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以大肠杆菌表达系统表达并纯化的牛源坏死杆菌H05菌株5个截短的重组白细胞毒素蛋白PL1(1aa~174aa)、PL2(311aa~644aa)、1ktA3(1319aa~2026aa)、PL4(1960aa~2287aa)和PL5(3077aa~3241aa)为抗原分别免疫昆明系小白鼠,同时将灭活的天然坏死杆菌白细胞毒素和PBS作为免疫对照。ELISA结果显示,经4次免疫后5个重组蛋白和天然白细胞毒素均能介导小鼠产生抗白细胞毒素蛋白的特异性抗体,抗体效价分别为1:6400、1:12800、1:6400、1:12800、1:3200和1:800。免疫鼠活菌攻击观察结果和免疫鼠肝脏组织学变化结果一致证明,PL1、PL2、1ktA3、PL4、PL5重组蛋白和天然白细胞毒素对小鼠均具有保护作用,5个重组蛋白的免疫保护作用均优于天然白细胞毒素,在5个重组蛋白中PL1、1ktA3和PL4对鼠的免疫保护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旨在获得腐败梭菌无毒重组α毒素,并评价其免疫保护性。对已知的腐败梭菌α毒素编码基因进行优化设计和人工合成,获得了缺少第212-222位共11个氨基酸编码序列的基因片段(GCSAΔ11)。将该基因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0a(+)中进行表达与纯化。利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获得的重组α毒素(rCSAΔ11)与腐败梭菌天然毒素抗血清的反应性,并采用小鼠检测其毒力。随后,以rCSAΔ11制备疫苗免疫家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2015年版)规定的方法检测家兔血清的中和抗体效价。结果表明,rCSAΔ11可溶表达比例可达46%,且能与腐败梭菌天然毒素抗血清反应。进一步的试验结果显示,rCSAΔ11丧失了对小鼠的毒力,0.1 mL的一免兔血清可中和8~12个小鼠最小致死量(MLD)的腐败梭菌天然毒素;二免兔血清可中和32~45个小鼠MLD的腐败梭菌天然毒素。1个家兔MLD的腐败梭菌天然毒素攻毒后,对照组家兔4/4死亡,免疫组家兔得到了100%(4/4)的保护。综上表明,无毒性的rCSAΔ11保留了良好的免疫保护性,从而为腐败梭菌病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的研制提供了重要的试验数据。  相似文献   

3.
新型的饲料添加剂水合铝硅酸钠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水合铝硅酸钠钙(HSCAS)是从天然沸石中获取的一种具有吸附性的化合物,近年研究发现。HSCAS对黄曲霉毒素有很高亲和力,添加到动物饲料中可保护性地防止动物毒素中毒。本文着生对HSCAS的理化特性,在对抗黄曲霉毒素方面的主要机制。在不同动物(雏鸡,母牛,山羊,羔羊,水貂和猪)中的应用以及HSCAS的应用前景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旨在获得重组C型肉毒梭菌毒素蛋白,并评价其免疫保护性。将麦芽糖蛋白(MBP)和C型肉毒梭菌毒素重链C末端(CHC)的编码基因序列进行优化和串联,获得基因片段GMBPCHC。将GMBPCHC克隆至pET28a-(+)后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分别在15和37℃两种温度条件下诱导表达。利用Ni-IDA亲和层析方法对可溶性表达的目的蛋白进行纯化,从而获得重组蛋白rMBPCHC。将rMBPCHC与Montanide ISA 201佐剂混合制备成疫苗,免疫4只家兔,剂量为100 μg/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2015年版)规定的方法检测一免后21 d及二免后14 d家兔血清的中和抗体效价。同时,在二免后14 d对家兔进行攻毒。结果表明,rMBPCHC在37℃的诱导温度下,主要以包涵体的形式表达;在15℃的诱导温度下,可溶性表达的比例可达50%。一次免疫后,免疫组4只家兔血清对C型肉毒梭菌天然毒素(简称天然毒素)的中和效价均可达到1(0.1 mL血清中和1个小鼠最小致死量(MLD)的天然毒素)。二免后,家兔血清的中和抗体效价可达到4~8。用10个家兔MLD的天然毒素攻毒后,免疫组家兔得到了100%(4/4)的保护,而用1个家兔MLD的天然毒素攻毒后,对照组家兔100%(2/2)死亡。以上结果说明,rMBPCHC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从而为C型肉毒梭菌病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的研制提供了重要的试验数据。  相似文献   

