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调查多杀性巴氏杆菌(P.multocida)在湖南猪群中的流行情况,本实验室于2015年6月~2016年3月在湖南大型屠宰场采集猪肺脏222份和猪扁桃体180份临床样品,采用血琼脂培养和PCR方法进行P.multocida的分离鉴定,得到4株F型P.multocida。对分离的4株F型P.multocida进行毒力基因检测以及小鼠的致病性研究,结果显示4株菌均含有ptf A、pfhA、fim A、sodA、sodC、ompA、ompH、oma87、plpB、exbB、exbD、tonB、hgbB、Fur、nan H、hsf-1和hsf-2毒力基因,但tadD、toxA、hgbA、nanB、pm HAS、tbpA毒力基因均为阴性;4株菌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感染小鼠的剂量分别为4 cfu/只、5 cfu/只、11 cfu/只和17 cfu/只时可导致小鼠在60 h内全部死亡,表明这4株菌对小鼠有强致病力。病理切片显示,感染小鼠有明显的肺泡充血、脾淋巴细胞凋亡、肾小管和肾小球萎缩等病理变化。本实验首次在湖南地区分离到猪源荚膜血清F型P.multocida,并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生物学特性研究,为国内P.multocida的流行情况和生猪多杀性巴氏杆菌病的防控补充了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2.
2种猪源链球菌对猪、兔的致病性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检测了4株猪链球菌2型(Streptococcus suistype 2,SS2)和2株马链球菌兽疫亚种(Streptococcus equisubsp.zooepidem icus,SEZ)对猪、兔的致病性。SS2-1、SS2-H及SS2-006444株均分离自发病猪内脏,前2株毒力因子表现型为MRP+EF+SLY+,后者为MRP-EF-SLY-;SS2-D株为国外引进的SS2人源株,作为对照,其毒力因子的表现型为MRP+EF*SLY+;SEZ-CY和SEZ-CN株均分离自发病猪并经鉴定。SS2-1、SS2-H、SEZ-CY和SEZ-CN株对猪(2~3头/组)的最小致死量分别为106、107、104和108cfu;对兔(2~3只/组)的最小致死量分别为100~1 000、1 000、100和105cfu;SS2-D株108cfu对猪不致死,对兔的最小致死量为108cfu,而SS2-006444对猪、兔无致病性。显示SS2毒力因子与其对猪、兔的致病性有关;SS2与SEZ菌株对兔或猪的致病性一致,可用兔取代猪做试验;SS2和SEZ菌株通过腹腔、皮下、肌肉或静脉注射均可感染兔(2~4只/组),并致死,SEZ还可经口、鼻感染;SEZ与SS2静脉感染猪后10 m in即可检出细菌,此后2~4 h为无菌血症阶段,之后重新出现。  相似文献   

3.
《畜牧与兽医》2017,(8):93-97
对40余份送检狐狸病料进行细菌分离,采用16S rRNA基因测序和生化试验进行鉴定,并进行细菌耐药性和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在病料中分离到5株革兰阳性球菌,综合鉴定为犬链球菌;该菌对氨苄西林、氯霉素、环丙沙星等药物敏感,但是对四环素有较强的耐药性;小鼠致病性试验显示该菌犬链球菌QL001的半数致死量为5×10~6cfu,有较强的致病性。研究结果为狐狸链球菌病的防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猪链球菌2型JX分离株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临床表现为脑膜炎、关节炎及败血症的发病猪分离到2株细菌,分别命名为JX02和JX03,经鉴定其形态、染色及培养特性均符合链球菌的特点,具α或β溶血,生化试验结果不稳定。用猪链球菌2型、1型和9型抗血清进行凝集试验,结果2株菌均能与猪链球2型抗血清凝集,其中1株菌对小鼠和家兔均有致病性,另1株菌只能致死家兔。PCR均能扩增2株菌的主要毒力因子基因。表明发病猪的病原不同于以往的C群链球菌,不是马链球菌兽疫亚种,而是属于R群的猪链球菌。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猪链球菌临床分离株的生物学特性、耐药基因与毒力基因的携带情况。采集疑似链球菌感染病死的猪肺脏和关节液,用常规方法分离细菌,通过镜检、16S rRNA序列测定分析、分子分型、动物实验鉴定分离菌的生物学特性,用药敏试验进行药物敏感度测定,并利用PCR检测耐药基因及毒力基因。结果可知,从8个养猪场的10份肺脏和关节液中共分离到10株菌,经16S rRNA序列比对和血清分型,10株分离株均为猪链球菌,其中9型7株,1型1株,其余2株为猪豕链球菌和猪生殖道链球菌;小鼠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分离株JXNC1906、JXJJ1904和JXNC1904的毒力较强;毒力基因检测显示,JXNC2103可检出6种毒力基因,JXNC2011株只检出mrp毒力基因,毒力型mrp+ef-gdh+sly+mmum+Orf2+2株、mrp-ef+gdh+sly-mmum+Or...  相似文献   

