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 毫秒
1.
为了探索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在牦牛粪便阿米巴原虫检测中的实用性,利用阿米巴原虫的18S rRNA基因序列进行引物设计,在优化LAMP检测方法的同时,对该方法在进行阿米巴原虫检测时的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已建立的阿米巴原虫LAMP检测方法具有一定的特异性,敏感性优于PCR,并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在临床应用性方面,其检出率与利用传统PCR得到的检出率完全相同。结果表明:该LAMP检测方法可用于牦牛粪便中阿米巴原虫的检测。  相似文献   

2.
为筛选一种检测谱广、敏感性好、特异性高的隐孢子虫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JVAP18S法、Csp18S法和CRU18S法三种隐孢子虫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重复性进行了检测,并与基于18S r DNA序列的套式PCR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以10倍倍比稀释的含有微小隐孢子虫18S r DNA基因片段的重组质粒为模板,成功地建立了三种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敏感性试验显示,JVAP18S法和Csp18S法最低可检测0.1个卵囊,而CRU18S法最低只能检测到1个卵囊,但他们均比套式PCR方法敏感;特异性试验结果显示,三种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均可检测微小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parvum)、泰泽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tyzzeri)和贝氏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baileyi),而其他属寄生虫和细菌DNA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重复性试验结果显示,JVAP18S法、Csp18S法和CRU18S法的批内变异系数分别为0.69%~2.68%、0.11%~4.93%、0.04%~2.89%,批间变异系数分别为0.52%~5.75%、2.09%~5.13%、1.15%~3.71%;对50份小鼠田间粪便样品检测结果显示,JVAP18S法检测的阳性率为84.00%,显著高于套式PCR法检测的64.00%的阳性率。上述结果表明,三种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均能有效检测隐孢子虫,比较而言,JVAP18S法敏感性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尤其适合于隐孢子虫含量较少的样品检测。  相似文献   

3.
将隐孢子虫鼠基因型(Cryptosporidium mouse genotype)P23基因亚克隆到pGEX-4T-1载体中,并用大肠杆菌BL21(DE3)为宿主菌诱导表达。以纯化的rP23为诊断抗原,建立隐孢子虫间接ELISA检测方法,观察其敏感性、特异性和重复性,并对临床血清样品进行检测。结果隐孢子虫鼠基因型P23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获得了高效表达,Western blot检测显示rP23能被隐孢子虫感染兔血清识别。以纯化rP23为诊断抗原,成功地建立了检测兔隐孢子虫病的间接ELISA技术。对23份临床血清检测结果显示,该方法检出率高于Sheather's蔗糖漂浮法、套式PCR法。本研究结果为研制兔隐孢子虫病诊断试剂盒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根据GenBank中单孢子虫的基因保守序列,设计了3条特异性引物,通过对半套式PCR扩增条件的优化,本研究建立了检测贝类单孢子虫的半套式PCR方法。该方法对单孢子虫模板进行扩增,得到与预期相符的333 bp特异性条带,而对折光马尔太虫、派琴虫、副溶血弧菌、溶藻弧菌和河弧菌等病原体的扩增,结果均为阴性。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该技术最低能检测到0.011 fg单孢子虫质粒DNA。用该半套式PCR对青岛沿海的贝类样品进行检测,结果从牡蛎和菲律宾蛤仔中分别检出单孢子虫6和8份,提示青岛沿海的养殖贝类中存在单孢子虫感染。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半套式PCR方法可用于贝类单孢子虫的临床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5.
《畜牧与兽医》2015,(6):133-135
根据Gen Bank上发表的弓形虫529 bp高度重复序列,利用Primer 5.0设计2对引物,优化反应条件,建立一种弓形虫套式PCR检测方法,并进行特异性、敏感性和临床样品的检测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针对弓形虫扩增出目的条带,而隐孢子虫、贾第虫均无特异性条带出现;该方法最低能检出模板的量为1.021×10-4mg/L;利用所建立的方法对采自关中某羊场奶山羊的332份血液样品进行检测,检出阳性样品76份,阳性率为21.69%。由此可见,所建立的弓形虫套式PCR检测方法特异性强、敏感性高,可用于临床检测奶山羊弓形虫的感染。  相似文献   

