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试验旨在探讨饲粮蛋白质水平与纤维来源对生长猪盲肠液消化酶活性及水解能力的影响,为生长猪大肠消化液的模拟提供参考。试验1考察饲粮的蛋白质水平(饲粮1和饲粮2粗蛋白质含量分别为19.03%和13.96%)对生长猪盲肠液组成的影响。采用完全随机设计,将12头在盲肠安装瘘管的生长猪按体重随机分为2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预试期5 d,正试期10 d。试验2在试验1结束并经过10 d恢复期后考察饲粮的纤维来源(饲粮3:玉米-大豆皮饲粮;饲粮4:玉米-小麦麸饲粮)对生长猪盲肠液组成的影响,试验设计同试验1。试验3在试验1和试验2获得猪盲肠食糜的基础上考察盲肠液的来源与底物对还原糖释放量的影响。采用4×8两因素完全随机设计,盲肠液来源设4个处理,分别为试验猪饲喂饲粮1、饲粮2、饲粮3和饲粮4后收集的盲肠液;底物为8个处理,包括饲粮1~4、2个玉米-豆粕饲粮(饲粮5和6)和饲喂饲粮5和6后获得的回肠冻干食糜。每个处理5个重复,每个重复1根消化管。结果表明:1)高蛋白质饲粮(饲粮1)与低蛋白质饲粮(饲粮2)相比显著降低猪盲肠食糜干物质含量(P≤0.05),饲粮蛋白质水平对盲肠液p H以及纤维素酶、木聚糖酶、葡聚糖酶、淀粉酶、中性蛋白酶、酸性蛋白酶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2)饲粮纤维来源对猪盲肠食糜干物质含量、p H以及纤维素酶、木聚糖酶、葡聚糖酶、淀粉酶、中性蛋白酶、酸性蛋白酶活性均无显著影响(P>0.05);3)盲肠液来源和底物对还原糖释放量均有显著的影响(P<0.05),且两者对还原糖释放量有显著的互作效应(P<0.05),盲肠液中水解酶活性高,饲粮纤维含量低,则盲肠液体外消化后还原糖释放量多。盲肠液中木聚糖酶、葡聚糖酶、中性蛋白酶及淀粉酶活性影响了对饲粮的消化能力,而木聚糖酶与淀粉酶活性影响了对回肠末端食糜的消化能力。由此表明,饲粮营养水平虽然对生长猪盲肠液中6种水解酶活性影响未达到统计学显著性,但多种水解酶微小的差异叠加后引起了水解能力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旨在通过研究4种饲粮条件下生长猪空肠液组成的差异,探讨一般生产条件下,饲粮蛋白质来源与水平对生长猪空肠液组成的影响.试验采朋4×4拉丁方设计,从8头体内安装空肠T型瘘管的荷术猪中挑选健康、体重接近的试验猪4头,试验猪分期、分号分别饲喂4种试验饲粮,即玉米-豆粕型饲粮、玉米-豆粕低蛋白质饲粮、玉米-豆粕-棉籽粕-菜籽粕饲粮和玉米-豆粕-棉籽粕-菜籽粕低蛋白质饲粮.每期试验为15 d,其中预试期为10 d,在试验期第11天、第13天和第15天每天的09:30、13:30和17:30采集食糜样品1 h.通过低温离心收集食糜上清液,分装后-70℃保存,待测酶活和离子浓度.结果表明:在正常蛋白质水平与低蛋白质水平条件下,饲粮的蛋白质来源对生长猪空肠液中胰蛋白酶、糜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活性及Na+、K+、Cl-、Ca2+、Mg2+浓度与pH都无显著影响(P>0.05);饲粮的蛋白质水平对生长猪空肠液中胰蛋白酶、糜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活性及Na+、K+、Cl-、Ca2+、Mg2+浓度与pH也无显著影响(P>0.05).由此表明,生长猪空肠液的组成对饲粮蛋白质来源与水平有较大范围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淀粉类型饲粮对育肥猪盲肠食糜主要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的影响。试验选取72头健康且初始体重相近的“杜×长×大”三元杂交阉公猪,随机分为3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3头猪。3组猪分别饲喂含有木薯淀粉、玉米淀粉和豌豆淀粉作为唯一淀粉来源配制的3种饲粮,饲粮的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分别为0.11、0.25和0.44。试验预试期4 d,正试期42 d。