6.
为精确测定猪链球菌2型的半数致死量,通过对猪链球菌2型菌株进行液体培养,采用分光光度计测定菌液的实时OD_(600)值,制作细菌的生长曲线,并确定OD_(600)值与菌液稀释倍数的关系、猪链球菌对BALB/c小鼠的半数致死量。结果猪链球菌2型用THB液体培养基培养2 h达到对数生长期,培养至5 h的菌液OD_(600)值为1.51,此时对应的活菌浓度为5.3×10~8CFU/mL;猪链球菌2型对BALB/c小鼠的LD_(50)为1.116×10~8 CFU,95%置信区间为9.429×10~8-1.311×10~8CFU。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天津地区猪链球菌病的发病情况及流行血清型,试验从天津地区某猪场发病猪脑与肺脏中分离病原菌,并对分离菌株进行革兰氏染色镜检、生化试验、不同毒力基因型PCR检测、药敏试验和小鼠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从脑与肺脏中分离出2株链球菌;革兰氏染色为阳性球菌;生化试验符合链球菌生长特性; PCR检测2株链球菌的毒力血清型,从脑中分离出的链球菌为cps7h型,并携带溶菌酶释放蛋白(mrp)和溶血素(sly)毒力基因,从肺脏中分离出的细菌未测出血清型;从脑中分离出的链球菌对青霉素高度敏感,对头孢呋辛、新霉素等耐药;致病性试验显示,昆明系小鼠不表现明显的临床症状,仅表现组织水平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为了确定发病母猪组织是否感染病原菌及调查病原菌耐药情况,试验对发病母猪组织进行细菌分离培养,经过培养观察、生化试验、16S rRNA测序确定分离菌株,对分离菌株进行药敏试验、小鼠致病性试验、耐药基因检测、常见血清型分型及毒力基因检测。结果表明:分离得到一株肺炎克雷伯氏菌。分离菌株的16S rRNA测序结果与NCBI上18株肺炎克雷伯氏菌参考菌株序列同源性均在99%以上。分离菌株接种在血琼脂培养基上会发生α溶血现象,且具有多重耐药性,携带四环素类tet耐药基因,氨基糖苷类aph(3′)-Ia、strA、strB耐药基因,磺胺类sul 1、sul 2耐药基因及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耐药基因blaSHV,与耐药表型结果一致。分离菌株血清型分型为K20型,含有ureA、wabG、uge毒力基因。在小鼠致病性试验中,以浓度为6.15×10~8cfu/mL的菌液进行攻毒,能够使小鼠在22 h内死亡,表明分离菌株对小鼠具有致病性。说明本试验所分离得到的猪源肺炎克雷伯氏菌具有严重的耐药性和强致病性。  相似文献   