5.
《中国畜牧杂志》2006,42(16):27-28
百奥明新加坡实验室在2003年10月-2005年9月对亚洲饲料中所含霉菌毒素进行调查,其中所涉及区域包括北亚(中国、韩国和台湾)、东南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和越南)、南亚(印度、孟加拉和巴基斯坦)以及大洋洲(澳大利亚、新西兰),选取的样品共970个,包括饲料原料(如玉米、豆粕、小麦、稻米和花生粕等)以及饲料,主要分析的霉菌毒素包括:黄曲霉毒素B1(Afla)、玉米赤霉烯酮(ZON)、呕吐毒素(DON)、烟曲霉毒素(FUM)、T-2毒素和赭曲霉毒素(OTA)等。  相似文献   

6.
据统计,世界上每年大约有25%的谷物被霉菌毒素所污染,因而造成人和动物健康的隐形损害以及很大的经济损失;我国一些地区的饲料霉变问题相当严重,对畜牧业生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温室效应日趋明显,饲料和饲料原料贸易的日益全球化增加了储存和运输的时间,霉菌及霉菌毒素的污染比以前更加严重。Wang等(2003)分析中国配合饲料样品,结果显示,超过90%的样品中含有黄曲霉毒素(Aflatoxin,AF)、(Oehratoxin,OT)、T-2毒素(T-2 Toxin)、烟曲霉毒素(Fumonisins)、呕吐毒素(Deoxyniralenol,DON)和玉米赤霉烯酮(Zeaya lenone,ZON)6种霉菌毒素。  相似文献   

7.
霉菌毒素是一类由真菌所产生的分布广泛的有毒中间代谢产物,其中尤以黄曲霉毒素最为常见,危害最大,具有最严重肝毒性的是黄曲霉毒素B1。解决黄曲霉毒素中毒问题的许多物理、化学及生物学方法已在许多报道中提出,但大规模的实用而高效的方法尚未得到,近年来采用在日粮中添加无营养活性的吸附剂以隔离毒素的方法,减少了胃肠道对毒素的吸收,避免了毒素的残留。HSCAS(水合铝硅酸钠钙)就是其中一种。1HSCAS的理化特性及其作用机理1.1理化特性HSCAS取自天然沸石,具有对黄曲霉毒素高吸附能力的铝硅酸盐。它是一种叶片状结构…  相似文献   

8.
用免疫法控制天然毒素中毒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如何用免疫法控制天然毒素中毒病及未来研究方向作一综述,主要内容包括动物的免疫系统功能,天然毒素与免疫系统间的关系,天然毒素对被免疫动物的处理过程以及今后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试验为研究发酵全混合日粮霉变过程中霉菌毒素的变化规律,采取人工辅助的方法促使饲料霉变,测定其中玉米赤霉烯酮(ZEN)、T-2毒素(T-2)、黄曲霉毒素(AFT)、呕吐毒素(DON)和伏马菌素(FB)含量,分析5种毒素之间的互作效应。结果显示,ZEN、T-2、AFT、DON和FB之间的关系以负相关为主;FB1与T-2之间具有相互促进繁殖的作用;FB1与AFB1、DON与AFB1之间具有相互抑制繁殖的作用。研究表明,试验结果有助于有效预防和清除饲料中的霉菌毒素,为维护动物健康、提高经济效益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0.
霉菌毒素(Mycotoxins)普遍存在于饲料和饲料原料中,是饲料及饲料原料中霉菌生长发育过程中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对畜牧业生产和人类的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据报道全世界约有25%的谷物不同程度地受到霉菌毒素的污染。霉菌毒素既可在田间生长时产生(田间毒素,如镰刀菌毒素)也可在仓储期间产生毒素(仓储毒素,如黄曲霉毒素、棕曲霉毒素)。谷物和饲料中霉菌的生长和毒素的产生受许多因素影响,如气候条件、作物品种、作物的易感性、霉菌的种类、昆虫或化学物质的破坏、收获时是否用杀虫剂处理、贮存条件以及其他任何后续的操作过程。动物采食被霉菌毒素污染的饲料后,常发生急性和慢性毒性,导致肿瘤和癌症的发生(主要为肝癌和肾癌),雌激素紊乱综合征,抑制免疫功能,动物性产品品质下降,从而影响人类的健康。除急慢性毒性影响外,霉菌毒素对饲料的污染,  相似文献   

11.
霉菌毒素是霉菌在生长过程中产生的对动物、人类和作物具有重大毒性的次级代谢产物。霉菌毒素的种类繁多,广泛存在于饲料的原料中,饲料中的霉菌毒素主要是通过谷物的生产、饲料的储藏和运输而产生的。不同的霉菌所产生的毒素各不相同,造成的危害程度也不相同,其中毒性最大的有黄曲霉毒素、赭曲霉菌毒素、玉米赤酶稀酮、呕吐毒素、T2毒素等。笔者认为:(1)霉菌毒素普遍存在。(2)大家对于霉菌毒素认识一致。(3)饲料中霉菌毒素危害严重。下面,笔者根据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就这一问题做一简单总结。  相似文献   