于正式试验的第42天,每个重复选取1头体重接近平均体重的猪进行屠宰,收集盲肠食糜进行相关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1)与木薯淀粉饲粮相比,豌豆淀粉饲粮显著降低育肥猪盲肠食糜的pH(P<0.05);2)与木薯淀粉饲粮相比,玉米淀粉和豌豆淀粉饲粮显著增加育肥猪盲肠食糜中乳酸的含量(P<0.05),同时豌豆淀粉饲粮显著增加食糜中乙酸、丁酸和总短链脂肪酸的含量(P<0.05);3)对于肠道微生物氮代谢产物而言,与木薯淀粉饲粮相比,玉米淀粉和豌豆淀粉饲粮显著降低育肥猪食糜中氨态氮、腐胺、总生物胺、吲哚和粪臭素的含量(P<0.05),同时豌豆淀粉饲粮显著降低食糜中尸胺和色胺的含量(P<0.05);4)对于微生物而言,与木薯淀粉饲粮相比,玉米淀粉和豌豆淀粉饲粮显著增加育肥猪盲肠食糜中普雷沃氏菌属的数量(P<0.05),而降低食糜中大肠杆菌的数量(P<0.05),同时豌豆淀粉饲粮增加了食糜中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梭菌Ⅳ和梭菌ⅩⅣ的数量(P<0.05)。由此可见,本试验条件下,给育肥猪饲喂含有高直链的豌豆淀粉改变了其盲肠食糜中微生物的组成和发酵模式,增加了部分有益菌的数量和碳水化合物代谢产物的含量,降低了潜在致病菌的数量和氮代谢产物的含量,这提示摄食含有高直链的淀粉有利于维持宿主肠道健康。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旨在研究枯草芽孢杆菌048(BS048)和果寡糖(FOS)联用对雪山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及其机理。试验选用980只体重相近的1日龄雪山草鸡(公),随机分为2组,每组7个重复,每个重复70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1%(W/W)BS048和0.08%(W/W)FOS。试验期为80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雪山草鸡的平均日增重(ADG)、平均日采食量(ADFI)、空肠消化酶活性和盲肠挥发性脂肪酸(VFA)含量均显著或极显著提高(P0.05或P0.01),小肠食糜黏度则极显著降低(P0.01),而料重比、小肠食糜p H并无显著变化(P0.05)。由此可见,BS048和FOS联用,不仅能够降低小肠食糜黏度并提高空肠消化酶活性,增强肠道的消化功能,而且可以促进盲肠VFA的产生,维持并改善肠道健康状况,从而提高雪山草鸡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旨在探讨猪空肠消化液中主要消化酶的活性与饲粮养分消化率间的相关性,为饲粮养分消化影响因素的研究提供参考。试验分为2组,分别饲喂玉米-豆粕型饲粮和玉米-玉米干酒糟及其可溶物(DDGS)-米糠粕型饲粮,每组设16个重复。测定饲粮和粪样的总能和干物质、粗蛋白质含量及空肠液中主要消化酶的活性,然后对每种饲粮的养分消化率与猪空肠液中主要消化酶的活性进行简单相关分析和典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2种饲粮下,生长猪个体间4种主要消化酶活性的变异系数均在20%以上,而饲粮干物质、粗蛋白质和总能消化率的变异系数均在1.5%以内;2)猪空肠液中淀粉酶、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的活性与饲粮养分消化率间无显著相关性(|r|≤0.51;P0.05),而脂肪酶活性与玉米-豆粕型饲粮养分消化率呈显著正相关(r≥0.56;P0.05),与玉米-玉米DDGS-米糠粕型饲粮干物质消化率呈显著负相关(r=-0.51;P0.05);3)猪空肠液消化酶活性与饲粮养分消化率间无典型相关关系(P0.05),因此,脂肪酶活性对饲粮养分消化率变异的贡献有限。综合以上结果,生长猪空肠液消化酶活性与饲粮养分消化率间无稳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淀粉源饲粮对肉仔鸡小肠消化酶活性、盲肠挥发性脂肪酸含量和微生物菌群的影响。选取1日龄健康爱拔益加(AA)肉仔鸡48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鸡。5组分别饲喂玉米淀粉、豌豆淀粉、木薯淀粉、高粱淀粉和小麦淀粉配制的半纯合等氮等能饲粮,5组饲粮总淀粉水平一致。试验期21 d。结果表明:1)与玉米淀粉组、木薯淀粉组和小麦淀粉组相比,豌豆淀粉组肉仔鸡盲肠食糜中乙酸、丙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显著提高(P<0.05),高粱淀粉组盲肠食糜中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显著提高(P<0.05)。