6.
环孢子虫是一类可引起人和动物腹泻的重要寄生性原虫。为建立猴源环孢子虫的巢式PCR检测方法,根据该环孢子虫18S rDNA基因序列,设计一对保守引物N18SA/N18SS和一对特异性引物CYJS/CYJA,通过阳性质粒摸索该检测方法的最佳反应条件,进行特异性和敏感性试验,并应用该方法对87份猴粪样本进行了临床检测。结果显示该巢式PCR能特异性地扩增出猴源环孢子虫目的片段,与微小隐孢子虫、阿米巴原虫等8种DNA无交叉反应,最低能检测0.2 fg的阳性质粒DNA,对临床样本的检出率比传统方法(饱和蔗糖漂浮法和改良抗酸染色法)提高2.3%~3.4%。可见,该巢式PCR方法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对于环孢子虫病的诊断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为建立一种快速检测蜜蜂黑蜂王台病毒(BQCV)的环介导等温扩增方法(LAMP),本研究根据Gen Bank中登录的BQCV-JL1株基因序列(KP119603.1)设计了多套LAMP引物,通过引物筛选,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优化,建立了可视化LAMP方法,并且评价了该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和稳定性。结果显示,建立的LAMP方法在63℃下可对BQCV核酸进行高效扩增,可视化判定结果与real-time Turbidimeter仪检测结果一致;该方法具有较强的特异性和较高的敏感性(最低检出限量为4.0×102拷贝/μL),为普通PCR的100倍。临床样品检测结果表明LAMP法检出率高于常规PCR。本研究建立的可视化LAMP方法操作简便,适用于BQCV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8.
旨在调查青海省大通县部分地区世居牦牛犊隐孢子虫的感染情况及其虫种类型。在大通县宝库乡和良教乡采集了200份3~5月龄世居牦牛犊粪样进行隐孢子虫检测。所有样品经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纯化处理,采用免疫荧光试验(IFT)方法进行检测,阳性样品再用套式PCR扩增18S rDNA,并进行测序和同源性分析以供虫种鉴定。结果表明:免疫荧光试验(IFT)方法镜检出3份隐孢子虫阳性样品,阳性率为1.5%(3/200);阳性样品经套式PCR扩增18S rDNA后,有2份隐孢子虫样品呈阳性,扩增产物长度为500 bp,测序后将序列命名为QHDTC201901和QHDTC201902;系统发育分析显示,种类鉴定发现2种隐孢子虫,分别为安氏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andersoni)和牛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bovis),总感染率为1.0%(2/200)。综上提示,大通县部分地区牦牛犊存在隐孢子虫感染,感染虫种为安氏隐孢子虫和牛隐孢子虫。该调查研究为该地区牛隐孢子虫病的防控提供了临床基本数据。  相似文献   

