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林茂  纪荣兴  陈政强  范红照  谢吉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6):22341-22343,22517
[目的]研究氟苯尼考在日本鳗鲡和欧洲鳗鲡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氟苯尼考以混饲口灌方式给药,剂量为30mg/kg,药时数据利用DAS软件进行药动学分析。[结果]日本鳗鲡和欧洲鳗鲡体内药动学的房室参数:吸收速率常数(K)分别为0.329和0.4491/h,消除相半衰期(t1/2β)为44.266和12.690h。非房室参数: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分别为257.099和285.945mg·h/L,平均滞留时间(MRT0-∞)为18.370和14.227h,半衰期(t1/2)为12.341和9.919h,达峰浓度(Cmax)为15.92和20.39μg/ml,达峰时间(Tmax)均为4h。[结论]建议在鳗鲡中使用氟苯尼考进行治疗时可采用30mg/kg体重的剂量,给药间隔为12h,即每天2次。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溴氯海因粉在淡水青虾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方法]用8%溴氯海因粉全池泼洒(水体中含O.04mg/L溴氯海因)给药,每天1次,连续2d,采用有机萃取及固相萃取等方法提纯净化样本,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溴氯海因粉在淡水青虾体内和养殖水体中的代谢和残留。[结果]该方法所得的溴氯海因在0.10~20.00μg/ml内线性良好,最低检测限为0.05μg/ml;使用溴氯海因粉后4h淡水青虾的肌肉和血液中均未检出溴氯海因;8-48h内肌肉和血液中检出微量的溴氯海因,其中血液48h溴氯海因浓度为0.014μg/ml,肌肉为0.002μg/ml,72h后血液和肌肉中未检出溴氯海因。养殖水体中,溴氯海因降解符合一级反应,降解方程:C=0.396eμm,降解半衰期为35.76h。【结论】建议在25℃左右水温条件下,溴氯海因的休药期为3d。  相似文献   

3.
优质高产湘白鱼腥草新品种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从鱼腥草的自然变异株中选育出优质、高产、高抗的鱼腥草栽培品种。[方法]以野生鱼腥草为种源,通过人工栽培和品比试验选育出湘白鱼腥草并初步研究了其栽培和品质特性。[结果]湘白鱼腥草地上、地下部分产量比WYXC02略高,其地下部分产量比HYXC01和HYXC02高20%以上。,在2006—2008年进行的适应性栽培试验中,常规栽培湘白鱼腥草的地下部分平均产量为(330004-3750)ke,/hm2,地上部分平均产量为(30000±3000)kg/hm2。湘白鱼腥草地上、地下部分的维生素c、脂肪、蛋白质、可溶性糖、黄酮和挥发油含量分别为47.3mg/100g、10.6%、12.2%、93.7mg/g、35.6mg/g、0.42ml/kg和16.7mg/100g、9.6%、9.7%、105.5mg/g、4.9mg/g、0.82m1./kg。湘白鱼腥草地上、地下部分挥发性油对供试茵的最低抑茵浓度分别为0.250和2.000μl/ml。[结论】该研究为湘白鱼腥草的品种选育和人工栽培奠定了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4.