2)高粱淀粉组肉仔鸡空肠食糜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木薯淀粉组肉仔鸡空肠和回肠食糜脂肪酶活性以及空肠黏膜脂肪酶、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3)拟杆菌门、厚壁菌门、变形菌门和柔膜菌门是肉仔鸡盲肠的优势菌门。与小麦淀粉组、豌豆淀粉组和高粱淀粉组相比,木薯淀粉组和玉米淀粉组厚壁菌门相对丰度显著提高(P<0.05)。与玉米淀粉组、高粱淀粉组和小麦淀粉组相比,豌豆淀粉组的拟杆菌门、柔膜菌门、拟杆菌属和Odoribacter相对丰度显著提高(P<0.05),变形菌门、Melainabacteria、肠杆菌科未定义属、肠球菌属和副拟杆菌属(Parabacteroides)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淀粉来源影响肉仔鸡的小肠消化酶活性,改变盲肠的发酵模式及微生物菌群,豌豆淀粉、木薯淀粉、玉米淀粉饲粮可增加肉仔鸡盲肠中的产酸菌群,促进微生物发酵,改善肠道菌群结构,促进有益菌生长。  相似文献   

7.
饲粮蛋白质来源对蛋鸡小肠液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试验旨在通过研究饲粮蛋白质来源对鸡肠液中消化酶活性及离子浓度的影响,为鸡饲料酶学生物学效价评定方法中小肠液的仿生酶谱设计提供决策依据.试验采用2×2完全随机没计,分别选用健康、体重相近的十二指肠瘘、空肠瘘成年海兰褐壳蛋公鸡各24只,将每种类型的荷术鸡随机分成2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只鸡,分别饲喂玉米-豆粕型饲粮和玉米-豆粕-棉籽粕型饲粮.在试验期第31天、第33天、第35天的09:30至18:30间每隔3 h收集1 h十二指肠和空肠食糜,通过低温离心的方法制备肠液.结果表明,玉米-豆粕型饲粮条件下十二指肠液脂肪酶活性,Cl-的浓度及空肠液胰蛋白酶的活性显著地高于玉米-豆粕-棉籽粕型饲粮条件下的相应值(P<0.05),而十二指肠液Mg2+浓度和空肠液K+的浓度显著地低于玉米-豆粕-棉籽粕型饲粮条件下的相应值(P<0.05).从不同肠段肠液组成的差异看,十二指肠液中淀粉酶和胰蛋白酶的活性,Na+、Mg2+的浓度及pH显著地低于空肠液中的相应值(P<0.05),而脂肪酶的活性,K+、Cl-的浓度显著地高于空肠液中的相应值(P<0.05).这表明饲粮蛋白质来源对鸡肠液蛋白酶活性及电解质离子浓度有显著影响,不同肠段的肠液在组成上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旨在探讨饲粮添加菊糖对肉仔鸡生长性能、排泄物及肠道主要臭气化合物浓度的影响。选择300只1日龄爱拔益加(AA)肉仔鸡,随机分为5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各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对照组)、0.05%、0.15%、0.25%、0.50%菊糖的试验饲粮。试验期6周。结果表明:1)饲粮添加菊糖对肉仔鸡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P0.05);2)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0.50%菊糖显著提高了肉仔鸡排泄物中乳酸浓度(P0.05)。排泄物中乳酸浓度显著高于盲肠和直肠食糜(P0.05)。3)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0.50%菊糖显著降低了肉仔鸡排泄物中吲哚和粪臭素浓度(P0.05)。4)肉仔鸡排泄物吲哚浓度与直肠吲哚和粪臭素浓度、盲肠吲哚浓度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排泄物的p H与盲肠乳酸浓度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5)。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饲粮中添加菊糖显著降低了肉仔鸡排泄物、盲肠和直肠的吲哚和粪臭素浓度,饲粮菊糖适宜添加水平为0.50%。  相似文献   

9.
