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长阳地区种植面积较大的3个油菜品种与当地主栽品种(中油杂19)为材料,在不同海拔地区种植,比较菜薹产量及口感.试验结果表明,大地95、大地199可作为菜油两用品种在长阳平原区推广,大地95、大地199、华油杂62可作为菜油两用品种在长阳低山区推广.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一菜两用”油菜新品种菜臺、油菜籽产量以及经济效益,于2020-2021年开展10个菜用油菜品种在采主薹和不采薹条件下的产量与效益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采取合理的栽培技术,摘取主薹后19崇11-2每667 m2菜薹和油菜籽产量最高,分别为769.94、163.16 kg,其采薹后再生能力较强,可以确保既采收菜薹又收获籽粒,且油菜籽产量不减,每667 m2净收入增加1 125.33元,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较适合“一菜两用”;狮山2017熟期较早,苗期短,为提早菜薹上市时间,可作为早熟品种推广。苗期天数与菜薹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如选择苗期天数短的油菜品种,虽菜薹产量较低,但上市初期单价较高,可以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安康市油菜新品种不同产品聚硒能力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出适宜陕西省安康市种植的优质富硒"油蔬两用"油菜品种,2019-2020年安康市富硒产品研发中心联合安康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在汉阴县实施了富硒油菜不同产品聚硒能力试验,综合比较分析4个参试油菜品种菜薹、菜籽、菜粕总硒含量和菜薹、菜籽产量结果.试验结果表明,参试品种中油杂19、陕油28菜薹硒含量达到陕西地方标准,而且...  相似文献   

4.
田霞  田红  孙世清 《长江蔬菜》2021,(24):34-35
为发挥油菜的菜用功效[1],丰富广大市民菜篮子,开辟新的产业链[2],助力乡村振兴, 2020-2021 年开展了菜用油菜大地95生长和产量影响的对比试验,对适宜江汉平原的最佳播种密度、播期、产量、效益、口感及栽培技术措施等方面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对菜用油菜大地95 的生长、油菜薹产量及效益有极显著影响.江汉平原菜用油菜大地95 于9 月下旬(9 月20~25 日)播种,播量0.35 kg/667 m2可获得最大油菜薹产量及经济效益.从周边各地广大食客反馈信息来看, 大地95 油菜薹口碑良好,既可清炒,也可凉拌,还可制咸菜,口感脆甜、爽滑、适口.表明其品质优良, 经济效益显著,推广前景广阔.为此,在试验示范的基础上,探索总结了菜用油菜大地95 相应配套的高效栽培技术[3,4],供广大菜农参考.  相似文献   

