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析不同血清型/生物型沙门菌全基因组序列筛选出鸡白痢和鸡伤寒沙门菌特异性基因组序列,设计两对引物,建立双重PCR方法鉴别检测鸡白痢和鸡伤寒沙门菌不同生物型,并进行初步的临床应用。双重PCR方法结果显示,鸡白痢沙门菌显示417 bp条带,鸡伤寒沙门菌显示417 bp和636 bp两个条带,而阴性对照未出现条带,与预期设计相符。双重PCR体系对56株不同血清型沙门菌鉴定结果与细菌学分离的血清型鉴定结果完全一致,说明本试验建立的双重PCR体系特异性良好,应用上述方法检测鸡场疑似20份临床样本,结果发现8株鸡白痢沙门菌阳性,1株鸡伤寒沙门菌阳性。上述结果表明,已建立双重PCR方法特异性检测鸡白痢和鸡伤寒沙门菌。本试验为鸡白痢和鸡伤寒不同生物型沙门菌的检测提供了一种简洁、敏感、特异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沙门菌属(Snlmonella)细菌的某些种(血清型),是引起禽类细菌性传染病的重要病原菌,在世界各地均有不同程度的暴发与流行,不仅影响禽的生长发育,降低其商品价值,甚至导致禽大批死亡,给养禽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在我国检出率较高的有鸡白痢沙门菌、鸡伤寒沙门菌、鼠伤寒沙门菌、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惠州地区鸡白痢和鸡伤寒沙门菌病的发生与流行现状,为本病的防治提供依据,采用平板凝集试验对惠州地区的部分禽群进行鸡白痢和鸡伤寒沙门菌病血清学调查。结果显示,惠州地区鸡白痢和鸡伤寒沙门菌病抗体阳性率为8.30%,惠州地区不同养殖模式鸡群、不同县(区)(仲恺区除外)鸡群、不同日龄鸡群、不同用途鸡群,种禽场不同性别禽群均有不同程度感染鸡白痢和鸡伤寒沙门菌病,说明惠州地区的鸡群受鸡白痢和鸡伤寒沙门菌病感染的情况普遍存在,相关部门应该切实加强对该病的防制与净化工作。  相似文献   

4.
采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SSH)对鸡白痢沙门菌C79-13株与鸡伤寒沙门菌Sg9株进行了基因组差异片段分析.结果,从C79-13株中共检出13个特异性差异片段.经同源分析,这些序列可分为3类:噬菌体相关序列、质粒相关序列和已知功能序列.这些差异片段包含一些重要的沙门菌毒力相关基因,如编码大肠杆菌素、IpaJ蛋白、尾突蛋白、切除酶的基因.结果表明,鸡白痢沙门菌C79-13株与鸡伤寒沙门茵Sg9株基因组问存在较多差异基因,这些差异片段为确定鸡白痢沙门菌特异性遗传标志,建立分子鉴别新体系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烈性噬菌体KM104株对不同血清型鸡源沙门菌雏鸡感染的防治效果。【方法】测定KM104株体外裂解谱及体内安全性,确定攻菌剂量和最佳感染复数(MOI);按噬菌体的不同使用时间、频率和滴度分组,构建白羽蛋鸡3个不同血清型鸡源沙门菌感染防治模型,通过记录试验动物存活数及存活率、生长性能、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测定肛拭子排菌量、脾脏载菌量和脏器系数等指标,综合评价KM104的防治效果。【结果】噬菌体KM104对5个血清型沙门菌的综合裂解率为80.65%(50/62),在体外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且对雏鸡无明显致病作用;最佳治疗方式:针对鸡白痢沙门菌、鸡伤寒沙门菌和肠炎沙门菌的治疗剂量分别为7.96×107、1.26×104和1.68×107 PFU/mL,采用连续3 d灌喂高滴度噬菌体的方式雏鸡存活率最高(分别为90%、80%、90%),与攻菌后不处理对照组相比,有效减轻试验雏鸡的临床症状及脏器损伤,增重显著上升(P<0.05)、肛拭子排菌量、脾脏载菌量及脏器系数显著降低(P<0.05)。【结论】噬菌体KM1...  相似文献   

6.
种鸡场鸡白痢-禽伤寒病净化工作的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白痢-禽伤寒病是由肠杆菌科沙门菌属的鸡白痢沙门菌和禽伤寒沙门菌两种细菌感染引起的禽类细菌性疾病,两种细菌都是无运动能力的沙门菌,同属于沙门菌的D血清群,都是以急性败血性经过或慢性隐性感染为特征,都可以通过种蛋垂直传播,感染后不论是否出现临床症状都可以在体内长期带菌.  相似文献   