张桂杰  鲁宁  谯仕彦 《动物营养学报》2012,24(12):2326-2334
本文旨在研究低蛋白质平衡氨基酸饲粮对生长猪生长性能、胴体品质、肌肉品质和肠道健康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选择初始体重为(17.02±1.40)kg的健康"杜×长×大"三元杂交去势公猪16头,随机分为正常蛋白质组(饲粮粗蛋白质水平为18%,标准回肠可消化赖氨酸含量为0.93%)和低蛋白质组(饲粮粗蛋白质水平为14%,标准回肠可消化赖氨酸含量为1.03%)2个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试验期共39 d。在试验结束当天对生长猪进行称重、结料和采血,并屠宰所有生长猪用于测定胴体品质、肌肉品质、肠道形态及消化酶活性。结果表明:与正常蛋白质饲粮相比,低蛋白质平衡氨基酸饲粮显著提高了生长猪背最长肌的亮度值(P<0.01)和黄度值(P<0.05);对小肠各肠段的绒毛形态无显著影响(P>0.05),但有提高空肠绒毛高度和隐窝深度比值的趋势(P=0.09);对生长猪的生长性能、胴体品质和肌肉品质无显著影响(P>0.05)。本试验结果表明,与正常蛋白质饲粮相比,标准回肠可消化赖氨酸含量为1.03%的低蛋白质平衡氨基酸饲粮能够维持生长猪正常生长性能,并有改善肠道健康状况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开展保育猪玉米DDGS饲粮添加木聚糖酶和β-葡聚糖酶对生产性能和养分消化的影响研究。135只(起始体重7.2±0.2kg)保育猪随机分成5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4~5只,分别为正对照组(PC,玉米/豆粕+0%玉米DDGS)、负对照组(NC,以30%玉米DDGS替代部分玉米和豆粕,不添加酶制剂)、在负对照组基础上分别添加4000 U/kg木聚糖酶(XYL)、450 U/kgβ-葡聚糖酶(BGL)或4000 U/kg木聚糖酶+450 U/kgβ-葡聚糖酶(XB)的3个酶制剂组。试猪统一饲喂玉米豆粕型饲粮1周(阶段一)后过渡到试验饲粮,试验饲粮分两阶段(阶段二:7-21天和阶段三:21-35天),试验饲粮配制以总赖氨酸含量一致为基础,营养水平达到或超过NRC(1998),为了突出纤维降解酶的作用效果,阶段二与阶段三NC、XYL、BGL和XB四组试验饲粮的代谢能比PC组分别降低3.0%和4.7%。试验发现,NC组试猪生长速度显著低于PC组(P0.001)。阶段三,BGL组与XB组试猪日增重比NC组分别提高7.7%和9.3%(P0.001);试验全期,XB组试猪比NC猪日增重提高6.6%(P0.001)。XYL与XB组干物质消化率比NC组分别提高1.6%和1.4%(P0.001),添加酶制剂组能量消化率比NC组提高5.5%(P0.001),同时,与NC组比较,酶制剂组饲粮粗蛋白质消化率提高5.9%,差异极显著(P0.001)。XYL、BGL和XB三组与NC组相比,饲粮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及半纤维素消化率分别提高33%、30%与34%(P0.02)。同时,酶制剂添加组饲粮P消化率比NC组提高46%(P0.01)。结果表明,玉米DDGS饲粮联合添加木聚糖酶和β-葡聚糖酶可以提高保育猪日增重,且β-葡聚糖酶起主导作用。虽然木聚糖酶和β-葡聚糖酶对保育猪日均采食量与增重耗料比没有影响,但至少部分降低了玉米DDGS对饲粮养分利用率及生产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本试验旨在探讨发酵豆粕(FSBM)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及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方法】试验选取48头21日龄断奶仔猪(杜×长×大,6.88 kg±0.13 kg),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猪。