9.
根据GenBank上发表的牛瑟氏泰勒虫P33基因序列设计2对特异性引物,建立套式PCR检测方法。该方法与弓形虫RH株、猪附红细胞体和犬新孢子虫均无交叉反应,能检测到的最低DNA量为15 fg。在75份临床样本检测中,62份为阳性,阳性率为82.7%。由此可见所建立的套式PCR检测方法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用于牛瑟氏泰勒虫急性感染和隐性感染的早期诊断,为该病的临床检测、流行病学调查、进出口检疫和实验室研究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0.
为了建立一种准确、快速检测猪圆环病毒3型(PCV-3)的方法,试验根据GenBank中PCV-3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了内、外两对引物,建立了套式PCR方法,并检验了该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同时用该方法对124份临床疑似病料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用建立的套式PCR方法检测PCV-2、PRV、PPV、PRRSV、CSFV、TGEV、PEDV,均为阴性,外引物PCR扩增的检测灵敏度为17 ng DNA,内引物PCR扩增的检测灵敏度为0. 17 ng DNA。用该方法检测124份临床病料样品,外引物共检测出阳性样品22份,内引物共检测出阳性样品28份,青海省部分地区PCV-3的感染率达22. 58%(28/124)。说明该套式PCR具有良好的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和临床适用性,可以用于临床病料中低含量PCV-3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1.
为建立敏感、特异的猪隐孢子虫感染血清学检测方法,了解上海市猪隐孢子虫感染情况,以纯化的重组CP15/60(r CP15/60)为诊断抗原,建立了检测隐孢子虫感染的间接ELISA方法,并对上海市猪隐孢子虫感染情况进行血清学调查。结果显示,与Nested PCR方法检测结果相比,本研究建立的r CP15/60-ELISA方法的阴阳性符合率为83.3%,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80%;重复性试验的变异系数在12.5%之内;对341份猪田间血清进行检测,阳性为194份,占56.89%,表明该方法可用于实验室初步诊断和现场猪隐孢子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12.
为了准确快速检测猪源肉孢子虫的种类,本研究根据米氏肉孢子虫和猪人肉孢子虫的18S rRNA基因序列设计双重套式PCR引物,优化并建立能够同时检测这两种猪源肉孢子虫的双重套式PCR方法。结果显示,双重套式PCR对米氏肉孢子虫和猪人肉孢子虫扩增产物的大小分别为415 bp和591 bp,而对枯氏肉孢子虫、刚地弓形虫、犬新孢子虫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对两种猪源肉孢子虫重组质粒标准品的检测下限均为5拷贝/μL,表明该双重套式PCR具有较强的特异性和较高的敏感性。利用本研究建立的方法随机对22份猪肉样品的检测结果显示,本研究建立的方法与肌肉压片镜检法的阳性符合率为100%,阴性符合率为89.5%,总符合率为90.9%,本研究建立的双重套式PCR方法可以实现对猪肉样品中米氏肉孢子虫和猪人肉孢子虫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3.
为建立一种快速检测蜜蜂囊状幼虫病毒(SBV)的环介导等温扩增方法(LAMP),本研究根据SBV-UK株多聚蛋白基因序列(AF092924.1)设计了4条特异性引物,通过LAMP real-time Turbidimeter仪对SBV的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进行检测和实时监控,并评价其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和稳定性。结果显示,在63℃恒温扩增40 min后,仅SBV核酸扩增,而其他病毒均呈阴性。反应结束后在反应体系中加入SYBR Green I的可视化判定结果与real-time Turbidimeter仪检测结果一致;该方法具有较强的特异性和较高的敏感性,其最低检出量为3.2×10~1拷贝/μL,是普通PCR的100倍;对同一批次和不同批次提取的SBV核酸进行扩增,结果表明重复性和稳定性良好;临床样品检测结果表明LAMP法与常规PCR法检测结果一致。本研究建立的LAMP方法操作简便,适用于SBV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4.
采用建立的巢式PCR方法检测了297份牦牛粪样。结果表明:建立的巢式PCR方法一扩的最佳退火温度为55℃,二扩的最佳退火温度为53℃;对牦牛源贾第鞭毛虫的最低检测量为1个虫体DNA/m L;特异性试验表明,对隐孢子虫、弓形虫、柔嫩艾美尔球虫、阿米巴虫、牛巴贝斯虫等寄生虫DNA的扩增均为阴性;297份牦牛粪样中贾第鞭毛虫的检出率为7.4%。表明建立的方法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用于牦牛源贾第鞭毛虫感染的检测。  相似文献   

15.
为快速检测进口熊蜂中的微孢子虫,建立了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 cation,LAMP)。针对熊蜂微孢子虫核糖体保守基因设计LAMP引物,以熊蜂微孢子虫DNA、家蚕微孢子虫DNA、蝗虫微孢子虫DNA、兔脑炎微孢子虫DNA作为LAMP反应的模板,分别采用浊度法和显色法验证LAMP引物的特异性;并将含微孢子虫基因的质粒模板10倍梯度稀释,考察方法的敏感性。结果表明,LAMP法能有效、特异地检测出熊蜂寄生微孢子虫DNA,灵敏度比PCR法高10倍。该方法简单、快速、敏感,可应用于熊蜂寄生微孢子虫的便捷检测中。  相似文献   