12.
《饲料与畜牧》2006,(B09):55-55
广州天科科技有限公司立足于中国传统医学,提出通过动物“补-疏-复”健康恢复理论(“补”:根据养殖动物的普遍状态以及天然物质的物性,补充动物所需的天然植物、矿物中微量营养元,逐步纠正与恢复动物的机能平衡,逐步达到机体系统、动物与自然协调;“疏”疏解排出过多的代谢产物、毒素以及致病因子,达到动物机能的动态平衡,与微生物的和谐相处;“复”,修复机体脏器、组织形态与功能的完整性,恢复动物正常的代谢机能,恢复动物的生产性能。),以可食的天然植物及优质天然矿物质为原料,通过“天然植物前处理——浆体反廊与热处理——捏合与渗透处理——高水分热反应——脱水干燥——产品”生产工艺,开发出“适健^TM(Extra-Health^TM)”系列产品。  相似文献   

13.
面对多种霉菌毒素的危害,依据本实验室建立的黄曲霉毒素B1(AFB1)、玉米赤霉烯酮(ZEA)和呕吐毒素(DON)联合导致的细胞毒性模型,通过复合益生菌、霉菌毒素降解酶及其配伍来降解这三种霉菌毒素。本研究首先选用拉丁方试验设计获得枯草芽孢杆菌、酿酒酵母菌和丁酸梭菌的最佳组合,然后再与霉菌毒素降解酶配伍。结果表明:当枯草芽孢杆菌、酿酒酵母菌和丁酸梭菌的活菌数皆为1×105 cfu/mL时,对AFB1、ZEA和DON的联合降解效果最好。高含量霉菌毒素组AFB1、ZEA和DON的降解率分别为40.55%、56.05%和47.22%(P < 0.05),低含量霉菌毒素组AFB1、ZEA和DON的降解率分别为43.05%、38.26%和80.49%(P < 0.05)。复合益生菌与霉菌毒素降解酶的配伍试验结果表明,在高剂量霉菌毒素的降解试验中,单一复合益生菌、单一霉菌毒素降解酶及两者的配比为30:1时,对三种霉菌毒素的总降解率最高,分别到达了190.08%、175.10%和184.44%,显著高于其他组(P < 0.05)|在低剂量霉菌毒素的降解试验中,单一霉菌毒素降解酶对三种霉菌毒素的总降解率最高,达到了219.23%(P < 0.05)|其次为单一复合益生菌及两者的配伍比例为30:1和3:2时,对三种霉菌毒素的总降解率较高,分别达到了178.07%、181.84%和170.33%,显著高于其他组(P < 0.05)。综上所述,复合益生菌、霉菌毒素降解酶及其两者适宜配伍,可同步降解AFB1、ZEA和DON三种霉菌毒素,为多种霉菌毒素的同步降解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复合益生菌|霉菌毒素降解酶|黄曲霉毒素B1|玉米赤霉烯酮|呕吐毒素|同步降解  相似文献   

14.
《今日养猪业》2014,(6):25-25
5月30日,安牧然贸易(深圳)有限公司于深圳希尔顿南海酒店举行开业典礼。来自全国各地的经销商、饲料厂商及动物营养健康方面的专家教授参加了本次典礼。安牧然贸易(深圳)有限公司是美国安牧然国际公司在中国设立的全资子公司,美国安牧然国际公司是首家开发广谱毒素吸附剂的天然矿物质公司,拥有由兽医、营养师、研发科学家和技术服务专家组成的团队,专门从事霉菌毒素吸附剂研发生产。总部位于美国伊利诺伊州,拥有约60万公顷的矿藏,其优质的矿藏、专业的技术背景成就了产品的高性能和好质量。  相似文献   

15.
猪源D型产毒素多杀性巴氏杆菌toxA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皮肤坏死毒素(Dermonecrotic toxin,DNT)是产毒素多杀性巴氏杆菌(Toxigenic Pasteurella multocida,T^+Pm)的主要毒力因子和保护性抗原。以猪源D型T^+Pm的基因组DNA为模板,用PCR方法扩增得到了编码DNT的toxA全基因编码序列,共4019bp。将其克隆到pMD18-T载体并测序,结果表明,toxA基因序列与GenBank已报道的5个toxA基因序列的同源性达99.8%以上。将该基因亚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GEX-KG的GST基因下游,转化BL21(DE3)大肠杆菌,经IPTG诱导表达,获得大小约173000的融合蛋白。Western blot结果表明,该融合蛋白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动物试验表明,该重组蛋白可以诱导小鼠产生高水平的抗体,并可抵抗致死剂量的天然DNT毒素攻击。  相似文献   