对照组饲粮为基础饲粮,试验饲粮用6%FSBM等量替代基础饲粮中的豆粕。试验期为20 d。试验期间记录采食量和体重。试验第21天,每个重复选取2头猪屠宰,收集回肠食糜测定消化酶活性和肠道菌群结构,并对两者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饲喂FSBM可显著提高断奶仔猪的终末体重和平均日增重(average daily gain, ADG),并显著降低了料重比(feed/gain, F/G)(P<0.05);(2)FSBM组断奶仔猪回肠中的胰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显著提高(P<0.05);(3)饲喂FSBM显著提高了断奶仔猪回肠食糜中拟杆菌门、普雷沃氏菌科NK3B31类群、厌氧弧菌属、瘤胃菌科UCG-005、普氏菌属2、巨型球菌属、副杆菌属、Solobacterium及毛螺菌科UCG-004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了链球菌属的相对丰度(P<0.05);(...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旨在研究在小麦基础饲粮中添加木聚糖酶对生长猪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血清生化指标及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影响,探讨适宜的木聚糖酶添加水平。选择80头健康、平均体重40 kg的"杜×长×大"生长猪,随机分为5个处理,每个处理4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猪。正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负对照组饲喂小麦-豆粕型基础饲粮,木聚糖酶组分别饲喂在负对照基础饲粮上添加500、1 000和2 000 U/kg木聚糖酶的试验饲粮。试验期28 d。结果表明:1)小麦基础饲粮中添加木聚糖酶可极显著提高生长猪平均日增重(P<0.01),显著或极显著提高平均日采食量和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P<0.05或P<0.01),其中2 000 U/kg木聚糖酶组效果最好,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分别提高了26.0%和16.5%(P<0.01);2)小麦基础饲粮中添加木聚糖酶显著或极显著提高了生长猪血清葡萄糖、三碘甲腺原氨酸、四碘甲腺原氨酸和D-木糖含量(P<0.05或P<0.01),极显著降低血清尿素氮含量(P<0.01);3)饲粮组成和木聚糖酶可显著影响猪肠道微生物菌群,添加木聚糖酶可维持动物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平衡,2 000 U/kg木聚糖酶组肠道菌群结构和玉米-豆粕饲粮饲喂条件下接近。由此可见,添加2 000 U/kg的木聚糖酶可显著改善饲喂小麦基础饲粮生长猪的生长性能和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维持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平衡。在木聚糖含量为11.2%的生长猪小麦基础饲粮中,木聚糖酶的适宜添加水平为2 000 U/kg。  相似文献   

13.