5.
摘要:宜油薹1号和宜油薹2号是宜春市科学院选育的富硒早熟菜薹专用型油菜新品种,均具有成熟早、抗病性好、风味佳、商品性好、硒含量高等特点;其中,宜油薹1号播种50 d左右即可采摘菜薹上市,每667 m2产量700 kg左右,硒含量达到0.014 mg/kg以上;宜油薹2号播种65 d左右可以采摘油菜薹上市,每667 m2产量800 kg左右,硒含量达到0.018 mg/kg以上。宜油薹1号和宜油薹2号均适宜长江中下游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6.
刘丽 《西南园艺》2011,(Z1):62-65
应用正交试验从移栽叶龄、种植密度、薹肥施用量、摘薹高度等4个方面对双低油菜"渝油21号"油蔬双收的油菜籽产量、油菜薹产量、产值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移栽叶龄35d、种植密度9000株、薹肥施用量4kg、摘薹高度15cm是双低油菜"渝油21号"油蔬双收的最佳栽培组合,油菜籽667m2产量达136.67kg、油菜薹667m2产量达541.67kg,极显著高于其它处理,667m2产值最大达1201.67元。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双低甘蓝型油菜狮山菜薹作为菜用品种的品质特性,以常规白菜薹栽培种雪娇作对照,在不同播期、定植方式下进行评比试验,分析狮山菜薹的产薹特性,测定其薹、叶2个食用部位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维生素C等营养指标及Ca、Mg、Fe、Zn矿物质元素含量。试验结果表明,狮山菜薹成熟周期较短,播种后最快43 d可摘薹,摘薹周期可达86~108 d,每隔3~5 d可摘薹1次;早播时,667 m2产量可达到1 917.51 kg,且抗冷冻害性较强,播期弹性较大;狮山菜薹薹、叶均含丰富的营养物质和矿物质元素,能较好地满足人体需求,特别是对可溶性糖和维生素C的需求,狮山菜薹可溶性糖含量薹叶,可溶性蛋白含量叶薹;矿物质元素Ca、Fe含量叶薹,Mg、Zn含量在薹、叶中差异不大。综合评价,同与雪娇相比,狮山菜薹具有良好的菜用品质,而且叶的营养价值较薹高,建议将薹、叶同时食用。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究不同施钾技术对甘蓝型油菜菜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笔者通过对高钾含量品种(玉油7号)、较高钾含量品种(中双8号)和低钾含量品种(保油10号)进行不同施钾处理,摘取菜薹进行产量和品质指标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施钾处理能提高菜薹产量,玉油7号产量有所增加,但其产量远低于其他2个油菜品种,中双8号在T3处理下菜薹产量最高(20.66 kg·小区-1),保油10号在T8处理下菜薹产量最高(23.30 kg·小区-1);中双8号在T1处理下菜薹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最高,T3处理下钾含量最高,T4处理下游离氨基酸含量最高,而保油10号在T2处理下综合营养品质最高。高钾含量油菜品种玉油7号不适合作为摘薹品种,中双8号提高施钾量有利于油菜菜薹产量和品质的提高,保油10号在抽薹期追施钾肥有利于菜薹产量的增加,一定范围内提高施钾量也有利于其营养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自菜薹和菜籽两用油菜品种问世以来,经过广大农业技术人员和油菜种植者十多年的共同努力,油菜薹已逐步被广大市民所认识.近几年,油菜薹的销售价格一直高于红菜薹和白菜薹,油菜薹的销售收入远远高于油菜籽的销售收入,尤其是城市周边,中油杂11号等菜薹和菜籽两用油菜品种的种植面积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10.
播种期和密度等栽培措施会影响品种熟期和产量。为了确定狮山菜薹适宜播种期,以红菜薹改良十月红为对照,在武汉地区的3个试验点进行了播种期影响狮山菜薹抽薹始期的试验,各设置4、7、7个播种期。试验结果表明,狮山菜薹比改良十月红早熟,是早熟品种;狮山菜薹播期弹性大,育苗移栽时,狮山菜薹在播期8月16日、8月26日和9月10日时播种至始摘薹天数为51~55 d;直播时,在播期8月20日、8月30日、9月9日和9月24日时播种至始摘薹天数31~34 d。9月底及以后播种,会延长播种至始摘薹天数,且降低菜薹产量。  相似文献   

11.
汤兰 《西南园艺》2014,(4):20-21,27
2013年,在重庆市垫江县开展了双低油菜品种对比及“一种双收”试验,结果初步表明,“一种双收”对油菜产量影响不大,增产增收效果显著。摘薹的8个处理除鼎油杂3号以外,其余7个品种均比对照油研10号收益高,其中先油188收益最高,折合每hm^2收益21378.0元。在具体操作中,“一种双收”应选用冬性较弱,抗病虫,生育期中熟偏早,苗薹期营养生长旺,易早发,摘薹后再生能力和恢复能力强,菜薹食用无苦涩味、营养价值高,油菜籽产量高的油薹兼用型“双低”优质油菜良种;增施薹肥,促分枝早生快发;适时适度摘薹,当菜薹抽出20~25cm高度摘薹10~15cm,基部留足10cm以上以便分枝,早抽薹的早摘,迟抽薹的迟摘,切忌大小薹一起摘而影响菜薹和油菜籽产量。  相似文献   