16.
应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 PCR)建立了一种检测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的方法。试验中隐孢子虫卵囊纯化采用庶糖密度梯度离心法,以液氮-热水浴反复冻融及酚-氯仿抽提冷乙醇沉淀法制备模板DNA,根据隐孢子虫18S rRNA序列高度保守区设计2对引物,建立Nested PCR诊断方法。该方法特异性强,可检出牛源微小隐孢子虫(C.parvum)、羊源微小隐孢子虫(C.parvum)、牛源安氏隐孢子虫(C.andersoni)、鸡源贝氏隐孢子虫(C.baileyi)及猪源隐孢子虫(C.suis);敏感性高,该方法最低核酸DNA检测量达到10fg。初步应用结果表明,所建立的Nested PCR方法适合于隐孢子虫病的诊断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17.
本根据GenBank上公布的布鲁氏菌BCSP31基因保守区域序列设计合成一对特异性引物与TapMan探针,建立整套快速准确鉴定布鲁氏菌的实时定量荧光PCR检测体系。以实验室构建的克隆有布鲁氏菌目的片段的重组质粒为标准品,进行实时定量荧光PCR反应检测,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建立标准曲线。以标准品为模板,对该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与重复性进行检测与分析。并以临床样本进行检测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该检测体系的检测灵敏度高,重复性与特异性良好。本研究建立的实时定量荧光PCR可用于准确检测样本中的少量的布鲁氏菌,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和市场价值。  相似文献   

18.
根据GenBank上发表的弓形虫RH虫株529bp重复序列,设计内、外2对特异性引物,建立一种弓形虫单管套式PCR检测方法,并进行特异性试验、敏感性试验及奶山羊临床样品的检测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扩增出基因片段大小为216bp,与GenBank收录的相关序列同源,而与山羊泰勒虫、微小隐孢子虫、蓝氏贾第虫基因组无交叉反应,该方法能够检测出DNA的最小量为1fg。使用该方法对137份奶山羊血液样品进行了检测,发现有38份为阳性。本研究所建立的方法具有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的特点,可用于奶山羊弓形虫病的诊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轮状病毒(rotavirus,RV)是犊牛腹泻的重要病因,笔者旨在建立基于恒温隔绝PCR(insulated isothermal PCR,iiPCR)技术现场检测牛轮状病毒(bovine rotavirus,BRV)的方法。根据BRV和牦牛RVVP6基因序列,设计合成引物和探针,通过优化反应体系,配合商品化PetNAD核酸萃取试剂盒,建立了检测BRV和牦牛RV的iiPCR方法。结果显示该方法只能检出BRV和牦牛RV,不能检出牛冠状病毒、牛星状病毒、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病毒、牛大肠杆菌、牛沙门菌、牛艾美尔球虫、牛瑞氏隐孢子虫等无关病原;检测下限为96.6copies·μL-1,重复性好;对30份牛腹泻样本和30份牦牛腹泻样本的检测结果表明,本方法对BRV的检出率是33.33%,对牦牛RV的检出率为73.33%,与文献报道的检测BRV和牦牛RV的方法的符合率分别为100%;对2016年四川阿坝藏羌自治州14个牧场的88份犊牦牛腹泻样本RV的检测结果显示RV核酸阳性检出率为98.86%。本研究建立的BRV iiPCR方法特异性好、灵敏度高、重复性好,既可用于BRV检测,又可用于牦牛RV的检测;从核酸提取到报告检测结果仅需1h,操作方便,可现场使用,为BRV的现场快速诊断提供有力的工具。  相似文献   

20.
为建立一种简便、快速、特异的水貂阿留申病毒(ADV)检测方法,根据GenBank中已登录的ADV基因组序列,选择水貂阿留申病毒VP2基因作为靶基因,设计并合成5套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反应所需的引物,通过试验筛选出最佳引物,并进行最佳引物的特异性及敏感性试验,建立了LAMP快速检测方法。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比普通PCR方法灵敏性高10倍,与其他的水貂源病毒不发生非特异性反应,并且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利用建立的LAMP检测方法对30份临床样品的阳性检出率为6.7%。该方法简便快速,为水貂阿留申病的检测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有望成为简易的常规检测手段,尤其适用于基层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