7.
沙门菌(Salmonella)归属于肠杆菌科的沙门菌属,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原菌。此菌血清型众多,不仅可引起禽伤寒、鸡白痢、仔猪副伤寒、马流产等疾病,而且在世界各地的食物中毒中,沙门菌引起的中毒病例占首位或第2位。沙门菌与大肠杆菌、志贺杆菌、单增李斯特菌一起在2002年被世界卫生组  相似文献   

8.
参照GenBank公布的鸡白痢沙门菌与鸡伤寒沙门菌fimH基因序列,根据两者在第37和第544位碱基的不同,设计了一对等位基因特异性引物,建立了一种鸡白痢沙门菌等位基因特异性PCR(AS-PCR)检测方法,并应用该方法对鸡白痢沙门菌临床样品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该AS-PCR的扩增产物大小为543 bp,核酸检出限为12.6 pg/μL,菌液检出限为2.3×104 cfu/mL,适用于鸡泄殖腔拭子、鲜蛋、饲料和饮水中鸡白痢沙门菌的检测.该AS-PCR检测方法具有简便、快速、特异性强、敏感度高等特点,可应用于鸡白痢沙门菌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9.
旨在掌握2017年7月至2019年5月期间云南地区蛋鸡源沙门菌血清型、药物敏感性及毒力基因携带等基本情况。无菌采集发病鸡肝组织,共分离到沙门菌75株,对分离株进行MLST分型、药物敏感性及相关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检测。结果显示,MLST鉴定到ST78序列型鸡伤寒沙门菌54株(72.00%)、ST92序列型鸡白痢沙门菌21株(28.00%);分离株对青霉素的耐药率为100%,对其它抗生素的耐药率分别为: 四环素26.67%、强力霉素26.67%、复方新诺明22.67%、阿莫西林18.67%、氨苄西林16.00%、恩诺沙星14.67%、链霉素8.00%、环丙沙星2.67%、庆大霉素1.33%,共存在7种耐药谱型,28.00%的菌株表现为多重耐药,且集中于鸡伤寒沙门菌;耐药基因tetA、sul2和blaTEM的检出率分别为26.67%、10.67%和8.00%;毒力基因mogA、mgtC、bcfA、araB、stnspvC的检出率均高达100%,而spvB的检出率为 89.33%。结果表明,鸡伤寒沙门菌和鸡白痢沙门菌为云南地区蛋鸡源沙门菌主要流行血清型,多重耐药情况严重,耐药基因与毒力基因检出率较高。  相似文献   

10.
同时感染雏鸡群的两种血清型沙门菌的鉴定及药敏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沙门菌是肠杆菌科中的一个大属,目前已有2500种以上血清型,它们广泛存在于人和各种动物的肠道内。在自然界中,家禽是其最主要的贮存宿主。禽沙门菌病是由沙门菌属中的某一种或多种沙门氏菌引起的禽类急性或慢性疾病的总称,由鸡白痢和鸡伤寒沙门菌引起的疾病分别称为鸡白痢和鸡伤寒,而由有鞭毛能运动的沙门菌引起的疾病则称为禽副伤寒。本试验系应用细菌学和PCR检测技术,对安徽省濉溪县一起可疑雏鸡沙门菌病进行细菌分离鉴定,从而确定病型类别,并对分离菌株实施血清学分型和药物感受性分析。  相似文献   

