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本试验从患肺炎的牦牛细支气管中分离得到一株致病细菌"SWUN6759",用PCR扩增其16S rRNA序列进行鉴定,并作同源性比对、系统进化分析,以及药物敏感及致病性检测。结果显示:SWUN6759为鲍曼不动杆菌,它与鲷源、鸡源、水蜡虫源、人源、牛源鲍曼不动杆菌的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均低于50%,说明SWUN6759具有种属特异性;耐药性结果显示其仅对多西环素、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敏感,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其对小鼠具有较强的致病作用。  相似文献   

2.
一株副猪嗜血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遗传进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认导致甘肃省平凉市一农场猪群死亡的原因,采集病死猪不同组织样品进行检测,从病死猪的脏器组织中分离到1株革兰阴性杆菌,并对其进行生化鉴定、16S rRNA鉴定及遗传进化分析,同时进行分离菌的致病性试验、耐药性分析、V因子需要试验、"卫星现象"观察。结果表明:分离菌生化特性均符合副猪嗜血杆菌;其16S rRNA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副猪嗜血杆菌株的同源性均高达99%。因此,将该分离菌鉴定为副猪嗜血杆菌,将其命名为PL2016。动物试验及耐药性试验表明,该分离菌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和多重耐药性。16S rRNA遗传进化分析表明,该分离菌与副猪嗜血杆菌其他菌株具有很高的同源性,其核酸序列相似性高达99%以上。遗传进化分析表明,该分离菌的ompP2、sodA基因与副猪嗜血杆菌其他菌株具有很高的同源性,其核酸序列相似性高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3.
无菌采集病死红腹锦鸡肝脏、脾脏和心血,接种多种培养基分离细菌。以生化试验和小鼠攻毒试验,鉴定分离细菌及其致病性。采用PCR方法扩增分离细菌16S rRNA,测定核苷酸序列,与GenBank中大肠杆菌相应基因序列进行分析比较,绘制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分离细菌为大肠杆菌,可以致小鼠死亡。其16S rRNA基因序列与GenBank登录的大肠杆菌相应基因同源性超过99%。由此证明,该红腹锦鸡死于大肠杆菌病。  相似文献   

4.
《畜牧与兽医》2016,(3):95-99
本研究从某猪场发病保育猪的脓肿肺脏器官中分离到1株革兰阳性杆状菌,并进行形态特征、培养特性、生化特性、药敏试验、致病性试验及16S rRNA基因克隆与序列分析。结果显示,分离细菌在兔血琼脂平板和马血清胰蛋白胨大豆琼脂平板有氧条件下生长良好,可以致小鼠死亡,对头孢类抗生素和喹诺酮类抗菌药敏感;系统进化分析显示,分离菌株与棒状杆菌属细菌遗传进化关系较密切,其16S rRNA基因序列与棒状杆菌代表菌株的同源性在91.7%~98.3%之间,表明分离菌为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  相似文献   

5.
为准确诊断贵州某蜂场发生的细菌性中蜂疾病,并提供防制方案,本试验进行了细菌分离纯化、形态学观察、生化试验,应用细菌16S rRNA基因通用引物进行基因扩增测序,测序结果在NCBI上进行比对分析,选取同源性较高的5个属的30株细菌的16S rRNA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并构建系统进化树,并对该分离菌进行动物回归试验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生化试验初步鉴定为蜂房哈夫尼菌;16S rRNA序列与哈夫尼杆菌属同源性最高,在97.0%~99.6%之间;遗传进化树表明,分离菌在哈夫尼菌菌属这一分支;动物回归试验显示,分离菌对中蜂有一定致病性,表明该蜂场受到蜂房哈夫尼菌感染,造成了蜜蜂的副伤寒;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对青霉素、红霉素、克林霉素等耐药,对阿米卡星、复方新诺明、氧氟沙星等敏感。本试验结果为中蜂感染蜂房哈夫尼菌病的研究提供了一定参考,并能对蜂场提供合理用药意见。  相似文献   