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鳗鱼中孔雀石绿及其代谢物残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鳗鱼中孔雀石绿及其代谢物隐色孔雀石绿残留量。[方法]鳗鱼样品用乙腈提取,经脱脂、浓缩、净化和流动相溶解,用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DAD)测定。[结果]在HPLC条件下,14min内可完成对孔雀石绿和隐色孔雀石绿的测定。在0~0.1μg/ml浓度范围内,孔雀石绿和隐色孔雀石标样工作曲线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9999和0.9998;在2、25、100μg/kg添加水平条件下,孔雀石绿、隐色孔雀石绿的加标回收率分别为85.7%~89.7%和87.6%~91.2%,测定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5%(n=5);该方法对孔雀石绿和隐色孔雀石绿的检测限分别为1和2μg/kg(S/N≥3)。[结论]该研究应用HPLC测定鳗鱼中孔雀石绿等残留准确、可靠,其灵敏度符合法规要求。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深入研究坛紫菜的光合生理奠定基础。[方法]以坛紫菜丝状体为材料,用蔗糖密度梯度超速离心法分离纯化类囊体膜和光系统Ⅱ(PsⅡ)颗粒。[结果]色素带B1的吸收峰分别位于419、498、540、565和676nm,色素带B2、B3、B2.a、B2.b、B3.a.B3.b和B3.C的吸收峰分别位于419.436、485和676nm。类囊体膜B2的放氧速率和DCIP光还原活性分别为12μmol(O2)/[mg(Chl)·h]和2.3aeq/[mg(cm)·h];B3的分别为37μmol(O2)/[mg(chl)·h]和25ueq/[mg(Chl·h)];B3-b的分别为567Ixmol(O2)/[mg(Cra)·h]和168ueq/[nag(Chl)·h];B3-c的分别为8.1μmol(O2)/[nag(Chl)·h]和23ueq/[mg(Chl)·h];B2-b只有DcIP光还原活性(168ueq/[mg(Cra)·h])。[结论]该研究为坛紫菜丝状体类囊体膜和光系统Ⅱ的分离鉴定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6.
焦琳娟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8):11022-11023,11064
[目的]应用动态液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联用技术建立蔬菜中3种有机磷农药(敌敌畏、甲基对硫磷和对硫磷)的分析方法。[方法]蔬菜样品经搅拌打碎取滤汁后,用优化后的动态液相微萃取提取,采用气相色谱法进行测定。[结果]通过优化,3种有机磷农药的线性范围均为0.50~5.00μg/ml,回收率为85.2%~104.4%,相对标准偏差(n=7)为1.0%~6.5%,检出限(3SIN)为0.095~0.160μg/g。[结论]该方法适合用于蔬菜中有机磷农药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考察不同水分胁迫条件下乐东拟单性木兰的生理及生长指标变化。[方法]以乐东拟单性木兰盆栽幼苗为试材,水分胁迫设5个处理,即田间持水量的10%、20%、40%、60%和80%,研究水分胁迫对乐东拟单性木兰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乐东拟单性木兰的相对苗高增长量、相对地茎增长量、叶绿素含量及根系活力随土壤含水量提高而增加,在土壤含水量为60%田间持水量时达最大值,分别为13.67%、15.04%、1.463mg/g和50.89mg/(g·h),之后开始下降,在土壤含水量80%田间持水量时分别降到2.88%、5.56%、1.086mg/g、25.252mg/(g·h);叶片游离脯氨酸含量变化趋势则与之相反,在土壤含水量为60%和80%田间持水量时游离脯氨酸含量分别达到最小值0.008μg/ml和最大值0.053μg/ml。[结论]土壤含水量为印%田间持水量时较适合乐东拟单性木兰幼苗生长。  相似文献   

8.
马齿苋营养成分及硝酸盐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浩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2):15665-15666
[目的]分析马齿苋的营养成分和食用安全性。[方法]通过国标法对野生马齿苋可食嫩茎叶的主要营养成分、氨基酸、维生素、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进行测定并将其与常见栽培蔬菜进行比较。[结果]马齿苋的水分、粗蛋白、粗脂肪、总糖、膳食纤维和灰分含量分别为88.9%、2.8、0.6、3.2、5.6和1.4g/100g。除总糖含量外,马齿苋中其余主要营养成分的含量均高于对比蔬菜。马齿苋的氨基酸总量为22.23mg/g,必需氨基酸总量为8.99mg/g,天冬氨酸含量高达3.24mg/g。马齿苋的β-胡萝卜素和抗坏血酸含量高于对比蔬菜,分别为1996μg/100g和24.2mg/100g。马齿苋的矿质元素含量普遍高于对比蔬菜,其钾和铁的含量分别为340.0和2.1mg/100g.铅和镉的含量仅分别为0.08和0.12mg/kg。马齿苋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分别为891.80和0.11mg/kg。[结论]马齿苋是一种安全可食、具有绿色营养和医疗保健功能的野生蔬菜。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菌灭”在健康免体内的药物动力学规律,为该药的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以苯甲酰环丙沙星为内标,建立检测菌灭浓度的HPLC方法。给健康家兔分别静脉注射和肌肉注射菌灭,按照所建立的HPLC方法检测注射后血浆茵灭浓度的变化,选定最佳药代动力学模型。[结果]所建立的HPLc条件:流动相为100ml 60%(V/V)的甲醇溶液(pH3.0);流速1.0ml/min;柱温:(25.0±0.5)℃;检测波长:278nm。静脉注射和肌肉注射的兔血样的血样药时数据分别符合一级吸收二室和一室开放模型,其血样中主要药动学参数,静脉注射:T1/2α=0.07h,T1/2β=0.82h,AUC=3.51mg/(L·h),CLB=4.57L/(mg·h);肌肉注射:T1/2Kα=0.33h,T1/2K=0.33h,Tp=0.6h,Cmax=2.55μg/ml,AUC=4.87mg/(L·h),生物利用度约为110%。[结论]菌灭经肌肉给药吸收快,生物利用度高,分布广泛,消除快。  相似文献   

10.