12.
《蔬菜》2021,(4)
为充分发挥宜春地区富硒土壤资源丰富的优势,同时提高油菜的种植效益,满足人们对富硒蔬菜产品以及风味独特、口感甘甜的油菜薹的旺盛需求,近年来当地摸索出富硒油菜薹早熟栽培模式。与传统油菜栽培模式相比,采用富硒油菜薹早熟栽培模式,油菜薹11月中下旬开始采摘上市,不仅上市时间早,而且硒含量高,达到了富硒蔬菜标准,市场售价可观,每667 m~2收入超过5 000元,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4个播种期对早熟双低油菜品系大地95油菜薹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9月20日至10月20日,播种越早,油菜薹产量越高,其中9月20日播种的产量为27 420 kg/hm~2,经济效益48 450元/hm~2;随着播种时间的推迟,油菜薹产量逐渐下降,但10月20日播种的油菜薹产量仍达11 660 kg/hm~2,经济效益9 050元/hm~2,高于油菜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荆门雨量丰富、光照充足,是全国油料产业带的核心区、湖北最大的优质油菜生产区,利于菜用油菜规模化种植和产业化开发。总结了菜用油菜的栽培技术要点,并引进种植了几个菜用油菜品种,与红菜薹进行产量及效益比较,虽油菜薹产量及效益略低于红菜薹,但油菜薹既可采摘菜薹,又可采收油菜籽榨油,还可作绿肥培肥土壤,兼具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可作为淡季蔬菜的补充。  相似文献   

15.
2011-2012年在武汉对引进的14个油菜品种进行了田间展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摘薹栽培比非摘薹栽培平均增产达26.34%,其中华油杂62和中油112菜薹品质好、菜籽产量高,可作为一菜两用品种进行推广;华油杂12、1818、圣光77和希望528菜籽产量高,可作为配套栽培品种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6.
在重庆市永川区引进‘渝油21'、‘川油21'、‘中油杂11'、‘蓉油11'、‘油研10'等5个双低油菜品种,采用2因素随机区组设计,通过试验以期筛选出一种两收、一菜两用的理想品种。结果表明,‘渝油21'为当前最优品种。试验中采用合理的栽培技术,做到既采收菜薹,又收获籽粒,同时产量不减,从而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杂交茎瘤芥(榨菜)"涪杂一号"关键制种技术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涪杂一号"是用茎瘤芥胞质雄性不育系96118-3A与自交系92154杂交培育的新品种,虽产量高,品质好,但制种产量一直很低,严重制约该品种推广.经多年系统研究其杂一代制种关键技术得出最佳播栽期父母本相差5 d,行比13,密度12 000株/667 m2,母本显蕾和抽薹时喷施300 mg/kg多效唑液,能够使制种产量达20~25 kg/667 m2.  相似文献   

18.
浙江省油菜薹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菜薹是一种具有高营养价值的蔬菜,富含糖类、维生素类和锌、硒等微量元素。油蔬两用型油菜品种栽培相对简单,产量高[1],具有填补春季应季蔬菜种类短缺的优势,是油菜产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个新业态。因此,在全国油菜种植区域掀起了油蔬两用型/油菜薹专用型油菜新品种培育、油菜薹高产栽培技术、油菜薹品质分析技术和油菜薹产业化方面研究热潮[2~6]。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氮肥用量对菜用油菜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薹用油菜大地95为研究对象,设置不同梯度氮肥用量处理,比较分析各处理菜薹的产量、品质、养分积累量。结果表明,施氮显著增加油菜薹薹长、薹粗、薹叶片数,进而提高油菜薹产量,当氮肥用量为135 kg/hm2时,油菜薹产量达到最高,为25.19 t/hm2,相应地油菜薹氮素积累量也达到最大,为89.7 kg/hm2。氮肥用量对油菜薹蛋白质、可溶性糖、维生素C、硝酸盐及膳食矿质元素存在显著影响,在适宜的氮肥用量范围内(135~180 kg/hm2)施氮对油菜薹内在整体品质具有明显改善效果。综上,本研究明确了氮肥施用量对薹用油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具有协同性,施用适量氮肥既能提高产量又能提高油菜薹品质,以产量为依据的最佳推荐施氮量为161 kg/hm2。  相似文献   

20.
为明确采薹次数对汉油6号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设置不同的采薹次数,比较分析了各处理菜薹经济性状、生育期、菜薹品质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采薹后,汉油6号分枝数增多,籽粒成熟期推迟,采摘1次菜薹产量最高,且不影响油菜籽产量,经济效益最高,为1 864.41元/667 m2,该结论为汉油6号作为油蔬两用品种推广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