6.
副猪嗜血杆菌的分离鉴定及16S rRNA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云南某规模化养猪场病猪肺脏分离到1株革兰氏阴性小杆菌,经细菌生化鉴定、PCR鉴定和16S rRNA序列比对鉴定为副猪嗜血杆菌。抗生素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株对四环素、红霉素、氯霉素、头孢噻吩高敏;对庆大霉素、氧氟沙星、诺氟沙星中敏;对磺胺甲唑耐药。16S rRNA分析结果表明,该分离株与GenBank中的Hps参考株AB078973(基因登录号)同源性为100%,将分离菌株鉴定为副猪嗜血杆菌。16S rRNA遗传进化关系表明,分离株与副猪嗜血杆菌3株血清5型参考株AB078972、AB078973、AB078974的16S rRNA序列位于一个分支上,遗传进化关系最近,它们之间的核苷酸同源性在99.0%~99.4%之间,初步鉴定为血清5型副猪嗜血杆菌,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株对小白鼠有强致病性,命名为YN-1株。  相似文献   

7.
副猪嗜血杆菌黑龙江株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黑龙江某猪场发病猪群的病原,本研究从疑似浆膜炎的病料中分离到一株革兰氏阴性细小杆菌,通过对其进行细菌形态学、培养特征、生化特性和16S rRNA基因PCR鉴定,结果表明该分离菌株为副猪嗜血杆菌(HLJ-1分离株)。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该分离菌株与参考株的基因同源性达99%;药敏试验结果表明HLJ-1分离株对头孢曲松、头孢噻肟等β-内酰胺类抗生素高度敏感;小白鼠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该分离株具有较强致病性。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从疑似感染肺炎克雷伯菌(Kpn)的病死水貂病料中分离得到5株革兰氏阴性杆菌,通过对其进行细菌形态学、培养特征、生化特性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确认分离得到的菌株为Kpn。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该分离菌株与已知的Kpn相应序列的同源性为100%;药敏试验显示分离株对头孢曲松和舒巴坦高度敏感。动物致病性试验显示该分离株对小鼠具有较强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9.
四川某商品猪场仔猪出现以体温升高,背、腹和腿部皮肤发绀,淋巴结出血肿大,肺、脾脏出血、化脓为主要特征的疾病。通过对分离细菌的纯化培养、形态学观察、生化试验、致病性试验和药物敏感性试验,鉴定出一株致病菌。应用通用引物对其16S rRNA基因进行克隆和序列分析,序列在NCBI上进行BLAST比对,选择同源性较高的棒状杆菌属中25株不同种的菌株16S rRNA序列进行比对分析,构建遗传进化树。分离纯化的细菌在鲜血琼脂平板厌氧条件下生长良好,为革兰氏染色阳性杆状菌,能发酵部分糖类,能致死小白鼠,对头孢类抗生素敏感,16S rRNA序列与棒状杆菌属细菌的同源性最高,在78.2%~98.0%之间,遗传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该菌株与棒状杆菌属细菌属于同一分类群,分离菌鉴定为棒状杆菌。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河南省某大型养猪场育肥猪发生疫情的原因,本研究从该猪场采集的病料样品中进行细菌分离,并对分离菌经革兰氏染色及电镜观察其形态、16S rRNA PCR鉴定;采用多重PCR鉴定其血清型并将扩增的funAB基因与GenBank中的其它副猪嗜血杆菌(HPS)参考株的相应基因进行同源性分析并构建该基因的进化树;采用纸片扩散法鉴定分离菌株的药敏特性并利用小鼠进行了其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经形态观察、培养特性鉴定以及16S rRNA的PCR鉴定,该分离菌为HPS;经多重PCR并经测序鉴定分离菌为14型HPS,将其命名为JZ-2019;funAB基因的同源性分析及进化树结果显示,JZ-2019株与14型HPS IA-84-22113株(KC795520.1)的同源性为100%。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对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以及氨基糖苷类药物敏感,其中对大环内酯类药物最为敏感;小鼠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小鼠均出现临床症状,甚至死亡,且小鼠各脏器组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出血等剖检症状;经PCR扩增从死亡小鼠的脑、腹水中扩增出与分离菌株一致的细菌。表明,该分离菌对小鼠有较强的致病性,且能通过小鼠血脑屏障。本研究证明了河南省猪群中存在14型HPS的感染,为中原地区防控HPS病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了确定山东省临沂市某水貂养殖场水貂肺炎的病原体,试验从发病死亡水貂体内分离到2株细菌LY8301和LY8302,根据培养特征、生化试验、16S rRNA序列测定及药敏试验对2株细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LY8301菌株为绿脓杆菌,LY8302菌株为鲍曼不动杆菌;2株细菌均对头孢噻吩、氨苄西林、青霉素G及四环素耐药,对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和氧氟沙星较为敏感;2株细菌均对小鼠有较强的致病性,可以确定此次水貂肺炎由鲍曼不动杆菌与绿脓杆菌混合感染引起。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致西藏日喀则市某村死亡绵羊感染的主要病原,试验对采集的绵羊肝脏、肺脏、脾脏等病料组织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培养,对分离纯化后的细菌进行革兰氏染色;根据染色结果选择细菌鉴定卡和药敏鉴定卡进行鉴定,并对分离菌进行致病性分析;通过16S rRNA引物对分离菌进行PCR鉴定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表明:分离菌为革兰氏阴性;对分离的1株优势菌进行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VITEK2 Compact System的GN卡鉴定,结果为鲍曼不动杆菌复合物;分离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亚胺培南、庆大霉素、复方新诺明等8种药物敏感,对氨苄西林、头孢呋辛酯、安曲南、呋喃妥因等7种药物不敏感,对头孢曲松中度敏感;动物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本菌具有一定的毒力;PCR产物测序比对后鉴定该菌为醋酸钙不动杆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该菌与序列号为MG011594.1的醋酸钙不动杆菌相似性达100%,确定为醋酸钙不动杆菌。说明西藏日喀则市某村死亡绵羊感染了醋酸钙不动杆菌,应加强防控。  相似文献   