重庆市植烟区土壤硼素含量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秦建成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8):13747-13749
[目的]为重庆市优质烟叶的生产和烤熘生产中合理施用硼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重庆市植烟区土壤硼素含量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重庆市植烟区土壤有效硼含量较低,平均为0.39mg/kg,变幅为0.07~1.99mg/k。其中≤0.25mg/kg严重缺硼的土壤样本数占32.35%,〉0.5mg/kg缺硼临界值的样本数只占24.42%。从重庆市不同植烟区县土壤有效硼含量来看,以武隆、彭水和南川植烟土壤有效硼含量较低,分别为0.21、0.24、0.29mg/kg;以涪陵、城口、奉节、巫山、开县和丰都植烟土壤有效硼含量相对较高,分别为0.75、0.70、0.68、0.62、0.59、0.50mg/kg;其他区县在0.31~0.39mg/kg范围内。不同类型植烟土壤有效硼含量差异较大,其有效硼平均含量高低依次为:石灰土〉紫色土〉黄壤≈黄棕壤〉水稻土。各类土壤有效硼含量≤0.5mg/kg缺硼临界值的土壤样本数分别占50.00%,40.00%、78.35%、75.00%和100.00%。[结论]重庆市沿长江两岸区县的土壤有效硼含量较高,而原来黔江区所辖的几个县及相邻的区县土壤有效硼含量较低。  相似文献   

11.
六茜素的药效学和急性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测定六茜素的药效学及急性毒性。[方法]利用药敏试验、体内抑菌试验测定六茜素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6种细菌的药效学,灌胃法测定六茜素对动物模型的急性毒性。[结果]六茜素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6种细菌均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其抑菌效果优于青霉素、庆大霉素;六茜素对大肠杆菌、绿脓杆菌感染的动物模型的治疗效果显著,治疗率均为100%,且优于环丙沙星对绿脓杆菌动物感染模型的疗效;六茜素对小白鼠的最小致死(MLD)剂量为400 mg/kg,半数致死(LD50)剂量为513.25 mg/kg。[结论]分析测定了六茜素的药效学和急性毒性,为进一步临床应用六茜素治疗动物疾病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曹杰伟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7):8006-8007
[目的]为复方牛山参口服液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昆明种小白鼠为试验动物,10ml/kg生理盐水处理为空白对照,研究25ml/kg消炎痛及2.5、5.0、10、20g/kg复方牛山参口服液灌胃处理对小白鼠扭体反应和耳廓肿胀的影响,考察复方牛山参口服液镇痛抗炎作用的量效、时效关系。[结果]25ml/kg消炎痛及2.5、5.0、10、20g/kg复方牛山参口服液对小白鼠扭体次数的抑制率分别为81.73%、33.65%、38.46%、50.48%、76.73%,对小白鼠耳廓肿胀的抑制率分别为15.14%、6.23%、5.20%、18.20%、27.22%;5.0g/kg复方牛山参口服液灌胃处理0、1、2、3、6.5h后,扭体鼠发生率分别为50%、50%、10%、10%、0。[结论]复方牛山参口服液的镇痛作用较消炎痛稍差,但其对小白鼠耳廓肿胀的抑制作用优于消炎痛。  相似文献   

13.