11.
为制备抗沙门菌PEG菌毛单克隆抗体(MAb),本研究从鸡白痢沙门菌(CVCC526)基因组中扩增菌毛蛋白基因peg A,将其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22b(+)中构建重组质粒pET-peg A,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中,经IPTG诱导表达并纯化重组蛋白rPegA。应用该蛋白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SP2/0细胞融合,经间接ELISA筛选后获得1株稳定分泌MAb的杂交瘤细胞株,命名为3D12,抗体亚类鉴定其属于IgG1亚类,腹水效价为1∶64 000。通过western blot和玻板凝集试验检测结果显示,该MAb与肠炎沙门菌、鸡白痢沙门菌和鸡伤寒沙门菌呈阳性反应,而与鼠伤寒沙门菌、大肠杆菌CE2、CE7、CE53、DH5α均不发生反应。以PEG菌毛MAb建立玻板凝集方法,检测本实验室临床分离保存的72份禽源沙门菌,同时以商品化沙门菌诊断血清作为平行对照,结果两种方法符合率达97.2%。本研究研制的MAb可用于沙门菌PEG菌毛基础研究和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1周龄肉仔鸡高死淘率的原因,对大连瓦房店市某肉鸡饲养小区1周龄病死雏鸡进行临床病理检查、细菌分离培养,对分离菌进行生化鉴定、血清学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发现死亡雏鸡大多表现为卵黄吸收不良、心包炎和肝周炎症状,从内脏及卵黄囊中分离到大肠杆菌和鸡伤寒/鸡白痢沙门菌,并且大肠杆菌表现为极强的耐药性。检测结果显示种鸡沙门菌的垂直传播和饲养过程中大肠杆菌感染是肉仔鸡死淘率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板黄口服液对畜禽常见病原菌的体外抑菌作用,研究通过体外试验观察药物对禽巴氏杆菌、鸡葡萄球菌、鸡白痢沙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牛巴氏杆菌、牛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板黄口服液对鸡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为125 mg/m L,对牛巴氏杆菌、禽巴氏杆菌、鸡白痢沙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牛大肠杆菌的MIC均为250 mg/m L。说明板黄口服液对禽巴氏杆菌、鸡葡萄球菌、鸡白痢沙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牛巴氏杆菌、牛大肠杆菌有很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旨在探讨动物源性沙门菌的血清型分布、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及其耐药性.从不同动物病料中分离细菌,以PCR方法鉴定沙门菌,结合玻片凝集法和16S rRNA序列测定确定沙门菌的血清型和分布,结晶紫染色定量法检测分离株的生物被膜形成能力,药敏试验检测分离菌对常用药物的敏感性.结果共分离鉴定出58株沙门菌,包括鸡白痢沙门菌、鼠伤寒沙门菌、肠炎沙门菌、丙型副伤寒沙门菌、乙型副伤寒沙门菌、都柏林沙门菌和阿哥那沙门菌等7种血清型,其中鸡群以鸡白痢沙门菌感染为主,肠炎沙门菌次之;水禽以鼠伤寒沙门菌感染为主.生物被膜测定结果显示51.72%的沙门菌分离株可形成生物被膜,其中83.33%的鼠伤寒沙门菌可形成生物被膜.20种抗生素(氨基糖苷类、磺胺类、喹诺酮类、林可酰胺类、氯霉素类、青霉素类、四环素类和头孢菌素类)敏感性试验表明所有菌株对林可霉素耐药,51.72%对4种及其以上抗生素耐药,并出现了1株对所有受试抗生素均耐药的鼠伤寒沙门菌.结果表明鸡白痢沙门菌、鼠伤寒沙门菌和肠炎沙门菌是为目前在家禽中分离的优势血清型;同时具有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和多重耐药性的沙门菌将对家禽疾病控制和公共卫生带来更大的威胁.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明华中地区种鸡场沙门菌(Salmonella)的优势血清型和耐药情况,本研究从湖北、河南、湖南等省市22个规模化鸡场采集病鸡、死胚及弱雏组织样品3 724份,通过分离培养、生化试验、PCR鉴定及血清型试验确定分离菌种属及其血清型,并采用Kirby-Bauer法对分离菌株进行了耐药性分析。结果显示,本试验从3 724份病料中共分离鉴定出124株沙门菌,其中79株为D群肠炎沙门菌(63.71%,79/124),34株为D群鸡白痢沙门菌(27.42%,34/124),8株为B群鼠伤寒沙门菌(6.45%,8/124),有3株沙门菌未能确定血清型。O抗原鉴定79株肠炎沙门菌和34株鸡白痢沙门菌为O9,8株鼠伤寒沙门菌为O4。H抗原鉴定79株肠炎沙门菌为Hg,m,8株鼠伤寒沙门菌为Hi。药敏试验结果显示,124株分离菌株对萘啶酸、氨苄青霉素、四环素和多西环素耐药率分别为95.97%(119/124)、91.94%(114/124)、57.26%(71/124)和70.16%(87/124);对复方新诺明和红霉素耐药率分别为25.81%(32/124)和12.10%(15/124);对氯霉素、庆大霉素、头孢噻肟和卡那霉素耐药率分别为6.45%(8/124)、1.61%(2/124)、1.61%(2/124)和0.81%(1/124);对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和多黏菌素B完全敏感。99.19%(123/124)的分离株至少对一种药物耐药,87.10%(108/124)的分离株表现多重耐药。本研究为华中地区养鸡场沙门菌的诊断及防控提供了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6.
禽沙门菌病是由沙门氏菌属中的任何一个或多个成员引起禽类的一大群急性或慢性疾病。目前有2 500多个血清型,也是家禽最为重要的蛋传细菌病之一。在所有动物中,最常报道的沙门氏菌(鸡白痢沙门菌、禽伤寒沙门菌、副伤寒沙门菌、肠炎沙门菌和鼠伤寒沙门菌)绝大部分来源于家禽和禽产品,其中诱发禽副伤寒的沙门菌能广泛感染各种动物和人类。本文通过血清学方法对上海部分鸡场禽沙门菌的抗体情况进行了检测分析。  相似文献   