13.
从猪丹毒疑似病例肺脏中分离到1株革兰阳性小杆菌,编号为YN19071,对其进行形态学、分子生物学鉴定,并研究其致病性、耐药性以及spaA基因遗传进化关系。16S rRNA基因序列在NCBI数据库中进行BLAST比对,结果显示分离株YN19071与猪丹毒杆菌(Erysipelothrix rhusiopathiae)模式菌株ATCC 19414~T同源性99.9%,对小鼠有较强的致病性。spaA基因进化分析显示,YN19071与10株猪丹毒杆菌中国分离株之间的同源性为98.8%~99.5%,与疫苗株G4T10同源性为99.3%。与疫苗株G4T10相比较,云南分离株YN19071的spaA基因存在3个突变位点T609G、A635G和A671G,对应的氨基酸序列也存在3个突变位点I203M、E212G和E224G。本研究在首次对云南猪丹毒杆菌spaA基因遗传进化分析,对云南猪丹毒杆菌的疫苗免疫防控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黑叶猴是我国一级重点保护动物,2018年11月贵州某动物园中黑叶猴出现死亡,为调查其原因,本研究采集病死黑叶猴的肺脏样品进行细菌分离纯化,并对分离菌进行革兰氏染色镜检、生化鉴定、16S rRNA基因序列鉴定、小鼠致病性试验及分离株的药敏试验和耐药基因检测。结果显示:经形态观察、培养特性鉴定以及16S r RNA的PCR鉴定,该分离株为鸟肠球菌,将其命名为GZ1811;16S rRNA基因的同源性分析及进化树结果显示,GZ1811株与GenBank中鸟肠球菌的一致性为100%;小鼠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小鼠出现临床症状,甚至死亡,解剖可见其肺脏有散在出血点;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株对四环素等药物耐药。耐药基因PCR检测结果显示分离菌株的四环素类耐药基因tetM呈阳性,表明耐药表型和耐药基因型一致。本实验为黑叶猴鸟肠球菌病的诊断和防治提供具有科学价值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从流产奶牛胎儿组织中分离到1株革兰氏阴性短杆菌,采用细菌分离纯化、生化试验、16S rRNA和16S~23S rRNA测序、药敏试验和小鼠致死性试验对其进行了鉴定。结果显示,该分离菌与GenBank中肺炎克雷伯氏菌16S rRNA和16S~23S rRNA基因序列一致性分别高达99%和96%,16S~23S rRNA基因被扩增出3条不同长度条带;该菌生化特性均符合肺炎克雷伯氏菌的生化反应特性;对头孢曲松、阿米卡星、多粘菌素等敏感,对多西环素、四环素、卡拉霉素等中度敏感,对青霉素、红霉素、米诺环素等耐药;对小鼠有很强的致病性。以上结果表明,该分离细菌为肺炎克雷伯氏菌。  相似文献   