仝军  王建永  赵超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4):13105-13106,13108
[目的]研究益生菌制剂对断奶仔兔生产性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用体重相近的1月龄伊拉和比利时杂交断奶仔兔60只,随机分为4组。试验组Ⅰ、Ⅱ、Ⅲ分别口服2、4和6ml的益生菌制剂,对照组正常饮水,试验期30d。[结果]试验组的平均日增重高于对照组,其中试验Ⅱ组提高了24.87%;试验Ⅰ、Ⅱ、Ⅲ组的发病率分别比对照组降低12.5%、18.7%和18.7%,死亡率分别降低25.0%、12.5%和12.5%;试验Ⅱ组的脾脏指数、淋巴细胞阳性率与对照组、试验Ⅰ组有显著差异;试验Ⅰ组的胸腺指数与对照组的差异无显著性,Ⅱ、Ⅲ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结论]断奶仔兔的生产性能和免疫指标均随着饲料中添加益生菌制剂比例的增加而提高,其中以口服4ml益生菌制剂对断奶仔兔作用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4.
刘银花  梁利球  沈婕  艾文利  胡宗礼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5):7845-7846,7879
[目的]研究溪黄草、虎杖水煎剂对家兔的利胆作用。[方法]采用十二指肠给药,观察溪黄草与虎杖水煎剂对家兔胆囊收缩频率以及对家兔胆道括约肌紧张性的影响。[结果]溪黄草水煎剂、虎杖水煎剂均显著增加胆囊收缩频率(P〈0.01),显著降低胆道括约肌紧张性(P〈0.01)。[结论]溪黄草与虎杖水煎剂对胆囊运动有加强作用,对胆道括约肌有明显舒张作用,说明溪黄草与虎杖有明显的利胆作用。  相似文献   

15.
龙须菜镇痛抗炎药理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杰伟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6):7483-7483
[目的]为龙须菜药用成分的提取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昆明种小白鼠(18~22 g)为试验动物,蒸馏水处理为空白对照,研究10 ml/kg复方阿司匹林(APC)和10、20 ml/kg龙须菜提取液灌胃处理对小白鼠疼痛和耳廓肿胀的影响。[结果]对照组、APC及10、20 ml/kg龙须菜提取液处理组小白鼠的痛阈值在处理前分别为29.67±7.49、31.67±5.31、28.57±5.39、32.52±5.58 s,处理后分别为28.50±5.45、44.50±4.45、42.43±3.91、58.31±3.17 s,扭体反应次数分别为22.0±0.8、13.0±7.2、9.3±4.1、4.4±1.1次,耳廓肿胀度分别为0.08595±0.01538、0.06318±0.01049、0.06407±0.01762、0.04630±0.01114。[结论]龙须菜提取液具有明显的镇痛抗炎作用,其镇痛效果在一定范围内与给药剂量成正比,低剂量龙须菜提取液的抗炎作用与APC相当,而高剂量提取液的抗炎作用优于APC。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抗球虫药盐酸氯苯胍在家兔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特征及内服给药的生物利用度。【方法】16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公母各半,分为2组,一组以2.00 mg·kg~(-1)单次静脉注射给药,另一组以100.00 mg·kg~(-1)单次内服给药,通过耳部静脉采血,并用HPLC-UV法检测血浆中的盐酸氯苯胍浓度。使用WinnonlinTM药动学软件非房室模型计算相关药动学参数,采用SPSS 16.0软件得到药时曲线图。【结果】兔静脉注射盐酸氯苯胍(2.00mg·kg~(-1))后,药-时曲线下面积为1.72μg·h·m L~(-1),血浆清除率为1.17 L·h~(-1)·kg~(-1),表观分布容积为2.87L·kg~(-1),消除半衰期为1.72 h;内服盐酸氯苯胍(100.00 mg·kg~(-1))后,药-时曲线下面积为6.33μg·h·m L~(-1),消除半衰期为8.94 h。盐酸氯苯胍2种给药方式的药动学参数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内服给药的生物利用度较低,仅为7.36%。