17.
旨在建立3株不同血清型沙门菌的小鼠感染模型,为抗沙门菌疫苗或药物的研发提供动物评价平台。分别用鸡白痢沙门菌、肠炎沙门菌和鼠伤寒沙门菌腹腔注射4~6周龄ICR雌鼠,根据不同剂量下小鼠的生存曲线来确定最适感染剂量。小鼠按最适感染剂量攻毒后20 h处死,测定脾脏、肝脏、空肠、回肠和盲肠部位细菌载量,并对脾脏和肠道进行病理学观察。鸡白痢沙门菌、肠炎沙门菌和鼠伤寒沙门菌对ICR小鼠腹腔注射的最适剂量分别为5.6×10~8、3.2×10~7和2.5×10~6 CFU/只。鸡白痢沙门菌主要定殖小鼠的肠道,而另外2种血清型沙门菌定殖的脏器更为广泛,可引起肝脏和脾脏病变。本研究成功建立了3株不同血清型沙门菌的ICR小鼠感染模型,为沙门菌疫苗和药物的开发提供了小鼠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明华中地区种鸡场沙门菌(Salmonella)的优势血清型和耐药情况,本研究从湖北、河南、湖南等省市22个规模化鸡场采集病鸡、死胚及弱雏组织样品3 724份,通过分离培养、生化试验、PCR鉴定及血清型试验确定分离菌种属及其血清型,并采用Kirby-Bauer法对分离菌株进行了耐药性分析。结果显示,本试验从3 724份病料中共分离鉴定出124株沙门菌,其中79株为D群肠炎沙门菌(63.71%,79/124),34株为D群鸡白痢沙门菌(27.42%,34/124),8株为B群鼠伤寒沙门菌(6.45%,8/124),有3株沙门菌未能确定血清型。O抗原鉴定79株肠炎沙门菌和34株鸡白痢沙门菌为O9,8株鼠伤寒沙门菌为O4。H抗原鉴定79株肠炎沙门菌为Hg,m,8株鼠伤寒沙门菌为Hi。药敏试验结果显示,124株分离菌株对萘啶酸、氨苄青霉素、四环素和多西环素耐药率分别为95.97%(119/124)、91.94%(114/124)、57.26%(71/124)和70.16%(87/124);对复方新诺明和红霉素耐药率分别为25.81%(32/124)和12.10%(15/124);对氯霉素、庆大霉素、头孢噻肟和卡那霉素耐药率分别为6.45%(8/124)、1.61%(2/124)、1.61%(2/124)和0.81%(1/124);对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和多黏菌素B完全敏感。99.19%(123/124)的分离株至少对一种药物耐药,87.10%(108/124)的分离株表现多重耐药。本研究为华中地区养鸡场沙门菌的诊断及防控提供了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9.
用三黄、大蒜、皂角等10余种中草药精制而成的瘟毒灭对禽常见病菌(禽巴氏杆菌、鸡白痢沙门氏菌、鸡伤寒沙门氏菌、禽大肠杆菌、鸡副伤寒沙门氏杆菌)进行平板抑菌、试管抑菌和杀菌试验,结果表明,在1:40稀释时,抑菌圈直径均在30mm以上,对以上几种细菌的最低有效抑菌浓度分别为1:2560、1:640、1:1280、1:1280,杀菌浓度均为1:640。  相似文献   

20.
BSN-37是从牛脾脏分离鉴定的含有37个氨基酸的新抗菌肽。为了阐明该抗菌肽的生物活性,本试验检测了其对大肠杆菌(ATCC25922)、鸡白痢沙门菌(BNCC124693)、金黄葡萄球菌(ATCC25923)、白色念珠菌(ATCC90029)及5株临床大肠杆菌和7株临床鼠伤寒沙门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s);同时,测定其对兔血红细胞悬液的溶血性和对Vero细胞、小鼠腹腔巨噬细胞(RAW264.7)和鸡成纤维细胞(CEF)的细胞毒性。结果表明,BSN-37对大肠杆菌ATCC25922、鸡白痢沙门菌(BNCC124693)MICs值分别为33.33和25.00mg/L;对所检测的临床耐药大肠杆菌(卡那霉素MICs≥320.00mg/L)和鼠伤寒沙门菌的MICs值均低于50.00mg/L;对金黄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的MICs值均大于100.00mg/L。400mg/L的BSN-37与兔血红细胞体外37℃恒温孵育1h后,红细胞溶血率仅为1.34%;50mg/L的BSN-37与RAW264.7细胞作用后,细胞存活率为96.3%,当BSN-37质量浓度为100,200和400mg/L时,ERO、RAW264.7和CEF 3种细胞的存活率均大于100.00%。以上结果证实,BSN-37对革兰阴性肠道菌有较强抑菌活性,溶血性很低且无细胞毒性,具有良好的临床药物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