旨在探讨使用体外法模拟猪饲粮胃肠道消化,优化生长猪玉米-豆粕-DDGS饲粮和小麦-豆粕饲粮的非淀粉多糖(NSP)酶谱。试验首先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在玉米-豆粕-DDGS饲粮和小麦-豆粕饲粮中分别添加不同水平的单一NSP酶:纤维素酶、木聚糖酶、β-甘露聚糖酶、α-半乳糖苷酶、β-葡聚糖酶和果胶酶,采用基于生长猪生理消化的模拟胃液-小肠液体外法对饲粮体外干物质消化率(in vitro dry matter digestibility,IVDMD)进行测定,分析各NSP酶对饲粮IVDMD的作用效果。然后采用二次回归通用旋转设计,分别建立两种饲粮IVDMD与6种NSP酶的回归关系,筛选两种饲粮中6种NSP酶的最佳组合,再对优化的酶谱组合进行体外验证。结果显示:1)生长猪玉米-豆粕-DDGS饲粮和小麦-豆粕饲粮的IVDMD与6种NSP酶的添加水平之间均存在二次曲线关系;2)在本试验条件下,玉米-豆粕-DDGS饲粮的最佳酶谱:纤维素酶427.1U·kg~(-1)、木聚糖酶7 057.5U·kg~(-1)、β-甘露聚糖酶3 587.8U·kg~(-1)、α-半乳糖苷酶202.1U·kg~(-1)、β-葡聚糖酶1 543.3U·kg~(-1)和果胶酶72.7U·kg~(-1)。小麦-豆粕饲粮的最佳酶谱:纤维素酶1 117.9 U·kg~(-1)、木聚糖酶35 087.7 U·kg~(-1)、β-甘露聚糖酶1 917.1U·kg~(-1)、α-半乳糖苷酶305.0U·kg~(-1)、β-葡聚糖酶806.7U·kg~(-1)和果胶酶133.7U·kg~(-1);3)优化后的NSP酶谱组合使玉米-豆粕-DDGS饲粮的IVDMD提升了3.89%;使小麦-豆粕饲粮的IVDMD提升了3.48%。结果表明,体外法优化后的NSP酶谱组合和配伍能更大程度地提高生长猪玉米-豆粕-DDGS饲粮和小麦-豆粕饲粮的IVDMD,基于生长猪生理消化的模拟胃液-小肠液体外消化法可快速筛选出生长猪饲粮合理的NSP酶谱。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旨在研究低蛋白质饲粮中添加尿素对肉兔消化代谢的影响.采用单因子随机区组试验设计,选择90只50日龄体重相近的健康新西兰兔,随机分为3组,1个对照组和2个试验组,每组15个重复,每个重复2只.对照组饲喂粗蛋白质含量为11.11%的基础饲粮,2个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以糊化淀粉缓释尿素的方式添加1%、2%和3%尿素的试验饲粮.预试期为10 d,正试期为30 d.正试期的第13~18天收集试验兔排出的全部粪便和尿液.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尿素组试验兔的有机物表观消化率、总能表观消化率及利用率、沉积氮、氮利用率和消化氮利用率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或P<0.01),而2%尿素组试验兔的消化能、代谢能、沉积氮、氮利用率和消化氮利用率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或P<0.01).对照组试验兔盲肠内容物脲酶活性和微生物蛋白浓度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其余2组(P<0.05或P<0.01),而2%尿素组试验兔盲肠内容物氨氮和尿素氮浓度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其余2组(P<0.05或P<0.01).由此得出,低蛋白质饲粮中添加1%尿素可改善肉兔有机物、总能和氮的利用效率,提高盲肠内容物脲酶活性和微生物蛋白浓度;添加2%尿素则会降低肉兔氮的利用效率,提高盲肠内容物脲酶活性及微生物蛋白、氨氮和尿素氮浓度.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旨在探讨不同来源的猪空肠液在消化酶纯化过程中活性回收率的差异,为体外仿生消化酶试剂的制备提供参考。