【结论】盐酸氯苯胍静脉注射给药的表观分布容积较大,药物在兔组织中分布广泛,并且消除迅速;内服盐酸氯苯胍后,药物经肠道吸收的量较少,体内药物残留较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铝(Ⅲ)-甲磺酸加替沙星荧光体系测定微量铝(Ⅲ)方法的建立与应用。[方法]在C6H4CO2HCO2K-NaOH介质中,铝与甲磺酸加替沙星形成络合物使甲磺酸加替沙星的荧光强度(ΔF)显著增敏,由此建立了测定铝的新方法,并研究不同溶液酸度、表面活性剂、甲磺酸加替沙星用量、试剂加入顺序对该体系ΔF的影响。[结果]荧光光谱图显示,该体系的最大激发波长λex=365 nm,最大发射波长λem=470 nm。溶液的酸度对该体系的ΔF有较大影响,pH值在5.50~6.50时可使该体系的增敏作用达到最大且较稳定。加入表面活性剂对ΔF均无较明显的影响。该体系中铝的浓度在1.58×10^-8~4.24×10^-6mol/L范围内与ΔF=F-F0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最低检出限为8.36×10^-9mol/L,回收率为99.4%~101.4%。[结论]该方法用于测定食品中微量铝的含量可获得灵敏度较高和选择性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抗菌药物恩诺沙星、环丙沙星、加替沙星对27株副猪嗜血杆菌临床分离株体外抗菌活性,从而观察副猪嗜血杆菌对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MIC,参考标准为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结果]恩诺沙星(MIC50,MIC90,0.25μg/mL,2μg/mL)、环丙沙星(MIC50,MIC90,0.125μg/mL,2μg/mL)、加替沙星(MIC50,MIC90,0.125μg/mL,1μg/mL)均表现出一定的抑菌活性,且加替沙星的抑菌活性最明显。在耐药性方面,副猪嗜血杆菌对恩诺沙星的耐药性最强(22.2%),环丙沙星(3.8%)和加替沙星(7.4%)具有轻微的耐药性。[结论]抗菌药物恩诺沙星、加替沙星以及环丙沙星对副猪嗜血杆菌临床分离株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在耐药性方面,HPS已经对恩诺沙星表现出一定的耐药性,因此,今后在临床上遇到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的相关疾病,可以采用合理的给药方案进行疾病的治疗,对于预防耐药菌株产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不同温度对不同品种的麻黄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确定人工栽培麻黄的适宜播种期,并为麻黄的规范化栽培提供科学的指导。[方法]利用恒温培养箱,测定在15、20、25、30、35、40℃下不同品种麻黄种子的萌发率。[结果]中麻黄和草麻黄在15℃下的发芽率分别为20%和55%;在20℃下的发芽率分别为25%和61%;在25℃下的发芽率分别为57%和65%;在30℃下的发芽率分别为63%和50%;在35℃下的发芽率分别为35%和21%;在40℃下的发芽率分别为8%和3%。[结论]中麻黄和草麻黄种子萌发的最适宜温度分别为25~30℃和20~25℃。  相似文献   

20.
温度对不同品种甘草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谭勇  李鹏  成玉怀  彭英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6):2365-2367
[目的]确定人工栽培甘草的适宜播种期并为甘草的规范化栽培提供科学指导。[方法]利用恒温培养箱,研究在10、15、20、25、30、35、40℃下不同品种甘草种子的萌发率。[结果]乌拉尔甘草、光果甘草、胀果甘草的种子在10℃下的发芽率分别为77%、43%、30%,在15℃下的发芽率分别为80%、72%、34%,在20℃下的发芽率分别为70%、68%、30%,在25℃下的发芽率分别为80%、74%、21%,在30℃下的发芽率分别为91%、81%、16%,在35℃下的发芽率分别为80%、75%、35%,在40℃下的发芽率分别为94%、55%、21%。[结论]乌拉尔甘草、光果甘草、胀果甘草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30、15-40、3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