16.
为了调查新疆某规模化奶牛场犊牛腹泻的原因并确定病原,无菌采集15份腹泻犊牛粪样进行病原的分离培养,采用形态学观察、生化试验、血清学和致病性分析等方法鉴定分离菌株,利用大肠杆菌16S rRNA通用引物进行基因序列扩增并测序,使用DNAStar软件将分离菌株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的其他菌株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采用Mega 6.0软件依据16S rRNA序列构建分离株系统进化树并进行分析,同时对分离菌株的黏附性基因进行鉴定。结果从15份样品中分离获得2株分离菌株;试验显示,分离株均发酵葡萄糖,MR试验、吲哚和甲基红试验呈阳性,硫化氢、氧化酶、DNA酶、VP试验呈阴性。2株分离菌株血清型均为O78,且均具有致病性。药敏试验显示,分离菌株均对环丙沙星、卡那霉素、氟哌酸、庆大霉素、磺胺甲唑、头孢哌酮、壮观霉素、多黏菌素B、呋喃妥因敏感。分离株16S rRNA基因序列与大肠杆菌菌株NF738(GenBank登录号:MT649856)同源性为≥99.7%,且处于同一大分支。经PCR鉴定,分离菌株具有K88黏附性基因。本研究结果证实了引起新疆某规模化奶牛场犊牛腹泻的病原为致病性产肠毒素型大肠杆菌。  相似文献   

17.
无菌采取内蒙古通辽市某羊场病死羊肠道内容物、肝脏和肺脏,进行细菌的分离培养。将从十二指肠内分离到的1株疑似致病菌株进行生化试验、小鼠致病性试验,再将其通过魏氏梭菌多重PCR试验、魏氏梭菌ELISA试验及16S rRNA PCR试验进行鉴定。将PCR产物进行测序并进行了16S rRNA基因的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经细菌生化试验、多重PCR试验、ELISA试验和16S rRNA试验均证实此分离株为A型产气荚膜梭菌;进化树分析显示该菌与序列号为HQ808749.1(美国)的A型产气荚膜梭菌遗传距离最近。结果表明,该羊病例所分离的致病菌为A型产气荚膜梭菌。  相似文献   

18.
《畜牧与兽医》2017,(6):174-178
从奶牛阴道分泌物中分离出一株细菌,经过菌落形态特征、生理生化鉴定初步判定为芽孢杆菌属;根据16S rRNA基因序列及其同源性分析结果,证实分离得到的Y4菌株是枯草芽孢杆菌,与GenBank上的枯草芽孢杆菌16S rRNA基因序列同源性为99.6%。对此菌株进行抑菌试验,发现该菌株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有较好的抑菌效果。该研究为将来研制益生菌制剂防治奶牛生殖道疾病提供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对青藏高原地区青海猪鼻支原体分离株(Mhr-QH1)进行了Mhr-p37基因的克隆鉴定及测序分析,并利用Mhr-16S rRNA基因与Gen Bank中相关菌株基因进行了基因同源性比较和遗传进化分析。Mhr-p37基因和16S基因PCR扩增测序结果显示,获得核苷酸序列长度分别为346bp和1500bp,Mhr-QH1-p37基因核苷酸序列与中国株、法国株和美国株的同源性达到100%;同样16S rRNA基因与巴西分离株的16S rRNA基因同源性也为100%,与日本、瑞典和美国分离株的同源性为99%。进化树分析发现:Mhr-QH1分离株与巴西株聚为组成一个微小分支,与美国株和巴西株共聚为同一个大支上,并与其他Mycoplasma spp.种系进化距离较远。因此,本研究对青海猪鼻支原体菌株的Mhr-p37基因序列和蛋白氨基酸序列分析,及16S rRNA基因系统进化研究的结果,有望为我国猪鼻支原体病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一定的数据参考,同时提示猪场搞好饲养管理是预防本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牦牛源蜡样芽胞杆菌致病性和耐药性,本实验对其进行了细菌形态学观察、16S rDNA PCR和序列比对、动物回归试验及药敏分析。结果显示:56份牦牛奶样,分离出135株细菌,对分离菌进行16S rDNA PCR并测序,其中有42株为蜡样芽孢杆菌,蜡样芽胞杆菌检出率为75%(42/56),占总检出细菌的31.11%(42/135);其中分离菌株B2019 16S rDNA PCR测序结果与Gen Bank中蜡样芽胞杆菌的同源性为88.6%~99.3%,运用Mega7.0将分离菌株B2019与6株参考菌株的16S rDNA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分析,并构建系统进化树;在动物回归试验中小鼠腹泻,剖检小鼠发现肝脏肿大,肺脏边缘有出血;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对麦迪霉素、克林霉素、红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丁胺卡那霉素、新霉素、万古霉素、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呋喃唑酮和米诺环素等13种抗生素表现出高度敏感,对多粘菌素B表现为中介,对其他16种抗生素均表现为耐药。试验结果表明该分离菌株是一株具有较强致病性的蜡样芽胞杆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