试验采用2×2两因素完全随机设计,包括2个生长阶段[生长期(60~100日龄)和育肥期(101~140日龄)]和2种饲粮类型[玉米-豆粕型饲粮和玉米-玉米干酒糟及其可溶物(DDGS)-米糠粕型饲粮]。每个生长阶段采用2×2完全交叉设计,将8头安装有空肠T型瘘管的“大×长”二元杂交去势公猪随机分为2组,每组4头猪。在每个生长阶段各进行2期试验,交叉饲喂2种饲粮,形成每个处理8头猪(重复)。每期试验包括10d预试期和3 d空肠液收集期。待每期试验结束后将每头猪空肠液混合,然后采用无水乙醇沉淀法纯化空肠液中的消化酶,测定纯化过程中消化酶活性的损失和回收率。结果表明:1)不同来源空肠液经冰乙醇沉淀-复溶后获得的消化酶活性的回收率间无显著差异(P>0.05),且回收率均在70%以上;2)不同来源空肠液经冰乙醇沉淀-复溶-冻干后获得的消化酶活性的回收率也均无显著差异(P>0.05),且回收率均在60%以上;3)冰乙醇沉淀-复溶过程中消化酶活性的损失极显著高于冻干过程(P<0.01)。综合以上结果,不同生长阶段和饲粮类型下获得的猪空肠液在纯化过程中消化酶活性的回收率均无显著差异,且通过无水乙醇沉淀法可以获得满意的回收率。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研究小麦-豆粕型日粮中添加不同组合的非淀粉多糖酶对肉鸡生产及营养物质消化代谢的影响。选用1日龄AA肉鸡360羽,随机分为6组,分别饲喂小麦型高能饲粮、小麦型低能饲粮和添加不同酶制剂组合的小麦低能饲粮,每组4个重复,每重复15只鸡。结果表明:小麦型低能日粮中添加木聚糖酶对肉鸡生产性能及表观代谢能没有显著影响;添加木聚糖酶+葡聚糖酶、木聚糖酶+葡聚糖酶+甘露聚糖酶、木聚糖酶+葡聚糖酶+甘露聚糖酶+纤维素酶组合均可显著改善低能饲养肉鸡日增重和饲料利用率、提高其表观代谢能(P0.05),其中以添加木聚糖酶+葡聚糖酶+甘露聚糖酶组合和木聚糖酶+葡聚糖酶+甘露聚糖酶+纤维素酶组合两组对肉鸡生产的效果最好,但不同酶制剂组合间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7.
饲粮中添加水解单宁酸对肉鸡生长性能及肠道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水解单宁酸对肉鸡生长性能及肠道健康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选取42 000只1日龄、体况相近的健康爱拔益加(AA)肉仔鸡,随机分为3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 500只鸡。预试期10 d,正试期32 d。预试期各组统一饲喂基础饲粮(无抗生素)。正试期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00和400 mg/kg水解单宁酸的试验饲粮。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饲粮中添加水解单宁酸对肉鸡的末重、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死淘率及欧洲效益指数无显著影响(P 0.05),但400 mg/kg水解单宁酸组的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2)饲粮中添加水解单宁酸极显著降低肉鸡的十二指肠pH(P0.01),极显著提高十二指肠、空肠胰蛋白酶活性、绒毛高度和绒毛高度/隐窝深度(P0.01),显著提高盲肠乳酸杆菌数量(P0.05);3)饲粮中添加400 mg/kg水解单宁酸极显著提高肉鸡的十二指肠淀粉酶活性(P0.01),显著提高空肠淀粉酶活性(P0.05),显著降低空肠隐窝深度(P0.05);4)饲粮中添加200 mg/kg水解单宁酸显著提高肉鸡的空肠脂肪酶活性(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水解单宁酸可降低肉鸡的料重比和死淘率,提高欧洲效益指数、肠道消化酶活性和乳酸杆菌数量,促进肠道发育并保护肉鸡肠道健康。在本试验条件下,肉鸡饲粮中添加400 mg/kg水解单宁酸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8.