9.
对来自广西边境地区部分发病猪场及屠宰场的370份猪组织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共分离到16株链球菌,对这16株链球菌进行了形态学观察、PCR鉴定及小鼠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其形态、染色、生化特性均符合猪链球菌的特点,通过GDH鉴定与测序,证实这16株菌株均为猪链球菌,分别命名为GX1~GX16。通过特异性引物PCR分型(35个血清型),其中有1株为1型,1株为2型,1株为5型,1株为29型,5株为8型,7株未分出型。用这16株猪链球菌对昆明小鼠和BALB/c小鼠进行动物致病性试验,结果发现,菌株GX10对昆明小鼠和BALB/c小鼠致死率均为100%;菌株GX11对BALB/c小鼠致死率为80%;其他菌株对昆明小鼠和BALB/c小鼠均无致病性。菌株GX10、GX11对BALB/c小鼠的LD50分别为4.5×105和3.6×109 CFU。本试验结果表明,广西边境地区存在致病性猪链球菌8型。BALB/c小鼠对猪链球菌的敏感性高于昆明小鼠,更适合作为猪链球菌致病性研究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0.
从一头痛死猪分离到一株疑似猪链球菌的菌株,通过生化鉴定、链球菌血清学分群、猪链球菌的血清学分型、PCR鉴定排除了是猪链球菌的可能.应用16 S rDNA的通用引物27F和1492R对可疑菌的核酸扩增、测序及序列比对表明,所分离到的菌株与豕链球菌具有98%的同源性,因此判断为豕链球菌.小鼠感染试验显示,感染的小鼠没有明显的发病症状,且2周后仍正常存活,因此认为所分离的豕链球菌不具有致病性或具有较弱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鼻气管鸟杆菌(Ornithobacterium rhinotracheale,ORT)的生长规律,试验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鼻气管鸟杆菌不同生长时间的OD_(600nm)值,并绘制鼻气管鸟杆菌生长曲线,再利用平板菌落计数法绘制生长曲线进一步验证,探究该菌在合适时间段内的吸光值OD_(600nm)与平板菌落计数法测定的活菌数(cfu)的关系。结果显示:两种方法测定的生长曲线基本一致,2~16 h为对数生长期,16~20 h为稳定期,20 h以后进入衰亡期。对16 h鼻气管鸟杆菌吸光值与活菌数的关系进行探讨,成功建立回归方程:y=2.7591x-0.0897(R~2=0.9973),为根据不同需要控制鼻气管鸟杆菌的生长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采用传统的细菌鉴定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四川省某养麝场2只患化脓性疾病林麝病原菌进行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RNA基因序列测定,以小鼠感染试验测试分离菌株的致病性,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并通过构建进化树对分离菌株进行进化分析。该研究分别从2只林麝机体内分离出1株解没食子酸链球菌解没食子酸亚种和1株解没食子酸链球菌马其顿亚种,两分离菌均能够引起小鼠肝脏肿大,且对多类抗生素产生耐药性,进化分析显示,2分离菌处于不同的分支。本试验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解没食子酸链球菌以及林麝化脓性疾病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昆明市某猪场的仔猪群中发生一起以败血症为主要特征的急性传染病。从该猪场可疑病料中分离出1株猪源致病性链球菌,开展了形态学、培养特性、生化特性、血清学鉴定等试验对其进行了鉴定,并进行了猪链球菌的动物致病性试验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此分离菌株为猪链球菌2型;对小鼠有很强的致病性;头孢噻呋、阿莫西林、头孢他啶、氧氟沙星、氨苄青霉素等对分离菌株高敏。  相似文献   

14.
为了对吉林省长春地区致犬腹泻的奇异变形杆菌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及药物敏感性检测,试验采用传统细菌鉴定方法及16S rRNA系统发育学分析方法,对2015—2017年间送检的62份疑似患细菌性肠炎犬的腹泻物进行奇异变形杆菌的分离鉴定及遗传进化分析,并对分离菌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及小鼠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从送检病料中共分离获得12株奇异变形杆菌(分离率为19.35%),革兰氏染色为阴性,理化特性鉴定与奇异变形杆菌的生理特性基本一致;分离菌经16S rRNA基因扩增获得大小的为1 600 bp条带,所测序列与奇异变形杆菌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在98%以上,12株分离株处于3个独立分株;其中分离菌对兽医临床常用药物整体耐药水平较高,仅有部分菌株对环丙沙星、恩诺沙星、头孢曲松敏感;分离菌CC15031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LD_(50))为2.8×10~6 cfu/mL,具有较强的致病性。说明分离得到的奇异变形杆菌具有较强的耐药性和不同程度的致病性,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5.
为了对山东省滨州市某规模化养猪场发病猪进行确诊,对关节肿大并出现死亡的断奶前后仔猪进行剖检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分离得到1株革兰氏阳性链球菌,对分离菌株进行特性培养、显微镜观察及分子生物学鉴定等工作,并开展了耐药性检测、动物回归试验和小鼠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株为7型猪链球菌,对多种药物具有抗性;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对猪具有高致病性,导致部分猪只出现神经症状,对昆明系、BALB/c小鼠无致病性,对CD1小鼠具有一定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16.
新疆奇台和昌吉市规模化猪场发生育肥猪急性死亡,疑似猪传染性胸膜肺炎,采集病料进行细菌的分离培养、PCR检测、药敏试验及小鼠致病性试验。结果分离获得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奇台株2株,昌吉株1株。PCR分型鉴定均为血清5型。致病性试验显示,分离株均可致死小鼠。对氟苯尼考、头孢噻呋、恩诺沙星等抗生素敏感。结论,确诊病原为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血清5型。血清5型已成为新疆地区致死率较高的流行血清型。  相似文献   

