶、阻断DNA复制而发挥快速杀菌作用,其作用有明显的浓度依赖性,血药浓度大于8倍最小抑菌浓度(MIC)时,可发挥最佳疗效。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肺炎克雷伯氏杆菌、布氏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猪丹毒杆菌、变形杆菌、化脓性棒状杆菌、败血波氏杆菌、金葡菌、支原体、衣原体等均有良好作用,特别是对支原体有高效,  相似文献   

15.
为制备高裂解效率的致禽肾脏、肠道病变大肠杆菌菌影,本研究通过编码15个柔性氨基酸linker采用融合PCR法将噬菌体中Φ174的裂解蛋白E基因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核酸酶A基因(SN)串联(E-15L-SN),插入温控表达质粒pBV220,构建重组温控双裂解表达质粒(pBV-ES),采用PCR扩增其温控双基因裂解表达盒(DLS-ES)插入E.coli-Pasteurella(大肠杆菌和巴氏杆菌)穿梭质粒pBA1100,构建重组温控双基因裂解穿梭质粒pBA1100-DLS-ES。该质粒可以通过温控制备高裂解率的E.coli和Pasteurella两种菌的菌影。本实验将构建的pBA1100-DLS-ES电转化至致禽肾脏、肠道病变E.coli中,28℃集菌,42℃温控诱导裂解蛋白E和核酸酶A表达。OD_(600nm)值及电镜结果表明,双基因裂解率高于单基因,同时收集菌影时间也比单基因裂解短,42℃诱导2 h含双裂解基因的菌液处理菌体裂解率达到99.9999%,本实验利用菌影形成机制将含青霉素抗性的致禽肾脏、肠道病变E.coli制备成菌影,为新型菌影疫苗的制备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6.
长效清的杀菌效力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长效清在实验室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鸡白痢沙门氏菌、禽多杀性巴氏杆菌、猪溶血性链球菌及猪丹猪扦菌等六株畜禽主要致病菌进行的杀灭效果试验显示,1:1000的稀释度作用15分钟,各菌便失去活力,在培养基中无法生长,消毒液与细菌作用30分钟,1:500的浓度即可以杀死除猪丹毒杆菌以外的其它五株细菌。对禽多杀性巴氏杆菌和鸡白痢沙门氏菌的杀灭效果更佳、分别以1:2000和1:3000作用15分钟即可杀灭。长效清对畜禽饲养场地的现场消毒试验显示,1:100的长效清消毒15分钟,对鸡舍和猪舍的杀留率均在99.99%以上。试验表明,长效清杀菌能力显著,适合言禽养殖场等应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Cosmid作载体,用细胞株SMR10制备包装细胞,运用体外重组和体外包装技术,构建了禽多杀性巴氏杆菌C48-1染色体基因文库。每μg染色体DNA可获得1000~2000个转导子。为进一步研究禽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基因特性和筛选某些基因或者克隆与表达抗原有关的基因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为了获得多杀性巴氏杆菌PurF蛋白及其多克隆抗体,通过PCR扩增了多杀性巴氏杆菌C51-17株purF基因,将其克隆到表达载体pPROEX-HTa中,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HT-PurF,转化至大肠埃希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中,经IPTG诱导表达。SDS-PAGE检测表明,获得重组蛋白分子质量约56.5ku,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Western blot检测表明,表达的蛋白可与多杀性巴氏杆菌制备的高免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将制备的重组蛋白免疫Balb/c小鼠制备多克隆抗体,ELISA检测血清抗体效价,结果显示制备的多克隆抗体滴度达到1∶128 000,Western blot表明可与多杀性巴氏杆菌PurF蛋白发生反应。本研究制备了多杀性巴氏杆菌的PurF蛋白及其多克隆抗体,为进一步研究PurF蛋白在多杀性巴氏杆菌致病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为建立多重PCR方法用于禽源多杀性巴氏杆菌中毒力基因的检测,对禽源多杀性巴氏杆菌分离株MD-1的9个毒力基因进行PCR扩增及敏感性测定,然后通过多个基因的组合得到5种多重PCR体系,并从中筛选合适的多重PCR体系,测定其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结果显示,分离株MD-1中的9个毒力基因均可扩增出目的片段,敏感性测定结果表明,有的基因可检测至1.81×10~4 copies/μL的核酸。筛选出的4种多重PCR体系1、3或4、5均可用于其中6个毒力基因(pfhA、nanB、ompH、oma87、sodA、sodC)的检测,并且特异性较强,均能够扩增禽源多杀性巴氏杆菌分离株HN-1和CZ-6,而大肠埃希菌和沙门菌分离株均无扩增条带。多重PCR体系1、3、4可检测多杀性巴氏杆菌核酸的敏感性为1.81×10~6 copies/μL,多重PCR体系5甚至可检测至1.81×10~5 copies/μL,同时这4种多重PCR体系与单个毒力基因PCR检测的敏感性均一致。说明建立的禽源多杀性巴氏杆菌毒力基因的多重PCR检测方法对多杀性巴氏杆菌毒力基因的快速检测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77株鸡致病菌对19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从广东不同地区的养鸡场分离的77株致病性大肠杆菌、沙门氏杆菌、禽多杀性巴氏杆菌和绿脓杆菌用19种抗菌药物进行了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4种试验菌对头孢氨苄、新霉素、环丙沙星和诺氟沙星的敏感度较高,禽多杀性巴氏杆菌和绿脓杆菌对庆大霉素,依诺沙星也较敏感。以上药物可作为防治这4种细菌病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