本文旨在研究银耳多糖(TP)对断奶仔猪肠道健康的调节作用。试验选取20头遗传背景一致、健康状况良好、胎次和体重接近的21日龄断奶仔猪,随机分为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和TP组(基础饲粮中添加0.4%TP),每个处理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预饲期3 d,试验期为21 d。试验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TP组仔猪肠绒毛高度和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的比值显著提高(P 0.05),仔猪空肠隐窝深度有降低趋势(P=0.083),仔猪空肠淀粉酶、脂肪酶和乳糖酶活性显著提高(P 0.05),仔猪盲肠食糜总菌和大肠杆菌数量显著降低(P 0.05)。以上研究表明,日粮补充0.4%的银耳多糖可显著改善断奶仔猪空肠形态、提高空肠黏膜消化酶活性,调节仔猪盲肠菌群结构,促进肠道健康发育。  相似文献   

19.
选取180羽35日龄健康的广西三黄鸡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C 3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羽鸡,公母各半。A组饲喂玉米-稻谷-豆粕-棕榈粕型基础饲粮为对照组,B组加0.01% 木聚糖酶,C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 0.01% 木聚糖酶和 0.01% β-甘露聚糖酶。试验期间对各试验组鸡生产性能、养分利用率及盲肠微生物等进行分析与测定。结果表明:(1)基础饲粮中添加木聚糖酶或复合酶可以有效降低广西三黄鸡料重比,分别降低5.08%、5.35%(P < 0.05)|提高广西三黄鸡的日均增重,分别提高4.70%、8.66%(P > 0.05)。(2)基础饲粮中添加木聚糖酶或复合酶对饲粮粗蛋白质、粗灰分、钙、磷、粗纤维、无氮浸出物等表观消化率没有显著性影响(P > 0.05),但可以显著提高三黄鸡对饲粮的能量利用率和干物质消化率(P < 0.05)。(3)基础饲粮中添加木聚糖酶或复合酶对广西三黄鸡屠宰性能及消化道食糜黏度无显著性影响(P > 0.05),但有降低食糜黏度的趋势。(4)基础饲粮中添加木聚糖酶和复合酶对广西三黄鸡谷丙转氨酶、白蛋白、总蛋白、尿素氮、葡萄糖、总胆固醇、甘油三脂等血清生化指标无明显影响,但会增加血清谷草转氨酶的活性,降低碱性磷酸酶活性。(5)基础饲粮中添加木聚糖酶或复合酶能提高广西三黄鸡盲肠中乳酸杆菌的数量,降低大肠杆菌的数量,有利于维持三黄鸡肠道菌群的健康平衡。 [关键词] 非淀粉多糖酶|三黄鸡|养分利用率|肠道微生物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旨在研究黄曲霉毒素B1(AFB1)及其吸附剂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空肠消化酶活性的影响。选用72头28日龄断奶仔猪随机分为4个组,每个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3头仔猪。这4个组分别为对照组(基础饲粮)、吸附剂组(基础饲粮+0.25%吸附剂)、AFB1组(霉变玉米饲粮,AFB1预期含量为300μg/kg)和AFB1+吸附剂组(霉变玉米饲粮+0.25%吸附剂),试验期35 d,于试验第22~28天进行消化代谢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AFB1饲粮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饲粮粗蛋白质、粗灰分、消化能、钙和磷表观消化率及空肠黏膜消化酶活性影响不显著(P0.05)。AFB1组肝脏出现明显的肝索紊乱,肝细胞中有不规则空泡和颗粒变性。AFB1饲粮添加吸附剂后能降低肝脏病变程度和提高空肠黏膜寡肽酶活性,降低了空肠黏膜二糖酶活性,但是差异均不显著(P0.05);AFB1和吸附剂对饲粮钙的表观消化率和空肠黏膜氨肽酶活性有交互作用的趋势(P=0.05)。由此可见,含300μg/kg AFB1的饲粮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空肠消化吸收功能无显著影响,但对肝脏组织结构具有一定的损伤作用;霉变玉米饲粮中添加0.25%吸附剂对仔猪生长性能和空肠消化吸收功能无显著影响,对肝脏损伤具有一定缓解作用,但对空肠黏膜消化酶活性有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