17.
为了了解猪丹毒丝菌安徽分离株(BB130818)对小鼠的致病性,试验采用改良寇氏法测定猪丹毒丝菌安徽分离株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LD50),应用1×LD50和100×LD50菌量分别攻毒感染小鼠,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感染菌株在小鼠体内的分布情况,并采集以100×LD50剂量攻毒时小鼠的脾脏、肺脏、肝脏制作组织切片观察病理变化。结果表明:猪丹毒丝菌安徽分离株对小鼠的LD50为50.3 cfu/m L;以1×LD50剂量攻毒36 h后即可从小鼠心脏、脾脏和脑组织中检出该菌,48 h后可从小鼠肝脏、肺脏中检出该菌;以100×LD50剂量攻毒24 h后即可从小鼠心脏、脾脏、肺脏和脑组织中检出该菌,36 h后可从小鼠肝脏中检出该菌;小鼠全身败血性出血,脾脏、肺脏、肝脏均出现病变。说明猪丹毒丝菌安徽分离株具有较强的致病力,进入小鼠体内的主要增殖器官首先是心脏、脾脏和脑组织,然后到肺脏和肝脏。  相似文献   

18.
《养猪》2020,(4)
2019年7月,湖南郴州某猪场少量仔猪出现关节肿大、跛行症状。为确定其发病原因,试验无菌取仔猪实质脏器和关节液,进行细菌分离培养、优势菌形态及培养特性观察、生化特性测定、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药物敏感性检测及小鼠致病性试验。结果:该优势菌为革兰氏阳性球菌;生化特性与停乳链球菌类马亚种一致;16S rRNA基因序列比对及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与停乳链球菌类马亚种AB.537922.1(Japan)100%同源性,因此,鉴定为停乳链球菌类马亚种,命名为CZ1907株;药敏试验检测结果表明,CZ1907株对青霉素、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头孢曲松、头孢噻肟、氟苯尼考、恩诺沙星、万古霉素高度敏感,对呋喃唑酮、红霉素中度敏感,而对大观霉素、庆大霉素、多西环素、四环素、复方新诺明、林可霉素耐药;小鼠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该菌具有较强致病力,对21~23 g ICR小鼠的半数致死剂量为1.11×108CFU。该研究报道为湖南省猪源停乳链球菌感染情况补充了数据资料。  相似文献   

19.
上海地区猪源链球菌分离株的病原特性鉴定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3  
1997-1999年从上海地区分离出15株猪源链球菌,结合培养特性、生化特性及血清定型等对其进行了鉴定。其形态、染色及培养特性基本符合链球菌的特点,大多具有α或β溶血,生化试验结果不稳定。用国际通用的链球菌A-G乳胶分型诊断液和猪链球菌1、2型标准阳性血清检测5株分离菌,4株为C群链球菌,1株为2型猪链球菌,1株为B群链球菌,1株为D群链球菌,1株与A群和C群有交叉反应,7株不在其检测范围。小鼠对15株分离菌的敏感性有所不同。本试验表明,上海地区猪链球菌病的病原已不再是单一的C群链球菌。对新出现的2型猪链球菌,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河南省某大型养猪场育肥猪发生疫情的原因,本研究从该猪场采集的病料样品中进行细菌分离,并对分离菌经革兰氏染色及电镜观察其形态、16S rRNA PCR鉴定;采用多重PCR鉴定其血清型并将扩增的funAB基因与GenBank中的其它副猪嗜血杆菌(HPS)参考株的相应基因进行同源性分析并构建该基因的进化树;采用纸片扩散法鉴定分离菌株的药敏特性并利用小鼠进行了其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经形态观察、培养特性鉴定以及16S rRNA的PCR鉴定,该分离菌为HPS;经多重PCR并经测序鉴定分离菌为14型HPS,将其命名为JZ-2019;funAB基因的同源性分析及进化树结果显示,JZ-2019株与14型HPS IA-84-22113株(KC795520.1)的同源性为100%。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对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以及氨基糖苷类药物敏感,其中对大环内酯类药物最为敏感;小鼠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小鼠均出现临床症状,甚至死亡,且小鼠各脏器组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出血等剖检症状;经PCR扩增从死亡小鼠的脑、腹水中扩增出与分离菌株一致的细菌。表明,该分离菌对小鼠有较强的致病性,且能通过小鼠血脑屏障。本研究证明了河南省猪群中存在14型HPS的感染,为中原地区防控HPS病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