16.
M.V.L.N.  RAJU  G.  DEVEGOWDA  路璐 《山东饲料》2005,(B06):14-16
1引言 在所有霉菌毒素之中,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和T-2毒素对家禽饲养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们经常出现在饲料当中(Jelinek等,1989),而且毒性很高(Kubena等,1990)。所以,家禽养殖者们急需一种安全有效的饲料添加剂来保护家禽免受这些霉菌毒素的潜在威胁。  相似文献   

17.
为了筛选一株抗逆性强、抑制致病菌、产酶及维生素等益生物质且可降解霉菌毒素的益生菌,对自主筛选得到的贝莱斯芽孢杆菌(BLS-1)进行最适温度、pH、生长曲线及产酶、抑菌能力、抗逆性研究,并通过发酵罐发酵,对发酵液中多种酶及维生素含量进行了考察;通过体外降解的方式考察BLS-1对多种霉菌毒素的降解能力。结果表明:自主筛选的贝莱斯芽孢杆菌BLS-1在pH 2.5~3.5、胆盐浓度0.1%~0.5%及胃液肠液环境中具备良好的耐酸、耐胆盐、耐胃肠液能力;最适温度37℃、最适pH为6、培养时间24~30 h时芽孢形成率最高,生长进入稳定期并于28 h达到芽孢量顶峰;菌株发酵液代谢产物及菌体对大肠杆菌具有中敏的抑制作用;发酵液中含有多种酶、维生素等益生物质,且对玉米赤霉烯酮(ZEN)、呕吐毒素(DON)、黄曲霉毒素(AFB1)、伏马毒素(FB)、赭曲霉毒素(OT)有降解作用。贝莱斯芽孢杆菌BLS-1生物学特性良好,抗逆性强,可抑制大肠杆菌,同时对玉米赤霉烯酮、呕吐毒素、黄曲霉毒素、伏马毒素具有降解作用。  相似文献   

18.
霉菌毒素是由真菌(霉菌)产生的一系列化学性质各异的化合物的总称,是家禽饲料中常见的污染物。对家禽生产造成经济损失的霉菌毒素有:黄曲霉毒素(Aflatoxins)、赭曲霉毒素(Ochratoxins)、单端孢菌毒素(Trichothecenes)、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和烟曲霉毒素(Fumonisins)(Hussein和Brasel,2001)。据估计,全球25%以上的谷物都不同程度地遭受霉菌毒素的污染,对家禽养殖业造成了很大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9.
由于饲料中多种霉菌毒素并存的几率比较高,本研究以仔猪肠上皮细胞(IPEC-J2)为模型,研究黄曲霉毒素B1(AFB1)、玉米赤霉烯酮(ZEA)和呕吐毒素(DON)的叠加细胞毒性。细胞毒性试验选用AFB1、ZEA和DON三种毒素作为响应面Box-Behnke设计的三个因素,以AFB1:10、20、30 μg/L,ZEA:150、300、450 μg/L,DON:500、1000、1500 μg/L作为Box-Behnke设计的三个编码水平。利用响应面设计构建得到17组复合霉菌毒素组合,以其对IPEC-J2细胞活力的影响作为参考指标,得到对细胞损伤程度最高和最低的霉菌毒素添加比例。结果表明:经方程预测后,得到细胞活力最低(霉菌毒素毒性最高)的AFB1、ZEA和DON组合为30、150 μg/L和1500 μg/L,经测定细胞活力为32.32%|得到细胞活力最高(霉菌毒素毒性最低)的AFB1、ZEA和DON组合为10、150 μg/L和600 μg/L,经测定细胞活力为53.01%。该结果为多种霉菌毒素叠加毒性的研究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IPEC-J2细胞|黄曲霉毒素B1|玉米赤霉烯酮|呕吐毒素|细胞毒性  相似文献   

20.
常见鸡饲料中毒性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清华 《中国家禽》2006,28(4):54-56
1饲料原料引起的饲料中毒1.1黄曲霉素中毒黄曲霉毒素是由黄曲霉菌产生的一种毒素。黄曲霉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常寄生在花生、花生饼(粕)、豆饼、玉米黄豆、麸皮等饲料中,当温度(24-30℃)和湿度(80%以上)适宜时,黄曲霉菌就迅速繁殖,产生损害动物肝脏的代谢产物黄曲霉毒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